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
突起
轴突(传递信息)+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包膜=神经
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
(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
(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
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
(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3)条件反射的消退: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完全不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无限。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也称为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细胞内K+浓度比较高,细胞外Na+浓度比较高)
①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②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同样的动作电位,兴奋向两侧传导。
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则相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相对不疲劳性、双向性
(3)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Ⅰ:电表两极置于膜两侧的情况:
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
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
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
④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主动运输)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特殊处理情况如下:
甲: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乙: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
丙: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丁:利
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
Ⅱ:电表两极均置于膜外的情况下: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程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突起相接触,形成突触。
突触类型:
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
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轴突的神经冲动—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
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回收或扩散离开间隙。
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注意: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可以是兴奋性的(打开Na+通道),也可以是抑制性的(打开Cl-通道)。
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多巴胺、一氧化氮等。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
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延搁: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速度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5)电流表在突触处的偏转情况分析: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
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
偏转。
3、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兴奋剂和毒品大多也是通过作用于突触来起作用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