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文章阅读技巧共24页
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科技文中常见的出题陷阱,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率。
2、把握科技文阅读原则;3、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自然科技文中常见的出题陷阱,把握科技文阅读原则;2、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一、了解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科技文阅读题的考点内容非常明确,在做科技文阅读题时,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才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从而会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结合实例,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陷阱的主要类型:1、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2、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如:2005年上海卷第2题的C项: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根据原文来看,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
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因此,考生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科技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社科文阅读——客观题的解答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 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 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 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 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 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 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 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现代文阅读(第二卷)答题技巧
20.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对于此类题,要 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 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 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 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 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 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 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 “意”。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 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 果, 胡乱划分。
第20页/共24页
社科文阅读——客观题的解答技巧 词语理解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 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
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 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 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 和结 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 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第9页/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第二卷)语言组织技巧 第三,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 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 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 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 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 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阅读是由各方面因素和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科技说明文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说明。
说明文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
还有科学小品,即带有文学色彩的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常常是科普类的说明文。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诗文)。
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技说明文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之外,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术语。
还有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科技说明文,与我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某种程度的差别,甚至文中出现外文单词,如1996年高考试题中的科技说明文里就有AICELL(即酒精ALCOHOL和纤维素CELLULDSE的合成词)这样的英文单词。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他还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可见,阅读的方法很重要。
阅读科技说明文不外乎理解内容和获取信息两个目的,理解内容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一、借助逻辑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于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第一,要了解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上有了一种东西,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概念。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

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答题口诀】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科技文的阅读一、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技巧1、依据文章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
(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2、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a、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b、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科技文的阅读方法

科技文的阅读方法一、阅读(一)读原文1、抓信息、整体把握2、抓关键语句关键词: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计划、预计、其、这、与其相反、如此、或(两者)和(都有)1)抓关键句、中心句、注意每段的开头和结尾2)抓要点句:首先、其次、再次3)观点句4)过渡句5)双重否定6)表疑问语气句(二)读题:注意题目的要求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三)对比二、设臵选项的迷惑手段(一)答非所问:内容与题目无关,转移了题目的视线(二)鱼目混珠: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代替正确的1、偷换概念2、无中生有3、混淆事实:把可能变肯定、把未然变已然、把偶然变必然4、因果颠倒5、牵强附会:把无因果关系的事物强加结合(三)增减扩缩:对原文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的范围文学类阅读一、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1、借助语法知识,如结构、搭配上的特点来确定词语含义2、代词的指代义:这、这个、这些、那、那些、某、某些、即3、词语概念,对概念词语概念理解,要揭示其本质特征与属性4、词语语境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一)抓住句子的修饰语(二)抓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1、一正一反两层意思的句子,这样的句群正面的意思是中心句2、总分结构的句群,总说是中心句3、因果关系的句群,果是中心句4、转折关系的句群,转折后的句子是中心句(三)比较难理解的比喻句要理解它的意思,从喻体找到本体(四)找到相关段落,从相关段落的内容破解句子含义三、筛选并整合信息四、分析结构,把握思路1、根据标志性词入手2、从重点句入手、首句入手、抒情句入手3、从文体特征入手五、归纳文章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1、从题目分析入手2、抓文章开头和结尾3、参考作品的时代背景4、抓住文眼和关键句5、结合文体特征6、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7、从隐含的信息去思考六、欣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特点1、读散文,重点理解内容,把握语言和技巧2、读小说,重点把握情节、评价人物、品味语言、欣赏技巧3、读戏剧,把握戏剧冲突、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个性化语言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人称的选择及人称的变换、叙述的顺序安排、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特点记叙顺序:按时间叙述倒叙、插叙、补叙描写:人物描写: 1、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性格、形象) 2、概括描写、具体描写3粗笔勾勒(白描)、抓住细节4语言、行动、心理、肖像描写等景物描写:1、正面描写、事物烘托(特点) 2、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3、宏大场景、细节景物4、动静、虚实描写、衬托、烘托、渲染5、修辞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待一个自然环境或背景(自然、社会背景)2、为后文作铺垫(情节展开用铺垫)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心情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奠定全文的基调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人、借景、借事、借物抒情)二、选材、剪材主次详略,选材典型真实、新颖三、表现手法(技巧):象征手法:用具体内容表达抽象含义(委婉)对比手法:衬托手法:扬抑手法: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真抒胸怀:四、结构技巧:开头结尾:过度照应:设臵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烘托铺垫: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动静、烘托、托物言志、景情关系、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渲染、铺垫、扬抑、赋(叙事)、比(比喻)、兴(象征)三、修辞:夸张、拟人、比喻、对比、排比、设问、反问、通感四、结构技巧:五、语言风格:1、叠词、叠句2、平淡、清新、自然、直率、雄奇、奔放、洗炼、沉郁、慷慨、激昂、优美、清丽六、诗词意象:月亮——思乡、相思梧桐、细雨、芭蕉——愁思、忧愁、缠绵松——刚强、坚毅竹——气节梅——清高、坚强菊——隐士、君子莲、荷——高洁、高雅秋水——眼睛鸿雁——跟书信有关七、语言:情感词:悲、喜、独、哀、孤、离合、怒、愁、愤等等文章开头的作用1 对标题:开头点题,开门见山。
科学的阅读技巧

科学的阅读技巧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我们现在接收到的信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数量。
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拥有更出色的阅读技巧来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阅读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信息。
1.扫读与精读结合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进行一遍扫读,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关键词和相关信息。
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获取基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接下来,进行精读,注意细节和深层次的信息,并且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图和立场。
通过扫读和精读结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更好地理解文章。
2.理解关键词和术语不同的领域和学科拥有不同的词汇和术语。
当我们阅读这些领域的文章时,理解关键词和术语将对我们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字典、学科词汇表和在线资源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我们对专业词汇和术语的了解。
3.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对我们理解文章也有重要影响。
一篇文章通常由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组成。
在阅读时,我们要关注作者的逻辑结构和观点转换,并注意文章中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4.提出问题和假设阅读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和可能的假设。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和假设来关注文章的重点和细节,并找到更多的信息。
5.做笔记和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做笔记来帮助我们记住重点和关键信息。
这些笔记可以是文字、图表或其他形式的多媒体。
结束阅读后,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丰富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常见逻辑和修辞手法在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逻辑和修辞手法也值得我们注意。
例如,作者可能使用对比、类比、例证、归纳、演绎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理解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甚至识别文章中的谬论。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更快速地处理信息。
阅读技巧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胜任各种任务。
科技类文阅读技巧

科技类文阅读技巧一、考点阐释(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文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也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理解整篇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
高考考查要点主要集中在如下一些方面:1、现代科技文中的新词语、新概念。
2、代词或指代短语的指代义。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抓两个方面:1、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
2、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
在具体的句子中,可以从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整个句子意思完整要求等各方面去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
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应从语段内容的角度去分析,注意语句前后的层次性、内容的连贯性及内涵的完整性。
个别词语的含义必须通过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倾向,来确定其含义,特别是对词语语境义的提炼与概括。
针对不同的考查方式,采取以下不同的方法: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筛选出文中有关重要信息,选出揭示概念的有关信息。
2、对词语比喻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代词指代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要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科技文中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1、文中内容丰富的语句。
2、结构较为复杂的语句。
3、在文中有特定含义的语句。
理解科技文中重要的句子,主要的方法有两种:1、语法分析。
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修饰、限制的成分。
对复句要明确区分分句间的关系。
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表达的重点。
2、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联系来确定语句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科技文中的重要信息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科技类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科技类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技巧科技类文章阅读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极强,许多学生常在这类文章面前望而却步,担心没有“背景知识”看不懂,于是就凭感觉去答题。
答题的准确率非常低。
其实这种担心大不可必。
因为科技类阅读文章试题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
其实,只要能够把握科技类文章阅读题的命题特点,进行适量的针对性训练,就一定能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效果。
首先,要吃透“考纲”,熟悉“考题”。
科技类文章阅读测试从能力层级看,一般属于B(理解)、C(分析综合)两个层级。
从考查点看,一般包括:①理解重要词语(主要是概念)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重要的句子,③筛选并提取信息,④归纳内容要点,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⑥根据文章内容、观点作合理的推断。
从选文看,一般有如下特点:①内容的即时性。
选文涉及的内容基本是近几年的新发现、新创造和学术的新观点。
②表述的客观性。
如果说文学作品重在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偏重于作者主观情意的表达,那么,科学论文则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较少情感成分。
③内容的单一性。
一文一意,一篇文章只介绍一种新知识,或一项新发现,内容不复杂;一个术语,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意思,不存在见仁见智的多解现象,不容发挥。
④语言的明晰性。
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往往采用双关、夸张等手法,就怕读者一眼看穿,科学论文则相反,用语明了,希望读者一看便知,一读就懂。
其次,从设题的角度看,科技类阅读文章设题相对固定,常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选项设置的迷惑性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张冠李戴。
这种陷阱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例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18题 C项“光子结晶作为一种光学材料,其能力转换和使用效率较高”就属于张冠李戴,应为“在灯丝表面生成一种光子结晶,使红外线光波不复存在或者不会从灯丝中放射出红外线光波,就能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使白炽灯使用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