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经典例题20题

一次函数经典例题20题

一次函数经典例题20题以下是一些关于一次函数的经典例题,共计20道。

每道题后面会给出解答和解析。

1.若函数y=2x+3,求当x等于5时的y值。

解答:将x=5代入函数,得到y=2(5)+3=13。

2.若函数y=-3x+2,求当y等于7时的x值。

解答:将y=7代入函数,得到-3x+2=7,解方程得到x=-1。

3.若函数y=4x-1,求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

解答:当y=0时,解方程4x-1=0,得到x=1/4。

所以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为1/4。

4.若函数y=-2x+5,求函数的斜率。

解答:斜率即为函数中x的系数,所以斜率为-2。

5.若函数y=3x+2与函数y=-2x+1相交于点P,求点P的坐标。

解答:将两个函数相等,得到3x+2=-2x+1,解方程得到x=-1/5。

将x=-1/5代入其中一个函数,得到y=3(-1/5)+2=1/5。

所以点P的坐标为(-1/5,1/5)。

6.若函数y=kx+3与函数y=2x-1平行,求k的值。

解答:两个函数平行意味着它们的斜率相等。

所以k=2。

7.若函数y=5x+b与函数y=3x-2垂直,求b的值。

解答:两个函数垂直意味着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

所以5*3=-1,解方程得到b=-17。

8.若函数y=ax+2与函数y=-bx+4平行且在点(1,3)相交,求a和b的关系。

解答:两个函数平行意味着它们的斜率相等。

所以a=-b。

将点(1,3)代入其中一个函数,得到a+2=3,解方程得到a=1。

所以b=-1。

9.若函数y=-2x+a与函数y=x-1垂直,求a的值。

解答:两个函数垂直意味着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

所以-2*1=-1,解方程得到a=-1。

10.若函数y=4x+3与y轴平行,求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

解答:与y轴平行意味着函数的斜率为无穷大。

所以在x轴上的截距不存在。

11.若函数y=-3x+2与x轴平行,求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解答:与x轴平行意味着函数的斜率为0。

所以在y轴上的截距为2。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次函数 y = mx +1m -的图像过点(0,2),且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m 的值为( )A .-1B .3C .1D .- 1 或 3【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m 的符号,再把点(0,2)代入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mx+|m-1|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m >0.∵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当x=0时,|m-1|=2,解得m 1=3,m 2=-1<0(舍去).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及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函数4y x =-和y kx b =+的图象相交于点()8A m-,,则关于x 的不等式()40k x b ++>的解集为( )A .2x >B .02x <<C .8x >-D .2x <【答案】A【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出m 的值,再利用函数图象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函数y =−4x 和y =kx +b 的图象相交于点A (m ,−8),∴−8=−4m ,解得:m =2,故A 点坐标为(2,−8),∵kx +b >−4x 时,(k +4)x +b >0,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4)x +b >0的解集为:x >2.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利用函数图象分析是解题关键.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22y x =-+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的半径为1,P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PM ,切点为M ,则PM 的最小值为( )A .2B 2C 5D 3【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 解:连结OM 、OP ,作OH ⊥AB 于H ,如图,先利用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当x=0时,y=﹣22,则A (0,2),当y=0时,﹣2=0,解得2,则B (2,0),所以△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2OA=4,OH=12AB=2, 根据切线的性质由PM 为切线,得到OM ⊥PM ,利用勾股定理得到22OP OM -21OP -当OP 的长最小时,PM 的长最小,而OP=OH=2时,OP 的长最小,所以PM 的最小值为221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和b的取值范围是()A.k>0,b>0 B.k>0,b<0 C.k<0,b>0 D.k<0,b<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k<0,b>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 <0,b>0时图象在一、二、四象限.5.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经过第二、四象限,点(k﹣1,3k+5)是其图象上的点,则k的值为()A.3 B.5 C.﹣1 D.﹣3【答案】C【解析】【分析】把x=k﹣1,y=3k+5代入正比例函数y=kx解答即可.【详解】把x=k﹣1,y=3k+5代入正比例函数的y=kx,可得:3k+5=k(k﹣1),解得:k1=﹣1,k2=5,因为正比例函数的y=kx(k≠0)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所以k<0,所以k=﹣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把 Rt 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 90CAB ∠=o ,5BC =,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 C 落在直线26y x =-上是,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 )A .4B .8C .16D .8【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点的坐标求得点C 的坐标,当向右平移时,点C 的纵坐标不变,代入直线求得点C 的横坐标,进而求得其平移的距离,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可.【详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AB =3,BC =5,∵∠CAB =90°,∴AC =4,∴点C 的坐标为(1,4),当点C 落在直线y =2x -6上时,∴令y=4,得到4=2x-6,解得x=5,∴平移的距离为5-1=4,∴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4×4=1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题中运用圆与直线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出线段的长.7.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答案】C【解析】【分析】(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60020903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203=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 的顶点A 在x 轴上,定点B 的坐标为(6,4),若直线经过定点(1,0),且将平行四边形OABC 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的表达式( )A .+1y x =B .4455y x =-C .1y x =-D .33y x =-【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过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的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先求出平行四边形中心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即可.【详解】∵点B 的坐标为(6,4),∴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坐标为(3,2),设直线l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则320k b k b +=⎧⎨+=⎩,解得11k b =⎧⎨=-⎩,所以直线l 的解析式为1y 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过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的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的关键.9.一次函数y=ax+b 与反比例函数a b y x-=,其中ab <0,a 、b 为常数,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位置确定a、b的大小,看是否符合ab<0,计算a-b确定符号,确定双曲线的位置.【详解】A.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得a>0,交y轴负半轴,则b<0,满足ab<0,∴a−b>0,∴反比例函数y=a b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所以此选项不正确;B.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得a<0,交y轴正半轴,则b>0,满足ab<0,∴a−b<0,∴反比例函数y=a bx-的图象过二、四象限,所以此选项不正确;C.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得a>0,交y轴负半轴,则b<0,满足ab<0,∴a−b>0,∴反比例函数y=a b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所以此选项正确;D.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得a<0,交y 轴负半轴,则b<0,满足ab>0,与已知相矛盾所以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解题关键在于确定a 、b 的大小10.将直线23y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表达式为( )A .24y x =-B .24y x =+C .22y x =+D .22y x =- 【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y=2x-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解析式为y=2(x-2)-3=2x-7,由“上加下减”原则可知,将直线y=2x-7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函数解析式为y=2x-7+3=2x-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下列各点在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上的是( )A .( 2,3)B .(2,1)C .(0,3)D .(3,0【答案】B【解析】【分析】把各点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2x ﹣3进行检验即可.【详解】A 、2×2﹣3=1≠3,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B 、2×2﹣3=1,原式成立,故本选项正确;C 、2×0﹣3=﹣3≠3,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D 、2×3﹣3=3≠0,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只要把四个选项一一代入进行检验即可.12.若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y=ax+x-2图像上的不同的两点,记()()1212m x x y y =--,则当m <0时,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0C .a <-1D .a >-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2(1)2y ax x a x =+-=+-图象上的不同的两点,()()12120m x x y y =--<,∴该函数图象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a+1<0,解得a<-1,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进行推理,是一道基础题.13.如图1,在Rt △ABC 中,∠ACB=90°,点P 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折线AC -CB 运动,到点B 停止.过点P 作PD ⊥AB ,垂足为D ,PD 的长y (cm )与点P 的运动时间x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 运动5秒时,PD 的长是( )A .1.5cmB .1.2cmC .1.8cmD .2cm【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由图2知,点P 在AC 、CB 上的运动时间时间分别是3秒和4秒,∵点P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cm ,∴AC=3,BC=4.∵在Rt △ABC 中,∠ACB=90°,∴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如图,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则易得△ABC ∽△ACH .∴CH AC BC AB =,即AC BC 3412CH CH AB 55⋅⨯=⇒==. ∴如图,点E (3,125),F (7,0). 设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123k b {507k b=+=+,解得:3k 5{21b 5=-=.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321y x 55=-+. ∴当x 5=时,()3216PD y 5 1.2cm 555==-⨯+==. 故选B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两点,点是轴上一动点,要使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刚好落在轴上,则此时点的坐标是( ) A . B . C . D .【答案】B【解析】【分析】过C 作CD ⊥AB 于D ,先求出A ,B 的坐标,分别为(4,0),(0,3),得到AB 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C 平分∠OAB ,得到CD=CO=n ,DA=OA=4,则DB=5-4=1,BC=3-n ,在Rt △B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n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n 即可.【详解】过C 作CD ⊥AB 于D ,如图,对于直线,当x=0,得y=3; 当y=0,x=4,∴A (4,0),B (0,3),即OA=4,OB=3, ∴AB=5,又∵坐标平面沿直线AC 折叠,使点B 刚好落在x 轴上, ∴AC 平分∠OAB , ∴CD=CO=n ,则BC=3-n , ∴DA=OA=4, ∴DB=5-4=1,在Rt △BCD 中,DC 2+BD 2=BC 2, ∴n 2+12=(3-n )2,解得n=, ∴点C 的坐标为(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直线y=kx+b ,(k≠0,且k ,b 为常数),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是原来的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是原来的相反数;关于原点轴对称,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相反数.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m y x =+与y 轴交于点A ,如图所示,依次正方形1M ,正方形2M ,……,正方形n M ,且正方形的一条边在直线m 上,一个顶点x 轴上,则正方形n M 的面积是( )A .222n -B .212n -C .22nD .212n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一次函数1y x =+,得出点A 的坐标为(0,1),求出正方形M 1的边长,即可求出正方形M 1的面积,同理求出正方形M 2的面积,即可推出正方形n M 的面积. 【详解】一次函数1y x =+,令x=0,则y=1, ∴点A 的坐标为(0,1), ∴OA=1,∴正方形M 1的边长为22112+=,∴正方形M 1的面积=222⨯=, ∴正方形M 1的对角线为()()22222⨯=,∴正方形M 2的边长为222222+=, ∴正方形M 2的面积=3222282⨯==, 同理可得正方形M 3的面积=5322=, 则正方形n M 的面积是212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规律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面积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3,1),C(2,2),当直线12y x b =+与ABC ∆有交点时,b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B .112b -≤≤ C .1122b -≤≤D .112b -≤≤【答案】B 【解析】 【分析】将A (1,1),B (3,1),C (2,2)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y =12x+b 中求得b 的值,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到b 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直线y=12x+b 经过点B 时,将B (3,1)代入直线y =12x+b 中,可得32+b=1,解得b=-12; 直线y=12x+b 经过点A 时:将A (1,1)代入直线y =12x+b 中,可得12+b=1,解得b=12; 直线y=12x+b 经过点C 时:将C (2,2)代入直线y =12x+b 中,可得1+b=2,解得b=1. 故b 的取值范围是-12≤b≤1.故选B .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函数从左到右上升;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函数从左到右下降.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2(0)y kx k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232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易知k 0<,可得32k 0-+<,所以函数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可得. 【详解】解:根据函数图象易知k 0<, ∴32k 0-+<,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正确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是解题关键.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OAB 的边长为4,点A 在第二象限内,将OAB ∆沿射线AO 平移,平移后点A '的横坐标为43,则点B '的坐标为( )A .(3,2)-B .(63,3)-C .(6,2)-D .(63,2)-【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点A 、B 的坐标,再求出直线OA 的解析式,继而得出点A '的纵坐标,找出点A 平移至点A '的规律,即可求出点B '的坐标. 【详解】解:∵三角形OAB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4∴(23,2),(0,4)A B -设直线OA 的解析式为y kx =,将点A 坐标代入,解得:3k = 即直线OA 的解析式为:3y x = 将点A '的横坐标为34y =- 即点A '的坐标为(43,4)-∵点A 向右平移636个单位得到点A ' ∴B '的坐标为(063,46)(63,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坐标平面图形平移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一次函数y 1=kx+1﹣2k (k≠0)的图象记作G 1,一次函数y 2=2x+3(﹣1<x <2)的图象记作G2,对于这两个图象,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当G1与G2有公共点时,y1随x增大而减小;②当G1与G2没有公共点时,y1随x增大而增大;③当k=2时,G1与G2平行,且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下列选项中,描述准确的是()A.①②正确,③错误B.①③正确,②错误C.②③正确,①错误D.①②③都正确【答案】D【解析】【分析】画图,找出G2的临界点,以及G1的临界直线,分析出G1过定点,根据k的正负与函数增减变化的关系,结合函数图象逐个选项分析即可解答.【详解】解:一次函数y2=2x+3(﹣1<x<2)的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N(﹣1,2),Q(2,7)为G2的两个临界点,易知一次函数y1=kx+1﹣2k(k≠0)的图象过定点M(2,1),直线MN与直线MQ为G1与G2有公共点的两条临界直线,从而当G1与G2有公共点时,y1随x增大而减小;故①正确;当G1与G2没有公共点时,分三种情况:一是直线MN,但此时k=0,不符合要求;二是直线MQ,但此时k不存在,与一次函数定义不符,故MQ不符合题意;三是当k>0时,此时y1随x增大而增大,符合题意,故②正确;当k=2时,G1与G2平行正确,过点M作MP⊥NQ,则MN=3,由y2=2x+3,且MN∥x 轴,可知,tan∠PNM=2,∴PM=2PN,由勾股定理得:PN2+PM2=MN2∴(2PN)2+(PN)2=9,∴PN =, ∴PM =.故③正确. 综上,故选:D . 【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中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综合问题,需要数形结合,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逐条分析解答,难度较大.20.超市有A ,B 两种型号的瓶子,其容量和价格如表,小张买瓶子用来分装15升油(瓶子都装满,且无剩油);当日促销活动:购买A 型瓶3个或以上,一次性返还现金5元,设购买A 型瓶x (个),所需总费用为y (元),则下列说法不一定成立的是( ) 型号A B 单个盒子容量(升) 2 3 单价(元)56A .购买B 型瓶的个数是253x ⎛⎫-⎪⎝⎭为正整数时的值 B .购买A 型瓶最多为6个C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30y x =+D .小张买瓶子的最少费用是28元【答案】C 【解析】 【分析】设购买A 型瓶x 个,B(253x -)个,由题意列出算式解出个选项即可判断. 【详解】设购买A 型瓶x 个,∵买瓶子用来分装15升油,瓶子都装满,且无剩油, ∴购买B 型瓶的个数是1522533x x -=-, ∵瓶子的个数为自然数, ∴x=0时, 253x -=5; x=3时, 253x -=3; x=6时, 253x -=1; ∴购买B 型瓶的个数是(253x -)为正整数时的值,故A 成立; 由上可知,购买A 型瓶的个数为0个或3个或6个,所以购买A 型瓶的个数最多为6,故B成立;设购买A型瓶x个,所需总费用为y元,则购买B型瓶的个数是(253x-)个,④当0≤x<3时,y=5x+6×(253x-)=x+30,∴k=1>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0元;②当x≥3时,y=5x+6×(253x-)-5=x+25,∵.k=1>0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8元;综合①②可得,购买盒子所需要最少费用为28元.故C不成立,D成立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关键在于读懂题意找出关系式.。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试题答案及解析1.儿童受伤,小红爸爸的公司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公司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或一家出租车公司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个体车主收费为y1元,出租车公司收费y2元,观察图象可知,当x_________时,选用个体车主较合算.【答案】>1800.【解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当x>1800千米时,y1<y2,则选用个体车较合算.故答案是>1800.【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2.与直线y=2x+1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是()A.y="-2x+1"B.y=-2x-1C.D.【答案】B.【解析】∵直线y=f(x)关于x对称的直线方程为y=-f(x),∴直线y=2x+1关于x对称的直线方程为:-y=2x+1,即y=-2x-1.故选B.【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3.对于函数y=﹣5x+1,下列结论:①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5)②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③当x>1时,y<0④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B.【解析】∵当x=-1时,y=-5×(-1)+1=-6≠5,∴此点不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故①错误;∵k=-5<0,b=1>0,∴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②错误;∵x=1时,y=-5×1+1=-4,又k=-5<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4,则y<0,故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③ 故选B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4. A 城有肥料300吨,B 城有肥料2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甲,乙两乡,从A 城往甲,乙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 城往甲,乙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5元和15元.现甲乡需要肥料260吨,乙乡需要肥料240吨.设从A 城运往甲乡的肥料为x 吨. (1)请你填空完成下表中的每一空:(3)怎样调运化肥,可使总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答案】(1)填空见下表;(2)y==-15x+13100;(3) A 城运往甲乡的化肥为260吨,A 城运往乙乡的化肥为40吨,B 城运往甲乡的化肥为20吨,B 城运往乙乡的化肥为200吨,使总运费最少,最少为9200元【解析】(1)根据A 城运往甲乡的化肥为x 吨,则可得A 城运往乙乡的化肥为(300-x )吨,B 城运往甲乡的化肥为(260-x )吨,B 城运往乙乡的化肥为[240-(300-x )]吨; (2)根据(1)中所求以及每吨运费从而可得出y 与x 大的函数关系; (2)x 可取60至260之间的任何数,利用函数增减性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1)填表如下:(2)根据题意得出:y=20x+25(300-x )+25(260-x )+15[240-(300-x )]=-15x+13100; (3)因为y=-15x+1310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根据题意可得:,解得:60≤x≤260,所以当x=260时,y最小,此时y=9200元.此时的方案为:A城运往甲乡的化肥为260吨,A城运往乙乡的化肥为40吨,B城运往甲乡的化肥为20吨,B城运往乙乡的化肥为200吨,使总运费最少,最少为9200元【考点】1.一次函数的应用;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5.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放在直线上,如图14-1,AB=6cm,BC=8cm,∠ABC=90°,将Rt△ABC在直线上向左平移,使点C从F点向E点移动,如图14-2所示.(1)求证:四边形ABED是矩形;请说明怎样移动Rt△ABC,使得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2)求证:四边形ACFD是平行四边形;说明如何移动Rt△ABC,使得四边形ACFD为菱形?(3)若Rt△ABC向左移动的速度是1cm/s,设移动时间为t秒,四边形ABFD的面积为Scm.求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S=3t2+24.【解析】(1)四边形ACFD为Rt△ABC平移形成的,推出AD∥BE,AB∥DE,∠ABE=90°,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根据平移得出AD∥CF,AC∥D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即可;根据菱形的判定得出即可;(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CF,求出BF,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试题解析:(1)证明:∵Rt△ABC从Rt△DEF位置平移得出图2,∴AD∥BE,AB∥DE,∠ABE=90°,∴四边形ABED是矩形;当Rt△ABC向左平移6cm时,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2)证明:∵四边形ACFD为Rt△ABC平移形成的,∴AD∥CF,AC∥DF,∴四边形ACFD为平行四边形,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10cm,即当Rt△ABC向左平移10cm时,四边形ACFD为菱形;(3)解:分为以上图形中的三种情况,∵由(2)知:四边形ACFD为平行四边形,∴AD=CF=1s×tcm/s=tcm,∴BF=(8+t)cm,∵四边形ABFD的面积为Scm2,∴三种情况的四边形ABFD的面积S=(AD+BF)×AB=•(t+8+t)•6,S=3t2+24,即三种情况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都是S=3t2+24.【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6.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L,小明从甲地出发沿公路L步行前往乙地,同时小亮从乙地出发沿公路L骑自行车前往甲地,小亮到达甲地停留一段时间,按原路原速返回,追上小明后(米)与行走的时间为x(分两人一起步行到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小明与甲地的距离为y1(米)与行走的时间为x(分钟)钟)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A表示小亮与甲地的距离为y2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步行的速度是米/分钟,小亮骑自行车的速度米/分钟;(2)图中点F坐标是(,)、点E坐标是(,);(3)求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请直接写出小亮从乙地出发再回到乙地过程中,经过几分钟与小明相距300米?【答案】(1)50,200;(2)8,400;32,1600;(3)y1=50x,y2=﹣200x+2000;(4)经过6.8分钟,9.2分钟,25.5分钟时与小明相距300米.【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2000÷40=50米/分钟,小亮骑自行车的速度2000÷10=200米/分钟;(2)(3)分别设小明、小亮与甲地的距离为y1(米)、y2(米)与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k1x,y2=k2x+b,由待定系数法根据图象就可以求出解析式;再进一步求得交点的坐标,得出点F、E的坐标即可;(4)分追击问题与相遇的过程中小亮与小明相距300米探讨得出答案即可.试题解析:(1)小明步行的速度是2000÷40=50米/分钟,小亮骑自行车的速度2000÷10=200米/分钟;(2)设小明与甲地的距离为y1(米)与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k1x,代入点(40,2000)得:2000=40k1,解得k1=50,所以y1=50x,设小亮与甲地的距离为y2(米)与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k2x+b,则代入点(0,2000)和(10,0)得,所以yBC=﹣200x+2000,由图可知24分钟时两人的距离为:S=24×50=1200,小亮从甲地追上小明的时间为24×50÷(200﹣50)=8分钟,也就是32分钟时为0,则y1=50x=1600,则点E坐标为(32,1600);由题意得,解得,所以图中点F坐标是(8,400);(3)由(2)可知y1=50x,yBC=﹣200x+2000(0≤x≤10),设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kx+b,由题意,,解得:,∴S=﹣150x+4800,即yED=﹣150x+4800(24≤x≤32);(4)当0≤x≤10时,(2000﹣300)÷(50+200)=6.8(分钟)当8≤x≤10,300÷(50+200)+8=9.2(分钟)当24≤x≤32,则50x﹣(﹣150x+4800)=300,解得x=25.5(分钟)答:小亮从乙地出发再回到乙地过程中,经过6.8分钟,9.2分钟,25.5分钟时与小明相距300米.【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7.如图,函数y=ax﹣1的图象过点(1,2),则不等式ax﹣1>2的解集是()A.x<1B.x>1C.x<2D.x>2【答案】B【解析】先把点(1,2)代入y=ax﹣1,求出a的值,然后解不等式ax﹣1>2即可.【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8.甲、乙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s(米)与赛跑时间t(秒)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B.甲先到达终点C.乙用的时间短D.乙比甲跑的路程多【答案】B.【解析】结合图象可知:两人同时出发,甲比乙先到达终点,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故选B.【考点】函数的图象.9.一次函数的大致图象是()【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0,b <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本题中因为a的取值不明确,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找出符合任一条件的选项即可.当a>0时,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选项A正确;当a<0时,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A、B、C、D均不符合此条件.故选A.【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10.某食品加工厂需要一批食品包装盒,供应这种包装盒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1:从包装盒加工厂直接购买,购买所需的费用y1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的函数关系。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专项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层·基础过关1.(2024·南宁模拟)若直线y=kx(k是常数,k≠0)经过第一、第三象限,则k的值可为( )A.-2B.-1C.-1D.222.(2024·玉林模拟)将直线y=5x+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A.y=5x-2B.y=5x-1C.y=5x+3D.y=5(x-1)3.(2024·崇左模拟)已知一次函数y=(m+1)x+5,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1B.m>-1C.m≥-1D.m<-14.(2024·桂林模拟)如图,直线y=ax+b过点A(0,2)和点B(-3,0),则方程ax+b=0的解是( )A.x=2B.x=0C.x=-1D.x=-35.(2024·北海模拟)直线y=kx+3经过点A(2,1),则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 )A.x≤3B.x≥3C.x≥-3D.x≤06.(2024·青海)如图,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则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 )A .(-32,0) B .(32,0) C .(0,3) D .(0,-3)7.对于某个一次函数y =kx +b (k ≠0),根据两位同学的对话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k >0B .kb <0C .k +b >0D .k =-12b8.一种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 kg 的物体,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为12 cm,每挂重1 kg 物体,弹簧伸长0.5 cm,在弹性限度内,挂重后弹簧的长度y (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y =12-0.5xB.y =12+0.5xC.y =10+0.5xD.y =0.5x9.(2024·包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请写出一个符合该条件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0.(2024·包头)如图是1个碗和4个整齐叠放成一摞的碗的示意图,碗的规格都是相同的.小亮尝试结合学习函数的经验,探究整齐叠放成一摞的这种规格的碗的总高度y(单位: cm)随着碗的数量x(单位:个)的变化规律.下表是小亮经过测量得到的y与x之间的对应数据:x/个1234y/cm68.410.813.2(1)依据小亮测量的数据,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理由;(2)若整齐叠放成一摞的这种规格的碗的总高度不超过28.8 cm,求此时碗的数量最多为多少个?B层·能力提升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将△OAB绕着11.(2024·桂林模拟)如图,直线y=-32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CAD,则点B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A.(2,5)B.(3,5)C.(5,2)D.(√13,2)12.(2024·柳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A4…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1,B2,B3…在直线y=√3x(x≥0)上,若点A1的坐标为(2,0),且3△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则点B2 025的坐标为.13.在“探索一次函数y=kx+b的系数k,b与图象的关系”活动中,老师给出了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点:A(0,2),B(2,3),C(3,1).同学们画出了经过这三个点中每两个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得到对应的函数解析式y1=k1x+b1,y2=k2x+b2,y3=k3x+b3.分别计算k1+b1,k2+b2,k3+b3的值,其中最大的值等于.C层·挑战冲A+14.(2024·广州)一个人的脚印信息往往对应着这个人某些方面的基本特征.某数学兴趣小组收集了大量不同人群的身高和脚长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身高y和脚长x之间近似存在一个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表:脚长x(cm)…232425262728…身高y(cm)…156163170177184191…(1)在图1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x,y);(2)根据表中数据,从y=ax+b(a≠0)和y=k(k≠0)中选择一个函数模型,使它能近似地x反映身高和脚长的函数关系,并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3)如图2,某场所发现了一个人的脚印,脚长约为25.8 cm,请根据(2)中求出的函数解析式,估计这个人的身高.参考答案A层·基础过关1.(2024·南宁模拟)若直线y=kx(k是常数,k≠0)经过第一、第三象限,则k的值可为(D)A.-2B.-1C.-1D.222.(2024·玉林模拟)将直线y=5x+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B)A.y=5x-2B.y=5x-1C.y=5x+3D.y=5(x-1)3.(2024·崇左模拟)已知一次函数y=(m+1)x+5,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D)A.m≤-1B.m>-1C.m≥-1D.m<-14.(2024·桂林模拟)如图,直线y=ax+b过点A(0,2)和点B(-3,0),则方程ax+b=0的解是(D)A .x =2B .x =0C .x =-1D .x =-35.(2024·北海模拟)直线y =kx +3经过点A (2,1),则不等式kx +3≥0的解集是(A) A .x ≤3 B .x ≥3 C .x ≥-3 D .x ≤06.(2024·青海)如图,一次函数y =2x -3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A ,则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A)A .(-32,0) B .(32,0) C .(0,3) D .(0,-3)7.对于某个一次函数y =kx +b (k ≠0),根据两位同学的对话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C)A .k >0B .kb <0C .k +b >0D .k =-12b8.一种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 kg 的物体,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为12 cm,每挂重1 kg 物体,弹簧伸长0.5 cm,在弹性限度内,挂重后弹簧的长度y (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B)A.y=12-0.5xB.y=12+0.5xC.y=10+0.5xD.y=0.5x9.(2024·包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请写出一个符合该条件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1(答案不唯一).10.(2024·包头)如图是1个碗和4个整齐叠放成一摞的碗的示意图,碗的规格都是相同的.小亮尝试结合学习函数的经验,探究整齐叠放成一摞的这种规格的碗的总高度y(单位: cm)随着碗的数量x(单位:个)的变化规律.下表是小亮经过测量得到的y与x之间的对应数据:x/个1234y/cm68.410.813.2(1)依据小亮测量的数据,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理由;【解析】(1)由表中的数据,x的增加量不变∴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x+b由题意得:{k+b=62k+b=8.4,解得:{k=2.4 b=3.6∴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2.4x+3.6;(2)若整齐叠放成一摞的这种规格的碗的总高度不超过28.8 cm,求此时碗的数量最多为多少个?【解析】(2)设碗的数量有x个,则:2.4x+3.6≤28.8,解得:x≤10.5,∴x的最大整数解为10答:碗的数量最多为10个.B层·能力提升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将△OAB绕着11.(2024·桂林模拟)如图,直线y=-32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CAD,则点B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C)A.(2,5)B.(3,5)C.(5,2)D.(√13,2)12.(2024·柳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A4…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1,B2,B3…在直线y=√3x(x≥0)上,若点A1的坐标为(2,0),且3△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则点B2 025的坐标为(3×22 024,√3×22 024).13.在“探索一次函数y=kx+b的系数k,b与图象的关系”活动中,老师给出了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点:A(0,2),B(2,3),C(3,1).同学们画出了经过这三个点中每两个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得到对应的函数解析式y1=k1x+b1,y2=k2x+b2,y3=k3x+b3.分别计算k1+b1,k2+b2,k3+b3的值,其中最大的值等于5.C层·挑战冲A+14.(2024·广州)一个人的脚印信息往往对应着这个人某些方面的基本特征.某数学兴趣小组收集了大量不同人群的身高和脚长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身高y和脚长x之间近似存在一个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表:脚长x(cm)…232425262728…身高y(cm)…156163170177184191…(1)在图1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x,y);【解析】(1)描点如图所示:(2)根据表中数据,从y=ax+b(a≠0)和y=k(k≠0)中选择一个函数模型,使它能近似地x反映身高和脚长的函数关系,并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解析】(2)∵y=kx(k≠0)转化为k=xy=23×156≠24×163≠25×170≠…∴y与x的函数不可能是y=kx故选一次函数y=ax+b(a≠0),将点(23,156),(24,163)代入解析式得:{23a+b=15624a+b=163,解得{a=7 b=−5∴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7x-5.(3)如图2,某场所发现了一个人的脚印,脚长约为25.8 cm,请根据(2)中求出的函数解析式,估计这个人的身高.【解析】(3)当x=25.8时,y=7×25.8-5=175.6.答:脚长约为25.8 cm时,估计这个人的身高为175.6 cm.。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1.如图,过A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A.y=x﹣3. B.y=2x+3. C.y=﹣x+3. D.y=2x﹣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确定B点坐标再根据图象确定A点的坐标,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详解】∵B点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横坐标为1,∴y=2×1=2,∴B(1,2),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0,3),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1,2),∴可得出方程组,解得,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悉掌握是关键.2.下列式子中,表示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A.y=. B.y=x+2. C.y=x2. D.y=2x.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k为常数且,自变量次数为1,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本选项错误;B、. y=x+2,是和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C、y=x2,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本选项错误;D、y=2x ,符合正比例函数的含义,故本选项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是:k为常数且,自变量次数为1.3.定义(p,q)为一次函数y=px+q的特征数.若特征数是(2,k-2)的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则k的值是()A.0 B.-2 C.2 D.任何数【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k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特征数是(2,k-2)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2x+(k-2).因为此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所以k-2=0,解得:k=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有新意,但难度不大.4.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2,-1),则它的表达式为A.y=-2x B.y=2x C.D.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再把点代入求出的值即可.【详解】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解得,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故选:.【点睛】考查的是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熟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记直线与两坐标围成的面积为,则最接近( )A.B.C.D.【答案】C【解析】令x=0,y=,令y=0,x=,则直线(k为正整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S k=,当k为正整数时,S k=当k=1,S1=;当k=2,S2=,,=,=,=,故选C.6.已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则底边长关于腰长的函数图象是( )A.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y+2x=20,y=-2x+20,∵y>0且2x>y,∴-2x+20>0且2x>-2x+20,∴5<x<10,∴底边长y关于腰长x的函数关系为y=-2x+20(5<x<10),∵k=-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D.7.如果是的正比例函数,是的一次函数,那么是的( )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正比例函数或一次函数D.不构成函数关系【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y=kx,x=k1z+b,则y=kk1z+kb,当b≠0时,y是z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y是z的正比例函数,综上所述,y是z的一次函数,故选B.A.B.C.D.【答案】A【解析】因为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是(2,0)与y轴交点坐标是(0,4),故选A.9.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A.B.C.D.【答案】A【解析】∵点A(2,4)在函数y=kx的图象上,∴4=2k,解得k=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A选项,∵当x=1时,y=2,∴此点在函数图象上,故A选项正确,B选项,∵当x=-2时,y=-4≠-1,∴此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B选项错误,C选项,∵当x=-1时,y=-2≠2,∴此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C选项错误,D选项,∵当x=2时,y=4≠-4,∴此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D选项错误,故选A.10.一辆汽车以平均速度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它所走的路程(千米)与所用的时间(时)的关系表达式为( )A.B.C.D.【答案】D【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汽车所走的路程s(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时)的关系表达式为:s=60t,故选D.11.正比例函数y=3x的大致图像是( )A.B.C.D.【答案】B【解析】∵3>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y=kx,当k>0时,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y=kx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12.已知函数y=k1x和,若常数k1,k2异号,且k1>k2,则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如图所示)()A.B.C.D.【答案】C【解析】首先由已知条件常数k1,k2异号,且k1>k2,得出k1,k2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正比例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作答.解:因为k1,k2异号,且k1>0,k2<0,所以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选C.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OAB沿直线y=-x平移后,点O′的纵坐标为6,则点B平移的距离为()A.4.5 B.6 C.8 D.1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出O′点的纵坐标进而得出其横坐标,再得出O点到O′的距离,最后得出点B与其对应点B′之间的距离.解:∵点O的坐标为(0,0),△OAB沿x轴向右平移后得到△O′A′B′,点O的对应点O′在直线y=-x上,且O′点纵坐标为:6,故6=-x,解得:x=−8,即O到O′的距离为10,则点B与其对应点B′之间的距离为1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上的点及平移的性质.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4.经过以下一组点可以画出函数y=2x图象的是()A.(0,0)和(2,1) B.(0,0)和(1,2)C.(1,2)和(2,1) D.(-1,2)和(1,2)【答案】B【解析】分别把各点坐标代入函数y=2x进行检验即可.解答:A. ∵当x=2时,y=4≠1,∴点(2,1)不符合,故本选项错误;B. ∵当x=1时,y=2;当x=0时,y=0,∴两组数据均符合,故本选项正确;C. ∵当x=2时,y=4≠1,∴点(2,1)不符合,故本选项错误;D. ∵当x=−1时,y=−2≠2;∴点(-1,2)不符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5.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A.y=x B.y=x C.y=-2x D.y=2x【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可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然后结合图象可知,该函数图象过点A(-2,1),由此可利用方程求出k的值,进而解决问题.【详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M(−2,1),∴将点(−2,1)代入y=kx,得:1=−2k,∴k=﹣,∴y=﹣x,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牢牢掌握该法求函数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已知在正比例函数y=(a-1)x的图像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 C.a≥1 D.a≤1【答案】A【解析】∵y随x的增大而减小,∴a-1<0,∴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y=kx,当k>0时,y=kxb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y=kx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17.正比例函数y=x的大致图像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1>0,∴正比例函数y=x的大致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y=kx,当k>0时,y=kxb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y=kx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18.已知函数y=(k-1)为正比例函数,则()A.k≠±1 B.k=±1 C.k=-1 D.k=1【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k2=1且k-1≠0,∴k=-1.故选C.19.6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为平抑猪肉价格,某省积极组织货源,计划由A、B、C三市分别组织10辆、10辆和8辆运输车向D、E两市运送猪肉,现决定派往D、E两地的运输车分别是18辆、10辆,已知一辆运输车从A市到D、E两市的运费分别是200元和800元,从B市到D、E两市的运费分别是300元和700元,从C市到D、E两市的运费分别是400元和500元.若设从A、B两市都派x辆车到D市,则当这28辆运输车全部派出时,总运费W(元)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A.8000,13200 B.9000,10000 C.10000,13200 D.13200,15400【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A、B、C三市派往D市的运输车的辆数分别是x、x、(18-2x)辆,派往E市的运输车的辆数为10-x,10-x,2x-10,则总运费W=200x+300x+400(18-2x)+800(10-x)+700(10-x)+500(2x-10)=-800x+17200.依题意有0≤x≤10,0≤18-2x≤8,解得:5≤x≤9,当x=9时,W 最小 =10000元.故选C.点睛:选择方案问题的方法(1)从不同的角度感知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既可以用函数的图像表示,也可以用方程和不等式表示,构建不同的模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中,能适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后,能对解决问题步骤、程序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20.若m<-1,有下列函数:①(x>0);②y=-mx+1;③y=mx;④y=(m+1)x.其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对于反比例函数,当k<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①正确;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y随x的增大而增大,得出k>0,故④正确.故选A.2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y=kx-k=k(x-1),恒过(1,0);根据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0,易得D.故选D.22.如果通过平移直线得到的图象,那么直线必须().A.向上平移5个单位B.向下平移5个单位C.向上平移个单位D.向下平移个单位【解析】根据“上加下减常数项”,=+.看做由直线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故选C.23.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象都经过A(,0),且与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ABC的面积为().A.4 B.5 C.6 D.7【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a=4,b=-2,所以B(0,4),C(0,-2),则△ABC的面积为故选C.24.在糖水中继续放入糖x(g)、水y(g),并使糖完全溶解,如果甜度保持不变,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一定是()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图象不经过原点的一次函数D.二次函数【答案】A【解析】设原来溶液中有糖ag,水bg,则=,即y=x,为正比例函数.故选A.点睛:本题关键根据甜度不变列比例式求解.25.一次函数y=-x的图象平分()A.第一、三象限B.第一、二象限C.第二、三象限D.第二、四象限【答案】D【解析】y=-x的图像平分第二、四象限.故选D.点睛:y=x的图像平分第一、三象限.26.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当x=–1时,y=–2,则它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C【解析】将x=-1,y=-2代入y= kx(k≠0)中得,k=2>0,∴函数图像经过原点,且经过第一、三象限.故选C.27.已知正比例函数y=(m+1)x,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 B.m>-1 C.m≥-1 D.m≤-1【答案】A【解析】∵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m+1<0,即m<-1.故选A.28.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点(2,–3)在函数上,则y随x的增大而()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将(2,-3)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k=-3,解得k=-<0,∴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29.在正比例函数y=–3mx中,函数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P(m,5)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3m>0,解得m<0.∴P(m,5)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正比例函数y=kx(k≠0),若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k>0;若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0.30.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可以是()A.1 B.0或1C.±1 D.–1【答案】A【解析】∵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故选A.31.关于函数y=2x,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函数图象都经过点(2,1)B.函数图象都经过第二、四象限C.y随x的增大而增大D.不论x取何值,总有y>0【答案】C【解析】A:当x=2时,y=4≠1,∴函数图像不经过(2,1),故错误;B:k=2>0,∴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故错误;C:k>0,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D:当x<0时,y<0,故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32.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这个图象一定也经过点()A.(-3,2)B.(,-1)C.(,-1)D.(-,1)【答案】C【解析】∵正比例函数y=kx经过点(2,−3),∴−3=2k,解得k=−;∴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x;A. ∵当x=−3时,y≠2,∴点(−3,2)不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B. ∵当x=时,y≠−1,∴点(,−1)不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C. ∵当x=时,y=−1,∴点(,−1)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D. ∵当x=时,y≠1,∴点(1,−2)不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11.下列各点在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上的是( )
A.(2,3)B.(2,1)C.(0,3)D.(3,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把各点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2x﹣3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A、2×2﹣3=1≠3,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B、2×2﹣3=1,原式成立,故本选项正确;
C、2×0﹣3=﹣3≠3,原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此函数图象与y轴负半轴相交,
∴此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二象限.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b<0时,(0,b)在y轴的负半轴,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14.将直线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表达式为()
【详解】
当x=1时,y=3x=3,
∴A(1,3),
把A(1,3)代入y2═−2x+m得−2+m=3,
解得m=5,
∴y2═−2x+5,
解方程−2x+5=0,解得x= ,
则直线y2═−2x+m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0),
∴不等式0<y2<y1的解集是1<x<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观察一次函数图象.
A.逐渐变大B.不变
C.逐渐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设出点C的坐标为(m,-m+4)(0<m<4),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得出C矩形CDOE=8,此题得解.

八年级一次函数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一次函数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次函数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已知一次函数随着的增大而减小,且,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 〕2. 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 =2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是变量,2是常量B .R 是变量,C 、是常量C .C 是变量,、R 是常量D .C 、R 是变量, 2、是常量 3. 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X 围是〔 〕A .>1 B.>1且≠3 C .≥1 D .≥1且≠3 4. 如图所示,坐标平面上有四条直线1、2、3、4.若这 四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为方程3-5y +15=0的图象, 则此直线为〔 〕A .1B .2C .3D .45. 已知直线=k -4〔k <0〕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 形面积等于4,则直线的表达式为〔 〕A . =- -4B . =-2 -4C . =-3 +4D . =-3 -46. 小敏从A 地出发向B 地行走,同时小聪从B 地出发向 A 地行走,如图所示,相交于点P 的两条线段1、2 分别表示小敏、小聪离B 地的距离km 与已用时间h 之间的关系,则小敏、小聪行走的速度分别是〔 〕 A .3 km/h 和4 km/hB .3 km/h 和3 km/h C .4 km/h 和4 km/hD .4 km/h 和3 km/h7. 若甲、乙两弹簧的长度 cm 与所挂物体质量 kg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k 1+1和 =k 2+2,如图所示,所挂物体质量均为2 kg 时,甲弹簧长为1,乙弹簧长为2,则1与2的大小关系为〔〕A.1>2B.1=2C.1<2D.不能确定第4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y x O y x O y x O y x O C8.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过点A 〔0,1〕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1;过点A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1,过点B 1作直线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 4的坐标为〔 〕 A .〔0,64〕B .〔0,128〕C .〔0,256〕D .〔0,512〕9.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与矩形ABCO 的边OC 、BC 分别交于点E 、F ,已知OA =3,OC =4,则△CEF 的面积是〔 〕 A .6 B .3 C .12 D .10. 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分钟后,水龙头滴出y 毫升的水,请写出y 与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A .y =0.05B .y =5C .y =100D .y =0.05+10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已知函数y =〔-1〕+1是一次函数,则=.12.已知函数y =3+1,当自变量增加3时,相应的函数值增加.13. 已知地在地正南方3 km 处,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 地向正北方向匀速直行,他们与地的距离〔km 〕与所行 的时间〔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行走3 h 后,他 们之间的距离为km. 14. 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的取值X 围是.15. 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 =k +b 〔k <0〕的图象经过点A .当y <3时,的取值X 围是. 16. 函数的图象上存在点P ,使得P 到轴的距离等于3,则点P的坐标为.17. 如图所示,直线经过A 〔-1,1〕和B 〔-,0〕两点,则关于的不等式组0<<的解集为.18. 据有关资料统计,两个城市之间每天的 通话次数T 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数〔单位:万人〕以与两个城市间的距离d 〔单位:km 〕有T =2kmnd的关系〔k 为常数〕.现测得A 、B 、C 三个城市的人口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且已知A 、B 两个城市间每天的 通话次数为t ,那么B 、C 两个城市间每天的 通话次数为_______〔用t 表示〕.第8题图第9题图第17题图第13题图t O 4 2BA CD第15题图三、解答题〔共46分19. 〔6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0〕与B〔0,4〕.〔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第18题图〔2〕如果〔1〕中所求的函数的值在-4≤≤4X围内,求相应的的值在什么X围内.20. 〔6分〕已知一次函数,〔1〕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原点;〔2〕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点〔0,〕.21.〔6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A〔-6,0〕,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且点B在第三象限,它的横坐标为-2,△AOB的面积为6平方单位,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2.〔6分〕已知与成正比例,且时.(1) 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当时,求的值.23. 〔6分〕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课桌、凳的高度都是按一定的关系科学设计的.小明对学校所添置的一批课桌、凳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它们是根据人的身高设计的.于是,他测量了一套课桌、凳相对应的四档高度,得到如下数据: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第四档凳高〔cm〕37.0 40.0 42.0 45.0桌高〔cm〕70.0 74.8 78.0 82.8〔1〕小明经过对数据的探究,发现:桌高是凳高的一次函数,请你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的取值X围〕;〔2〕小明回家后,测量了家里的写字台和凳子,写字台的高度为77 cm,凳子的高度为43.5 cm,请你判断它们是否配套?说明理由.24. 〔8分〕已知某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米,B 种布料0.4米,可获利50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利45元.设生产M型号的时装套数为,用这批布料生产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得的总利润为y元.(1)求y〔元〕与〔套〕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X围.(2)当生产M型号的时装多少套时,能使该厂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5. 〔8分〕某市为了节约用水,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最低限量m3时,只付基本费8元和定额损耗费c元(c≤5);若用水量超过m3时,除了付同上的基本费和损耗费外,超过部分每1 m3付b元的超额费.某市一家庭今年一月份、二月份和三月份的用水量和支付费用如下表所示:用水量(m3) 交水费(元)一月份9 9二月份15 19三月份22 33根据上表的表格中的数据,求.第四章一次函数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解析:∵一次函数中随着的增大而减小,∴.又∵,∴,∴此一次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2.D 解析:C、R是变量,2、是常量.故选D.3.D 解析:根据题意,得-1≥0,-3≠0,解得≥1且≠3.故选D.4.A 解析:将=0代入3-5+15=0,得=3,∴方程3 -5 +15=0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0,3〕,将 =0代入3 -5 +15=0得 =-5,∴方程3-5+15=0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5,0〕,观察图象可得直线1与轴、轴的交点坐标恰为〔-5,0〕、〔0,3〕,∴方程3-5+15=0的图象为直线1.故选A . 5.B 解析:直线=k -4〔k <0〕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0,-4〕〔,0〕,∵直线=k -4〔k <0〕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4,∴ 4×〔- 〕×=4,解得k =-2,则直线的表达式为y =-2-4.故选B .6.D 解析:理由如下: ∵通过图象可知的方程为=3,的方程为=-4+11.2 , ∴小敏行走的速度为11.2÷2.8=4(km/h),小聪行走的速度为4.8÷1.6=3(km/h). ∴故选D.7.A 解析:∵点〔0,4〕和点〔1,12〕在上,∴得到方程组解得∴.∵点〔0,8〕和点〔1,12〕在上,∴得到方程组解得∴.当时,,,∴.故选A .8.C 解析:∵点A 的坐标是〔0,1〕,∴OA =1.∵点B 在直线y =上,∴OB =2,∴OA 1=4,∴OA 2=16,得出OA 3=64,∴OA 4=256,∴A 4的坐标是〔0,256〕.故选C . 9.B 解析:当y =0时,-=0,解得=1,∴点E 的坐标是〔1,0〕,即OE =1.∵OC =4,∴EC =OC -OE =4-1=3,点F 的横坐标是4,∴y =×4-=2,即CF =2. ∴△CEF 的面积=×CE ×CF =×3×2=3.故选B .10.B 解析:y =100×0.05,即y =5.故选B .二、填空题11.-1 解析:若两个变量和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 =k +b 〔k ,b 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 是的一次函数〔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因而有m 2=1,解得m =±1.又m -1≠0,∴m =-1.12.9 解析:当自变量增加3时,y =3〔+3〕+1=3+10,则相应的函数值增加9. 13.23解析:由题意可知甲走的是路线,乙走的是路线,因为过点〔0,0〕,〔2,4〕,所以.因为过点〔2,4〕,〔0,3〕,所以.当时,.14.<解析:∵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0,>0,∴解不等式得<,<,∴的取值X 围是<.故答案为<.15.>2 解析:由函数图象可知,此函数图象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y=3时,=2,故当y<3时,>2.故答案为>2.16.或解析:∵点P 到轴的距离等于3,∴点P的纵坐标为3或-3.当时,;当时,,∴点P 的坐标为或.17.-<<-1 解析:∵直线经过A〔-1,1〕和B〔-,0〕两点,∴解得∴直线的表达式为=+,解不等式组0<+<,得-<<-1.故答案为-<<-1.18.解析:根据题意,有t =k,∴k =t.因此,B、C两个城市间每天的通话次数为T BC=k ×.三、解答题19. 解:〔1〕由题意得20,2, 4,4,a b ab b+==-⎧⎧⎨⎨==⎩⎩解得∴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2〕∵,-4≤≤4,∴ -4≤≤4,∴ 0≤≤4.20. 分析:〔1〕把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结合一次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把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即可.解:〔1〕∵图象经过原点,∴点〔0,0〕在函数图象上,代入表达式得,解得.又∵是一次函数,∴,∴.故符合.〔2〕∵图象经过点〔0,〕,∴点〔0,〕满足函数表达式,代入,得,解得.由〔1〕知,故符合.第19题答图21.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点B在第三象限,横坐标为-2,∴设B〔-2,〕,其中.∵S△AOB=6,∴12AO ·││=6,∴=-2,把点B〔-2,-2〕代入正比例函数,得k=1.把点A〔-6,0〕、B〔-2,-2〕代入,得∴,即为所求.22. 解:〔1〕因为与成正比例,所以可设将代入得所以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将代入得=1.23. 解:〔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将表中的数据任取两值,不妨取〔37.0,70.0〕和〔42.0,78.0〕代入,得3770, 4278,k bk b+=⎧⎨+=⎩求得∴一次函数关系式为.〔2〕当43.5时, 1.6×43.5+10.8=80.4.∵ 77≠80.4,∴不配套.24. 解:(1).∵两种型号的时装共用A种布料[1.1+0.•6〔80-〕]米,共用B 种布料[0.4+0.9〔80-〕]米,解得40≤≤44,而为整数,∴=40,41,42,43,44,∴y与的函数表达式是y=5+3 600〔=40,41,42,43,44〕;(2)∵y 随的增大而增大,∴当=44时,y最大=3 820,即生产M型号的时装44套时,该厂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3 820元.25. 解:设每月用水量为x m3,支付水费为y元,则y=8,0,8(),,c x ab x ac x a+≤≤⎧⎨+-+>⎩①②由题意知,0c≤5,∴ 88+c≤13.从表中可知,第二、三月份的水费均大于13元,故用水量15 m 3、22 m3均大于最低限量3,将分别代入②式,得198(15),338(22),b a cb a c=+-+⎧⎨=+-+⎩解得b=2,2=c +19③.再分析一月份的用水量是否超过最低限量,不妨设9,将代入②,得9=8+2〔9-〕+c,即2=c+17 ④.④与③矛盾.故9≤,则一月份的付款方式应选①式,则8+c=9,∴c=1,将c=1代入③式得,=10.综上得10,b=2,c=1.。

期末复习 《一次函数》常考题与易错题精选(50题)(解析版)

期末复习 《一次函数》常考题与易错题精选(50题)(解析版)

期末复习- 《一次函数》常考题与易错题精选(52题)一.常量与变量(共2小题)1.在圆锥体积公式中(其中,r表示圆锥底面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常量与变量分别是( )A.常量是,变量是V,hB.常量是,变量是h,rC.常量是,变量是V,h,rD.常量是,变量是V,h,π,r【分析】根据圆锥体积公式中(其中,r表示圆锥底面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即可得常量与变量.【解答】解:由圆锥体积公式中(其中,r表示圆锥底面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可知:常量是,变量是V,h,r.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量与变量、认识立体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2.小李驾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时,他所走的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可用公式s=70t来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70和s,t都是变量B.s是常量,数70和t是变量C.数70是常量,s和t是变量D.t是常量,数70和s是变量【分析】根据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判断.【解答】解:由题意得:70是常数,其值恒定不变,是常量,行驶过程中时间不断增加,t的值不断变化,是变量,路程随时间t的不合而变化,s也是变量,∴A,B,D均不合题意,C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常量与变量,理解题意,搞清变与不变是求解本题的关键.二.函数的概念(共2小题)3.下列各图象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B.C.D.【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A不符合题意;B、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B不符合题意;C、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不是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C符合题意;D、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量x,y满足,则y是x的函数B.变量x,y满足y2=x,则y是x的函数C.变量x,y满足|y|=x,则y是x的函数D.在中,常量是,r是自变量,V是r的函数【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即可解答.【解答】解:A、变量x,y满足,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则y 是x的函数,故A符合题意;B、变量x,y满足y2=x,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两个值与它对应,则y不是x的函数,故B不符合题意;C、变量x,y满足|y|=x,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两个值与它对应,则y不是x的函数,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中,π是常量,r是自变量,对于自变量r的每一个值,V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则V是r的函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常量与变量,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三.函数关系式(共3小题)5.物理学告诉我们,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其公式为p=ρgh.已知水的密度为ρ=1×103kg/m3,g=9.8N/kg,水的压强p随水的深度h的变化而变化,则p与h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p=9.8×103h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系数,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ρ=1×103kg/m3,g=9.8N/kg,∴ρ×g=1×103×9.8=9.8×103,p=9.8×103h;故答案为:p=9.8×103h.【点评】考查一次函数解析式,关键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6.一艘轮船装载2800吨货物,写出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的关系式为 v= .【分析】根据题中等量关系直接列出函数关系式.【解答】解:由题意得:2800=vt.∴v=.故答案为:v=.【点评】本题考查求函数关系式,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是求解本题的关键.7.如图,在矩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和x,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y=x .【分析】根据组成圆柱后,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剩余长方形的长列出方程,再化成函数关系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y﹣,∴y=,即y=x,故答案为:y=x.【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四.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共3小题)8.函数y=﹣(x+1)0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2C.x>﹣2且x≠﹣1D.x≥﹣2且x≠﹣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a≥0),以及a0=1(a≠0)可得x+2≥0且x+1≠0,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x+2≥0且x+1≠0,∴x≥﹣2且x≠﹣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零指数幂,熟练掌握二次根式(a≥0),以及a0=1(a≠0)是解题的关键.9.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3B.x>﹣3C.x≥﹣3且x≠0D.x≠0且x≠﹣3【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解得:x≥﹣3且x≠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0.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3B.x>﹣3C.x≠0且x≠﹣3D.x≥﹣3且x≠0【分析】根据二次根式(a≥0)且分母不为0,可得x+3≥0且x≠0,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x+3≥0且x≠0,解得:x≥﹣3且x≠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二次根式(a≥0)且分母不为0是解题的关键.五.函数值(共3小题)11.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y的值,若输入x的值是3,则输出y的值是﹣3.若输入x的值是﹣5,则输出y的值是( )A.5B.7C.13D.16【分析】根据题意把x=3,y=﹣3代入y=中,从而求出b的值,然后再把x=﹣5,b=﹣3代入y=﹣2x+b中,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把x=3,y=﹣3代入y=中可得:﹣3=,解得:b=﹣3,把x=﹣5,b=﹣3代入y=﹣2x+b中可得:y=﹣2×(﹣5)+(﹣3)=10﹣3=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值,根据题意把x=3,y=﹣3代入y=中求出b值是解题的关键.12.当x=﹣1时,函数y=的值是( )A.1B.﹣1C.D.【分析】把x=﹣1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相应的y值即可.【解答】解:当x=﹣1时,y===.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值的求解,把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计算即可,是基础题,比较简单.13.有下列四个函数:①y=x;②y=﹣x﹣5;③y=;④y=x2+4x﹣1.当自变量满足﹣4≤x≤﹣1时,函数值满足﹣4≤y≤﹣1的函数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以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分别作出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①y=x,x=﹣4时y取最小值﹣4,x=﹣1时,y取最大值﹣1,符合,②y=﹣x﹣5,x=﹣4时y取最大值﹣1,x=﹣1时y取最小值﹣4,符合,③y=,x=﹣4时y取最大值﹣1,x=﹣1时y取最小值﹣4,符合,④y=x2+4x﹣1=(x+2)2﹣5,对称轴是直线x=﹣2,x=﹣4时,y取最大值﹣1,x=﹣2时y取最小值﹣5,x=﹣1时y=﹣4,不是最小值,不符合.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各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六.函数的图象(共6小题)14.晚饭后彤彤和妈妈散步到小区旁边的公园,在公园中央的休息区聊了会天,然后一起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彤彤和妈妈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分析】根据在每段中,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图象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散步到离家较远的公园,在这个阶段,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第二阶段:在公园中央的休息区聊了会天,这一阶段离家的距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故D错误;第三阶段:跑步回家,这一阶段,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并且这段的速度大于第一阶段的速度,则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路程y的含义,理解直线的倾斜程度与速度的关系,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将一圆柱形小水杯固定在大圆柱形容器底面中央,小水杯中有部分水,现用一个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分析】根据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即可求出小水杯内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解答】解: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小玻璃杯内的水原来的高度一定大于0,则可以判断A、D一定错误,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水开始时不会流入小玻璃杯,因而这段时间h不变,当大杯中的水面与小杯水平时,开始向小杯中流水,h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水注满小杯后,小杯内水面的高度h不再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16.如图,图中折线表示张师傅在某天上班途中的情景:骑车离家行了一段路,由于车子出现故障,于是停下修车,修好车子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单位.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张师傅修车用了15分钟B.张师傅的单位距他家2000米C.张师傅从家到单位共用了20分钟D.修车后的骑行速度是修车前的2倍【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图可得,张师傅修车用了15﹣10=5(分钟),故选项A符合题意;张师傅上班处距他家2000米,故选项B不合题意;张师傅路上耗时20分钟,故选项C不合题意,修车后张师傅骑车速度是修车前的:=2(倍),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7.某自行车厂甲、乙两名工人组装自行车,2小时后,甲的机器出现故障进行维修,乙加速组装.他们每人组装自行车y(辆)与生产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2小时后,乙每小时组装几辆自行车?当t为多少小时,乙组装自行车25辆?(2)甲维修好机器后,每小时组装几辆自行车?(3)甲维修好机器后,t的值为多少时,甲与乙组装的车辆一样多?【分析】(1)根据图象,用车辆数÷时间可得出每小时组装车辆;再根据车辆总数÷速度可得出时间;(2)根据图象,用车辆数÷时间可得出每小时组装车辆;(3)根据函数图象和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乙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2小时后,乙每小时组装(40﹣4)÷(8﹣2)=6(辆)自行车,(25﹣4)÷6=3.5,∴t=3.5+2=5.5(小时).(2)甲维修好机器后,每小时组装(40﹣10)÷(7﹣5)=15辆.(3)设甲维修好机器后,经过x小时,甲与乙组装的车辆一样多.由题意可知,10+15x=4+6(3+x),10+15x=6x+22;解得:.此时,.【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8.为迎接体质监测,小明和小军进行了1000米跑练习.如图是两人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2分钟时,谁跑在前面?(2)谁先跑到终点?(3)小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起跑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终点多少米?【分析】(1)由图象可直接得出结论.(2)根据图象可知,小明用的时间小,所以小明先跑到终点.(3)利用速度=路程÷时间,可得出小军的速度.(4)利用总路程﹣走过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2分钟时,小军跑在前面.(2)由图象可知,小明用时3.8分钟,小军用时4分钟,∴小明先跑到终点.(3)小军的平均速度为:1000÷4=250(米/分钟).∴小军的平均速度为:250米/分钟.(4)起跑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终点:1000﹣250×3.4=150(米).∴起跑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终点150米.【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借助函数图象表达题目中的信息,读懂图象是关键.注意图中的时间﹣路程的函数图象意义.19.甲、乙两人在笔直的公路AB上从起点A地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向终点B地,先到B地的人原地休息,已知A、B两地相距1500米,且甲比乙早出发,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秒)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早出发 30 秒,乙出发时两人距离 75 米;(2)甲的速度是 2.5 米/秒,甲从A地跑到B地共需 600 秒;(3)乙出发 150 秒时追上了甲;(4)甲出发 420或552 秒时,两人相距120米.【分析】(1)根据图象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和图象中的数据即可求出甲的速度,进而求出甲从A地跑到B地共需要的时间;(3)根据题意可知,当y=0时,乙追上甲,由图象可得出结果;(4)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甲早出发30秒,乙出发时两人距离75米;故答案为:30;75.(2)根据题意得,甲的速度为:75÷30=2.5米/秒,1500÷2.5=600(秒).即甲从A地跑到B地共需600秒.故答案为:2.5;600.(3)180﹣30=150(秒),∴乙出发150秒时追上了甲.故答案为:150;(4)设甲出发x秒时,两人相距120米,根据题意得:3(x﹣30)﹣2.5x=120或2.5x=1500﹣120,解得x=420或552.即甲出发420秒或552秒时,两人相距120米.故答案为:420或552.【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时间﹣距离图象进行解答.七.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共3小题)20.小明在一个半圆形的花园的周边散步,如图1,小明从圆心O出发,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匀速走完下列三条线路:(1)线段OA;(2)半圆弧AB;(3)线段BO后,回到出发点.小明离出发点的距离S(小明所在位置与O点之间线段的长度)与时间t之间的图象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圆周率π的值取3):(1)请直接写出:花园的半径是 100 米,小明的速度是 50 米/分,a= 8 ;(2)若沿途只有一处小明遇到了一位同学停下来交谈了2分钟,并且小明在遇到同学的前后,始终保持速度不变,请你求出:①小明遇到同学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②小明返回起点O的时间.【分析】(1)由t在2﹣a变化时,S不变可知,半径为100米,速度为50米/分,再求出在半圆上的运动时间即可;(2)①由(1)根据图象,第11分时,小明继续行走,则小明之前行走9分,可求出已经行走路北,用全程路程减去已走路程即可;②可求全程时间为500用时10分钟,再加上停留2分钟即可.【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花园半径为100米,小明速度为100÷2=50米/分,半圆弧长为100π=300米,则a=2+=8故答案为:100,50,8.(2)①由已知,第11分时小明继续前进,则行进时间为9分钟,路程为450米全程长100+300+100=500米,则小明离出发点距离为50米;②小明返回起点O的时间为分【点评】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图象代表的实际意义,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1.如图①所示,在△ABC中,AD是三角形的高,且AD=6cm,E是一个动点,由B向C移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②所示,已知BC=8cm(1)由图②,E点运动的时间为 2 s,速度为 3 cm/s(2)求当E点在运动过程中△ABE的面积y与运动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3)当E点停止后,求△ABE的面积.【分析】(1)根据图象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象,可得E点运动的时间为2s,速度为3cm/s.故答案为:2;3;(2)根据题意得y=×BE×AD==9x,即y=9x(0<x≤2);(3)当x=2时,y=9×2=18.故△ABE的面积为18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涉及求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问题,能读懂函数图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已知动点P以2cm/s的速度沿图1所示的边框从B﹣C﹣D﹣E﹣F﹣A的路径运动,记△ABP的面积为S (cm2),S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AB=6cm,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BC= 8 cm,CD= 4 cm,DE= 6 cm(2)求出图1中边框所围成图形的面积;(3)求图2中m、n的值;(4)分别求出当点P在线段BC和DE上运动时S与t的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分析】(1)因为点P速度为2,所以根据右侧的时间可以求出线段BC,CD和DE的长度.(2)对多边形采取切割的方法求面积,将多边形切割为两个长方形即可.(3)m代表的是点P在C时对应图形面积,n代表的是点P运动到A时对应的时间,由图象都可以求出.(4)表示出点P到AB的水平距离作为高,以AB为底求出面积.【解答】解:(1)由右侧图象可知,点P在BC线段运动4秒,BC=8,点P在CD线段运动2秒,CD =4cm,点P在DE线段运动3秒,DE=6cm,(2)∵AB=6cm,CD=4cm,∴EF=2cm,∴图形的面积可以看作是两个长方形面积之和6×8+6×2=60(cm2)(3)当点P到C时,△ABP的面积为24(cm2)∴m=24BC+CD+DE+EF+AF=34cm∴n=34×=17cm(4)当点P在BC上运动时0≤t≤4S==6t(cm2)当点P在DE上运动时6≤t≤9S==6t﹣12(cm2)【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通过图象找出对应图形的线段长度,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看图的能力.八.一次函数的定义(共2小题)23.已知函数y=(m+1)x2﹣|m|+4,y是x的一次函数,则m的值是( )A.1B.﹣1C.1或﹣1D.任意实数【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可得2﹣|m|=1且m+1≠0,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2﹣|m|=1且m+1≠0,∴m=±1且m≠﹣1,∴m=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已知函数y=(m﹣2)+1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 )A.±B.C.±2D.﹣2【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自变量的次数为1列方程求出m的值,再根据比例系数k≠0求解得到m ≠2,从而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m2﹣3=1且m﹣2≠0,解得m=±2且m≠2,所以m=﹣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y=kx+b的定义条件是:k、b为常数,k≠0,自变量次数为1.九.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共2小题)25.若y关于x的函数y=(a﹣2)x+b是正比例函数,则a,b应满足的条件是( )A.a≠2B.b=0C.a=2且b=0D.a≠2且b=0【分析】直接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求出答案.【解答】解:∵y=(a﹣2)x+b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b=0,a﹣2≠0,解得:b=0,a≠2.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是解题关键.26.若函数y=(k﹣2)x+2k+1是正比例函数,则k的值是( )A.k≠2B.k=2C.k=﹣D.k=﹣2【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出k﹣2≠0且2k+1=0,再求出k即可.【解答】解:∵函数y=(k﹣2)x+2k+1是正比例函数,∴k﹣2≠0且2k+1=0,解得:k=﹣,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能熟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形如y=kx+b (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一次函数,当b=0时,函数y=kx+b叫正比例函数.一十.一次函数的图象(共3小题)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m为常数,且m≠2,m≠3,则关于x的一次函数y=(m﹣3)x+4﹣2m 与y=(4﹣2m)x+m﹣3的图象可能是( )A.B.C.D.【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断即可.【解答】解:当m﹣3>0,4﹣2m<0时,一次函数y=(m﹣3)x+4﹣2m图象都过第一、三、四象限,y=(4﹣2m)x+m﹣3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无选项符合题意;当m﹣3<0,4﹣2m<0时,一次函数y=(m﹣3)x+4﹣2m与y=(4﹣2m)x+m﹣3的图象都过第二、三、四象限,选项D符合题意;当m﹣3<0,4﹣2m>0时,一次函数y=(m﹣3)x+4﹣2m图象都过第一、二、四象限,y=(4﹣2m)x+m﹣3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是一条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2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k≠0)与y=bx﹣k(b≠0)的大致图象可以是( )A.B.C.D.【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经过的象限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一次函数y=bx﹣k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一次函数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bx﹣k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一次函数y=bx﹣k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四个选项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知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0,b<0时,一次函数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29.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a2与y=a2x+a的图象可能是( )A.B.C.D.【分析】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y=ax+a2与y=a2x+a,∴x=1时,两函数的值都是a2+a,∴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若a>0,则一次函数y=ax+a2与y=a2x+a都是增函数,且都交y轴的正半轴,图象都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若a<0,则一次函数y=ax+a2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a2x+a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且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一十一.一次函数的性质(共4小题)30.若一次函数y=(a﹣2)x﹣b的图象中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a的值可以是( )A.4B.2C.﹣2D.﹣6【分析】由一次函数y=(a﹣2)x﹣b的图象中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可得出a﹣2>0,解之即可得出a的取值范围,再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次函数y=(a﹣2)x﹣b的图象中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a﹣2>0,∴a>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牢记“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31.若点A(﹣3,a)和点B(4,b)都在直线y=﹣2x+m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C.a=b D.与m的值有关【分析】由k=﹣2<0,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结合﹣3<4,即可求出a>b.【解答】解:∵k=﹣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点A(﹣3,a)和点B(4,b)都在直线y=﹣2x+m上,且﹣3<4,∴a>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牢记“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32.直线y=﹣3x+2图象不经过下列哪个象限(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k、b的符号,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解析式y=﹣3x+2中,k=﹣3<0,b=2>0,∴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时,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相交于正半轴.33.若a、b为实数,且,则直线y=ax+b不经过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依据,即可得到a=,b=﹣5,进而得到直线y=x﹣5不经过的象限.【解答】解:∵,∴,解得a=,∴b=﹣5,∴直线y=x﹣5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的象限是第二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一十二.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共2小题)34.已知正比例函数y=(2m+1)x,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B.m C.m D.m【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2m+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2m+1)x中,y的值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2m+1<0,解得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比例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 所在的位置与k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35.两条直线y=ax+b与y=bx+a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位置可能是( )A.B.C.D.【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当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直线为y=ax+b,则a>0,b>0,∴直线y=bx+a应该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A不符合题意;B、当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直线为y=ax+b,则a>0,b<0,∴直线y=bx+a应该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B符合题意;C、当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直线为y=ax+b,则a>0,b>0,∴直线y=bx+a应该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C不符合题意;D、当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直线为y=ax+b,则a>0,b<0,∴直线y=bx+a应该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十三.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共2小题)36.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是( )A.(2,3)B.(0,2)C.(0,3)D.(﹣,0)【分析】代入x=0,求出y值,进而可得出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解答】解:当x=0时,y=2×0+3=3,∴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是(0,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牢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是解题的关键.37.若点(﹣3,y1)、(2,y2)都在函数y=﹣4x+b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将直线23y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表达式为( )A .24y x =-B .24y x =+C .22y x =+D .22y x =- 【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y=2x-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解析式为y=2(x-2)-3=2x-7,由“上加下减”原则可知,将直线y=2x-7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函数解析式为y=2x-7+3=2x-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D→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25【答案】C【解析】【分析】 通过分析图象,点F 从点A 到D 用as ,此时,△FBC 的面积为a ,依此可求菱形的高DE ,再由图象可知,BD=5,应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BE 和a .【详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acm 2..∴AD=a.∴12DE •AD =a . ∴DE=2. 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BD=5.Rt △DBE 中,BE=()2222=521BD 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EC=a-1,DC=a ,Rt △DEC 中,a 2=22+(a-1)2.解得a=52.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3.一次函数y kx b =+是(,k b 是常数,0k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kx b +<的解集是( )A .0x >B .0x <C .2x >D .2x <【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看出: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k≠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2,0),得到当x >2时,y<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k≠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2,0), 当x >2时,y<0.故答案为:x >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观察图象得到正确结论是解此题的关键.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和b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0B .k >0,b <0C .k <0,b >0D .k <0,b <0【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k <0,b >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一次函数y=kx+b (k≠0)中,当k <0,b >0时图象在一、二、四象限.5.正比例函数y =kx 与一次函数y =x ﹣k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应为( ) A . B . C .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分别确定k 的取值范围,若有公共部分,则有可能;否则不可能.【详解】根据图象知:A 、k <0,﹣k <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B 、k <0,﹣k >0.解集有公共部分,所以有可能;C 、k >0,﹣k >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D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对,所以不可能.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的四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7.甲、乙两人一起步行到火车站,途中发现忘带火车票了,于是甲立刻原速返回,乙继续以原速步行前往火车站,甲取完火车票后乘出租车赶往火车站,途中与乙相遇,带上乙一同前往,结果比预计早到3分钟,他们与公司的路程y (米)与时间t (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他们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80米;B .出租车的速度为每分320米;C .公司与火车站的距离为1600米;D .出租车与乙相遇时距车站400米.【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图中一条函数的折返点的纵坐标是480,我们可得知,甲走了480米后才发现了没带票的,然后根据返回公司用时12分钟,速度不变,可以得出他的速度是80米/分钟,甲乙再次相遇时是16分钟,则可以得出相遇时,距离公司的距离是1280米,再根据比预计早到3分钟,即可求出各项数据,然后判别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由图可知,甲走了480米后才发现了没带票,返回公司用时12分钟,行进过程中速度不变, 即:甲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480806=米,乙步行的速度也为每分钟80米, 故A 正确;又∵甲乙再次相遇时是16分钟,∴16分乙共走了80161280?米,由图可知,出租车的用时为16-12=4分钟,∴出租车的速度为每分12804320?米, 故B 正确;又∵相遇后,坐出租车去火车站比预计早到3分钟,设公司与火车站的距离为x 米, 依题意得:12380320x x =++,解之得:1600x =, ∴公司与火车站的距离为1600米,出租车与乙相遇时距车站1600-1280=320米. 故C 正确,D 不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来考查从图象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注意题中分段函数的意义.8.如图,矩形ABOC 的顶点坐标为()4,5-,D 是OB 的中点,E 为OC 上的一点,当ADE ∆的周长最小时,点E 的坐标是( )A.4 0,3⎛⎫⎪⎝⎭B.50,3⎛⎫⎪⎝⎭C.()0,2D.100,3⎛⎫⎪⎝⎭【答案】B【解析】【分析】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D,此时△ADE的周长最小值为AD+DA'的长;E点坐标即为直线A'D与y轴的交点.【详解】解: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D,此时△ADE的周长最小值为AD+DA'的长;∵A的坐标为(-4,5),D是OB的中点,∴D(-2,0),由对称可知A'(4,5),设A'D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5402k bk b=+⎧∴⎨=-+⎩5653kb⎧=⎪⎪∴⎨⎪=⎪⎩5563y x∴=+当x=0时,y=5350,3E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线段的最短距离;能够利用轴对称求线段的最短距离,将AE+DE 的最短距离转化为线段A'D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矩形AOBC 中,A (–2,0),B (0,1).若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 )A .–12B .12C .–2D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可得点C 的坐标为(-2,1),把点C 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k.【详解】∵A(-2,0),B(0,1),∴OA=2,OB=1,∵四边形OACB 是矩形,∴BC=OA=2,AC=OB=1,∵点C 在第二象限,∴C 点坐标为(-2,1),∵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经过点C ,∴-2k=1,∴k=-1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已知求得点C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0.一次函数y=(m ﹣2)x n ﹣1+3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则m ,n 的值为( ) A .m≠2,n=2B .m=2,n=2C .m≠2,n=1D .m=2,n=1【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一次函数y=(m-2)x n-1+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n-1=1,m-2≠0,解得:n=2,m≠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系数和次数是解题关键.11.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bx+k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先确定k,b的取值范围,再根据k,b 的取值范围确定一次函数y=-bx+k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从而求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kx+b过一、二、四象限,则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而k<0;图象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则b>0,因而一次函数y=-bx+k的一次项系数-b<0,y随x的增大而减小,经过二四象限,常数项k<0,则函数与y轴负半轴相交,因而一定经过二三四象限,因而函数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函数值y 随x的增大而增大⇔k>0;一次函数y=kx+b图象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b>0,一次函数y=kx+b图象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b<0,一次函数y=kx+b图象过原点⇔b=0.m-的图像过点(0,2),且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m 的值为12.一次函数 y = mx +1()A.-1 B.3 C.1 D.- 1 或 3【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m 的符号,再把点(0,2)代入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mx+|m-1|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m >0.∵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当x=0时,|m-1|=2,解得m 1=3,m 2=-1<0(舍去).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及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 1=ax 与一次函数y 2=12x +b 的图象交于点P .下面有四个结论:①a <0; ②b <0; ③当x >0时,y 1>0;④当x <﹣2时,y 1>y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因为正比例函数y 1=ax 经过二、四象限,所以a <0,①正确;一次函数212y x b =+ \过一、二、三象限,所以b >0,②错误; 由图象可得:当x >0时,y 1<0,③错误;当x <−2时,y 1>y 2,④正确;故选D.【点睛】 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若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y=ax+x-2图像上的不同的两点,记()()1212m x x y y =--,则当m <0时,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0C .a <-1D .a >-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2(1)2y ax x a x =+-=+-图象上的不同的两点,()()12120m x x y y =--<,∴该函数图象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a+1<0,解得a<-1,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进行推理,是一道基础题.15.关于一次函数y=3x+m ﹣2的图象与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B .当m≠2时,该图象与函数y=3x 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线C .若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m >2D .不论m 取何值,图象都经过第一、三象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判断A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时,k 值相同而b 值不相同判断B ;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判断C 、D .【详解】A 、一次函数y=3x+m ﹣2中,∵k=3>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B 、当m≠2时,m ﹣2≠0,一次函数y=3x+m ﹣2与y=3x 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线,故本选项正确;C 、若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经过第一、三象限或第一、二、三象限,所以m ﹣2≥0,即m≥2,故本选项错误;D 、一次函数y=3x+m ﹣2中,∵k=3>0,∴不论m 取何值,图象都经过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的平行问题:若直线y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平行,那么k 1=k 2,b 1≠b 2.也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16.函数()312y m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直线()12y m x =---经过( )A .第一、三、四象限B .第二、三、四象限C .第一、二、四象限D .第一、二、三象限【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得310m +>;从而可得10m --<,据此判断直线()12y m x =---经过的象限.【详解】解:Q 函数()312y m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10m ∴+>,则13m >- 10m ∴--<,∴直线()12y m x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即一次函数y=kx+b (k≠0)中,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当b >0时,此函数图象交y 轴于正半轴;当b <0时,此函数图象交y 轴于负半轴.17.函数12y x =-与23y ax =+的图像相交于点(),2A m ,则( )A .1a =B .2a =C .1a =-D .2a =-【答案】A【解析】【分析】将点(),2A m 代入12y x =-,求出m ,得到A 点坐标,再把A 点坐标代入23y ax =+,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解:Q 函数12y x =-过点(),2A m , 22m ∴-=,解得:1m =-,()1,2A ∴-,Q 函数23y ax =+的图象过点A ,32a ∴-+=,解得:1a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也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8.已知一次函数21,y x =-+当0x ≤时, y 的取值范围为( )A .1y ≤B .0y ≥C .0y ≤D .1y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可以求得y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0x ≤∴2x -0≥ 21x -+1≥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既可以根据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也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灵活选择简便方法是解题关键.19.若实数a 、b 、c 满足a+b+c=0,且a <b <c ,则函数y=ax+c 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答案】A【解析】【分析】∵a+b+c=0,且a <b <c ,∴a <0,c >0,(b 的正负情况不能确定也无需确定). a <0,则函数y=ax+c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c >0,则函数y=ax+c 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观察各选项,只有A 选项符合.故选A.【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一次函数y mx n =-+22()m n n -的结果是( )A .mB .m -C .2m n -D .2m n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m<0,n<0,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m<0,n<0,即m>0,n<0,=|m﹣n|+|n|=m﹣n﹣n=m﹣2n,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