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广场设计内容及方法思路

合集下载

广场设计方案

广场设计方案
3.生态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绿化覆盖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可持续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提高广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设计方案
1.总体规划
广场总体布局分为入口景观区、市民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生态景观区、公共服务区五个部分。
(1)入口景观区:以主题雕塑为核心,打造广场标志性景观,设置导视系统,引导市民和游客参观游览。
(2)市民休闲区:布局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市民休闲、健身、交流需求。
(3)文化活动区:通过地面铺装、景观小品、主题雕塑等元素,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4)生态景观区:种植多样植物,打造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提高生态效益。
(5)公共服务区:设置服务中心、公厕等设施,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5.积极开展市民参与活动,广泛征求民意,优化设计方案。
五、总结
本方案立足于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充分挖掘广场的潜力,力求打造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城市广场。在遵循合法合规原则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设计理念,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休闲活动空间。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2)公共设施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注重舒适性和美观性。
(3)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和维护的材料,提高公共设施品质。
四、实施策略
1.加强项目策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等。
2.完善项目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3.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4.建立健全广场管理制度,保障广场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城市精神。
3.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4.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广场使用效率。

广场方案设计

广场方案设计

广场方案设计设计目标本广场方案的设计目标如下:1.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广场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休闲和活动的需求。

2.美观与舒适:打造一个美观、舒适的公共空间,吸引更多人参与。

3.多功能性:设计灵活的布局,使广场可以承办不同类型的活动。

4.可持续性:考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广场设计要素1. 空间布局广场的空间布局应考虑以下要素:•开放性:确保广场开放,提供充足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交流。

•连通性:设计合理的路径和通道,使广场的不同区域与周边环境相连接。

•分区:利用不同的区域满足不同活动的需要,例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

2. 绿化与景观绿化与景观是广场设计的重要要素,它们能提供美丽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环境氛围。

•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包括草坪、花坛、乔木等。

•景观设计:通过设计山水、水池、雕塑等景观元素,增添广场的艺术氛围和观赏性。

3. 设施与设备广场的设施和设备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公共服务。

•座椅:设置多样化的座椅,提供休息和聚会的场所。

•照明:合理布局照明设施,保证夜间安全和美观。

•垃圾桶:设置垃圾分类桶,提倡环保理念。

•喷泉和音乐设备:增添广场的活力和趣味性。

4. 活动空间广场设计应考虑不同类型的活动,为举办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提供适当的场地和设施。

•多功能区域:设置灵活的场地,可用于举办庆典、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舞台和音响设备:为表演和演讲者提供专业的场地和设备。

•运动设施:设计运动场地,使广场成为举办运动比赛和健身活动的场所。

设计细节开放性与连通性为了保持广场的开放性,应考虑以下设计细节:•广场入口:设置多个入口,方便人们进入广场。

•草坪和座椅:地面设计大面积开放的草坪和舒适的座椅,供人们休息和聚会。

•道路与通道:灵活设置交通道路和行人通道,连接广场与周边地区。

•露天活动区:设置露天活动区,供人们举办户外活动和表演。

•隐私和安全:在开放性的同时,注意保护人们的隐私和确保安全。

广场建设方案 (2)

广场建设方案 (2)

广场建设方案1. 引言广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是人们休闲、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设计和建设一个合理、美观、功能齐全的广场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广场建设方案,从规划、功能、景观设计以及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场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规划与设计2.1 广场位置选择广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交通便利性、周边环境和居民需求等因素。

最好选择位于市中心或者人口密集区域附近的地点,以提高流动人口和使用率。

2.2 广场面积与布局广场的面积和布局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面积越大、布局越合理,广场的功能和吸引力就越强。

规划中应包括较大的中央开放空间、步行道、绿化带和休息区等。

2.3 建筑风格与风格定位广场的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

可以选择现代、传统或者混合风格,以体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风格定位可以根据广场所处的位置和人群需求进行调整。

3. 广场功能设计3.1 娱乐与休闲设施广场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与休闲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包括游乐设施、广场舞区、花坛和喷泉等。

设施的选择应基于市场调研和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3.2 文化与艺术活动广场应成为文化与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与。

3.3 健身与运动设施为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场设计中应包含健身与运动设施,如户外健身器材、篮球场、跑步道等。

这些设施能够吸引更多市民进行运动,并提供社交交流的机会。

4. 广场景观设计4.1 绿化设计广场景观绿化是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布置花坛、草坪和树木,增加绿植的种类和数量,为市民提供清新舒适的环境。

4.2 人行道和休息区广场中的人行道和休息区应设计得舒适宽敞,方便市民行走和休息。

可以设置长椅、休息亭和观景台等设施,供市民放松身心,欣赏广场美景。

4.3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广场景观的一大亮点,通过喷泉、人工水池等形式增添广场的活力和美感。

居住区道路广场和场地竖向设计

居住区道路广场和场地竖向设计

居住区道路广场和场地竖向设计居住区道路、广场和场地的竖向设计1.道路与地形的配合。

(1)道路应尽量结合地形布置,使之有合适的坡度,利于行车、步行和排水,并和两侧的建筑,场地有方便的联系,不必追求平面形式,以减少土方工程量。

(2)主要道路应沿平缓的坡地或谷地布置。

次要道路坡度可以稍大些。

步行道坡度在5%~10%时,应有防滑措施或局部加设踏级,踏级数每处不宜少于三级,并应在材料或色彩上和坡道有所区别。

大于10%的地形宜采用步行踏级。

(3)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地形组织立交和垂直交通。

道路断面设计可采用不对称和不同标高的断面形式。

2.道路竖向设计。

(1)道路的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符合纵断面、横断面设计的技术要求。

包括纵坡、横坡、坡长限制,宽度、转弯半径、竖曲线半径、视距等,并考虑行车和行人的视野景观。

(2)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均应先作纵、横断面设计。

小区主要道路可视地形复杂程度决定,一般地形平缓的,可作简单的纵断面设计方案,确定控制点标高,然后进行道路设计等高线的绘制。

小路通常根据排水要求对竖向作简便的设计考虑,横断面多用单坡。

(3)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因地形及道路交叉的主次状况不同而有多种处理形式。

主要原则是保证主要道路纵坡不变或少变,以利行车顺畅;同时,要避免交叉口积水,并尽量使地面雨水不汇流过交叉口前的人行横道线。

3.广场竖向设计。

广场按其性质、使用要求、空间组织和地形特点,可设计成多种竖向形式。

在一个平面上的广场,竖向设计形式有单坡、双坡和多坡几种。

下沉广场和多台广场不同高程的地面用挡土墙、台阶和斜坡等衔接过渡,使广场更生动有趣,适合人们活动、散步、游憩。

4.场地、绿地的竖向设计。

(1)同一场地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竖向形式,以满足使用要求和景观效果。

(2)绿地以自然起伏更生动宜人。

(3)宅旁用地竖向设计要注意排水组织,防止地面雨水排向建筑物、影响建筑的使用和基础的稳定。

居住区用地的台阶、边坡、挡土墙、排水明沟山地、丘陵地区的竖向设计,在处理不同标高的场地、道路、绿地之间的衔接时,常用台阶、边坡和挡土墙,排除地面水有时用明沟。

广场建设方案

广场建设方案

广场建设方案摘要:广场是城市文化和社交活动的中心,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方案对于城市的形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广场建设方案为题,探讨广场设计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方案,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文化社交活动的场所。

一个良好的广场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增进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广场建设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广场作为城市的“门面”,其设计应体现城市的特色和精神风貌,为市民和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 促进社会交流:广场应设有合适的座椅、绿化和景观元素,以吸引人们驻足休息和交流,创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3. 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广场应兼具文化、体育、娱乐等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性。

三、原则1.人性化设计:广场设计应考虑各类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无障碍设施,确保广场的可访问性和舒适性。

2.生态环保:广场应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升广场的生态价值。

3.可持续发展:广场的建设应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四、具体方案1.景观设计- 绿化布局:合理规划植被空间,增加绿色元素,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化视觉效果。

- 水景设置:引入水景元素,如喷泉、水池等,增加广场的观赏价值和宜人性。

- 艺术装置:设立艺术品雕塑、壁画等装置,丰富广场的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的艺术氛围。

2.功能设施- 休闲座椅:设置各类舒适的休息座椅,供市民和游客放松身心。

- 娱乐设施: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 亭台楼阁:建设一些亭台楼阁,供人们观景休息,增添广场的文化氛围。

3.交通规划- 交通便利:合理规划进出广场的交通流线,确保广场的交通便利性,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 非机动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等非机动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辆对广场周边环境的影响。

市政广场景观设计方案

市政广场景观设计方案

市政广场景观设计方案市政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还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社交交流的场所。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提升城市的形象,本文将就市政广场景观设计提出以下方案。

首先,景观设计应注重绿化环境的营造。

在广场的中央设置一个宽阔的绿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环境。

同时,在广场的四周设置花坛、草坪和景观小品,使整个广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绿色景观。

这不仅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含量,还可以增添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其次,景观设计应注重水景的运用。

在广场的一角或者中央设计一个人工水景,如喷泉、小型水池等。

流水潺潺,清凉宜人,使人们在城市喧嚣中感受到一丝宁静和舒适,增加广场的观赏性和活力。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座椅和树荫,供市民休息和观景使用。

再次,景观设计应注重人性化的设施。

在广场的周围设置一些休息座椅、遮阳棚和卫生间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息和娱乐场所。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增加广场的家庭友好性。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餐饮和商业服务设施,方便市民的生活和消费。

最后,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元素的融入。

可以在广场设置一些艺术雕塑、音乐喷泉等艺术装置,增加广场的艺术氛围和观赏性。

同时,在广场的地面铺设一些艺术瓷砖或者花纹,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些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广场的品味和形象,还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市政广场景观设计方案应考虑绿化环境、水景、人性化设施和艺术元素的融入。

通过这些设计,可以增加广场的观赏性、互动性和艺术性,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广场的铺装要素—铺装设计

广场的铺装要素—铺装设计

人行道设计的条件
横断面人车分流,通过抬高 人行道等手段防止机动车侵 占步行空间。
横断面宽度不小于1.5m,人 行道上如果设有行道树、路 灯等绿化设施,应根据占用 情况增加0.5~2m。
交叉口结合限速装置适当窄 化,缩短行人过街距离。
对于曲线形道路,当绕行距 离超过20m且目的地可见时, 需加设连接性步道。
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
步行系统结构模式
人的步行习惯以选取最短距 离为出发点,因此对于小区 内步行系统而言,要尽量考 虑行人通过的最短距离、减 少绕行距离、消除通行障 碍,尽量避免尽端式的步行 系统出现,形成多路径的步 行网络。
居住小区内应给予步行交 通以优先权,保证步行交 通服务水平处于最高级 别,即自由行走状态。
消防车道
图为住宅小区中庭隐形消防车 道,道路和色块弯曲流畅的线形 及节点绿化色块,形成自然式园 林的小区庭院环境。在前期施工 中应注重依据景观平面图路网线 形布置、绿地堆坡造型等来进行 道路路基放样,以避免硬化路基 影响苗木定位和种植效果。
课程主题道路,两侧对称 种植规整式绿化带,灌木色带横向 层次为夏鹃、红花继木,加上与列 植行道树乐昌含笑间种的红叶石楠 球,形成具有纵向韵律和空间层 次,而且引导感强烈的景观道路。
1.铺装设计原则
(1)艺术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二、铺装设计要点
(1)了解不同铺装材料的特性。 (2)铺装材料及铺砌方式要统一,不易变 化太多。 (3)注意铺砌图案尺度问题。 (3)考虑施工要求。
铺装案例
景观道路
图为小区外围景观道路,两侧对称 种植规整式绿化带,灌木色带横向 层次为夏鹃、红花继木,加上与列 植行道树乐昌含笑间种的红叶石楠 球,形成具有纵向韵律和空间层 次,而且引导感强烈的景观道路。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形象塑造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升城市形象。

2. 城市广场规划原则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多功能性原则城市广场应具备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和群体的需求。

例如,设置休闲区、户外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区等,使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2.2 可达性原则广场的位置应该便于居民到达,步行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应充分考虑。

同时,公共交通站点的布局应该与广场相衔接,方便市民出行。

2.3 可持续性原则在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合理布局绿化带、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以提高广场的可持续性。

2.4 文化传承原则广场设计应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以展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

例如,可以设置雕塑、纪念碑等艺术品,使广场成为文化传承的场所。

3. 广场设计要素在规划设计城市广场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3.1 空间布局广场的空间布局应考虑到人流量和活动需求。

例如,中央开放广场应保留充足的空间,方便举办大型活动,周边的小型广场则可以设置休憩区和活动区。

3.2 绿化设计绿化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在广场绿化设计中,应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布局,以提供良好的观赏和休闲场所。

3.3 设施设置广场的设施设置应满足市民的需求,例如休息座椅、公共厕所、垃圾桶等。

此外,可以考虑设置亭子、喷泉等特色设施,增强广场的吸引力。

3.4 活动空间设计为了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广场设计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活动空间。

例如,可以设置舞台、露天剧院等,以便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社交活动。

4. 广场设计实施在进行广场设计实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阶段:4.1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应该充分了解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市民的期望,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广场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原理是指通过合理、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使广场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公共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广场设计原则:
1. 布局合理:广场布局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空间条件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各功能区域有序排列,便于人流和交通流动。

2. 尺度协调:广场的尺度宜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避免太过庞大或过于狭小。

3. 视觉引导:设置景观和标识牌等视觉引导元素,引导人们流动和定向,提高广场的可辨识度和导向性。

4. 植被绿化:合理设置植被和绿化景观,增加广场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并提供遮阳和减少噪音的功能。

5. 设施完善:配备适当的座椅、休息区、儿童游乐设施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6. 多样化空间:设计多样的空间形式,如广场中央开放空间、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7. 安全考虑: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地面凸起标识等,确保行人安全。

8. 照明设计:在夜晚提供合适的照明,增加广场的安全性和美
感。

9. 文化传承: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广场的特色和吸引力。

10. 可持续性:在设计中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因素,如节能照明、雨水收集利用等,促进绿色发展。

通过遵循以上的广场设计原则,可以使广场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宜人的公共空间。

广场景观设计方案

广场景观设计方案
2.生态环保:注重绿色环保,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材料。
3.文化传承: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展示城市特色。
4.功能复合: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人群,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5.美学原则:注重景观效果,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三、设计方案
1.总体布局
广场分为入口区、中心活动区、休闲区、生态景观区四个部分。
(1)入口区:设置标志性景观雕塑,引导视线,彰显广场主题。
(3)安全设施:设置监控系统、紧急求助设备等,保障市民安全。
4.文化元素
(1)主题雕塑:以当地文化为主题,创作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
(2)地面铺装: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图案,展示城市文化底蕴。
(3)景观小品:设置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景观小品,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四、实施保障
1.合规性: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技术支持: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景观设计团队,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3.资金保障:合理预算,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4.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后期维护:建立健全广场管理制度,确保广场设施正常运行。
五、总结
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生态环保、具有人文特色的广场景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活动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注重细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水景设计:利用喷泉、跌水、水池等元素,打造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水景空间。
(3)照明设计: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营造舒适、安全的夜景观光环境。
(4)铺装设计:选用耐磨、防滑、易维护的铺装材料,体现广场特色。
3.设施配置
(1)公共设施:设置充足的垃圾桶、座椅、指示牌等,方便市民使用。

道路广场设计内容及方法思路

道路广场设计内容及方法思路
1. 交通组织 场地设计(Site Planning)的概念在西方国家较为普遍,这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区划控制理论紧密相连。 交通是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起点和目的地之间进行的客、货运转。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等交通要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
道路与广场布置
3.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 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 ①十字形交叉口 ②X形交叉口 ③T字形交叉口 ④错位交叉口 ⑤Y字形交叉口 ⑥复合式交叉口 · 缘石转弯半径 道路等级不同,设计车速不同,转弯半径取值也不同。在十字形交叉口处,缘石转弯半径分别是:主干路R=20~25m,次干路R=10~15m,支路R=6~9m。 · 交叉口处的视距保证 场地道路的一般停车视距为15m,则交叉口视距为21m。
道路与广场布置
2. 道路的分类 · 城市道路分类 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 · 居住区道路分类 ①居住区级道路——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控制为20~30米。 ②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5~8米 ③居住组团级道路——路面宽为3~5米 ④宅前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3米 · 其他场地的道路分类 ①场地主干道②场地次干道③场地支路④引道⑤人行道
道路与广场布置
· 道路的最大纵坡 为了保证道路有较好的行驶条件,道路变坡点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相邻坡段的坡差也不宜过大,并应避免锯齿形纵坡面。当道路纵坡较大时,应避免长距离上、下坡引起的交通不利状况,并保证行车安全,应对坡长加以限制。 · 道路的最小纵坡 道路的纵坡应能适应路面上自然降水的排除,并不致造成地下雨(污)水等的淤塞道路的,道路这一最小纵向坡度值即为最小纵坡。这一纵坡值需根据当地雨季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路面类型以及排水管直径大小而定,一般介于0.3%~0.5%之间。 · 道路的最小纵坡 为使道路线形平顺、行车平稳,并避免可机视线受阻,必须在道路竖向 转坡点处设置平滑的竖曲线将相邻直线地段衔接起来。竖曲线又有抛物线型、 圆弧线型等等,我国常采用后者,称为圆形竖曲线。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上)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上)

(二) 广场的构思

广场的空间尺度和形象、材料、色彩等因素应与周围环境 相协调。广场设计构思要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 的“意”相结合。一方面要分析环境对广场可能产生的影 响,另一方面要分析设想广场在城市环境或自然环境中的 特点。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环境 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
在广场艺术设计中,运用形式 因素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来作为构 图手段。重复的类型有两种:韵律 的重复和节奏的重复。韵律的基础 是节奏,节奏的基础是排列。一般 理解的是具有良好的排列称为具有 节奏感、节奏性,同样对良好的节 奏人们一般称之为具有韵律感。 韵律和节奏在广场竖向设计和 平面设计形态中有多种多样的体现。 形成任何节奏排列都是具有间歇的 相互交替。间歇是指过渡性空间, 例如像柱与柱之间的间距关系。
(四) 广场的艺术处理
广场具有实用和美观的双重作用.根据不同广场性质 和特征,它们的双重作用表现是不平衡的。广场艺术设计 不仅仅是广场的美观问题.而且通过广场可以反映出它所 处的时代精神面貌,反映特定的城市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 传统积淀。 1.广场的造型:比较完美的广场艺术设计,首先要有良好 的比例和适合的尺度。要有良好的总体布局、平面布置、 空间组合以及细部设计相配合,充分考虑到材料、色彩和 建造技术之间相互关系,形成较为统一的具有艺术特色和 艺术个性广场。
(六) 广场与标志物的关系
一般布置在广场的中央 标志物,适用于体积感较强, 无特别的方向性的标志物。 成组布置,应当具有主次关 系,同时也适用于大面积或 纵深较大的广场。标志物布 置在广场的一侧,适用于侧 重某个方向或侧重轮廓线的 标志物。而将标志物布置在 广场一角,更适用于按一定 观赏角度布置的标志物。
四 广场形式美规律

城市道路广场总体规划

城市道路广场总体规划

• 线路平均长度
中小城市的直径、大城市的半径
■公交场站规划
▲公交车场
▲公交枢纽站
■地下铁道规划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11/1/2020
19
七、城市道路景观规划
★1、城市道路景观组成要素
■主景
城市道路景观中起主导作用的视觉对象
▲山景 比较独特的山峰、山上的建筑物(亭、台、楼、阁、塔)
▲水景 独具特色的水面及水中的岛屿、岛上的建筑物等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11/1/2020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
第六讲 城市道路广场规划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道路规划 ★ 城市交通规划 ★ 城市广场规划
11/1/2020
1
一、城市道路交通概述
★1、城市道路交通概念
■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的功能
• 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 • 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 城市的骨架 • 城市避难的场所
▲交通 车流、人流、物流 ▲各国汽车保有量和普及率的比较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11/1/2020
10
城市道路设计
★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机动车最大坡度
3%

道路与广场衔接方案

道路与广场衔接方案

道路与广场衔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健全的道路网络系统和适宜的道路设计都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随着城市发展,广场的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城市建设中,道路和广场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对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1. 道路与广场衔接的意义道路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干线,它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而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社交、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的场所。

道路和广场之间的衔接是城市道路和广场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美观程度,也关系到交通的流畅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2. 道路与广场衔接的设计要点在设计道路和广场的衔接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空间形式道路与广场的空间形式应该协调一致,尽可能地使它们的关系相互匹配。

2.2 材料配合道路与广场的材料应该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尽可能考虑周边环境的协调。

2.3 功能需求道路和广场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需求,需要依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

例如,在广场中需要设计景观、座位等等。

2.4 交通规划在设计道路与广场的衔接处时,要考虑交通规划的影响。

需要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确保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2.5 建筑规划在设计道路与广场衔接处时,需要考虑周边建筑的风格和造型,确保衔接处的一体化,并且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

3. 道路与广场衔接实例下面,我们以北京王府井广场和王府井大街的衔接为例,进行分析。

王府井广场是北京市的闻名景点,也是北京市的一个商业中心。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市的一个主要商业街区,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市民。

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衔接,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在设计王府井广场和王府井大街的衔接处时,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空间形式的协调。

王府井广场和王府井大街之间采用平缓的景观渐变,形成平滑的过渡,避免了街道和广场之间高差明显的情况。

其次,在材料配合上,设计师采用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做法。

城市广场及周边市政设施设计方案

城市广场及周边市政设施设计方案

城市广场及周边市政设施设计方案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心脏,连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它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场所,还是城市文化活动的核心。

因此,在广场及其周边的市政设施设计上,应考虑多方位的功能和美学。

功能性设计城市广场的设计必须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广场需要成为人们聚集、活动的场所,因此,功能区的划分至关重要。

社交区社交区应设有座椅和绿化环境,让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社交交流。

例如,设置一些长椅和小型圆桌,适合朋友聚会和家庭聚餐。

增加一些阴凉树木和花坛,提升空间的舒适度。

活动区活动区需适应不同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展览、市场等。

设计时可以考虑设置可移动的舞台和活动空间,以便于不同需求的变化。

活动区的地面应采用耐磨的材质,易于清洁且能承受较大的客流。

儿童游乐区为了吸引家庭游客,儿童游乐区是不可或缺的。

这里需要安全性高、设计合理的游乐设施,例如滑梯、秋千和沙坑。

周边应有软质地面,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这一区域最好靠近监视点,方便家长看护。

交通流线广场附近的交通流线设计应以人性化为主导,以确保流畅和安全。

设计要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需求,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

步行通道步行通道应宽敞便捷,与周围建筑以及市政设施有良好的连接。

确保无障碍通行,设置坡道和导盲砖,以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主要通道旁设置座椅,让行人可以随时休息。

自行车道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自行车成为城市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在广场及其周边设计自行车道非常重要,宽度应足以容纳双向交通。

确保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分离,减少交通冲突的可能。

公共交通站点公共交通设施应设置在广场的边缘或附近,便利乘客上下车。

候车区域需配备座椅和遮阳设施,方便乘客等候。

信息牌的设置也需清晰明了,提供及时的公交信息。

生态与美学城市广场同时也是城市的名片,良好的生态设计可提升城市形象。

广场的绿化是关键,需尽量保留自然植被,同时适当引入多样的花草树木,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道路广场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广场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广场土建工程1、彩色混凝土压印地面施工在给排水管线、电气管线等敷设完毕后,进行道路及广场施工。

(1)路基施工:路基已在进场后整理完毕。

(2)级配碎石施工a。

机械设备①主要机械设备:装载机、推土机、摊铺机、平地机、水车、自卸汽车等。

②主要测量检测设备: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灌砂筒、3m直尺、钢尺等。

③一般机具:测墩、3mm或5mm直径钢丝绳、倒链、铝合金导梁等。

b. 作业条件①路槽表面平整、坚实,并验收合格。

检测项目包括压实度、弯沉(封顶层)、平整度、纵段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等。

②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和及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③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c。

施工工艺①测量放线在路床上恢复道路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每10m~15m测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m设高程桩;并测设路基边桩,标示出基层面设计高程。

摊铺机作业时,4m~6m放置测墩,并依据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或摊铺厚度测设墩顶标高,控制设计标高。

②级配碎石运输2。

1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2。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设计干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集料数量,并计算料堆的堆放距离。

卸料应严格控制料堆距离。

2。

3摊铺、整平2。

3.1平地机布料整平2.3。

1。

1应通过试验段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

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松铺系数宜为1.25~1。

35.2。

3。

1.2卸料后及时用推土机将混合料均匀摊铺,表面应力求平整.2.3.1。

3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型,在整型过程中,应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2。

3.1。

4用压路机在已初评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并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2.3.2摊铺机摊铺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约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交通组织与场地布置的关系
道路与广场布置
· 场地布置对交通组织有决定作用 · 交通组织的好坏是评价场地布置优劣的重要标志 · 交通组织和场地布置是场地总体布局的核心内容
4. 交通组织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充分结合场地特征,使交通与场地用地功能布局相适应 ②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保持一致 ③要与市政工程设施、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有关 设施相配合 ④充分利用现有交通技术,并力求促进其发展
分隔带的宽度要与道路路幅及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相协调,最窄 1.2~1.5m,若兼用公交停靠站或自行车停放出,则不应小于2.0m。
· 道路绿化
(1)道路绿化的功能 (2)道路绿化的布置 ①绿化种植的一般宽度 ②人行道的绿化 (3)道路绿化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①行道树的书中选择3.5m以上的树种 ②绿化不应妨碍任何行车的视线 ③绿化的位置与各种公共设施应统一安排,避免相互干扰 ④注意眼界建筑的日照、采光与通风要求 ⑤在交通流量大而道路宽度不足的路段,可采用垂直绿化
2. 交通运输方式
· 运输方式
道路与广场布置
①地面交通 地面交通是陆地运输的主要方式,是指各种交通工具通过使用地 面的交通设施来完成客货运输任务的方式。 按运输对象分——客运和货运 按交通工具分——公共运输和私人运输 按交通工具种类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出租汽车、 私人小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五种方式 ② 路外交通 指各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通过设置在地面以外的交通工程设施来完 成客货运输任务的方式。 按空间分——地下运输和地上运输 按交通工具种类分——地下铁路、地下货运管线、传送带、高架轻 轨、高空缆车等五种方式
2. 机动车道
· 车道宽度
道路与广场布置
通常情况下,供沿边停放车辆的车道宽度2.5~3.0m,限制车速行 驶的车行道宽度一般为3.5m,场地内道路因车速较低,双车道道路宽 度为6.0~7.5m,三车道道路宽度为10.0~11.0m,四车道道路宽度为 13.0~15.0m。
· 机动车道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道路广场设计
道路广场设计内容及方法思路

场地道路与广场布置
道路与广场布置
场地内的道路、广场等设施是组织各种交通流的基本物质条件, 道路是动态交通存在的物质环境,广场及停车场是静态交通存在的物 质环境。合理布置场地内的道路和广场,是组织好场地内人、车流交 通的基础前提。
第1节 交通组织与场地布置 1. 交通组织
场地设计(Site Planning)的概念在西方国家较为普遍,这与西方 国家城市规划的区划控制理论紧密相连。 交通是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起点和目的 地之间进行的客、货运转。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等交通要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 统,是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动态性、 复杂性的特点。
· 交通组织的目的和意义
道路与广场布置
交通组织是道路广场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满足场地 内各种功能活动的交通要求,实现预定的场地设计方案,为场地功能 布局提供良好的内外交通条件。 交通组织是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是获得交通运输工 作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是充分利用现有用地的可靠保障。
③平曲线上的视距保证
车辆在平面曲线上行驶时,曲线内侧的边缘、建筑物、树木、设施、 广告牌等有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实现,满足不了行车视距要求,这时为了 保证行车安全,需将所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清除,这一清楚的需要最小范 围的宽度称为横净距,视距清楚范围应从车辆行驶轨迹线算起。
道路与广场布置 2. 道路纵断面设计
4. 场地道路的组织
· 场地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①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②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③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道路与广场布置
· 场地道路布局的基本形式
① 内环式 ②环通式和半环式 ③尽端式 ④混合式a
第3节 道路的基本技术要素 1.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与广场布置
道路的平面位置是由道路的起讫点及中间控制点之间练成的折线决定。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路网规划的大致方向,在满足车行条件下, 结合自然条件及建筑物的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具体方向及位置,选 择合理的曲线半径,解决直线与曲线的衔接。
· 场地设计中常设计的交通运输
①场地周围交通设施 ②场地内部交通设施
第2节 场地内的道路布置 1. 道路的功能与组成
· 道路的功能
道路与广场布置
道路是场地中组织生产、生活活动所必需的车辆、行人通行往来的通 道,是联系场地内各个组成部分并与外部环境相贯通的交通纽带。
· 道路的组成
场地内道路组成包括供各种车辆行驶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 道、分隔道、绿化带,以及道路的排水设施、照明设施、地面线杆、地下 管线等构筑物和停车场、回车场、交通广场、公共交通站场等附属设施。
道路与广场布置
·人行道的其他技术要求
①人行道的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横坡为1%~3% ②人行道距建、构筑物距离——1.5m以上 ③人行道的高度——通常高出车行道8~20cm
· 人行道的路面结构
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参考厚度,可按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路面设计规范 确定。
5. 分面布置的基本原则
①保证车、人的交通安全与通畅 ②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绿化带 ④应能迅速集中地排除地面水 ⑤断面布置要紧凑
道路与广场布置
·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
①一块板②两块板③三块板④四块板
道路与广场布置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合理地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 与高差。
· 照明器的高度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场地道路照明器的光源宜选用低压钠灯等高效光源,安 装高度为5.0~6.0m,主要干道可采用6.0~8.0m的高度,纵向间距多采用 30~50m,并与电力线等设施合杆设置。
5. 道路与建(构)物的距离
道路与广场布置
第4节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1. 道路的横断面
道路与广场布置
· 交叉口处的视距保证
场地道路的一般停车视距为15m,则交叉口视距为21m。
4. 道路照明设计
· 照明系统平面布置
(1)路段中照明器的布置 ①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 ②沿道路两侧交错布置 ③沿道路中心线布置 ④沿道路单侧布置 (2)平面交叉口的照明布置
道路与广场布置
· 照明器的横向布置
照明器一般都布置在人行道的绿带或隔离带的边上,灯柱竖于 路缘石外0.5~1.0m处,并通过交梁悬臂挑出在道路上空,悬挑长度 一般为2.0~4.0m,以提高照明质量,解决树荫挡光的矛盾。
①一般民用场地交通量不大时,双向车道数2条为宜,通常不宜超过4 条。 ②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车道总数多是偶数。 ③单车道道路,每隔150m应在示意位置设置会让车道,以便车辆避 让。
3. 非机动车道
道路与广场布置
在一块板的道路两侧,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三车 道宽3.5m;场地内单独设置的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推荐为4.0m、 5.0m等。
6. 道路横坡与路拱
· 道路的横向坡度
道路与广场布置
道路在横向上单位长度内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它的横向坡度。
· 路拱类型
· 纵断面设计要求
①线型平顺,保证行车安全、迅速 ②尽量缩小工程量 ③保证道路及两侧建筑用地的排水要求 ④满足地干管线的敷设要求 ⑤与平面线型配合,合理确定各竖向控制点的标高
道路与广场布置
· 道路的最大纵坡
为了保证道路有较好的行驶条件,道路变坡点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 相邻坡段的坡差也不宜过大,并应避免锯齿形纵坡面。当道路纵坡较大时, 应避免长距离上、下坡引起的交通不利状况,并保证行车安全,应对坡长加 以限制。 ·道路的最小纵坡 道路的纵坡应能适应路面上自然降水的排除,并不致造成地下雨(污) 水等的淤塞道路的,道路这一最小纵向坡度值即为最小纵坡。这一纵坡值需 根据当地雨季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路面类型以及排水管直径大小而定, 一般介于0.3%~0.5%之间。 ·道路的最小纵坡 为使道路线形平顺、行车平稳,并避免可机视线受阻,必须在道路竖向 转坡点处设置平滑的竖曲线将相邻直线地段衔接起来。竖曲线又有抛物线型、 圆弧线型等等,我国常采用后者,称为圆形竖曲线。
· 交通组织的任务
①根据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分析场地内容、货运输流量、流向。 ②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③综合考虑场地内及周围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依据规划要 求确定场地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 ④建立场地内部完善的交通组织系统。
· 交通组织的一般工作步骤
①研究场地设计总的要求,明确任务。 ②预测交通量。 ③研究可行的交通运输方式。 ④结合用地功能布局进行交通组织。
· 平面曲线半径
在道路转折处,为了使路线平面形状与车辆转弯行驶轨迹相适应,需 要用曲线连接,在道路设计中一般使用圆曲线。
·行车视距
道路与广场布置
①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车辆在行驶方向前面遇到障碍物,必须及时制动停车所 需要的可见安全距离。
②会车视距
当往返车辆行驶于同一车道相遇而无法错让时,双方均需要制动停车 以保证安全,这时所需要最短安全距离即为会车视距。
道路纵断面是指沿道路中心线竖向剖切的展开面。在道路纵断面图上 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道路中心线处的原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 纵断面设计内容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交通要求、当地气候和地形等自然 条件、排水要求以及沿路建筑情况、土石方平衡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确 定道路纵断面设计线的坡度、坡长,坡道相互连接处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 竖曲线,计算各柱点施工高度等,标定桥涵构筑物的标高等。
道路与广场布置 3.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 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
①十字形交叉口 ②X形交叉口 ③T字形交叉口 ④错位交叉口 ⑤Y字形交叉口 ⑥复合式交叉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