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1.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3.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4.指令字长:一个指令字中包含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5.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6.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7.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8.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9.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10.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11.主频——CPU响应速度12.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周期数13.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14.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15.PC——程序计算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16.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17.CU——控制单元,执行指令,产生微操作18.ALU——运算单元,进行算数,逻辑运算19.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20.MQ——乘商寄存器21.X——操作数寄存器22.I/0——输入/输出接口23.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24.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25.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26.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27.汉明码——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28.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29.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30.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31.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32.端口:接口中的数据中转站33.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
34.单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禁止所有其他外部中断。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的名称解释是考试的重点)1.主机:由CPU、存储器与I/O接口合在一起构成的处理系统称为主机。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 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期末复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硬连线控制器如何产生微命令产生微命令的主要条件是哪些答:1.硬连线控制器依靠组合逻辑电路产生微命令;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是产生微命令的条件,主要有:A、指令代码B、时序信号C、程序状态信息与标志位D、外部请求信号。
2.何谓中断方式它主要应用在什么场合请举二例。
答:A、中断方式指:CPU在接到随机产生的中断请求信号后,暂停原程序,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随机事件,处理完毕后返回并继续执行原程序; B、主要应用于处理复杂随机事件、控制中低速I/O; C、例:打印机控制,故障处理。
3.在DMA方式预处理(初始化)阶段,CPU通过程序送出哪些信息答:向DMA控制器及I/O接口(分离模式或集成模式均可)分别送出如下信息: A、测试设备状态,预置DMA控制器工作方式;B、主存缓冲区首址,交换量,传送方向;C、设备寻址信息,启动读/写。
4.总线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请分别按这几种法说明总线的分类。
答:A、按传送格式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B、按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总线(含同步扩展总线),异步总线;C、按功能分为:系统总线,CPU内部总线、各种局部总线。
5.(不算CPU中的寄存器级)存储系统一般由哪三级组成请分别简述各层存储器的作用(存放什么内容)及对速度、容量的要求。
答:A、主存:存放需要CPU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速度较快,容量较大;B、Cache:存放当前访问频繁的内容,即主存某些页的内容复制。
速度最快,容量较小;C、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容量很大而速度较慢。
6.中断接口一般包含哪些基本组成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答:A、地址译码。
选取接口中有关寄存器,也就是选择了I/O设备; B、命令字/状态字寄存器。
供CPU输出控制命令,调回接口与设备的状态信息; C、数据缓存。
提供数据缓冲,实现速度匹配; D、控制逻辑。
如中断控制逻辑、与设备特性相关的控制逻辑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及题目
1.时钟周期节拍,时钟频率的倒数,机器基本操作的最小单位。
2.向量地址中断方式中由硬件产生向量地址,可由向量地址找到入口地址。
3.系统总线指CPU、主存、I/O(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又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4.机器指令由0、1代码组成,能被机器直接识别。
机器指令可由有序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来解释,微指令也是由0、1代码组成,也能被机器直接识别。
5.超流水线(Super pipe lining)技术是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将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
1.机器周期基准,存取周期。
2.周期挪用DMA方式中由DMA接口向CPU申请占用总线,占用一个存取周期。
3.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大组,大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大组中小组的最高进位同时产生,大组与大组间的进位串行传送。
4.水平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的特点是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的微命令。
从编码方式看,直接编码、字段直接编码、字段间接编码以及直接编码和字段直接和间接混合编码都属水平型微指令。
其中直接编码速度最快,字段编码要经过译码,故速度受影响。
5.超标量(Super scalar)技术是指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并执行,在一个时钟周期内需要多个功能部件。
1.微程序控制采用与存储程序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将一条机器指令编写成一个微程序,每一个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条指令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操作命令。
2.存储器带宽每秒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单位可以用字/秒或字节/秒或位/秒来表示。
3.RISC 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有限的指令条数简化处理器设计,已达到提高系统执行速度的目的。
4.中断隐指令及功能是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它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自动完成的一条指令,其功能包括保护程序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关中断等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主机: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
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围设备外所有的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具有数据处理,加工,中断和异常处理的功能3、主存:主存也叫内存。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4、存储单元:存储单元是指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储存元集合。
5、存储元件:计算机中主存储器包括存储体M,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等,存储体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存储元件,每个存储元件能寄存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存储元件又称为存储基元、存储元。
6、存储字:存储字是指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7、存储字长:存储器一次存取操作的最大位数。
8、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9、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整数运算即定点整数运算)。
10、指令字长:指令字长是指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指令字长取决于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
不同的指令的字长是不同的。
11、PC: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程序计数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12、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用于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13、CU:控制单元,执行命令,产生微操作14、ALU:运算器又称之为算术逻辑单元。
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单元,进行算术,逻辑运算15、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16、MQ:乘商寄存器17、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18、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19、I/O:输入/输出接口20、MIPS:一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名词解释:1、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2、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部件,运算部件,存储部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指令的执行。
2.ALU:对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的部件。
3.数据通路:由操作元件和存储元件通过总线或分散方式连接而成的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传送的路径。
4.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规定各个部件在何时做什么动作来控制数据的流动。
5.主存: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
6.ISA: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之间的接口。
指令系统是核心部分,还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的定义,寄存器设计,I/O空间编址,数据传输方式,中断结构等。
7•响应时间:作业从开始提交到完成的时间,包括CPU执行时间,等待I/O 的时间,系统运行其他用户程序的时间,以及操作系统运行时间。
8. CPU执行时间:CPU真正用于程序执行的时间。
包括用户CPU时间(执行用户程序代码的时间)和系统CPU时间(为了执行用户代码而需要CPU 运行操作系统的时间)简答题:1.冯诺依曼计算机由那几部分组成,主要思想:①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②各基本部件的功能是:存储器不仅能存放数据,而且也能存放指令,形式上两者没有区别,但计算机应能区分数据还是指令;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算术运算,并且也能进行一些逻辑运算和附加运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主机进行通信。
③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
2.从源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第二章名词解释:1.定点数:计算机中小数点固定在最左(或右)边的数2.汉字输入码:汉字用相应按键的组合进行编码表示3.汉字内码:计算机内部进行汉字存储,查找,传输和处理而采用的存储方式,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内码4.大端方式:数据字的最低有效字节存放在大地址单元中5.边界对齐:要求数据的地址是相应的边界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和寄存器构成。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接口: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如输入输出接是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主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一般是以字为单位进行。
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字的信息如果是数据则称为数据字,如果是指令则称为指令字。
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地访问任何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它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它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
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多次。
EEPROM: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cache中查找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硬件: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软件: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以及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完全分离。
硬件采用固定逻辑提供某些固定不变的功能。
通过编制不同的过程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主机:将一系列硬件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部的机架上,机箱及其上硬件被统称为主机虚拟机:通过解释和翻译,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看到软件界面而不必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存储器:主板上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断电或关机后其上的数据会消失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或关机后不会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消失的存储介质透明性:下一层机器的属性在上一层机器的程序员看来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客观上存在的事务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好像是不存在的吞吐率: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响应时间:指用户在输入命令或数据后到得到第一个结果的时间间隔软件兼容性:分为向上(下)兼容和向前(后)兼容。
向上(下)兼容:为某档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更高(低)档的机器上。
向前(后)兼容:为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早(晚)投入市场的相同型号机器上可伸缩性:指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在保持软件兼容性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向上扩展性能和功能,还能通过向下收缩来降低价格C/S模式: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网络上的计算机根据所担当角色不同被分为客户机或服务器。
客户机提出请求,接受结果不做太多运算,服务器接受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即机器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一种计算机组成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的基础主存:又称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辅存:又称外存,CPU不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相关联存储器:也称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通过存储内容的片段来访问的存储器易失性:在电源关闭时不能保存数据的性质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分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周期均等顺讯访问存储器:存储单元的访问周期随其地址的增大而增加的存储器访问时间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开始到存储器发出完成信号的时间间隔访问周期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操作开始到下一个存储器操作能够开始的最小时间间隔双口RAM:是在一个SRAM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并允许两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对该存储器进行随机性访问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对一小块聚集的指令或数据的访问只会持续一段时间。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4.总线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请分别按这几种法说明总线的分类。
答:A、按传送格式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B、按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总线(含同步扩展总线),异步总线;C、按功能分为:系统总线,CPU内部总线、各种局部总线。
5.(不算CPU中的寄存器级)存储系统一般由哪三级组成?请分别简述各层存储器的作用(存放什么内容)及对速度、容量的要求。
答:A、主存:存放需要CPU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速度较快,容量较大;B、Cac he:存放当前访问频繁的内容,即主存某些页的内容复制。
速度最快,容量较小;C、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容量很大而速度较慢。
2.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即需要采取动态刷新的RAM。
3.堆栈:按先进后出(也就是后进先出)顺序存取的存储的存储组织(区)。
4.立即寻址方式:操作数直接在指令中给出(或:紧跟指令给出),在读出指令时可立即获得操作数。
5.总线:一组可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
6.逻辑地址:程序员编程时使用的,与内存物理地址无固定对应关系的地址。
7.微程序控制器:将执行指令所需要的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序列(微程序),存入一个控制存储器,需要时从该存储器中读取。
按这种方式工作的控制器称为微程序控制器。
8.同步通信方式:在采用这1、何谓存储总线?何谓I/O总线?各有何特点?答:(1)存储总线是连接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专用总线,速度高.(2)I/O 总线是连接主机(CPU、M)与I/O设备之间的总线,可扩展性好。
4、在CPU中,哪些寄存器属于控制用的指令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答:(1)程序计数器PC,提供取指地址,从而控制程序执行顺序。
(2)指令寄存器IR,存放现行指令,作为产生各种微操作命令的基本逻辑依据。
(3)程序状态寄存器PS,记录程序运行结果的某些特征标志,或用来设置程序运行方式与优先级。
参与形成某些微操作命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2.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3.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5.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2.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12.操作数寻址方式:指令中地址码的内容及编码方式。
13.系统指令:改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指令。
14.特权指令:改变执行特权的指令,用于操作系统对系统资源的控制。
15.自陷指令:特殊的处理程序,又叫中断指令。
16.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得到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10.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11.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中查找数据。
12.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
硬件: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软件: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以及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
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完全分离。
硬件采用固定逻辑提供某些固定不变的功能。
通过编制不同的过程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
主机:将一系列硬件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部的机架上,机箱及其上硬件被统称为主机
虚拟机:通过解释和翻译,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看到软件界面而不必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主存储器:主板上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断电或关机后其上的数据会消失
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或关机后不会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消失的存储介质
透明性:下一层机器的属性在上一层机器的程序员看来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客观上存在的事务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好像是不存在的
吞吐率: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
响应时间:指用户在输入命令或数据后到得到第一个结果的时间间隔
软件兼容性:分为向上(下)兼容和向前(后)兼容。
向上(下)兼容:为某档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更高(低)档的机器上。
向前(后)兼容:为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早(晚)投入市场的相同型号机器上
可伸缩性:指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在保持软件兼容性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向上扩展性能和功能,还能通过向下收缩来降低价格
C/S模式: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网络上的计算机根据所担当角色不同被分为客户机或服务器。
客户机提出请求,接受结果不做太多运算,服务器接受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即机器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一种计算机组成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的基础
主存:又称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
辅存:又称外存,CPU不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相关联存储器:也称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通过存储内容的片段来访问的存储器
易失性:在电源关闭时不能保存数据的性质
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分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周期均等
顺讯访问存储器:存储单元的访问周期随其地址的增大而增加的存储器
访问时间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开始到存储器发出完成信号的时间间隔
访问周期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操作开始到下一个存储器操作能够开始的最小时间间隔
双口RAM:是在一个SRAM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并允许两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对该存储器进行随机性访问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对一小块聚集的指令或数据的访问只会持续一段时间。
然后处理器的访存地址将转移到存储器的其他区域,但在转移到其他区域后又将对一小块相对聚集的程序或数据反复访问的现象
模N交叉存储器:多模块并采用交叉方式进行地址分配的存储器
Cache:高速缓存存储器,介于主存和处理器之间
存储器带宽: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二地址指令:操作码8位标记,其中保留全1为单地址指令标志,共2^8-1条
单地址指令:地址码扩展而成的12位标记,保留全1为零地址指令标志,共2^12-1条
零地址指令:用最后12位地址码扩展的12位作为标记,不保留状态,共2^12条
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特点?: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能够处理的数据类型只有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来编制程序。
第二代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带,磁鼓,纸带卡片穿孔机和阅读机作为输入/输出设备,开始使用一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第三代采用集成电路代替分立的晶体管元件,半导体存储器,控制单元开始采用微程序控制技术,操作系统日益成熟,功能逐渐强化。
第四代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UNIX操作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控制器CU的功能和基本组成。
CU是PU的指挥机构,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控制信号发生器CSG及相应的逻辑电路组成。
CU依据指令译码器产生的一系列操作命令/信号来指挥。
协调PU乃至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工作
简述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特征。
第一代:4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特点:可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进行编程。
能够进行十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第二代:8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特点:软件日益丰富。
第三代:16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特点:面向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日趋完善。
各种高级语言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也相继开发出来。
第四代:32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第五代:64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ARM基本寻址方式:①寄存器寻址:将操作数先存于寄存器中,然后在指令中给出寄存器编号②立即寻址:指令中的地址码部分就是操作数(立即数)的值③寄存器移位寻址:ARM 指令系统特有的一种寻址方式④寄存器间接寻址:指令中的地址码部分给出寄存器编号,但相应的寄存器中存放的不是操作数的数值而是操作数的地址⑤变址寻址:以指令中地址码部分给出的寄存器为基址寄存器,将基址寄存器中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位移量相加,得到操作数的有效地址⑥多寄存器寻址⑦堆栈寻址⑧块复制寻址
为什么设置不同寻址方式?缩短指令的长度,扩大寻址范围,提高寻址的灵活性
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的异同点。
基址寻址:其中的形式地址是可变的,基址寄存器的内容是一定的。
变址寻址:形式地址不变,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可变,因此它可用于处理数组问题基址寻址:被引用的专用寄存期含有一个存储器地址,地址字段含有一个相对于该地址的偏移量(通常是无符号整数)。
寄存器的引用可以是显示的,也可以是隐式的。
基址寻址也利用了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变址寻址:地址域引用一个主存地址,被引用的专用寄存器含有对那个地址的正偏移量。
这意味着主存地址位数大于寄存器中的偏移量位数,与基址寻址刚好相反。
但是二者有效地址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变址的用途是为重复操作的完成提供一种高效机制。
总线的通信控制有哪两种基本方式?分析优缺点。
①同步通信。
优点:采用同步通信,信号传输速率高。
缺点:由于时标总线上的传输时带存在一定同步误差,且时钟上的干扰信号易引起错误同步,可靠性低②异步通信。
优点:源部件控制的异步通信简单高速。
缺点:源部件控制的异步通信对“数据就绪”信号线的抗干扰性,可靠性要求高,且高速部件效率会降低。
目的部件控制的异步通信,不能保证新的一次通信开始时,数据线和控制线上所有信号都恢复成初始状态,易造成通信错误
集中式总线仲裁三种基本方式。
1.串行链接方式。
优点:①选择算法简单,总线仲裁控制线少,不受总线部件数目影响②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增加部件时只需直接连在总线上③易于通过重复设置总线仲裁控制线来提高总线分配可靠性缺点:①总线仲裁对“总线可用”信号及
其有关电路的失效很敏感,可靠性差②总线仲裁控制的灵活性差③由于“总线可用”信号是顺序“流过”各部件,延长总线仲裁时间 2.定时查询方式。
优点:①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总线可用”的传输,提高总线分配可靠性②优先次序可由软件控制,灵活性强③定时查询方式不会因为某二个部件的失效而影响其他部件对总线的使用,可靠性强。
缺点:①线数较多,成本较高②总线上所能容纳的部件数量受限于计数查询的偏址能力,可扩展性差③总线仲裁速度可决于计算器工作频率,一般不会太高3.独立请求方式。
优点:①总线分配速度快,性能高②总线仲裁器使用的仲裁算法可用软件可配置算法,灵活性强缺点:成本昂贵DRAM的“刷新”。
①集中式刷新:在一个刷新间隔内,集中一段时间对全部存储单元进行逐行刷新,在此期间正常的读/写操作将被禁止。
所以这段时间被称为死亡时间②分散式刷新:延长原先的读/写周期,将新的读/写周期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用来读/写或维持,后半段用来刷新③异步式刷新:将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一个刷新间隔内,均匀地进行逐行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