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术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Bian-stone technique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砭具标准与砭术的应用范围 (2)3.1 砭石的安全性标准.. 23.1.1 医疗级标准 (2)3.1.2 保健级标准 (2)3.2 砭石的物性标准.. 23.3 砭具的分类.. 33.4 对砭具的外观、组合及加热的要求.. 53.5 砭术的应用范围.. 64 准备工作 (6)4.1施术前的准备.. 6 4.2 体位选择.. 64.2.1患者体位选择... 6 4.2.2医生体位选择... 6 4.3介质选择.. 74.3.1红花油 (7)4.3.2 刮痧油 (7)4.3.3 各种植物精油... 7 5 操作方法 (7)5.1摩擦类方法:.. 7 5.1.1刮法 (7)5.1.2 推法 (8)5.1.3 抹法 (8)5.1.4 摩法 (8)5.1.5 擦法 (8)5.2 摆动类方法.. 9 5.2.1 揉法 (9)5.2.2 缠法 (9)5.2.3 滚法 (9)5.2.4 划法 (9)5.2.5 拨法 (10)5.3 挤压类方法.. 10 5.3.1 点法 (10)5.3.2 按法 (10)5.3.3 振法 (10)5.3.4 拿法 (10)5.4 叩击类方法:.. 11 5.4.1 拍法 (11)5.4.2 叩法 (11)5.4.3 剁法 (11)5.5 熨敷类方法:.. 11 5.5.1 温法 (11)5.5.2 清法 (12)5.5.3 感法 (12)5.5.4电热砭石温熨法... 12 6 砭术治疗时间与疗程... 13 7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3)7.1集中注意力.. 137.2 面部有疮疤时.. 137.3 使用时的力量.. 137.4 颈部操作的注意事项.. 13 7.5 电热砭石温度的调节.. 13 7.6 砭具忌摔.. 147.7 使用前的检查.. 147.8 皮肤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4 7.9 砭具使用的禁忌.. 147.10 妊娠妇女的注意事项.. 14 7.11 不宜立即使用砭术的情况.. 14 7.12 砭具的消毒.. 148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5)8.1不良反应.. 158.2处理措施.. 158.2.1 烫伤的处理 (15)8.2.2皮肤破损的处理 (15)前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贴敷》8项标准。
砭术的作用及现代砭术手法
砭术的作用及现代砭术手法一、活血益气健康的根本在气血,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起着濡养脏腑,抗御外邪,调节平衡的重要作用。
泗滨浮石接近或接触人体可使人体微循环明显加快,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流加速。
其增加值可达20%以上这是使用泗滨浮石作为医疗器材的特点。
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单位,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微循环功能的紊乱与中医的“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是多种慢性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基本病变。
微循环中血流速度的变化是反映微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因此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障碍,预防及疾病亚健康体质的康复及调理起到积极作用。
二、疏通经络疏通经络就是调理经气。
人体正常情况下个条经脉以及络脉等均于畅通无阻的状态,各司其职,贯通周身。
当病痛侵袭人体时,则有些经络处在不通状况。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三、扶正祛邪《皇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补益脏腑气血,增强抗病能力。
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排除人体废物,病邪减则正气增。
砭术通过活血补气,疏通经络达到扶正目的。
四、平衡阴阳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
砭术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
人的生理分阴阳,脏腑分阴阳,经络分阴阳。
病理状态中有阴虚,阳虚;阴盛,阳盛。
阴之不足会致使阳之有余;阳之不足也会出现相对阴盛症状。
因此平衡阴阳,使之调和,不偏不盛,不虚不亏为调理目的。
砭术平衡阴阳的方法分为阳证治阳,阴证治阴;阳证治阴,阴证治阳和阴阳同治。
泗滨砭术:是在古老砭术的基本上不断创新发明的适合于改善、保健、调理现代人的机体病变及亚健康状态的。
现代砭术即:泗滨砭术。
泗滨砭术的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肤不用介质可直接在皮肤表面操作,也可隔着棉织物操作。
砭术发展简史
砭术发展简史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论述了砭石、毒药、灸焫、微针、按跷和导引六种医术,六法中砭为首,这六大部分是支撑着中医学术殿堂的六根顶梁柱,砭法的失传是中医学的一大损失。
它不仅使人类失去了一种治病方法,而且失去了中医殿堂完整的构架。
古砭术疗法产生于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一个漫长的人类历史时代,现已证明至少有200万年之久。
砭石出土最多当属山东省,也正是《黄帝内经》所述砭石盛行的“东方之域”。
据山东学者苏兆庆的研究,山东省出土的砭石数十枚,种类多样,用细石制成,制作精巧,年代距今一万年。
由此可见砭为第一法,治病历史悠久,常用频繁,疗效肯定,是中医疗法的鼻祖。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一曰治神;二曰知养生;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内经》时代砭法乃用于临床,但无技法记载。
太仓公是西汉文帝时的名医,他一生中不但医治了许多疑难病症,还培养了一批名医。
太仓公传授医学的内容包括砭石疗法。
砭术在西汉仍在太医和名医间应用和承传,并载入史册。
砭术在西汉仍是一种堂堂正正的医术,但无技法记载。
自东汉以后史书和医学典籍上已不大见有关砭术的记载。
东汉名医首推华佗,据《后汉书·华佗列传》记载,华佗精于方药、针灸,还开创了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还提倡“五禽之戏……以当导引。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中医六法到华佗这里只有药、针、灸和导引四法,不见了砭法,更何从谈起技法的记载。
自东汉后,中医的非药物疗法虽不断发展,但内容主要是针术和灸术,许多重要著作均为针灸著作,而不是砭针灸著作。
如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其作为历史回顾引证《黄帝内经》时提及砭石,但砭不仅从书中排除,而且在技法中也不论及。
创于石器时代的中医砭术,经历了万年的发展之后,到东汉竟然失传了。
砭术失传的原因是什么呢?东汉学者服虔说:“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耳。
16种最常用的砭石疗法
16种最常用的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定义砭石疗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医保健、中医养生、中医理疗学的一项重大发明。
砭石疗法的特点:具有一套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的完整理论,强调整体,重视内因。
采用无创性的温和刺激,扶正驱邪,以调动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战胜疾病,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失衡的内部稳定,从而恢复身心健康。
砭石疗法既可用于防病、健身、养生、美容,又可用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及调理某些疾病。
砭石疗法分类在古砭石疗法和民间砭石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的特点推出砭术的基本方法——砭术十六法,包括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
1、感法感法即感应法,是指接近和接触泗滨砭石,达到保健和调理的方法。
其中又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
直接接触指用泗滨砭石直接触及人体。
间接接触指泗滨砭石与人体之间有一定距离或专门敷设的棉布类织物。
因为泗滨砭石有一奇异的能量场,接触人体可使人体产生红外热象,可显著加快人体微循环血流速度,所以泗滨砭石无论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均可以对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质量大的砭具,如泗滨浮磬、砭球、砭棒、砭砧、砭尺等,实施感法效果较好。
砭术感法广泛应用于砭石疗法各种调理方法之中,是砭术十六法之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砭术感法存在良好的调理效果,才有了砭术特殊存在的价值。
2、压法压法的施行是将砭具与人体接触后,再加以一定的压力,使砭具压迫人体,以达到更强的效果。
实施压法,可以使泗滨砭石的场能和砭术师的作用力更好的作用于经络,在砭石疗法过程中都必须用压法。
在砭术调理的过程中,压法贯穿于各种手法之中。
在砭术调理中实施压法,是砭术的特点,也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3、滚法滚法是用砭具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部位,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沿着经络方向进行滚动的一种方法。
滚法作用强度比较缓和,面积比较大,有利于调和经络之气。
滚法可广泛应用于全身,所用的砭具有砭棒、砭滚、砭球等。
医典通砭术——安全健康的砭石疗法
医典通砭术——安全健康的砭石疗法上品砭石具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以泗滨砭石为最佳,它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能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
医典通源自《黄帝内经》养生通络砭石通过砭术十六法的按摩作用,砭石的超声波脉冲可对细胞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细胞出现微小的运动,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
砭术十六法如下:1、感法“感法”指接近和接触泗滨砭石达到保健和调理的方法。
其中又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
直接接触指用泗滨砭石直接触及人体;间接接触指泗滨砭石与人体之间有一定距离或专门敷设的棉布类织物。
泗滨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接触人体可使人体产生红外热象,可显著加快人体微循环血流速度,所以泗滨砭石无论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均可以对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2、压法“压法”是将砭具与人体接触后,再加以一定的压力,使砭具压迫人体,能更好的作用于经络。
3、滚法“滚法”是用砭具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部位,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沿着经络方向进行滚动的一种方法。
滚法作用强度比较缓和,面积比较大,有利于调和经络之气。
4、擦法“擦法”指砭石在体表上进行摩擦的一种方法。
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的擦法,一般都施加一定的压力,或隔一层棉织物作用于机体上,这样更有利于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活血化瘀,达到更好的调理目的。
5、刺法“刺法”是利用砭具的尖部点穴,刺激人体的相关穴位以达到调理疾病的目的。
砭术中的刺法不是机械刺激,而是利用泗滨砭石本身所固有的场能,达到调理目的,故不可盲目追求刺激强度。
6、划法“划法”是用砭具沿着体表经络方向划动的方法。
划法触及皮肉的面积小、压力大、刺激强,因而在调畅经络、排泄热毒等方面较之擦法有较好的效果。
7、叩法用砭具连续地叩击人体的砭术方法称作“叩法”。
叩击的力量不宜过大,叩击的频率最好与患者的脉搏相同,这样实施叩法能有助于人体内的气血流动,帮助人消除疲劳、消除体内的热毒。
也作用于经络穴位上,激发循经感传,促进经络脏腑气血流动,活血化瘀,达到较好的调理效果。
砭术操作手法之揉与滚
砭术操作手法之揉与滚揉法【定义】运用砭砣的弓背、砭板的板身、砭球、砭砧的阔面接触体表。
以手指或手掌根部抵住砭具轻轻下压,转动手腕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回旋的运动,称为揉法。
【器具选用】砭砣的弓背、砭板的板身。
【动作要领】将砭具按在施治部位,手指或手腕小幅度旋转。
注意按揉时控制下压力度,动作要有节奏且连贯。
【临床应用】施用于腹部、四肢关节处、背部膀胱经第一、二分支及脊柱旁华佗夹脊部位,推动气血运行,刺激腧穴发挥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施用时力度由轻到重,频率由慢到快,操作时砭具不能离开体表。
若直接接触体表施治,应避开疮痈、疖肿处。
【操作示意】(1)莲花砭砣揉法:膝盖周围,用手掌抵住砭砣底部,手指扣住砭砣的边缘,凸面向外。
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按压,回旋运动。
按揉时,膝部皮表应有针刺感。
(2)砭石枕垫揉法:用砭石枕垫盖住膝关节。
手指轻按砭石垫,双手同时做顺方向做小幅度旋转。
膝部皮肤在砭石垫的带动下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运动。
滚法【定义】按住砭具,对身体局部进行往返或单向的擀压运动,称为滚法。
【器具选用】砭锥的椎体、砭棒、砭球。
【动作要领】掌部或手指按压砭具,四指并拢,掌根或三指着力,在腧穴上或沿经络循行方向推动。
【临床应用】施用于人体背部、四肢关节处和两胁部,用以提高经络运化功能。
【注意事项】施用时按压力度要适中,以免损伤皮下组织。
【操作示意】(1)砭锥滚法:用手掌按住锥体,沿经络方向滚压。
此法用于调和经络之气。
(2)砭球滚法:用手指按住砭球滚压手腕部、足踝部、颈部皮络、穴位。
——摘自《砭术学》第六章版权所有请勿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四大医术——砭、针、灸、药
中国四大医术——砭、针、灸、药砭:源自《黄帝内经》。
砭、针、灸、药是我国独立并存的四大医术,古称砭、砭石,现称砭术,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
砭石者,以石治病也。
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的四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
砭石,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
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
泗滨砭石:原指《尚书.禹贡》泗滨浮磬料泗滨浮石;产于山东泗水之滨,故名泗滨砭石。
现在江苏徐州吕梁石、安徽灵壁石均不是砭石。
砭石颜色,因砭石中含有40余种矿物质及稀土成分,且砭石中含有铜、铁等金属物质,致使砭石会呈现红、黄、绿等颜色。
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加工制作医疗器械的上品。
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和保健效果的。
脉冲是通过摩擦起热的感应成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刮痧工具来应用那么简单。
古人在没有获得炼铁术前就是靠砭来治疗伤痛、疾患,古有砭针、砭刀等医疗工具。
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泗滨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血液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其功效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 超声波治疗仪双重作用。
砭石一方面靠其自身蕴涵的能量来激发人体的潜能,另外还要靠我们自己合理的加以运用,也就是会使用它。
也只有合理的运用到适合的位置,方法上才能起到砭石的功效。
砭石是可以治病的石头,砭石之所以可以用来治病,是由其自身的成分和物理特性而决定的。
换句话说,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石头才可以称之为“砭石”。
砭石必须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同时又有哪些重要特性?1.安全性: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砭石不含有有害物质。
2.成分:含有三十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镁、锌、铬、锶、硒等20多种抗衰老元素。
3.远红外射线: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
4.微晶结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的检测确认,泗滨浮石为微晶变质灰岩,密度为2.8克/立方厘米,近似金属结晶。
中医外治法的鼻祖――砭石疗法
中医外治法的鼻祖――砭石疗法中医外治法的鼻祖――砭石疗法张维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100700)砭石疗法是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古代中医疗法,也称为砭术或砭疗。
“砭”(bian, 一声)字《说文解字》云“以石刺病也”,用于治病的石头称为砭石或砭具,它是人类最早的医疗器械。
砭石疗法是人类古老的医疗实践活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遗留的早期人类工具中,我们可以找到古老的砭具, 在有史记载的各代墓葬中也经常发现各种用于医疗的石制工具。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厉针砥石,取三阳五会”,治疗虢太子尸阙的著名病案。
砭石疗法的早期记载见于比《黄帝内经》更早的马王堆帛书,其中《脉法》一书记载了一种用砭启脉的砭石疗法,即“用砭启脉必如是,痈肿有脓,则称其大小而为之砭”,这里的“脉”指的就是经脉,经脉的发现和运用与砭石疗法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针灸是在砭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两种外治方法,故砭石还有“针灸之母”之称[1],砭石疗法实际上是中医外治法的鼻祖。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医理论的医学巨著,其中对砭石疗法的记载是砭术中医地位的权威性论述。
《黄帝内经》的形成年代大概在2000 年前,这时的冶炼技术已经比较发达,能够制造金属针具,但《黄帝内经》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砭石疗法的内容,如:“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灵枢?异法方宜论》)。
这里提出疾病的治疗要根据地域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东方之域的痈疡病适合于用砭石来治疗。
在本段文字之后,又有西方之域、南方之域等不同地方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西方宜用草药,南方宜用九针,北方宜用灸,中土宜用导引按跷。
砭石疗法与针、灸、草药和导引按跷并列为中医的五大方法。
一、砭术概述
保健调理师培训砭 术概 述主讲教师一、 认识砭术三、 施术后的处理二、 砭术的操作学习目标1.掌握砭术的操作手法。
2. 熟悉砭术施术后的处理。
3.了解砭术的一般知识。
♉砭术♉♉✉砭者,以石刺病也!✉砭石:具有生物安全性和良好生物物理学特性、适合于医疗保健为目的的特殊石头。
✉砭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砭具进行的医疗保健技术。
是针、灸、推拿、按摩以及“刮痧”的前身。
撞击山东泗水流域,陨星撞击地表岩层产生爆炸,在高温、高压、等离子环境中,陨星粉末与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滨浮石。
《难经》中说:“其复邪气,绪则肿热,砭射之也”。
这里提到了“射”字,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中也提到了“砭射”,看来古人认为"佳石”是一种具有渗透、发散并可作用在机体深部的石头。
木鱼石、羊脂石、青玉、绿玉、黄玉、水牛角✉砭具:用适合于医疗保健的石料经打磨成特定形状,或以石料为主并与其它材料相组合,形成的医疗保健工具。
✉砭石物性:指具有一定生物物理学效应的砭石物性。
按摩类砭具温熨类砭具佩戴类砭具割刺类砭具砭具的分类保养方法:①常规砭具使用后,可用温水冲洗,用软布擦干,置于阴凉、干燥处收纳即可。
②注意避免与硬物碰撞,避免强光直射,避免用化学试剂清洗。
砭术主要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
砭术对于腰腿痛、颈肩背痛、四肢关节风湿痛等骨关节类疾病、中风后遗症、肌肉痉挛、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类疾病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对于头痛、头晕、感冒、近视眼、皮肤病、糖尿病、腹泻、腹胀、便秘、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砭术可较好地缓解其症状。
在美容和减肥等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操作前准备♉♉注意事项•服装整洁,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明确诊断,做到手法个体化•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充分交流,解除思想顾虑。
•清洁、消毒砭具•砭具表面应保证平整、光滑,•与衔接部位应牢固•特殊情况下,可选择红花油、刮痧油、植物油等介质辅助操作。
•砭石用热水浸泡加热砭块时,水温应在60~70℃•用电加热砭石时,砭石表面的温度应控制在37~53℃。
砭石治疗技术
如边IHlii 边左:砭板,中:砭镰,右上:梳形砭板,右下:肾形砭板图1板形砭具砭石治疗技术砭石治疗技术,简称“砭术”。
是指使用特制的砭具,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砭术的主要适用范围包括:腰腿痛、颈肩背痛、四肢关节风湿痛等骨关节类疾病,肌肉痉挛、肌肉粘连等软组织类疾病和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类疾病。
一、常用砭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砭具砭具是以砭石为主要材料所组成的医疗保健工具的总称。
在医疗机构使用的砭具应符合一类医疗器械的标准。
根据使用的方法,砭具可分为按摩类砭具、温熨类砭具、割刺类砭具和佩戴类砭具。
还可根据砭具的形状和组合方式分为板形砭具(如图1)、锥棒形砭具(如图2)、块形砭具(如图3、图4)、球形砭具(如图5)、复合砭具(如图1中的砭镰、图2中的砭擀指)、电热砭具(如图6)和振动砭具等。
不同类型的砭具适用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产生不同的功效,是砭术的主要特色之一。
左:小砭块,右:大砭块图3块形砭具(一)左:椭圆砭石,右:砭球图5球形砭具图6电热砭具(二)砭术基本操作方法根据砭术手法的不同和砭石的物性,将砭术操作方法分为5大类21种方法,即:(1)摩擦类①刮法:使用板形砭具的凸边或凹边,竖立并沿垂直砭板的方向移动,对体表进行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或往返双方向刮拭,一般以循经纵向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可横向刮拭。
在不要求出痧时,以皮肤表面微微发红为度。
②推法:用手将块形砭具或球形砭具按压于体表,作直线单向移动,用力稳重,速度缓慢均匀。
③抹法:用板形砭具的凹边,以小于90°的角度,在体表做单向或往返轻柔、缓慢地抹擦。
④摩法:使用板形砭具的侧面接触皮肤,平行于皮肤,做快速的环转移动。
⑤擦法:使用板形砭具的侧面接触皮肤,平行于皮肤,做快速的直线往复移动。
(2)摆动类①揉法:使用砭具的弧面在体表摆动按揉,除直线运动外,还可以做旋转、前后摆动等运动。
②缠法:使用锥棒形砭具的尖端或板形砭具的尖端抵住穴位或压痛点,然后作高频往复摆动。
砭术
砭石的形成机理
据中国地震局科学家考证和对产地的地质勘查后 科学家提出陨星撞击说:6500万年前一颗特殊陨 星撞击了鲁西南地区,陨星撞击地表岩层产生爆 炸,在高温、高压、等离子环境中,星际物质与 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 浮石,即泗滨浮石。泗滨浮石是我国最早被命名 的石材,用它制成的磬(古代供皇家专享的乐器、 法器、神器)称泗滨浮磬,在四千多年前就是贡 品,用它制成的医疗工具即是砭石。
砭术
砭石者,以石治病也
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 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源于石器时代,是中医的六大 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
针 灸 疗 法 之 母
刮 痧 点 穴 之 祖
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这是由于泗滨砭石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砭石治疗保健的作用原理
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 和保健的.脉冲是通过摩擦起热的感应成为波浪走型, 而砭石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刮痧工具来应用那么 简单. 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泗滨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 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微循环、 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 + 超声波治疗 仪。 针对经络穴位
砭术十六法:
“感、压、滚、擦、刺、划、 叩、刮、拍、揉、振、拔、 温、凉、闻、挝”。
砭石的五大特性Leabharlann 1、安全性: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砭石不含有 有害物质。 2、成分:含有四十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 矿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镁、锌、铬、锶、硒 等20多种抗衰老元素。 3、远红外射线: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 体皮肤表明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 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 4、微晶结构:是晶体粒度小于0.03mm的方解石 微晶岩体,其质感非常细腻,摩擦人体使人感到非常 舒服。 5、超声波:砭石每摩擦人体一次就能产生有益于 身体健康的超声波脉冲,平均超声波脉冲次数可达 3708次,频率范围为2~200万赫兹是所有材质之首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砭术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砭术是指使用石制或以石制为主的器械进行按摩、温熨等操作的养生保健技术,其中的石制或以石制为主的器械称为砭具,适合制作砭具的特定石头称为砭石,砭石在古代的文献中同时具有砭具和砭术的含义,砭术用于医疗机构,以治疗为目的,则称为砭石疗法。
砭石(具)曾是古代的一种针灸器具,砭术是一种古针灸术,在《黄帝内经》中被列为古代五大医术(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之首,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制作砭具佳石的匮乏等原因,砭术自东汉以后逐渐失传。
20世纪九十年代,在山东古泗水流域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石头,称为泗滨浮石,原用于制磬,后发现制成砭具进行医疗保健具有良好的效果,砭术被重新挖掘出来,并诞生了新砭具和新砭石疗法。
新砭具和砭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了制作砭具石材(砭石)的物理特性和医学安全性,按照生物物理和生物力学等原理,使用具有优良物理特性、安全、易加工和保存的石材,按照适合在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操作的原则,制作成一定形状或与其它材料组合形成的器械,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施行器械按摩、刮痧和理疗,通过穴位刺激、理筋通脉和温养筋脉等原理,达到调节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的治疗保健作用。
砭术具有五大特点:1)无损伤、无传染、安全的中医外治法;2)不刺入皮肤、痛苦小;3)作用范围广,可对经筋、皮部甚至多条经脉同时作用;4)作用方式多,有机械按摩、超声波和远红外等多种作用;5)简便易学,无需专业解剖知识,老百姓可在家中自行操作。
主要适应症包括腰腿痛、颈肩背痛、四肢关节风湿痛等骨关节类疾病、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肌肉痉挛、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类疾病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五个方面;对于头痛、头晕、感冒、近视眼、皮肤病、糖尿病、腹泻、腹胀、便秘、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美容和减肥等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如血液病(再障、MDS)、癌症和冠心病等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中医砭术知识点总结
中医砭术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砭术是通过针刺、捏压等手法,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恢复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砭术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砭术的历史渊源砭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在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等中,都有对砭术的论述。
在古代,砭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知识的积累,砭术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砭术的理论基础1. 阴阳五行理论:砭术在治疗疾病时,遵循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通过刺砭,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砭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的流动,疏通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3. 脏腑理论:中医砭术治疗疾病时,往往从脏腑的功能修复入手,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砭术的操作技术1. 穴位的选取:中医砭术在治疗疾病时,选取穴位非常重要,必须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2. 穴位的刺激方法:中医砭术主要通过刺激穴位,包括针刺、捏压、按摩等方法,以调节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3. 操作技巧:在进行砭术治疗时,医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包括插针的深浅、力度、速度等,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四、砭术的适应症中医砭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
常见的砭术适应症包括头痛、颈肩背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五、砭术的禁忌症虽然中医砭术在治疗疾病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包括:重大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出血倾向、孕妇、术部脓肿等。
在进行砭术治疗时,医师必须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质特点,严格把控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
学几招简易保健砭术
学几招简易保健砭术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6年第7期丁树栋︵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诸城262200)砭术是运用砭板、砭梳等器具,通过压、滚、擦、划、叩、刮、拍、揉、振等手法,治疗常见病的一种疗法。
砭术疗法操作比较简单,很适合家庭进行养生保健。
现将几种简易的砭术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头部将砭板的板面紧贴在前额上,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部以印堂为起点,交替向左右两侧及眼睛周围、头顶部进行刮拭。
然后再自上而下刮鼻梁及鼻的两侧。
最后从眼的下方开始,向下、向外方向擦拭两面颊。
整个头部操作10 分钟左右即可,每日1 次。
此法可预防和治疗眩晕、头痛、耳鸣。
颈部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部分自上而下刮颈部后方及两侧。
手持砭板尾部,用砭板前部的板面自内向外拍打左右两肩的上部,每次3 分钟左右,每日1 次。
可用于防治哮喘。
背部用砭板的板面部分在背部做横向摩擦或圆周摩擦,两手交替进行操作,上背部对应肺、心疾病,下背部对应脾、胃、肝、胆疾病,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小肠疾病,每次操作3分钟,每日1 次。
此法能够促进背部及脏腑气血的流通,消除腰背部疼痛,预防和治疗与背部相对应的脏腑疾病。
胸部将砭板的板面部分贴在胸部,向左右做横向摩擦,沿肋骨方向轻擦两胁下,可伴以轻拍,然后以板背自上而下擦腹部,每次操作5 分钟,每日1 次。
此法可治疗胸闷、气短。
四肢用砭板的板背部分自上而下刮四肢的内侧,用板刃自上而下刮四肢外侧,两手交替操作曰然后放松四肢,用砭板的板面拍打四肢肌肉部分,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刮手背和足背,用凹形板刃刮手指和足趾,每次5 分钟,每日1 次。
此法可缓解手脚麻木、颤抖等症状。
砭法之刮痧疗法
a
14
刮痧的手法
面刮法、角刮法、点按法、拍打法、揉按法、历刮法、
a
15
刮痧的方向
颈部:大椎穴刮痧时力度宜小、轻,左右两侧刮痧时手法尽量拉长
颈肩部
项三带
a
16
刮痧的方向
腰背部:较瘦的患者刮痧时手法宜轻,以免损伤脊柱。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张 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太阳刮
夹脊行
a
17
刮痧的方向
a
10
肆
刮痧的方法
a
11
持板方法
一般是单手握板,刮痧板底边横靠 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 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的两 侧。将刮痧板放置掌心,刮痧时利 用指力和腕力出力。使皮肤和刮痧 板之间的夹角约45°~90°为宜。
a
12
刮拭要点(五度一方向)
五度
1、角度:刮痧板与皮肤方向保持45°~90° 2、长度:刮痧部位刮拭时尽量拉长,如背部每条6~15cm。 3、力度:力量适中均匀。(可根据病人耐受进行) 4、速度:适中。 5、程度:一般刮拭20~30次左右,以痧痕为度,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者出痧少、肌肉丰富
刮痧是以中医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 和相应手法,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使皮肤出现红色 粟粒状或者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a
4
刮痧治病、保健的原理
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经络不通,气血逆乱。 通过刨刮人体一定部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 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透表,则实热可泻,痧毒可除。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刮痧能使神经系统兴奋,血液、淋巴液循 环加速,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排毒解毒,激活机体免 疫功能,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何为砭术?
何为砭术?
“砭”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字,在词典中有“针砭时政”、“针砭时弊”等用法,《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解释:一是古代治病用的石针,二是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这其实是望文生义,以今度古,对古汉语用词的曲解。
东汉《说文解字》里解释砭为石刺治病,后人就将刺理解为“扎”。
荀子《付国篇》中有“刺草植谷”,这里的刺意思是除,与《辞海》中的解释“铲除”是一致的。
上世纪的中医教材中,却采用了“石针扎皮肉治病”的说法,误导了众多的医学生,以讹传讹,曲解了砭术。
教科书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是对中国历史不了解,是古文水平的问题。
这样就是把后人都误导了。
人身上的穴位都有药物的功能,每个穴位都是一味中药。
人的身上本就百药齐全,如关元、气海穴就像黄芪、党参一样具有补益元气之功;曲池、大椎穴如同板蓝根、柴胡一样,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效;足三里、三阴交就如同白术甘草一般,具有健脾燥湿、安中和胃的作用。
刮痧刮穴位就是刺激穴位给它能量,让能量沿着经络传递到脏器,疾病就好了。
皮肤是血管、经络、神经、毛细血管、淋巴管的末梢,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含有人体流动血量的三分之二,中医十二皮部,十二经别,还有孙脉、浮脉都在皮肤上,所以说,皮肤为了治病搭建了最好的平台。
在皮肤上刮痧就是从外往里攻,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打通。
这恰恰与一般的中药疗法“方向”相反,药物是从里往外攻,而且药物只经过十二经脉,不入奇经八脉。
刮痧实际上就是在靠造气、造血、造肿、造吐、造汗、造泻、造通在治病。
通过刮拭,强行推动在皮肤表面的孙脉、络脉里面的气的运动,由表及里、引邪出表、引邪下行,以达到调动人自愈力的功效。
三、砭术对颈项、腰背及胸腹部的调理
颈肩、腰背及胸腹部砭 术调 理主讲教师一、 颈肩部砭术调理三、 胸腹部砭术调理二、 腰背部砭术调理学习目标1.掌握各部砭术的操作的手法、穴位。
2. 熟悉砭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3.能够给宾客进行各部砭术操作。
♉♉♉♉♉♉颈项部肩部使用砭具在项部正中做刮法,沿督脉从风府,经大椎穴刮至陶道穴,手法从轻逐渐加重,刮10~20次,以皮肤表面微微发红为度。
肌肉薄弱、棘突明显者,可用砭具的角点揉椎间隙,从上向下,每个椎间隙按压3~5秒,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手法由轻而重,每侧推10~20次,以皮肤表面微微发(2)使用砭具在颈部外侧沿做推法,由后发际的及乳突根部从上向下,经推向肩端,每侧推10~20次,手法以宾客不感到疼痛为宜。
(3)使用砭具在进行手法,每穴1分钟左右,以产生酸、麻、胀的得气感为度。
(4)使用砭具沿颈侧胸锁乳突肌,由耳下至锁骨做,左右各10~20次,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痧痕,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为度。
(1)使用砭具实施,可与项部手法相衔接。
以后发际为起点,沿肩部的自然曲线,由风池穴经肩井穴向肩髃穴方向推刮,每侧推刮10~20次,以皮肤表面微微发红为度。
(2)使用锥形砭具对风池、肩井、肩髃、肩髎、肩贞、天宗穴进行点揉,每穴1分钟左右,以产生酸、麻、胀的得气感为度。
在肩井附近一段的肌肉丰厚处做剁法。
(1)使用砭具在肩背部做大范围的揉法,在天宗穴处持续按压1分钟左右,以产生酸、麻、胀的得气感为度。
(2)使用砭具沿肩后侧弧线滚向肩贞穴,滚10~20次。
(3)使用砭具滚压肩胛骨的上下窝,由内侧向外滚10-20次。
(4)使用锥形砭具点按天宗、肩贞等穴,每穴1分钟左右,以产生酸、麻、胀的得气感为度。
使用砭具由肩峰刮向腋前纹,从上向下推腋前线10~20次,路线不宜过长,以皮肤表面微微发红为度。
操作者一手握住宾客前臂,使上肢外展45°,然后用砭具拍打肩关节外侧的三角肌正中及两侧边缘,由上往下约10- 20次为宜,以皮肤表面微微发红为度。
传统砭术十六法
传统砭术十六法用砭术进行理疗的原理是: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肤、不用介质、可直接在皮肤上操作、也可隔着棉织物操作、在无痛苦的前提下使用(砭术十六法)“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十六种方法(砭术十六法),充分发挥泗滨砭石的场效应和"无形针"的作用,内病外治,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为根本,排除经络中障碍气血运行、尤其是皮肤深部经脉中的病理产物,标本兼治,在短时间内极大缓解临床症状,达到痊愈的目的。
多功能砭板是砭具中用途最多,使用手法最灵活的一种,故称之为多功能砭板。
1#多功能砭板(图1-1)(1)、器械构造及规格:分为板头、板身、板尾三部分。
板头:略成圆形略方,用以颈项、头部、腋窝、掌心、足心部的刮擦法。
板身:分钝凹边和弓背边,循经行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钝凹边:用以颈项、头部、四肢和胁肋的刮法;弓背边:用以刮背部、胸脘腹部、四肢、头部的刮法。
板尾:呈燕尾状分开,分为尖尾、钝尾和尾中凹。
尖尾:用于人体腧穴的刺法,十四经脉划法;钝尾:用于人体腧穴的压法、划法;尾中凹:用于指节、指间,手脚外廓等小边缘的刮、擦法。
[扩展阅读:砭石调理颈椎病医案]2#多功能砭板(图1-2)(1)、形状与1#多功能砭板相似,体稍小,板尾不分钝和尖,双尾平齐,功用是针对人体华佗夹脊施以划法、擦法而特制的。
其他部位与多功能砭板使用方式相同。
3#多功能砭板形状与1#多功能砭板相似,不同的是体小,无尖尾,多用于儿童。
(2)常用操作方法:刮法、擦法、划法、温法、刺法、压法、拍法。
握法:握板时手臂放松,蓄力于腕部。
施术时用手腕控制力度强弱。
扣握法:拇指扣住板头,小拇指扣住尾中凹;(图1-3)[扩展阅读:砭石调理头痛医案]藏指法:拇指抵住板身,于其余四指夹住板身。
(图1-4)刮法:用藏指法实施背部刮法;(图1-5)拍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板尾,模仿手掌拍击的动作,皮肤表面应有针刺感;(图1-6)刺法:握住板身,用尖尾刺(压)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砭术
工作原理
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肤、不用介质、可直接在皮肤上操作、也可隔着棉织物操作、在无痛苦的前提下使用“刮、推、抹、摩、擦、缠、凉、划、拔、点、按、振、拿、拍、扣、剁、温、清、感、电热温烫”,砭术二十一法,充分发挥泗滨砭石的场效应和"无形针"的作用,内病外治,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为根本,排除经络中障碍气血运行、尤其是皮肤深部经脉中的病理产物,标本兼治,在短时间内极大缓解临床症状,达到痊愈的目的。
在对心脑血管病、心脏病、颈、肩、腰、腿病等,及对广大的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个人而言,生、老、病、死是不可替代的,愿神奇的古砭术帮您找回健康的自我,提高生活质量,尽享美好人生。
中文名砭术
拼音bian shu
来源中医学
特点内病外治
最早记载《黄帝内经》
作用功效注意保健防患未然
目录
1. 简介
2. 作用功效
砭术简介:
据《黄帝内经》记载,砭、针、灸、药是我国古代四种独立并存的医术,砭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东汉前逐渐消失,至今失传已两千年。
砭是一种石制尖刀,它是针灸术器具针的前身,专门用来切开痈肿,或穿刺脓包,排除毒血脓水。
砭消失了,可是用石刀等器具刮痧,在民间却有深厚的基础,并得以延续几千年,为什么?答案是有效。
最新研究证明:人的背部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刮背部可激活这些免疫细胞,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刮痧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刮痧工具,有铜制、复合材料制、未经过检测的玉石制作的,及刮痧用油,因为直接作用在皮肤,它们其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渗入人的机体内,产生副作用,再有这些工具自身性质决定不可能作用在机体深部而且很容易损伤皮
肤及软组织。
是不是砭要比“刮痧”强?答案是肯定的。
砭术是一门医术而不是一个课题,在这里首先要讨论的是,什么是正宗的砭,为什么会失传,东汉大学者服虔说:“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尔”。
意思是:现在没有好石头了,所以才用金属(指针)代替啊!什么样的砭石才是佳石(好石头)呢?《难经》中说:“其复邪气,绪则肿热,砭射之也”。
这里提到了“射”字,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中也提到了“砭射”,看来古人认为“佳石”是一种
具有渗透、发散并可作用在机体深部的石头,正是由于这种石头失传,砭术才沉寂了。
出自《尚书》的泗滨浮石是制作磬与砭具的材料,这种石头在古籍中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大禹帝时期,用泗滨浮石制作的磬是贡品、是神器(虎纹磬),佛、道、儒出现后(距今2500年前后),是庙、观里的法器(古代的磬是石制),儒家的养生、陶冶情操的乐器、礼器,孔子当年就以击磬作为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中说“砭从东方来”,这里说的“东方”指的是山东;《路史》中说“伏羲尝草制砭,以治民疾”。
伏羲是太昊部落的酋长,太昊是东夷的一支,东夷是古代山东沿海的民族,也就是说伏羲是山东人;在山东出土了大量的砭具,也可为证;而仿制作砭具的泗滨浮石也产自山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找到了,并采集完毕仅存200余吨珍贵的泗滨浮石。
在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北京中医药基础医学院等权威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检测,结果如下:
1、有一奇异的能量场,作用在人体可产生红外热像并循经而行。
2、磨擦或敲击此石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波脉冲。
砭石羊角锥
3、此石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
4、含有三十几种微量元素,其中锶的含量甚高。
5、接触人体表皮,在监视器中可清楚的看到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中被改善而加速的血液流动状态。
6、饮用泗滨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
7、用砭石(砧、或尺最明显)叩,拍人体有明显的针刺感(无形针)。
应该说用泗滨浮石制作的砭具是正宗的砭石,我们所开发的砭术是古籍中所述的真正的砭。
砭术作用功效
砭术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对它的评价不仅要看它的医疗效果,也要看它的保健效果。
保健对防病有重要的意义。
古人强调治“未病”。
今人主张防患未然,都是希望在疾病未发生时注意保健,使疾病不发生。
砭石疗法在保健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现列举部分如下:
一、头部砭石保健法
(一) 前额感应
砭石刮痧板
【方法】将砭板的板面贴在前额上作感法。
在感应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按砭板,使砭板压紧前额,感法和压法并施。
【功效】促进头部气血流畅。
预防和治疗头痛、目眩、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感冒、高血压等症,减缓额部皱纹发展。
(二) 刮印堂
【方法】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以印堂为起点交替向左、右两方刮试。
【功效】预防和治疗头晕、头疼、眼病、鼻病、感冒、高血压等症。
(三) 理眉
【方法】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由两眉之间起,分别向左、右两方梳理眉毛。
【功效】预防和治疗头痛、眼病、耳病、鼻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四) 试目
【方法】闭目,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轻轻地刮试眼部,刮试的方向由内向外。
头部砭石保健法
【功效】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眼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减缓额部皱纹发展。
(五) 梳头
【方法】将砭石的外弧形板刃当作梳子,像梳头一样梳理头上长头发的部位。
【功效】促进头部气血流畅。
预防和治疗感冒、头晕、头痛、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症。
延缓白发、脱发。
二、颈部和肩部砭石保健法
(一) 刮颈部后方
【作法】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颈部后方。
【功效】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项强和颈椎病等。
(二) 刮颈部两侧
【作法】用砭板的板背自上而下刮颈部两侧。
肩部砭石保健法
【功效】预防和治疗耳鸣、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项强等。
(三) 刮颈部前方
【作法】用砭板的板面自上而下刮颈部前方。
【功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哮喘、支气管炎、甲状腺肿大等症。
(四) 拍打肩部
【作法】手持砭板的板尾,用砭板前部的板面,自内向外拍打左、右两肩的上部。
三、四肢砭石保健法
(一) 刮上肢内侧
【方法】用砭石的砭背自上而下刮上肢内侧。
【功效】促进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通畅。
预防和治疗心、肺疾病,手臂疼痛、麻木。
(二) 刮上肢外侧
【方法】用砭石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上肢外侧。
【功效】促进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大阳小肠经)的通畅。
预防和治疗便秘、泄泻、手臂不能举、疼痛。
(三) 刮下肢内侧
四肢砭石保健法
【方法】用砭石的板背自上而下刮下肢内侧。
【功效】促进足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阴跷经脉、阴维脉的通畅。
预防和治疗肝、肾疾病、腿痛麻木、行动不便。
(四) 拍打四肢
【方法】四肢放松,用砭板的板面拍打四肢肌肉部分。
【功效】消除疲劳、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