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的历史
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原理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
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摘要:在数学论证中,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用途很广,对于某些结论是自然数的函数命题,往往都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加以证明。
本文叙述了数学归纳法名称的发展,数学归纳法内容的发展,并分别从良序原理、数学归纳法、第二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有效性这四个方面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做了介绍,都有相关的例子,能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本文也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数学归纳法的形式,如第一数学归纳法、第二数学归纳法、倒推归纳法、螺旋式归纳法。
在了解数学归纳在数学中的应用后,本文重点叙述了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恒等式、证明不等式、证明整除问题、证明几何问题、探索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通过本文,能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归纳法,并且能更好的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学学科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发展原理应用一、数学归纳法的发展(一)数学归纳法名称的发展“数学归纳法”名称是由英国数学家创立, 并由英国教科书作者普遍采用推广。
在名称上迈出重要一步的是英国数学家德摩根。
1838年在伦敦出版的《小百科全书》中,德摩根在他的条目“归纳法里建议使用“逐收归纳法”。
但在该条目的最后他偶然地使用了术语数学归纳法,这是我们所能看到这一术语的最早使用。
无论是毛罗利科还是帕斯卡,也无论是伯努利还是其后的数学家们,虽然都在不断地使用数学归纳法,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授有给他们的方法以任何名称。
只是由于沃利斯以及雅各布·伯努利的工作,才引进了“归纳法”这一名称。
并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上应用于数学:(1)以特此获得一般结论的沃利斯方式(2)指定的步骤论证,并且影响了其后的数学家们,使这种混用状态大约持续了140年。
到l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数学家皮科克在他的《代数学》的排列与组合部分,谈到梅成的规律用归纳法延伸到任意数,是从预攫 f 意义上以沃利斯方式使用归纳法的。
后来,他又将从“到R+1的论证称之为证明归纳法。
三年级数学数的文化与历史
三年级数学数的文化与历史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既考究数字的计算,又深入探讨了数字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本文将带您一起走进三年级数学的世界,了解数字的文化与历史。
一、数字的起源与发展数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
在石器时代,人们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数目,例如用竹竿刻上的刻痕、用石块摆出的排列等。
这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主要用于计数和记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数字的表示方法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在古代埃及,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为“埃及分数”的计数系统,它使用了一系列分数来表示一个数。
古代巴比伦人则使用了一种基于60的计数系统,这个系统对我们现在的时间计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则开始研究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无理数和无穷大。
他们认为数字是智慧的象征,通过数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
在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发展出了完整的数字表示系统,即十进制。
十进制是指用十个数码来表示所有数字,这种表示方法简单易懂,而且适用于各种计算。
这一发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贡献。
二、数字的文化内涵数字不仅仅是一个计量工具,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文化中,数字往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数字“八”在中文中的发音与“发”相近,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常常用于表示富贵和成功。
而数字“四”则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相近。
在印度文化中,数字“零”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
有了零的存在,我们才能使用十进制计数系统,并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
在日本文化中,数字也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例如,数字“三”被认为是一个幸运的数字,因为日语中的“三”发音与“生”相近,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
数字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各种文化活动中。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中,人们会点亮各种形状的灯笼,其中很多灯笼上都有数字的图案,这些数字代表着幸福和吉祥。
数学知识的由来
数学知识的由来数学知识有哪些由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数学知识的由来,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数学知识的由来勾股定理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家商高曾与辅佐周成王的周公谈到直角三角形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5。
利用商高的方法,很容易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就是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西方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而又应用十分广泛的定理。
例如从勾股定理出发逐渐发展了开平方、开立方;用勾股定理求圆周率。
据说4000多年前,中国的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
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人们对勾股定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仅定理的证明就多达几十种,甚至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给出了一个证明。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论到一旦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怎样与他们交谈时,曾建议用一幅反映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语言。
这充分说明了勾股定理是自然界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而在对这样一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应用上,中国人走在了前面。
整数在自然数集N之外,再引入新的元素0,-1,-2,-3,…,-n,…。
称N 中的元素为正整数,称0为零,称1,-2,-3,…,-n,…。
为负整数。
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
零不仅表示"无"它在命数法中还个有特殊的意义:表示空位的符号。
中国古代用算筹计数并进行运算,空位不放算筹,虽无空位记号,但仍能为位值记数与四则运算创造良好条件。
印度--阿拉伯命数法中的零来自印度的.零(sunya)字,其原意也是"空"或"空白"。
中国最早引入了负数。
《九童算术・方程》中论述的"正负术",就是整法的加减法。
减法运算可看作求解方程a+x=b,如果 a,b是自然数,则方程未必有自然数解。
【最新文档】数学思想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思想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自古有之,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过于注重记述数学研究的事实与最终成果本身,而忽视总结、交流和刊发取得成果的真实经过及其思想方法,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十分分散,缺乏系统性,发展缓慢,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回顾数学思想方法研究的历史,考察其现状,对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大有益处的。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8世纪末以前):提出了许多零散的、个别的、具体的方法,以及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自古代到18世纪,数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各个分支、部门很少联系,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出往往是零散的、个别的、具体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下面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与欧几里得提出了公理方法,以解决将大量的、零散的几何知识系统化问题,最后由欧几里得等人完成并发表了《几何原本》。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割圆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圆周率计算不精确的问题,其中包含着极限思想方法的萌芽。
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对数方法,以解决天文观测及贸易中存在的繁重的数字计算问题。
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确立了数学归纳法,以解决数学论证中存在的不严密的问题。
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坐标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并从而开创了不同数学分支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英国的牛顿与德国的莱布尼茨创立了无穷小量方法,以解决微积分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瑞士数学家欧拉和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共同建立了变分法,以解决“等周问题”、“最速降线问题”等长期解决不了的极大与极小问题等。
二、第二阶段(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创立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思想方法,使数学某些分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18世纪末以前,人们提出和发现了许多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欧拉公式的三种证明
欧拉公式的三种证明欧拉公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与它边数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被用来确定多边形内角度数的总和。
该公式被拉普拉斯(Leonhard Euler)提出于18世纪,经历了许多历史时期,可被证明为正确性。
欧拉公式可以用来确定一个n边形内角之和是(n2)π,其中n 为边数,π是圆周率,是无穷小的值。
可以将该公式表示为V-E+F = 2,其中V是多边形的顶点数,E是多边形的边数,F是多边形的面数。
欧拉公式的证明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完成:可视化证明、数学归纳法和正则多边形证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可视化证明方式。
可视化证明可以通过欧拉公式来证明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由一条边构成的多边形来说,其内角和将等于0,也就是V-E+F=2= 0。
于由两条边构成的多边形来说,其内角和将等于π,也就是V-E+F=2=。
而对于由三条边构成的多边形来说,其内角和将等于2π,也就是V-E+F=2= 2π。
样的方法可以继续用于更大的多边形,做出相应的计算,验证欧拉公式的关系是正确的。
第二种证明方式是利用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数学证明方式,它可以用来证明一些数学性质的正确性。
考虑到欧拉公式的关系,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它。
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为例,对于由一条边构成的简单多边形,其内角和等于0,根据欧拉公式,V-E+F=2= 0,即可证明欧拉公式的正确性。
如果我们仍然考虑一个三边形,其内角和等于π,根据欧拉公式,V-E+F=2=,也可以证明欧拉公式的正确性。
同样,如果你考虑一个六边形,其内角和等于4π,那么根据欧拉公式,V-E+F=2= 4π,即可证明欧拉公式的正确性。
通过不断进行反复证明,可以证明欧拉公式的正确性。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正则多边形证明方法。
正则多边形的概念源自欧几里得的正多边形定理,它提出了一种特殊情况,即对于正则多边形,内角之和是(n-2)π。
正则多边形概念的出发点是每个内角度数都是相等的,每一条边都具有相同的长度。
浅谈数学归纳法
浅谈数学归纳法沈梦婷教师教育学院10021149 【摘要】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证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就数学归纳法的形式内容及对其的教与学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字】数学归纳法,数学教学方法数学中的许多问题与自然数有关, 这类问题的求解及证明贯用的方法就是数学归纳法, 即首先考察特例, 发现某种相似性, 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可以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 从而得到一个猜想, 最后证明这个猜想。
数学归纳法的依据是自然数的皮亚诺公理中的归纳公理,他是演绎法的一种,与归纳法有本质区别。
绪论——数学归纳法的研究现状对“数学归纳法”的研究国内己有不少论文,这些论文在某些具体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论述。
例如,赵龙山在《有关数学归纳法教学中的逻辑问题》一文中,对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基础问题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形象地引入“递推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本质的理解:罗增儒在《关于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基础》一文中指出:历史上数学归纳法曾被称为“逐次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后来被称为“数学归纳法”,既区别于逻辑上的“完全归纳法”,又比“逐次归纳法”更能表明它论证的可靠性;刘世泽在《数学归纳法的另外两种形式》一文中,介绍了除数学归纳法第I型和第II型以外的另两种形式:跳跃归纳法和二元有限归纳法;朱孝建在《数学归纳法的构造》一文中,给出了数学归纳法的一个一般性定理,由此可推导出数学归纳法的各种常见形式,还可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构造出其它数学归纳法的形式,进一步开拓了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从而对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有了一个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邵光华所作的论文《对中学“数学归纳法”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主要针对教材教法中对数学归纳法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提出了值得思考的五个具体问题,并简单地说明了数学归纳法和归纳法的区别.除以上这些论文以外,一些论著也提到了数学归纳法,并把它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进行了简洁的阐述。
1 数系与数学归纳法
1.3 错例辨析
1.证明:所有人的年龄都是一样的。
辨析:递推步对n=1不成立。从而,由n=1成立,得不到n=2成立,递推中
断。
2. 证明:任何两个正整数均相等。
下证An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因为
所以 利用归纳假设知,a-1=b-1, 从而a=b. 即Ak+1成立。
辨析:a-1与b-1不一定是正整数,它们有可能是0,从而不能够利用归纳假
1 数系与数学归纳法
1.1 内容概述
数系,是数的系统的简称。数系内容是中小学数 学的基础.从小学一年级学习自然数开始,到高 中学习复数,数系的学习始终贯穿在整个数学课 程之中. 数系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中小 学由于学生理解力有限,不可避免出现不严格的 现象,只能做到“适度形式化”,“模糊”处理, “混而不错”.数系学习在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 打好基础,学会运算,提高实际运算能力。
复数的定义也可以从形式上避开对i的解释。
定义1(复数的序偶定义)将有序的实数对(a,b) 称为复数,并定义它们的运算法则如下:
定义2(复数的矩阵定义) 将二阶实数矩阵 称为复数.
7、复数不能比较大小的含义 “有序域”的概念
为什么这样就叫“有序域”? 因为根据有序域F上的正性关系可等价定义 “序关系”:对a,b∈F,定义a>b(或b<a) 当且仅当a-b>0.并且,该序对运算协调(保 序)。
第1题解法(第二数学归纳法)
第2题解法(跳跃式数学归纳法)
第3题解法(逆向数学归纳法[Cauchy])
逆向数学归纳法可形象称为“留空回填”,其中“有 无穷多个自然数使P(n)真”常取P(2k),P(2k),P(2k1).
第4题解法
第5题解法
漫谈数学归纳法
漫谈数学归纳法安徽定远中学韩景志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它的广泛实用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对这种方法的历史来源,理论基础,运用技巧,以及它和其他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人们却考虑甚少,也知之不多.本文就想简要地谈一谈这些问题.1 数学归纳法简史归纳思想的产生,在几千年以前.作为数学归纳法重要基础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时代.而公元前三世纪的欧几里德在证明“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时指出:若有n个质数,必有n+1个质数”,实际上包含了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但真正把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题方法用到数学证明中却是近代的事.十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莫洛里科证明了前n个奇数之和等于n2.他指出:第一个平方数加第二个奇数等于第二个平方数,第二个平方数加第三个奇数等于第三个平方数,…他是第一位明显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数学家.但他的方法却因风格随便而显得比较粗糙.十七世纪,法国的帕斯卡运用数学归纳法出色地证明了二项式系数他并没有给这个方法命名.十九世纪,英国的摩尔根于1838年在一个小册子中建议把这种方法称为“逐次归纳法”,而在结尾处又无意地称之为“数学归纳法”.至此数学归纳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应用.但直到十九世纪晚期,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提出了自然数公理,将这一方法建立在归纳公理之上,数学归纳法才得到世界数学界的普遍承认,且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命题的证明之中.2 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归纳公理众所周知,自然数有计数(有几个)和数数(第几个)两种作用,由此抽象出自然数的算术理论和序数理论.其中序数理论完全采用公理化的方法,它以一个基本关系“直接后继”和4条公理为基础,定义如下:设N是一个集合(非空),N中的某些元素间有一基本关系“直接后继”,满足如下公理:(1)存在数“1”,它不是任何数的直接后继.(2)任何数a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后继.(3)除“1”外的任何数只能是一个数的直接后继.(4)若M是N的一个子集,且满足(1)含有“1”,(2)只要含有a,就含有a的直接后继,则M=N.我们把满足上述4条公理的集合N称为自然数集,其中的元素称为自然数.其中第4条公理便是归纳公理.数学归纳法这种证题方法的可靠性可从归纳公理中得到解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数学命题P(m),对应着自然数集的某个特定子集M={m|P(m)真}.而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华罗庚曾通俗地叙M,根据归纳公理有M=N,也就是说,对任何自然数n,命题真.3 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但并非每一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如“n2-1=(n+1)(n -1)”),”而且并非任一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都能用数学归纳法证出(如“n>2时,x n+y n=z n无正整数解”)4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有人称之为归纳奠基和制造递推工具.4.1归纳奠基(“1”对)归纳奠基就是对n的初始值验证命题的正确性.数学教科书上的说法是:验证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正确.但在有的情况下,仅验证一个初始值是不够的.为此,我们来看一个悖论的悖证.悖论:任何n条线段一样长.悖证:(1)n=1时,命题为“任何一条线段一样长”,这显然是正确的.(2)假设n=k时命题正确,即“任何k条线段一样长”,则n=k+1时,记k+1条线段为l1,l2,…,lk,lk+1,由假设l1,l2,…,lk一样长,l2,l3,…,l k,l k+1一样长,它们都和l2一样长,所以这k+1条线段一样长.据归纳原理,命题获证.这个结果显然是荒谬的.其原因是l1,l2,…lk和l2,…lk,lk+1之间不一定有一个公共的li(看一下k=1的情况).归纳假设之后,把“K对”作为已知条件去推证“K+1对”,实际上是从理论上论证递推的有效性(制造使递推得以进行的工具).这与普通的数学证明已无大的区别.故形式上可以以多种多样(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而论证时要求逻辑严谨(运用演绎推理),并正确使用归纳假设.5 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技巧5.1 起点的偏移(前移或后移)证某些对任意自然数都成立的数学命题时,可以把归纳奠基从n=1多.又如证明42n+1+3n+2能被13整除时,若把起点从n=1前移到n=0,立即可知此时结论成立.起点的后移往往为了降低第二步的难度.这样做虽有时加大了第一n-1(0<θ<π,n∈N),如果把起点从n=1后移到n=2,证得ctg成立).5.2 大幅度跳跃跳跃在数学归纳法中是经常出现的.例如证n是正奇数时a n+b n能被a+b能被3整除,都有跳跃.又如证任一正方形都整除,证F数列中F4n其中某一正方形分为4个正方形即可.6 几个有关问题6.1 数学归纳法和发现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命题的方法,而发现法是探求命题的方法.但运用联想,在证明问题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其来龙去脉,则是十分自然的.这就使数学归纳法和发现法在形式上有了某种联系.一般地说,探求、发现定理有这样一个过程:(1)进行观察并整理观察结果;(2)运用归纳推理进行猜想;(3)应用已有的公理、定理系统证明猜想.我们把这三步概括为“观察—猜想—论证”.数学中的发现法始于观察和归纳推理,终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观察+ 归纳推理+ 数学归纳法= 发现法”.6.2 第一型归纳法和第二型归纳法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二步不同,前者为“n=k对→n=k+1对”,后者为“n≤k对→n=k+1对”,后者比前者更多地利用了k前命题所提供的条件,因而有些定理的证明用第二型归纳法比用第一型归纳法更为简捷.高中代数下册教学参考书中,已有这方面的介绍和实例.6.3 数学归纳法和最小数原理它们可以看成同一理论的不同表述形式,因而可以互相推出.最小数原理:一批自然数中一定有最小的数.我们把这批数分成大于n 的和不大于n的两部分.只考虑不大于n的,并对n采用归纳法:当n=1时,1,就是这批数中最小的数.假设不大于k的自然数中有这批数中最小的数k则k也是不大于k+1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数(如果这批数中只有k+1.则k+1 0就是最小数).根据归纳原理,命题得证.反过来,也可用最小数原理推出数学归纳法:(反证法)假如对某些自然数命题不正确,则必有最小自然数n=k时命题不正确,即n=k-1时命题正确,而n=k命题不正确.这与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k-1对 k对”是矛盾的。
弗赖登塔尔的主要数学教育思想
弗赖登塔尔的主要数学教育思想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主要有:(1)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的;(3)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强调数学教育面向社会现实,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客观现象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用再创造的方法去进行教学,反对灌输式和死记硬背;提倡讨论式、指导式的教学形式,反对传统的讲演式的教学形式.1987年,已经80多高龄的弗赖登塔尔到我国访问,他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演讲,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说:“在荷兰,中学教室里的桌椅摆法都是围成一圈,教师在学生中间活动.如果有一个学校的教室象今天这样摆桌椅:前面一张讲台,下面是一排排桌椅,那么这所中学的校长大概要被撤职了!”这时教室发出一阵笑声,同时也引起人们的思索.他的演讲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他的思想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弗赖登塔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数学与数学教育事业。
作为20世纪最伟大、最具有影响的数学教育家,他的许多观点将会影响着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弗赖登塔尔谈数学学习方法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谈到数学学习方法时,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他认为这是一种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说它最自然,是因为生物学上“个体发展过程是群体发展过程的重现”这条原理在数学学习上也是成立的,即;数学发展的历程也应在个人身上重现,这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数学在其发展中,走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不断地修正过自己的进程,避开过弯路,绕过死胡同,重新明确前进的方向。
像这样的历程是不必让它在学生身上重现的。
弗赖登塔尔说,他所说的“再创造”是指应该使学生体验到:如果当时的人有幸具备了我们现在有了的知识,他们是怎样把那些知识创造出来的。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数学发展最早、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从先秦时期的《周髀算经》到现代的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概率论等研究,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先秦时期:《周髀算经》是中国数学史上最早的著作之一,内容包括算术、几何和代数等方面。
《九章算数》和《数书九章》也是此时期的代表作。
2. 汉唐时期:唐朝数学家《算经六书》、李冶《数书九章》、刘徽《九章算法》、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和祖冲之《张丘建算经注》等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 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数学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数学家秦九韶和杨辉等人所著的《数书九章》、《详解九章算法》等著作深刻阐述了像平方差分公式、杨辉三角、数学归纳法等理论,开创了新的数学研究方法。
明代的数学家朱权则把中国数学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发明了中国古代数学中最重要的代数学会——方程方法。
4.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以后,中国数学不仅在应用数学也在纯数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高等数学、数学物理、几何学等领域的学术成果也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总体来说,中国数学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远远超越了许多西方国家。
现代数学的发展中,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
浅谈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姓名:王磊峰单位:砀山县豆集学区范套小学浅谈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摘要: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一种论证方法,也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无论在初等数学还是高等数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讨论了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应用功能以及应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匹阿诺公理;应用;推理;命题;类型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在各个数学领域分支中都有极大的应用,因为使用面比较广,所以涉及的知识和技巧比较多,在本文中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发展和确立并分别举例说明数学归纳法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1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发展和确立1.1数学归纳法的产生数学归纳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一般认为归纳推理可追溯公元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时代。
这一时代杰出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利用点子数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经过剖分后的正方形的直观形象,他确信无疑地得出:135+++ (2)-=,这里n n(21)有明显的推理过程,但这种推理只是简单枚举而没有碰到矛盾事实的归纳结果,因此是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或者说只是一种寻求结论的手段,它只是作为一种猜想或假说,而不是可靠的,尽管如此,他仍为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可靠的归纳推理是欧几里得对系数个数无穷的证明,虽然其中递推过程不甚明显,但基本思想却是按递推归纳原理指导的。
肯定地说,这一关于系数个数无穷的具体证明为后人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提供了原形,促使人们加深了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16世纪,经过文艺复兴洗礼的欧洲学者越来越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意大利数学家毛罗利科首先对全体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证明做了深入考察,他认为递归推理是指首先确定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是真的,然后再去验证命题具有后继数也是真的。
于是,根据递推特性,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的后继数为真,则对于第二个自然数也为真;对于第二个自然数为真,则对于第三个自然数也为真。
数学文化与历史
数学文化与历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
数学文化的概念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了数学的历史,还包括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历史上,数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在古代,数学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起来的,人们通过计算和测量来探索世界。
在中世纪,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家和数学思想,如阿拉伯的数学家花剌子米和印度的数学家婆罗摩笈多等。
在现代,数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
数学的历史中蕴含着许多文化元素。
例如,数学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语言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
数学方法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数学的思想也已经渗透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
数学文化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了解数学文化,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数学,这个看似枯燥的学科,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科学的基础,也是艺术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我们将探讨数学文化与数学本身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互相影响。
我们要理解数学文化的含义。
数学文化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它不仅包括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更包括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方法的传承与发展。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数学家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数学归纳法”:1千年前就被发现,但直到19世纪末才“合法”
凯拉吉在代数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 Al-Fakhri一书中,他使用归纳法得到了自然数立方和公式,并 通过递归推理的方式证明了这样的公式对于n从1到10都成立.
凯拉吉上面的证明方法,巧妙的使用了数形结合和递归推理的思想.尽管递推是从n=10到n=1.但是 已经本质上已经包含了两个重要思想:(1).奠基表达式:1^2=1^3成立 ; (2).根据n=k+1成立,证明n=k 时也成立. 而这两点是'数学归纳法'的灵魂所在. 因此,有些数学家称凯拉吉为数学归纳法的创始人. 但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凯拉吉的证法虽然可以推广(吉尔森(Gerson,1288-1344) 于1321年给出 更一般的形式),但是毕竟他只是证明了前10项,没有一般化.并且在第(2)点上也描述得不够清晰. 凯拉吉之后的数学家,包括古阿拉伯的海塞姆、萨玛瓦尔,16世纪的摩洛利克( Maurolico,1494~1575,意大利) 等都对数学归纳法有一定的贡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什么满足(1)和(2)就足以证明对所有的自 然数都成立?涉及更基础的问题,还是需要回归到自然数集上,而自然数集的基础问题由皮亚 诺在1889年给出。
在《算术原理》一书中,皮亚诺以两个符号'∈'和'⊆'为基础,在'1''后继''相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著 名的'皮亚诺公理系统':
先知: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数学中发现结论的一个重要推理,它为数学连续不断的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由于其 易于运用,早期数学家便已能够熟练运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毕 达哥拉斯学派就通过归纳推理得到了许多的数学结论。
以'三角形数'为例,毕达哥拉斯发现按照上图的排列方式,个数为1,3,6,10,...的点能够构 成三角形。且对相邻两项'三角形数'求和,即1+3=4,3+6=9,6+10=16,...发现其结果都是平方 数(即'正方形数'),进而猜想得到下面的一般结论:
我国数学史成就
我国数学史成就
中国数学史是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及其成就的研究。
中国数学自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成就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先秦时期和宋明清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数学主要体现在《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两部经典著作中。
这些著作包含了算术、代数、几何、方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宋明清时期,中国数学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明代数学家刘徽著有《九章算术大成》和《海岛算经》,其中涉及了代数方程的解法、几何学等内容。
清代数学家杨辉则在组合数学和数学归纳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杨辉三角是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另外,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天文学、测量学和算术等。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通过观测和计算,建立了精确的历法体系,如夏历、秦历、汉历和宋历等。
测量学方面,中国古代发展了一系列测量方法和工具,如经纬仪、水平仪和浑天仪等。
总的来说,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轨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数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学归纳法 古代数学
数学归纳法古代数学数学归纳法是古代数学中一种重要且强大的证明方法。
它既生动地展示了数学中的思维过程,又有着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后来的数学研究和应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和历史意义。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很简单:首先,我们证明当某个命题在第一个自然数(通常是1或0)成立时,它在下一个自然数也成立;其次,我们假设当该命题在某个正整数n成立时,它在下一个正整数n+1也成立。
最后,我们利用这种“逐步递进”的方式证明该命题在所有自然数上都成立。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
假设我们想要证明1+2+3+...+n的总和等于n(n+1)/2,其中n为正整数。
首先,我们可以验证当n=1时,1=1(1+1)/2成立。
其次,我们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
那么当n=k+1时,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推导出1+2+3+...+k+(k+1)等于k(k+1)/2+(k+1)=(k+1)(k+2)/2。
由此可见,在已知前k个正整数满足命题的条件下,第k+1个正整数也满足命题。
因此,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证明了1+2+3+...+n的总和等于n(n+1)/2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
数学归纳法广泛应用于数学中的各个领域,如代数、数论、组合数学等。
它能够帮助我们证明一些重要的定理和公式,进而推动数学的发展。
例如,在代数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二项式定理、多项式定理等;在数论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丢番图方程、费马大定理等;在组合数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组合恒等式、图论定理等。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丰富多样,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规律和关系。
数学归纳法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就运用了数学归纳法证明了一些数列的规律,为古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17世纪,法国数学家巴斯卡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独立的研究中发现了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性,并将其系统化。
此后,数学归纳法成为了数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不仅用于证明定理,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递归算法等领域。
悠久的历史文化,精彩的数学归纳法
悠久的历史文化,精彩的数学归纳法
张映姜
【期刊名称】《数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1(030)012
【摘要】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重要的证明方法,有限把握无限的工具.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烽火台敌情的传递、逢年过节燃放的鞭炮等形象地揭示数学归纳法.从递归的萌芽、数学归纳法的运用,再到数学归纳法的命名,还有双基、反向数学归纳法等方法的发展,倾注了众多数学家的精力,聚积了人类无限的智慧,折射出数学归纳法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张映姜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数科院,广东湛江52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78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生应注重书法艺术的提高——兼谈高校图书馆在传承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J], 冯爱国
2.法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深刻影响 [J], 肖潇
3.法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深刻影响 [J], 肖潇;
4.历史文化悠久的陕西古建筑 [J], 王建润
5.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 [J], 刘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哥赫巴德猜想
哥赫巴德猜想
《哥赫巴德猜想》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论断,主要建立在数学家德雷克哥赫巴德的有关《欧几里得绝对不可能定理》的推断基础上。
根据哥赫巴德猜想,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下面,我将介绍哥赫巴德猜想背后的历史背景、猜想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一、历史背景
哥赫巴德猜想源于奥地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德雷克哥赫巴德在1930年时施行的“欧几里得绝对不可能定理”,他证明了某些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不可能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求解,也就是说,它们的解决方案不能在形式化的数学系统中有规律地表述。
哥赫巴德猜想由此而来,也就是当一些极其复杂的算法使用数学推理时,这些算法的解决方案将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或排除。
二、猜想
哥赫巴德猜想的核心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求解的复杂问题也可能有答案。
而哥赫巴德则表明,在不等式为真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完成。
哥赫巴德猜想的主要原则是:将一组可以有答案的问题进行归纳,并使用数学归纳法求解这些问题,问题有答案的可能性越大,其结果越容易得到解决。
三、最新研究进展
哥赫巴德猜想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来都有着激烈的讨论。
这一猜想也是当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难题,但在近几年中,有越来越多的研
究对其进行打破,比如,来自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研究小组联合构建了一种超强定理证明系统超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一种新的的归纳证明方式,大大提高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数学难题可以用此系统来证明,有效地为哥赫巴德猜想提供了可能性。
总之,哥赫巴德猜想一直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近年来的大量研究也使得数学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希望,我们期待着未来哥赫巴德猜想的更多的研究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数学归纳法的历史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 用于证明与
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一旦涉及无穷,总会花费人们大量的时间
与精力,去研究它的真正意义。
数学归纳法这个涉及“无穷”而
无法直观感觉的概念,自然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一般认为,归纳推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 世纪的毕达哥
拉斯时代。
毕达哥拉斯对点子数的讨论是相当精彩的。
他由
有限个特殊情况而作出一般结论, 具有明显的推理过程,但
这些推理只是简单的列举,没有涉及归纳结果,因此是不完
全的归纳推理。
完整的归纳推理,即数学归纳法的早期例证
是公元前3 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对素数无限的证
明。
其中已经蕴含着归纳步骤和传递步骤的推理。
16 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莫罗利科(F·Maurolycus)对
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证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莫罗利科认
识到,对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为了检验其正确与否,
若采取逐一代入数进行检验的方法,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
学证明, 要把所有的自然数都检验一遍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因为自然数有无穷多个。
那么对于这类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1575 年,莫罗利科在他的《算术》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递归
推理”这个思想方法。
法国数学家B·帕斯卡(Pascal)对莫罗利科提出的递归推
理思想进行了提炼和发扬。
在他的《论算术三角形》中首次使
用数学归纳法,并用其证明了“帕斯卡三角形”(二项展开式系数表,中国称为“贾宪三角性”或“杨辉三角形”)等命题。
“数学归纳法”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英国数学家A.德·摩
根1838 年所著的《小百科全书》的引言中。
德·摩根指出“这
和通常的归纳程序有极其相似之处”, 故赋予它“逐次归纳
法”的名称。
由于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数学命题的证明,德·
摩根又提出了“数学归纳法”这个名称。
虽然数学归纳法早就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了,一直以来它
的逻辑基础都是不明确的。
1889 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
Peano)建立了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将“后继”作为一种不加定
义的基本关系, 列举了自然数不加证明的五条基本性质,其
中归纳公理便为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基础。
至此,数学归纳法有了严格的逻辑基础,并逐渐演变为
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