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无答案)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
假如你是消防大队的总指挥,你将如何去做?(从可燃物用哪种方式灭火、人员分配、救助伤员等方面去考虑)
经典题目剖析: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燃烧必定引起爆炸 B 只要是发光发热的反应就是燃烧
C 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燃烧 D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
快乐自测:
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乙炔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当氧气的量充足时,乙炔会发生充分燃烧,生成
和,文字表达式为;当氧气的量不足时,乙炔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和,文字表达式为。
知识点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你知道吗?
1、(1)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有什么优越性?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3)“人要实,火要虚”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燃烧的更旺的实例有哪些?
旗城学校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年级主任签名处:学科主任签名处:
拓展延伸:
1、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有:
①浪费燃料;②产生有害气体(如:CO)或烟尘(如;炭黑)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境造成污染。
2、CO中毒的原因:
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从而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归纳总结:
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2、结合生活实例,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能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的实例有哪些?
我会总结: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1)
(2)。
知识点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用一根烧红的细铁丝将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中间切开大约0.5cm直径的小孔,用一块湿润的纸片盖住瓶口,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固定在桌面上,揭开纸片,点燃氢气,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灭火设备,但对其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技能。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模拟火场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灭火操作,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火情并做出决策。
3.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想: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如家庭火灾预防计划、火场逃生路线设计等,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4.针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火灾预防和环保意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特性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设想: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点燃实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灭火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够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导语】《燃烧和灭⽕》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个知识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教学⽬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的⽅法。
②了解常⽤灭⽕器的灭⽕原理和使⽤⽅法。
1.2过程与⽅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的进取⼼,让学⽣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使学⽣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活,并应⽤于⽣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的原理并应⽤于解决实际⽣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法 探究式 5教学⽤具 1、媒体资源:⾃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蜡烛,其中⼀⽀⽤烧杯罩住。
③把⼀沾⽔的棉花和⼲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法:沙⼟、剪⼑、烧杯、湿布、⽔、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燃烧着的⽕给⼈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活中⼀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的兴趣,引⼊新课 [讲述]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燃烧能发⽣吗?⼤⽓中也含有氧⽓,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 由实际到理论,学⽣容易理解和接受 ⼀、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谈燃烧除了需要氧⽓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些物体的图⽚,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燃烧是不是就能发⽣?例如空⽓中有氧⽓,放在空⽓中的⽕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3.创设悬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奥秘,掌握如何安全地使用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各小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燃烧的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类型的燃烧及灭火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3.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探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条件。
2.灭火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操作。
3.课后作业:布置与燃烧与灭火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区分不同类型的燃烧,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灭火原理与方法:掌握不同灭火原理及其适用场景,学会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3.实验操作技能:熟练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操作,包括点燃、火焰观察、灭火器使用等。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灭火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2)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通过面氢气燃烧爆炸实验及对此实验成败原因的讨论交流了解爆炸的条件。
3.通过讨论交流防X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 爆炸条件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制取乙炔气体及燃烧装置、制取氢气气体及爆炸装置、一瓶氧气、火柴等。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展示教材P121活动天地6—4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板书】: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氧气浓度接触面积可燃物的性质【幻灯片】展示“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CO的来源?CO中毒的生理机制?什么情况易发生中毒?小明说他鼻子特灵,闻到CO的气味就把炉子搬出去,你说对分析讨论得出:促进燃烧的方法带着问题,自学“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交流学习的成果。
猜想爆炸的条让学生感受爆炸的危险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吗?小明说他可以用水来吸收CO,对吗?如何防止CO中毒?【播放】图片:有的燃烧不发生爆炸;有的燃烧发生爆炸。
【追问】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由此可见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爆炸条件【演示】教材P122实验6-1:氢气爆炸实验【思考】为什么刚开始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静地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爆炸呢?展示【幻灯片】从微观角度认识爆炸产生的原因。
指导阅读教材P122——123的内容【过渡】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为什么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播放视频:面粉爆炸实验视频。
件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看燃烧的微观图示,进一步明确爆炸产生的原理。
分析讨论归纳爆炸的条件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认识到在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证明爆炸所需的条件通过面粉爆炸实验进一步认识爆炸。
【提问】1.面粉在塑料瓶外燃烧会不会爆炸?2. 面粉在塑料瓶内燃烧会不会爆炸?3.点燃面粉在塑料瓶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4.点燃面粉在塑料瓶内,鼓入大量空气,加盖会不会爆炸?【板书】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使在厨房我们也要安全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1、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活动与探究三:[约15 min]
1、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2、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3、讨论与交流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 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门见山,引入新课。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 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5习题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摘要】《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重点探究第二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在教学中以创新实验为指导,调动小组讨论积极性,理论结合实际,总结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创新改进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教研精神,达到实在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关键词】燃烧与灭火面粉易燃易爆创新实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内容在中考化学中属于化学与能源板块,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爆炸实验的成功改进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科素养,难度不算大,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教材背景:本实验是初中化学经典兴趣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但是教材中的面粉爆炸演示实验成功系数较低,教学中很多老师是直接说实验或用视频教学代替,效果不佳,让学生感到失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生刚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虽然该实验是老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感兴趣的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进行尝试,结果不成功,很想知道爆炸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可燃物剧烈燃烧的因素,理解爆炸原理,学会易燃易爆物安全常识。
2、过程与方法:采用新闻引入,提出问题,利用实验现场验证,得出爆炸结论,拓展生活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爆炸原理,加强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爆炸成因分析,避免爆炸灾害的发生。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新闻引入,提出问题据报道,不少地方的习俗抛洒面粉庆祝各种特殊的节日或者恶搞等等,比如下面新闻报道的大学生用面粉庆生的事故,面粉真的会燃烧吗?你见过面粉的燃烧吗?燃烧是否一定发生爆炸?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晓答案。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教学重点: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教学难点: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上节课讲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那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投影】图片,并讲述: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但是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火来进行生产,还要学会如何防止发生火灾。
小组讨论回答: 主要有两方面:利和弊。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
【转折】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
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供选用的仪器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你甚至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
3分钟后到讲台上演示并回答。
其他同学观察并倾听,提出异议并改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表达能力;养成既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讲述】当然,这些灭火方法只能扑灭一般的火灾,自学131页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校领导,你会给学校的哪些地方配发哪种灭火器?为什么?【提问】小火我们可以扑灭,如果火势太大我们如何自救,如何逃生?对,火警没来之前呢?【投影】相信下面的这个实验会给你一些启示。
【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请猜想哪支先灭?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投影】我们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避免吸入有害的烟尘,然后匍匐前进。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完整版)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 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 因而不能引发反应。
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 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 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 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出干粉——
2 . 距 火 3 米 处 ,隔绝空气
对准火焰根部
3.压下把手,
扫射
适用范围
一般失火及油、 气等燃烧引起 的失火
压力表 喷管
灭火器压柄 保险销
桶体
干粉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1.拔出保险销 2.按下压把 注意:手一定 要先握在钢瓶 的木柄上,防 止冻伤
加压时将液态 二氧化碳压缩 在小钢瓶中, 灭火时再将其 喷出,有降温 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爆炸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
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可燃2%
CH4
5%~15%
CO
12.5%~74.2%
2.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现象
出现爆炸气浪, 掀开盖子。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扑救火灾
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 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 灾难,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
灭火原理 ➢ 隔绝氧气(或空气)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思考 这个活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
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学案(第2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学案(第2课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了解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二、学习重、难点爆炸的条件三、学习内容(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爆炸: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问题:除了可燃性气体外,其他可燃物(如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吗?①燃着的蜡烛的作用是什么?②鼓气的作用是什么?③不加金属盖会不会爆炸?讨论:为什么单独一支蜡烛在金属罐外或罐内燃烧不会发生爆炸,当鼓入大量空气时却爆炸?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是使塑料瓶中的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时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
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通风。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是什么?2.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课堂练习】1.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柴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⑤⑥ D.②④⑤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3.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C.煤井中必须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自燃一定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D.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1、可燃物有限的空间大量的热体积2、①点燃面粉②使面粉与空气均匀混合③不会【课堂练习】1、C2、D3、C4、D5、A。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
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引入新课]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5.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虚拟现实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6.课堂小结与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能量释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篝火、炉火等,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燃烧或灭火情境,如厨房火灾、森林火灾等,讨论以下问题:
1.分析情境中可燃物的性质和燃烧条件。
2.探讨适合该情境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3.讨论如何预防类似的火灾事故。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如氧化反应,为学生理解燃烧反应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能够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首先介绍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我会使用PPT展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如木炭、硫磺等,让学生观察到燃烧时伴随的光和热。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2、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点
1、促进燃烧的方法。
2、引起爆炸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会解释一些日常常见现象。
四、教学过程
【视频】播放乙炔燃烧的视频,描述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的现象,并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交流共享】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活动一】你能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小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多识一点】碳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并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问题】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检查煤气管道周围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
【活动二】介绍生活中见到的爆炸现象。
思考爆炸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吗?
【视频】播放面粉爆炸和氢气爆炸的演示视频,讨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在什么条件下
就会发生爆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试着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氢气爆炸的原因。
【小结】爆炸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产生急速的燃烧③在有限的空间内④达到爆炸极限
【多识一点】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讨论】在生活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爆炸的发生?
【知识拓展】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回顾与总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