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堂既是教书的主阵地是育人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基本特征决定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具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新教材的推出全面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其中入选的许多文章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又兼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是进行课堂德育渗透的良好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主动把握并积极利用这一点,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于无声,实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深入开掘文章内涵,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给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
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然而却不懂得珍惜,学习不上进还总是怨天尤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领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采访一下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请你们谈一谈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生答)想不想找到良药呢?这节课让我们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来找找良药。
二,温故知新。
1、提问重点词句的解释。
既加冠()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足肤皲()裂缊()袍敝衣
媵()人容臭()烨()然衾()
2、提问背诵。(要求:其他同学看屏幕上的问题听诵读)
三、研读理解。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赠序,是宋濂写给前来拜访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作为前辈,宋濂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向马君则讲述了哪些呢?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以及用心之专。
下面同学们诵读文章的一二段,诵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并思考问题:
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你从中看到了作者身上的哪些美德?
明确:
致书难──幼时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手勤假借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弗之怠足见其勤奋好学
诚信计日已还不敢稍逾约
结果:我因此看遍各种书籍。
叩问难──先达未尝稍降辞色,有时还遇其斥咄。
嘴勤援疑质理色愈恭,礼愈至等到他高兴的时候,在去请教。
诚恳有一颗一心向学的诚挚之心。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老师的严厉,就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诚恳态度,从而突出他求师的艰难。
结果:正因为有一颗一心向学之心,所以我虽愚笨,最终也有所收获。
奔走难──无师,“既加冠”,“尝趋百里外”从师;
求师过程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脚和皮肤开裂而不知
道,到学舍,四肢僵硬而不能动,差点冻死。
腿勤受人照顾
坚韧以坚韧的精神战胜苦难。
生活难——吃的,“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緼袍敝衣”。
心勤“心中有足乐者”就是读书,以读书为乐,就不觉得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如别人。
乐学因为乐学所以忘记了生活的忧虑。与锦衣玉食的纨绔(wánkù)子弟一同生活,还能依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心求学,实属难得。
小结:作者从致书难、叩问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描写了自己求学过程的艰辛,表现了他勤奋、诚信、诚恳、坚韧、乐学的精神品质。
2、那么,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是想说明什么呢?
明确:说明了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原因。
用文中的话概括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本文除了写自己的求学经历,还写了诸生的求学经历。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并概括出诸生的求学条件的特点。
明确:今日诸生求学条件优越。
4、那么,作者是从哪方面来写诸生学习条件优越的?这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1、衣食——无冻馁、行宿——无奔波、
从师——有师傅、书籍——有书读、
这样优越的条件,结果却怎样?——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这句话我们今天依然受教。你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专业老师教授知识,老师又平易近人,乐于接受你们的学问,父母又给你们提供了优厚的物质保障,可是最终却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不好,什么原因呢?是资质不高?是别人的过错?都不是,是自己学习不够专心。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专心学习,最终考上理想的学校。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句话,课下要背下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
2、这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一大写作特色。全文有三处对比,有师生态度、生活情况、学习条件的对比,
3、通过对比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通过对比,目的在于强调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想告诉马生什么?
明确: .勉励(鼓励)马生及乡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所以本文写作中心即劝学。
6、但是本文虽是劝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但是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也写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大家比较下,哪个效果好?
“贫困是一位良师,苦难是一所学校,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的读书条件并非人皆具备。期望马生能珍惜年华,精心向学,终能成为吾国之栋梁之才。”
明确: 当然是宋濂的劝勉效果好,我写的只是空头说教,说服力不强。宋濂以自身经历相告,徐徐善诱,比板起面孔更能起到激励作用。这叫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四、学有所悟。
现在,所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宋濂的求学精神,还值得我们借鉴。请同学谈一谈,读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