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绝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读完首句,皇帝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日 理万机,而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 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 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 镜头。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
建筑群。这时候, “一骑”已近骊山, 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 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 听到皇帝谕令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 戏剧性场景。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今译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 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 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 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 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 来,欣然而笑。
品评
➢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 的国都,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 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 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 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 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 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 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 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 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 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 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 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 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 为的荒唐和驿骑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 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 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 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 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 写法特别之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 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 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 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 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 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 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 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 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 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 气氛对她的熏染。
➢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 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 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 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 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 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 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然而 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 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前期
➢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 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 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 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 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 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 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 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 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
➢ 李清照(1084-1155), 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 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 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 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 法作词。能诗,留存不 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 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事迹
➢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 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 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 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 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 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 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 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 文学修养。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 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 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 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 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 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 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 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 到惊人的高度。
➢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没日没 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 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 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 可支。两相对比映衬,蕴含着对骄奢 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虽是无言的谴 责恐怕胜过千言万语。前三句诗并未 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 句讲荔枝,就会太平淡很多。
➢ 这正如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 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 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 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 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 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 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 春秋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而最终导致国破身亡典故。
李清照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 的才女,她擅长书、画, 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 传千古,被誉为“词家 一大宗”。她的词分前 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 生活、自然景物,韵调 优美。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 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 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 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 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 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 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 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 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 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 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易安体”。
➢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 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 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 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 外人无由也没有机会得知,这就不仅揭露 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 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 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 然,寓意精深,含蓄蕴藉。
➢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 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 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 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 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 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 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 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 成熟。
➢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 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 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 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 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 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 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 “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 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 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 悬念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 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 “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 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 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 的。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 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 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赏析
➢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 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 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 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 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 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 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 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
➢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 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 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 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 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 典型性。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 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 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 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 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 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 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 如果只是读前三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不读最后一句,恐 怕我们读者会产生很多悬念。其一,我们压根儿 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再者,我们 不明白“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 还有,我们恐怕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 的、“妃子”又为什么要 “笑”……诗歌有卒 章显志的写法,所以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无人 知是荔枝来”,便会恍然领悟:原来,卷风扬土, “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 重为他敞开,只是为了把新鲜的荔枝尽快送到杨 贵妃嘴里。但是这确实是我们“无人知”的,一 个否定句,既解了悬念,又画龙点睛,蕴含深广。
➢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 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 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 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 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 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 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 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 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 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 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 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 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 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 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 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 今,警戒世君。
➢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 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 史之乱”的祸根。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 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 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 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 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 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 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后期
➢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 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 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 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 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 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 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 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 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 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 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 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 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 嫁给张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