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

合集下载

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

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

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地震局(已更名),建设部(已撤销),民政部•【公布日期】1989.03.27•【文号】[89]震发办字第113号•【施行日期】1989.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89)震发办字第113号1989年3月27日)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地震局于1989年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1989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代表国务院、李鹏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见附件)。

会上,与会代表运用近几年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1988年地震活动情况和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对1989年及稍长时间的地震趋势进行了会商,主要意见如下:1.1988年我国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明显增强,再次表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已出现了一个新的明显起伏增强的趋势。

这种活动状况可能持续到本世纪末。

今后几年地震活动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十年中,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

2.我国大陆强震的主体活动区可能主要在我国西部,特别是青藏构造块体(即地理上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和新疆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也将进入中强以上地震(5-6级)相对活跃的状态。

华北地区在九十年代里存在发生多次6级左右乃至少量7级地震的可能。

华东和华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也可能比上一活跃期增强。

3.1989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可能略低于1988年,但仍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当前发现异常情况较多,在近一、二年或更长些时间内我国西部可能发生6级以上,东部可能发生5-6级或稍强些地震的地区,进行了重点讨论和审议,并提出了七个重点加强监视的地区:1.四川中西部乾宁、康定至川滇交界地区。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5.24•【字号】东府办函〔2021〕284号•【施行日期】2021.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东府办函〔2021〕28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高我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参照《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2021年,我市9项重点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工程防御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大幅提升。

“十四五”“十五五”时期,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到2030年,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基本健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实现现代化。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1.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精细可用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数据集,绘制气象防灾减灾区划地图,识别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域,结合各部门重点隐患排查成果,筛查出各类气象灾害的重点隐患,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掌握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2.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

协助省地震部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浅层三维结构探测(一期)项目,适时对《东莞市石龙—厚街断裂、南坑—虎门断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阶段性成果开展后续完善的研究工作。

3.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隐患排查。

配合省完成重点防治区内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分析成灾规律,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

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录第⼀章总则第⼆章地震监测预报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第四章地震应急与救援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民⽣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条本条例适⽤于本省⾏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

第三条防震减灾⼯作,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作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财政预算,经费投⼊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增长相适应。

县级以上⼈民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符合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纳⼊城乡规划统筹实施,并与本地区的⼟地利⽤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应当建⽴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等防震减灾⼯作体系,建⽴和完善防震减灾⼯作⽬标管理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震减灾⼯作。

县级以上⼈民政府地震⼯作主管部门和发展改⾰、财政、建设、规划、民政、卫⽣、公安、国⼟资源、交通运输、教育、环保、⽓象、应急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领导、指挥和协调本⾏政区域的抗震救灾⼯作,其⽇常⼯作由本级⼈民政府地震⼯作主管部门承担。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各级⼈民政府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公民的防震避震和⾃救互救能⼒。

第⼋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防震减灾⼯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章地震监测预报第九条地震监测台⽹实⾏统⼀规划,地震监测台⽹密度应当满⾜地震监测预报⼯作的需要。

省⼈民政府地震⼯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地震监测台⽹总体规划和省防震减灾规划,制定本省⾏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台⽹规划,报省⼈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国务院地震⼯作主管部门备案。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中国地震烈度表1前言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之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全社会共同关心防震减灾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

地震监测预报是基础,地震灾害预防是重点,地震紧急救援是关键。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地震安全环境,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起步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基础工作,它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涵盖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工作。

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对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曾指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在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中的作用。

” 201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从柳州市具体情况看,加强群测群防的工作,可以弥补我市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柳州市非常重视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专门下发了《柳州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办法》,对全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们编写的本手册,内容涵盖了防震减灾常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衷心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大家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防震减灾工作要点

防震减灾工作要点

防震减灾工作要点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防震减灾措施。

本文将探讨防震减灾工作的要点。

一、建立地震风险评估体系为了判断不同区域的地震带来的风险,必须建立相应的地震风险评估体系,并及时更新数据。

这样可以让政府和民众更好地了解地震风险,并且做好准备工作。

二、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建筑物是地震灾害造成的主要物质损失,因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要求新建建筑物符合抗震标准,并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还应加强土木工程抗震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三、提高公众防震意识公众应该知道地震的危害和影响,了解如何应对和避免地震。

政府应加强宣传,提高防震知识普及率。

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我防震意识。

四、完善地震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地震,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精度。

应急预案应该明确各部门和个人职责、应对措施和资源调配方案。

政府和群众也应随时关注地震信息,及时响应应急预案。

五、加强科技支撑目前,科技的发展已成为灾害防范和减灾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科技企业应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学术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六、扩大国际合作地震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在地震防灾减灾方面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

同时,还应加强地震科研机构和应急管理机构的互联互通,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

结论本文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要点,包括建立地震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提高公众防震意识、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科技支撑和扩大国际合作。

只有通过集体努力和有效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减轻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粤建设字[2008]93号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粤建设字[2008]93号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粤建设字[2008]93号)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规划局、城市管理局(市政局、公用局、水务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我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程度大、难以预测等特点,重特大地震一旦发生,破坏性大,影响广泛。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心的敏感话题。

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表明,认真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和既有工程的抗震加固,扎实编制和组织实施好城乡抗震防灾规划,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防灾措施。

为此,各级建设、规划、市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抗震设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把抗震设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抗震设防工作的紧迫感和政治责任感,坚决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来,以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抗震设防工作。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既有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普查工作汶川大地震的教训表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生命线工程是发生群死群伤的主要场地。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引以为鉴,认真吸取教训。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11.27•【字号】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施行日期】2004.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3年11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3年11月27日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一条为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省地震工作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授权,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行政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县地震工作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计划的部门和建设、规划、民政、公安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制定有利于防震减灾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措施,使防震减灾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每年六月第一周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

第六条本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地区。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的领导,根据震情、震害预测结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组织制定防震减灾规划,保证防震减灾资金和物资的落实。

年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保险净费率的计算

年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保险净费率的计算

10 1



2 7卷
对该类地 区地震保 险问题 的一种研究 ,所 得结果 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地震学报 ,2 0 ,2 ( ) 2 5 2 0 2 4 5 :55— 3 .
[ ] 马洪生 ,刘杰 , 吴 , 2 吴 等.基于 R值评分 的年度地震预报能
力评价 [] J .地震 ,20 ,2 2 :3 3 . 0 4 4( ) 1— 6
12 地 震易 损性 的获 得 .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 中常用的地震易损性是 指 建筑物在遭遇 不同的地震 烈度时所产生 的的经 济
损失与建筑物原价之 比。它 一般通过大量 的地震 破坏现场调查得到。表 3中给出了 Ⅱ 类地区基本烈
2 计算结果
2 1 地震 烈度 的年 均预报 成功 率 .
表 6 I类地区基本 烈度 为Ⅵ度 地 区多层 混凝 土楼板 I 砖结构 Ⅶ度设 防的地震保 险净损失率
表 5中不分震级档的地震烈度预报成功率可以 作为年度地震重点监视 区一般 的预报结果进行使
用 ,是 一种平 均 的 结 果 。 而 分 震 级 档 的 三 种 地 震
3 问题 与讨 论 Fra bibliotek值 为 005 .4 ,约 5 ;M =6 —7时 ,平 均 值 为 %
00 3 . 3 ,约 3 %。
本文所选 的是 一种常见地 区的一种 比较常见 的建筑物类型 ,结 果具有一定 的参考 意义。对 于
其他建筑物类型和地区类别 ,计算方法 是相同的,
只要需要 ,都是可以计算 的。
本文 得到 的 Ⅱ类 地 区基 本 烈 度 为 Ⅵ 度 地 区 多
烈度成功率 是分别统计 的结果。这种差别反 映的 是地震预报 的总体水平 和对不 同震 级进行预报 的 水平 。鉴于 很 难 判 断 对 哪一 个 震 级 档 的地 震 预 报 水平更有说 服力 ,作者认 为在对 各个年度重点监 视区进行损失预测时使用平均 的结 果可能是 比较 好的。

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2024年是一个注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年份。

在这一年,我们国家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加强了防震减灾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我将对2024年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2024年我们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们国家广泛建立了地震监测站和地质灾害监测站,实时监测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

通过高精度的仪器和技术手段,我们能够及时捕捉到地震的前兆信号,并向相关地区预警,从而提前采取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在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方面,2024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城市的防震能力。

我们将地震安全作为建设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大了对新建建筑物的监管力度。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强制要求建筑物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进行建造,并进行抗震设施的检验和验收。

此外,我们还鼓励城市居民进行地震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救能力。

再次,在应急救援方面,我们加强了防震减灾的组织体系建设。

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挥相关部门的救援行动。

我们广泛培训了一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同时,我们还推动了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协作机制建设,实现救援资源的快速调配和信息的及时共享。

最后,在公众意识方面,2024年我们大力加强了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减灾的方法和应急处置的流程。

我们还发放了地震应急救援手册,向市民介绍了应急避险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工作,我们提高了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减少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2024年我们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完善应急救援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的工作,我们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永远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创新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带来的挑战。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知识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知识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知识问答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答: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工程实施范围是:全国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工程实行国务院统一领导,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市、县级政府负责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通过实施该项工程,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防震减灾法》对学校建设工程有哪些地震灾害预防方面的主要规定?答:有以下主要规定:第35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其他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39条:已经建成的下列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1)重大建设工程。

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3篇)

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3篇)

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____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____年,我国地震频发且规模较大,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____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防震减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工作内容1.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掌握地震信息,各地地震局加强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通过引进先进的地震监测设备,更新地震监测技术,提高了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还加强了地震监测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高了地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2. 提高公众地震防灾意识在____年,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震防灾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地震防灾知识讲座、举办地震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

同时,还加强了学校地震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了学生和教职工的地震安全意识。

3. 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为了提高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演练和实战训练。

通过模拟地震灾情,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

同时,还加强了救援队伍的装备配备和技术培训,提高了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加强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为了更快地恢复地震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各地政府加强了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通过制定灾后重建规划,统筹规划资源,加强社会资金支持,加快了灾后重建进程。

同时,还注重了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5. 推进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各地加大了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力度。

通过推进地震预测、地震监测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提高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效果。

同时,还加强了科技创新与应用的衔接,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成果。

三、工作成果通过____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 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地震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公众地震防灾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得到了提高。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8•【字号】粤办函[2011]672号•【施行日期】2011.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协调协作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94号)和《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粤府〔2011〕9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分工方案。

一、加强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一)调查评价。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以县为单元开展全省69个山区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重点提高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调查工作程度。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山洪、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调查成果综合汇总工作,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评价和成果上报;省水利厅负责组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二)重点勘查。

对威胁100人以上人口和饮用水源地以及隐蔽性强、地质条件复杂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力量进行详细勘查,查明灾害成因、危害程度,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逐点制订落实监测防治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防震减灾规划第三章 地震监测预报第四章 地震灾害预防第五章 地震应急救援第六章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第七章 监督管理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建设、民政、卫生、公安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标准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标准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标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中国也不例外。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抗震设防标准因地制宜,下面将分析中国各地的抗震设防标准。

一、珠三角地区抗震设防标准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这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由于地震可能给这个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当地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当地的建筑法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必须符合6度抗震设防标准,即在6度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不得发生严重破坏,能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此外,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重点考虑地震风险,不允许在高地震风险区域建设人口密集的建筑。

二、四川地震后的抗震设防标准四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这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对地震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以提高抗震能力。

根据修订后的标准,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建筑物必须满足8度抗震设防标准,即在8度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不得倒塌,能够部分修复。

此外,该地区还实施了针对地震的应急预警系统,以提前通知居民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海南岛抗震设防标准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地震活动频繁。

为了保护岛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地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标准规定,建筑物必须满足7度抗震设防标准,即在7度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不得发生崩塌,具备较高的抗震能力。

此外,该地区还加强了对岛上海域和海岸线的地震监测,以及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青藏高原地区抗震设防标准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地震频繁。

为了应对这一特殊地质条件,当地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标准规定,建筑物必须满足9度抗震设防标准,即在9度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不得发生严重破坏,能够保证人员安全撤离。

此外,该地区还加强了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以及开展了地震救援演练,以提高地震应对和救援的能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8号——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8号——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8号——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8.06.10•【字号】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8号•【施行日期】1998.06.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地质灾害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8号《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已经1998年5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长卢瑞华一九九八年六月十日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包括国家级、省级,下同)的防震减灾工作,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救灾与重建等活动(以下简称防震减灾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国务院确定。

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

第四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五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按以下要求建立和健全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一)省级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要建立或健全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本行政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地震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二)各级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承担相关职能的部门为本行政区内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各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指导、协调、管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有关的防震减灾工作;(三)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负责草拟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政策、防震减灾目标及计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广东省各级地震机构改革工作的意见》所提出的原则,合理设置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重点生命线工程、有可能因地震破坏造成有害物质泄漏的工程、人员密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行政首长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六)涉及邻省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与邻省有关地区、部门协商共同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

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粤震…2007‟5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地震局(办):现将《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八日主题词: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管理通知广东省地震局办公室 2007年6月11日印发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主动承担和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宣传工作,积极推进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

坚持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和公益性的原则。

贯彻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

第三条建设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应当选择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和能够发挥较大影响作用的场所,如科教文化场馆、科教名人纪念馆、文化旅游景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点实验室、地震遗迹遗址、地震观测台站、现代化地震监测中心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场所等单位或机构。

第四条广东省地震局负责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组织认定和业务指导。

地级以上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协助省地震局对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审核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业务指导。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有固定的科普宣传及示范防震减灾科学内容的场所,具有普及与防震减灾相关科学知识内容的条件、设施和器材,配备书籍、展板、图片、多媒体等宣传材料。

第六条有专(兼)职讲解员、有负责接待和辅导的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有稳定的能够维持工作正常运转的科普教育工作经费投入。

第八条愿意接受省、市地震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三章组织要求第九条所属主管单位的领导应重视科普工作,能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科普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

广东各城市地震设防烈度表

广东各城市地震设防烈度表
深圳市
7度
0.10g
第一组
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
珠海市
7度
0.10g
第二组
香洲区、金湾区
7度
0.10g
第一组
斗门区
汕头市
8度
0.20g
第二组
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澄海区、南澳县
7度
0.15g
第二组
潮南区
佛山市
7度
0.10g
第一组
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
江门市
7度
0.10g
第一组
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
6度
0.05g
第一组
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
湛江市
8度
0.20g
第二组
徐闻县
7度
0.10g
第一组
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遂溪县、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
茂名市
7度
0.10g
第一组
茂南区、电白区、化州市
6度
0.05g
第一组
高州市、信宜市
肇庆市
7度
0.10g
第一组
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
6度
0.05g
第一组
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四会市
惠州市
6度
0.05g
第一组
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
梅州市
7度
0.10g
第二组
大埔县
7度
0.10g
第一组
梅江区、梅县区、丰顺县
6度
0.05g
第一组
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兴宁市
汕尾市
7度

关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之调查、设计的说明

关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之调查、设计的说明

关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之调查、设计的说明伍国春;高孟潭;李健;陈明金;刘强;晁洪太;郎从【摘要】为评估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现状、成效,课题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以系列问卷调查为主,包括政府、社区和公众问卷等.本文重点说明了系列问卷调查的设计、抽样以及回收情况,并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做了简单介绍.【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9页(P390-398)【关键词】政策评估;问卷设计;抽样【作者】伍国春;高孟潭;李健;陈明金;刘强;晁洪太;郎从【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5号 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5号 100081;中国地震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北京100036;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民族大学南路5号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中国地震具有强度大、频度高、分布广、灾害重的特点。

20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50多万人,全国485个县以上城市遭受类似于唐山地震的直下型地震的威胁,7.5级以上特大地震可能发生的区域为269×104km2,全国8级以上特大地震平均每10年发生1次,7.5级以上特大地震平均3~4年发生1次。

但是,中国总体上地震防御能力仍然较低。

以房屋建筑为例,城市30%、农村70%的房屋抗震能力较差,一些重大工程位于大的地震带上。

而且,近年来中国人口和经济有大规模向高地震危险区域迁移的趋势。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具有高风险、需要采取强化措施的区域。

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确立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简称重防区)制度。

现行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包括24个地区和11个城市,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所控制的地震风险占全国地震风险的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
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第38号)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包括国家级、省级,下同)的防震减灾工作,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救灾与重建等活动(以下简称防震减灾工作)运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国务院确定。

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

第四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五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按以下要求建立和健全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一)省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要建立或健全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本行政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地震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
(二)各级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承担相关职能的部门为本行政区内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各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指导、协调、管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有关的防震减灾工作;
(三)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负责草拟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政策、防震减灾目标及计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广东省各级地震机构改革工作的意见》所提出的原则,合理设置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
(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重点生命线工程、有可能因地震破坏造成有害物质泄漏的工程、人员密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行政首长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六)涉及邻省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与邻省有关地区、部门协商共同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省、市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部署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监测与通讯台网。

省、市级地震监测与通讯台网(不含国家级基本台)分别由省、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并承担日后运转和维护费用。

第七条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当指导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完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情跟踪与会商、临震预报、震后趋势判断等决策制度;协助市、县人民政府建立和健全地方地震监测系统及地震信息上报制度。

第八条各级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对县级以上城市要有计划地开展震害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建立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

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有义务无偿为震害预测提供信息。

第九条各级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破坏性地震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省、市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完成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并报告省、市人民政府。

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对地震灾害评估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十条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会同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加强工程建设抗震设防的管理,并按下列要求进行监督指导: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县级以上城市区应根据地震小区划的成果,由各级规划。

建设主管部门编制城市抗震设防规划;
(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含城乡居民住房)应按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实施抗震设防;己进行地震小区划的地区,应按地震小区划的成果实施抗震设防;
(三)省、市级重要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重大公共设施等工程建设场地必须按《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其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按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
(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未实施抗震设防的下列重要工程,应根搪震害预测或抗震鉴定结果,有计划地实施抗震加固:
1.重要电厂的枢纽变电站(所);
2.重要公路、铁路的重要桥梁;空港、水港的指挥系统及重要设施;
3.位于城市上游的大型水库的大坝及排洪设施;
4.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别重要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车间和关键设施;
5.城市的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通讯、广播、电视、交通、金融、医疗、消防、粮食等要害部门的关键设施,以及因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爆炸、毒质污染等严重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
6.特别重要的建筑物,重大公共设施及重要文物建筑。

第十一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及直属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适合本辖区、本单位的破坏性地
震应急预案。

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指导各市建设实施地震应急预案的指挥决策技术系统及相应的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在各级宣传部门统一领导下,地震、新闻、教育、广播电视、科技、建设、保险等部门要互相配合,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三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辖区防震减灾工作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对不执行本办法,因地震造成所辖地区严重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直接责任人,按不同情况给予政纪处分,并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1998年6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