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年味十大特征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新时代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新时代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和人们对新年的期望与祝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春节的习俗也在不断演变和适应新的需求。
本文将从传统习俗与新时代两个方面来探讨春节的变化与发展。
一、传统习俗的保留与发展1. 守岁: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以期祈福平安。
传统的守岁活动包括贴春联、燃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而在新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人选择外出旅行或到商场购物度过春节,这使得传统的守岁活动逐渐受到冲击。
然而,守岁的意义依然深入人心,人们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如网络视频通话来与远方的家人一同守岁,保持亲情的纽带。
2. 制作年货:制作年货是春节期间家庭的重要活动之一,包括腊肉、饺子、年糕等。
传统的制作年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等原因,时间变得紧缺。
因此,现代化的年货制作方式逐渐兴起,如超市购买、网络购物等,使得年货的制作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3. 拜年:拜年作为春节期间的重要礼仪,传统上通过走亲访友来表达新年的祝福。
但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传统的走亲访友方式难以适应。
因此,现代化的拜年方式应运而生,如电话拜年、微信红包等,方便快捷,却不失新年的祝福与温暖。
二、新时代给春节带来的新变化1.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新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愈发丰富多彩。
例如,大型春节晚会、灯会、庙会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
2. 红包文化的兴起:红包作为春节期间送礼的一种方式,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而得以快速发展。
现如今,通过手机支付发送红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习俗。
人们不再需要亲自给红包,只需要通过手机操作即可,方便快捷,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3. 网络过年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过年逐渐成为人们新的选择。
通过网络视频通话、在线分享和社交平台等方式,人们可以与亲友进行虚拟联络,传递祝福与问候。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新时代发展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新时代发展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春节的习俗也逐渐与现代生活融合,展现出新的面貌。
本文将从传统习俗与新时代发展的角度,探讨春节的变迁和演变。
一、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延续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一餐,家人团聚共享美食,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2. 贴春联、挂灯笼:人们在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挂上灯笼,以此来驱邪避祸,迎接新的一年。
3. 爆竹与舞狮:放爆竹的声音代表新年来临,舞狮表演则代表祈求平安与繁荣。
4. 拜年与送红包:人们互相拜年,祝福和祈福。
长辈会给晚辈送红包,期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二、传统习俗的新时代发展1. 网络拜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社交媒体发送祝福,实现远程互动,扩大了拜年的方式。
2. 网购年货:传统的年货购买方式逐渐被线上购物取代,人们可以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各种年货,方便快捷。
3. 文化创意产品:现代社会倡导创新和个性化,很多创意产品与春节习俗结合,给传统习俗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多元化的庆祝形式:除了传统的庙会和舞狮表演,现代社会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灯光秀、文化演出等,丰富了春节的庆祝形式。
三、新时代背景下春节的变化1. 强调安全与环保: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地区已经取缔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和火灾风险。
2. 弱化消费观念:新时代倡导理性消费,人们对于春节不再过于追求奢华,而是注重情感和亲情的交流。
3. 文化底蕴与传统价值:春节在新时代仍然扮演着传承民俗和宣扬传统价值观的重要角色,很多活动强调文化内涵的传递。
综上所述,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春节习俗逐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无论是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延续,还是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发展,春节都承载着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诉求。
“特别”的年味儿
“特别”的年味儿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社会中最独特而特别的年味儿。
每年的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儿,而这种年味儿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地的春节风俗习惯和特别的年味儿。
1. 北方的年味儿北方地区的年味儿主要体现在丰富的年夜饭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在北方,春节的年味儿主要是体现在团圆饭上。
北方的人们认为,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是春节的一大习俗。
年夜饭上通常有猪肉、鸡肉、鱼肉、蔬菜、水果等各种美食,而且数量和品种非常丰富,以示来年家庭生活的丰裕。
北方还有贴春联、挂灯笼、放烟花等习俗,这些也都是北方春节的独特年味儿。
南方的年味儿则主要反映在热闹的庙会和灯笼节上。
在南方,人们会走亲访友,走亲戚的时候要带上糖果、水果和糕点等礼品,以示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南方还有庙会的习俗,庙会上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参与各种民俗表演和传统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还有灯笼节,人们在庙会上放飞孔明灯,寓意把烦恼和不幸放飞,以求来年幸福顺利。
这些习俗和活动都使得南方的年味儿更加独特。
西南地区的年味儿则主要表现在特色的年夜饭和火把节上。
在西南,人们过年时会特别注重年夜饭的风味和形式。
西南的年夜饭菜肴种类繁多,味道独特,且大都辣味十足,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饮食文化特色。
西南的火把节也是有名的年节活动。
在火把节上,人们会点燃火把,围绕村庄或城市转一圈,以驱赶霉运,带来好运。
这种独特的年味儿充分展示了西南地区的浓厚的年节氛围。
除了地域的特色年味儿,中国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年味儿。
在农村地区,人们过年时会进行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比如祭祀祖先和祭拜家神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尊重传统,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
农村地区的年味儿还包括农闲的庆祝和乡村的庙会,这些活动都增添了农村春节的年味儿。
中国各地的年味儿各有特色,但无论是北方的年夜饭、南方的庙会,还是西南的火把节,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年节氛围和祝福心态。
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
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
一、春节旅行在过去,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大家会聚在一起,进行各种家庭聚会和宴席。
然而,现代人更喜欢利用春节期间的长假进行旅行。
他们选择去国内外各地旅游,享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
这种春节旅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过年的一种新方式。
二、送礼不只是红包在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个互相送礼的节日。
过去,人们普遍使用红包作为礼物。
然而,现代人更喜欢选择更加个性化和实用的礼品,如高科技产品、健康礼品等。
三、线上购物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物已经成为现代人过春节的重要方式。
人们可以在网上选购年货、礼品和新衣服,避免了传统购物所带来的拥挤和繁琐。
四、亲友视频通话由于现代人生活分散,人们并不总是能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因此,视频通话已成为现代人过春节的重要方式。
通过视频通话,人们能够远程与亲友互动,分享节日的喜悦。
五、外国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过春节,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选择到外国体验异国风情。
这种文化交流成为现代人过春节的新民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人们的友谊和理解。
六、春节晚会多样化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节目之一,也在不断变化与创新。
现代人更喜欢多样化的晚会内容,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相声等,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吸收了现代元素。
七、家庭DIY活动现代人更注重家庭互动和参与感,因此,很多家庭在春节期间安排了各种DIY活动,如制作年画、煮年糕、包饺子等。
这种亲子活动既锻炼了技能,也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八、亲子游乐场春节假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间,因此,亲子游乐场在春节期间非常受欢迎。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耍,体验各种刺激和乐趣,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
九、户外庙会传统的庙会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活动。
关于年味的介绍
关于年味的介绍
“年味”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和情感体验,它涵盖了丰富的传统习俗、饮食文化、家庭团聚的情感以及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中国,春节(农历新年)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年味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 传统习俗:年味体现在各种传统的迎新春活动中,如扫尘(年前大扫除以清除旧年的晦气)、贴春联(门上悬挂对联祈福求吉)、挂灯笼(象征吉祥喜庆)、剪窗花(民间艺术装饰)、放鞭炮与烟花(驱邪避凶、增添热闹气氛)、拜年(亲朋好友间互相祝福问候)、守岁(除夕夜全家围炉共度,迎接新年到来)等。
2. 饮食文化:年味离不开美食的烘托,各地都有特色的年夜饭和节庆食品,如饺子(北方寓意富贵吉祥,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年糕(取其谐音“年高”,象征步步高升)、鱼(寓意年年有余)、八宝饭(丰富多样,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等。
3. 礼品交换:赠送礼物也是年味的一部分,如红包(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成长)、年货(糖果、干果、水果等各类食品以及吉祥物摆件等)。
4. 民俗活动:各地丰富多彩的新春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逛庙会、灯会、游园会、地方戏曲表演等,都是营造浓厚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情感交流:年味还包含着家人团聚时的情感交流与亲情传递,
无论是远方游子归家的温馨场景,还是家族成员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都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人的年味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但人们对年味的追求和传承依然不变,不断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文化魅力。
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
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固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在现代逐渐演进并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春节民俗。
以下是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一、线上拜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人通过微信、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线上拜年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即使身在异地,亲朋好友也能通过手机和网络互动,传递新春祝福,增进感情。
二、网络购物现代人过春节时,通过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
不仅能避免春节期间人群拥挤的购物场所,还能选择更多种类的产品,方便快捷地购买年货和礼品。
三、微信红包微信红包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新民俗,通过手机发送的红包代替了传统的红包和拜年礼金。
现代人喜欢用微信红包来互送关怀和祝福,同时也增加了收红包的乐趣。
四、旅行过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现代人过春节更倾向于选择旅行。
亲朋好友在一起畅游名胜古迹,享受异地风情,既丰富了思想感受,又增加了亲情友情的培养。
五、春节文化体验现代人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过春节时喜欢参观和参与各种春节文化活动,如灯笼展览、舞狮舞龙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氛围,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六、手机祝福现代人过春节时,短信和微信成为了最常见的祝福方式。
通过手机发送祝福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更加方便和快捷。
七、春晚观看春晚作为传统的春节文化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观看春晚,不仅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还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
八、互动游戏现代人过春节时,喜欢通过各种互动游戏增加家庭和朋友间的互动。
例如猜灯谜、打牌、做拼图等,既娱乐了大家,又加深了感情。
九、电子贺卡电子贺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且环保的过春节方式。
现代人通过设计或选择精美的电子贺卡,用短信或社交媒体发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十、亲子游戏现代人更加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过春节时,亲子游戏成为一种新的家庭互动方式。
现代不一样的年味
现代不一样的年味
时间:2018-02-28 09:49:39 | 作者:学霸
不同年代的不同时候,每一代人体味到的年味是不一样的。
比如想我妈妈的那一个时代,虽然他们的压岁钱必须上交,可是他们却依旧十分开心:因为他们可以干他们在过年以前不能做的一些不可以干的事情。
女孩们会围在一起踢毽子、跳皮筋等等她们家长不让她们平时做的事;男孩们汇聚在一起点烟花、放爆竹,或者出去踢球、疯玩一顿。
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否则,在后面你再想玩,家长可就不再让他们玩了。
我们现在虽然和以前不一样了,可是也是和以前大体相同的。
我们都希望着过年,都期盼着在过年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干一些在平时不可以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压岁钱,以及可以享受现在的各种科技的便利。
在今天年味的体味又提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和家庭一起其乐融融。
有一些常年在外工作、无法回家的人,他们会利用现在的科技,让千里迢迢的家感觉就近在咫尺。
在视频电话中,给家人送上一个祝福,让远在他方的人在过年的时候也有在家的感觉。
中国的春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类大“迁徙”,今年交通部统计的春运的人次是在四十天达到三十亿人次,路程总里程数相当于与从地球到了火星一趟。
有网友调侃道:“中国的春运相当于中国全国迁徙了两次有多。
”在这么庞大的数字后面是全中国人对家的一颗满怀思念的心,以及和对家的热忱。
今天科技让回家跟加便于回家,让人们不在像以前在过年的时候无法回家。
这就是现在和以前最大的区别。
我相信,在未来,那时的年味绝对和今天非同昔比。
春节的新年气氛
春节的新年气氛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瑰宝。
每年春节将至,都会在中国大地上飘荡着浓浓的新年气息。
那么,春节的新年气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春节前的年货购物热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必备的年货款款俱全、琳琅满目。
从传统的食品糖果、汉服鞋帽,到现代的家居装饰、电子产品、红包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人们总是兴高采烈地挑选年货,布置春节的新气象,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新年气息。
二、春节前的彩灯装饰整洁美丽的环境是春节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春节前,各类商场、广场、居民区、村庄都会装饰预备好五颜六色的漂亮琉璃彩灯,让这个春节充满活力、温馨、喜庆,在春节环境装饰和彩灯装饰的互补下,凸显出了新年的色彩,也使得整个城市更加温馨、美丽、热闹,营造出浓郁的新年气息。
三、春节期间的放烟火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的放烟火也是提高新年气氛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在节日晚上,很多家庭和居民会放烟花、爆竹,或者一起欣赏公共区域的烟花表演,这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春节,更是为了表现着在新年里的喜悦和祝愿,同时也增强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交流。
四、传统的祭祀活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在春节期间,一些习俗会流传着,这些习俗承载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一些比较典型的习俗包括烧香拜祖、贴对联、挂灯笼、祭祖等。
这些传统活动对于保持和传承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凸显出浓郁的新年气息的最好方式之一。
总体来看,新年气氛强,便可带来人心向善、人与人之间友好、情感上的互动,尤其在春节期间,新年气息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表达祝福、情感,和沟通的平台,同时也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让新年更加有意义。
醉在柔软的年味里的标题的理解
一、年味的特点1.1 传统节日氛围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人们忙着准备年货、贴对联、蒸年糕,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1.2 亲情和团聚春节是我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会在春节期间怀着对家的思念,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的春节。
1.3 丰富的年俗活动春节期间,各地都有不同的年俗活动,比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走亲访友等。
这些传统的年俗活动使得春节更加有趣,也让人们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2.1 团圆的感动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很多远离家乡的人都会把春节当成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回到家乡与家人团圆。
这种团圆的感动会让人沉浸在温馨的年味中。
2.2 传统文化的魅力春节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不论是吃年夜饭、包饺子、拜年,还是观赏春晚、燃放烟花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无法自拔,仿佛置身于一种温暖、柔软的年味之中。
2.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节是大家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人们在这个时刻不仅向往团圆、向往传统文化,更向往美好生活。
无论在春节期间还是事后,人们都会醉心于那悠远而柔软的年味。
三、年味的延续3.1 传承年俗在当今社会,年味虽然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在传承年俗的努力下,仍然延续着。
很多地方都在保留和传承自己的年俗活动,让年味得以延续。
3.2 新年俗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年俗也在不断涌现。
比如一些地方在除夕夜举办文艺表演、灯会等活动,或者在正月初一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市集,让传统的年味得到了新的延续和创新。
3.3 年味的强大凝聚力年味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情感的凝聚和共鸣。
家人团聚、亲朋好友相聚、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一刻,人们都会被年味所感染,融入其中。
四、在年味中感受生活的美好4.1 关爱与热情春节是一个充满关爱与热情的时刻。
年俗年味研究报告
年俗年味研究报告年俗年味研究报告引言:年味是指中国农历新年期间的一种特殊氛围和文化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心中对新年祝福与期盼的具象表达。
年味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吉祥和幸福的向往,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一、年味的来源年味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和传统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和民间习俗密切相关。
1. 农耕文化:在农耕社会中,农历新年是农民除了收获物品以外的另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人们对于冬季寒冷的告别,对春天的期盼。
人们通过种植庄稼、务农等活动,来灭过春节和新年祈福,并且增加年味。
2. 民间习俗:中国农历新年,民间习俗非常丰富多样,虽然地域之间有所差异,但是都包含了对家庭团聚、身体健康和富裕吉祥的祝愿。
比如除夕夜放鞭炮、守岁、吃年夜饭、贴春联、看春晚等等都是我们熟知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都具有浓厚的年味。
二、年味的特点年味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团聚: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人们无论身在何地,都会努力回家和家人团聚过年。
而家庭团聚正是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亲情和家庭观念的特点,年味中的团圆之情浓厚。
2. 传统文化:中国农历新年是一个传统文化盛宴,这些传统文化的跟踪延续了几千年,包括春节联欢晚会、舞龙舞狮、年画等等。
传统的文化元素为新年增添了独特的气氛和味道。
3. 吉祥:中国人认为新年必须要开开心心,事事都顺利,所以对于吉祥的寄托更为强烈。
在过年期间,人们会将自己的期许、祝福和希望贴在对联、春联等物件上,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三、年味对社会的影响年味不仅是中国人过年的一个重要氛围,也是对中国人心灵寄托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年味的传承和流传,让新一代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同和理解,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
同时,年味也成为了拉动经济的一种力量,比如春节期间人们的购物需求、舞台演出等都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保持年味的意义与措施年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保持和发扬年味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春节与文化当代中国春节习俗的主流趋势
春节与文化当代中国春节习俗的主流趋势春节与文化--当代中国春节习俗的主流趋势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热闹、最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
自古以来,春节就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标志和文化符号。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升华,形成了一种以传统与现代融合、化繁为简、中西结合的新风貌,这一发展趋势也正逐步形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趋势。
一、传统节日的人情味愈加浓厚中国传统节日讲究的是亲情、友情和人情,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春节这一节日的人情味也越来越浓厚。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赠送礼物,也会相互拜年问候,这一传统文化在当代也得到了传承和升华。
除了传统的饺子、年糕等食品,通过网络购物和送礼的方式,各种新型的零食和礼品热度不减。
同时,也体现在春节晚会等传统文化性质的活动中,相互邀约、相互拜访是当代春节不可缺少的人情味道。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加精彩当代春节,除了传统的庙会、花会、祈年等活动外,各种现代文艺形式,如演唱会、舞蹈音乐会、文化讲座等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旅游文化的兴盛,许多城市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如亲子趣味游戏、艺术展览、火车春节游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些春节文化活动中,不仅有供人们欣赏的新年大型晚会,还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展演、产品展、文化论坛等,呈现了当代春节更加繁荣的文化景象。
三、集体与个体的平衡更加完美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集体节日,自古以来就强调着家人团聚、祖宗守望、遗像扫墓等等。
这种传统性与主流文化的个性相融合的趋势,使得文化传承显得更为完美。
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新型媒介的融入,既能让人们更好地表达集体认同感,又能让各个个体在传统节日中有所归属感,感受到家庭、朋友的温馨氛围,真正实现了集体与个体的平衡。
人们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浓浓的亲情友情,同时更迎合了现代人对于个性化生活的需求,如节前的年货买买买、聚餐、旅行、拜年,以及节日过后的“消费后遗症”等等。
关于年味的知识
关于年味的知识新年的来临,意味着一场全民皆欢的狂欢,也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年味。
年味包含丰富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仔细探究一下年味的知识。
一、年味的起源年味源自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庆祝和过年习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浓郁的宗教、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元素,这些元素同年味这样一种多彩的文化现象混合在一起,孕育出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年味。
二、年味的特征1、年夜饭年夜饭是中国农民家庭的传统节日饮食之一,是一张家乡味道的大餐。
它是全家团圆的象征,显示了中国人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视。
年夜饭的食材和做法不尽相同,但是总是吃到有家庭韵味和地域特色的美食。
2、春联春联是中国过年的一道传统习俗。
春联一般由对联和横批组成,一般悬挂在门楼上。
春联的出现,寓意着新年的到来,为新的一年带来了吉祥和祝福,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红色装饰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和好运,新年时大多数家庭都喜欢用红色装饰房间,悬挂红灯笼、红霞带等红色饰品。
红色的彩灯、窗花、春联、红色的年画等等,无不给人们以温暖和喜悦。
4、年货年货包括了年糕、酱肉、酥皮饼、花生糖、蜜饯、干果等。
岁末年初最忙碌的时候就是年货摊对各种年货的打包和售卖。
购买年货的过程,也能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个小节。
5、祭祀与拜年祭祀祖先和宗祠神坛供品一样是春节重要方面之一,拜年则是春节的重要礼仪之一。
在过年期间,人们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年,长辈还会给年幼的子孙红包作为文章表示。
在拜年的过程中,互相给对方带来祝福和美好后,传承着亲情、友情、社交的文化内涵。
三、人们对年味的留念年味,即是过年的味道。
作为以居家乡里为主的中国人,对于年味有着特别深的感情。
对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士而言,每到春节便会特别思念家乡和美好时光,怀念年味带给人的温馨。
总之,年味是中国人民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价值。
年味的介绍
年味
年味,即春节的氛围,是指在春节期间,人们为了庆祝新年而举行的各种活动以及所感受到的欢乐、祥和、团圆的氛围。
在我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春节的喜庆氛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春节的氛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喜庆的装饰: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会精心布置家居,挂红灯笼、贴春联、窗花、福字等,以寓意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2. 团圆饭:除夕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
年夜饭中常有吉祥寓意的食物,如饺子、鱼、年糕等。
3. 守岁:除夕夜,家人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寓意长寿和团圆。
4. 拜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访、拜年,互致问候,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5. 红包: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寓意传递好运和祝福。
6. 娱乐活动:春节期间,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踩高跷、逛庙会等,为人们提供欢乐的娱乐场所。
7. 寓意吉祥的习俗: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如放鞭炮、挂福袋、佩戴吉祥饰品等。
8. 节日氛围: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洋溢,到处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味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团圆、喜庆、祥和的主题始终未变。
春节依然是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家庭的祝愿。
探寻年味研究报告
探寻年味研究报告
年味是指中国传统春节的独特氛围和特色。
探寻年味的研究报告旨在了解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对年味的感受和意义。
一、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
根据历史记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当时的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和祭天神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习俗不断丰富和发展,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这些传统习俗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二、年味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年味是春节独有的氛围和气息,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年味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喜庆热闹,人们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二是烟花爆竹的声响,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氛围;三是红色的装饰和布置,传递出幸福、吉祥的寓意;四是传统美食的烹制和分享,如年糕、饺子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和情感。
三、人们对年味的感受和意义
年味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意义。
首先,年味代表着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人们会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度新年,感受家的温暖和关爱。
其次,年味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人们通过庆祝春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再次,年味还传递出吉祥和美好的祝福,人们通过热闹的氛围和庆祝活动,祈求来年的平安、健康和幸福。
综上所述,年味是春节独有的氛围和特色,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
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体现出年味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而人们对年味的感受和意义则体现了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通过探寻年味,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于年味的知识
关于年味的知识年味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独特氛围和特色,是中国人对新年的期盼和追求的体现。
它是一种浓厚的家庭氛围,一种亲情、友情和亲近的感觉。
在中国,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体验年味,从而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味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家庭的团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单位,而新年是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回到自己的老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
这种团聚不仅是为了庆祝新年,也是为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包饺子,一起看春晚,一起打麻将,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快乐的新年。
年味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传统的风俗习惯。
中国农历新年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这些风俗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新年的前夕,人们会进行大扫除,以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用红色装饰房屋,以驱除邪气,迎接吉祥。
人们还会给长辈拜年,给红包,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这些传统风俗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年味的第三个特点是美食的丰盛。
中国人民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追求和热爱,在新年期间,各种各样的美食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角。
比如,饺子是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食物,它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人们会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享受团聚的快乐。
此外,年糕、汤圆、鱼等也是中国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
年味的第四个特点是欢乐的庆祝活动。
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各种庆祝活动不胜枚举,人们可以欣赏烟花爆竹,看舞狮舞龙表演,观赏花灯,参加庙会等等。
这些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和喜庆,也增添了年味的氛围。
此外,春晚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一大亮点,人们会团聚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一起欢笑、一起感受节日的喜悦。
年味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独特魅力,它是中国人民对新年的期盼和追求的体现。
年味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快乐,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俗习惯的独特。
关于年味的知识
关于年味的知识年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春节期间特有的氛围和气氛,是中国人对新年的期盼和热爱的表达。
年味的体现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更多的是在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中。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年味的含义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年味的物质表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时候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一方面,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食品,如饺子、年糕等,成为了人们对于年味的物质化表达。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人们对于家庭团聚、和谐幸福的向往。
另一方面,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习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这些活动也成为了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年味的情感内涵年味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体现。
春节期间,人们会返乡团聚,与家人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
这种团聚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强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此外,春节也是人们表达感恩之情的时刻,人们会互相拜年、赠送礼物,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
这种情感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氛围。
三、年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年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年味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的心情。
春节期间,人们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其次,年味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们会互相拜年、互赠礼物,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丰富了人际关系。
此外,年味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习俗活动,如走亲访友、观赏庙会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总结起来,年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春节期间特有的氛围和气氛。
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体现。
年味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的心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味分析报告
年味分析报告引言在中国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过年的主要方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氛围也发生了变化。
本报告将从几个方面对2022年春节的年味进行分析,以了解人们在这个特殊年份中如何追求传统文化和表达对新年的期望。
1. 春节传统活动分析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来庆祝新年。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春节传统活动:•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活动之一,家人会一起分享丰盛的晚餐,并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团圆。
•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不睡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聚在一起玩游戏、看春晚、放烟花炮等,直到午夜的钟声响起。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亲戚朋友通过拜年来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和工作顺利。
拜年时,长辈通常会给小辈压岁钱,以示祝福。
这些传统活动在2022年春节中依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尽管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聚会,但通过线上方式,人们依然能够共同庆祝传统节日,表达对新年的热切期望。
2. 春节文化味道分析除了传统活动,春节的文化味道也是人们追求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几个体现春节文化味道的方面:•年俗习惯:春节期间,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活动,例如烧香、贴对联、挂红灯笼等。
这些习俗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敬意和期望。
•节日美食:春节期间,人们会食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食物,例如鱼、饺子、年糕等。
这些食物在形状、名称或口味上与吉祥寓意相关,象征着来年的好运和吉祥。
•春联文化: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人们会在门柱或墙壁上贴上一幅对联。
对联通常由上下两行对仗工整的文字组成,寓意着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期望。
在2022年春节中,这些春节文化味道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疫情的限制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聚会,但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依然能够深刻体验到春节的独特文化魅力。
3. 追寻传统与融入现代的平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在庆祝春节时也逐渐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追求。
故乡的年味——新时代年味十大特征
球最大的庆典 出后 ,镜 头里展示的中国春节文化拨动了海 内外无数观众的心弦。春 节 ,全世 界 都可 以一 起 “玩 ”1
2006年5月20日,“春节 ”民俗经 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 物质 文化遗产 名
录 。但这样一个重 要的节 日为什 么没有存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让所 有炎黄子孙 都能为之骄傲?以著名作家冯骥才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正热心地推崇着春 节申遗 的工
相 银 『并之 后 ,这就 成 J,l{_I闻 人 守 岁 的新 节
之 旦 ,是 谓 正 日。躬率 妻孥 ,絮 祀祖 祢 。” 晋
Ij,继 而 ,对奋 晚 创 意 与 节 H 的点 赞 与 吐 情 ,也 为守 岁 添 了 一份 别样 乐趣 。3.祭 }且 折 福 ,在 小 少地 区 ,仍 旧 会在 新 年之 际 ,全
昧”,更是春节浓缩的精华所在。7L-T-- ̄来,以欢庆丰收 、辞 旧迎新、拜祭祖先 、恭喜发财为主
题 的 中国年 节 ,一直都 以隆重 、喜 庆 、狂欢展 现 它的 民俗 特 色 ,同时也 是春节 的重要指征 。
在著名民俗专家 乌丙安看来 ,过年 ,不是仅仅看个春晚那 么简单 ,过年不十大 特征
最大 的 ‘个节 日,已有 五千 年 的 史.一 般 认 为其 源 为上 卉 的腊 祭。”慢 慢 的 ,人 ¨
现 出 明显 的 寸‘人 特 征 :1.家 人团 圆 ,30亿 人
在 新 旧年 文替 的时 候 开 展 庆祝 活 动 ,最 终
的 “舂运 ”不 仪足 一 种 社 会现 象 ,更 足 一 种
是在广袤中国大地上的任何一个地 方 ,都不可或缺 的年 昧。每逢岁末年初 、新春佳节 , 华夏儿女们都会 用多姿多彩的地方 习俗 ,来 丰富这个幸福欢乐的传统节 El,表达对 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年味十大特征作者:田苑淯颖来源:《小康》2018年第06期老传统,是中国人过年的集体记忆;新味道,是中国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自信创造。
年味,其实从未变淡。
随着社会变迁,新的时代与旧的传统相互磨合与适应,春节的年味也呈现出明显的十大特征:1.家人团圆,30亿人的“春运”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游子思乡归乡的情怀,过年必须要回家看看。
2.守岁仪式,自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亮相银屏之后,这就成了中国人守岁的新节目,继而,对春晚创意与节目的点赞与吐槽,也为守岁平添了一份别样乐趣。
3.祭祖祈福,在不少地区,仍旧会在新年之际,全家扶老携幼拜天、拜地、拜祖先,表达敬畏,祈愿平安。
4.放鞭炮看花灯猜灯谜,这一习俗既保持了传统的样貌,又增添了新时代的特征,花灯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甚至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
5.年夜饭在饭店,不少家庭会提前在饭店预定年夜饭,犒劳一年到头忙碌奔波的家人,品尝更精致更美味的食物,并将年夜饭“晒”在微信朋友圈。
6.用手机发红包,红包,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标配,远隔重洋也无需担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红包发送只在一夕间,动动手指抢红包,无论多寡,图得就是一乐。
7.新“庙会”在商场、公园、电影院,这是新时代春节的新坐标,2017年农历正月初一,仅这一天的单日票房就高达7.91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记录。
8.年货网上办,与之前置办年货去实体店不同,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网购,品种齐全的年货可以在网上“一站式”购买配送,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9.走亲访友用视频,距离太远无法相聚,不少人会选择视频通话与亲人们“见面”,联络情感近在咫尺。
10.带着家人去过年,春节对于不少人而言,算是一个难得的长假,忙碌了一年带上家人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因此,春节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过年的老传统据记载,春节是由冬天拜祭活动发展而来。
冬祭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习俗,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祭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结束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
民俗学家段宝林教授在《中国古代的狂欢春节、腊祭与傩》一文中亦写道:“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腊祭。
”慢慢的,人们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开展庆祝活动,最终成了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
同时,随着文字的出现,春节也越来越多地被典籍记载。
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由此,守岁之风开始盛行。
进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
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
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史青的诗作《应诏赋得除夜》被收录在《全唐诗》里。
史青向唐玄宗自荐可以五步成诗,唐玄宗于是下诏,在除夕夜命他即席赋诗。
史青于是写下了这首除夕的景象,过完除夕就是中国习俗一年的开始,寒冬将随之远去,春天就来临了。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由此可遥想,宋代已经开始盛行春节放爆竹,火药从战争所需到民间所用,春节习俗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果。
当然,更具划时代的标志,当属宋代人开始以吃饺子庆祝春节的食俗,彼时,饺子被称为“角子”。
明清时期,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元宵节赏灯会都已经十分盛行。
年俗中的传统与时尚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俗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被传承、被改变、被创新。
“压岁钱”,是每个孩子盼望新年的最大动力。
这源于一个传说,名为“祟”的小妖会在大年三十夜里伤害小孩,它用手摸三下孩子的额头,孩子会在高烧后变得神志不清。
后来民间便有了用“红纸包铜钱”压在孩子枕边的习俗,据说这样会将“祟”吓得魂飞魄散,保护孩子平安过年。
当然,现在的压岁钱已经变成了钞票,放在红包里,带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过一年长一岁”的快乐。
而今,“传统”压岁钱也开始“时尚”。
不少年轻人不再要父母的压岁钱,而是给父母包红包。
新的趋势也随着科技发展而呈现了另一种新变化,微信发红包几乎成了新年的标配,无论在亲友群还是同事群,虽然抢到的红包数额不多,但人们依旧玩得不亦乐乎,这代表了新年的祝福和好运气。
从古代人们将“桃符”放在自家门口以镇邪驱恶,到逐渐演变为在红纸上写对联,在门上贴门神,在红纸上写“福”字一直流传至今,只是意义上从“福气”“福运”变成了如今的“幸福”之意。
人们在家包饺子、煮汤圆、吃年夜饭的传统内容没有变,变的是更多人会带上家人在外吃年夜饭,还有人会利用新年长假举家出游。
从放爆竹、逛庙会、拜神祭祖等传统民俗活动,到打麻将、玩扑克、下棋、看春晚,人们的新年娱乐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各种移动设备和数码设备,如手机、电脑、VR、AR,等等,都成为了大年里的娱乐新宠……旧中有新,新中有旧,很多地方都在恢复旧年俗,例如传统庙会和传统的迎新活动。
“我们要去体验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仪式感,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鑫宇认为。
他向《小康》杂志社记者介绍道,过年放鞭炮、贴春联,等等,都是民俗,“这种民俗都是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民俗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不断兼容并包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民俗体现,比如过年我们都想着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与家人团聚的盼望也是民俗的体现,简单来说民俗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民俗,是祖先给我们的礼物,也是文化血脉的传承,纵然时代如何变换,我们依旧要对其自身的仪式感保有敬畏,在兼容并包、古今杂糅的中华文化之中,给它一个位置。
或许正因为此,年,仍旧是牵动所有华人的一抹烙印在血液里的乡愁,只不过,经过时代变迁,它成了在旧风俗中生出的一抹新色彩。
春节,作为华人最传统的节日,历来也是文人名家笔下的主题——北京篇老舍《北京的春节》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梁实秋《过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
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做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
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
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
山西篇周有斌《过年的味道》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喜庆的味道。
还不到腊月二十三,村子上下已经有了红火的年味,排年戏,练社火,锣鼓敲起来。
偶尔有一声两声“二踢脚”或者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是卖花炮或刚买了花炮的人家,在试鞭炮。
岁末年头的日子,村子的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烟花爆竹的火药香味。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滋滋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浓香味。
我们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除夕一早,又要张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山东篇莫言《故乡过年》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
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
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女孩子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给祖先上坟。
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家原来一直包清朝时的铜钱,但包了铜钱的饺子有一股浓烈的铜锈气,无法下咽,等于浪费了一个珍贵的饺子,后来就改用硬币了。
现在想起来,那硬币也脏得厉害,当时,我们根本想不到这样奢侈的问题。
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
福建篇冰心《童年的春节》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斯妤《除夕》今天是腊月廿九。
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
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
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
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噼哩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哩啪啦大笑着离去。
浙江篇丰子恺《过年》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
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
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
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对美术有缘。
湖南篇沈从文《忆湘西过年》我生长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
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
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
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
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
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