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五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五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通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3. 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4. 发展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5. 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他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但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对一些古代文化背景、习俗和用语不太了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其次,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缺乏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表面的阅读和简单的理解,而对于需要挖掘深层次意义的文学作品可能感到困难。

此外,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也对学习效果有影响,一些学生可能对阅读古典文学感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枯燥乏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教室、电脑、投影仪、打印机、书籍《红楼梦》。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但需要使用课堂管理系统进行学生管理和作业布置。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红楼梦》前八十回共61万字,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其虽然已经在必修上册接触过一次整本书阅读,但《乡土中国》属于学术型文章且字数仅7万字左右,61万字的阅读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也考验着教师对于《红楼梦》阅读的组织能力。同时,部分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经历较少,耐心较差,阅读意愿较低。而且,当下快餐文化盛行,短视频、短咨询和言情,玄幻等网络小说充斥着同学们的生活,《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巨制就意味着其阅读难度较高,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印象可能是一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老古董。
教材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首先其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十分细致,包括对古代贵族的奢华家庭生活的描写,对于古代经典颜色美、服装美的刻画。其次,《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具有深厚意蕴。《红楼梦》人物数量、关系复杂。几乎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遵循了圆形人物的塑造方法,红楼梦中人既没有单纯的好、也没有单纯的坏。最后,《红楼梦》的故事构造和精神意蕴非凡。《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如血。《红楼梦》通过前五回制造了独特的倒装结局,且其创造了神话和现实两个世界。《红楼梦》具有深刻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蕴。因此学生阅读《红楼梦》对于学习古代社会风俗、学习小说人物塑造及结构,陶冶欣赏悲剧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授课题目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材版本
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书配套教材即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2.教师和学生研读的读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原因:高中阶段对于《红楼梦》的学习以欣赏人物形象,感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为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对《红楼梦》得出自己的感受,故不采用红学家版本或脂评版本,且仅研读其前八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至今已畅销26年(1 996年12月出版),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其书对文化常识等注释详尽,对于学生更好地进入红楼世界,理解其深厚的思想意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教学设计一等奖

红楼梦教学设计一等奖

红楼梦教学指导第1 篇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内容,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生能够掌握小说中的一些基本人物形象和情节。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观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经典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文学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2)《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红楼梦》的片段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 《红楼梦》,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针对小说中的难懂之处,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红楼梦》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小说。

3. 深入探讨:(1)《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性弱点等问题。

(2)《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小说中的人生哲理来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红楼梦》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4.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了解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红楼梦》的作者及其背景介绍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名著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思考这些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介绍作者及背景(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他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相关背景知识。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各组自行研究并展示一位《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其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4.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红楼梦》的作者及其背景,并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以引发全班的讨论。

第二课时:《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梗概1.回顾(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红楼梦》的作者及其背景进行简要复习。

2.主要情节梗概(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包括贾宝玉入贾府、宝玉与黛玉的相识、宝玉与宝钗的结识等。

3.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并展示《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包括人物关系、事件发展、情节要点等。

4.课堂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提供更多的观点。

第三课时:《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1.复习(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2.讲解社会背景(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包括封建社会的特点、男女角色的定位、宴会文化等。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书名:《红楼梦》(上下册,全本)[清]曹雪芹高鹗著,潘渊点较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1. 初识凤姐,阅读关键情节,抓住细节描写,把握王熙凤主要性格,建立对人物的感性认知。

2. 再识凤姐,结合社会背景,透过他人评价,品读王熙凤复杂性格,形成对人物的概念建构。

3. 深识凤姐,梳理社会关系,联系家族命运,理解王熙凤悲剧意蕴,明晰对人物的解读路径。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梳理典型情节,揣摩细节描写,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2. 透过他人评价,品读王熙凤在复杂社会关系中性格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1. 探究身处贾府、生于末世的王熙凤人生的悲剧意蕴。

2. 掌握从读这一个凤姐到读那一群红楼人的解读路径。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阅读书目为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

教材提出了以下六个学习任务:①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③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④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⑤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⑥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对《红楼梦》作了单元设计,共9课时即9个专题,①开卷明价值,②命名有真意,③情节双线式,④人物复杂性,⑤体式见悲欢,⑥照应建框架,⑦细节富内涵,⑧主题多元化,⑨评论显个性。

今天我们开始“人物复杂性”专题的学习。

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

她们的一颦一笑自有一股风流。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挽歌。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个处在风口浪尖上,彰显八面玲珑性子的王熙凤。

【课前学习任务】为王熙凤制作百度词条。

百度词条:王熙凤姓名 王熙凤 别名 凤姐、琏二奶奶、 凤辣子、凤哥儿、 凤丫头身份 贾府管家结局 病重而死 容貌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活动准备】1.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span>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2.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自行阅读教师推荐书籍,观看《红楼梦》电视剧。

做出简单的阅读摘记和阅读报告。

【教学内容确定】《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

但是初读或未读《红楼梦》的青年学生会有所质疑:《红楼梦》真的如此了不起吗?他的优秀体现在哪里?你能不能用最简单、平易的语言揭示它的伟大之处?老师能不能通过几堂课的时间让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也初步领略到《红楼梦》的不凡?针对这样的质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应该确定为让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

《红楼梦》的佳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事实见其一斑。

一,红楼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文盲老太,都会利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来评析、阐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歌、曲、赋、骈文、古文等),并且每体都有传世之作。

其语言表达精致、雅洁、优美程度已臻绝境。

三,《红楼梦》的创作和研究(最突出的是脂砚斋的评批)几乎同步进行。

现在已形成了显学“红学”。

它具有独特的文艺和思想研究价值。

鉴于此,同时因应教学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学的主要范畴确定为小说的“人物”、“语言”和“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一)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1.从各种媒体及著作中收集利用《红楼梦》中人物评析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的语言资料。

教师示例如下:怎样和林黛玉一样的女孩相处?(网络文题)在现代社会,做一个王熙凤一样的女人,你一定会幸福。

(宣传广告)某某,就是真实版的呆霸王薛蟠。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能够:1. 熟悉《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3. 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解读小说中的社会和文化议题;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感。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贾府与史府两大世家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庞大的封建家族的兴衰过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思想和文化,同时感受浓厚的人文氛围。

2. 教学方法:a. 预习导引: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初步了解。

b. 分段导读:将整本书分为若干段落,每段落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核心要点。

c. 角色扮演: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化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

d. 文本分析:选取代表性章回,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词、用典、用意的深层次意义。

e.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各自的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f. 作品赏析:选取优秀的章节,讲解其中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时序1. 第一周: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 第二周至第七周:分段导读《红楼梦》,每周阅读若干章节,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涵。

3. 第八周至第九周:进行角色扮演,选取小说的关键片段,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 第十周:选取代表性的章回,进行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深层含义。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红楼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红楼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阅读品味,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情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枉凝眉》导入。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作者以怎样的“言”,抒发了什么样的“味”?要读懂《红楼梦》我们就先要读读前五回,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也是全书的总纲。

我们今天先看看前五回,梳理小说情节。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红楼梦》文本分析目标:通过分析《红楼梦》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及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3.探讨《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文本分析:2.学生分组阅读《红楼梦》指定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组讨论:就分配的章节讨论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以及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思想和价值观。

4.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探讨:5.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例如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形象的象征意义。

6.教师示范分析一段文本,解读其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7.学生分组选择另一段文本,分析其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8.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总结:9.教师对全班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文本分析的重点。

10.提问和回答环节,确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1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写作的形式,总结《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并对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二:《红楼梦》人物研究目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研究《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的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物研究:2.教师向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他们的性格特点。

3.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以及对其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探讨。

4.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

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分析: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曲终人散情未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四课时||教学任务|1.梳理相关情节,初识林黛玉与薛宝钗。

2.在对比中深刻理解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内核。

3.简要赏析《红楼梦》中的其他女性形象。

||教学内容|一、激趣导入(1分钟)有人将《红楼梦》称为“女性的悲歌和女性的赞歌”,在众多的女性形象当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最为出众,曹雪芹在这两位女性身上,不仅着墨最多,而且倾注了自己对人生的痛苦思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本堂课,我们就要走近这两位美丽的女子,认识她们,理解她们,爱上她们。

二、感知与交流1.结合相关情节,从外貌、家庭、性格、才学、为人处世等角度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

(5分钟) 提示:该问题旨在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熟悉相关情节。

要求学生有理有据,能概述并赏析相关情节,用关键词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林黛玉形象:封建叛逆者,多愁善感,外秀内慧,孤傲自尊。

重点情节赏析:初进贾府,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等。

薛宝钗形象:品貌端正,温柔敦厚,会做人,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标准。

重点情节赏析:善待下人,贾母过生日,宝钗扑蝶,规劝宝玉,对诗书和婚姻的态度。

2.林黛玉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分钟)提示:最可贵的品质是真性情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葬花吟》了解她的真性情和细腻、敏感、多愁的诗人气质。

还可以结合黛玉和宝玉间的交往故事探究其品质,她对爱情的追求是以宝玉这个“人”为对象的,她跟宝玉有相同的价值追求,从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

她虽然嘴上功夫厉害,但是率性、随意,从不耍心机。

3.下面这段文字,体现了薛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征?(5分钟)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提示:实际教学时,PPT出示完整的文字供学生阅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课方案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课方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学习目标:拓展阅读视线;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提高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想;理解和传承中华优异的传统文化;促使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一)阅读版本选择《红楼梦》版本许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商讨”其实不在于版本考据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古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掌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此,能够依据学生的阅读特色和需求,介绍学生准备人民文学第一版社的《红楼梦》。

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集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 36 年;并且册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知识都有详尽说明,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觉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行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商讨” ,第一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线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累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商讨的主体终究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

要充足尊敬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益,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近接触与对话中探访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环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认识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特别是大观园这富裕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觉其平时生活的细节中包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展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商讨,能够充足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联合的方式,将每周的 1-2 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经过写作念书心得、在民众号展现优异笔录、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敦促学生阅读。

在平时课间鼓舞学生就自己的阅读疑惑和老师沟通商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红楼梦》教案-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案-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2)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3)掌握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经典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人物情感,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性关怀;(2)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作品概述(1)作者及创作背景;(2)作品的主题及艺术特色;(3)主要人物关系及故事脉络。

2. 第二章:贾府的兴衰(1)贾府的家族背景;(2)贾府的繁荣与衰败;(3)贾府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第三章:宝黛钗三角恋(1)宝玉、黛玉、宝钗的性格特点;(2)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3)分析三角恋在作品中的意义。

4. 第四章:贾府的内部斗争(1)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及野心;(2)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3)作品对封建家族衰败的揭示。

5. 第五章:作品的现实意义(1)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2)作品对人性的关怀;(3)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故事脉络等;2.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情节及人物;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艺术特色;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及作品意义;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等;2. 期中测试:作品知识测试、分析评价能力测试;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2. 参考书籍:相关研究《红楼梦》的专著;3. 网络资源:关于《红楼梦》的音频、视频资料;4. 图片资料:作品中的经典画面。

六、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作品概述(1)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2)概述作品的主题及艺术特色;(3)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及故事脉络。

《红楼梦》教学设计五: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红楼梦》教学设计五: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部编新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阅读教学设计五: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基本读懂原著,提升语文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研读经典文段,撬动整本书阅读,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积累名著阅读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红楼梦》人物描写中蕴含的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人物同一场合或不同场合表现出的不同性格。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如宝钗和袭人,既写她们满脑旧观念,又写她们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而称得上是一个“奸险”人物的王熙凤,身上也有聪明、能干、诙谐等优点;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

细读《红楼梦》中描写某个人物的相关段落,分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示范分析1.《红楼梦》中贵家公子小姐很多、夫人太太很多、丫鬟婆子很多,刘姥姥这个乡间老妪却是个孤品,因此作者对她倾注了很多心血,其人物丰满程度远高于书中绝大多数配角。

2.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第六回),其言行举止神态等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要点: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

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会。

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话,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刘姥姥去贾府打秋风,前后和女婿狗儿、贾府管事佣人周瑞家的、贾府主事少奶奶王熙凤有三段对话。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2、难点(1)体会小说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2)理解小说中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情节梗概、人物形象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片段,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小说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小说的重要性。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明白其独特的价值。

3、情节梳理(1)请学生分组讨论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教师对学生的概括进行点评和补充,梳理出小说的主要线索和重要情节转折点。

4、人物分析(1)选取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结合具体的情节和细节,阐述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5、艺术特色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小说在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精彩段落,如诗词、对话等,体会其语言的优美和韵味。

6、主题探究(1)让学生思考《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是爱情悲剧、家族兴衰还是社会批判?(2)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并结合小说中的内容进行论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不朽的红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的“整本”就是要打破碎片化、随意性的阅读壁垒,关注整体语境,将人物、情节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解读。

这里的阅读不是浅层的、单一的,而是深度的、立体的,是包含了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它内容深广,折射历史,反映社会,书写人生,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

阅读这样一部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学习和思考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要理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构建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红楼梦》的版本众多,在推荐阅读版本时,应考虑高中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后四十回以程乙本为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书页中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详细注释,对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很大帮助,所以选择这一版本让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虽然他们在高一上学期已经进行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但对于《红楼梦》这类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经验不足。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忙,加上《红楼梦》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容易流于敷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

基于此,将安排学生在寒假假期及高一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集中阅读,每周阅读十个章回,以周为单位写读书笔记,并概括每章回的主要内容,教师每周进行检查。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的意象和主题•能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红楼梦》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介绍•介绍清代文学的兴盛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特点2. 《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包括贾宝玉的出生和成长,薛宝钗与黛玉的比较,林黛玉的凄凉命运等•描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3. 《红楼梦》的意象和主题•分析《红楼梦》中常见的意象,如金玉、花草、水、月等,探讨其象征意义•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4.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红楼梦》•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红楼梦》中的文本片段或人物形象,如黛玉的病态美、宝钗的智慧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红楼梦》的背景、作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红楼梦》意象和主题等问题,并撰写小组报告•文学批评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红楼梦》中的文本片段或人物形象四、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包含《红楼梦》的电子版文本和相关解读•PPT:包含《红楼梦》的背景介绍、情节梳理、人物形象描绘等内容•课外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分析文章五、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对《红楼梦》意象和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课堂互动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书面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成果和分析能力六、教学安排课程总共安排为10个课时,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1-2 《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介绍3-4 《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5-6 《红楼梦》的意象和主题7-8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红楼梦》9 小组讨论和报告10 教学总结和评估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并且理解其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意象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点: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作者和《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

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其中: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

(高潮)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

(最高潮)(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1.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1.出场前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

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

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

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

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