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名词解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3.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4.智商: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心理特征的总和。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
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
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
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
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
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
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
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
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
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
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
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
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
使其能客服成长中的障碍,
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
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
增强社会适应性,做出明智
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
能。
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
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
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
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
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
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
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
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
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
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
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
发展。
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
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
用的程度。
的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
面的情况以及与周围人关系
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
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包括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和自我意向三种心理
成分。
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
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被人歧
视侮辱,维护紫气尊严的自
我情感体验。
估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
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人对
自己正确而积极的认识和评
价。
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
是指
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
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
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
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现得看法与评价,也受我们
的经验和别人的反应的影
响。
的需要,青少年自己制定出
的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
要达到或取得的具有一定价
值标准的目标和结果。
既包
括长远目标,也包括阶段性
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标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
育的动机,使之产生和保持
积极向上、实现自我的愿望,
从而推进其阶段目标和终极
目标的实现。
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
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
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
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
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
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
现。
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
的关系。
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
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
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
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
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
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
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
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
善自我。
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
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
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
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
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
度和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到
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
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
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包括学
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
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
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就的
归因。
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
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
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
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
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
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
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客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和情绪熏陶。
工作和群体生活后剩余的、由他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特有的价值取向。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4、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5、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6、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来源:考试
7、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
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
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
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
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
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8、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
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
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
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
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9、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
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
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
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
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
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
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
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
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
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
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
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
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
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
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
好适应。
11、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
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
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
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
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2、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
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
一致的程度。
13、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
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
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
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
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
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
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
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
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
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
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
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
目的。
20、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
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
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
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1、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
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
作用。
22、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
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3、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
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
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
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
康状态。
24、气质是指个体不以活动
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
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
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
等方面的特征的综合。
25、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快
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
想像,与来访者需要改变的
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
终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
为。
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
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来的
不良行为,最终消除这种不
良行为。
26、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
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
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如认知
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
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
精神疾病等。
其本质是由各
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
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
众、家庭和自身
27、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
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
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
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
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
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
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
过程。
28、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
去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
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由各种
心理动力因素,包括学习需
要,学习兴趣,对学习目的、
意义的理解构成。
29、精神分析疗法把来访者
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
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
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
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
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
状消失。
29、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
或自我揭示,指咨询教师说
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
等与来访学生共同分享,一
方的自我开放会可以增加来
访学生的自我开放
30、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
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
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
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
受
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
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
觉的。
31、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
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
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3、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
34、咨询关系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结成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理改善的效果。
2.答: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3.答:通过设定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的方法。
有集体的角色扮演,如心理剧、社会剧等;空椅子技术;固定角色扮演等。
4.答:这是指当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每种选择都会为个体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的时候,所体验到的内心矛盾状态。
5.答:补救性教育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
1、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2、简述小学生态度形成和转化的基本特点。
(1)由被动到主动;
(2)由模仿到内化;
(3)由不稳定到稳定。
3、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
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4、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
过程。
(1)开始阶段:需要完
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建立咨
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
料及进行分析、诊断。
(2)指导与帮助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
三项:制订咨询目标,选择
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3)巩固和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主
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2、试述情感反应在倾听
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反应是咨询教师
对来访学生表达的情感进行
反应。
咨询教师在收集有关
来访学生的资料时,了解其
情感所包含的意义十分重
要,可依此作出较为合理的
判断。
(1)有助于促进咨询双方情
感的沟通。
(2)有助于来访学生对情感
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
探索。
(3)有助于检验咨询教师对
来访学生理解的准确性。
一、分析(20分)
小明存在人际交往问
题,即“不合群”。
不合群
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
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
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
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
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
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
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
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
不合群的原因是多种的,
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
以后的适应问题。
2.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
朋友,在家里主要同父母或
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
能给自己保护和支持的成年
人很好相处(如教师),而不
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家长的过分保护,不让孩
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
怕孩子受欺负,这样教育出
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
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
懦弱,均不受同伴的欢迎。
4.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
失去信心,不愿交往。
如有
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
低年级因尿裤子而遭到同伴
们的哄笑,于是就产生逃避
集体场面的心理和行为。
5.个性原因。
有些孩子由于
种种原因,形成了呆板、不
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容易
与大家交朋友。
6.患有儿童孤独症、精神分
裂症的儿童对交往根本不感
兴趣,也易引发其他心理问
题。
教育措施:(6分)
1.区分不合群的儿童究竟是
受到忽视还是遭到拒绝,采
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2.行为强化法。
鼓励儿童主
动交往,教师给予相应的强
化,如表扬、注意等,同时
争取得到家庭的帮助。
3.认知重建法。
交往障碍常
常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
立信心,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4.教学一指导技术包括指
导、提供榜样、练习、强化
等环节。
如教会儿童问问题、
提建议,给他们提供交往技
能较高的同伴做榜样,再给
予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5.交往能力训练。
6.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
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