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
学情分析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作者:刘岗田静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年第09期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有效决策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诊断、评估与分析。
学情分析的价值体现在:为有效教学设计提供逻辑起点,为有效教学生成提供动力杠杆,为发展性教学评价提供判断基准,为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着力点。
学情分析实践的困境表现在:局限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而无视其态度情感体验,侧重于班级群体共性特征分析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特征分析,习惯于经验式评判而缺乏科学测评手段的有效运用。
学情分析的实践改进路向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为引领,突破“知识性”桎梏;以学生发展的具体差异为重点,避免陷入“抽象人”误区;以科学测评与理论诠释为保障,超越“经验化”评判。
关键词学情分析价值意蕴实践困境改进路径学情分析是指教师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作用是为教师的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和证据[1]。
学情分析被视为“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2]“教师的教学基本功”[3]。
不少研究者围绕学情分析的概念、功能、分析方法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然而,反观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有名无实,教学方案中的“学情分析”形同虚设,与其理论论述的应然追求相去甚远。
如何认识学情分析的应然价值与实践困境,更加理性地进行变革探索,仍是亟需澄清的现实问题。
一、学情分析的价值意蕴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它决定着教学过程的优化,又制约着教学效果的达成。
在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下,学情分析更成为关键性的教学要素,贯穿于教学过程,引导和推动着整个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学定教:有效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所有关于教的问题的思考和设计,都应以对学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
”[4]学情分析的“以学定教”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李艳(MZ12008)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
”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
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
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
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
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
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
之所以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是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事实上,注重学情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
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善于分析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兴趣,根据个体差异,给每个人以不同以至完全相反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这是说教育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这是说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和进度施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服务,不能拔苗助长。
这些思想都说明,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进度的不同。
因此,充分了解和分析学情,为学而教,因材施教,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的起点,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概莫能外。
(二)进行学情分析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活动来引导、促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我们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密切关注和分析学情,是教师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三)进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即备课)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
其中,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
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1.1 班级整体情况本次教学工作计划针对学校初一(7)班进行,该班级共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20名,女生20名。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对学习充满热情。
在评价中,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班级整体氛围比较和谐,同学们之间关系良好。
1.2 学生学习特点该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学习,愿意接受新知识。
另一方面,存在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绩欠佳。
同时,该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情况。
1.3 学生心理状态本班学生心理状态整体积极向上,自信心较强,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存在学习焦虑情绪,对学习压力较大,并且在课堂表现上紧张、胆怯。
1.4 家庭背景该班学生的家庭背景多样,家庭教育情况良好,部分学生家有父母或者祖父母亲的辅导和支持,在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1.5 师资力量本次教学工作计划由本校经验丰富并具备优秀教学能力的老师负责授课指导,该老师具备丰富的授课经验和导学能力,在该班级正积极地担任辅导和指导学生学业。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技能目标本次教学工作计划的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三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2.2 情感态度目标本次教学工作计划的情感态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三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精准分析学情实现有效教学
精准分析学情实现有效教学作者:张爱梅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0期我国201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學中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建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研究的生长点,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在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的精准关联,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的转型,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分析学情,有效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前应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同时还要根据课程标准思考通过教学学生所应获得的潜力、所应提升的核心素养。
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准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技能和现有的思维能力,了解影响其发展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精准预设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与兴奋点等。
例如在进行“重力”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于“垂直向下”与“竖直向下”界定不清,因此正确认识重力的方向就是本节的教学难点,设计时可以通过实验用细线系住苹果从手中自由落下,通过对比桌面倾斜与水面倾斜时细线方向的变化,直观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竖直向下”;初中生探究时的证据意识不强,更没有处理数据的方法意识,因此学会运用数学工具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采用求比值的方法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从而建构出“重力的大小”模型;这个阶段的学生热爱动脑动手喜欢玩耍,认识“重力的作用点”是本节教学的兴奋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重心的位置变化通过在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乐,从而加深学生对重心的理解。
二、课中分析学情,有效促进课堂生成教学不是“罐头式”的、“填鸭式的”、不是偶然的、随意的,不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教学。
学情分析—教学的起点
学情分析——教学的起点——写好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设计的一点看法淄博市文昌湖区商家镇第二中学耿波不关注学生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由于长期受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响,强调的是教师“教”的工夫,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了很多教师不重视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即做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的,其与教学设计中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联系,备课中不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将无立足之地,可以说,没有学情分析,一切教学目标的实施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只能是空中楼阁。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情分析?我认为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
为此,教师开始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
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
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九年就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课本内容均为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已经有所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学。
教师只做简单的引导总结点评即可。
2、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在思品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思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始终考虑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把这一能力的培养作为思品教学中的长期目标,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一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的起点
整个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设计的起点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清晰、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
为此,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计划之前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进行充分思考,确保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能有机地连接起来,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衡量的,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实现,让学生心中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教师应当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接下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
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结构性组织,使学习内容能够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不单单是单一的“直接”教学和“知识点讲解”,而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估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办法,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准确的评价工作。
最后,教学设计需要注重灵活性和变革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变化,教育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教育界对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
教师应该随时把握时代变化和学生变化,保持更新、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设计。
总之,教学设计的起点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案,为此需要明确教育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同时保持灵活性和变革性,让教育教学实践始终保持活力和创新。
关于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关于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指的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
以下是“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中,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 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搞好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常常是前后密切相关的。
因此,教师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全面了解。
2.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一能力。
3.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
(我们学校学生为三——六年级)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将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既把知识讲清楚,又不至于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
教师要保护他们进取的自信心,否则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
5.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
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自身智力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起点,它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符合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下面将从学生特点、学习目标和学习困难三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首先,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点。
只有通过学情分析,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比如,一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另一些学生对具体实物的认知较弱,需要教师通过提供大量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只有通过学情分析,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其次,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指导教学的方向和标准。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科素养和能力发展需求,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目标可能是提高解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启发式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只有通过学情分析,教师才能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
最后,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理解困难、记忆困难、学习习惯不良等。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问题的具体表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发现学生存在记忆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记忆技巧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只有通过学情分析,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和支持。
教师工作计划学情分析
教师工作计划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师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仅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内容。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益提供有力的支持。
2.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学校教学资源和特色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特色,可以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校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师队伍和教学环境等内容。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特色,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情分析的方法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和成绩分析等内容。
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特点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特色。
问卷调查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是一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的方法。
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教学方案提供更具体的参考。
3.观察调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观察,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
观察调查是了解学生的最直接的方法,它可以为制定教学方案提供更真实的参考。
4.成绩分析成绩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映。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师工作计划学情分析题
教师工作计划学情分析题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学提供依据。
在学情分析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1.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教师在学情分析中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方式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
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直观、更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更注重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深度。
2. 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影响其学习状态和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学情分析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对于对音乐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学生的学习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比如学习方式、学习节奏、学习习惯等。
教师在学情分析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
对于学习方式平衡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节奏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知识;对于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
教师在学情分析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
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和引导,找出影响其学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介绍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介绍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篇一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
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
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
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
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
引起 足够 的重 视 ,主要表现 在 :注重 于学 生群体共 性 的分 谈话 ,问答等方式 ,了解本班学生 中的体育骨干 、体 育学困 生和班 中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小组长或小干部等 ,从 而挑选 几 个担任小组 中的队长 ,让他们在课 中发挥 “ 、帮 、带” 传
笼统地分析上 ,不 能反 映本班学生的特色 ,也不能体 现出关 于具体教学内容的学生情况 ,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不 相吻 合 ,把它作为教学设计 的依据 ,几乎形同虚设 ,很 难真正促
进 教 学 的 有 效 实施 。
事实证明 ,准确、客观 、细致 的学情分析是攻 破教学重 难点 的突破 口,更 是优 质课堂 的奠基石 ,那么我们该从 何人
每一时段 的学生都有不 同的身心特征及 年龄特征 ,是长 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 ;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 涩保守 ;喜 欢跟 老师合作 还是 开始抵触 老师 ;不同年龄 学生注 意的深
度 、广度和持久性也不 同。还有不 同年龄学 生的感兴趣 的话 题不同 ,教师一方 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 ,又要适
首先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询问或整班谈话交流 ,以
堂好的体育课 ,重 点还得看课 中重难点的突破 。采取
什么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 手段则是关键 。在课前 ,教师应针
对学生学情的大致了解而对可 能会在课 中所 出现的问题 ,即
教学难点来进行充分的预设 ,并提 出相应 的解决策略 ,而不 是在课 中学生 出现了这样那样 的问题 ,才临时抱佛脚 ,仓 促
结合 的分析 。
一
式情境教学 ,而对中高段学生而言 ,可 以尝试一下探究式 教
学。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的教和学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如何密切地配合好,与老师对学生情况是否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所以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都要进行学情分析。
其中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但要从知识的角度来了解学生,在上课时候,其实他有各个方面的很多需求。
对于这方面,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需求了解的多一些,了解的全面一些,了解的深入一些,那么对课堂教学和老师之间达成默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也是归宿,因此分析学生对于教学设计来说很重要。
分析学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备课阶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在知识体系上所处的位置,分析学生可能已经具备的基础。
这种分析是一种系统的分析,这是对老师的最低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不仅仅了解学生学了什么,还要了解学生在什么阶段学了什么,比如,对于《圆柱体的体积》的教学,学生己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关于圆的面积也学习过了,我们可以真接利用知识的迁移法,将圆柱体转化成学生己经熟悉的近似的长方体,进而学生自己探究出圆柱体的体积;再比如说我们要学习分数乘法了,那我们分析一下此前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哪些东西与分数乘法有关系呢?事实上,跟分数乘法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比如:学生对于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是否掌握很熟练,对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否还清晰的记得。
此时,教师停留在“经验”上,是自己主观的确定学生的需要。
此阶段还有一点很重要:教师深入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考面对一个问题或现象时如何从第一反应走向思路的形成和解决过程,也就是确定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学生发展空间。
第二,用实证的方法(过去的经验或者调研)确认学生的基础。
所谓实证的方法就是是不是课程标准和教材那种规定对一般的学生来说,他可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比如说我们希望他能够进行什么样的计算了。
课标和教材只能提供给一种学生是否具有相关基础的理想状况,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距离的,学习过的内容学生未必都能够达到理想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实证的支持,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方案
《色彩与生活》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目的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内容
1.教学主题
本节课的主题是《色彩与生活》,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完成练习作业并展示,对作业进行自评互评活动。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2.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班级是七年级7班,学生共有54名,其中男生28名,女生26名。
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美术基础薄弱,很多甚至没有接触过美术,但学生们对美术课好奇心强烈,学习兴趣浓厚。
3.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通过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对作品自评与互评。
4.学习难点
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并进行调色练习,运用多媒体对课堂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三、学期分析方法和工具
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本节课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实践建议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
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情分析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学情分析,顾名思义,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情分析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
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情分析有助于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差异以及学习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有助于优化教学策略。
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进行学情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情分析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学情分析的定义与重要性学情分析,简而言之,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评估。
它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分析,如成绩、能力水平等,还涉及对学生学习过程、态度、兴趣、动机以及学习环境的深入理解。
这种分析是多维度的,旨在揭示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和潜在问题。
在教育教学领域,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能识别学生的学习差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情分析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能更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情分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方案 (2)
学情分析方案一、学情分析目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从而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为了更好地把握住教学设计的起点,更好地读懂学生,以便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我对确定以《植树问题》为主题对本班学生进行调研。
调查的目标:1、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
2、调查学生对所有知识的经验。
3、调查学生遇到困难后所采用的方法。
4、调查学生学习方式的兴趣点。
二、学情分析内容本次教学主题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本课前学生曾学过除法,他们对于平均分已经有了感性的理解和认识,为解决株距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这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索空间,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组织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探索。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2、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方法:借助“问卷星”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听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掌握植树问题。
在课堂开始,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巧妙设计提问,借助“P P 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掌握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
工具:1、问卷星2、P P T文稿。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范文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范文学情分析怎么写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的定位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百硕教育学情诊断分析报告学情诊断分析报告此页可复印,1、让家长带回阅读分析;2、入学后学管师了解学生之用百年教育硕果累累学习规划价目表小议教案中写学情分析的好处一、教材分析作者:[暂无]发布时间:2008-11-17怎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怎样的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分析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学情分析”,指教师对执教对象——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而且是从三维来进行分析,既考虑到学生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也要考虑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学情分析”的背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备课不再是书写在本本上教学过程,大多数老师已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这个环节,用复制粘贴可以应付学校的检查,但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发现教师的备课存在任务观念,应付检查现在网络能提供详尽的教案、课件、练习??那么教师是不是可以将这些教案、课件、练习??实施“拿来主义”照单全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呢?一个老师同时执教2个班,或者几个班,是否可以用完全一样的教案呢?效果怎样呢?我校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校教学比武中上了一堂《迪斯尼乐园》,他从网上下载了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加强语言模仿、语言迁移的训练项目,利用教材中的示范语段,结合多媒体录像的画一说“幻想世界”、“远古世界”、“童话世界”??但教师的要求布置下去以后,没育一个学生有反应,出现了冷场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她深入指导,但反响平平??课后,我问这位老师有没有去过迪斯尼乐园?回答:没有问了一下班上有多少人去过迪斯尼乐园?回答:一个也没有回答是否从各种媒体介绍中看到过迪斯尼乐园?有2人曾经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显然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做过调查,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迪斯尼乐园毫不知情,让他们想象着介绍迪斯尼乐园显然难度很高,而且很容易冷场再看那节获奖的课,那个班上的学生几乎都去过香港的、日本的迪斯尼乐园,有感性认识,学习课文中的写法介绍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当然可以说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气,教堂教学气氛也相当精彩由此可见,一节精彩的课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目标制定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比较重视教材的分析、课件的准备等等,这些固然也需要,但如果要使备课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服务,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基础情况的分析,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二、学情分析的做法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面对信息科技时代的备课如何做到真正的有效,我们针对备课设计来开展研究,重视学情分析,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益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备课“备学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备课之前,要根据三维目标,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得怎样?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学情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了解学生的潜意识,教师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错误?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难点?教师要在做认真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讲什么?怎样讲?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人胜一次,一位老师在上一堂涉及到南京大屠杀内容的课,他考虑到学生对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情况了解不是很清楚,于是他收集了一些记录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学生看了录像片感到义愤填膺,由于有了情感基础,这节课的进展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很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要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应通过各渠道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既表现在智商上,又表现在情商上这就决定了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上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迟一些因此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做好学情分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备课,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选择帮助确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进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力争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分数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二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学情分析不仅是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学情分析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备课的精华在于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育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圈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重点做好反思的有效性,从三方面去反思:生成与预设的差异以及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活动中的精彩片断,理性思考??从反思入手,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信息时代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有些可以资源共享,而学情分析只能通过自己去研究好的教案层出不穷,要使好的教案变成好课,一定需要研究学情分析备课是一门艺术,学情分析更是艺术中的艺术,需要我们去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李艳(MZ12008)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
”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
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
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
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
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
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
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
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
“学”的有效性。
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这个结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设计者,他的职能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教的活动”完整有序,而学生“学的活动”零散而无效,“教的活动”丰富、多样,“学的活动”机械、单调。
所谓的教学流程,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是“学的活动”的展开。
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注意到它是个问题,包括教学者和评价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鲜的“教”而吸引,而对被淹没于“教”中的“学”失去了注意力。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这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教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教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力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另外,不同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查、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四)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关键在于“用心”,做有心人。
至于学情分析的具体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这里所说的观察,与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观察者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教师自己。
教师臵身于学校内、课堂中,可以成为具有明确观察意图、掌握观察方法又不改变课堂教学自然状态的最佳人选。
对于了解学生来说,观察法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观察要做到准确、全面,最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持久进行。
但在日常教学工作状态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察意识和洞察能力,即善于处处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过他们的外部表现洞察其内心的思维活动。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通过交谈,不仅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要想使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前应该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并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为交谈对象;谈话时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诚恳、和蔼,针对不同气质性格特点,注意说话的方式;谈话后做好必要的记录。
(三)问卷法
除了采用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小测试等形式进行摸底分析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专题问卷或量表进行调查。
问卷大致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
前者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
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受任何限制,但不便于统计,只适合在少数人中进行。
后者不仅提出问题,还列出供选择的答案。
(四)实验法
对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用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做或演练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五)材料分析法
主要是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解题过程,包括独特的解法或错误。
初任一个班的历史课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成绩册和前面的测试卷来了解该班学生群体和个人的学习状况。
(六)访问调查法
必要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刚接手的班,还可以通过请教原任课教师来了解该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
实践表明,基于学生分析的教学设计,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又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在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情分析”是研究学生的基本途径,是当代学生观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
然而,学生的种种情况常常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盲点,“学情分析”也就成了被忽视或未深入探究的实践领域。
本文从教师开展“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教师开展“学情分析”方法。
然而,由于自己的实践经验的缺乏,一些研究尚不够深入细致。
今后,作为一名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一线教师,我将在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实践经验,更加深入的对“学情分析”进行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