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三意识-何海波
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
![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236d4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e.png)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读《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有感湘潭大学法学院 唐静瑜摘要:学术论文大致可分为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论文以及学位论文,梁慧星教授(以下简称梁教授)所著的《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谈论的是其中一个部分的内容,即有关法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
该书对于以撰写学位论文为主要任务的研究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梁教授通过列举其接触过的较为成功的以及不成功的博士和硕士论文,从学位论文的选题、资料、社会责任等几个角度出发,为我们讲述了法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
结合梁教授的部分分享和笔者自身的感悟,本文试论决定法学学位论文成败的几个核心要素。
关键词:学位论文;选题;资料;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218-0001一、选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选题不仅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开始,也是科研能力的体现,更是决定其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
选题不仅包括课题选定,还涉及题目拟定,两者均为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一)课题选定对于课题的选定,梁教授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有学术性及理论性。
学位论文不适宜纯粹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选题,否则将难以通过评审或者答辩环节,因此,其选题一般以研究一项法律理论、原理,或者研究一项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或者一个法律概念为宜。
第二,有实践性及针对性。
对于诸如民法、刑法等实用法学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学术性及理论性,还应当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谈论实践性和针对性,我们要预见到社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当下,更不能将其绝对化,不加区分地应用。
第三,有充足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题时应当考虑该领域内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是否足以支撑起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的论证过程。
第四,能够扬长避短。
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思考是否擅长抽象性思维,以此去判断自己适合的是理论型选题还是制度型选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自身掌握外语的种类和程度以及专业知识上的长处和短处对合适的选题进行判断。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种意识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种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a1c4505f0e7cd1842536f2.png)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种意识作者:谢亮超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9年第10期高考议论文写作训练,应强化三种意识,一是结构意识,二是逻辑意识,三是文采意识。
前两者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三者是适应新形势下作文评价的要求。
一、强化结构意识,纲目并举一篇文章如果要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清晰的结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很多学生在行文中由于缺少结构意识,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写作思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造成谋篇布局混乱,出现交叉表达、重复表达,甚至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现象。
要避免这种现象,就必须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写作时做到纲目并举。
议论文写作的“纲”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蕴含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所谓的“目”就是局部论证时要讲究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联,甚至段落中句与句间的起承转合。
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给与学生的不同结构模式指引,这是老师必须做的,比如传统材料类作文、任务驱动类作文、宏大主题类作文等,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很好去探究。
作为老师,永远要相信一些优秀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走“从学生作文中来,再回归到学生作文中去”的路线,在所教学生优秀作文的基础上,结合当下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揣摩出一些符合自己学生写作能力和特点的结构模式。
一定要告诉学生,议论文的论证一定要尽量避免平行推进,不建议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一定要有动态推进,在局部论证上可以进行一些灵活处理,比如概念界定分析、反向质疑分析,思辨分析等。
二、强化逻辑意识,理性说理议论文中的“真”应是“理性精神”和“智性思维”。
议论需要深邃的思想见解和对事物内涵的深刻把握及剖析能力,议论文写作是思考的一种结果,而这个结果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和前提,把握这个过程和前提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逻辑思维方法及相关知识,方能使论证更有条理也更严谨。
逻辑知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思维意识的呈现过程,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过程。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2aa9f9f8c75fbfc77db24b.png)
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文章开篇:一切皆有法,一切皆有度。
文无定式,但有章法。
法学论文的写作也有着它普适的规范和共同的方法。
写论文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论文写作是实践的技艺。
第一讲:一、何为法学法庭是“法律帝国的中心”,但是在中心边缘,还存在着一些与特定的社会法律运作密切相关的制度,我们可以以不同的视角来切入,来关注人类社会中一些具有类似功能的规范。
通过举出实例,得出结论:凡是涉及人类社会组织规则的,都可以理解为法律帝国的疆域,都可以作为法学研究的对象。
单纯地从法官的角度来观察法律无异于坐井观天。
因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视角(此处举例:1.立法者,2.决策者,3.观察者。
并说明区别在哪,法律史学和法社会学属于观察者视角)。
一个特定的研究者,可以卷起袖子,力陈己见,也可以袖手旁观的做一个中立的描述者或评价者,但是他必须清楚自己采用的视角以及此种视角的优势和局限。
作者认为,法学研究主要是引用和解释法条。
由于问题及视角的多元化,法学研究也就由此而多元化了。
二、何为论文先讨论何为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与非学术文章区别在于交流的对象与目的不同。
学术文章是与同行交流,使用的词语更加专业,更加注重论证的根据,文中带有引注。
学术文章的体裁分为综述、评论和论文。
综述是对某一个学术会议、某个问题研究、某个学者或学术流派的概括叙述。
综述比会议纪要阅读笔记要有条理,但是一般不掺杂作者的个人观点。
以述为主,有述有评,称为述评。
这些要作者在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取舍,从而为学术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指引。
评论可以是对一个案例或者事件、一篇文章或者一本著作,对一个学者或者是学术流派思想的评头论足。
评论需要表明作者的观点,但是阐明观点必须建立在评论对象上,有所寄附、以评为主。
论文是有条理地论证作者观点的文章,有一个核心观点。
以上三者的界限有时会模糊,但是一个成熟的学者应当有清晰地认识,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法学论文的类型,从研究视角上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
![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https://img.taocdn.com/s3/m/3c2de8d7195f312b3169a537.png)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引子 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 :甲向河南省焦作市某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称乙非法占用了自己的房屋 ,要 求乙迁出 。甲出示了房管局颁发的房屋产权证书 。乙以争议房屋不属甲所有为由进行抗辩 ,并对甲的 房产证的效力提出异议 。就在民事诉讼过程中 ,乙对房管局提起行政诉讼 ,请求法院撤销房管局颁发给 甲的房产证 。法院受理了乙的诉讼 。于是 ,一起纠纷 ,两种诉讼 ,三级法院 ,十年官司 ,先后 18份裁判文 书 ,可谓“超级马拉松诉讼 ”。该案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和众多学者的讨论 ,相关材料足足汇编成一 本书 。① 尽管夹杂了很多原因 ,该案麻烦主要来自于诉讼程序 :在民事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附 属的争议问题 ,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 ,这一问题构成了解决此案的先决问题 ;而行政机关 (房管局 )先前 已经有具体行政行为 (颁发房产证 )对这争议问题作出认定 。法院的诉讼程序应当如何对待行政机关 的认定 ?
⑨ 例如 ,李季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系初探 》,载《人民司法 》1999 年第 4 期 ;薛刚凌 :《处理行政 、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 》, 载《法律科学 》1998年第 6期 ;彭诚信 、彭贵才 :《民事与行政纠纷竞合之诉讼问题研究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年第 3 期 ;黄江 :《行政 、民事关联诉讼问题探讨 》,载《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 5期 ;马怀德 、张红 :《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 》,载 《法商研究 》2003年第 4期 ;江伟 、范跃如 :《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诉讼程序研究 》,载《中国法学 》2005年第 3期 ;吴偕林 :《民事 、行 政救济程序交叉问题之解决 》,载《法律适用 》2007年第 7期 。
浅析法学论文写作方法
![浅析法学论文写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f1bea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6.png)
浅析法学论文写作方法【摘要】文无定式,但有章法。
法学论文写作有其共通的方法和普适的规范。
法学论文的选题要具备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并且契合个人情况,标题一定是明确且具体的,结构通常是总分总,很有必要建立目录,摘要要能客观概括论文核心内容,3-5个关键词为最佳。
【关键词】法学论文;选题;标题;结构;目录、摘要和关键词法学论文是学术性文章中的一种,学术文章不是写给普罗大众的启蒙读物,不是呈给领导的决策内参,他的阅读对象是学术界的同行以及实务界有学术兴趣的人士。
是为了与内行人探讨学术相关的问题。
学术论文的生命在于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法学论文写作旨在表达自己对一个具体问题的观点,或为了批判他人的观点。
本文主要从法学论文的选题、标题、结构安排以及目录、摘要、关键词分别展开进行介绍,表达自己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看法和见解。
一、法学论文的选题梁慧星教授认为,法学学位论文包括七大要素:选题、资料、结构、方法、见解、文章。
可以看出,论文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确定选题。
题好文已成一半。
[1]何海波教授认为,选题要求有三点: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契合个人情况。
[2]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提取出一个学术话题进行论证。
简单来说,就是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提出自己的命题并进行论证。
然后提炼出问题,同时要有核心命题。
如何发现问题之所在呢?汉语里面的“问题”,有时指的是需要解决的困难,有时指的是要求回答的问题。
不过这两者又是相通的,有了困难需要解决,才产生了话题。
论文选题需要涉及到现实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操作性问题,也可能是理论性问题。
选题应该关注那些比较典型、引起人民广泛关注的问题。
提炼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放在学术语境中讨论、注意思想传承、与学术界对话。
同时,要注意一篇论文只讨论一个中心问题,选择一个小而具体的题目来讨论,并清晰合理地界定问题。
核心命题应该能够用一句话表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
所谓的创新,就是指能够提供新的知识。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86ea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0.png)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摘要】议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三种意识:作者意识、读者意识和文本意识。
作者意识是作者对于所写内容的态度和观点,读者意识则是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文本意识是对文本结构和语言运用的把握。
体现作者意识可以通过选取论点和论据,体现读者意识则需要注意语言简明易懂,引发读者共鸣。
在写作中,要注重三种意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要思考如何提高议论文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写作者来说,应该在写作时注重三种意识的运用,反复推敲稿件,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探讨不同文体下的意识运用效果,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议论文写作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议论文、意识、作者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写作、研究、启示、未来方向1. 引言1.1 议论文的定义议论文是一种文体,通过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辩证论证,最终得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议论文不仅要展示作者的思维逻辑和文学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针对性。
在撰写议论文时,作者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以达到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效果。
议论文常见于教育、媒体、公共政策等领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议论文具有三种意识,包括作者意识、读者意识和文本意识。
作者意识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观点的认知和表达,读者意识是作者在撰写议论文时要关注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文本意识则是对作品整体结构和表达形式的把握。
三种意识在议论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文本的质量和效果。
在本文中,将对三种意识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如何在写作中有效运用这些意识,以提高议论文的质量和说服力。
1.2 三种意识的重要性三种意识在议论文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等心理因素,影响着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作者意识的清晰和明确能够使议论文的立意更加独特和深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时考虑到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情感需求等因素,从而更好地与读者沟通和交流。
法学论文写作课件
![法学论文写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c9905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3.png)
而并非是启蒙读物。 • 法学论文的类型 •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 规范研究主要回答“应当怎么样”的问题。 • 实证研究旨在探索“事实是怎么样”的现象问题。 • “存在即合理” • 典型套路:揭示现象、提炼概念、讨论规范的适用、指出问题的存在、解决办法
• 2、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 理论研究是从法律现象寻找内在的规律,例如宪法对于民法的作用;诉讼制
• 反面例子:
•
允诺禁反言原则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本文采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对
该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
卖淫嫖娼作为一种社会丑恶现象,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中
重点打击的对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卖淫嫖姆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
点,使公安机关在查处该类案件的过程中遇见了许多理论和实务操作层面的问题。
• 法律研究的边界一再扩展:民间法;习惯法;一些类似法律功能的社会规范 • (比如有人研究一个虚拟社区的“仲裁”机制,老师出卷改卷,换寝室,班干
部选举,图书馆“占座”。) • 法律的制定者如果对促成非正式合作的社会条件缺乏眼力,他们就可能造就
一个法律更多秩序更少的世界。
• (二)法律讨论的视角 • 裁判者的视角;立法者视角;观察者视角 • 比如严刑逼供的问题,法官关注严刑逼供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律是如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研究3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研究3](https://img.taocdn.com/s3/m/409026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f.png)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研究3.0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行政诉讼法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即行政诉讼法研究3.0时代。
与之前的行政诉讼法研究1.0和2.0时代相比,行政诉讼法研究3.0注重发掘行政诉讼制度的内在逻辑和实质内容,以驱动行政诉讼制度的深度改革和完善。
一、行政诉讼法研究1.0和2.0时代的发展历程1. 行政诉讼法研究1.0时代:过程化正义思潮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渐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尤其是行政诉讼制度。
在这个时期,行政诉讼法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过程性正义思潮,即关注诉讼过程中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程序正义。
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行政诉讼的程序规定、证据规则和判决执行等方面,以及法官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等问题。
2. 行政诉讼法研究2.0时代:结果导向思潮2000年代初,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需求推动了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
在这个背景下,行政诉讼法研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即结果导向思潮。
研究重点是如何在行政诉讼中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和法律实施,促进法治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行政诉讼的救济范围、公共利益诉讼和多元救济等方面,以及行政监督制度、行政合同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二、行政诉讼法研究3.0时代的新特点和趋势相对于行政诉讼法研究1.0和2.0时代,行政诉讼法研究3.0时代的研究焦点和方向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关注行政诉讼制度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研究3.0时代注重深化对行政诉讼制度本质内涵和基本原则的认识和理解,以驱动行政诉讼制度的深度改革和完善。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研讨行政诉讼制度的意义和价值。
行政诉讼制度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2)探索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b813a75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2.png)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议论文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分析、阐述、论证和评价的一种文章类型。
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援引事例、析理论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也是文章论据的重要支撑,更是让读者信服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三种意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援事析理,提高文章论证的效果。
一、事实意识事实意识是指,论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实际的事实,根据客观事实和数据,分析问题的实质和规律。
在援事论点时,需要举出具体、有说服力的事实,尤其是来自可靠的媒体和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实验结果、统计数据等,这些都能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
比如,在探讨某个问题时,可以结合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同时,再结合一些现实的案例、个人经验等具体事例,来说明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在发表看法时,也要注意观察事实,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这有助于使文章具有更好的逻辑性。
二、思辨意识思辨意识是指,在援事分析时要充分展现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分析思路,不仅要对客观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等进行推断和思考。
在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层面,而是要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分析问题,重新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在发表观点时,也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的观点所限制,要用自己的语言和知识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别人的说法。
这样才有可能使文章更具有思辨性和创造性。
三、价值意识价值意识是指,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援事分析时,要注意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观念背景,并在分析和评价问题中凸显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立场,从而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亲和力。
在发表看法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和价值取向,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展示自己的宽容和包容。
在写议论文时,援事析理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而事实意识、思辨意识和价值意识这三种意识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援事析理,提高文章的论证效果,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法学论文写作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谈法学论文的写作
![法学论文写作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谈法学论文的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91e990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6.png)
3、题目是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是否能够通过深入研究获得有意义的研究 成果。
在选题时,学生应避免选择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的题目,同时也要避免选择 过于陈旧或过于超前的题目。一般来说,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作 为研究对象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法学论文写作中,一个中心是指论文应有明确的主题。主题贯穿论文的始 终,不仅是论文的起点,也是论文的归宿。作者应在引言部分明确提出论文的主 题,以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论文的主旨。主题明确还有助于作者在撰 写过程中保持聚焦,避免偏离研究方向。
此外,在论文的逻辑结构方面,作者应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论文的逻辑清 晰。这包括在论文中设置恰当的章节和段落,以及使用合适的标题和标识符等。 通过合理安排论文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论述过程和作者的思路。
在法学论文写作的两个基本点中,首先是内容选择。选择恰当的论文主题是 写好法学论文的第一步。作者应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成果,结合自身 学术背景和兴趣,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的主题。在选定主题后,作者 需全面、深入地了解该主题的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有力的支 撑。
其次是论证方式。法学论文的论证需要遵循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的原则。作者应在深入剖析论文主题的基础上,采用明确、简洁的语言,阐述自 己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应注重运用法学原理和法律法规,对 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还需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引入多维度视 角,提高论文的说服力。
在实践中,法学论文写作的具体情况会因研究领域、写作背景和目的等因素 而有所不同。因此,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次演示所提到的两个基本点 和“一个中心”,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写作策略。同时,作者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 创新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学术诚信素养,为提高法学研究水平和推动法学事业 发展做出贡献。
强调三种意识夯实写作基础——关于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思考
![强调三种意识夯实写作基础——关于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4d7af2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b.png)
实是无话可说,只 好 一 个 个 例 子 地 叠 加 上 去,以 凑 足 规 定 的
既非自己的 认 知,也 不 符 合 “一 事 一 议”的 要 求。 事 实 上,既
论点上,目的 是 为 了 让 学 生 熟 悉 “摆 事 实 讲 道 理 ”的 议 论 思
拨之后,有学生 从 “宽 容 改 革”这 一 角 度 切 入,认 为 “一 年 多
者引导他们,其实题目中已暗含切入 角 度 的 提 示:“有 人 称 其
为民族英雄”,就此可 以 从 “理 性 爱 国 ”这 一 角 度 谈 “流 拍 ”事
件,进而联系网上“愤青”的现象;“有 人 认 为 这 是 恶 意 破 坏 规
则”,就此可以谈谈“对‘规则’应持怎 样 的 态 度”,结 合 “规 则”
2016 年第 4 期
语文学刊
强调三种意识
夯实写作基础
———关于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思考
○
林文娟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广东
[摘
湛江 524037)
要] 高一议论文写作是高中生写作的重要基础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 角 度 意 识、议 论 意 识
和条理意识三种议论文写作意识。这三种意识能让学 生 牢 固 掌 握 议 论 文 写 作 的 “章 法”,写 出 规 范 化 的 议 论 文,为
要的议论文写作意识。
一、要有“角度意识”
首先,要向学生强调角度意 识。找 一 个 合 适 的 角 度 切 入
学生在碰到时 评、书 评 和 一 些 需 要 作 是 非 判 断 的 论 题,
生面对这一题目普 遍 很 茫 然,他 们 最 容 易 想 到 的 是 “蔡 铭 超
这种行为有对有不对”,而 这 种 想 法 马 上 被 笔 者 否 定 了。 笔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23991a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7.png)
议论文援事析理中的三种意识
议论文援事析理是指在写作时借助实例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以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
援事析理是议论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现文本目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撰写议论文时,援事析理涉及到三种意识,即观察意识、分析意识和归纳意识。
观察意识,在议论文中是指通过观察和感知对事物的特点、规律、内涵等进行辨析和分析的能力。
观察意识涉及到有系统的读书习惯、广泛的社会接触、敏锐的感知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等方面,这些方面可以帮助作者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搜集到更多的事例和实例。
分析意识,在议论文中是指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解剖的能力。
分析意识包括分类、比较、分析、归纳等方面。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作者可以更加详细地描绘动态事物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归纳意识,在议论文中是指通过分析和归类相关事物,从而发现规律并将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从较低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出发,作者可以透彻地理解社会现象,并通过归纳抽象出常规性质或结果。
在述论中,归纳意识可以方便地将观点和实例联系起来,使其更理解和生动。
最后,援事析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在写作时,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意识、分析意识、归纳意识,以寻找更多的适当实例进行支撑,以此来达到更好地说服读者的目的。
何海波 行政诉讼法 第三版 读后感
![何海波 行政诉讼法 第三版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4a9b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e.png)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第三版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三、第三版行政诉讼法的特点四、对第三版行政诉讼法的评价五、读后感的总结正文:作为一名行政法律研究者,我有幸阅读了何海波教授的《行政诉讼法》第三版,这本书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还详细介绍了第三版行政诉讼法的新特点和亮点。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行政诉讼法作为我国行政法治的重要支柱,旨在规范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民生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该书首先介绍了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行政行为、行政争议、诉讼类型等,使读者对行政诉讼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强调了行政诉讼法在平衡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规范行政执法、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阐述第三版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作者突出了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第三版行政诉讼法更加注重保护公民权益,明确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扩大了原告主体资格,降低了诉讼门槛,使得更多的公民能够享受到行政诉讼的保障。
其次,第三版行政诉讼法强化了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完善了审查标准,提高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此外,第三版行政诉讼法还加大了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惩处力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该书也指出了第三版行政诉讼法仍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诉讼程序方面,立案难、审理慢、执行难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法律适用方面,部分行政机关和法官对行政诉讼法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进一步完善诉讼程序,强化法律培训等。
总之,何海波教授的《行政诉讼法》第三版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
该书对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第三版行政诉讼法的新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于行政法学研究者、法律工作者以及关心行政法治建设的广大读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行政诉讼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更加认识到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何海波:晨光初现地正当程序原则
![何海波:晨光初现地正当程序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c63a20eaf1ffc4ffe47acc4.png)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作者:何海波(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转自:北大法律信息网原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原标题:“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摘要】虽然《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应予撤销,但是,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的程序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院能否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去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文章通过统计《人民法院案例选》上行政判决所用的法律依据,分析田永案件、刘燕文案件、张成银案件等十余个有关行政程序的代表性案例,结合对法官所做的访谈,勾勒了一幅正当程序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发展图景。
在过去十多年中,《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已经成为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重要根据,法官在法律缺乏明文规定时运用正当程序原则判案的意识和信心也不断增强。
通过个案判决的“涟漪效应”,正当程序原则在司法审查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开始成为中国法律的一部分。
这一事实显示了中国法院在相对局促的空间里的能动主义立场,以及由个案判决所推动的一种法律发展的特殊路径。
文章也指出了这种立场和路径的局限。
关键词:行政诉讼正当程序原则司法能动主义法律发展导言半个多世纪以前,正值英国一场法律变革的前夜,年轻的公法学者韦德写下了“自然正义的黄昏”,作者忧心忡忡地注视着英国法院在行政程序司法审查上的倒退。
[1]而几年后彻底刷新英国司法审查面貌的的那场变革,恰恰是以程序正义原则的勃兴为开端的。
[2]再过几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发动了“正当程序革命”[3],不但扩张了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范围,也推动了行政法的整体发展。
此后,随着最高法院整体上变得保守,行政程序的扩张似乎也出现了逆流。
[4]而在大陆法传统的日本,行政程序也成为行政法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5]不同的故事讲述同一个主题:正当程序是法律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法律发展的一面镜子。
今天,在一个相当不同的法律传统中,我们将看到一个精神相似的原则一一我们称之为正当程序原则一一正在中国蓬勃生长。
法学论文写作三意识-何海波
![法学论文写作三意识-何海波](https://img.taocdn.com/s3/m/b197ba187cd184254b353592.png)
法学论文写作三意识——何海波何以重要?检验知识、检验能力、检验态度意识:问题意识(回答一个问题)、创新意识(回答富有创新性)、交流意识。
一、问题意识●没有问题,不成论文●从哪里找问题?从现实中找问题Questions come from problems.从教科书中找?(一)发现问题: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现有概念不能包容✧现有的理论不能解释✧现有的规则不能妥当适用新闻;百年难遇的问题?法律共同体:忽视了人民大众的角色刘勇:民意左右了司法判决(二)提炼问题:如何让它成为一个问题?1.用学术语言来概括。
普遍性,而不是局限于个案,具有超越性交通协管员,行政辅助人员;保安校园清车,私人行政2.一篇文章,一个问题用一话剪短提问,用一句话间接回答的问题是好问题3.合理界定问题1)概念混淆:公务员经商,辅助性原则2)问题的叠加:正当程序原则的司法适用3)问题的大小:行政判决的不同意见(刑、民诉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果有且没有差异,则没有必要限缩);行政判决理由的说明-以小见大(三)定位问题: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1.规范研究(法律解释)寻衅滋事最/自带酒水/4年之后的执行2.对策研究(立法论证)——假设立法者网络隐私的保护,信访改革,法典结构的选择3.实证研究(描述和解释)——未来研究的动向,研究范式——研究事实是怎样的犯罪的实际分析/好法官/命案必破4.综合研究——没有非常核心的命题(只有在某种情况下合适,如该问题现状是空白的)公司的社会责任/内部行政程序/收容教育二、创新意识创新是论文的生命高水平的重复也是重复(一)新在哪里1.新问题滥用诉权/人大执法检查(违宪审查)/内部性程序2.新视角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通过合同的治理/承包合同(民事问题,国家治理工具)3.新观点私了与法律规避英国的违宪审查认定事实的权力4.新方法/新材料物权变动的无因性:调查中的交易习惯;法律经济学的角度配置如何实现效率最大化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从现实中找材料、找数据人口学信息—收容教育(教育程度低,底层人的收容教育)—高端的性交易不受法律制约—道德的不公,立法上的不公-虚伪的法律(二)怎么知道是一个新问题?检索文献1.确定查找发范围期刊、书本、以书代刊、实务部门的内刊2.确定检索词同义语检索、学理化概念(自带酒水—格式合同)3.补充查找:力求穷尽(三)让人看见创新:文献综述1.与研究主题相关,重要的学术文献学术文献、相关文献、重要文献2.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个概述不是罗列,有祥有西,指向明确—核心问题没有法律依据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废除政策性分析三、交流意识你的问题让人有兴趣,让人信服(一)兴趣1.标题:明了、新颖、简洁2.导论:开门见山、直指意义3.摘要:提供充分信息(含观点,几百字的论文)(二)信服1.描述事实,证明出处“失独家庭”一千万2.有论断必有论证考试作弊,情节严重3.回应可能的质疑“失独家庭”的行政补偿(因果关系)“假想敌”、“心中有一个读者”、“自省”意识如何让人看得明白1)导论、结论、摘要、目录2)措辞、句式、段落(行文平白、慎用长句、第一句主题句)3)行文干净(减少直接引用,以自己的话论述;少夹带英语;少用解释性的脚注,在正文中说)单设一章讨论外国制度有没有必要?相关性,新颖性讨论中国的问题需要外国材料制成,如果外国这个问题很重要的阿虎,不如专门介绍国外的制度Problem——question(提炼)。
何海波:如果你怀疑一个没有“98...
![何海波:如果你怀疑一个没有“98...](https://img.taocdn.com/s3/m/0ece580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d.png)
何海波:如果你怀疑一个没有“98...学者简介何海波教授1989年至1992年就读于浙江省政法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并入我校前身杭州商学院),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英国杜伦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兼职编辑、《清华法学》副主编,耶鲁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现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宪法学、司法大数据。
何海波:从山村走到清华的青年法学家文 |何海波摘要如果你怀疑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否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怀疑一个没有“985”“双一流”光环的学生能否考上研究生成为博士、教授,如果你怀疑一个当年什么也不懂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孩子能否实现梦想,那么,我就是答案!/Q1/官微君:回首大学期间的求学经历,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何海波:总体上,我是一个比较无趣的人(笑),就算杭州的风景如此秀丽,我也没能在大学期间抓住机会谈个恋爱(笑)。
在政法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还是读书。
那时候大家晚自习是在教室读书,而我经常是整栋大楼最晚出来的一个。
我熄了灯,整栋楼也就熄了。
有时候,一个人骑车到植物园,找块草坪,一读就是大半天,直到夕阳西下。
为了有机会多读书,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学生助理,这样可以自己进书库去翻书,也利用点小职权一次多借几本。
最难忘的是,学校发下来胡建淼老师主编的《行政诉讼法教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还没上课,我就被这门学科吸引了。
当时我是学生会的一个小干部,蹭了学生会的办公室,用两个通宵看完了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
那种兴奋——对一个新生制度的兴奋,至今难忘!这种读书经历对我后来走上行政法研究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92届学生毕业留影(第四排右起第三位为何海波)官微君:您大学期间最欣赏的老师是谁?何海波:政法专科学校有很多有魅力的老师,我很幸运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论文写作三意识——何海波
何以重要?检验知识、检验能力、检验态度
意识:问题意识(回答一个问题)、创新意识(回答富有创新性)、交流意识。
一、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不成论文
●从哪里找问题?从现实中找问题
Questions come from problems.
从教科书中找?
(一)发现问题: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
✧现有概念不能包容
✧现有的理论不能解释
✧现有的规则不能妥当适用
新闻;百年难遇的问题?
法律共同体:忽视了人民大众的角色
刘勇:民意左右了司法判决
(二)提炼问题:如何让它成为一个问题?
1.用学术语言来概括。
普遍性,而不是局限于个案,具有超越性
交通协管员,行政辅助人员;保安校园清车,私人行政
2.一篇文章,一个问题
用一话剪短提问,用一句话间接回答的问题是好问题
3.合理界定问题
1)概念混淆:公务员经商,辅助性原则
2)问题的叠加:正当程序原则的司法适用
3)问题的大小:行政判决的不同意见(刑、民诉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
果有且没有差异,则没有必要限缩);行政判决理由的说明-以小见大
(三)定位问题: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规范研究(法律解释)
寻衅滋事最/自带酒水/4年之后的执行
2.对策研究(立法论证)——假设立法者
网络隐私的保护,信访改革,法典结构的选择
3.实证研究(描述和解释)——未来研究的动向,研究范式——研究事实是怎
样的
犯罪的实际分析/好法官/命案必破
4.综合研究——没有非常核心的命题(只有在某种情况下合适,如该问题现状
是空白的)
公司的社会责任/内部行政程序/收容教育
二、创新意识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
高水平的重复也是重复
(一)新在哪里
1.新问题
滥用诉权/人大执法检查(违宪审查)/内部性程序
2.新视角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通过合同的治理/承包合同(民事问题,国家治理工具)3.新观点
私了与法律规避英国的违宪审查认定事实的权力
4.新方法/新材料
物权变动的无因性:调查中的交易习惯;法律经济学的角度配置如何实现效率最大化
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
从现实中找材料、找数据
人口学信息—收容教育(教育程度低,底层人的收容教育)—高端的性交易不受法律制约—道德的不公,立法上的不公-虚伪的法律
(二)怎么知道是一个新问题?检索文献
1.确定查找发范围
期刊、书本、以书代刊、实务部门的内刊
2.确定检索词
同义语检索、学理化概念(自带酒水—格式合同)
3.补充查找:力求穷尽
(三)让人看见创新:文献综述
1.与研究主题相关,重要的学术文献
学术文献、相关文献、重要文献
2.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个概述
不是罗列,有祥有西,指向明确—核心问题
没有法律依据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废除
政策性分析
三、交流意识
你的问题让人有兴趣,让人信服
(一)兴趣
1.标题:明了、新颖、简洁
2.导论:开门见山、直指意义
3.摘要:提供充分信息(含观点,几百字的论文)
(二)信服
1.描述事实,证明出处“失独家庭”一千万
2.有论断必有论证考试作弊,情节严重
3.回应可能的质疑“失独家庭”的行政补偿(因果关系)
“假想敌”、“心中有一个读者”、“自省”意识
如何让人看得明白
1)导论、结论、摘要、目录
2)措辞、句式、段落(行文平白、慎用长句、第一句主题句)
3)行文干净(减少直接引用,以自己的话论述;少夹带英语;少用解释性的脚
注,在正文中说)
单设一章讨论外国制度有没有必要?
相关性,新颖性
讨论中国的问题需要外国材料制成,如果外国这个问题很重要的阿虎,不如专门介绍国外的制度
Problem——question
(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