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精神障碍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6ee6bec0912a21615792959.png)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1、一般心理与行为问题⑴固执。
思想固执,行动偏激,不接受意见,自我评价过高,一意孤行。
⑵暴躁。
易被激怒,沉不住气,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往往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
⑶孤僻。
孤独,胆怯,冷漠,不合群,总是喜欢独来独往,脾气古怪,敏感多疑。
⑷自卑。
常对自己的智力、能力等作出过低的评价,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易生烦恼,悲观失望,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脆弱,依赖,缺乏自信心,不善交往。
⑸嫉妒。
把他人在才能、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忧虑、愤怒和怨恨。
有时甚至采用贬低、打击他人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虚荣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⑹行为问题。
指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
但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
⑺人际关系问题。
与老师、同学不能友好相处,不能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对别人指责多,不能容忍别人的行为等。
⑻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
很难持续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
特别表现在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困难。
⑼依赖。
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增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
⑽意志薄弱。
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
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意志力非常薄弱。
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
2、心理障碍⑴焦虑。
焦虑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可能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主要有三种表现。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8460fa23770bf78a64295419.png)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成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所决定的。
一、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度、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课扰乱课堂纪律、思维存在障碍或由于智能方面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而引起的怠学、厌学、弃学等行为。
(二)品德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不能遵照社会行为准则或群体行为规的越轨行为。
一般表现为:偷窃、说谎、逃学、骂人、攻击别人、行为粗暴、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等等。
(三)情绪与性格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和性格不良,如恐惧、敏感、狭隘、多疑、焦虑、偏激、冷漠、孤僻、固执、自卑、依赖、任性、过分冲动和逞能、不考虑行为后果等。
(四)不良习惯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口吃、顺治、咬指甲、挖鼻孔、挑食、厌食、遗尿、吸烟、喝酒等。
(五)性心理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是伴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而又对性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所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手淫、早恋、性敏感、对月经或遗精的恐惧与不安以及一些严重的性变态行为。
(六)病理性方面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大脑神经紊乱或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
表现为神经性失声、歇斯底里、睡眠失调、精神分裂等和其它神经性疾病。
二、学生常见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由生理、社会文化和心理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的种类很多,在学生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头痛,主要表现为一侧跳动性复发性头痛,可漫延到头、舌、颈的任何部位。
人格特征常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极易烦恼。
(二)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少女常见的心理疾病,以食欲不振、进食不足、进食后呕吐、消瘦、闭经等为主要特点。
人格特征常表现为孤僻、任性、好幻想、虚荣、敏感和癔症等。
(三)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持续时间短;活动过度,易冲动;学习困难,违反课堂纪律等。
儿童心理障碍7例误诊分析
![儿童心理障碍7例误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30f4de360cba1aa811da48.png)
・
20 4
Chn s e ea P at e M ac 0 0 , d 5No 3
・
临床 误 诊 分 析 与 提 示 ・
儿 童 心理 障碍 7例 误 诊 分 析
王晓 平 韩 丽 范昌斌
相对而言 , 人们对成人及 大中学生患 话 时 , 她竟然点头称是 。订正诊断 : 癔病性 曾诊为脑性瘫痪 。 但其 核心症 状是进 行性 心理精神疾 病较 易 理解【 J 而对 儿 童尤 大发作 : . 精神障碍而不具备脑瘴 。 非进 行性 ” 特征表 其是学龄前期不论是患 儿家长还 是医护人 例 4 误诊 为“ , 精神运 动性癫 痫 。男 , 现 . 京国家儿童精神卫生中心会诊 , 经南 一 员尤易忽视 , 皆倾 向用 于某“ 器质性 疾病 5岁 , 主诉天 黑及独 处时 见“ 鬼影 ” 动及 致诊 为: 晃 婴儿孤独症 。 来解释 , 去诊 断处 理。其实除 了一些 先天 恐 怖感 1 , 月 其本身顽皮好斗 , 常欺 负其他 2 讨 论 性及生物源性 等病因 以外 , 儿童期 的心理 小一些的孩 子 , 1月前 几个 比他 大的 珐子 医疗界内外有一 个相 当流行 的观 点 : 剖伤 不仅会给其成人期心理 障碍 留下隐患 把他捆绑在 大树上 , 待天黑其 求饶 时才被 儿童无心理障碍 , 也更不会诈 病。因此 , 此 即通过潜意识 而延时 影响 , 可直接 在儿 放 开 , 还 自此后 便见到鬼影且 向他示威 , 感恐 类患儿大多就诊 于综合性 医院 的内科 、 儿 童期 发病 。现就临床上 典型病例 试作分析 怖 不已, 得到父 母保护 时才转 为正常。一 科 . 较少就诊 于心理卫生专科 。 本组材料基 介绍 。 度诊为精神运 动性癫痫 治疗无 效 , 订正 本上来 自于神经内科及睡眠障碍与心理 门 后 1 病例筒介 为: 境遇性心理 障碍。经心理 支持 与心理 诊 。究其原因 , 除了家 长的“ 无知 见及 偏 例 1误诊为 , 遗尿症 ” 。男 , , 5岁 主诉 疏 导冶愈 。 迷信色彩外 , 与基层 医院 的医生缺少 必要 近1 年来 自 日尿频 , 屎急且易发生尿裤 , 夜 例 5 误 诊 为“ , 急性 格 林 巴 利综 合 的有关儿童精 神障碍的 常识 。 转诊不 及时 晚也经 常尿床 , 度也 曾误诊为 一 尿崩症 , 征 。男 , 4岁 , 跌倒 后 2天 出现 下肢 无力 有关 。 但 1日合计 总 尿量并 不多 , 合其 发病年 及不能行 走 3天。 自幼 娇 生惯养 . 结 5天前 侧l 所示 的病例 , 仅从诊断标准来 套 , 龄 , 步诊断 为“ 尿症 。待仔 细询 问病 玩耍时不慎将 双膝盖 跌破 了皮 , 先照 玩 的确符合 遗尿症 诊断。若换一 个角度 , 初 遗 起 比 史 , 病 当天 正待 大便时 , 起 一条 大狗 窜过 不误 , 不想 2天后出现双 下肢 瘫痪”扶 之 如从 Fed 弗洛伊德 )精神 分析理论 。 . ru ( 被 来, 似乎要吃其小 鸡鸡 . 后便出现上述 现 已不能站立 , 此 外科 、 骨科 会诊 正常 , 家属 十 阉割情结 来理解 , 不会不考虑其 主要是性 象 。当地的确 发生过 l 0月龄 男要外 生殖 分着急。神经 科 门诊诊 断 : 急性格 林 一巴 器皆被 狗噬的惨剧 。订正诊断为精神创 伤 利综合 征可能? 收治。计划行 肌 电图 、 腰 所 致的心理障碍 : 穿等检查 。在做肌 电图时 , 扎上 电针 , 一 他 例2 误诊为“ 痛性癫痫” , 头 :女 , l 立即跳下 跑起来 , 1 全无瘫痪症 象。追究 原
儿童焦虑障碍概要PPT课件
![儿童焦虑障碍概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e10c58a45177232f60a2fe.png)
流行病学
• 分离性焦虑的患病率 约在3.5~5.4%,男孩 和女孩的比例无明显 差别。 • 分离性焦虑通常发生 在孩子上幼儿园或小 学一年级时。
病
因
• 与父母突然分离,或经历重要的生活转变 • 许多分离性焦虑的病例中,家庭存在着焦虑的 交流方式,或焦虑情绪相互影响 • 家族中有人患惊恐障碍、广场恐怖症、抑郁症、 躯体化障碍、酗酒,这样家庭中的儿童患分离 性焦虑的危险性增加
二、学校恐惧症
什么是学校恐惧症?
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情绪反应远远
超过该恐惧对象实际带来的危险时则称为恐惧
症。
儿童期常见的恐惧症为学校恐惧症,是指
长时间内不去上学或害怕上学的现象。
原
因
1.儿童害怕失败:直接诱因常常是学习失败或在学校受 到挫折 2.在学校遭遇精神刺激:碰到过分严厉的老师,受到同 学的欺负 3.不适应新环境:如转学、升学过程中对新环境不适应 4.亲子关系不正常:母亲为慢性焦虑患者,总希望把子 女留在家中与自己做伴;患分离性焦虑的儿童
特
• 女孩比男孩多些
点
• 多见于5-7岁、11岁和14岁这三个入学、升学的关 键时期
临床表现
• 开始表现为上学很勉强,早晨该上学走的时候不走; 有的患儿答应去学校,可是一到学校或者接近学校 时就逃走 • 患儿常诉说头疼、头晕、腹疼等躯体不适,往往在 星期一早晨或星期天晚上发作 • 多数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焦虑不安、哭闹、大 发脾气,任何言语保证、鼓励和安抚、物质上的奖 励都不能吸引患儿去上学 • 在家看书、看电视、做游戏、做功课时一切正常
临床表现
• 幼儿对于父母关注的过度需要,如缠着父母或寸步不离 • 大一些的儿童会觉得很难白天一个人呆在房子,很难去上 学或者去野营 • 拒绝上学,使患儿烦恼的不是学校本身,而是离开父母和 家庭 • 担心与父母分开期间他们会有什么不幸发生,并对此有生 动的想象 • 难以应对父母的外出。如果其父母外出,他们需要许多保 证和此次外出的每个细节 • 上床时难以入睡,或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安慰。有些患分离 性焦虑的较大儿童和青少年还需要和他们的父母共一个房 间或床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c585bc92561252d381eb6e61.png)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多动症多动症也称“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
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
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
(2)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
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
(3)冲动行为。
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
又如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
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
(4)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
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
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
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
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2.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以及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
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3.学习困难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9%男童和3%的女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诵读困难(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一种表现。
的症状。
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缺少某种学习技能,包括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儿童ADHD孟馥
![儿童ADHD孟馥](https://img.taocdn.com/s3/m/9e72d7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3.png)
ADHD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最简单、有效的治疗
• 哌醋甲酯(利他林)--最古老、有效的兴奋 药物
• 对70-75%的患儿有效,临床有效时间平均 为2-3小时,通常儿童在白天上课时间服1 或2次,根据体重从小计量开始,休息日停 药
•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痛、头痛或食欲下降。
ADHD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2、学习困难的性质:各门功课均落后,多 是一般心理功能障碍或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3、学习困难所涉及的技能类型:阅读、拼 音、书写或计算那一类。
学习困难的原因
• 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和特殊学习 技能发育障碍
• 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
• 家庭与情感因素:
• 学校因素:考试频繁、学业负担过重、 教学方法简单、竞争激烈
长时间进行活动 性游戏,有时做事 比较冲动,尤其在 比较兴奋的时候
长时间进行活动 性社会行为,可能 参与比较危险的 活动
对于不想从事的 在进行自己并不 活动(指定作业 书 渴望完成的任务 籍)、需要集中精 时,青少年很容 神的任务(清洁), 易分散注意力 儿童可能无法坚 持很长时间
品行障碍
conduct disorder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ADHD )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 国内的发病率在2.59-7.25%,占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的
第一位 • 也是导致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 可能对儿童产生明显的功能性影响:学习困难,成绩较差,
• 调整教室:最好是安静的小教室 • 调整座位:坐在前排老师经常注意到
的位置 • 减轻作业量 • 安排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鼓励 • 与同学结对子、互助小组 • 老师与家长互通信息
儿童青少精神障碍PPT课件
![儿童青少精神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3299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f.png)
.
40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 ADHD )
.
41
定义
ADHD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 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期常见行为障碍。行为特
征与年龄不相称 ,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Nhomakorabea.
42
流行病学
F83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F84广泛性发育障碍
F84.0 F84.2 F84.3 F84.5
儿童孤独症 Rett综合征 Heller综合征 Asperger综合征
.
7
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行为 与情绪障碍
F90 多动性障碍 F90.0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F91 品行障碍 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F95 抽动障碍 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他行为与情绪障
.
12
儿童期精神疾病的检查
三、精神检查:
1.检查者的态度亲切,措辞适当
2.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参考儿童所处 的环境综合评定;
3.运用心理测试和神经心理测试进行评定
4.精神检查方法分为直接检查和间接检查;
综合以上检查,结合病史全面分析研究,作为诊断
依据。
.
13
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 (MR)
碍 遗尿症、异食癖
.
8
儿童期精神障碍特点
病因方面: 儿童更容易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 影响 就诊方面: 儿童很少主动求医 症状方面: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检查方面:儿童常说不清自己的感受 治疗方面:心理社会环境的调整是关健
儿童狂躁症的案例
![儿童狂躁症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82a4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儿童狂躁症的案例儿童狂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也被称为儿童双相障碍。
它会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困扰,严重影响其家庭和社交生活。
下面列举了十个儿童狂躁症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小明,8岁,经常情绪波动剧烈。
有时他会突然变得极度兴奋,嘴里不停说话,动作异常活跃,无法控制自己。
而有时他又变得极度沮丧,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2. 小红,10岁,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
她在上课时总是分心,无法专注于老师的讲解,经常打瞌睡。
她也很难按时完成作业,需要家长不断监督。
3. 小华,9岁,容易冲动行事。
他经常在没有仔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导致他常常惹上麻烦。
他也经常打架,并且对他人的感受缺乏敏感。
4. 小杰,7岁,睡眠问题严重。
他经常晚上失眠,无法入睡,而白天又经常困倦,无法保持清醒。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5. 小丽,11岁,情绪易受外界影响。
她对一些小事情会过度反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或者伤心。
她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和责备而感到沮丧。
6. 小明,6岁,行为不受控制。
他经常无法按照规定的规则行事,经常打断他人讲话,插队或者搞破坏。
这使得他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很难被接纳。
7. 小红,9岁,注意力不足。
她在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老师的讲解很快就会让她产生无聊感,从而分心。
她也经常忘记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8. 小华,8岁,过度活跃。
他无法坐在一个地方,经常不停地动来动去,无法保持安静。
这使得他在学校的课堂上无法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
9. 小杰,10岁,易冲动。
他经常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经常在不恰当的时候做出决定,导致他经常受到他人的责备和惩罚。
10. 小丽,7岁,情绪波动不稳定。
她经常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极端情绪转变到另一个极端情绪,这使得她的表现很难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以上是十个儿童狂躁症的案例,每个案例都展示了不同方面的症状和困扰。
了解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狂躁症,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干预和ADHD
![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干预和ADHD](https://img.taocdn.com/s3/m/65e50a3bccbff121dd368366.png)
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干预贾艳滨教授、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地址:广州黄埔大道西613号出诊时间:周三、五上午,周二下午工作擅长:1、焦虑、抑郁情绪的诊治2、儿童注意、行为、学习困难的评估与治疗3、老年记忆、失眠的评估与治疗4、认知行为治疗办公室电话:38688120Email:yanbinjia2006@关注焦点•教育为何走进误区?•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怎样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情感?•某些学生为什么敏感,多疑?•为什么学生容易患心理疾病?•抑郁情绪的识别?•如何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生上课好动是否行为异常?该去哪里看医生?容易出现的教育误区•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心理需求•学生缺乏内涵,没有自信,没有自尊,缺乏责任,这是精神残疾。
问题的产生•一、家长的角色:问题源于家长的态度,家长教会孩子这样做!•模仿-认同: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言传身教的力量: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
•否认-反对:否认父母的行为,与父母行为表现相反。
•相互转化型:忍受父母的打骂管制,导致对父母的打骂管制。
孩子问题的产生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长的作用;•同学的影响;•朋友的影响;儿童常见心理病•儿童抑郁症:0.14-4.7%•儿童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多见•儿童焦虑症:分离性焦虑,强迫症等•儿童多动症:发病率达5-10%•儿童抽动症:10-24%出现短暂抽动•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12.4/万儿童抑郁症(childhood depression)•定义:是发生于儿童时期持续的、显著的情绪异常(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
表现为长期抑郁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
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发病率•儿童抑郁症患病率报道在0.1%~23%之间•年龄越小,患病率越低,而且重性抑郁症也少见•少年重性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估计为15%~20%,提示成年人抑郁症常始于少年期•童年期抑郁症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我国12个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所见15~19岁情感性障碍的患病率为0.016%(1982)资料显示•7~14%儿童在15岁前表现为重症抑郁发作•20~30%成年人双向障碍病人报告他们首次抑郁发作在20岁前•2000~3000青少年中有1人有情绪障碍,8~10%自杀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报告•研究指出:抑郁发作年龄较过去几十年发生早•早发抑郁通常持续,再发或持续到成年。
小学校本课程心理咨询与疏导第九章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与预防
![小学校本课程心理咨询与疏导第九章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d1e8dfb0242a8956bece433.png)
第九章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与预防第一节小学生精神障碍* 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
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
通常是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紧张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小学生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言语减少,无故紧张恐惧,孤僻退缩,动作奇特;注意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不遵守纪律,无目的游荡;情感缺乏,与亲人疏远,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原因的情感波动;言语单调、重复,联想散漫,常沉湎于幻想之中;幻听、幻视较多见,常带有恐怖幻想性,行为冲动,可出现模仿语言或刻板动作。
(二)躁狂抑郁症表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活动病态的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
该病反复发作,有自行缓解倾向;也可仅有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的发作,或二者兼有。
躁狂状态的基本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但自制力弱,多言多动,睡眠少。
抑郁状态时情感低落,苦闷绝望。
严重时产生妄想,企图自杀。
情感抑郁时晨起最重,到傍晚减轻。
患者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失眠,早醒,食欲减退。
(三)反应性精神病又称心因性精神病,是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
本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症状反应精神创伤的内容,病因消除或改变处境后即可恢复,预后良好。
女性患病多于男性。
急性患者发病时意识模糊,身体木僵,呈兴奋状态,病程较短,多在一周之内恢复。
慢性患者发病时,情绪低落、沮丧,感到内疚、自责,对不幸境遇久久不能忘怀;有时紧张多疑,可出现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
妄想是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曲解,内容不荒谬,病程较长二、小学生精神障碍的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普遍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要特别重视自幼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临床评价_吴舒华
![三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临床评价_吴舒华](https://img.taocdn.com/s3/m/64326e03227916888586d700.png)
三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临床评价吴舒华刘智胜胡家胜吴革菲毛冰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430016中国图书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411(2012)15-2302-03【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 2011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 3年级的ADHD小学生135例,其中语文、数学成绩好、中、差学生各占45例。
其症状及诊断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择思达组(A 组)、利他林组(B组)及择思达+心理行为治疗组(C组)各45例,每组于治疗前和治疗7个月后进行破坏性行为障碍评定量表(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rate scale,DBDRS)、大体评定量表(Clinical grobal impressions scale,CGI)以及患儿学习成绩水平变化等比较。
结果:治疗前三个组的各个评分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DBDRS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GI评分低于A、B两组(P<0.01),学习成绩变化趋势与A组、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A、B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C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8.89%(40/45),与A组有效率75.56%(34/45)、B组有效率73.33%(33/4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择思达联合心理行为治疗ADHD患儿能更有效的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改善儿童行为的异常,从而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育,更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择思达利他林心理行为干预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ree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WU Shu-Hua,LIU Zhi-Sheng,HU Jia-Sheng et al.Children's Hospital of Wuhan City,Wuhan430016,Hubei,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hree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Methods:On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1-3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2009to February2011were selected randomly,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cademic records of Chinese and math,45students in each group.The symptoms and diagnosis were coincidence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elective Star group(group A),Ritalin group(group B),and elective Star+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herapy group(group C),45children in each group;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rate scale (DBDRS)and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CGI)were conducted before and at seven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each group,the chan-ges of academic record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 of DBDRS symptom among the three groups(P >0.05),CGI score of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group B(P<0.01),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tendency of academic records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A,group B(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P>0.05).The effective rates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A,group B,and group C were 75.56%(34/45),73.33%(33/45),and88.89%(40/45),respec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A,group B(P<0.05).Conclusion:Elective Star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ADHD effectively,improve behavioral abnormality of children,which is helpful to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and the method can relieve the burdens of their parents,mor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are needed in clinic.〔Key words〕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Elective Star;Ritalin;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阶段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一种疾病〔1〕,是常见的儿童卫生问题。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认知功能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认知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057e082312b3169a551a45a.png)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认知功能目的:了解小学生学习障碍(LD)的影响因素及认知功能。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两所市属普通初中确定LD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家庭因素和心理行为是小学生学习障碍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认知功能与正常组也有显著差异。
结论:针对影响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及认知功能研究,为LD的预防、评价、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小学生;学习障碍;认知功能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LD学生不仅汲取知识的能力差,而且容易也现各种情绪障碍、适应障碍和违法犯罪等问题。
因此,对LD影响因素及认知功能作以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两所市属普通初中,确定LD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1:1配对研究。
1.1.1 LD小学生的确定条件: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中有关LD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具体筛查条件如下;(1)上学期主课(语文或数学)成绩居全年级统考第10百分位及以下者;(2)班主任老师根据其学习能力综合评定为差生;(3)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CRT-C2)的总智商≧70,以排除由智力障碍引起的LD;(4)无视听运动缺陷及其他躯体、精神疾病。
1.1.2正常对照组的确定条件:与LD学生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6个月,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1)上学期主课成绩均居全年级第10百分位以上;(2)班主任老师根据其学习能力综合评定为中等以上;(3)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的总智商≧70(4)无视、听、运动缺陷及其他躯体、精神疾病1.2小学生LD的影响因素测评1.2.1心理健康测评;采用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1.2.2人格测评: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
1.2.3父母养育方式测评:采用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
1.3认知功能测评1.3.1智力测评: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作为评估工具。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甄别与干预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甄别与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e4d2410df18583d048645907.png)
二、交流障碍
(一) 语言发展迟缓 大多数的孩子会在他们出生后的几个月说出第一个词 ,到他们18 至24个月时,就可以把2 到3个词放在一起, 说出句子。有些孩子会出现几个月的延迟,这很少是有问 题的征兆,但过长时间的延期就值得担心了。它可能是一 种器质性障碍的早期征兆,如:耳聋、自闭症或精神发育 迟滞,或是源于环境因素。
有学习障碍小学生在学校表现得不好,常常被他们的老师、家长和同 伴看作是失败者。因此,他们到9岁时常常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和较低 的动机。根据DSM-IV,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的退学率是40% 。他们 成人后也常常有就业问题。
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特别是女孩,通常比其他的孩子更不受同伴的 欢迎;另一方面,挫败感和焦虑可能会使这些孩子以疏远他人的方式 来行事。而且,阻碍他们学业成功的认知问题可能也会逐渐损坏他们 的社交成功。一个记不住游戏规则的孩子常常会被排除在游戏之外。 男孩比女孩更可能有学习障碍,但是男、女孩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是相 同的。贫困、社会经济地位低是孩子患学习障碍的高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① 陶国泰.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 月 ② Lauren B. Alloy, John H. Riskind, Margaret J. Manos. 异常心 理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7月 ③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 (精神障 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1994 ④ 张亚林. 高级精神病学.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⑤岳晓东,祝新华. 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⑥Jongsma,A.E. 小学生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第三版). 北京: 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d17c20a1c7aa00b42acb98.png)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智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利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
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受嘲笑,歧视而引起他们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记忆力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症状。
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
A、羞怯。
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记事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感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事。
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
B、焦虑:a、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远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b、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C、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在困难民间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怒气冲天,满腹牢骚.D、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长队别人挑剔和贬低。
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3、意志问题:主要变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禁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
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缺乏行动的自主性和一致性,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竞争,行动放任自流。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柳州市城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睡眠状况调查
![柳州市城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睡眠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3c0c8309e3143323868937d.png)
柳州市城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睡眠状况调查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的睡眠状况、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睡眠状况。
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情况的差异。
结果:经DSM-IV确诊的ADHD儿童有468例,患病率为4.86%。
在所有调查儿童中,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尿床899人(9.33%),说梦话3500人(36.35%),睡行707人(7.34%),打鼾2758人(28.64%),噩梦惊醒2566人(26.65%)。
468名ADHD儿童中,64.32%儿童存在睡眠障碍;ADHD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3.13%。
ADHD儿童睡眠状况不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睡眠状况分布的差异显著(χ2=35.451,P<0.001);ADHD儿童夜间上床需要超过30分钟才可以入睡的比例远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4,P<0.001)。
结论:ADHD儿童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降低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降低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共患病【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05-03The Research ofSleep Disorder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Liuzhou city Xiong Li1,Huang Yue1,Zhu Huilin1, Zhang Yu1, Hu dan2, Li Honghui1.(1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care, 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Guangxi Liuzhou, 545001 ,China;2.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ST, 430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es the sleeping situation of children with ADHDin liuzhou school, and to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DHD. Methods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DHD screening test were conducted among 9628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choosen by random group sampling method, and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ndition of sleep. The result of diagnostic interviews conducted among suspected ADH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by using DSM-IV criteria of ADHD were collected analyze. Results A total of 468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with ADHD,and the prevalence of ADHD was 4.86%.Mainly sleep disorder faced by ADHD children were bed-wetting, somniloquy, sleep-walking, snore,nightmare and so on. The incidences of all these symptoms were higher in ADHD group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DHD have sleep difficulties and a decreased sleep quality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refore these situations should be treated and givien early interven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children with ADHD.【Key words】 Students;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Sleep disorder; Comorbidity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是学龄儿童最普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之一。
小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调查
![小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76822f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f.png)
小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调查
杨桂伏;徐改玲;徐广明;甄龙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20)4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情况. 方法:用儿童焦虑障碍筛查量表(SCRED)对县城2 900名及农村1800名8~14岁小学生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焦虑障碍儿童进行抑郁障碍诊断,对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儿童实施相关量表及问卷测量. 结果:儿童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率为12.7%,其中县城12.9%,农村12.3%,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1,P=0.915).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儿童与仅有焦虑障碍儿童在焦虑量表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上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抑郁量表分与焦虑量表的躯体焦虑、广泛焦虑及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P<0.001). 结论:小学生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率较高.
【总页数】3页(P227-229)
【作者】杨桂伏;徐改玲;徐广明;甄龙
【作者单位】300222,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300222,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300222,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300222,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
【相关文献】
1.中年女性轻度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J], 孟建英; 李小军
2.中年女性轻度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J], 孟建英;李小军
3.中年女性轻度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J], 孟建英;李小军
4.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影响 [J], 邓友梅;莫妙霞;凌瀚;卢月芝
5.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作用分析 [J], 苗夕枝;孙丽娟;方崇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精神障碍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
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
通常是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紧张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小学生精神分裂症据有关报道,精神分裂症有2%起源于童年期,年龄越小发病率越低。
患者表现为言语减少,无故紧张恐惧,孤僻退缩,动作奇特;注意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不遵守纪律,无目的游荡;情感缺乏,与亲人疏远,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原因的情感波动;言语单调、重复,联想散漫,常沉湎于幻想之中;幻听、幻视较多见,常带有恐怖幻想性,行为冲动,可出现模仿语言或刻板动作。
不少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显著增高,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其同胞兄弟姐妹中,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数目较一般人口要高出几十倍。
二、小学生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活动病态的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
该病反复发作,有自行缓解倾向;也可仅有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的发作,或二者兼有。
躁狂状态的基本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但自制力弱,多言多动,睡眠少。
抑郁状态时情感低落,苦闷绝望。
严重时产生妄想,企图自杀。
情感抑郁时晨起最重,到傍晚减轻。
患者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失眠,早醒,食欲减退。
躁狂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有关。
该病病人家族中,同种疾病的发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30倍以上,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其发病率越高。
据研究,中枢神经介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代谢异常在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三、小学生反应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又称心因性精神病,是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
本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症状反应精神创伤的内容,病因消除或改变处境后即可恢复,预后良好。
女性患病多于男性。
急性患者发病时意识模糊,身体木僵,呈兴奋状态,病程较短,多在一周之内恢复。
慢性患者发病时,情绪低落、沮丧,感到内疚、自责,对不幸境遇久久不能忘怀;有时紧张多疑,可出现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
妄想是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曲解,内容不荒谬,病程较长。
小学生精神障碍的防治原则小学生精神障碍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重视心理卫生是防治本病的首要措施。
由于精神障碍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并不排除应用药物或到相关医院系统治疗。
但是重视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将对疾病的恢复和预防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防治复发的效果更好。
(一)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普遍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要特别重视自幼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婴幼儿和小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教育如果可以塑造出合乎理想的心理品质,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原则心理治疗原则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病情采取适宜的疗法,但必须同时重视生物、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这就是祛除病因,消除不良情绪,恢复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鼓励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调整心理和生理的平衡,改变原来因心理平衡失调而造成病理改变的恶性循环,建立有利于身心复原的良性循环。
目前广泛采用的心理治疗有以改变认知为手段的领悟疗法、疏导疗法;对不健康行为实施矫正的行为疗法;使用仪器反馈生理信息,以帮助患者用意念调整生理功能的生物反馈疗法等。
小学生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指情绪反应夸张、混乱或减退现象。
一、焦虑症焦虑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与先天素质、后天环境有关。
不良的环境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
焦虑症可突然发生,患者常有恐惧、心慌、气急、振颤,重者瞳孔散大;慢性焦虑者可有多动、学习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国外学者提出的可能成为焦虑症的诱因有:父母焦虑,孩子模仿;父母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给孩子多余的劝告、禁令;父母向孩子倾诉家中存在的经济、婚姻问题;父母反复提出的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孩子难以达到;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教师的严厉惩罚,都会使小学生产生焦虑而发病。
焦虑症的首要防治措施是改善不良的环境和教育方式。
针对产生焦虑的诱因,设法消除各种不良刺激。
培养小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及开朗的性格,对于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某些遗传素质不良、经历坎坷的小学生易发生本病。
一般女生多于男生。
抑郁表现可持续很久,甚至达数年以上。
情绪抑郁是最主要的症状。
常表现有自责自罪、易激惹、敏感、哭闹、违拗;厌倦、孤独、不安,好发脾气;以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周围不感兴趣,退缩、抑制等。
患抑郁症的小学生很少主动诉说抑郁情绪。
目前的研究认为,家族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约50%抑郁患者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
小学生抑郁症的矫治主要采用支持心理疗法,如注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荷,调整人际关系,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等。
三、恐怖症恐怖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的体验,是由于缺乏处理或摆脱可怕情况的能力造成的。
小学生易患学校恐怖症,常发生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话的乖孩子身上。
发病时常有焦虑,也可有抑郁;惊恐,大发作时脾气大、暴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愿一个人呆在家里,怕教师、同学。
学校恐怖症一般没有躯体疾病。
拒绝上学的原因常常与某些情绪障碍有关,如与亲人分离,意外惊吓;教师态度粗暴,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对小学生的培养,使学生有乐观、开朗的性格。
对已有症状者,主要是给予教育及心理疏导,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各种行为治疗等。
四、多动综合症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为常见的小学生行为障碍,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言语动作和行为异常现象。
主要症状为:活动过度,注意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冲动、任性;同时伴有学习困难,但一般智力在正常范围。
多动症应与小学生固有的顽皮、好奇、活泼好动等天性相区别。
多动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有人认为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胎儿孕育期间母亲感染风疹,服用某些药物;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新生儿出生时产道挤压、窒息、产钳助产等致其颅脑损伤为主要的病因。
也有学者认为,与大脑生理功能异常,如觉醒异常、觉醒过度,某些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和神经递质的遗传缺陷等有关。
下列症状的项目适用于8~10岁小学生多动症的诊断。
1.注意涣散,至少具有其中三项:(1)做事往往有始无终;(2)看起来上课时一直不在听讲;(3)注意力很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5)很难坚持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2.冲动任性,至少具有其中三项:(1)往往未经思考,就有行动;(2)过多地由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3)难以有条理地工作;(4)需要经常监督;(5)常在教室中大喊大叫;(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轮换。
3.活动过多,至少具有其中两项:(1)过多地奔跑或爬攀;(2)难以静坐或动个不停;(3)在坐位上屁股不停地扭动,不能保持长时间地静坐;(4)睡眠时在床上过多地翻动;(5)终日忙碌不停,似乎有个“发动机”在驱动他4.7岁前起病。
5.至少持续6个月。
由于小学生多动症缺乏客观的诊断方法,确诊时必须慎重,要全面分析观察。
多动症的防治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应以教育和行为矫治为主。
国内外不少研究都认为多动症的综合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小学生特定功能发育困难小学生时期是特定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
生理的、疾病的因素,教育方法以及精神创伤等不良影响,都会引起这一时期所特有的功能障碍。
一、发育性阅读困难发育性阅读困难指智力正常而阅读困难的小学生,多由于情绪不良或心理创伤引起,男生比女生多四倍。
若不循循善诱,则阅读兴趣无从产生,视读书为畏途。
引起小学生阅读困难的诱因有:学生发育不成熟;教师过于严厉,不一视同仁,任意责罚;家庭突然变故;教学方法错误等。
如及早发现,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矫正阅读困难,效果较好;否则,必须进行心理治疗,启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逐渐增强阅读速度及领悟能力。
二、发育性计算困难发育性计算困难在小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十分常见。
其原因为智力发展尚未完善,理解能力欠缺;意志与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发生计算困难。
对于同龄学生中明显计算困难者,应查明原因,针对问题帮助解决。
计算困难可以造成厌学、逃学、学习成绩降低、留级,甚至退学,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三、发育性言语困难发育性言语困难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也无智力障碍,而表现为缄默不语。
多为经常受惊、恐惧、生气等精神因素所引起。
一般见于敏感、羞怯、幼稚、胆小的小学生。
而在一定场合下有选择性缄默是正常的。
学校应重视言语教育,如课外讨论、专题演讲,力求生动活泼,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言语锻炼。
口吃口吃为正常言语的节律发生障碍。
在美国大约有1%的人出现口吃,其中半数是学龄儿童。
男孩比女孩多见。
导致口吃的原因很多。
有人认为与心理因素有关,如突然的精神刺激,父母过分矫正发音或模仿他人的口吃;有人认为与素质有关,如大脑两半球对言语器官的控制发生冲突,或具有犹豫不决、经常反复的性格倾向等。
口吃的直接原因是发音器官的痉挛,表现为重复第一个词或句子,或中途某个音难发而中断,致使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
当使劲说出时伴有挤眉弄眼、歪嘴、唇部颤抖、头部晃动,患者深深陷入痛苦之中。
常因此而羞怯、自卑和孤僻,情绪不稳定时出现睡眠障碍。
矫治口吃不能操之过急。
言语矫正训练是治疗口吃的最基本方法,包括肌肉松弛,呼吸均匀;控制讲话速度。
由于人的言语能力往往与他的社会活动及范围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小学生社会化训练是解决口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要让小学生在社会化活动中强化自己的言语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朗读训练、背诵训练、交谈训练,才能有效地纠正口吃。
神经性厌食躯体疾病和精神因素可引起食欲减退或厌食。
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厌食称神经性厌食。
本症常于青春期起病,95%为女生。
本症的发生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如亲人死亡、家庭破裂、躯体疾病、学习紧张、心理创伤及社会上以“瘦为美”的减肥风气等,均可构成诱因。
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主动少食,偶有绝食,严格控制食量及拒绝正常食物;已明显消瘦,但恐惧并不消失,仍觉得太胖,拒绝保持体重在相应年龄及身高的最低水平;随着营养摄人不足,体质下降,可出现焦虑不安、心动过速、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强迫性思维和仪式动作等。
严重者女性可乳房发育迟缓,出现闭经,男性则生殖器呈幼稚状态,同时伴有畏寒、便秘、血压降低、低体温、维生素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