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开元行踪求是
诗佛王维
诗佛王维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1] 。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王维是大唐的一支玉笛,清纯,空灵,飘逸,隽永。
王维是诗中之佛,安详,宁静。
王维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弥勒佛入室。
王维的爷爷王胄是宫廷乐师。
王维的父亲王处廉官终汾州司马,在王维九岁时去世。
王维的母亲崔氏出身博陵大族。
王维兄弟五人,还有妹妹。
王维老大,二弟王缙唐代宗年间为宰相。
开元三年(715年),王维15岁,风姿俊美,博学多才。
过始皇墓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朝王维生平简介王维因父处廉终官汾州司马,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遂为河东人。
从小天资聪明,九岁时即能写文章,十七岁时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脍炙人口,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显示了王维超群的才华。
青少年时的王维不仅以文章知名,还擅长音乐,尤善弹琵琶。
据传开元九年(721年)春,岐王把他引荐到公主家,在公主面前用琵琶弹奏一曲,名《郁轮袍》,“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大受公主称赏。
又进诗若干首,都是人们素所诵读的诗篇,更令公主称奇。
公主遂召试官至第,举荐他为解头,一举进士登第。
王维同唐室亲王交往较多,并很被看重。
宁王李宪乃玄宗长兄,曾让太子位给玄宗,倍受玄宗尊宠,一时贵盛。
一次宁王见一卖饼者之妇,长得“纤白明媚”,十分喜欢她,便给饼师很多钱,把她纳为妾,宠爱无比。
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还想念饼师吗?并接来了饼师。
她见了饼师后,“双泪垂颊,若不胜情”。
时在座的十几个宾客,皆是有名文士,见此“无不凄异”。
宁王让大家赋诗,王维才思敏捷,最先赋成,诗云:“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诗以春秋时代息夫人的`故事来讽咏眼前这位无人身自由的妇女的遭遇,于是宁王乃将她归还饼师,“使终其志”。
王维通过吏部释褐试,授官太乐丞,正是用其所长。
后因擅自令舞黄狮子而被出。
黄狮子舞是天子所用乐舞,王维擅自令舞是越格,被出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 年)春,王维离开济州,来到洛阳候选。
时韦抗知选事,见王维才学过人,遂辟举他到朝廷任职。
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张九龄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王维献诗《上张令公》、《献始公》二首,受张九龄汲引,拜官右拾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转为监察御史,出使河西。
翌年秋,回到长安。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曾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事。
天宝三至四载(744年—745年)任左补阙,迁库部郎中。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
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长期居住于辋川别墅,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唐)王维《游感化寺》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画,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历代名画记》以画山水体涉古今赞誉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唐朝名画录》评价为风致标格特出,……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旧唐书》本传中,也有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的称颂。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有《王右丞集》。
《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赵殿成所编。
王维早期行事探究
王维早期行事探究[1].txt.. 2000 年11 月.. .. .. .. .. .. .. .. ..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Nov. , 2000 第23 卷.. 第..古代文学研究王维早期行事探究王辉斌( 襄樊学院中文系, 湖北襄樊441053)关键词: 订交洛阳; 被出济州; 汶阳归客; 休假告归; 家贫禄薄摘.. 要: 文章主要对王维开元年间的行事进行了新的探索。
认为: ( 一) 王维与祖讠永曾在开元五年、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过从四次; ( 二) 王维被贬济州后, 曾任职曲阜一带, 于开元十三年春正月获赦还长安; ( 三) 开元十四年夏, 铨选后的王维被调任! 淇上., 其于赴任途中曾还家一次, 被后人定为伪作的#休假还旧业便使.一诗, 即为王维写于是时。
.. .. 本文所谓王维生平中的! 早期行事., 是指他开元三年( 715) 远渡黄河入京至开元二十三年( 735) 擢任右拾遗间20 年的一段历史事实。
对于王维此期的行事, 研究者们或众说一辞, 或殆若聚讼, 令人无所适从, 因而颇需重新考察。
所以, 本文就王维在此期间与祖讠永的交往时次, 贬鲁与离鲁的实况, 以及补选与告归等史况, 作一具体探索, 并就有关问题与陈铁民#王维新论.略作商榷。
一.. 与祖讠永的交往实况祖讠永是王维在开元年间的重要交游之一。
关于二人的交往概况,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有如是记载: ! ( 祖讠永) 少与王维为吟侣, 维在洛州, 寓官舍, 赠祖三诗, 有云: %结交二十载, 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 契阔余不浅。
& 盖后流落不遇, 极可伤也。
.对于辛氏的这一记载, 陈贻#唐诗论丛.王维生平事迹初探.、陈铁民#王维新论.王维年谱. 以及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均从而不疑。
如陈铁民#王维年谱.即认为: 开元九年( 721) , 王维贬济州途经洛阳, 曾与祖讠永相聚; 四年后的开元十三年( 725) , 祖讠永及第后授职济州以东, 于洛州与王维再晤。
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
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王辉斌同志在2001年和2003年,连着发表了《王维早期行事探究》(下文简称《探究》)①、《王维开元行踪求是》(简称《求是》)②、《关于王维的隐居问题》(简称《问题》)③等三篇文章,着重对王维早期的事迹进行考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我商榷。
我们知道,有关王维早期事迹的记载很少,研究者往往只能根据他一些诗歌提供的线索进行钩稽、考证,而诗无达诂,不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存在许多不同看法。
我认为这些看法不妨并存,以待时间的检验,故而对于就这个问题同我商榷的文章,一般不作回答;然而当我仔细读了这三篇文章后,却又产生了回答的愿望。
我以为这三篇文章存在不少错误,它们涉及考证方法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时易犯和常犯的,有时方家也难免。
所以我决定将它们揭示出来,以供研究者参考,并作为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一种鉴诫,同时也是对上述三篇文章的一个回答(但不斤斤于具体事迹和琐细问题的是非之辨)。
现将这些错误归纳成几种类型,分述于下。
一 为牵合己说而轻易否定古人记载《求是》一文说:“综以上对王维‘开元行踪’的考察……是以其‘知南选’为研究的中心的。
兹将所考作归纳为:开元二十八年的秋天,781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 ①②③王辉斌:《王维早期行事探究》,《王维研究》第三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王辉斌:《王维开元行踪求是》,《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王辉斌:《关于王维的隐居问题》,《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王维以监察御史之衔自长安经大散关入蜀,‘知南选’于黔州。
翌年春正月事毕,乃由渝州顺长江东下至夏口,之后溯汉水而上抵襄阳,并于南阳临湍驿与神会等‘说经数日’,旋北返长安。
翌年改元天宝,唐玄宗下诏令,‘内外文武官九品已上,各赐勋两转’,王维乃由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擢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
”“知南选”在黔州,是上述推断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求是》的新说;然而王维今存的诗文中并无一语提及黔州,也没有任何一种记载说过王维“知南选”在黔州,所以这个新说还只是一种推测。
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
记有 汉 中女 郎祠 外 , 描 写 了果州 的 自然 景 色 。且 还 此行 与梓州 至夔州 路线相 合 。
6 经过夔 州云安 ( . 今为重 庆市云 阳县 ) 其 诗《 燕子 龛禅师 》 :山 中燕子 龛 , 剧 羊肠 日 “ 路 恶 。裂地 竞盘屈 , 插天 多峭塄 。瀑泉 吼而喷 , 石看 怪 欲 落 。伯 禹访未 知 , 丁愁不 凿 。上人无 生缘 , 长 五 生 居 紫 阁。六 时 自槌 磬 , 饮常带 索 。种 田烧 白云 , 一 斫 漆 响丹壑 。行随拾 栗猿 , 归对巢松 鹤 。时许 山神请 , 偶逢 洞仙博 。救 世 多慈 悲 , 即心无 行 作 。周 商倦 积 阻 , 物多淹 泊 。岩 腹乍旁穿 , 蜀 涧唇 时外拓 。桥因倒 树架 , 值垂藤 缚 。鸟道悉 已平 , 栅 龙宫 为之涸 。跳波 谁 揭厉 , 壁免扪 摸 。山木 日阴阴 , 绝 结跏 归 旧林 。一 向石 门里 , 君 春 草 深 。 此 诗 的 写 作 地 点 , 任 ” 目前有 多 种说法 : 其一 , 诗 写 于湖 南 慈利 县 五雷 山 , 此 此说 出 自《 家 界 日报 》 “ 家 界 大 峰林 , 清 雍 正 之 张 :张 在 前, 皆在慈利县域。王维所赋《 燕子龛禅师》 , 诗 以
年。
关键 词 : 维 ; 蜀 游 ; 山 隐居 ; 制 出使 王 入 嵩 受 中 图 分 类 号 :2 2 K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_ 7 l 2 1 ) 1 1 1 6 10 _0 5 (0 0 0 6
王维在 开元 天宝年 间的入蜀 游 、 山隐居 、 嵩 受制 出使一 直存有 疑 问 , 文 以其诗 文 为主要 线索 , 本 对此
21 0 0年 1 月
中 州 学 刊
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实用1篇
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实用1篇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 1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生平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__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捩点,自我介绍《王维简介》。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表示了归隐之意。
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__,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著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著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__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成就: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为中书令。
王维的经典故事
王维的经典故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有关王维是经典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王维典故,欢迎阅读!开元七年(719年),唐代大诗人王维19岁时入京参加京兆试,事先得知一消息:此次京兆“解头”(京兆试第一名称“解头”)在试前已拟定人选,乃是与王维一同应试的书生张九皋。
原因何在?原来张九皋请人拜托了太平公主(唐高宗之女、唐玄宗姑母),太平公主已命试官将张九皋定为解头。
王维本想凭真才实学夺得“第一”,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
于是来到岐王府中。
见到岐王,一番交谈后,王维将京兆试官已拟定张九皋为解头的消息告诉了岐王。
同时请求岐王能说动公主改变主意。
岐王听罢王维的一番诉说,深感为难,因为太平公主性格倔强,若为此事与之力争,则深为不便。
但若听之任之,将张九皋定为解头,则又不情愿。
左思右想,岐王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岐王知道太平公主喜欢读诗,而且喜欢琵琶乐曲。
若是能让太平公主知道王维在诗歌、音律方面的才能,她也许会改变主意。
岐王告诉王维,回去之后做两件事情。
第一,从以往诗作中选取佳作,抄录十首。
第二,选取琵琶新曲一首,此曲务必哀切动人。
5日过后,王维前来王府。
见到岐王后,岐王告诉王维,即将与王维同去公主府第。
岐王见王维衣着寒酸,若以一介寒士的身份去见公主,似乎欠妥。
于是取来锦绣衣衫,让王维换上。
随后,王维身携琵琶与岐王一同来到太平公主府第。
到了公主府第,岐王先见公主,公主设宴款待岐王,并安排乐舞助兴。
此时,岐王让人将王维传了进来。
太平公主第一次见到王维,只见王维年轻貌美,风姿英绝。
于是问岐王:“此是何人?”岐王答:“是一知音。
”随即,岐王让王维献上一首自谱新曲。
只见王维应手挥弦,潇潇洒洒,大弦小弦丁冬作响,乐声哀婉凄切,动人心魄。
一曲终了,公主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回答:“郁轮袍。
”公主听罢,极口称赞。
高一语文 阅读资料 王维名篇赏析
高一语文阅读资料王维名篇赏析一、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1].txt第7卷第 7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7月关于王维生平中的几个问题王辉斌摘要:针对陈铁民《再谈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商榷 ,并从方法的角度对其所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述评 ,有于研究王维其人其作者参考。
关键词 :王维 ;生平事迹 ;讨论辩说中图分类号 2007年第 ,以就该文前部分所言及的王维生平中具有代表性的五问题 ,立足于文献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讨论。
本文则以该文后部分所言及的王维生平事迹中的有关问题 ,亦择其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考察 ,这样做的目的 ,是希望能通过多方面的讨论 ,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王维生平的历史真实。
一、唐代休假制度与王维“南阳之行.”及“亦官亦隐”问题在拙作《王维开元行踪求是》 (以下简称《求是》)[2](页64-68)、《王维“亦官亦隐”说质疑》 (以下简称《质疑》 )[3](页37-40)、《再谈王维的“亦官亦隐”》[4](页37-42)、《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 [5]页31-37)与《考辨》等文中 ,曾就陈铁民《王维年谱》 (以下简称《年谱》 )[6]页 1-32)、《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 (以下简称《考证》 )[7](页 53-60)中的“南阳之行”与“亦官亦隐”两个问题,着眼于唐代休假制度的角度 ,对其进行了质疑 ,认为其所说均为错误。
如关于王维的“南阳之行” ,《年谱》认为其时间在天宝四载 ,理由是王维时任侍御史 ,而侍御史的职责之一是“受制出使” ,所以王维曾于是年到过南阳。
对于《年谱》此说 ,拙作《商评》、《求是》二文 ,分别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商榷 ,其一是侍御史的职责问题 ,其二是时间问题。
对于前一个问题 ,《商评》将《年谱》中载王维因“受制出使”而“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及“南阳”的认识 ,进行了综合考辨,指出其纯为“附会而使然”的结果。
王维开元天宝年间行迹
也说王维开元天宝间的行迹——《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评析。
王辉斌(襄樊学院文学院,湖北襄樊441053)(摘要]《中州学刊)20LO年l期发表的常法亮《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由于作者不谙唐代的有关典章制度。
以及存在着文献学功底欠缺、想当然下结论、没有读懂原诗等多方面的弊端,因而所“分析”的王维“入蜀游”、“知南选”、“受制出使”南阳等“开元天宝阃的行迹”,全为错误。
文章就该文的这些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参考。
[关键词】王维;开元天宝;入蜀游;知南选;受制出使《中州学刊}2010年1期发表了常法亮《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就王维“开元天宝间”的“人蜀游的时间和路线”、“王维隐居嵩山的地点”、“王维受制出使’新秦郡、榆林郡、南阳郡的时间”诸旧问题进行了新“分析”(以下特简称该文为“分析”)。
该文认为,“王维入蜀游当是在开元十八年春从大散关入蜀,经梁州、梓州、果州、夔州,在夔州地域经过了一个夏季、秋季、冬季,翌年春经巴峡、襄阳、商洛返回长安”,其“出使南阳当在天宝四载下半年”。
其中在“分析”王维的“入蜀游”与“受制出使南阳郡”时,还先后两次就拙文《王维开元行踪求是》⋯(以下简称“拙文”)中的有关结论进行了质疑,认为“王维知南选不是王辉斌所说的黔州”,王维在南阳与神会聚晤的时间亦非如拙文所言为开元二十九年春,而是“天宝四载下半年”。
其实,“分析”的上述结论,不仅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且还存在着文献学功底欠缺、想当然下结论、没有读懂原诗等作者筒介:王辉斌(1947一)。
襄樊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佛教文学。
万方数据也说王维开元天宝问的行迹多方面的弊端。
一言以蔽之,“分析”一文的上述认识,由于其全部是建立在作者想当然的主观随意性的基础之上的,故其均与王维生平的历史真实完全相悖。
为便于对“分析”一文错误的具体认识,兹对其略作评析如次,以供参考。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王维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他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
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
"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关于王维的四则故事
王维的故事关于王维的四则故事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
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王维的四则故事,欢迎阅读。
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其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他一生经历曲折,青年时一举登第,后经历安史之乱,晚年沉醉于佛学。
一、少年胆识王维很小的时候便很有胆识。
相传,有一年,知县看到书上有记载说,当地大山里有一种石胆,吃了可以长命百岁。
于是,他便下令让老百姓去找。
可大山里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所以百姓们找不到。
知县很生气,硬说是老百姓把石胆私藏了起来,很多人因此被抓进监狱。
幼小的王维不忍心看见乡亲们受苦,就捡了几块石头交给知县说:“石头有的是,可没有石胆。
”知县大怒,呵斥他说:“书上有记载,怎么可能没有呢?”小王维不慌不忙地说:“龙和凤凰书上也都有记载,可您能找到么?”知县无话可说,只好收回了寻找石胆的命令,并把因此入狱的人们都放了出来。
文人应作天地之良心,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说真话。
没有胆量说出真话的人,注定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
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幼小的王维能够做到,实在是很难得。
二、举登第开元七年(719),19岁的王维入京参加京兆试,事先得知,太平公主已命考官将一同应试的张九皋定为此次的京兆“解头”(即第一名)。
王维本想凭真才实学夺魁,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
当时的王维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广泛结交文人雅士和一些达官贵人。
他来到岐王府中,将此事告诉了岐王,请求岐王能说动公主改变主意。
岐王让王维先从以往的诗作中选取佳作,抄录成卷,再作琵琶新曲一首。
几天之后,王维前来王府。
岐王给他换上华丽的衣服,带他来到太平公主府第。
桃源行(王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源行唐代: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标签写景、写狗古诗18首、唐诗三百首、乐府译文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注释逐水:顺着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因为。
见人:遇到路人。
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旷望:指视野开阔。
旋:不久。
攒云树:云树相连。
攒,聚集。
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
唐代诗佛五维生平及三个事例
唐代诗佛五维生平及三个事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你记得这熟悉的诗吗?我们启蒙教育课本里王维的《画》,其实在中小学课本中收录了很多他的作品。
例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的主角“诗佛”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少年王维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
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京城求仕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
有诗《李陵咏》《西施咏》等。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
春就试礼部,落第。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得罪贬官。
赴济州途中作《宿郑州》等诗。
半官半隐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
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
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
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摘要:王维开元后期的“入蜀游”,被学者断为已难确考。
余以为,王维入蜀游当是开元十八年春从大散关入蜀,经梁州、梓州、果州、夔州,在夔州地域经过一个夏季、秋季、冬季,翌年春经巴峡、襄阳、商洛返回长安。
其“嵩山隐居”以诗意疑在登封大金店附近。
“受制出使”新秦郡、榆林郡,时间当在天宝四载春,出使南阳当在天宝四载下半年。
关键词:王维;入蜀游;嵩山隐居;受制出使王维在开元天宝年间的入蜀游、嵩山隐居、受制出使一直存有疑问,本文以其诗文为主要线索,对此三个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一、入蜀游的时间和路线关于王维入蜀游,清赵殿成《右丞年谱》无考,陈铁民《王维集校注》曰:“关于维游蜀的具体时间,由于材料缺乏,已难确考。
”①余以为,王维诗中有大量写实部分,透漏出很多地理信息,这对研究王维行迹非常重要。
1.从大散关入蜀开元十八年(730)春,王维从大散关入蜀。
王维有诗《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言:“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此为入蜀诗。
大散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南秦岭深处,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通典》卷一七三谓岐州陈仓县有大散关(乾元元年改为宝鸡,即今陕西省宝鸡市),‘旧关故城在县南’”。
大散关处于秦岭西段,最高处海拔2500米,初春及暮秋时节依然多雪,由“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知,王维行径此地时天在下雨,几乎排除暮秋、冬季、初春时节。
结合后面的《青溪》一诗王维进入秦岭时间约在暮春(4月份),且心情较为放松。
2.经黄花川其《清溪》诗曰:“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此为入蜀诗,诗写王维路上景色。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曰:“杜氏《通典》凤州黄花县有黄花川。
王维
王维的背景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
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
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任。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其中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裴耀卿任济州刺史,裴为河东人,与王维是同乡,待王维不错,使王维稍得安慰,但裴很快又赴宣州任职,使王维甚感惋惜。
在裴耀卿离开济州不久,王维也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辞去司法参军之职,离开济州。
王维离开济州后,在淇上住了二年,开元十七年(729年)赴长安,在长安又闲居了几年。
初到长安,他即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结识了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开元十六年(728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阳,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
这是因自己中状元后仍不得意,所以有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才子,一代名人,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意,青年时期赋闲,心中当然不是味道。
而且此期间又丧妻。
王维的妻子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
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于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
虽则王维劝孟浩然归旧庐隐居,但他自己的求仕之心并未完全死灭,或者因名臣执政,复又求仕。
闲居长安时,即他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希求汲引,随后便隐于嵩山。
嵩山地近东都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
次年他便拜右拾遗,又为朝官,做了两年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就在闲居和这样的官职变换中,他度过了许多年的时光,而进入中年,此后或隐或官,所为官为左补阙、库部即中,品阶虽稍高了点,但仍为侍从闲官,总不得意,这样又过了10年。
王维50岁时,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服满后,又做了几年的文部郎中。
进一步使他仕途失意的,是安史之乱中曾陷于叛军中,得罪了唐王朝。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
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
作者: 常法亮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1100
出版物刊名: 中州学刊
页码: 161-16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王维;入蜀游;嵩山隐居;受制出使
摘要:王维开元后期的“入蜀游”,被学者断为已难确考。
余以为,王维入蜀游当是开元十八年春从大散关入蜀,经梁州、梓州、果州、夔州,在夔州地域经过一个夏季、秋季、冬季,翌年春经巴峡、襄阳、商洛返回长安。
其“嵩山隐居”以诗意疑在登封大金店附近。
“受制出使”新秦郡、榆林郡,时间当在天宝四载春,出使南阳当在天宝四载下半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开元行踪求是[1].王辉斌(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关键词:王维;开元行踪;知南选;黔州摘要:文章考察的王维“开元行踪”,主要是以其“知南选”为研究的中心。
认为: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年秋,自长安经大散关入蜀,“知南选”于黔州。
翌年春正月事毕,在渝州顺长江东下至夏口,然后逆汉水直抵襄阳,并于南阳临湍驿与神会等“谈经数日”,旋北归长安。
翌年改元宝,唐玄宗下诏,文武百官九品以上者,连升两级,王维由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擢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胡适辑《神会语录》,均称“侍御史王维”者,即皆因此而始。
中图分类号: I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 -5935 (2003) 04 -0064 -05 王维生平事迹,以其在开元年间的行踪最难考察。
几年前,笔者曾撰《王维早期行事探究》[1]一文,虽然对王维“开元三年远渡黄河入京至开元二十三年擢右拾遗间整20年的一段历史事实”,择其要者进行了探索,但其并不等于说王维开元年间的生平事迹已甚为清楚明白。
笔者特撰是文,对王维开元年间游踪中的有关问题,再作具体考察与辨别。
一蜀中之行考实王维游蜀中,赵殿成《王右丞年谱》未及。
陈贻《王维生平事迹初探》[2]亦未及。
王达津《王维的生平和诗》[3]一文,虽将王维集中的、《青溪》《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二诗,系于开元十五年,但无任何依据,因而仅认为“:都系初隐时游历所作。
”谭优学《王维生平事迹再探》[4]一文,首次对王维的入蜀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王维曾经入蜀,其证有三。
”一是以王维集中的《自大散以往..见黄花川》、二诗为据,考订《青溪》出王维曾经凤州(今陕西凤县)梁泉县的黄花川、大散关而入蜀。
二是据《宣和画谱》所载王维的《栈阁图》、、等十一幅川北写生图”《剑阁图》《蜀道图》“,认收稿日期:2003-03-17为王维若非亲历其境,是很难画出上述蜀中山水的特点的。
三为王维集中的《晓行巴峡》一诗,认为其“可算是王维曾经入蜀的铁证”,因而下结论说:可以肯定王维此行“是到过今之重庆市的”。
综此三者,文章最后认为:王维入蜀,其时间当在“开元十四五年离开济州”到“开元二十二年擢右拾遗”之间的“五六年中”。
谭文的“再探”表明,王维曾经到过蜀川一次,乃属确凿可靠之事实。
谭文之后,张清华《〈王维年谱〉证补》[5]一文,乃以之为基础,对王维入蜀作了“进一步析证”。
张文认为:“王维曾由长安出发,出大散关,经凤县和蜀”一次,之后便顺长江而下“到湖北襄阳”,于开元二十一年初夏与孟浩然相会。
张文依之立论的证据,主要是一段述说性文字,其为:查孟浩然生平事“迹,从开元十七年科日到襄阳,开元十八年夏又游洛阳,并从洛阳赴吴越,开元二十一年春夏才回到襄阳,回襄阳后又一次游蜀的活动。
所以,(二人)这次会晤定在开元二十一年较合适。
王维于玄宗开元二十年秋冬离开长安游蜀,至渝州已是春末,设若他在渝州少许逗留,到湖北襄阳至多也是初夏。
这时孟作者简介:王辉斌(1949-) ,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64点的存在,充分反映的是王维生前不曾经由今湖南岳阳、长沙而到过桂州。
即是说,传统的“王维知浩然正从吴越回到襄阳,二人会晤时间是合得上的。
”据此可知,张文对王维入蜀的“进一步析证”,较之谭文而言,主要是“析证”了王维在开元二十年秋入蜀,翌年初夏于襄阳与孟浩然第二次会晤(二人第一次相会在开元十六年前后的长安————笔者注)之事实。
其实,张文的“析证”乃属错误。
首先,张文赖以立论的依据,即其“查孟浩然生平事迹”之所“查”,乃是据陈贻《孟浩然事迹考辨》[6]一文而为,而陈文之所“考辨”,实属不对。
这是因为,孟浩然一生曾三下江东游吴越,而其“自洛入越”的那一次,并非是始程于开元十八年夏,而是在开元二十一年秋。
拙著《孟浩然研究》[7]第一章《孟浩然的行止》中之第五节,对于孟浩然以上的史实,乃是详考,可参看之,此不具述。
其次,张文认为孟浩然开元二十一年春秋乃在襄阳的说法,其实是因不谙孟浩然的生平而致误。
按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夏之际,孟浩然正在京洛一线,此即其生平中的三入长安之史实(一入在开元十一年冬,二入在开元十六年秋,参见拙著《孟浩然研究》第一章第二节)。
孟浩然三入长安,乃始于开元二十年初春的由襄阳至洛阳。
对此,孟集中有《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一诗乃可为证。
此诗题中的“储十二”,为诗人储光羲,孟浩然所“同”的储光羲之“洛阳道中作”诗,《全唐诗·储光羲集》作《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诗题中的“吕四郎中”为吕向。
据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8 ]及其所附《翰林学士壁记注补·玄宗》,知吕向开元十七年前后为主客郎中,开元十九年由主客郎中改任都官郎中。
而据《资治通鉴·唐纪》的记载,在开元十九年十一月至开元二十年十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唐玄宗与文武百官均在洛阳。
又据《全唐诗·储光羲集》中的《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也》一诗,又知储光羲开元二十年春乃在洛阳。
储诗题中的“信安王北伐”,据两《唐书·玄宗纪》、《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材料,可知乃始程于开元二十年春正月的洛阳,斯时,储光羲既以诗送友人“鼓吹李丞”从信安王北伐,是知其开元二十年春乃在洛阳甚明。
孟浩然既“同”储诗,则其开元二十年春亦在洛阳乃可论断。
其后,孟浩然即往来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直至开元二十一年秋乃自洛之越(对孟浩然以上之行踪,可具体参见拙著《孟浩然研究》第一章之第二、第五两节的内容)。
孟浩然开元二十年春至开元二十一年秋既然在长安,王维又如何能与其在襄阳第二次相会呢?可见,张文之误,乃是不言而喻的。
南选于岭南”(岭南道的“选所”设在桂州———笔者注)的说法,乃是疑窦丛生,而令人难以相信。
那么,王维的入蜀又具体在哪一年呢?欲弄清楚此一问题,愚意应与王维“知南选”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考察。
王维“知南选”于何地?传统的说法有两种,即一说认为在襄阳,一说认为在桂州。
但襄阳说已为持桂州说者所辩驳,认为不可成立,甚是。
然持桂州说者亦大有问题。
按唐代的桂州,即今广西桂林,是地古今均为风景名胜之地,故与王维、李白等人同时的诗人任华,曾撰文对桂林山水大加赞美[9]。
而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王维,其集中却无只字相及,这是问题的疑点之一。
疑点之二,是由夏口(今湖北武汉)至桂州,岳阳乃为必经之地,而洞庭湖与岳阳楼,均为唐代文人南下所必登游之处集中于此亦于无只字之载。
疑点之三,是在汨罗投水而死的屈原,在王维集中更是无迹可觅。
这些疑对于王维的“知南选”,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进行认识,则上述疑窦皆可冰释。
所转换一下角度,就是指将王维“知南选”的选所由传统的“岭南”说改为“说。
据杜佑、选举志》《唐黔中”《通典》《新唐书·、会要》、等材料可知,唐代“四岁一往”《册府元龟》的经常性“南选”,只在岭南与黔中二道举行。
黔中道治设在黔州,黔州即今重庆彭水县,是地距渝州(今重庆市区)仅百余里,若以唐制规定的“马日行七十里”计之(详后),则当日乃可往返。
而王维集中的《晓行巴峡》一诗,又可证王维确曾到过今重庆一带,合勘之,则王维“知南选”于黔州,应是可以遽断的。
即是说,王维由长安经大散关而入蜀的原因,主要是因奉命“知南选”至黔州所致,其时间则为传统之说的开元二十八年。
即旧说认为王维“知南选”在开元二十八年的结论,乃属正确,故本文依之。
又会要》卷七十五的记载,唐玄宗时期的“知南选”自开元八年始,便规定“选使及选人,限十月三十日到选所,正月三十日诠注使毕”。
依此,知王维由长安的入蜀南下之始程,就当在开元二十八年的秋八月前后,而其待一切完毕后由黔州至渝州,则应在开元二十九年的仲春二月之际。
而斯时,正与《晓行巴峡》一诗中所写“余春孔帝京”的时令叩合。
未久,王维即在渝州顺江而下至夏口,遇友人封太守某自夏口赴吴门(今江苏苏州)任,乃赋《送封太守》一诗以送。
之后,逆汉水而上抵郢(今湖北钟祥),“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10 ]。
待至襄阳,闻孟浩然已张二谱之所以认为王维在元二十九年春张二谱之所以认为王维在元二十九年春卒,乃写《哭孟浩然》一诗以悼。
同时,还写了《汉江临眺》等诗,对襄阳的风光进行了歌咏与赞扬。
至于《韵语阳秋》卷十四载王维至孟浩然家中画“浩然像”一帖,并题“…日暮马行疾,城荒人维常见孟公吟曰:住稀。
‟…挂席数千里,名山都未逢。
洎舟浔又吟曰:阳郭,始见香炉峰。
‟余因美其风调,至所舍图于素轴”云云,其真实性如何,则尚有待作进一步之考证。
所以,王维的“知南选”,不在桂州而是黔州,故其所取路途乃系由长安入蜀而至。
二江宁之谒质疑王维集中有一首《谒璇上人》的五言古律,其全文为:少年不足言,识事道已长。
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
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枝。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诗题中的璇上人即璇禅师,因其开元末年曾暂居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瓦官寺一时,而王维生前又写了上引是诗,因而,王维的谒璇禅师”,便成为了研究者们据以认为王维曾到过今南京一游的证据。
如陈铁民《王维年谱》[11 ]即作如是认为,其于开元二十九年内云:“春,自岭南北归,尝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该谱并据以为:王维“此行盖自桂州历湖湘抵大江,而后沿江东下,经九江至润州,再循邗沟、汴水、黄河北归秦中。
”同陈谱者,另有张清华《王维年谱》等。
但也有与陈谱之说相左者,如陈允吉《王维与南北宗禅僧关系考略》[ 12 ]一文即是。
该文说:“王维生平足迹未履江东,当然不可能于开元年间同他(指璇禅师—笔者注)在金陵见面。
他与王维之徒神交云云,大致是他此后曾经北上游历或者移居京洛,借此能与王维等一班名流搭上关系。
..由此推测,王维之璇公,大概是在天宝年间。
”陈文认为王维一生不曾至江宁,故其谒璇师只能是在北方的京洛一带,但时间在天宝年间而非开元之际。
以上二家之说,孰是孰非?其实,均与王维的生平实况不符。
如陈文所提出的“天宝年间的京洛”说,既不曾以任何材料证实璇禅师在天宝年间曾至京洛一带,又没有对王维斯时的行踪进行具体考察,所言纯为推测之辞,故未可令人信之。
而陈、张各自的《王维年谱》,虽系研究王维生平的专著,乃是在王维“知南选”自“岭南北返”所致(其云“岭南”者乃系持传统的“桂州”说,上已辨之,此不论)。
(二)王维至江宁后,乃系“再循邗沟、汴水、黄河北归秦中”。
言之,陈、乃由江夏经江宁而还长安,主要是因《谒璇上人》一诗的系年与作地所致。
对于《谒璇上人》一诗的系年,有两点是必须注66合勘二者,则知王维此行北归乃是绕了一个大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