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8ca52949649b6649d74707.png)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②。
(注)①此诗作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②传说阮籍作“青白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③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后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待政务是敷衍之态,已厌烦至极。
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
即为友人远离,自己已无弹琴的雅致。
C.只因美酒,诗人才“青眼”相看,一个“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
D.尾联既照应了登快阁所见美景,又写出了作者归隐的希冀,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C.“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是错误的。
“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所以一个“横”表现出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诗人自称“痴儿”,并且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而且作者登上快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首联表现出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表现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到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一)(2019沈阳)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A.《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豺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二)(2019青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峨眉山月半轮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发清溪向三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8.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 D 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1、伤桃源薛道士刘禹锡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案: 1、“空”“闲” 表达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本诗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深切怀念和追忆的思想感情,以乐写悲,在写法上运用了对比(反衬)。
2、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答案:1、高、直、陡、险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
2、(1分)明写天寒,暗写心寒。
(“天寒”“心寒”各分。
)4、晓过鸳湖查慎行①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平。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
③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
1.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经典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①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
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
②放妻:指妻子。
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以出旬“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表现出不忍远离、常期相傍之意。
C.颈联写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
D.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2.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借代和对比(或反衬、衬托)的手法。
②诗人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以“悲丝”“急管”代乐器演奏的音乐,这些悲急的音乐同促织的自然真切的呜声啼叫相比较,都无法让人达到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的效果。
③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凄苦孤独和远离家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本诗并没有“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作者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意思是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2个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空旷辽远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与钱塘①登棹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輟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勍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湘;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呜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麥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颇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善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随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然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觖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2022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解析)

2022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解析)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①,人一辈子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②,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②风叶已鸣廊:《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一辈子几何赋》:“落叶辞柯,人一辈子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一辈子之短暂。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看起来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明白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画了一幅如何样的图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女孩,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请你尝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阅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到千年来文人墨客们的情怀和智慧,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品味。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练习题一:《白云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此诗的作者是谁?答案:王之涣。
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描写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和人的努力追求。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指代了什么?答案:指代太阳和黄河。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答案:追求更广阔的视野。
练习题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此诗的作者是谁?答案:王之涣。
6. 这首诗与《白云歌》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两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相同。
7. 来自两首诗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都是表达追求进步,超越自我。
8. 通过对比两首诗,你觉得诗人是什么意图?答案:诗人希望人们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
练习题三:《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 此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李白。
10. 通过读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答案:思乡之情。
11. “明月”和“地上霜”这两个描写有什么意义?答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2. 这首诗给你的联想是什么?答案:夜晚的宁静和思念故乡的情感。
以上是部分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
诗词阅读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能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游刃有余,领略更多美妙的诗意。
古诗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 题。
摊破浣溪沙①明•陈继儒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
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
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
②棹:用桨划船。
③鱼罾:渔网。
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
(4 分)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的画面。
(4 分)答案:(三)诗歌阅读(共8分)1.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2.示例:翠竹修长,茂密成林,茅屋掩映其中。
宁静的夜色里,纸窗内亮着一星灯火,不时飞出几句读书声。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 题。
宿武阳即事[唐]孟浩然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注释]①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句。
(1)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川暗夕阳”“孤舟泊岸”“岭猿叫啸”“潭影”“就枕灭烛”“扣舷夜渔”“鸡鸣”。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总4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一、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1】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2】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1】莳:种植。
【2】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秩序井然,一丝不苟。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2.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韦应物《观田家》)B.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张继《山家》)。
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王禹偁《畲田词五首》其四)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3.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
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答案:一、1. B 2. A3. 要点:①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
如:动词表现分工,局部特写表现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
②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
如: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劳苦辛”表现抢收新麦劳动的紧张、热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
二、游西湖苏辙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古诗词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一、秋霁①寄远杜牧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
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横”写出了“烟”的范围之广,化抽象为具体,渲染了缥缈朦胧的范围。
“直”写出了“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2)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二、时人见寒山(唐)寒山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潇洒快意,意境上显得超凡脱俗。
选项中“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说法错误。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在,不理会他人目光的洒脱快意之情。
三、牧童曲[唐]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①稠。
陂②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③。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④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⑤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选自《古诗词赋观止》,南京大学出版社)[注释]①禾黍:通指农作物。
②陂(bēi):水边,水岸。
③垅头:指高的坡岭。
④白犊:小牛犊。
⑤吹叶:将叶片放在唇边,吹作声响。
⑥“官家”句:典故出于《魏书•拓跋晖传》,北魏时,拓跋晖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其车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便派人在路上到处生截牛角。
1.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是“”(用诗中原句填空)。
多篇古诗词阅读的题及答案

多篇古诗词阅读的题及答案20篇古诗词阅读的题及答案20篇古诗词阅读的题及答案古诗词阅读的题及答案一、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 (节选自《后汉书》) 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 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分) 古诗词阅读的题及答案二、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 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己。
”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②繇(yáo):徭役。
③赋:税。
④问:问罪,责难。
X kb 1.co m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豪者善避役(2)顾谓二三子曰(3)白侯之贤信己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篇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本诗首句作者选取了______和________两个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的气氛。
2. 本诗最后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 “月”是诗人们表达自我情感的独特意象。
请你从记忆的宝库中撷取一句包含“月”这个意象的诗句,写在下面。
【答案】1. ①杨花②子规③凄凉哀愁(哀婉)2. 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3. 示例:峨眉山月半轮秋等。
篇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作者回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
B.“无人送酒来”化用了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C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沦陷的都城中的菊花。
D诗歌流露出诗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写了________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这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词可以看出。
3.诗中的“故园菊”负载了哪些意义?请简要分析。
(2分)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答案:1. (2分) A 【第一句写作者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不是在回忆。
故A错误。
】2. 【答案】重阳;九日;登高;酒;菊。
3. (2分)不仅负载着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4.【答案】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5. 【答案】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人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10-11题。
(6分)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次萧冰崖梅花韵①
宋·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注:①这首诗是唱和萧冰崖的`《梅花》诗而作。
10、【甲】【乙】都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乙】诗的三四两句欲扬反抑,写得意味深长。
请作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0、凌寒独放(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放),高洁(或:洁身自好),孤傲(或:孤远)。
(3分,各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1、如果牡丹花开得比梅花早,还有谁会顶着风雪去欣赏梅花呢?从字面上来看,诗人似乎是在贬低梅花,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
所以诗人实际上是在赞美: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
(3分。
意思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