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组织理论简介

合集下载

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

VS
详细描述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是价格接 受者,无法对价格产生影响。由于市场上 有大量的销售者,每个企业都无法通过自 己的销售行为改变市场价格。因此,企业 只能根据市场价格生产产品,并尽量降低 成本以提高利润。
垄断市场
总结词
垄断市场是指由一个或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供给的市场结构,企业具有定价权,可以决定市场价格。
新古典企业理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新古典企业理论概述 • 市场与企业 • 生产者行为 • 消费者行为 • 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扩展与应用
01
新古典企业理论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新古典企业理论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以价格机制为主要调 节手段的企业理论。
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 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新古典企业理论逐渐形成, 成为经济学中研究企业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
生产函数
描述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 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示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者可以生产的商品最大数量之 间的关系曲线。
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
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收入与成本之差的最大化。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
主要观点
新古典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理论框架
新古典企业理论以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企业行为为核心,解释了企业的性 质、目标、组织结构、管理策略等问题。该理论主张市场自由化,强调竞争 和效率的重要性。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

由此可见,在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 量比率所决定的均衡增长率的条件下,由 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且形 成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哈罗德之所以把均衡增长率称为有保证的增 长率,就是因为在这增长率下,可以确保 社会经济可以在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 环境中稳定增长。这时社会上既无失业又 无有通货膨胀。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一、混合经济制度理论 二、三个主要的理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 IS—LM模型 (希克斯-汉森模型) 总供求模型 三、经济增长理论 四、经济周期理论 五、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这些模型都保留 了新古典经济学 的均衡分析特点
一、混合经济制度理论
(一)混合经济 凯恩斯:解决经济危机的“唯一切实的办法” 是扩大政府机能,“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 动力量互相合作”。 汉森: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和收入与 消费的“公私混合经济”。 萨缪尔森:实质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 基础的市场经济。特点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 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保证 经济均衡增长。
二、新古典综合学派特征
综合:
理论上:宏观与微观 政策上:干预与放任 方法上: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总结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特点
1、基本假设 经济人:最大化 完全理性:充分的信息 稀缺性:要配置资源 2、研究对象 稀缺资源配置 3、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4、理论核心 微观经济学中是价格 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是国民 收入理论
• ①其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②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③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

未来研究方向
拓展理论边界
01
进一步拓展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对新兴市场的关
注、制度环境的影响等。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02
将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同时从实践中提炼
新的理论问题。
深化对创新和战略的研究
03
加强对创新和战略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和战略提升企业
绩效。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全竞争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社会总体福 利水平;而垄断市场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社会总体 福利损失。
03
理论模型
Chapter
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总结词
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新古典企业理论中最为理想化 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市场参与者数量庞大 ,每个参与者对市场价格影响微乎其微;市场信息 充分、透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产品同质化程度 高,不具有差异化特征。
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 于一点,达到供求平衡的 状态。
市场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卖方和买方,每个企业 都无能力影响市场价格,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或少数几个卖方控制了整个市 场的供给,市场处于垄断状态。
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比较
竞争性垄断市场模型
总结词
竞争性垄断市场模型是指在一个行业中存在一定数量 的垄断企业,这些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市场份额以及 定价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仍然保持市场 竞争的关系。
详细描述
在竞争性垄断市场模型中,一些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市 场份额以及定价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仍然 保持市场竞争的关系。这些企业之间会进行价格竞争和 质量竞争,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由于存在一定的 竞争压力,企业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降 低成本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企业之间存 在差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和服 务。

第二节 组织理论

第二节 组织理论

第二节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德国社会学家韦柏的组织研究。

纵观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从总体上看,传统的组织理论都把组织看成一个高度结构化的封闭系统。

而现代组织理论则倾向于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这个系统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子系统组成,与外部环境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而应当用系统的、应变的观点去理解组织的全部内容。

1960年以后,组织理论有了急速的发展,在传统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加上了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内容。

这种理论跨越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组织理论体系。

一、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韦柏1910年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层峰结构体(即金字塔的结构),具有集权、职责明确、管理严格等特点。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1.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制度。

每个下级都处于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之下,职务和权力是明文规定的,制度不变,人员可以调换。

2.专业化强、分工明确。

每个人的工作都分成简单的,例行常规的,明确规定的作业。

3.规章制度明确。

用规章制度来保证和巩固组织内各层次和人们之间的一致性。

4.不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即指理想的组织,必须受正式的程序支配,而对个人的情感与个性的因素不予考虑,只是根据制度实行奖赏与惩罚。

5.员工的选择和提升主要根据技术能力。

即各级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方可任职,采用公开竞争和考试等方法来选择员工。

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1.组织中的沟通容易被曲解,因而造成单位之间和单位与整个组织目标之间的冲突;2.组织是机械式的,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3.容易压制员工的创造性;4.不考虑人的积极性,不考虑员工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

实质上是把人看成是组织中的一个机器零件。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科特,他以古典的层峰结构理论为基础,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关于行为规律和非正式群体的知识,对古典组织理论做了一定的修改。

公共组织理论(2)

公共组织理论(2)


• 5、案例法
• 运用实践实验法和社会调查法搜 集来的典型组织行为学事例(好坏典 型或专题典型事例),它能体现一定 组织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 现象与本质,可供分析研究,便于人 们从事例现象中引起思考、判断,从 而认识到事例的本质,加深对组织行 为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 6、情景模拟法
• 是指创设一定的组织心理活动情景, 按照组织行为学的要求,亲临其境进行
方面研究组织,并为组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
方法。
不同点:
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强调用系统分析的方
法研究组织,认为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
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组织还是
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
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
的相互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
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
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可概括为四 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阶段、新古典组织
理论阶段、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和公
共组织理论的现代发展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行政管理组织理论
韦伯——科层组织理论
和结果。

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定性就是对人与 事的特质进行鉴别和确定。如有关人员的素 质、智能和绩效的评定。定性一般都建立在 领导人的经验和印象的基础上,故而有其一 定的盲目性。对人作出客观公正的定性,必 须以定量为基础。
定量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来反映人或事 的特质。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问卷调查 即属于定量研究范畴。
积极行为,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 ※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公共组织行为

2-2 新古典理论

2-2 新古典理论
2
古典与新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假设条件包括: (1) 劳动在所有的商品生产中均按固定比例使用; (2) 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
新古典的比较成本理论:以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
放宽了2个假设条件: (1) 在大多数商品中,使用资本/劳动的比例是不同的; (2) 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可以相互替换 的;熟练劳动力在生产效率上往往高于没有受过教育 和训练的简单劳动生产力。
36
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生产投入)&要素价 格(factor price)(生产要素使用的费用和报酬) (2)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要素投入比例) & 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特 定要素在商品中投入比例最大:资源、劳动、资本、 技术、知识密集型) (3)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生产要素总量 ) &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供给所占比例 大——相对价格低:相对概念 ) 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 总量来衡量,另一种则是以要素相对价格来衡量。
35
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基本假设条件
(1) 222模型 (2) 两国技术水平相同(如果两国要素价格相同,则两国在生产 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 (3) 两种产品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不能逆转) (4) 单位商品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 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 (6)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臵和形状相同) (7) 完全竞争市场 (8) 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国际间不能 (9) 没有运输费用、关税或其他贸易障碍

《新古典综合派》课件

《新古典综合派》课件

偏向市场经济导致贫 富分化
讨论批评者对新古典综合派偏向 市场经济的贫富分化影响的看法。
忽视人类行为的非理 性因素
探讨新古典综合派忽视非理性因 素的争议。
滞后效应和历史环境 的影响
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对滞后效应和 历史环境的研究不足。
结论
新古典综合派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总结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其局限性。
《新古典综合派》PPT课 件
新古典综合派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整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本课件将介绍新古典综合派的起源、关键思想、应用和争议。
简介
什么是新古典综合派
介绍新古典综合派的定义和特点。
起源和发展历程
探讨新古典综合派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思想体系
边际革命和边际分析
解释新古典综合派采用的边际分 析方法和其革命性意义。
介绍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新古典综 合派的贡献。
新古典综合派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1 货币政策和物价稳定
探讨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政策和物价稳定的观点。
2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
讨论新古典综合派在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方面的研究。
3 发展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
介绍新古典综合派对发展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议和批评
全球福利和效率最大 化
讨论新古典综合派关注的全球福 利和效率最大化问题。
理性预期和资本市场 均衡
探究新古典综合派对理性预期和 资本市场均衡的重视。
关键人物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介绍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对新古典综 合派的贡献。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介绍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对新古典 综合派的贡献。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框架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框架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框架
导论
新古典综合,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它是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依据,以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为研究方法,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为政策目标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总要分支,也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主义的形成和特点(胡海燕))
1.1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1.2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3 新古典综合的特点
第二节新古典综合的基本理论(崔秋勇,张瑜,邹翠娥,张亚超)
2.1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收入-支出模型)(邹翠娥)
2.2 扩大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崔秋勇)
2.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张亚超)
2.4 经济周期理论(邹翠娥)
2.5 经济增长理论(张瑜)
2.6 滞胀理论(张亚超)
第三节新古典综合的政策主张(卢东亮,徐晓雯)
3.1 对凯恩斯经济政策的补充和发展(卢东亮)
3.2 宏观财政政策(卢东亮)
3.3 宏观货币政策(徐晓雯)
3.4 多种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徐晓雯)
第四节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简评(单迪)
4.1 理论上的错误
4.2 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中中国可供借鉴的东西。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 旺”模型的区别
• “哈罗德—多马”模型含有固定生产系数的 假设,即资本—产出的比率不变;而“索 洛—斯旺”模型认为生产系数是变化的,并 通过它可以调整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保证 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
•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只是从经济本身的不确定性和 有效需求理论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 较大的不稳定性,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凯 恩斯并没有说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质。
• “哈罗德—多马”模型重视有效需求不足时 的经济失衡分析,认为经济均衡增长时的 投资必须等于储蓄,只有在储蓄可以顺利 地转化为投资的条件下,社会储蓄率才能 经济增长的关键;“索洛—斯旺”模型引进 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通过市 场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生产要素都将 得以充分利用,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 衡增长。
Hale Waihona Puke “索洛—斯旺”模型• 关注四个变量,即产出(Y )、资本(K )、劳动 Y (L )、知识(A )。生产函数:(t ) F ( K (t ), A(t ) L(t )) 。主 要考察储蓄率的变动如何通过影响资本存量来进 而影响产量。结论: k (t ) sf (k (t )) (n g )k (t ) ,其中 k (t ) sf (k (t )) 为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的变化率, (n (t ) 为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 g )k为持平投资,或 为使k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须进行的投资量.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 何谓“新古典综合”? 1955年萨缪尔森在 《经济学》第三版中首次正式提出“新古 典综合”术语,即是把马歇尔的传统的古 典经济学理论同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综合 在一起,“总收入决定理论的要素与早先 的相对价格和微观经济的经典理论相结 合”。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厌恶。

在探求新的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1750年,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远超过巴洛克与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产生与流行。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

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

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

英国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式,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折衷主义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

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随着生产的商品化,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和刺激市场,于是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情调杂然并存,汇为奇观。

同时,19世纪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学大为发达,加上摄影术的发明,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了古代遗产,以致有可能对各种式样进行拼凑与模仿。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现代工业设计的先导。

说它是一次运动,是因其影响波及面大,具有国际意义。

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械产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古典组织理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埃尔顿·梅奥(E.Mayo)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切斯特·巴纳德(C.I.Barnard)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赫伯特·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新古典理论的提法是在对早期组织理论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这一派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玛丽·帕克·福菜特、埃尔顿·梅奥、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和切斯特·巴纳德。

这些学者著书立说的时期正是传统的管理理论或古典组织理论盛行的时期,但是他们却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1927年到1932年所进行的霍桑研究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他们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先驱者或行为科学的早期代表人物。

他们的发现使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与效率的关系成为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

福菜特主要的研究活动时期是在霍桑实验之前,而巴纳德则正是在霍桑实验之后。

福莱特的观点被公认为是联结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纽带。

在她所处的时期中,她是唯一强调管理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人。

她认为,管理是一个社会过程,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

巴纳德也是推动传统的管理理论向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过渡的有影响的人物。

他重视组织的社会心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与技术问题。

他把组织定义为一种协作系统,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影响,提出了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及传统管理学家的合法职位权威论有本质区别的“接受”的权威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波特和劳勒合作提出的波特-劳勒模式。

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的演变

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的演变

管理ABC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较为发达的层级组织,以防止由于行政协调机制无效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企业管理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权宜应变,灵活掌握。

一、组织理论的发展一定时期的组织理论,催生了与之相一致的组织结构,而管理实践又推动了新的组织理论的产生。

古典组织理论包括,20世纪初期由泰罗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和由马克斯·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次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与科学化。

特别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了组织理论的早期萌芽,其组织理论思想主要有:设置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和例外原则。

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针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安排来进行研究,这一理论体系为组织内部分工的合理化与活动安排以及组织内部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所有古典组织理论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

后来的新古典组织理论以科层结构为基础,同时又吸取了心理学、社会学关于“群体”的观点。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上,相对地主张分权,使组织成员能更多地参与决策;从组织形式看,倾向于扁平形的组织结构,主张部门化。

新古典组织理论有时也称之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因为其组织理论主要来自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而且其倡导者与创立者也都是来自于这些领域的研究学者。

二、组织结构的演变1.直线型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

所谓的“直线”是指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职权直接从高层开始向下“流动”(传递、分解),经过若干个管理层次达到组织最低层。

其特点是:(1)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

(2)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3)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

即主管人员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所有业务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新古典组织理论简介

新古典组织理论简介

新古典组织理论简介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埃尔顿·梅奥(E.Mayo)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切斯特·巴纳德(C.I.Barnard)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赫伯特·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新古典理论的提法是在对早期组织理论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这一派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玛丽·帕克·福菜特、埃尔顿·梅奥、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和切斯特·巴纳德。

这些学者著书立说的时期正是传统的管理理论或古典组织理论盛行的时期,但是他们却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1927年到1932年所进行的霍桑研究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他们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先驱者或行为科学的早期代表人物。

他们的发现使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与效率的关系成为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

福菜特主要的研究活动时期是在霍桑实验之前,而巴纳德则正是在霍桑实验之后。

福莱特的观点被公认为是联结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纽带。

在她所处的时期中,她是唯一强调管理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人。

她认为,管理是一个社会过程,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

巴纳德也是推动传统的管理理论向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过渡的有影响的人物。

他重视组织的社会心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与技术问题。

他把组织定义为一种协作系统,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影响,提出了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及传统管理学家的合法职位权威论有本质区别的“接受”的权威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波特和劳勒合作提出的波特-劳勒模式。

两种新古典产业组织理论的比较

两种新古典产业组织理论的比较

两种新古典产业组织理论的比较作者:谢福斌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6期谢福斌产业组织理论是对产业和市场进行经验考察的一种新方法的尝试。

它于20世纪30年代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基本同时出现了“结构主义” 和“芝加哥”学派两种理论流派。

尽管这两种流派都是以新古典理论为出发点,但由于理论逻辑、思考问题的方法及对象不同,在理论结论上存在很大差异。

一、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主要建立在两项经验性研究基础上,即对经济绩效的衡量和结构与绩效关系。

贝恩(1959)首先用4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和用回报率来测量绩效,考察1936-1940年的42个美国样本制造业,得出的结论是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贝恩第二项研究是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检验了20个美国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的关系,结果进一步发现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的现象。

围绕着这些经验研究结论的解释,贝恩建立了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特别是市场绩效的理论假定。

贝恩强调市场结构影响单个厂商的经济行为,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如厂商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用工策略、工作条件等;间接影响,如厂商内部资源配置及其产品定价和竞争策略。

绩效则主要是通过规范的“好坏”标准对满足特定目标的经济行为的评价。

从中可以发现:(一)在结构—行为—绩效(S-C-P)中,模型运用了微观经济学分析结论。

产业的绩效取决于卖方和买方的行为,卖方和买方的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

结构反过来又取决于基本状况,如技术和产品需求等条件。

(二)从理论的逻辑来看,更多地强调了市场结构是导致厂商不同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

其中进入壁垒构成了市场结构决定性的要素,导致进入壁垒的因素是绝对成本优势、现有企业规模、产品差异化。

(三)更加强调经验性的研究,由于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结论都是通过经验性分析得出,所以在理论解释上,很大程度依赖这种经验性的分析变量的设定、时间和条件。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特点
特点
第一,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的理论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出 现的有效需求不足。他们与英国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的解释不同,他们认为,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立 足点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利润率递减和灵活偏好)和工资刚性,而不是新剑桥学派强调的 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他们吸收了菲利浦斯提出的工资(从而物价)与失业率成反比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所 表明的观 点,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对立起来,并用凯恩斯创立的”总收入一总支出模型”来阐述所谓的”需求 决定论”;在阐述需求决定论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了希克斯创立的”IS-LM模型”,从而更明确地阐述了凯 恩斯关于货币并非实际经济上覆盖的一层”面纱”,而是对总需求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状态的思想。
面临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
1、对于新古典综合,凯恩斯阵营和反对派都存在一些反对意见。在凯恩斯阵营,英国的凯恩斯主义者罗宾 逊夫人早在五十年代就指责新古典综合忽视了凯恩斯理论体系对收入分配,经济不稳定和预期不确定性,历史性 等的强调,因而新古典综合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中,货币主义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 得曼教授的领导下,对古典学派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尤其集中于经济经验计量基础上的(财政)政策有效性问题。 萨缪尔森的伟大在于及时认识和接受了这些批评意见,并从各种反对意见中吸收了有益成分。萨缪尔森在《经济 学》第八版中用主流经济学代替了新古典综合一词,以广泛吸收能够为己所用的研究成果。
两个基本主张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有两个基本主张:
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
萨缪尔森指出“由于现代政府的巨大规模,没有财政政策就等于宣布死亡”。汉森认为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 性,他说,“货币武器确实可以有效地用来制止经济过热”,但“恢复经济增长仅仅靠廉价的货币扩张是不够 的”。所以,他主张以财政政策为主刺激经济的增长。新古典综合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托宾也指出,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同,可相互补充,应配合使用,但运用扩大预算支出和赤字理财的财政政策比起实施操纵利 息率的货币政策更能迅速直接地刺激经济扩张。

新古典时期行政管理理论

新古典时期行政管理理论

新古典时期行政管理理论新古典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的一个时期,此时期行政管理理论迎来了新的发展,也被称为“公共管理”时期。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行政理论向新古典主义转变的过程,标志着行政管理理论的新阶段的到来。

新古典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对传统行政理论的批评和反思,并试图寻求一种既能保持政府行政效率又能保障公民权益的新理论。

新古典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了管理人员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和博奕理论等方面。

管理人员理论是新古典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之一,主要关注政府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等。

管理人员理论认为,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力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决策能力,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人员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等。

公共选择理论是新古典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认为政府管理不应当简单地视为一种行政性组织,而是一种公共决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管理必须依据市场机制进行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应当依据效率和效用原则来进行管理决策,遵循市场规律和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鲍克(James Buchanan)、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等。

制度理论是新古典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的另一重要方面,它主要关注政府管理中的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和制度效能等问题。

制度理论认为,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力主要依赖于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制度应当具有适应性、协调性和效能性,以实现政府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优质ppt]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优质ppt]
马歇尔和庇古的剑桥方程式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认为货币不仅具有随时购买商品的能力也可以储藏起来他从人们手中愿意持有货币数量的角度分析货币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提出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剑桥方程式
五章西方经济学流派
节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及其发展演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此 前百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 古典均衡理论包括主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达到充 分就业均衡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对资本主义 条件下失业和生产过剩的形成原因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 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政策主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宏观 经济理论。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自从那时以来,宏观经济 学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创始人马歇尔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 认为货币不仅具有随时购买商品的能力,也可以储藏起来, 他从人们手中愿意持有货币数量的角度分析货币与物价水平 的关系,提出“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剑桥方程式” :M=Kpy M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或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k为人 们手中经常持有的货币量与国民收入的比率,即,P为一般 物价水平,Y为年终商品与劳务的总价值量,即为国民收入。 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物 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付 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式强调人 们手持现金的作用(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3、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从有效需求方面说明经济存在不确 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凯恩斯并没有说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质。 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乘 数—加速数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周期理论。汉森和萨缪 尔森认为,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只说明投资引起收入和 就业的变化,而没有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如 何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变化,只有将“加速数原理”和 “乘数理论”结合起来,考察投资和收入在动态过程 中的相互作用,才能说明经济周期的累积性扩张和紧 缩的过程。

新古典主义理论

新古典主义理论

‎‎‎‎新古‎典主义理论‎现代的‎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强调作‎为经济增长解‎释变量的开放‎性的重要性。

‎开放性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提升了人‎力资本的生产‎率。

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理‎性人效用最大‎化和市场决定‎供求的假设之‎上。

因而,在‎自由贸易中,‎理性人将利用‎其最优生产要‎素优化其商品‎生产以供应国‎际市场,从长‎远看这将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会‎促进知识积累‎,而其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 ow)同样‎假设经济发展‎是因高投资和‎储蓄所导致的‎资本积累的结‎果。

因而,对‎外直接投资也‎许会通过提供‎外国的储蓄和‎知识促进该国‎的增长。

然而‎,虽然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生‎产技术视为外‎生性的,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可以通过促进‎R&D和教育‎的合理政策得‎到提升。

正如‎余下部分所要‎讨论的,这点‎是新古典主义‎和新增长理论‎最主要区别之‎一。

该理论争‎论已经成为当‎下关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协‎定中政策干预‎角色讨论中的‎焦点。

在政‎治经济学中(‎B uchan‎a n and‎Y oon ‎1999, ‎2000)对‎全球化和贸易‎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大部分争‎论都是从2个‎最主要的原则‎出发。

来源‎于李嘉图思想‎的新古典模型‎基于规模报酬‎不变以及静态‎考虑要素禀赋‎,并持有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决定自由‎贸易得失的观‎点。

在贸易开‎放后市场均衡‎由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供‎求决定。

因而‎,一国融入世‎界经济中存在‎利益损害者和‎受益者。

作为‎要素累积(比‎如知识资本)‎和生产资料进‎口的结果,技‎术进步发生了‎,不过它有可‎能是由于技术‎外溢效应。

‎S mithe‎a n的观点是‎基于不完全市‎场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1。

‎贸易自由化后‎市1Smithean观点的公式化和报酬递增可以由欧拉定理表示。

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和发展介绍

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和发展介绍

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

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和发展。

第一,效率主义是古典管理最强劲的主旋律。

管理学诞生之初,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当现实,就是通过寻找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社会必要劳动量。

无论是泰罗及其追随者,还是法约尔和韦伯,尽管理论视野各有侧重,学术观点也有差异,但他们皆视科学管理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

泰罗对效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而展开的。

泰罗给管理下过一个不甚严密的定义:“确切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泰罗制中无论是抽象的管理原则、理论还是具体的管理方法、技术,都是直指效率这一核心。

第二,古典管理理论又有浓郁的经验论、技术论的色彩。

古典管理理论乃至整个管理学,就其理论源泉来说,主要有两类:一条是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吸取思想资源;另一条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

很显然,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其开创者们属于打“江山”的一代,大多出身于厂矿企业,对管理的理解或者来源于基层亲身实践,或者来源于长期管理具体组织的体验。

古典组织理论的发展1.马克斯;韦伯及其管理组织理论管理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马克斯;韦伯。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有着广泛政治和社会联系的富裕家庭,是一个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怀有极大兴趣的学者。

马克斯;韦伯是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亨利;法约尔同时代的又一位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先后写了《新教徒伦理》、《经济史》、《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等书,后者反映出他对组织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组织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有:(1) 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马克斯;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威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威才能变混乱为秩序,但不同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组织理论简介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埃尔顿·梅奥(E.Mayo)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切斯特·巴纳德(C.I.Barnard)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赫伯特·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新古典理论的提法是在对早期组织理论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这一派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玛丽·帕克·福菜特、埃尔顿·梅奥、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和切斯特·巴纳德。

这些学者著书立说的时期正是传统的管理理论或古典组织理论盛行的时期,但是他们却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1927年到1932年所进行的霍桑研究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他们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先驱者或行为科学的早期代表人物。

他们的发现使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与效率的关系成为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

福菜特主要的研究活动时期是在霍桑实验之前,而巴纳德则正是在霍桑实验之后。

福莱特的观点被公认为是联结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纽带。

在她所处的时期中,她是唯一强调管理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人。

她认为,管理是一个社会过程,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

巴纳德也是推动传统的管理理论向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过渡的有影响的人物。

他重视组织的社会心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与技术问题。

他把组织定义为一种协作系统,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影响,提出了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及传统管理学家的合法职位权威论有本质区别的“接受”的权威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波特和劳勒合作提出的波特-劳勒模式。

它与古典组织理论相比,有如下几点不同:1、在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上,主张更多的分权。

因为分权可以使更多的人参加决策,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 P. Sloan)提出的“集中政策,分权管理”主张,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从组织形态来看,不主张高耸的组织结构,而倾向于扁平的组织结构。

根据新古典理论的观点,传统的科级组织模式可以分为尖三角形结构(即高耸的组织结构)和扁三角形结构(即扁平组织结构)。

前者为集权制度,控制幅度小,后者较易推行分权,分层负责和专业化。

3、提倡部门化。

古典组织理论提倡分工和专业化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新古典理论所倡导的部门化,实质是部门专业化。

大学和医院等就是以部门化为基础的组织。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评价新古典组织理论是以古典组织理论为基础的,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他们承认等级制的存在,研究权力关系和权威问题,追求组织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但是新古典组织理论从社会心理方面研究了人的因素和行为对组织及效率的影响,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把单向服从的权力关系看作是一种双向协作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新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成为传统的管理理论向发展中的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过渡的纽带和环节。

1.马克斯·韦伯及其管理组织理论管理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马克斯·韦伯。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有着广泛政治和社会联系的富裕家庭,是一个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怀有极大兴趣的学者。

马克斯·韦伯是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亨利·法约尔同时代的又一位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先后写了《新教徒伦理》、《经济史》、《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等书,后者反映出他对组织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组织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有:(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马克斯·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威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威才能变混乱为秩序,但不同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不同。

他认为,古往今来,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一是传统权威,它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二是超凡权威,它以对领袖人物的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的崇拜为基础;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它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

马克斯·韦伯认为,以传统权威或超凡权威为基础建立的组织不是科学的、理想的组织,只有建立在合理—合法权威基础上的组织,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是理想的组织。

这种组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比其他组织都优越。

马克斯·韦伯称这种组织为官僚制组织。

(2)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有:(1)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成员的权力与责任,并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

(2)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

(3)通过正式考试的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

(4)实行任命制,只有个别职位才实行选举制。

(5)公职人员都必须是专职的,并有固定薪金保证。

(6)职务活动被认为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受规则和制度制约,而且是毫无例外地适于各种情况。

(3)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体系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层和一般工作人员层。

在官僚制组织下,最高领导层相当于目前许多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其主要职能是决策;行政官员相当于中间管理层,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最高领导层决策;一般工作人员层相当于直接操作层,其主要职能是从事各项具体的实际工作。

官僚制组织理论,是适应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它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十分深远。

这使马克斯·韦伯作为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亨利·法约尔齐名的管理学说开创者而载入史册。

理想的官僚体制∙体现劳动分工原则:简单且清晰的任务。

∙严格的权力等级和严密的规章制度:明确的等级;详细的规则;完整的工作流程。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统一不带个人偏好的运行机制(含选用与提升人才)。

2.穆尼和赖莱的组织效率原则詹姆斯·穆尼(James D. Mooney)原是美国通用汽车出口公司的总经理,他和历史学家出身的另一位企业经理赖莱(Alan Reiley)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前进!》。

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一些能达到“通过服务获得利润”这一工业目标的组织效率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1)协调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有秩序地安排团体力量,以便在对一个共同目标的追求中能有统一的行动。

”贯彻协调原则要以权威为基础,同时要求组织成员对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有明确的理解。

(2)等级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在每个组织中都应有一个权力和相应的职责的等级系列。

通过对这个等级系列,上级领导把权力授予下级,同时确定和安排等级系列中的每一个下级的工作任务和明确他们的职责。

(3)职能原则。

这个原则指的是“各种不同职务之间的区分。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指在组织中要通过对各种职务的区分,使人们在组织中担任各种不同的职务,从而履行各种不同的职能,这些职能在组织中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发挥作用的。

詹姆斯·穆尼指出:“在每一个有组织的企业中,必然有某种确定其目标的职能,另一种是完成这目标的职能,第三种职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规则作出解释性决策。

这些职能可以叫做确定性职能、应用性职能和解决性职能,其关系正如原则、程序和效果。

在世俗政府中就是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和司法职能。

3.古利克的管理七职能论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古利克(Luther Gulick)把亨利·法约尔关于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履行的职能进行扩展,提出了有名的POSDCORB的管理七职能论。

这七个管理职能是:(1)计划(Planning)。

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2)组织(Organizing)。

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3)人事(Staffing)。

是有关人员的引入和训练,以及有利的工作条件的维护等整个人事方面的职能;(4)指挥(Directing)。

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工作。

作出决策并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之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这样发挥作用;(5)协调(Co-ordination)。

是使工作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起来的极为重要的职能。

(6)报告(Reporting)。

是使那些经理人员应对之负责的人得到有关正在进行的情况的报告,并使自己及其下属通过记录,调查和检查得到有关情报;(7)预算(Budgeting)。

包括所有以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

4.厄威克的管理八条原则美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在《组织的科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组织的八条原则:(1)目标原则。

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

(2)相符原则。

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原则。

(3)职责原则。

上级对所属下级的职责是绝对的。

(4)等级系列原则。

在组织中,要按照权力关系形成一个不中断的等级链。

(5)控制幅度原则。

每一个上级领导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不应超过5人或6人。

(6)专业化原则。

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

(7)协调原则(8)明确性原则。

对于每个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