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2.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qiān),__________。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
[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①乐器( ) ②弹奏( ) ③发动( )(2)洋洋乎若江河①如果( ) ②好像( ) ③你( )(3)志在流水①志向( ) ②记住( ) ③记号(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①足够( ) ②值得( ) ③脚(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阅读专项练习(含小古文)(试题)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五下阅读专练(一)草船借箭(节选)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选文所讲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D.为了打击曹军的士气。
2.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主要原因是()A.他很有才干,有把握完成任务。
B.他害怕周瑜。
C.他从大局出发,不想破坏孙刘联盟。
D.他想拉拢周瑜。
3.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什么“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想过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军神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淡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七步成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③菽以为汁。
萁④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指曹植,曹丕之弟。
③漉(lù):过滤。
④萁(qí):豆秸。
1.文帝和东阿王是()。
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叔侄关系D. 兄弟关系2.结合语境,文中描写东阿王很聪慧的一个词语是“()”。
A. 大法B.作诗C. 应声D.惭色3.给文中画线部分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成者/行/大法B. 不/成者/行大/法C. 不成/者行/大法D. 不成者/行大/法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中的“令”用扩词理解法来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口令B. 命令C. 令人喜欢D.法令(二)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②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若令:假使。
③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④瞳子:瞳仁。
1.“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的是()。
A. 徐孺子B. 瞳子C. 月亮D.嫦娥2.给“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B.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C.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D.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中的“戏”指的是游戏。
B. “人语之曰”“徐曰”中的“曰”都含有“说”的意思。
C. “徐孺子”和“杨氏子”称呼都一样,这里的“徐孺子”就是这个孩子的姓名。
D.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是:假使月中没有东西,是不是应当特别明亮呢?4.从这篇文言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徐孺子?()A. 善良B. 聪慧C. 勇敢D.认真(三)智①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五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五下文言文(1-2周)第一周简子①放生邯郸②之民,以正月元旦③献鸠④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⑤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⑥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⑦矣。
”简子曰:“然。
”选自《列子》【注释】①简子:即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权臣。
②邯郸:晋国赵氏家族的重要据城,今河北邯郸市。
③正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④鸠(jiū):斑鸠,一种鸟名。
⑤客:门客。
⑥竞:争着,争相。
⑦补:补偿。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示有恩也:_____________ (2)君如欲生之:_____________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B.示/有恩也C.死者/众矣D.恩/过不相补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的人怎样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显示,表示。
(2)让……活。
2.D3.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4.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译文】有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进献给简子。
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
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它们)有恩德。
”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如果您想让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过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测评卷一、[诗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9分)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__,题目中“弄”字的意思是( )。
(5分)A.做B.玩耍C.炫耀D.设法取得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典名著]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练习。
(18分)文段一:《草船借箭》(节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文段二:《空城计》(节选)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1.这两个文段都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文段中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感受两个文段不同的语言特点。
2.文段一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_____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2. 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注释)①过:经过。
②方:正。
③引:拉着。
④故: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3. 课外欣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伯牙善鼓琴(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2)善哉(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3)志在高山(____)①意向,心里想着。
②记号。
③记载的文字。
(4)伯牙所念(____)①惦记。
②说,读,诵读。
③心里想到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
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
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2. 阅读理解。
三人行,必①有我师焉。
择②其③善者④而从之,其不善者⑤而改之。
——《论语》(注)①必:一定。
②择:选择。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不善者:缺点。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个你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___________,如井蛙之______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阅读回答问题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①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②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③,自是一段奇景。
顷焉④,风色陡寒,海门⑤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
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
信哉!注释:①鲜xiǎn:少。
②焚修:焚香修行。
③蟾光:月光。
④顷焉:不一会儿。
⑤海门:二山相对,扼钱塘江入海口,称之为“海门”。
4.(2分)短文选自明代文学家高濂的《四时幽赏录》,文中作者身处的地点是()A.舟中B.寺中C.山中D.军中5.(2分)你认为以下哪个小标题最贴合短文内容?()A.月夜盼潮B.月夜听潮C.月夜观潮D.月夜叹潮6.(2分)联系选文内容猜测,结尾句“信哉!”理解正确的一项()A.确实如此啊!B.真是诚信啊!C.赶紧写信啊!D.不能听信啊!7.(1分)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潮来了”的句子;这句采用了描写,让人感觉二、文言文阅读(共53题;共244分)课外阅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
”[1]《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聪惠:________________乃呼儿出:________________诣其父:________________指以示儿:________________[4]用“”画出体现杨氏子“甚聪惠”的句子。
[5]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解)①鄙,边境。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宋昭公出亡(_____)(2)吾知所以亡矣(_____)(3)被服以立(_____)(4)卒得反国(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
说一说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自度其足 ___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3)吾忘持度 __________ (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快乐阅读。
2022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2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_________)其父,为(__________)设果。
是_____为______设果。
[2]“惠”同“____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______ ,从文中“______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 曰:___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
②反:同“返”,返回。
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④坐:同“座”,座位。
⑤女:同“汝”,你。
⑥折节:放下身架。
⑦振:同“赈”,救济。
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2]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3]“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古诗文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40分)(一)溪居①即事②(20分)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③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④去却关。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
②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③系:拴,捆绑。
④柴门:木制的门,诗中泛指家门。
1.诵读这首诗时,语调应该是( )(5分)A. 轻快且活泼。
B. 奔放且雄伟。
C. 低沉且悲痛。
D. 舒缓且无奈。
2.由“溪居即事”这个题目,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以此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让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写。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用“疑”“急”二字写出了孩童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试联系全诗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20分)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①,芭蕉分绿与窗纱②。
日长睡起无情思③,闲看儿童捉柳花④。
【注释】①软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②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衬在纱窗上。
③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XXX之子XXX九岁,甚聪惠。
XXX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XXX。
XXX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XXX之子。
“夫子”指的是XXX。
2.XXX由“XXX”而联想到小儿姓“XXX”,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XXX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XXX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XXX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B)XXX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XXX是自己家的果子。
5.你认为XXX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XXX之子说的话来分析)XXX之子聪明,有幽默感。
XXX之子XXX、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XXX闻之,语其父XXX 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XXX:“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注释】①令誉:好的名声。
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XXX:魏国车骑将军。
XXX: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③敕:皇帝召见。
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
A.战战栗栗。
B.战战惶惶2.解释下列加点词。
1)XXX、钟会少有令誉:XXX、钟会很有声望。
2)卿何以不汗:你为什么不出汗?3.翻译下列句子。
当年XXX、钟会十三岁,XXX听说他们很聪明,就让他们来见面。
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XXX、钟会在XXX面前表现出聪明才智,回答得当。
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XXX、钟会很有声望,聪明才智。
墨鱼自蔽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孤:幼年丧父。
③荻:芦苇秆。
④闾里:乡里。
⑤士人:读书人。
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衡:西汉经学家。
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佣作:被雇佣劳作。
⑦偿:酬报。
⑧资给:资助。
⑨遂:终于。
⑩大学:有学识的人。
[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_____)(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
(_____)(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
(_____)(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
(_____)[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吕氏春秋·察今》中的《刻舟求剑》楚国有一个人涉水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下标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进水里的。
”船停下来后,他跳进水里去找剑。
可是船已经驶过去了,剑却没有跟着船走,他这样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指涉水过江的人。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3)求剑若此:像这样去找剑。
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C.随机应变3.XXX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楚人在船上刻下标记,然后跳进水里去找剑。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韩非子·有度》中的《郑人买履》XXX一个人想要买鞋,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长度,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坐的地方。
到了市场,他却忘记了带上尺码。
等他买到了鞋子,才想起没有带尺码,于是他回去取尺码。
等他回到市场时,市场已经关门了,他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呢?”他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我忘记带尺码了。
2)反归取之:回去取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C.疑问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呢?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3.读上面的小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完成练。
1)选文(一)的两个主要人物是XXX的儿子XXX和钟会。
2)选文(一)写了XXX之子的两件事,请你用通俗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件事:XXX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很聪明,但私下却不尊敬长辈。
五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五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面加点的“度”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标准,限度②衡量③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先自度其足_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加点字“之”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处,说说“之”的词性和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晏子春秋(节选)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短:_________________延: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使这段话能切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意思。
身手敏捷能言善辩自取其辱满面春风仪表堂堂其貌不扬晏子虽然身材矮小,__________,但他出使楚国时,__________,让原本十分傲慢的楚王__________,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为什么最后傧者更道,让晏子从大门入?请结合晏子说的“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一句的意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五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①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②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___。
孔君平______________其父,父不在, ___________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__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快乐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_______”上填入原文内容。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
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 A.拜见 B.到(2)甚聪惠() A.好处 B.同“慧”,智慧(3)儿应声答曰() A.叫做 B.说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1.课内阅读。
《论(lún、lùn)语》记载(zài、zǎi),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chǔ、chù)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
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
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你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是。
(3)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孔子具有的美好品德。
答案第2页,总71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5)孔子厌恶“盗”字实际上是说他厌恶 的行为,说明他能时时坚守君子的节操。
【答案】1.(1)lùn、zài、chù(2)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①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孔子不喝“盗泉”水。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偷盗【解析】1.⑴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⑵句子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句义。
⑶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⑷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⑸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所以答案是:⑴lùn、zài、chù;⑵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⑶①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孔子不喝“盗泉”水。
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⑸偷盗。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_家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2)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_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
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2. 自相矛盾韩非子•难势战国思想韩非子3. ……的人。
穿透。
用。
不。
4. 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答案第4页,总71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荻画地 以:用 B. 教以书.字 书:写 C. 使学为.诗 为:作为 D. 及.其稍长 及:等到 7.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太夫人教子有方 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欧阳修刻苦攻读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通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8. 诵读了许多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读书。
9.家长的善于教育和严格要求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解析】2.略【解析】3.略【解析】4.略【解析】5.略课外阅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毕,令间谍问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魏王雅望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 认为接见不同寻常这件事1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12.不恰当。
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答案第6页,总71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译文:匈奴来使,曹操将接见,以为自己的相貌平平,不能镇住匈奴,便叫相貌堂堂的崔琰代替他,自己却捉刀站立在旁装作侍卫。
接见完毕,派人问匈奴使者:“魏王的举止怎么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相貌堂堂,气质非凡,但是旁边的侍卫,才是真正英雄啊。
”曹操于是派人把这个使者给杀了。
【解析】6.(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的意思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臣百,认为自己其貌不扬,不足以震慑偏远的国家。
“以”的意思是“认为”。
(2)“既毕,令间谍问曰” 的意思是:接见完匈奴使臣,曹操令间谍问问使臣说。
“既”的意思是“接见”。
(3)“魏王雅望非常” 的意思是:魏王长得非常俊美。
“非常”的意思是“不同寻常”。
(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的意思是:曹操听说了,命令人追赶到使臣并杀了他。
“非常”的意思是“不同寻常”。
【解析】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了解文章人物个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
【解析】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理解谚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斗量。
结合原文我们知道,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阅读理解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3.理解字词意思。
短:______ 更读音(_____):_______ 不肖读音(_____):_______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________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_____)的意思是_______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14.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_________(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的人。
【答案】13. 矮gēng变换,更换xiào贤,好出使狗的国家知的人,从狗用的门进去。
齐国难道没人了么,让你做使者?排比挥汗成雨挥洒汗水就像下雨夸张14.不卑不亢、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
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