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总结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有机化学选择题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有机化学选择题 一、计算1、与Na 、NaOH 、Na 2CO 3、NaHCO 3反应醇酚羧酸酯、卤代烃Na √ √ √ × NaOH × √ √ √ Na 2CO 3 ×√ √ × NaHCO 3 ××√×备注酸性:醋酸>碳酸>苯酚>HCO 3->H 2O 重要反应:ONa OH NaHCO 3+CO 2++H 2O(现象:溶液变浑浊)例:1mol 该物质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各消耗多少mol Na:3mol,产生H 21.5molNaOH:8mol Na 2CO 3:2mol NaHCO 3:1mol2、与H 2,HX(HCl,HBr),X 2(Cl 2,Br 2)加成 烯烃,炔烃 苯 醛,酮 羧酸,酯H 2√ √ √ × HX(HCl,HBr) √ × √ × X 2(Cl 2,Br 2)√×××例:1mol 该物质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各消耗多少mol H 2HX(HCl,HBr)X 2(Cl 2,Br 2)3、不加条件与HX(HCl,HBr),X (Cl ,Br )取代 酚(邻位、对位可取代) 醇HX(HCl,HBr) × √ X 2(Cl 2,Br 2)√×+3 Br2→↓+3HBr+4 Br2→+4HBr +3 Br2→+3HBr CH3OH+HX→CH3X+H2O例: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各消耗多少molHX(HCl,HBr):加成(5mol)取代(2mol)X2(Cl2,Br2):加成(3mol)取代(2mol)二、物理性质标况下状态熔沸点水溶性密度烃类C≦4为气态(新戊烷例外) 因为有机物均为分子晶体,所以熔沸点均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②支链增加,熔沸点降低③醇和羧酸中含有氢键,熔沸点会增大难溶于水小于水(1)卤代烃C≦3的一氟烷烃一氯甲烷(CH3Cl,沸点 -24.2℃)氟里昂(CCl2F2沸点 -29.8℃)氯乙烯(CH2==CHCl,沸点 -13.9℃)四氟乙烯(CF2==CF2,沸点 -76.3℃)难溶于水一氟代烷、一氯代烷<1;一溴代烷,一碘代烷>1;C↑密度↓;醇非气态C≦4:互溶5≦C≦11:能溶C≧12:不溶烷烃<烷醇<1; 芳香醇>1酚非气态T<650C,不溶T>650C,互溶大于1醚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醚溶于水,乙醚溶解度为10g小于1醛酮甲醛(...HCHO....,沸点... -.21..℃)..C≦4:互溶小于1羧酸非气态C≦4:互溶C≧5:不溶大于1 酯非气态难溶于水小于1 硝基化合物非气态难溶于水大于1 常见标况下22.4LCHCl3中含有的原子数鉴别:溴苯,苯,乙醇三、性质1、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分别为:(均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色)①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有机选择题知识点

高三化学有机选择题知识点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各科目的复习都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它的选择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特别是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化学试卷中常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总结一下高三化学有机选择题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们。
1. 有机分子的分类有机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官能团进行分类。
有机物可以分为醇、酸、醛、酮、酯、醚、胺、腈、醚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
2. 功能团的官能团化反应官能团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也是选择题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常见的官能团化反应有醇的酸催化脱水、酸酸催化酯化反应、酮和酸的酸催化酰胺化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官能团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机理以及反应产物的结构。
3. 脂肪族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脂肪族化合物是高三化学选择题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
脂肪族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等。
考生需要了解脂肪族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 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应用有机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反应,如卤代烃的重排反应、醇的酸碱性、醛和酮的加成反应等。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重要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机理和反应产物的结构,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有机聚合物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三化学选择题中的一个考点。
有机聚合物的合成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即加聚和缩聚反应。
考生需要了解有机聚合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三化学选择题中的一个重点考点。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需要考生熟悉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基和还原基的应用、碳碳键的构建以及官能团的转换等。
考生需要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以及合成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汇总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硫酸B. 蔗糖C. 氯化钠D. 酒精答案:C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硫酸、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硫酸是酸,氯化钠是盐。
蔗糖和酒精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2. 题目: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O + H2O → Ca(OH)2B. 2H2 + O2 → 2H2O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O2 + Ca(OH)2 → CaCO3 + H2O答案:B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在选项B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1,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2,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二、填空题1. 题目: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碳酸钠- 硝酸铵答案:Na2CO3;NH4NO3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碳酸钠由钠元素和碳酸根组成,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化学式为Na2CO3。
硝酸铵由铵根和硝酸根组成,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化学式为NH4NO3。
2. 题目: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硫酸的摩尔质量。
题目信息:2H2SO4 + 3O2 → 2Fe2(SO4)3答案:98g/mol分析: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根据元素周期表,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因此,硫酸的摩尔质量为(2×1) + 32 + (4×16) = 98g/mol。
三、简答题1. 题目: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例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N2(g) + 3H2(g) ⇌ 2NH3(g),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选择题3大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3大技巧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题型之一。
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高考化学选择题3大技巧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1、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2)阿伏加德罗常数;(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0)小计算。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和策略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1)直选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
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近5年有机化学高考真题选择题汇编带答案

近5年有机化学⾼考真题选择题汇编带答案有机化学⾼考真题选择题汇编带答案2019年⾼考化学有机真题汇编1.(2019年⾼考化学全国I卷)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锰酸钾溶液褪⾊B.可以发⽣加成聚合反应C.分⼦中所有原⼦共平⾯D.易溶于⽔及甲苯2. (2019年⾼考化学全国II卷)分⼦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体异构)( )A. 8种B. 10种C. 12种D. 14种3. (2019年⾼考化学全国III卷)下列化合物的分⼦中,所有原⼦可能共平⾯的是( )A. 甲苯B. ⼄烷C. 丙炔D. 1,3?丁⼆烯4.(2019年⾼考化学北京卷)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段如图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链延长)( )A.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解B.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C.聚合物P的原料之⼀丙三醇可由油脂⽔解获得D.邻苯⼆甲酸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5.(2019年⾼考化学江苏卷)化合物Y具有抗菌、消炎作⽤,可由X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1molX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B. Y与⼄醇发⽣酯化反应可得到XC. X、Y均能使酸性⾼锰酸钾溶液褪⾊D. 室温下X、Y分别与⾜量Br2加成的产物分⼦中⼿性碳原⼦数⽬相等6.(2019年⾼考化学海南卷)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B. C. D.2019年⾼考化学有机真题汇编答案1.C2.C3.D4.D5.B6.B2018年⾼考化学有机真题汇编1. (2018年全国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类具有⾼选择催化性能的蛋⽩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褪⾊D.淀粉和纤维素⽔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2. (2018年全国I)环之间共⽤⼀个碳原⼦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均处同⼀平⾯D.⽣成1molC5H12⾄少需要2molH23. (2018年全国II)实验室中⽤如图所⽰的装置进⾏甲烷与氯⽓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高考化学复习选择题的秒杀技巧

高考化学复习选择题的秒杀技巧例题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作反响2r(g)+5q(g)=4x(g)+ny(g)反响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那么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b、3c、4d、5高考化学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思想:我们知道87.5%比1小,所以左边系数相加必需大于左边系数相加,满足条件只要a。
例题2、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那么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a、2种b、3种c、4种d、5种思想:苯环有6个取代位置,四氯苯相当于二氯苯,也是3个例题3、38.4g铜跟过量的浓hno3反响,铜全部作用后,共搜集到气体22.4l(标况),反响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能够是()a、1.0molb、1.6molc、2.2mold、2.4mol思想:由于气体有能够是no和no2,正常的解法是,列出两个反响式,然后列方程组计算。
其实不用,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全部生成的是no计算出消耗量,假定全部是no2,计算出消耗量,答案就在两个数值之间。
选c。
或许直接列总方程式计算,也快捷的多。
例题4、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参与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gb、大于1.06g,小于2.86gc、等于2.86gd、大于2.86g思想:无水na2co3放入溶液会攫取溶液中的水,构成na2co310h2o晶体,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被夺走一局部水后肯定过饱和,也就会析出更多的晶体,所以晶体质量肯定大于na2co310h2o质量,na2co3质量为1.06g,na2co310h2o质量=286*1.06g/106=2.86g例题5、某烷烃和炔烃的混合气体1l,完全熄灭生成co21.4l,水蒸气1.6l(均同温同压下测得),该混合气体是()a、乙烷和乙炔b、甲烷和丙炔c、甲烷和乙炔d、无法判别思想:用平均值计算:由产物知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4p.2,肯定有碳原子数小于1.4的烃,只能为甲烷。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选择题典型真题

A. 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
反应 B.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 2.(2020・全
I 卷,8)紫花前胡醇( 新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选择题题库
1.(2021•全国甲卷,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提高人体免疫力。
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
A.分子式为C 14H 14O 4
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 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3. (2018•全国I 卷,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 2/CCl 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4. (2018・全国II 卷,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5.(2017•全国II 卷,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41
)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D ) 0 n A 饱和欢盐水 D J '二二二¥二二二:二 C
6.(2021.湖南卷,4)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
高考化学选择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选择题知识点归纳高考化学选择题必备知识点归纳在化学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选择题其实也不难,但是要很细心。
复习的时候也需要将会出现在选择题的知识点记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选择题知识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选择题总结
题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帮助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
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Cl-<NO2<NO<SO2<Br-<Fe2+<Cu<I-<H2<Fe。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题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帮助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题型三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帮助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
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
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步骤一: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
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二: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三: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题型四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步骤一: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共存”,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
步骤二:挖掘隐含条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无颜色或其他限制条件。
步骤三:根据离子共存知识,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络合反应,综合判断。
题型五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相关概念的理解
步骤1:根据中和热定义判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l),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
②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
都约为57.3KJ/mol。
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KJ/mol。
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步骤2:根据燃烧热定义判断。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①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H2O(l)等。
步骤3: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哪些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而那些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反应,则属放热反应
题型六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题
步骤1:熟悉常见物质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数:
(1)1molH2、O2、P4分别含有1mol H-H键、1mol O=O键、6mol P-P键;
(2)1molH2O中含有2mol O-H键;1mol NH3含有3mol N-H键;1mol CH4含有4mol C-H键;1mol SiO2含有4mol Si-O键。
步骤2:弱电解质不能完成电离,如CH3COOH、HF等;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都易发生水解反应,如NH4+、Fe3+、Cu2+和CO32-、HCO3-、CH3COO -等。
步骤3:几类常考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求算:
(1)6HCl+KClO3=KCl+3Cl2↑+3H2O中,HCl中Cl的化合价为-1价,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5价,它们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2)在Cl2+H2O=HClO+HCl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在反应中1mol氯气参加反应,电子转移数为NA;类似情况还有Cl2+2NaOH=NaCl+NaClO+H2O 题型七考查微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步骤1:首先确定微粒是同周期元素,还是同主族元素的。
步骤2: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多少,若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步骤3:若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根据“阴上阳下”规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