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知识梳理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神经胶质细胞
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 间,数量约为神经元 的10-50倍,对神经 元起辅助作用。
具有支持、保护、 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等多种功能。
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 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
髓鞘。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思考 • 1.效应器? • 2.反射要想完成,需要什么条件? • 3.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区别和联系
四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
概念
反射
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
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 终生性;数量有限
断增加
意义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 环境
消退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 实例
C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 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思考:
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最高级神经中枢、低级中枢) 4.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瞬,外时周记神经忆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 的重要通路,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 中枢。 3.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 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4.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 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效应 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8.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9.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10.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强化,否则会消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 神经调节-【必背知识】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包含: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运动神经)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举例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①神经元:a.结构模式图 b.结构示意图(画图并标注文字)★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a.有神经节的是。
b.小入大出:与较小一边相连的是,与较大一边相连的是。
②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名称组成功能结构被破坏 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无感觉无效应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 由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对内外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相互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注:神经细胞膜内、膜外K +、Na +浓度不一样,膜内浓度高,膜外浓度高系 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弧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性。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细胞生活的环境+神经调节) 综合复习1. 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 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
3. 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液)4. 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
5.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都处于动态平衡。
6.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 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 交感神经: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9.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1)神经元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2)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神 经 系 统中枢 神经 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其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跳的基本中枢。
支配躯干、四肢等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 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即自主神经系统。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复习必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 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 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 质进入组织液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 )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血浆蛋白)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 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 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溶液渗透压 越高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越低 ,对 水的吸引力 越小 ,溶液渗透压 越低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 递的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递质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速度
快
慢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产生兴奋: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增加,Na+内流。 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
课标要求
• 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 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 维传导
3.分泌方式:胞吐 4.受体:糖蛋白 5.作用机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 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电位变化。
6.去向:起作用后被迅速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拓展引申: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属于哪 种方式?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胞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为何突触小体中有很多线粒体? 胞吐消耗能量
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 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 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
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主要突触类型:
轴突—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树突相接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mV
膜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电 位
时间/ms
a点之前——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外正内负; ac段——动作电位形成,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
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cd段——静息电位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四五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回 沟
7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8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 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
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
刺激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 下肢 运 动。刺激中央前回的 下部 ,引起头部器 官的运动。皮层代表区置与躯体各部分的 位置是 倒置 的。
14
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
语言功能是我们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如果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 功能障碍。而这个发现却是源于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产生兴趣开始的。人们正是透过疾病或外伤 等不幸的个案造成脑部某区域损伤,而渐渐了解大脑的功能分布位置。
15
16
(3)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20
1.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是情绪的 两种相反的表现,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 3.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死亡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 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 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 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 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4.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 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知识清单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神经调节”知识梳理整理人:汪国平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知识梳理(1):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3):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梳理(1):脑神经:是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外周神经,共12对。
它们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在这12对脑神经中,有的是感觉神经;有的是运动神经。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人体共有31对。
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在这31对脑神经中,有的是感觉神经;有的是运动神经。
3:内脏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梳理支配内脏的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种神经所构成的整体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另外也称植物性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一部分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4:自主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梳理(1)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作用特点:不受意志控制、双重支配(每个器官同时收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拮抗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的。
(3)实例分析:情景一: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现状:瞳孔扩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但肠胃蠕动减弱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
情景二: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现状:瞳孔收缩、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但肠胃蠕动加强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加强。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的相关知识梳理(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树突:数量多,长度短,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轴突:数量少、长度长,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
(2):神经元类型: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中的神经元)(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2: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神经调节知识汇总
选择性必修一第2 章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轴突包裹上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3)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反射的含义: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者的比较:反射类概念特点实例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眨眼、啼哭、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如图1、传入神经如图2、神经中枢如图3、传出神经如图中4和效应器如图中5组成。
其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特别提醒★①.反射的发生要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
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②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最简单反射)③.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三者其中任意一个部位结构被破坏,则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则有感觉无效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叫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称为神经冲动。
生物选必一第二章笔记
生物选必一第二章笔记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 中枢神经系统。
- 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为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 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等许多神经中枢。
- 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
-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 外周神经系统。
- 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 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 脊神经共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能够支配躯体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 结构。
-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组成。
-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内含细胞核等多种细胞器。
- 树突是神经元短而分枝多的突起,它可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向细胞体。
- 轴突是神经元长而分枝少的突起,它可以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等。
- 功能。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反射的概念。
-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 反射弧的组成。
-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它能够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 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的神经纤维。
- 神经中枢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中枢部分,位于脑和脊髓中。
- 传出神经是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向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它能够对神经中枢传来的指令作出反应。
3. 反射的类型。
- 非条件反射。
- 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 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其反射弧是固定的,不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
2020沪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选修1第2章人体的神经调节※什么是反射?★高等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做出迅速反应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中某环节受损,导致反射不能发生,但依然有感觉,受损的是什么环节?★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为什么去除脑后,仍然可以观察到搔扒反射?★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而不是脑,脊髓可以不依赖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神经元的结构组成及各自作用?★神经元(细胞核和绝大多数细胞器所在的部分,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按照功能划分,神经元的类型有哪些?★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什么是神经纤维?什么是神经末梢?什么是神经?★神经元发出的长突起(树突或轴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其中感觉神经的树突末梢参与感受器的构成,运动神经的轴突末梢则参与效应器的构成;成束的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膜包被及保护,构成神经※如何分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之外,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之内※完成反射的条件?★(1)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才能完成反射。
能够引起反射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射。
※反射包括哪两种类型?※神经纤维上信息的传递形式和方向?★在神经纤维上,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而且可以双向传导(注意:在人体中电信号是单向传导的,只有在离体实验中,刺激到了神经纤维中部,才会双向传导)※什么是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存在65mV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与什么有关?★主要与Na+-K+泵的活动及K+向外扩散有关(前者属于主动运输,后者属于协助扩散)※受到刺激后,神经元的膜电位会如何变化?★若刺激强度过弱,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若刺激强度适宜,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反转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元发生兴奋(神经冲动)。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2章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如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 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脑相连)脊神经(与脊髓相连)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
3.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
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2)人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加强的现象() (3)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答案(1)×(2)×(3)√教材P18思考·讨论1.人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提示心跳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是不随意的。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为自主神经系统。
2.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意义?提示静坐时,心跳减慢,呼吸减弱,但胃肠蠕动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如果你的呼吸或者心跳都必须在你的意识支配下完成,将会出现什么结果?提示若呼吸、心跳必须在意识支配下完成,当人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意识时,也将失去呼吸、心跳能力,从而出现生命危险。
22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章末总结
第2章神经调节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1.人的神经系统由①中枢神经系统与②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前者包括脑和③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④脊神经。
2.奔跑等身体运动受⑤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明显受到⑥意识的支配;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⑦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⑧不随意的。
3.自主神经系统由⑨交感神经和⑩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⑪相反的。
如人处于安静状态时,⑫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而人处于兴奋状态时,⑬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⑭反射弧。
反射活动的条件是有适宜强度的刺激,且需要经过⑮完整的反射弧。
5.反射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⑯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如果要维持下去还需要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需要⑱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的意义是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⑲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6.在神经系统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兴奋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表现为㉑内负外正,是由㉒外流形成的。
(2)动作电位表现为㉓内正外负,是由㉔内流形成的。
7.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传导方向(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㉕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㉖相同。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㉗突触传递,其传递的方向是㉘单向的,原因是㉙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9.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㉚突触来起作用,其作用机理是㉛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10.躯体各部分的运动在大脑皮层的㉜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㉝倒置的。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㉞精细程度正相关。
11.㉟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学习、记忆和㊱情绪也是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由㊲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上海市高中生物选修1:第二章人体的神经调节知识点
第2章人体的神经调节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或视频,记录实验的现象。
1.反射(高等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的参与下,对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做出迅速反应的过程称):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由相关的神经元参与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脊蛙的屈肌反射中,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信息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神经中枢分析整合,再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相关的肌肉)执行“防御”的指令。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其中某一环节缺失,则反射不能发生。
3.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概念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刺激类型具体的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信号(光、声音等)刺激引起的反应数量有限的几乎是无限的神经中枢低级中枢(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一般不消退射易消退,需强化适应意义保证个体基本生存能力提高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举例①脑干中存在控制心跳和呼吸的神经中枢,丧失了意识的植物人不能自主运动,但脑干仍具有正常调节功能,能保持其心跳和呼吸正常。
②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咽反射、排尿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脊蛙的屈肌反射和搔扒反射等①食草动物嗅到天敌的气味时,立刻警觉,随即启动防御反应,迅速逃跑。
②指尖采血、望梅止渴、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联系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都属于反射,都需要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生来就会,不用教,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
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
22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章末总结
(2)动作电位表现为㉓_____内__正__外__负________,是由㉔______N_a_+______内流 形成的。 7.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传导方向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㉕______相__反_________。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㉖______相__同_________。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㉗_______突__触________传递,其传递的方向是㉘___ ________单__向____的,原因是㉙____________神__经__递__质__只__存__在__于__突__触__小__泡__中__,__ _只_能__由__突__触__前__膜__释___放__,__然__后__作__用__于__突__触__后__膜___。__
二、反射与反射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演绎与推理、实验 分析与设计)
例2 [2021山东德州一中高二期中] 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 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 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如图为渐 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10.躯体各部分的运动在大脑皮层的㉜______第__一__运__动__区__(__中__央__前___回__)__ _____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㉝_ _____倒__置_________的。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㉞____ __精__细__程__度_________正相关。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2章神经调节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P16)2.3.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P17)4.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P18)5.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P18)6.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P19)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
(P2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P22)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一个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P23)4.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P24)5.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P25)默写知识点: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负责管理的感觉和运动)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负责管理的感觉和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
突起
轴突(传递信息)+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包膜=神经
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
(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
(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
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
(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3)条件反射的消退: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完全不出现。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无限。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也称为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细胞内K+浓度比较高,细胞外Na+浓度比较高)
①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②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同样的动作电位,兴奋向两侧传导。
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则相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相对不疲劳性、双向性
(3)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Ⅰ:电表两极置于膜两侧的情况:
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
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
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
④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主动运输)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特殊处理情况如下:
甲: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乙: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
丙: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丁:利
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
Ⅱ:电表两极均置于膜外的情况下: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程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突起相接触,形成突触。
突触类型:
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
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轴突的神经冲动—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
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回收或扩散离开间隙。
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注意: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可以是兴奋性的(打开Na+通道),也可以是抑制性的(打开Cl-通道)。
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多巴胺、一氧化氮等。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
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延搁: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速度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5)电流表在突触处的偏转情况分析: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
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
偏转。
3、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兴奋剂和毒品大多也是通过作用于突触来起作用的。
如:
有些物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
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等。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1)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下肢运动;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头部器官运动;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都有其代表区,而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倒置的。
(2)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整。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该调节通过反射进行。
(2)有自主神经系统参与。
例如: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3)大脑通过脊髓调节内脏活动;脑干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教高级中枢等。
因此,自主神经系统不完全自主。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言语区:
W(write)失写症,发生障碍时不能写字;
V(view)失读症,发生障碍时不能看懂文字;
S(sport)运动性失语症,发生障碍只是不能讲话;
H(hear)听觉性失语症,发生障碍时不能听懂他人讲话。
2.学习和记忆:
(1)记忆的阶段
感觉性记忆:记忆转瞬即逝;
第一级记忆:数秒到数分钟,如验证码;
第二级记忆:数分钟到数年,可以遗忘;
第三级记忆:永久记忆,如姓名,身份证等。
(2)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情绪
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抗抑郁药物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选择性的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是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保持一定的浓度,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