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概念化案例

合集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期共同探讨,互相提高。

1、个案情况来访者为女性,25岁,供职于某大型台资企业IT部门,为软件开发人员。

主要困扰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同居男朋友对自己很好,但还是怎么看男朋友都不顺眼,总想着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又觉得分手是很不理智的想法,因此在分手与不分手这两种想法中反反复复,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影响,让自己感觉很痛苦。

来访者是二次寻求治疗,因为在一年前因为自己提出分手,男朋友做出开煤气自杀的过激行为而找一咨询机构陪男朋友去治疗,结果治疗师说问题并不在男朋友的身上,而是在她的身上,并和她进行了初步的同感和探索,但是因为300元/小时的费用,首次咨询后没有在继续。

结果这次咨询后男朋友因为听咨疗师说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问题马上就好了,从此象没事的人一样了。

而自己因为分手的想法一直盘绕在脑海,但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而十分焦虑和痛苦,以至于感觉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什么意思,做什么都没精神,十分痛苦。

来访者再次求助希望通过治疗能消除自己莫名其妙的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减少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快乐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初次谈话中来访者显的有些焦虑,但整体情绪反应正常。

来访者自述其莫名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从他们恋爱开始不久就有,持续快四年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谈婚论嫁问题的日益紧迫,最近两年这种想分手的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

依据DSM一IV,把来访者的情况诊断为“因未完成事件而焦虑”,严重水平为中度。

来访者感觉最后无明显的起因。

从小做事认真,并且因为自己父母是学校老师,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就一直很优秀,因此常受到长辈的表扬,在研究和举动中都是伙伴中的带领者。

初中卒业后以优秀的成就从一个小镇考入一个地级城市的重点中学研究,到了地级城市的这所重点高中当前很快就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本全没了,而且因为自己来自农村,生活惯和言谈举止都比四周的同学差了良多,因此她感觉十分自卑,无法融入同学当中去,感觉十分孤单。

CBT案例——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CBT案例——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个案研究】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 ( CBT) 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

4 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针对其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采用贝克抑郁问卷( BDI) 、贝克焦虑量表( BAI) 和主观困扰程度( SUDs) 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本研究提示,针对适应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AD) 是一种对应激源的适应不良的反应。

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如生病、家庭/婚姻问题、工作、经济问题等生活事件或其他重大的生活改变。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 ,情绪的反应和行为的变化需在应激源出现的3 个月内发生,且即使考虑到外在环境和文化因素,个体显著的痛苦和应激源的严重程度或强度也是不成比例的; 或( 并) 导致了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明显损害。

以往的研究表明,对适应障碍而言,心理干预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 是最主要的方法,CBT 的干预策略( 如认知重建) 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改变关于压力源影响的非理性信念,从而缓解抑郁、焦虑和睡眠等问题。

此外,在沟通和情感需要方面给予支持也是非常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核心期刊上几乎检索不到针对适应障碍进行 CBT 个案概念化指导下的咨询或治疗的研究报告,缺少细致深入的个案分析,仅有的几篇是关于CBT 对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个案的咨询或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设计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设计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设计手机成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征,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区别于对手机的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

【个人材料】:曹露梅,女,21岁,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08心理班学生。

大学生活刚开始,面对一切新的生活,感到新奇,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新鲜感,热爱学校各项活动,当时的手机功能是与高中同学、父母、大学同学联系,上课也认真听讲,没有迷恋手机。

大二以来由于添加了大一新生的新鲜血液,自己开始逐步退出学校的社团和各项活动,开始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大一的时候那么紧凑和新鲜了,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变得有那么一点无聊了并觉得大学考试挺简单的,用不着像高中时期那么认真听每一节课也能简单地通过考试。

渐渐地发现自己开始迷恋手机上网时快乐的感觉了。

感觉自己的手在触摸一样东西很实在的感觉,而且用手机上网也可以了解时事新闻,而自己也是喜欢看新闻的,开始使用QQ与同学聊天,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没有那么枯燥无聊了。

开始上课的时候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开始在课上玩手机了。

感觉很开心,上课时间变得很快,有时下课了也会很自责,想着自己又浪费了时间没有好好听课。

自己一方面想控制上课不玩手机,但控制不了,每天上课都要玩,否则就会出现心情烦躁,坐立不安,郁闷、发脾气等症状。

上课总走神,造成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学习兴趣了,整天就想着玩手机。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属于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沉迷于手机娱乐,以玩各类手机游戏、以及观看视频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信息性手机成瘾症: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还有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分钟就检查一次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电话漏接、短信漏掉、手机是否遗失等。

【根源分析】根据自己的材料我分析到我之所以会手机成瘾是因为(1)大学生感觉无聊了,没有新鲜感了。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与案例分析尹童20120403006一.概述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

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

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

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

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

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

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

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

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

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

CBT个案概念化图表

CBT个案概念化图表
4.如果我相信这个想法会怎样?如果我改变我的想法会怎样?
5.我能做些什么?
6.如果我的好朋友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会怎么跟他/她说?
(9)来访者的现实生活中正发生什么事?病人是如何察觉的?
咨询计划:
(1)收集资料,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建立具体的咨询目标
(3)对来访者进行认知模型教育,教会来访者识别及评估自动思维的技术,以及情绪识别技术
(4)与来访者共同对咨询目标做工作,解决来访者对这类人社交的恐惧
(5)减轻来访者对自己的自卑评价,并进行认知重建,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6)对的咨询目标做工作,探讨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思维,降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
(7)让来访者学会识别核心信念的技术
(8)矫正核心信念,并进行认知重建
其他(如果有):
思维(情绪)改变记录表(DTR)
指导语:当你注意到你的心情不好时,问你自己:“我此时脑子里在想什么?”然后尽快地把这些想法和图象记在自动化思维栏内。
来访者姓氏: 记录时间:第 周
时间
情境
自动化思维
情绪及其强度
合理的反应
结果
a.导致不悦情绪的真实事件
b.导致不悦情绪的想法、记忆或画面,或
c.不愉快的身体感觉
a.写下出现情绪时的自动化思维
b.为自动化思维的相信程度评分:0%-100%
a.标明悲伤、焦虑、愤怒等
b.为情绪的强度评分:0%-100%
a.辨识认知谬误
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概念化图表
姓氏:日期: 年 月 日
会谈次数:
相关童年资料
核心信念
条件假设/信念/规则
应对策略
情境1:
情境2:

CBT案例——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CBT案例——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个案研究】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 ( CBT) 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

4 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针对其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采用贝克抑郁问卷( BDI) 、贝克焦虑量表( BAI) 和主观困扰程度( SUDs) 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本研究提示,针对适应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AD) 是一种对应激源的适应不良的反应。

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如生病、家庭/婚姻问题、工作、经济问题等生活事件或其他重大的生活改变。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 ,情绪的反应和行为的变化需在应激源出现的3 个月内发生,且即使考虑到外在环境和文化因素,个体显著的痛苦和应激源的严重程度或强度也是不成比例的; 或( 并) 导致了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明显损害。

以往的研究表明,对适应障碍而言,心理干预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 是最主要的方法,CBT 的干预策略( 如认知重建) 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改变关于压力源影响的非理性信念,从而缓解抑郁、焦虑和睡眠等问题。

此外,在沟通和情感需要方面给予支持也是非常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核心期刊上几乎检索不到针对适应障碍进行 CBT 个案概念化指导下的咨询或治疗的研究报告,缺少细致深入的个案分析,仅有的几篇是关于CBT 对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个案的咨询或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中的方法,它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来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小明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小明决定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在与心理治疗师的交流中,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负面的认知模式,比如过度担心、自我否定等。

在认知行为疗法的指导下,小明学会了通过自我观察和思维转化来改变这些负面认知。

他开始学会用更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来面对挑战。

除了认知的改变,小明还在行为层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比如,他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学会了建立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这些改变不仅让小明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从容,还让他建立了更健康的心理模式。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帮助,小明逐渐摆脱了焦虑和压力的困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他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认知行为疗法不仅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具体的心理问题,更让他在心理健康上有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更可以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模式,提升心理素质。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治疗,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行为,提升生活质量。

结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行为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尝试认知行为疗法,让心理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康复实例:认知行为疗法(CBT)帮我走出多次复发的抑郁症

康复实例:认知行为疗法(CBT)帮我走出多次复发的抑郁症

康复实例:认知行为疗法(CBT)帮我走出多次复发的抑郁症健心家园很多年的抑郁史,反反复复。

佛学的书,有用,震撼,拜服,可是实践性太差,反而有更多的挫败感。

心灵修为的书,神棍的性质太强,没有完善的实证体系,喝完了鸡汤,30分钟打回原形。

精神分析,主流心理学已经逐渐抛弃佛洛依德那一套,因为从个案联想的推论完全没有科学的严谨和实证的理性。

也见过一些精神分析的医生,他们更像神棍,而不是医生。

真正的心理学是基于严格的对照试验和巨大的样本,而且永远欢迎质疑,所以心理学才有今天。

我庆幸我逐渐接触到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它能给我带来希望。

我的七年回忆过去的自己,我知道我整整荒废了7年的时间。

这7年我拿过对毕业生来说看起来丰厚的薪水,能够刚毕业就如同诸多商业人士那样住着五星酒店全国飞。

我以为我需要去很多地方旅行才是生活,我以为我想要的总是在很远的地方,我认为我应该像我见到的每一个优秀的人那样优秀,这些所有的以为都没有让我更好,却让我自卑,很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做。

我忽视了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每一份工作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我被困在自己奇怪的圈子里死循环,当别人都在一步一步往前走,晋升或者生活往新的地方发展,而我在原地踏步。

于是我选择逃走,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但又发现,其实如果自己的魔咒解不开,我根本逃不掉。

7年,我只有用我现在的每分每秒去渐渐补回来。

幸好我觉醒了,停药半个月,坚持锻炼五个月,全A结束两门夜校课程,坚持复习考试,即使进度很慢,看完了15本书。

虽然我依旧会时不时的涌出负能量,好在我能够平衡了,我也渐渐发现,让我开心的就是这样有自律的生活。

不仅仅是为了自律以后的结果,更多的是这种自律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喜悦。

对,是喜悦,而不是简单的快乐。

努力看了CBT疗法,受益匪浅。

学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才是根治抑郁症的方法。

医生也给我开了抗抑郁的药,感觉很有用,每天只需要1mg,希望能够双管齐下彻底治愈抑郁不再复发。

认知行为疗法经典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经典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经典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经典案例》
咱就说认知行为疗法,那可真是太神奇啦!给你们讲个例子哈,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他特别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

每次一想到要在众人面前发言,他就紧张得不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仿佛有只小鹿在心里乱撞。

那这可咋整呢?
心理医生就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他呀!首先呢,医生让小李仔细想想,自己为啥这么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是担心说错话被人笑话,还是有啥其他的原因。

这就好比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小李能看清自己内心的恐惧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然后呢,医生引导小李改变他的想法。

医生说:“你想想啊,就算说错了话又能咋样呢?难道大家会因为这一次就永远不理你了吗?”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小李的心结。

接着,他们开始进行实际的练习。

医生鼓励小李从小的场合开始,比如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主动发言,慢慢地增加在公众面前说话的次数。

这不就跟学走路似的,得一步一步来嘛!
在这个过程中,小李也会有反复的时候。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会议,刚站起来要说话就紧张得差点说不下去。

但是他马上想起了医生说的话,就对自己说:“别怕,没啥大不了的!”嘿,你猜怎么着,他真的就顺利地把话说完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了。

他高兴得不得了,到处跟人说认知行为疗法有多管用。

咱想想,要是没有认知行为疗法,小李可能还一直陷在害怕里出不来呢!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厉害之处呀!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工具,能帮助我们打破那些困住我们的思维牢笼,让我们能够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

所以说呀,认知行为疗法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尝试啦!。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认知行为疗法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小明是一名25岁的大学生,他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感到压力很大,经常焦虑和沮丧。

他的学业压力很大,经常要熬夜复习,但成绩却不如人意,这让他感到很失落。

他还有社交恐惧症,经常觉得自己在人群中格格不入,无法放松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在与心理治疗师的会谈中,小明逐渐了解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治疗师通过与他一起分析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负面思维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学会了如何通过正面的自我对话来改变自己的不健康思维,比如将“我做不好”改为“我会尽力去做”。

同时,他还学会了一些放松技巧和社交技巧,帮助他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社交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逐渐感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他的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压力,而且在社交场合中也变得更加自信。

他的社交恐惧症得到了缓解,他能够更加放松地与同学交流和交往。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问题方面的应用效果。

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健康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改变这些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框架。

总之,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健康思维和行为习惯,并引导他们改变这些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重拾自信,重建健康的生活状态。

心理咨询个案概念化技术的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分享

心理咨询个案概念化技术的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分享

心理咨询个案概念化技术的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分享引言:心理咨询是一门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的专业领域。

其中,个案概念化技术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帮助咨询师更好地把握个案的核心问题,制定相应的咨询方案。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应用分享,探讨个案概念化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一名25岁的年轻人,近期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遇到了一些困扰。

他感到自己的情绪波动较大,经常陷入焦虑和沮丧的状态,对于工作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同时,他在与同事和朋友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感到自己的社交能力有所下降。

因此,他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个案概念化分析:1. 环境因素:小明的工作环境较为紧张,工作压力大,同时,他的朋友圈子相对较小,社交机会较少,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他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个人因素:小明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怀疑。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3. 心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与他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因素有关。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缺乏认知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咨询方案设计与实施:基于个案概念化分析的结果,咨询师制定了以下咨询方案:1. 情绪调节训练: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帮助小明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咨询师引导小明关注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通过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技术帮助他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2. 社交技巧培训:针对小明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咨询师与他一起探讨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角色扮演、反馈训练等方式,帮助他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同时,咨询师还鼓励小明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3. 自我认知与自尊提升:咨询师与小明一起探讨他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认知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认知疗法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焦虑症患者的认知疗法。

小王是一位25岁的年轻人,最近因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不安。

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分担心失败和他人的评价,导致了焦虑情绪的产生。

治疗师通过与小王的交谈,帮助他逐步改变了对待失败和他人评价的认知方式,让他学会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并且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王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工作和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案例二,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疗法。

小李是一位40岁的家庭主妇,最近因家庭矛盾和工作压力,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后,她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分负面的思维模式,总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导致了自己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治疗师通过与小李的交谈,帮助她逐步改变了对待问题的认知方式,让她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情,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李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认知疗法。

小张是一位退伍军人,因为战争创伤导致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分回避和恐惧的情绪,导致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持续存在。

治疗师通过与小张的交谈,帮助他逐步改变了对待恐惧的认知方式,让他学会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创伤经历,并且学会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和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张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到了明显缓解,重新融入了社会生活。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认知疗法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中的有效应用。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认知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认知疗法,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

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呈现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CBT)个案概念化报告。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且过度的担忧和紧张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广泛认可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焦虑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详细阐述个案的概念化过程,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问题的识别与评估、治疗目标的设定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

我们将关注患者的认知过程、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通过收集患者的自我报告、临床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数据,全面了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通过个案概念化,我们期望能够帮助治疗师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焦虑障碍,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这一治疗过程,为其他治疗师在处理类似案例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模式,有效应对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二、患者背景患者李华(化名),男,43岁,已婚,育有一子,目前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职务。

李华自幼学习成绩优异,人际关系良好,性格开朗,但近年来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家庭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

他自诉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工作失误、家庭不和等问题,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

在过去的一年里,李华的症状逐渐加重,他尝试过多种方法来缓解焦虑,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但效果均不明显。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我院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

经过初步评估和诊断,李华被确诊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为了更好地了解李华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心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李华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过度担心,同时伴有一定的抑郁情绪和自卑感。

他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

辅导个案“仓鼠”还是“兔子”认知行为疗法在高中生人际关系辅导中的应用

辅导个案“仓鼠”还是“兔子”认知行为疗法在高中生人际关系辅导中的应用

辅导个案| “仓鼠”还是“兔子”——认知行为疗法在高中生人际关系辅导中的应用摘要:一名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无法缓解学习压力与人际焦虑,逐渐被无能感包围,产生自己不值得被他人喜欢等消极情绪。

心理教师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建立个案概念化,通过引导式提问帮助学生识别并修正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掘积极资源。

最终,该学生能正确认识、接纳自己,改善了与朋友的相处方式,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与人际交往观念。

01引言认知行为疗法最早于20 世纪60 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阿伦·贝克(Aaron T.Beck)提出,他设计了一套结构化的、短程的、着眼于当下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用以解决来访者当前最需要处理的问题,并矫正功能性不良的行为和想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各种治疗形式都基于贝克于1964 年建立的认知模型: 每一种特定的心理障碍都有其特有的信念、认知及行为策略。

治疗也是建立在对每个患者特殊信念和行为模式的理解之上,进行个案概念化,分离出来访者的核心信念、中间信念及自动思维等。

咨询师寻找各种方法和机会修正来访者的想法和不良信念,从而引起认知改变,并逐渐为来访者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持久变化。

认知行为疗法现已应用到教育和收入水平不同的人群中,及多元文化群体及各种年龄阶段的群体中。

目前在国内,该疗法在基础医疗机构和专业咨询机构、学校、职业学校等多种环境中被使用,多采用团体治疗、家庭咨询、学业及人际咨询等方式。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是高中生,具有基本的认知、思维、表达能力,心理教师通过引导式提问修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认知,强调积极支持,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与人际交往观念。

02个案概况小A,高中二年级男生,16 岁,高二期中考试前一周前来接受心理辅导。

由于考试临近,学业压力增加,他却无法向要好的朋友与家长倾诉,感到自己是他人的负担,担心自己会浪费朋友的复习时间,因此朋友建议他来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

小A身材消瘦,性格内向,衣着干净整齐。

最新个案工作——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课件ppt

最新个案工作——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课件ppt



重大事件


假设被激活


负性自动思维
情绪
行为
生理反映
情绪障碍认知模式几个关键成分
1.负性自动思维(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 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大多数患者往往觉 得这些想法很有道理,对其情绪影响甚大。
2.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cognitive distortion)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个案工作——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本节要点
一、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概念 二、理论渊源 三、理论基础 四、治疗技巧 五、特点评述
二、理论渊源
(二)理论形成、发展期
1、20世纪50年代之后,一些心理学家 开始把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到临床治 疗中,如英国的心理学家沃尔普在交互 抑制原理基础上创造出系统脱敏法。
2.中间信念——态度、规则和假设
由规则、态度、假设组成,尽管不如自 动思维那么容易发觉和矫正,但仍然比核心 信念更有延展性。
• 态度:体现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理解 • 规则:人们给自己规定的,赖以生存的法则,隐藏起来的,
不为人知的规则 • 假设:与规则紧密相连,由规则推论而出
中间信念主要表达方式:
艾克森在《行为治疗和神经机能病》 一书中列举了许多应用交互抑制和反条 件反射作用程序的案例,积极倡导行为 主义心理学。
二、理论渊源
2、到了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在行为学习中 的作用,提出观察学习的方式。
在班杜拉的力量基础上,经过一些心理学 家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治疗的 方法——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的个案概念化

认知行为治疗(CBT)的个案概念化

认知行为治疗(CBT)的个案概念化的目的是为了让认知行为治疗能灵活地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指导治疗师的决策。

这样治疗师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就能够灵活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和理论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在治疗性关系中展开,其路径是:评估→个案概念化和诊断→治疗计划和知情同意书→治疗→再次评估的循环过程,直到治疗结束。

CBT的个案概念化从治疗师收集评估资料、获得诊断开始,最终形成该个体的个案概念化。

这样,治疗师就可以帮助来访制订治疗计划,同时获得患者对它的知情同意。

在认知行为的治疗实践中,会出现一些富有挑战的情况,例如:患者有多种障碍和问题;患者有多个服务提供者;患者不依从治疗方案;等等。

这时候,个案概念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帮助治疗师进行决策、与患者一起收集资料,以监测治疗的进展,并在需要时做出调整。

多种障碍和问题CBT治疗通常以单一障碍为靶点,但患者通常有多种障碍和问题。

为了治疗这些患者,治疗师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哪些障碍和问题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按顺序治疗多个不同的问题好还是同时治疗好?如果按顺序,我应该先锚定哪个问题?处理某些问题会导致其他问题的改善或恶化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似乎都是由相同的心理机制造成的,例如,抑郁合并社交焦虑的患者可能是由相同的图式驱动所致——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有缺陷,陷入抑郁后回避交往,认为其他人在批评和拒绝自己。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个案概念化建立治疗的靶目标——即应对图式、自动思维、适应不良行为——这些在认知模型中被视为是引起和维持患者症状的机制。

通过个案概念化指导治疗方案。

有多个服务提供者很多情况,患者在寻求心理咨询的同时,还正在接受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

例如,一位正在寻求惊恐障碍治疗的来访,已经在接受精神科医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这些联合治疗可能会破坏或促进认知行为治疗师提供的治疗。

此时就需要在个案概念化的过程中,就要同时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逃避现实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逃避现实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逃避现实案例
1、某学校高一男生贺某,主要心理障碍表现为:不敢与人对视,发作时,有紧张焦虑的自主神经症状和反复的回避行为。

经过综合分析,确定了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都与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直接有关。

是在求助者早年形成的自卑、怕人批评、怕遭拒绝和不敢讲话等不良经验的基础上,个体过于追求完美、内向的性格,采用逃避的应对方式,加之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下,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2、杜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

身高大约1.70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曾是小学老师,后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

存在交往障碍,不敢与他人交谈,害怕集体活动,更愿意独处,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且情绪低落。

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一直无法摆脱胆怯希望借助帮助尽快解脱。

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

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

情感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

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内向。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减轻压力一个案例报告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减轻压力一个案例报告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减轻压力一个案例报告简介:本文基于一个真实案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来减轻压力。

通过分析案例中患者的具体问题、CBT 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治疗计划和效果,旨在为读者提供了解CBT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实际案例。

案例背景:小王,一位32岁的白领人士,近期面临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因素引起的压力。

他感到焦虑、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表现。

在推荐下,他开始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治疗。

CBT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认知和行为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其心理状况。

CBT的基本原理包括认知三角理论、ABC模型等。

治疗计划:1. 评估:通过面对面的咨询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具体问题、症状和压力源。

同时,对患者的认知模式进行评估,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观念。

2. 目标设定:与患者共同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例如减轻焦虑和压力水平、改善情绪稳定性等。

确保目标具体、可量化和现实可行。

3. 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思维模式和错误想法。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思维对情绪的影响,并学会用积极、合理的思维方式来替代负面思维。

4. 行为调整:CBT还包括行为调整的部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益活动、改善生活习惯,并通过将积极行为加入日常生活中来提高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反馈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进展调整治疗计划。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8周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小王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的焦虑感和压力水平明显降低,睡眠和食欲恢复正常,情绪变得更加稳定。

他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和家庭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行为疗法在减轻压力方面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概念化案例
问题概述:
小明一直都是个安静并好学的孩子,但最近他开始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感到无助和无望,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给他的学习和家庭关系带来了影响。

认知疗法分析:
小明内在的负面自我评价和思维习惯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关键因素。

他的想法包括:“我总是失败”,“我做不了好事”,“我没有朋友”,“我无法改变我的处境”,“我是个无用的人”。

这些思想导致了他的消极情绪和有害的行为。

目标: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解决小明的问题及达成以下目标:
1. 帮助小明了解负面自我评价和思维习惯对他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小明更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小明的自尊心和信心。

干预策略:
1.认知习惯改变:帮助小明记录和分析缺陷思考,并给予积极的替代想法;
例如:当他觉得自己失败时,可以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
2.心理教育:通过阐述压力的成因和管理方法,增加小明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处理
策略;
3.行为疗法:帮助小明减少消极行为和增加积极行为,例如参加体育课程、和同龄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

预计结果:
通过对小明的认知行为干预,他会变得更积极、自信和乐观。

他将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培养新技能,从而更专注于学习和与家人和朋友间的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