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课标要求: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1 圆柱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第三单元 练习三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练习三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练习三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
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轴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掌握用数轴比较大小的方法。

3.能够用数轴表示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数轴上的正负数
2.正负数的比较
3.实际问题的数轴表示
三、教学重难点
1.算数意义和数学意义的转换。

2.数轴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3.学生思想定势的克服。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课堂讨论法
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数轴上的正负数的概念。

2. 讲解正负数
通过板书、示意图的方式来讲解正负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数轴的绘制
讲解数轴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自己绘制数轴。

4. 用数轴比较大小
讲解如何用数轴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掌握方法。

5. 实际问题的数轴表示
讲解实际问题用数轴表示的方法,让学生举出实例并自己尝试用数轴表示。

6.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于数轴的练习,并且进行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作业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

2.在家里自己练习比较大小,并且自己做一些实际问题的数轴表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欣赏与设计(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和设计图案)学习目标1.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编写说明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让学生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科书主要设计了欣赏和设计两个部分的内容。

·上面的图案可以怎样得到?选择其中一幅与同伴说一说。

教科书中呈现了三幅图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经过图形运动得到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科书仅以花瓣图案为例进行说明,最后可以从中初步总结设计与欣赏图案的基本方法或思路:先找出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再描述它通过怎样的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可以得到图案,可以以这样的思路指导学生解读其他两个图案。

图形运动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科书中以花瓣图案为例呈现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利用基本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另一种是画出图形A关于虚线的轴对称图形,再作A,B两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将某一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者画出它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在附页的方格纸上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设计的。

在学生学习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的基础上,教科书设计了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掌握第三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重要公式和定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公式和定理。

3. 难点解析: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练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将充分利用。

2.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数学学习网站、数学教育论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3.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些教学工具或教具,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建议每个课时分配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适当增加课时和教学力度。

同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时间安排。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

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共54份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共54份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课堂作业设计及答案(共54份)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第3课时练习课第2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折扣第2课时成数第3课时税率第4课时利率第5课时解决问题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第3课时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解决问题2.圆锥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第3课时整理和复习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解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第2课时反比例第3课时练习课3.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比例尺(1)第2课时比例尺(2)第3课时练习课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第6课时练习课第7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第5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鸽巢问题(1)第2课时鸽巢问题(2)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的认识(1)第2课时数的认识(2)第3课时数的运算(1)第4课时数的运算(2)第5课时解决问题第6课时式与方程第7课时比和比例(1)第8课时比和比例(2)2.图形与几何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3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第4课时练习课第5课时图形的运动第6课时图形与位置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第2课时可能性4.数学思考第1课时数学思考(1)第2课时数学思考(2)第3课时数学思考(3)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第1单元-负数 第1课时 负数的认识一、 填空。

1.-52读作( ),+3.2读作( )。

2.如果水位升高2m 时,水位变化记作+2m ,那么水位下降2m 时,水位变化记作(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

二、选择题。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B.0是最大的负数C.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D.0是最小的负数 2.若规定向西行进为“+”,-50m 表示的意义是( )。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欣赏与设计。

(教材第35~36页)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学会应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

2.经历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过程,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操作实践的动手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

幻灯片、课件。

1.在优美的旋律中,教师一一展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生1:好美!生2:它们都是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案。

师:真聪明,不但欣赏了它的形,还观察到了它的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设计图案吧!(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1.出示教材第35页主题图。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将每一幅图案放大后,让学生逐一进行观察,同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35页第1个问题。

师:这些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设计出来的?然后逐一进行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第一幅可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

生2:还可以画出图形A关于虚线轴对称的图形,再分别画出图形A和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

生3:第二幅是由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

生4:第三幅是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

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交流看完后的感想。

3.设计图案,创造美。

师:要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操作呢?小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确定设计的步骤。

生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生2:再确定你选用的变换方法,如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生3:动手设计图案。

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设计图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 ,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并解答。
〔4〕检验。〔5〕写答句。
4.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全班练习 ,指名个别板演 ,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答: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 ,出示表格填空。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忆与交流 ,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 ,并解比例
〔5〕检验。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5-8周)

小学数学六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5-8周)

小学数学六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5-8周)单元名称图形的运动课题图形的旋转(二)节次第三单元第2课时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作业(必做)1.按要求画出三角形ABC旋转后的图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意图: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三角形上的某个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2.按要求画出三角形ABC旋转后的图形:绕点C逆时针旋转90°。

意图: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三角形上的某个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3.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意图: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拓展性作业(选做)1.画出图中的小树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意图: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2.画出图中长方形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长方形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绕点P顺时针旋转90°绕点P逆时针旋转90°意图: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图形上的同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90°和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来源:新编3.画出图中长方形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长方形绕点N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绕点M顺时针旋转90°绕点N顺时针旋转90°意图: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图形上的不同的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来源:新编单元名称图形的运动课题图形的运动节次第三单元第3课时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作业(必做)1.在下图中作出“三角旗”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和几何:点、线、面、体、角度、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4. 概率和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通过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练习成绩: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作业成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定期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

(教材第32~34页)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新图形的过程。

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经历用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课件、七巧板等。

师:我去了北京博物馆参观了一次民族绘画展览,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当时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而形成的精美图案)师:这些图案美吗?生齐:美!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数学的奥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生:这些图都是由几个一样的图案组成的。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但更准确点说,它们是由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而形成的。

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图形的运动。

(板书:图形的运动)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七巧板图。

师:同学们,在这个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谁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可将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师:那么如何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呢?生1: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

生2:也可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

2.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第2个问题。

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然后再将得到的图形向右平移5格。

师:要我们做什么?生:画出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

同桌讨论,合作完成、汇报,说出自己的画法。

生1: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生2: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圆柱、圆锥。

本单元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

加强了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在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圆柱的认识基础性作业在下图中,标出圆柱各部分名称。

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旋转小棒,想象纸片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发展性作业某种可口可乐罐的形状为圆柱形,底面直径为8.5厘米,高为10厘米。

将18罐这种饮料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入箱内,这个箱子的长、宽、高至少是多少?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圆筒。

当高是40厘米时,底面周长是多少厘米?按左图步骤制作。

双手夹住吸管旋转,你会发现有趣的画面。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圆柱的表面积基础性作业判断: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直径,宽等于圆柱的高。

( )用一张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把一个直径是6厘米,高是15厘米的圆柱截成两段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平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_第04课时_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_第04课时_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学习任务单)

第三单元第4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 学习任务单【课前任务单】1.回顾给出各种条件下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回顾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2.自学教材例7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任务单独立思考完成知识链接、新知探究部分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部分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3.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收集整理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笔记:【课中任务单】任务一:阅读与理解,分析问题。

(1)读题,明确题意,获得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与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将装有部分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和倒放,请同学们观察,倒置前后什么没有变?要求瓶子的容积,怎样根据倒置前后的情况求出容积?(3)结合课件演示转化的过程。

瓶子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解决瓶子容积的关键是什么?猜一猜:水瓶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有无变化?(4)可以怎样转化求瓶子容器的容积。

学习任务二:用转化的方法求圆柱的容积问题2.分析与解答。

(1)请你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和大家分享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列式解决问题方法一:瓶子的容积=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无水部分的体积方法二:瓶子的容积相当于高为7+18=25(cm)的圆柱体积。

3.回顾与反思。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趁热打铁1】1. 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是15 cm,体积是144 cm3,另一个体积是48 cm3,高是多少厘米?2.一个输液瓶中装有100mL药液,每分钟输2.5mL,下面是12分钟后输液瓶内剩余的药液,请你求出整个输液瓶的容积。

3.有一饮料瓶的容积是1.5升,现在它里面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是15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高度为5厘米,问瓶内现有饮料多少升?【趁热打铁2】4.一个圆柱形粮囤的底面积是2平方米,高是80厘米。

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

这个粮囤能存放多少千克的稻谷?5.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内直径是20 cm,容器中装有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画图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画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饮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

如:“小明买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呈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图策略。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并分享解答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任务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数学年级六学期春季
课题圆锥的体积
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1.学会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测、验证过程,理解圆锥与圆柱的关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个圆锥。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思考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圆锥的体积?
【学习任务二】
通过实验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实验过程:用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试一试。

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学习务任三】
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
选择一个圆锥,计算它的体积。

【学习务任四】
解决问题
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是18.84 m,高是1.5 m。

用车拉走这堆麦子,如果每辆车每次运5 m3,几次能把这堆沙子运走?(结果用进一法保留整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立体图形整理》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立体图形整理》课时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师:上面我们比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
教师活动:
1、教师: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2、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活动:
2、圆柱: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1.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课前同桌相互说说或回家后说给妈妈听。

2.预习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

二、课内探究作业:
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0:5和1:4 (2)0.6:0.2和3/4:1/4
三、课后拓展作业:(实践活动题)
同桌互动,一人说出一个比,另一人要说一个能与前者组成比例的比。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预习作业:
预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填写下列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

二、课内探究作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0.25:7和1/7:4 5:8和4:5 0.2:2.5和4:50
三、课后拓展作业: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2)2.5×0.4=0.5×2
比例的应用
一、预习作业:
预习比例的应用,并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叫比例尺?
2.你见过怎样的比例尺?
二、课内探究作业:
一栋楼房东西长50米,在图纸上长度是6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三、课后拓展作业:
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然后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的卧室的平面图。

正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预习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下列问题:
什么叫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课内探究作业:(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2.圆柱的高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

三、课后拓展作业:
请从生活找出2个成正比例的量。

反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预习反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以下问题: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反比例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反比例关系?
二、课内探究作业:(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2.小刚跳远的距离和他的身高。

三、课后拓展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解比例
一、预习作业:
什么叫解比例,课前预习后说给同桌听。

二、课内探究作业:
1.解下面的比例
0.4:X=1.2:2 X:10=1/4:1/3 7:35=X:4.5
2.解决问题
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与其在地上影子的长度比是4:5,已知影子长15米,你知道旗杆实际多高吗?
三、课后拓展作业:(实践探究作业)
给你一根2米长的竹竿,一把米尺,你能用测量长的办法测出一根电线杆的高度吗?试一试,把测量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写出来。

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预习作业: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解下面的比例:
X:1/2=2/3:4 6.5:x=3.25:4
二、课内探究作业
我们班陈青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行400米,需9分钟到校,有一次他起床晚了,想6分钟到校,每分钟要行多少米?
三、课后拓展作业:(实践作业)
同学们都喜欢玩赛车吧,回家后观察赛车上的一对相互咬合的齿轮,反复转动,看看大小齿轮转动的周数与转过的齿数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