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析】如果表示反射弧,信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突触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激素分泌的调节是一个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活动;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完成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

【答案】B
2.【解析】受体失去功能后,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刺激神经,肌肉不能接受到神经冲动,不能引起收缩。

若某药物可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不分解,可使肌肉持续性收缩。

【答案】A
3.【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答案】A
4.【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a端是传入神经,c端是传出神经,刺激a点,兴奋由a 经b传向c,c处有电位变化。

【答案】A
5.【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在突触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在拔牙时感觉不到疼痛,原因是疼痛的信号没有经过大脑,否则就应该有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大脑被麻痹,但这是局部麻醉,不是全身麻醉,显然不会麻痹大脑,所以只能是痛觉信号没有传入大脑。

【答案】C
6.【解析】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后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③中的神经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②中。

【答案】C
7.【解析】人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控制人的平衡,脑干是人的活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

【答案】D
8.【解析】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在两种海
水中,静息和受刺激时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C
9.【解析】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分解失去活性;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不经过血液的运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C
10.【解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激素。

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激素Z(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靶细胞(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

【答案】A
11.【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释放,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释放,作用于生殖腺(包括精巢和卵巢),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促使肝糖原分解,而不能使肌糖原分解,故C项是错误的;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准备条件。

【答案】C
12.【答案】D
13.【解析】发热后,呼吸、心跳会加快,但心肌细胞中ATP不会大量积累。

发热又轻度腹泻,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中钠离子不会降低。

发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发热时,代谢增强,加上轻度腹泻,糖原合成不会增强。

【答案】C
14.【解析】由此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颤,这与产热有关。

【答案】A
15.【解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经胸腺时,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

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答案】B
16.【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HIV会引起人体患免疫缺陷病;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B
17.【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
应T细胞,由于存在细胞增殖,所以淋巴细胞周期变短。

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所以其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当病毒进入细胞寄生后,细胞免疫再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到体液中,最终被抗体消灭。

只有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分化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答案】B
18.【解析】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表面都没有抗体,肝炎疫苗是灭活的病毒,不会导致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最可能的原因是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殖分化。

【答案】D
19.【解析】A是错的,这不是过敏反应。

D的错误是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刺激B细胞(而不是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答案】BC
20.【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
21.【答案】B
22.【解析】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脊髓的控制加强,尿床现象减少。

惊恐、害怕可以使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所以失去了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

因此,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D
23.【解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施加一强刺激后,首先c处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然后依次是b处、d处。

【答案】C
24.【解析】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运动性语言中枢是S 区;渴觉产生于神经中枢部位,即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未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C
25.【解析】人体内环境水盐平衡的调节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得以维持;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其兴奋时,一方面按①→②→④途径完成神经调节,另一方面按①→③→⑤完成激素调节。

【答案】A
26.【解析】(1)由图可知,激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

(2)下丘脑通过有
关神经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下丘脑既传导兴奋,又分泌激素。

(4)长期服用性激素,反馈抑制加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性腺萎缩。

(5)寒冷条件下,a、b过程加强。

【答案】(1)基因的表达(2)神经递质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升高(3)甲(下丘脑) (4)性腺萎缩(5)a、b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汗腺分泌减少)
27.【解析】(1)a为T细胞,b为血液中的血细胞,c为B细胞;细胞的分化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

(2)X为抗原,d为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Y为抗体,所涉及的相关过程为体液免疫,其中③过程中抗原的刺激和T细胞参与的是感应阶段,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为反应阶段。

④过程为二次免疫反应,其应答后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量更大,作用效果更强。

(3)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注意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没有膜,故不考虑;而线粒体能为相关过程提供能量,应该考虑;另外分泌与细胞膜有关,但细胞膜不是细胞器。

(4)禽流感病毒营寄生生活,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后要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清除,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又称为靶细胞。

HIV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答案】(1)细胞分化(2)体液
感应和反应更快、更强(3)球蛋白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a(T细胞)
28.【解析】(1)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沿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故电刺激A点,D点能检测到电信号,B点不能。

兴奋时由于膜外Na+内流,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2)①若是传入神经受损,则兴奋不会传入神经中枢,左右腿都不收缩。

与实验现象不符,故为传出神经受损。

②若传入神经受损,则左右腿均不能收缩。

要确认左腿的传出神经是否受损,可以借鉴题目所给的信息,用较强的刺激作用于右腿(传入神经正常),如果左腿的传出神经受损,左腿不收缩,如果左腿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左腿收缩。

【答案】(1)D 由正变为负
(2)①传出②左、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
29.:(1)A 静息 C 动作(2)通透钠内 B (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