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程物探复习资料..
物探资料复习题
物探资料复习题物探资料复习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探资料的解读和分析成为了物探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物探资料,下面将给出一些典型的物探资料复习题,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地震资料解读1.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到达时间,如何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是有规律可循的,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物质性质有关。
当地震波到达地震台时,根据P波和S波的到达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时间差,可以通过三角定位法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
2. 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有何特点?地震波的振幅表示地震波的能量大小,振幅越大,地震波的能量越强。
地震波的频率表示地震波的震动次数,频率越高,地震波的震动次数越多。
一般来说,大地震的地震波振幅较大,频率较低,而小地震的地震波振幅较小,频率较高。
二、地磁资料解读1. 什么是地磁异常?如何解释地磁异常的成因?地磁异常是指地球磁场在某一地点出现异常的现象。
地磁异常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地壳中的磁性岩石或矿石的存在、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磁场变化、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场扰动等。
通过解读地磁异常,可以了解到地下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信息。
2. 地磁场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地磁场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地面观测和航空观测两种。
地面观测是利用地磁仪在地面上进行测量,可以获取较为精确的地磁数据。
航空观测是利用磁力仪等仪器在飞机或直升机上进行测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磁数据。
三、重力资料解读1. 什么是重力异常?如何解释重力异常的成因?重力异常是指地球重力场在某一地点出现异常的现象。
重力异常的成因主要包括地壳中的密度变化、地壳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地下岩石体的存在等。
通过解读重力异常,可以了解到地下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信息。
2. 重力场的测量方法有哪些?重力场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地面观测和航空观测两种。
工程物探复习资料
第五章1 .电法勘探定义: 电法勘探是以不同岩、矿石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电磁场和人工电磁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2.电法勘探的应用:探查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寻找油气田和煤田、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工程地质和环境勘察等.(最后一个主观提可能会用到)3. 电法勘探所利用的主要电性参数:(填空题)导电性:电阻率(ρ)或电导率(σ)(写一个即可)激发极化性:极化率(η)导磁性:磁导率(μ)介电性:介电常数(ε)4.分类:①按电场的性质分为传导类电法(各种直流电法为主) 和感应类电法或电磁感应法(交流)②按建场方式分:天然场源(被动源)法和人工场源(主动源)法③按观测场所来分:航空电法、地面电法、海洋电法、地下或井中电法④按地质目的不同来分:金属与非金属电法勘探石油及煤气电法勘探水文及工程地质电法勘探地壳及上地幔电法勘探5.什么是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以达到找矿和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目的的一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
6按导电机制不同,固体矿物可分三种类型:金属导体半导体固体电解质7.影响电阻率的因素①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当岩石中含有良导电矿物时,矿物导电性能能否对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取决于良导矿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
如果岩石中的良导矿物颗粒彼此隔离地分布着,且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不大,那么岩石的电阻率基本上与所含的良导矿物无关,只有当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大于30%),岩石的电阻率才会随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但是,如果良导矿物的电连通性较好,即使它们的体积含量并不大,岩石的电阻率也会随良导矿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②岩石电阻率与含水性的关系一般比较致密的岩石,孔隙度较小,所含水分也较少,因而电阻率较高.结构比较疏松的岩石,孔隙度较大,所含水分也较多,因而电阻率较低。
工程物探期末复习总结
物探(概述):通过观测和研究多种地球物理场旳变化来处理地责问题旳一种勘查措施。
地球物理勘探(全称):通过专门旳仪器观测地球物理场旳分布和变化特性,然后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推断出地下岩土介质旳性质和环境资源等状况,从而到达处理问题旳目旳。
2、物探旳分类及关系按研究地球物理场不一样分类:①地震勘探: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旳措施。
②电法勘探: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变化规律旳措施。
③放射性勘探:以介质放射性差异为基础,研究辐射场变化特性旳措施。
④地热测量: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为基础,研究地温场旳措施。
⑤重力勘探:以地下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研究重力场变化旳措施。
⑥磁法勘探:以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旳措施。
按物探工作旳空间分类: ①航空物探②海洋物探③地面物探④地下勘探按工作目旳和应用范围分类:①金属物探②石油物探③工程与环境物探形变:任何固体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旳互相位置会发生变化,使得介质旳形状或大小产生变化。
弹性: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当外力取掉之后,物体能迅速恢复到受力前旳形态和大小,物体旳这种性质。
弹性介质:具有弹性旳介质。
地震勘探中,人工震源旳激发是脉冲式旳,作用时间短,激发能量对地下岩层和接受点介质产生作用力较小。
因此,可以把地下介质近似看作弹性介质。
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应变:单位长度所产生旳形变ΔL/L。
应力:单位横截面所产生旳内聚力F/s杨氏模量(或拉伸模量):线性弹性形变区,应力与应变旳比值。
泊松比:介质旳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旳比值。
拉梅系数:各向同性旳均匀介质,各不一样方向旳弹性系数大都对应相等,可以归结为应力与应变方向一致和互相垂直时旳两个系数λ和μ,合称拉梅系数弹性振动:应力和惯性力不停作用,使质点围绕其本来旳平衡位置发生振动等效空穴:震源点附近旳非线性形变区振动图:用u-t坐标系统表达旳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旳图形描述振动曲线旳参数:A:地震波振动位移大小(称振幅值变化)T:振动周期△t:延续时间 t0:初至时间波长:波峰至相邻波峰间旳距离λ。
物探复习材料
物探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指用物理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勘探的工作或与之相应的学科,包括找矿(各种矿,如煤、石油、金属等)、预报地震等。
2磁力勘探:测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强弱以研究地下岩石矿物的分布和地质构造3电法勘探:根据不同岩土体之间电磁性质的差异,利用仪器探测人工产生的或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电场与电磁场,并对其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4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5磁化率:表征磁介质属性的物理量。
常用符号cm表示,等于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之比6电阻率: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7极化率:表征岩石、矿石激发极化效应的相对强弱的指标8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地下岩、矿石在人工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电化学效应(激发极化效应)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9正常场:正常场一般指可以衬托出异常场的背景场,如正常重力场、正常磁场、正常电场、正常电磁场等。
正常场和异常场的概念因地区或勘探目标而异,不是绝对的。
10异常场:异常场是相对于正常场而言,通常指由寻找的地质体产生的各种物理场。
是探测矿床和地质构造的依据。
11干扰场:12矿异常:指由旷床、矿体和含矿地质体引起的异常。
如寻找磁铁矿时,由磁性矿体引起的磁异常,就是矿异常。
13非矿异常:通常指非矿因素引起的物探异常,在电阻率法中,由地形影响引起的异常(地形起伏引起的联合剖面法的正、反交点)有时也称为非矿异常。
14重力勘探:以地壳中岩矿石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矿产(藏)的一种物探方法。
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考试复习资料
杨氏模量:当外力不大应变在某一区间之内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遵从胡克定律。
该区间称为线性弹性形变区。
这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以符号E表示。
泊松比:介质的横向应变与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以符号表示。
视速度:沿任一观测方向测得的速度值,并不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值,而是沿观测方向,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
这种速度称之为视速度。
潜射波:如果表层是速度随深度增加的变速层,下部是水平均匀地层,这时产生的折射波称为潜射波。
静校正:为了消除实际地形起伏及各个激发点深度不同的影响,对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的影响而进行的校正。
大地低通滤波器效应: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距离(或深度)的增加,高频成分会很快地损失,而且波的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称为大地低通滤器效应。
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子波源,这个新波源也继续传播,在一段时间之后,新的波前面即为所有子波源波前面的包络。
同相轴:通常将相同相位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叫同相轴。
正演:就是已知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等,通过理论计算来求得异常的分布和规律。
反演:则是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等)。
稳定电流场:强弱和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为恒定电场,也称为稳定电流场。
交变电流场:强弱和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为交变电场,与其伴随的是电磁波。
固体潮:固体地球随天体运动引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
抽道集:为了进行叠加和计算速度谱方便,先把每一个共深度点的所有道集抽出的过程。
纵向电导: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值,称为纵向电导,用符号S 来表示,单位为1/。
均方根速度:是对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共反射点时距关系,可用双曲线的时距曲线公式近似地代替。
由于速度大的分层对均方根速度影响大些(或者说“权”大些),所以均方根速度大于平均速度。
地磁要素:磁场强度T﹑X北向分量﹑Y东向分量﹑Z垂直分量﹑磁偏角D:T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磁倾角I:T与水平面的倾角、水平强度H:T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工程与环境物探地震部分复习资料(未完结)
一一般假设:均匀弹性,各向同性介质,单相(固体)形变:外力作用下,固体介质因内部质点相互位置的变化使得介质的形状或大小产生变化的性质。
弹性:产生形变后,外力取消,固体介质迅速恢复原形态和大小的性质,而此种介质为弹性介质。
(外力作用小且时间短时可把大部分介质视为弹性介质)分类:各向同性,各项异性。
塑性:产生形变后,外力取消,固体介质不能完全恢复原形态和大小的性质。
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的介质。
反之为各项异性介质(V是空间方向的函数的介质)。
非均匀介质:密度是空间位置的函数的介质。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
应变: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形变。
地震勘探的五个参数:杨氏模量:相同轴向上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又称拉伸模量。
--E泊松比:正交情况下横向与轴向应变比的负值。
σ(介于0-0.5)体变模量:压应力与体积应变系数的比值的负值。
K(压缩模量)切变模量:切应力与切应变的比值。
μ(刚性模量)拉梅系数:λ,由体变和切变模量控制的遵从λ=K-2/3μ地震波的形成:1)瞬时脉冲激发震源;2)激振点附近压强超过介质弹性极限而破裂,挤压岩土,形成塑性和非线性形变带(等效空穴);3)空穴边缘质点受脉冲挤压,产生振动,形成子波;4)振动四周传播,形成地震波。
由于观测空间远离震源点,介质表现为完全弹性介质,故而称地震弹性波。
振动图:震源外,某一空间固定点振动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图。
(视周期T*,视频率f*,振幅A)波剖面图:某时刻质点振动位移随距离变化的图。
(波数k*,视波长λ*)k*=1/λ*V=λ/T=(1/T)/(1/λ)=f/k=2πf/2πk=ω/K(ω为角速度,K是圆波数)二者可通过波速联系起来。
时间场:由t=r/v=根号(x2+y2+z2)/v时空函数所确定的时间t的空间分布称之。
等时面:时间相同的空间点的集合。
射线:等时面的法线矢量(方向向外,时间的梯度方向)真速度:射线方向的速度(射线速度)视速度:非射线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工程物探复习 (2)
绪论工程物探:以岩矿间的地球物理性质差异(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接收或研究地质构造体在地表或周围空间形成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勘探手段。
地球物理场可分为天然存在的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
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的参数为已知,便于控制,分辨力较高,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但费用较大。
异常场:是由勘探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
物探方法的分类(三种分类):(1)按工作原理划分(磁法勘探:磁性差异;电法勘探:应用前提是电性差异;地震勘探:弹性差异;重力勘探:密度差异;放射性勘探:放射性强度差异)(2)按所解决的地质问题划分(石油物探:主要勘察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位置和储存状态;煤田物探:主要解决煤田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问题;金属与非金属物探:主要寻找各种固体矿产,如铁、铜、铅、锌等;环境与工程物探:主要解决各种岩土工程勘察及环境、水文等调查问题,如地基勘察、桥梁、隧道、水库等的选址,地下管线探测等;放射性物探:寻找放射性铀、氡等与核工业有关的材料。
)(3)按工作场所划分(航空物探:将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搬到飞机上于空中进行观测,如航空磁法、航空电法、航空放射性勘探、航空重力等;地面物探:在地面进行工作;海洋物探:将仪器搬到船上进行勘探,如海洋地震、海洋重力等;地下物探:(钻孔地球物理勘探)将仪器放到井下或坑道进行观测,如井中磁测、井中电法、槽波地震)岩土体的六种物理性质:①密度;②磁性(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性);③弹性(弹性波速度);④电性(电导率、极化率、介电常数);⑤放射性(α、β、γ射线强度);⑥导热性和生热率。
磁法勘探: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磁场的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物探方法。
电法勘探:以岩矿石间的电性(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
工程物探复习
前言
1.工程物探的基本特点
(1)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
(2)效率高,成本低
(3)能从整体上了解勘探目标的全貌,避免钻孔勘探“一孔之见”的弱点
(4)勘探深度浅,一般在1-300米之间
(5)资料的反演解释具有多解性,其解释结果具有一定的概略性和近似性
2.工程物探方法应用的主要条件
(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必须有较明显的物性差异
(2)探测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能产生地面上可以观测的地球物理异常场
(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有效异常场必须足够小,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于异常的识别
3.工程物探主要解决的地质问题
(1)应用与建筑工程基础的勘查
(2)应用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与监测
(3)地下管线及其它埋设物的探测
(4)考古调查
(5)地质灾害成因调查
4.工程物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从20实际80 年代以来,工程地球物理得到迅速发展
仪器数字化,测量精度及野外使用方便程度得到大幅提高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微机化,并达到实时处理
新的物理参数得到广泛应用,分辨能力得到提高
发展趋势
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新的物理参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野外仪器性能
发展三维勘探技术,开发和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料定性解释的可靠性及定量解释的精度,使物探成果更加精确和直观
1、折射波产生的条件:
下层介质的波速大于其上层介质的波速,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工程物探总复习(三)
F2 ( )
f 2 (t )e it dt
(6.3.2)
若波从A点传播到B点,它们之间的变化完全是频散引起的, 则应有下列的关系式
F2 ( ) F1 ( )e
i v
x ( ) R
(6.3.3)
vR()是圆频率为ω的瑞雷波的相速度。 上式也可写成
F2 () F1 ()e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要使建筑物自振周期远 离场地土卓越周期,以免地震时发生共振。 依据振动特性对地基的小区划分,对于预测震害是 非常有用的基础资料。
(三)判断砂土液化 1983年日本的秋田、青森县受7.7级地震破坏, 地基的砂土液化造成的震害比较突出。 非液化地点与液化地点的土层物理特性有明显 不同。非液化地点常时微动的频谱比较简单,后者则 较复杂;他们归纳了液化地点和非液化地点常时微动 谱的形态特征,将其分成a型谱与b型谱,如图6.2-2 所示。 研究表明,常时微动观测有可能成为地震液化 预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常时微动属被动式地震法 的一种,只能从整体上给出地基动态特性。
高层建筑物的常时微动一般认为是地基的常时微动和风造 成的,测量时需注意风的影响。测量表明,建筑物的刚 性增加,固有周期缩短。 建筑物的优势周期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是不相同的,低层 建筑 (5层以下)长边方向的优势周期比短边方向短,而 高层建筑 7层以上长边方向的优势周期大多比短边方向 长。
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其优势周期较长。有一个数 值分布范围。 高度相同的建筑物优势周期不同,可以用地基条
表层黄土较厚、卓越周期稍长 (0.17-0.23s)的地
区,房屋破坏严重。
1976年对唐山地震常时微动的观测也表明,震害 与常时微动周期频度谱形状有一定关系,频谱宽 的震害一般较重。
(完整版)工程物探复习资料..
(完整版)工程物探复习资料..1.频谱分析:利用傅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
2.剩余时差:将某个波按水平截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自激自收时间之差。
3.静校正:几何地震学的理论都是以地面水平、地表介质均匀为前提假设的。
如果地表起伏不平,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变化剧烈等,则会严重影响地震剖面质量。
为改善地震剖面质量,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为静校正。
4.联合剖面法: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另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等优点。
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地形影响大的缺点。
8.电极装置:电法勘探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排列方式和移动方式。
9.均匀电场:在地下建立起了人工电场,如果被电场控制范围内的岩石具有相同的电阻率,并且电阻率的大小不随电流的方向而改变,称该形成的电场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电场。
10.波剖面:在波动传播的某一确定时刻t,质点位移随传播距离变化关系的图形。
11.波前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t,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t时刻的波前面,简称波前。
12.观测系统:炮点与检波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13.垂直叠加:同一地点上重复激发,在同一排列上重复接收到的信号,利用信号增强型地震仪依次叠加在一起的过程成为垂直叠加。
14.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一个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它的傅里叶变换就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15.频率响应:在频率域中,我们把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之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16.伪门现象:数字滤波时,将脉冲响应函数按采样间隔Δ进行离散采样,采样后的脉冲响应时间序列的频率特性除了有正门外,还有许多的伪门的现象。
17.共反射点道集:将共反射点道集从原始共炮点记录中抽出并集合在一起,即构成共反射点道集。
物探复习资料
基础概念一、物探:它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差异等)为物质基础的,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因岩、矿石物理性质差异而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如重力场、地磁场 、电场等)在空间上的局部变化(称为地球物理异常),就可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或岩矿体的赋存状况。
达到地质调查的目的一种应用科学。
二、物探作用:1、地质体的形状参数;2、 地质体的产状参数(如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埋深、走向、倾角);3、地质体的物性参数(如密度、电阻率等)重力勘探一、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
二、 P 重力;C 惯性离心力;F 地球质量对物体m 的引力三、重力单位:g (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四、重力位:场中某点的重力位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处移至该点时场力所作的功。
重力位沿某一方向s 的偏导数等于重力g 在该方向上的投影。
dW/dS=g.cos(g.s)=gs五、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根据需要而提出来的;(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97803000g.u.),两极处最大(9832087g.u.),相差约50000 g.u ;(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 -3.086 g.u /m 。
六、日变: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与天体运动有关)。
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达2~3g.u.七、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八、剩余密度:九、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
(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工程物探知识点总结
工程物探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工程物探是利用物理学、化学、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探测,以获取地下构造、地质、水文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它常用的探测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测井等方法。
二、地震勘探知识点1.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地震波是由地震过程中岩石破裂所产生的,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
纵波是沿着传播方向振动的波,速度快而且能够穿透物质,横波是在传播方向垂直振动的波,速度慢且不能穿透液体。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相关。
2.地震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主要应用于地层结构、地下构造、地下水资源、地震灾害等方面的探测。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速度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地层结构,识别地壳运动中的构造变形及地下水的分布和性质。
3.地震勘探的仪器设备地震勘探仪器主要包括地震仪、录波仪、发射震源等设备,其中地震仪用于接收地震波信号,录波仪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发射震源用于产生地震波信号。
三、电磁勘探知识点1.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电磁勘探主要利用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折射、漫射等现象,通过接收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与介质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物理性质有关。
2.电磁勘探的应用电磁勘探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地下构造的探测、矿产资源的勘探等方面。
通过电磁勘探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地下构造的分布情况。
3.电磁勘探的仪器设备电磁勘探仪器主要包括电磁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等设备,其中电磁传感器用于接收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发射器用于产生电磁波信号,接收器用于记录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
四、重力勘探知识点1.重力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地球的重力场在地下介质中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这种不均匀分布与地下介质的密度变化有关。
通过对地下介质的重力场进行探测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情况,推断地层结构和地下构造。
工程物探总复习(一)PPT课件
4. 根据时距曲线斜率与视速度的倒数关系,在炮点处的视
速度为无穷大,在x时,视速度v*=v1 5.当2h>>x时,对((2.1.2)式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只取前
两项,可得
t
t0
x2 2t0 v 2
t0
2h v1
将任一观测点p的旅行时间t和同一界面的双程垂直时间t0的 差称为正常时差,用t表示。即正常时差近似表达式是
g(t) G( f )e2 ftdf
(1.3.4)
G( f ) g(t)e2 ftdt
(1.3.5)
A( f )
G( f )
a2( f ) b2( f )
1 2
(1.3.7)
式中G(f)=a(f)+ib(f) ,a(f)表示G(f)的实部,b(f)表示 G(f )的虚部。复变谱的幅角就是相位谱:
海洋重力等; 4.地下物探:(钻孔地球物理勘探)将仪器放到井下
或坑道进行观测,如井中磁测、井中电法、槽波地震。
基本实质:利用岩矿石的六种主要物理性质或物性参 数,建立相应的六种应用地球物理方法。
六种物理性质: ①密度; ②磁性(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性); ③弹性(弹性波速度); ④电性(电导率、极化率、介电常数); ⑤放射性(α、β、γ射线强度); ⑥导热性和生热率
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场等,属于人工的激发的
地球物理场。
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如爆炸产生的弹性波场, 弹性波在岩层中传播遇到不同密度的分界面时会发生 反射、折射和能量衰减等现象,根据弹性波返回到地 面的时间来研究其传播速度、岩层厚度和产状等问题。
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的参数为已知,便于控
制,分辨力较高,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但费用
工程物探考试总复习
2012.5.31
绪论
一、物探的概念
定义:按物理学的原理、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 研究地球,以寻找和勘探有用矿藏及解决某些地质 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 原理:组成地壳的不同的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 电性、弹性、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引 起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物探就是通过专门 的仪器观测这些地球物理场的分布与变化,然后进 行分析研究,推断出地下岩土介质的性质和环境资 源等状况,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12
三、地震观测系统
1、地震观测系统:为了解地下各界面的情况,必须 连续追踪相应的地震波,这样就要求激发点与接收 点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激发点与接收点间相对空
间位臵关系就叫测系统。
观测系统可分为2D(线)、3D(面积)两种
13
1、一次覆盖连续观测
连续剖面法:检波器组沿测线均匀放臵,并等间隔激发, 对反射界面进行连续观测
地球表面的重力随地点而变化。重力的变化与地下物
质密度分布不均匀有关;而物质密度的分布又与地质 构造及矿产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地下物质 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可以了解和推断地球的结构、地壳的构造,以及勘探
矿产资源。
21
2、重力异常
地下物质密度分别不均匀引起重力随空间位臵的 变化。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 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 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引起重力异常的必要条件是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 上有变化,或者是岩层内要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 对于一组横向上密度均匀分布的岩层,无论它们在纵 向上密度变化有多大,也不能引起重力异常。
26
右图是球体异常与单 斜区域异常的叠加,判断 哪一个是重力高?哪一个 是重力低?
工程物探复习
工程物探1、物探定义与物探的分类物探定义: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物探分类:(1)按物性参数分类:①地震勘探②电法勘探③重力勘探④磁法勘探⑤放射性勘探⑥地热观测法(地球物理勘探是地球物理学应用于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矿产资源的一个分支。
是综合性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①地震勘探②电法勘探③重力勘探④磁法勘探⑤放射性勘探⑥地热观测法)(2)按场源性质分类:①人工场法或主动源法②天然场法或被动源法(3)按地质目标分类:①金属物探②石油物探③水工物探④煤田物探⑤环境物探(4)按工作场所分类:①航空物探②地面物探③地下物探④海洋物探(5)按场源的时间特性分类①时间域法或稳定场法②频率域法或交变场法2、物探方法解决地质问题的条件(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必须有较明显的物性差异;(2)探测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即其大小相对于埋藏深度必须有相应的规模),能产生在地面上可观测的地球物理异常场;(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有效异常场必须足够小,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进行异常的识别。
3、振动图:介质中一点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之为振动图。
4、波剖面图:一确定时刻测线上各点振动位移随位置变化的图形。
5、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方向的传播速度。
视速度和真速度有何关系:视速度V* 和真速度V有关系:V*=V/cose,其中e是测线与射线之间的夹角。
6、地震波有哪些类型?答:分为两类。
一类是体波,它在整个弹性体内传播,又分为纵波和横波。
另一类是面波,它只存在于岩层分界面附近,并沿介质的自由面或界面传播,包括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
7、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纵、横和面波三者之间的波速有何关系?答: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岩性、孔隙度和密度、介质风化程度、地质年代、埋藏深度等;纵波波速V P、横波波速V S、面波波速V R三者关系为:V P>V S>V R8、地震波传播的三大规律:Snell定律、费马原理、惠更斯原理?(1)Snell(简述斯奈尔)定律:当地震波传播到两介质分界面上时,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将会发生改变,给出了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工程物探复习资料
1. 频谱分析:利用傅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
2. 剩余时差:将某个波按水平截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自激自收时间之差。
3. 静校正:几何地震学的理论都是以地面水平、地表介质均匀为前提假设的。
如果地表起伏不平,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变化剧烈等,则会严重影响地震剖面质量。
为改善地震剖面质量,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为静校正。
4. 联合剖面法: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另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等优点。
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地形影响大的缺点。
8. 电极装置:电法勘探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排列方式和移动方式。
9. 均匀电场:在地下建立起了人工电场,如果被电场控制范围内的岩石具有相同的电阻率,并且电阻率的大小不随电流的方向而改变,称该形成的电场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电场。
10. 波剖面:在波动传播的某一确定时刻t,质点位移随传播距离变化关系的图形。
11•波前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t,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t 时刻的波前面,简称波前。
12. 观测系统:炮点与检波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13. 垂直叠加:同一地点上重复激发,在同一排列上重复接收到的信号,利用信号增强型地震仪依次叠加在一起的过程成为垂直叠加。
14. 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一个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它的傅里叶变换就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15. 频率响应:在频率域中,我们把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之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16. 伪门现象:数字滤波时,将脉冲响应函数按采样间隔△进行离散采样,采样后的脉冲响应时间序列的频率特性除了有正门外,还有许多的伪门的现象。
17. 共反射点道集:将共反射点道集从原始共炮点记录中抽出并集合在一起,即构成共反射点道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频谱分析:利用傅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
2.剩余时差:将某个波按水平截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自激自收时间之差。
3.静校正:几何地震学的理论都是以地面水平、地表介质均匀为前提假设的。
如果地表起伏不平,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变化剧烈等,则会严重影响地震剖面质量。
为改善地震剖面质量,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为静校正。
4.联合剖面法: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另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等优点。
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地形影响大的缺点。
8.电极装置:电法勘探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排列方式和移动方式。
9.均匀电场:在地下建立起了人工电场,如果被电场控制范围内的岩石具有相同的电阻率,并且电阻率的大小不随电流的方向而改变,称该形成的电场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电场。
10.波剖面:在波动传播的某一确定时刻t,质点位移随传播距离变化关系的图形。
11.波前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t,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t时刻的波前面,简称波前。
12.观测系统:炮点与检波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13.垂直叠加:同一地点上重复激发,在同一排列上重复接收到的信号,利用信号增强型地震仪依次叠加在一起的过程成为垂直叠加。
14.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一个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它的傅里叶变换就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15.频率响应:在频率域中,我们把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之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16.伪门现象:数字滤波时,将脉冲响应函数按采样间隔Δ进行离散采样,采样后的脉冲响应时间序列的频率特性除了有正门外,还有许多的伪门的现象。
17.共反射点道集:将共反射点道集从原始共炮点记录中抽出并集合在一起,即构成共反射点道集。
18.视速度:把地震波沿测线方向传播的速度称之为视速度。
19.时间场:把波至时间的空间分布称作时间场。
20.等时面:在时间场中将时间相同的点连起来,所形成的面。
21.均方根速度:把各分层的层速度加权再取均方根值之后的速度。
22.相遇观测系统:测线两端放炮,在全测线观测它所激发的地震波23.数据解编:数据处理中,时序排列的形式很不方便,必须转换为道序排列,使同一道数据都排放在一起的过程称之为数据解编24.临界角:与透射角为90°相对应的入射角。
25.互换点:互为对换的炮点和检波点,其特点是互换时间相等。
宽角反射:过了临界点后,在临界点附近的反射。
特点是由于有透射波,全部能量以反射波形式到界面上方,故该处反射波能量很强。
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指透射波传播时间与观测深度间关系的曲线。
26.声波探测: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单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
27.地球物理勘探:按物理学的原理、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以寻找和勘探有用矿藏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
28.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波传播时间t和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的距离x的关系曲线。
29.振动图介质中一点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30.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扰动。
表现两方面:一波传播过程中它的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称为动力学特征。
二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31.信噪比: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幅值比。
32.体波:体波在整个弹性介质中传播,包括纵波和横波。
①纵波:弹性介质受涨缩力作用产生体积变形,所产生的波动称为纵波,也叫P波。
纵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
②横波:弹性介质受剪切力作用产生形状形变,所产生的波成为横波,也叫S波。
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33.面波:面波是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类特殊波,最常见的面波是沿地面传播的瑞利波。
其特点是低速、低频、强振。
①瑞雷面波:沿着介质与大气接触的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
②拉夫面波:沿两个弹性介质之间的界面传播的面波34.地震波主频:地震波振幅谱最大值对应的频率。
35.惠更斯原理:在弹性介质中,任意时刻波前面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波源(子波)面产生二次扰动,新波前的位置可以认为是该时刻各子波波前的包络。
36.费马原理:费马原理也叫射线原理或最小时间原理,它表明地震波总是沿射线方向传播,即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总是保证所用时间最短。
37.叠加原理:两个或多个同时存在的原因产生的结果,可以通过各个原因单独产生的结果求和得到。
这里,隐含着线性关系。
38.互换原理:震源与接收点互换,其波的传播路径相同,效果一样,产生相同的地震波39.地球物理场,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
可分为天然存在的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
40.地球物理勘探正是根据对正常场和异常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的。
41.正演:是指地球物理解释论中,由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理参数计算该地质体的场的异常或效应过程。
42.反演:地球物理反演是由地球物理异常的分布确定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性参数的过程43.组合法:利用波传播方向的不同,压制干扰的一种方法44.同相轴:在地震记录中反射波或折射波为震动峰值的规则排列,45.互换点:互为对换的炮点和检波点,其特点是互换时间相等。
46.跨孔法:在两个以上钻孔中测定P 波和S 波速度的方法。
47.声波探测: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单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
48.速度导纳:速度谱频V(f) 与激振力频谱F(f)的比值Z(f)=V(f)/F(f)。
49.地震观测系统:为了解地下各界面的情况,必须连续追踪相应的地震波,这样就要求激发点与接收点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
激发点与接收点间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就叫观测系统。
50.波剖面图:一确定时刻测线上各点振动位移随位置变化的图形。
51.等时面:时间场中波从震源传播时间相等的空间各点构成的面。
52.射线:射线是地震波传播的方向线,它与等时面垂直。
53.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扰动。
表现两方面:一波传播过程中它的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称为动力学特征。
二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54.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方向的传播速度。
55.视电阻率: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电阻率值,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称之为“视电阻率”,用符号ρs表示。
56.信噪比: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幅值比。
57.地震波主频:地震波振幅谱最大值对应的频率。
58.地球物理勘探: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59.视电阻率: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
60.地电断面:电发勘探中,通常将根据地下地质体电性(电阻率、介电常数、极化率、磁导率等)差异而划分界限的垂直断面。
61.垂直叠加:把在同一地点上重复激发,在同一排列上重复接收到的信号,利用信号增强型地震仪依次叠加在一起,达到增强有效反射波的目的。
62.常时微动的资料处理方法:一周期频度分析法,二频谱分析法。
63.常时微动运用卓越周期划分地基土类别、地震小区域的划分、判断砂土液化;64.电剖面法是将极距保持固定,沿一定测线观测,以探测某一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的水平方向的变化;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测量电极不动,在同一测点逐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以探测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的变化情况;二者都可以使用不同的装置:比如三极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
电剖面法主要运用于寻找岩溶裂隙水、地质填图、地热勘查;测深法:平原区第四系水资源调查、古河道、地热资源;65.偏移归位处理:又称再定位处理、成像处理、延拓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种重要的处理技术。
分解干涉波,收敛绕射波,改善时间剖面的横向分辨率。
目前常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方法。
66.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好、分布面积大的目的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岩性分界面。
67.到任意检波点的距离炮检距x,相邻检波点的距炮点离道间距 x68.正常时差:任一观测点p的旅行时间t和同一界面的双程垂直时间t0的差;69.影响分辨率因素:相位子波,频带较宽,振动延续时间最短所致。
70.组合检波:组合是指用一组检波器产生一道信号输入或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纵震源,前者称为组合检波,后者称为组合激发,是应用波传播方向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要慎用组合法!71.瑞雷波勘探:频率域观测的稳态法和时间域观测的瞬态法;72.最小平方滤波:设计一个滤波算子,用它把已知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与给定的期望输出信号在最小平方误差的意义下最佳接近输出。
73.重力勘探的运用: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解决有关地质构造问题,如断层,基岩起伏和隐伏构造等。
有时也可用来直接解决某些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如探测含水溶洞、空洞、储热层、地面塌陷等。
74.重力改正:纬度改正(正常场改正)、地形改正、中间层改正、高度改正;75.磁法运用:探测地下热源、含水破碎带、地下管道、地下电缆、沉船;76.结果改正:日变改正、温度改正、零点改正;77.物探:全称地球物理勘探。
以岩矿石间的地球物理性质的差异(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专门仪器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勘探方法。
78.反射波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地震波遇到有波阻抗差异的分界面79.水平叠加:多共反射点道集信号的叠加称为水平叠加。
80.物探方法的基本实质:利用岩矿石的六种主要物理性质或物性参数,建立相应的六种应用地球物理方法。
81.六种物理性质:①密度;②磁性(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性);③弹性(弹性波速度);④电性(电导率、极化率、介电常数);⑤放射性(α、β、γ射线强度);⑥导热性和生热率。
82.地震勘探:以岩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弹性波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
83.磁法勘探: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磁场的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物探方法。
84.电法勘探:以岩矿石间的电性(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