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文总复习(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文总复习(最新整理)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
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
》选自宋代
编的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尔( )。”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 )吾射!”翁曰:“以我酌( )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油知( )之。”乃取( )一葫芦置于地,以( )钱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沥之, (7)可以调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自钱孔入,而( )钱不湿。因( )曰:“我亦无他,唯( )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3、(1)本文选自《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意思是
5.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6.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1
7.按要求默写:
3、理解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1、《卖油翁》作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纲要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七下语文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1、作者名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1.生难字词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â)遂(suì)2.文言知识梳理(1)词义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伤仲永一、词语积累(一)一般词语【伤】哀伤,叹息。

【未尝】不曾。

尝,曾经。

【求】索要。

【焉】代“忽啼求之”一事。

【旁近】附近。

指邻居。

【与】给。

【书】写。

【养】赡养。

【意】指内容。

【一乡】全乡。

一,全。

【自是】从此。

自,从;是,此,这。

【就】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观】看。

【邑人】同县的人。

邑,县。

【稍稍】渐渐。

【或】有人。

【乞】求取。

【环谒(yè)】四处拜访。

谒,拜访。

【从】跟随。

【先人】称死去的父亲。

【令】让。

【称(chèn)】相当。

【复】又。

【泯(mǐn)然】完全。

【通悟】通达聪慧。

【受】承受。

【材人】有才能的人。

【卒】最终。

【至】达到。

(二)古今异义【众人】古:常人。

今:所有的人。

(三)一词多义【然】①此、这样。

②……的(样子)。

【贤】①有才能。

②胜过,超过。

(四)词类活用【异】对……感到诧异。

【奇】对……感到惊奇。

【利】认为……有利可图。

(五)通假字【扳(pān)】通“攀”,牵,引。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

整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整体把握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文章先叙后议,由事入理,给人启迪。

四、问题探究1.方仲永才能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分为三个阶段:童年——才能初露;少年——才能衰退:青年——才能平庸。

2.方仲永的才能由神童沦为平庸的原因是什么?①从方仲永个人来看: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从道理上看: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

(“受于人者不至”。

)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文中什么地方集中体现了这个道理?一个人即使再有天赋,如果不加强后天学习,也会变得平庸无奇;天赋较差的,如果不学习,结果更是不堪设想。

整理说明了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归纳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新人教版_83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新人教版_83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习题专题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随州中考改编)欧阳修传(节选)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________________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母尝.谓曰尝:曾经(2)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3)不得.尔得:成功(4)犹.失之死犹:仍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彼.其受之天也()泯然..()..众人矣()贤.于材人环谒..皆有可观者()..于邑人()其文理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 余闻.之也久()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其父()2于是宾客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

3.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木兰不用..尚书郎()出郭相扶将..()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学习资料(全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学习资料(全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学
习资料(全套)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研究资料的全套内容,包含800字以上的研究资料。

在本套研究资料中,你将会研究以下内容:
1. 古代文言文的背景和特点
- 探索古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理解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 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包括词汇、句法和语法的使用方法。

2.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 研究如何读懂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义。

-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 研究如何运用正确的古代文言文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的文体技巧和写作要点。

4. 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
- 阅读并理解一些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等。

- 分析文言文作品中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提升你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完整版)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完整版)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2018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一、重点字1 山不在高 ,有仙名名 :名作 ,出名。

2 水不在深 ,有灵灵 :名作 ,灵3.惟吾德馨馨 :本意指能散布很的香气,里指德行美好。

4 笑有儒儒 :博学的人。

,大5 可以素琴素琴 :琴。

:弄。

素琴 ,不加装的琴 ;6 无竹之乱耳乱 :形容的使用法 ,使⋯⋯乱。

7 无案之形形 :形体、躯体 ; :形容的使用法 ,使⋯⋯累。

二、重点句子翻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

是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陋了苔痕上 ,草色入帘青。

苔痕到台上,使台都都了;草映入竹帘 ,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无竹之乱耳 ,无案之形。

没有世俗的曲使心境乱 ,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累孔子日: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问题探究1 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以比兴、类比的写法 ,把陋室与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主旨 ,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2 结尾“何陋之有”有何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①“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句之 ,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 ,作用有三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巧妙呼应开头“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紧扣题目 ,以反问作结 ,突出主旨。

②刘禹锡才华横溢,胸襟广阔 ,虽身居陋室 ,却视荣华如粪土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 ,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宝贵的东西—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一、重点字词1.可爱者甚蕃蕃 :多2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只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污秽 )。

濯 :洗。

涟 :水波。

妖 :过分艳丽。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 :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一、重点字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作动,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名作动,灵验3.惟吾德馨馨:本意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5可以调素琴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二、重点句子翻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都绿了;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使心境扰乱,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孔子日: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问题探究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以比兴、类比的写法,把陋室与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2结尾“何陋之有”有何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①“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句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作用有三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巧妙呼应开头“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突出主旨。

②刘禹锡才华横溢,胸襟广阔,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宝贵的东西—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一、重点字词1.可爱者甚蕃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总结

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部分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部分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部分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 hōu声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â屋许hǔ许声几jī欲先走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6)众妙毕备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2)奋袖出臂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战股:大腿。

(14)几欲先走几:几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

(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三、文学(文体)常识《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词语解释:P140 2、4、8、9;P141 1、6、10、17;P142 1、3、5、6、7、8、9、10、11◇通假字:“坐”通“座”◇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213 五至九1.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其余部分)2.P143 课后练习二、三、四(答案见《三点一测》P215 十三)3.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第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蒙辞以军中多务。

(四)课文分析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文总复习.doc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文总复习.doc

七年下册文言文复料第 4《学》初, / / 蒙曰:“卿 / 今/ 当涂掌事,不可 / 不学!”蒙 / 辞以 / 中多。

曰:“孤 / 欲卿 / 治 / 博士邪 ! 但当 / 涉, / 往事耳。

卿言 / 多, / 孰 / 若/ 孤?孤常,自以 / 大有所益。

”蒙 / 乃始就学。

及 /阳,与蒙 / ,大惊曰:“卿 / 今者才略,非复 / 吴下阿蒙!”蒙曰:“士三日,即更 / 刮目相待,大兄 / 何/ / 事之晚乎!” / 遂拜蒙母,友 / 而。

《学》自,是期的主持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下列解有的一是()A .初 ( 当初 )当涂(当道,当)多(多事)B.孤 ( 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知高深的人)辞(推托)C .涉 ( 粗略地 )往事(史)(到)D.事 ( 清事物 )及(到了⋯⋯的候)非复(不再是)3.翻句子。

⑴ 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 本文主要通来刻画人物,表人物明的性格:是;蒙是。

5 .的表他的感情,也从面写出了;文末“”更一步表了蒙才略的惊人。

6.是如何蒙学的?答:7.写出自本的成:答:8.蒙的化你有什么启示?第 8《木》卿卿复卿卿,木当。

不机杼声,惟女息。

女何所思,女何所。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

昨夜帖,可汗大点兵,十二卷,卷卷有名。

阿无大儿,木无兄,愿市鞍,从此替征。

① 市,西市鞍,南市,北市鞭。

旦辞娘去,暮宿黄河,不娘女声,但黄河流水。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不娘女声,但燕山胡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朔气金柝,寒光照衣。

将百死,壮士十年。

来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十二,百千。

可汗所欲,木不用尚郎;愿千里足,送儿故。

娘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妹来,当理;小弟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开我,坐我西床,脱我袍,著我旧裳,当窗理云,帖花黄。

出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本文《》自宋代的一。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一、重点字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作动,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名作动,灵验3.惟吾德馨馨:本意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5可以调素琴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二、重点句子翻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都绿了;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使心境扰乱,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孔子日: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问题探究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以比兴、类比的写法,把陋室与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2结尾“何陋之有”有何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①“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句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作用有三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巧妙呼应开头“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突出主旨。

②刘禹锡才华横溢,胸襟广阔,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宝贵的东西—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一、重点字词1.可爱者甚蕃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茎。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一、《伤仲永》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 夫[fu]B. 词义:⑴.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复习资料
陋室铭
一、重点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作动,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名作动,灵验
3.惟吾德馨馨:本意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5可以调素琴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二、重点句子翻译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都绿了;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使心境扰乱,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孔子日: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以比兴、类比的写法,把陋室与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2结尾“何陋之有”有何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①“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句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作用有三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巧妙呼应开头“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突出主旨。

②刘禹锡才华横溢,胸襟广阔,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
物质更宝贵的东西—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一、重点字词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茎。

5香远益清益:更加
6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8.陶后鲜有闻鲜:少。

9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翻译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三、问题探究
1.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作者用菊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以突出莲的形象。

作者对于菊,肯定其不同流合污,但否定其消极避世。

对于牡丹,批判其贪图富贵,追名逐利。

赞扬了莲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贵品质(君子的品质)是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好的姿态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3.“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

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

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
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情操。

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也就是“近墨者黑
河中石兽
一、重点字词
1.临:靠近
2圮:倒塌
3阅:经过,经历
4求:寻找
5竟:终于,到底
6.棹:划(船)
7.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8是非木柿:是,这。

木柿,木片。

9.湮:埋没
10颠:颠倒、错乱。

11遂:于是
12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3臆断:主观地判断
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

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水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有找到,(寺僧)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

2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fe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携带走呢?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

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

5,转转不已,遂反溯(su)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荒唐吗?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
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问题探究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2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査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3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只考虑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