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建三局超高层建造顶升平台系统
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中挂架设计与施工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ack System in Modularized Lowposition Jacking Formwork System
Huang Shuang ,Wu Yanhong ,Wang Kaiqiang ,Liu Zhimao ,Liu Xiaosheng
[收稿日期] 201205 18 [基金项目]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课题( CSCEC3B201035 ) [作者简介] 黄 爽, E-mail : 48014475 技术中心执行经理, 工程硕 士, @ qq. com
系统 、 挂架 与 围 护 系 统 和 模 板 系 统 等, 钢平台系统 位于施工层 以 上, 模 板、 挂架和安全防护系统悬挂 沿 模 板 悬 挂 方 向 设 置 钢 筋 预 留 层、 在钢平台 下 弦, 钢筋绑扎层 、 模 板 封 闭 层、 已浇混凝土层 4 个操作 层 。 施工时, 通 过 移 动 悬 挂 模 板 的 滑 轮, 使模板与 混凝土脱开, 钢 筋 绑 扎 完 成 后, 顶升其上部的钢桁 并完成竖向混凝土结 架平台带动模板和 挂 架 上 升, 构施工 。 模块化顶模典型部位的剖面如图 1 所示 。 挂架设计时, 首先应考虑挂架满足使用安全的 需求, 挂架体系的安 全 主 要 通 过 系 数 安 全 和 措 施 安 全两种手 段 保 证 。 系 数 安 全 主 要 是 指 挂 架 体 系 设 计时计算上的安全 系 数 储 备, 措施安全主要是指挂 架体系使用过程采 取 周 全 的 安 全 保 护 措 施; 其 次 应 考虑钢平台系统至 最 低 一 道 作 业 层 的 高 度, 满足施 工层的 高 度 需 求; 再 次 应 考 虑 模 板 退 模 空 间 的 需 求, 挂架的 宽 度 应 既 能 满 足 退 模 空 间, 又不影响作 业层的施工 。 挂架系统设计 原 则 为: ① 外 挂 架 总 高 度 需 考 虑 建筑物 标 准 层 高 情 况, 满足所有作业层的高度需 求; ② 挂架 的 宽 度 应 满 足 使 用 要 求; ③ 挂 架 应 满 足
3种超高层建筑施工系统
3种超高层建筑施工系统目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模板系统包括爬模系统、滑模系统和顶模系统。
这3种模板体系均可用于核心筒墙体结构先行施工的工艺。
爬模系统爬模系统是依据墙体状况,布置机位,每个机位处设置液压顶升系统,架体利用附墙挂座与预埋在墙上的爬锥连接固定,爬升时先提升导轨,然后架体连同模板沿导轨爬升。
一、爬模系统的特征1、液压爬模可整体爬升,也可单榀爬升,爬升稳定性好。
2、操作便利,平安性高,可节约大量工时和材料。
3、爬模架一次组装后,一直到顶不落地,节约了施工场地,而且削减了模板,特殊是面板的碰伤损毁。
4、液压爬升过程平稳、同步、平安。
5、供应全方位的操作平台,施工单位不必为重新搭设操作平台而铺张材料和劳动力。
6、结构施工误差小,纠偏简洁,施工误差可逐层消退。
7、爬升速度快,能够提升工程施工速度。
8、模板自爬,原地清理,大幅降低塔吊的吊次。
9、爬模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敏捷,爬升平安平稳,速度快,模板定位精度高,施工过程中无需其他帮助起重设备的特征。
但一般机位较多,整体性不够好,承载力也不大。
爬模能简单适应较薄的墙厚变化,但墙体突变时适应困难。
二、施工要点每次浇筑混凝土面距模板顶面不应少于5cm。
浇筑混凝土时,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并应避让接触模板、对拉螺栓、钢筋或空心支撑。
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模翻倒。
每一节模板安装前均应清除表面灰浆污垢,整修变形部位并涂刷脱模剂。
模板沿墩身周边方向应始终保持顺向搭接。
爬模施工过程中,应常常检查中线、水平,发觉问题准时订正。
混凝土可采纳洒水养护,当桥墩过高供水困难时,可采纳混凝土养护液养护。
墩身混凝土脱模部分应准时用水泥砂浆堵塞对拉螺栓孔及修补表面缺陷。
爬模的接料平台、脚手平台、拆模吊篮的荷载,应平衡,不得超载,严禁混凝土吊斗碰撞爬模系统。
滑模系统滑模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筒壁结构、框架结构、墙板结构。
对于高耸筒壁结构和高层建筑的施工,效果尤为显著。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于土地空间的利用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对于城市建筑的层数也随之不断向上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的需要,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不可忽视的活力。
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是保证整座建筑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应用则成为了现代超高层建筑建设和施工中的重要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常常是由混凝土、钢筋和其他构件等材料所组成的,它的作用是支撑建筑物的荷载和抵抗风荷载,同时还承担保护电力、通讯、排水等管道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核心筒内部通常会装置一些射线系统、电缆桥架、燃气管、通风管、给排水管等管线设备,因此,确保核心筒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精准的安装管线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传统的超高层建筑建设中,核心筒通常是采用小锤、拖若缆或塔吊法进行安装,这不仅工序繁琐而且时间长,还会给工地造成较大的灰尘和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这种传统的安装方式还有可能对于其他建筑物和设施造成损害和危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就应运而生,该技术是将核心筒整体安装在顶升平台上,通过升降平台的升降机制将核心筒整体按照预定方案一点点升起,这样可以减少工期和组装起点,提高建设效率。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优化建筑施工组织结构,减少项目进度风险,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实现是通过电动或液压驱动系统来完成的,这个系统可以实现整体升降平稳无颤,操作简单易控制,运动的速度快,且能够适应极端的工作环境。
该技术中的平台系统还可以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多种配备,如上升/下降平台、旋转平台和倾斜平台等多种类型,从而确保了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完整性。
总之,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的应用使得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提高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与效率,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环保、安全、快速而又高效的施工目标。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实践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实践张琨中建三局近年承建的主要超高层建筑:上海环球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天津117广州西塔香港环球成都绿地广州东塔武汉中心深圳华润南京青奥重庆国金苏州国金近年来,中建三局围绕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系列技术研究与应用。
塔机高效运行集成平台施工电梯高效运行其他技术目录1.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2.廻转式多吊机集成运行平台3.单塔多笼循环运行施工电梯4.其他技术创新施工模架与塔机冲突装备立面冲突传统的模架系统施工技术暴露出诸多问题:传统模架承载力小钢筋绑扎层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养护层支承顶升层支点周转层u 研究背景施工模架高空拆改风险高投入大海洋平台工厂流水线u研究目标u研究难点及思路p 第一步:2007年,广州西塔工程中,首次提出了“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简称“低位顶模”) 。
广州西塔低位顶模集成平台立面图钢筋绑扎层模板支设层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养护层支承层平台层u 研究过程p 第二步:在继承第一代集成平台“低位支承”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实现了模块化。
周转前——福州世茂模架周转后——福州宇洋模架标准组件——十字节点可周转安全性适用性u 研究过程标准组件——单片桁架u研究过程p第三步:在第二代集成平台的基础上,研发高承载力微凸支点和装备集成技术,开发第三代集成平台。
第三代集成平台与前两代集成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微凸支点,它承载力高,布置灵活,不破坏原结构。
u研究过程支承箱梁微凸支点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具有承载力高、装备集成、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
u 研究过程关键技术 4关键技术 3关键技术 2关键技术 1支承技术装备集成安全系统可变体系粗放式建造集约化建造基于莫尔强度理论,得到微凸支点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构造参数。
u 关键技术——微凸支点支承技术理论模型受力模型示意13ttcσσσσσ-≤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不同构造参数下的理论承载力。
【荣誉】两项成果荣膺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建三局掌握超高层建造核心科技
【荣誉】两项成果荣膺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建三局掌握超高层建造核心科技!8月4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表彰奖励2015年度省科学技术获奖单位和个人,中建三局两项科技成果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琨出席大会。
二等奖——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张琨、王辉、王开强、周杰刚、陈凯、崔健、刘晓升、陈波、王健、刘志茂主要完成单位:中建三局三等奖——高层建筑密集管道预制组合技术主要完成人:楼跃清、黄刚、李进红、王亮、张永红、尹奎、曹灵玲主要完成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此次湖北省共有331项科技成果(人)获奖。
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一等奖54项,二等奖97项,三等奖156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23项。
获奖成果简介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一、集成平台技术原理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简称“集成平台”或平台)由支承系统、钢框架系统、动力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及监测系统组成。
钢框架系统类似巨型“钢罩”扣在核心筒上部,支承系统位于钢框架系统下部,附着于核心筒外围墙体上。
动力系统控制顶升油缸配合支承系统将平台整体向上顶升。
模板和挂架系统悬挂在平台下部,塔机、混凝土布料机、材料堆场、施工机具堆场、平台操作机房等设备、设施设置在平台顶部或与平台挂架系统及支承系统结合。
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确保施工安全。
核心筒施工时,先绑扎上层钢筋,待钢筋绑扎完成及下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脱开模板开始顶升。
相关设备、设施随钢框架一起上升一个结构层。
平台就位后,调整模板,封模固定后,浇筑混凝土,进入下一个施工循环。
集成平台承载力高、适应性强,可满足复杂超高层建筑高空施工要求并为设备集成提供保障,通过高度的设备集成,实现工厂式的集中建造,显著提升超高层建筑施工水平。
二、成果与应用推广情况该成果已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已公开发表论文5篇。
开启建造新模式,新一代“住宅造楼机”开始应用
开启建造新模式,新一代“住宅造楼机”开始应用一、“住宅造楼机”的发展历程近年来,经过对深入研究超高层施工装备的不断研究与试验,三局已相继开发了四代超高层顶升模架系统,形成了“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造楼机”。
在前四代空中造楼机(传统造楼机)的基础上,新一代“住宅造楼机”实现了由重型造楼机向轻型造楼机、由摩天大楼向一般来说普通高层住宅的转变。
“住宅造楼机”是采用装甲车辆贝雷架+轻型通用型支点搭建的拉艾一套适用于住宅剪力墙体系的轻型造楼机,它成功克服了住宅项目剪力墙化解杂、多、碎等困难;另外,各系统内的构件均按照标准化、可周转考虑,提升周转应用率,合理降低了综合成本。
二、“住宅造楼机”的构架简介“住宅造楼机”由钢平台系统、支撑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组成,具有安全性好、施工速度快、承载量较大、适应性强、全天候试运转的优点。
与传统“造楼机”相比,更轻量、更快捷、更方便、更灵活。
三、“住宅造楼机”的应用情况实施推进情况。
“住宅造楼机”于5月18日在中建御湖壹号工程项目成功安装,目前,现场共已施工至28层结构,顺利顶升26次。
实施效能分析。
通过与项目结构形式相同、楼层数量相近的楼栋进行分析,从投入成本、铝模拼装、架体安装、每层施工人数及施工时间等方面进行逐一比对,效能提升明显。
实施安全性分析。
与传统铝膜+爬架施工相比,“住宅造楼机”施工安全性显著提升。
作业环境分析。
通过电动雨蓬、集成配电系统、喷淋设备等措施,有效改善作业环境。
当前社会效益。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国资委、网易、工人日报、新京报、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平台上刊登报道,并以四种语言在新华社海外分社进行日报传布。
四、“住宅造楼机”的发展前景“住宅造楼机”适用于普通超居民区、公用建筑领域,如:住宅、办公、酒店等工程。
通过媒体宣传,先后有世茂、新希望、局西投、时代建设、佳兆业、龙湖、万科等业主前来亲身、交流,并则表示要推广使用。
解密中建三局超高层建造顶升平台系统
解密中建三局超高层建造顶升平台系统■本报驻湖北记者阎友华通讯员朱军伟程超今年以来,中建三局研发的全球首款“空中造楼机”——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成为我国建造领域的“明星”。
日前,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空中造楼机”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顶模:低位顶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经历了多次升级,从传统的搭设脚手架到滑模,再到爬模、提模,施工机械化、标准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
进入新世纪,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传统模架难以满足要求。
如何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施工速度,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5年,中建三局参与高432米的广州西塔总承包施工。
该工程平面呈类三角形,外周边由6段曲率不同的圆弧构成,总工期仅1007天。
若采用传统施工技术,要如期完成施工任务,谈何容易!面对严峻挑战,项目研发团队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施工竖向结构的模板和挂架悬挂在钢平台以下,采用大行程、高能力、支承在剪力墙预留洞处的液压千斤顶顶升钢平台,带动模板与挂架整体同步上升一个高度,完成上一楼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最终第一代顶模——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应运而生,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超高层施工工效。
施工中,广州西塔核心筒施工速度最快达到两天一个结构层,总工期缩短280天,创造令人瞩目的“世界速度”。
第二代顶模:模块化低位顶模尽管第一代顶模具有诸多优点,但标准化程度低、难周转、成本高,同时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困难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
2009年,中建三局成立攻关小组,依托福州世茂国际中心项目,重点在周转性、适应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开展攻关,将整个模架“拆分”为由多个标准组件组成的装配式结构,从而实现模架在不同项目间的周转使用,大幅降低成本;针对不同工程,研究基于顶模施工环境下塔吊、电梯、混凝土泵送等垂直运输设备与模架衔接、协调与配合的最优方案;为顶模应对核心筒结构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其对核心筒变化的适应性;提高顶模设计的安全性,为施工中的“误操作”提供安全保险;同时创新标准化组件,为顶模的不断改进奠定基础,促进顶模由创新设备向定型成熟的产品迈进。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日益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而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和构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核心筒作为建筑的支撑系统,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它承担着楼体自重,地震等多方面的力作用,还能在建筑的施工及改造过程中,起到固定建筑的效果。
而核心筒的整体顶升平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设计元素,它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核心筒,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也能在建筑施工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首先,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是为了解决高层建筑顶部结构施工的难题。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顶部都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设施和结构,比如通风系统、天线塔、广告牌等等。
当这些设施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就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这在安全性方面是非常危险的。
而采用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整体顶升平台通过升降装置,可以把建筑物的核心筒平台直接调整到高空位置,从而避免了高空作业的风险。
其次,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建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维修改造,一般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工作。
这样一来,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影响楼体本身的稳定性。
而通过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可以将核心筒整体提升到一定高度,将其置于一个比较舒适的施工高度位置。
这样一来,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了对楼体本身的损害。
最后,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还可以优化建筑物的空间利用。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一般都会有很多的设备和设施需要布置在建筑物内部,而这些设施具有一定的重量,如果不加以计算和部署,很容易造成楼体过度负荷,甚至导致垮塌的情况。
而采用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可以将一些重要的设施和设备直接布置在平台上,从而将楼内部的空间进行最大化的利用。
总之,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工作风险,同时还可以优化空间利用效率,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平台液压顶升系统关键技术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平台液压顶升系统关键技术摘要:现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城市建设用地日渐紧张。
在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施工平台液压顶升系统,这种设备可以适应于较大的荷载需求,并且具有较高的同步精度以及可靠性要求。
本文针对该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结合了一些典型的故障类型分析了可行的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平台;液压顶升;同步控制;施工技术现在超高层建筑工程在我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现在顶升模架的设计水平越来越高,并且也得到了推广。
顶升体系首先采用的是爬模技术,之后逐渐改进为低位顶模以及支点顶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模架的作用也越来越多样,在过去,模架仅仅可以用来承载挂架以及模板,现在已经可以摆放很多大型设施,例如温度调控室。
消防设备、机房和塔式起重机等等。
一、关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平台液压顶升系统简介关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平台的构成如图1所示,液压传动装置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功率的转换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负载刚度,响应十分灵敏,所以液压顶推技术目前已经在很多工程的施工当中得到了推广。
超高层建筑使用的是多支点同步顶升这项技术,支点数量往往会高于3个。
但是由于其才刚刚起步,所以制造技术并没有推广开来,而生产上仅仅提供无法和施工实际情况相配套的设备。
在这种年轻看下,设备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故障。
施工平台大多采用多个支点固定在剪力墙上,在每个支点上都固定一个顶升液压缸设备。
所有液压缸将输出力传递施工平台。
液压顶升系统组成主要包括:顶升液压缸、液压泵站以及电液控制系统。
液压缸提供施工平台整体顶升所需的位移和顶推力;液压泵站是将电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换能装置,为顶升液压缸提供流量和压力;电液控制系统将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电、液元器件的动作,并实时监测液压顶升系统的运行参数,主要由操作台、PLC控制器(包含I/O模块)、各类传感器和继电器组成。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作为超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结构性能,还可以方便施工和维修保养工作。
对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实际工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设计不当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施工技术不完善等。
有必要对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原理、工程应用案例、设计注意事项、安全性及经济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探讨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开始兴建,而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应用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障建筑在极端天气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提升建筑品质,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工程应用案例也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为未来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深入研究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可以促进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推动超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建筑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和建筑材料的不断进步,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日益成熟。
超高层建筑施工新型顶模系统的研制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全面负责
技术实施 协调管理 生产管理 深化设计 结果计算
100%
100% 100% 100% 96% 100%
制表:杜君子
制表时间: 2014年3月10日
小组简介
活动计划
小组活动时间
活动项目 3月~6月
2014年 7月~9月 10月~12月 1月~3月
暴法”,考虑水平同步
施工,后期结构补洞施 工、快拆模板应用等形 成多种意见、观点和想 法,并采用亲和图进行 汇总整理。
定型模板
铝合金模板 大钢模板
免开洞支撑
整体式支撑牛腿 可拆分式支撑牛腿
制图:薛宇
制图时间: 2014年4月3日
提出方案
通过计算、实验、数据比选
水 平 结 构 同 步 施 工 的 装 配 式 顶 模
595天
正常施工完成时间
节约工期30天,确保完成规定工期。
565天
按合同工期要求完成时间
目标确定
目标可行性分析 正常施工完成时间
595天
节约工期30天,确保完成规定工期。
565天
按合同工期要求完成时间
天津现代城核心筒平面面积为632㎡,顶模安装时间为65天。本工程核心筒平面 面积610m,采用装配式顶模系统,预计安装周期不超过60天。而通过创新设计实现 水平结构同步组织施工,可减少延时施工工期30天。
课题背景
能否通过对现有顶模技术进行创 新,缩短安装周期,同时优化工 艺规避工序分段延时,实现水平 结构同步完成,以便实现工期目 标…………
课题背景
检索词:组装装配式桁架 、顶升平台、水平同步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物,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改进,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最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之一,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核心筒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需要使用设备来进行加固或者变形。
其中,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可以为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和运营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可以满足超高层建筑的变形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度受力导致变形变形,需要顶升整个核心筒,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扭矩。
整体顶升平台可以根据建筑的不同形态和结构设计不同的方案,就可以满足不同的变形需求。
可以使得核心筒更加稳定、更加安全,也能够更好地承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荷载压力。
其次,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和时间。
如果核心筒的变形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加固和改造,使得施工周期延长和成本增加。
而如果采用整体顶升平台的技术,就可以减少核心筒的扭矩和变形,从而大大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最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可以在建筑的运营期间维护和保养核心筒。
在建筑开始使用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可以协助建筑维护人员对核心筒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因核心筒失效导致的土建安全事故,同时也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总之,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可以帮助超高层建筑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
它可以满足核心筒的变形需求,减少施工成本和时间,还能帮助维护人员对核心筒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这样,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会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从而更为安全、更为可靠地服务于城市的发展。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象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
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浅析,探讨其设计原理、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顾名思义,是指将整个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部分进行整体顶升的设计与应用技术。
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支撑结构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受建筑整体自重和外部风荷载,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抗震性能。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和提升技术,通过对核心筒结构进行技术加固,以增加其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其次是施工工艺的优化,包括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效率,采用先进的模板支撑技术,提升整体施工的速度和质量;最后是监测和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核心筒结构的变形和承载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工艺参数,保障整体顶升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应用方面,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国的上海中心大厦、广州CTF金融中心以及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哈利法塔等知名建筑,都采用了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经验,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熟的施工方案和标准规范,并且在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已有的应用案例,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还有许多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也将不断更新换代,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提升整体顶升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是设计理念的革新,包括与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处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使得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质和气候条件下的工程需求;最后是国际合作与交流,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工程,各国建筑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将促进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的全球化推广和应用。
“拔高”无锡天际线——无锡国金中心施工探秘
中建三局无锡国金中心项 目经理陈建国告诉记者 ,该工 程 在 施 工 中 创 下 了 多项 “ 无 锡 之 最 ” :结 构 高 度 最 高 ( 3 3 9 米 )、单体 建筑 面积最大 ( 2 2 . 8 万平方米 )、基坑 开 挖最深 ( 2 3 . 5 米 )、混凝土强度最高 ( C 7 0)、主体结 构施
工速度最快 ( 平 均3 天 一 层 、最 快 两 天 一 层 )。此 外 ,项 目
还率先采用 了 “ 低位少支点整体 式顶升模架体 系钢平 台”、 “ 远程无线监控系统”、 “ 喷淋 降温 系统 ”等 “ 尖板眼 ”, 提高功效 ,节能减排 ,降本增效。 “ 顶升模架”显神威 传 统盖房 子 ,是 先搭设 一个平 台供 材料堆 放和工 人施 工 ,一层楼盖好后再往上搭一层 。为了安全和省时 ,国金中 心 的建造并 没有使 用传统 的搭建 方法 ,而是采用 全 国第 四
2 0 1 2 年的 1 2 月1 2日 , 中 建 三 局 承 建 的 无锡 第 一 高 楼—— 国金 中心喜封金顶 ,3 3 9 米的结构高度 , “ 拔 高”了
无 锡城 市 天际 线 。
况。 ”目前 ,记者在 无锡 国金 中心项 目经理 陈建国的手机屏 幕上亲眼 目睹 了整个工地 的 “ 实况 ”,甚至连每一位工人安 全帽上的编号都看得一清二楚。 陈建国告诉记者 ,为确保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 ,项 目在 施工现场安装了两套远程遥控 彩色倍频监控设备 、1 0 多个摄 像头 ,3 6 0 度旋转 ,工地 一切尽 收眼底 。该监控 设备还 能与 3 G手机连接 ,无论何时何地 ,掏 出手机也能和 电脑一样看到 施工现场所有画面。通过 这个监控 系统 ,项 目多次召开远程 视频会 ,远在武汉的公司领导 “ 足不 出户” ,就可实时查看 并及时协调现场问题 ,真正实现了 “ 决策于千里之外”。 “ 喷淋系统”节能减排 2 0 1 2 年的盛夏 ,无锡国金中心项 目农民工活动板房屋顶
东北在建第一高楼“空中造楼机”厉害了
东北在建第一高楼“空中造楼机”厉害了!源自丨中建三局、中建铁投集团近日由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发中建铁投集团发展公司沈阳宝能项目参与并负责实施的科技成果“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工业化设计研究与应用”经中施企协科技成果评价(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提高了集成平台施工应用中的集成性、高效性、安全性兼具监测、预警、报警等功能使超高层建筑施工更加智能化、工业化、标准化集成平台一种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新型综合性施工装备集成塔吊、施工电梯、模板、操作架体等施工设备设施一起去看看成果有哪些优势?项目简介东北在建第一高楼——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沈阳中轴线和金廊相交汇的核心地段,工程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是集大型商业、高端住宅、豪华五星级酒店、办公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其中主塔楼地上部分113层,位列全球第九,雄踞东北亚之巅。
|标准化接口提升效率|项目为不同功能设备单元研发了用于集成平台安装的标准化接口显著提升集成平台设备设施安装效率及工业化水平△塔机顶部支撑丝杆千斤顶接口留设△布料机接口留设|吊运吊装技术节约工期|针对集成平台挂架系统、钢框架系统安装项目发明了一种大型组拼片体结构整体吊运技术及多点平衡吊装技术节约安装周期约22天在使用集成平台项目中具有安装速度优势|实现同步顶升|施工电梯在平台段的滑动附着技术可保证电梯在平台顶升过程中仍可上至平台顶不对称多塔机与集成平台支撑体系一体化技术可实现多塔机与集成平台同步顶升△塔机一体化|设置三维监控预警系统|集成平台设置全过程三维监控预警系统将集成平台三维模型与监控系统(风速风向监测系统、应变检测系统、水平度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挂爪状态检测系统)整合至模架检测系统平台软件可实时在模型对应部位显示监控数据相比传统监控更加直观清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成果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工程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5篇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辽宁省工法6项、中建三局工法1项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是指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整体顶升技术来提升核心筒的施工平台,以便进行高空作业。
本文将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原理和应用进行浅析。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整体顶升系统和施工平台。
整体顶升系统是指将核心筒上的施工平台整体提升到上层的技术系统。
该系统包括升降机、顶升装置、支撑系统等组成部分。
施工平台是指核心筒上用于进行高空作业的平台,其设计应考虑到安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等方面因素。
整体顶升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整个施工平台的重量和施工荷载。
二是要保证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平台倾斜或发生任何意外情况。
三是要有可靠的控制系统,确保整个顶升过程的控制精度和安全性。
四是要考虑到工期和成本等因素,确保顶升系统的设计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施工平台的设计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满足施工作业的需求,包括空间和设备的布置等。
二是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三是要考虑到平台的稳定性,采取合理的结构措施,保证平台在整个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刚度。
四是要考虑到平台的便捷性,设计合理的通道和出入口,方便施工人员的进出和设备的运输。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核心筒施工阶段,提供施工人员的工作平台,方便高空作业。
二是在核心筒完成后,可以用作观光平台,为公众提供观赏城市风景的便利。
三是在核心筒的维护和保养过程中,提供便捷的工作平台,保证核心筒的长期使用。
四是在核心筒改造和升级过程中,提供施工人员的工作平台,减少对核心筒原有结构的破坏。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技术。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应用,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为核心筒的后续使用和维护提供便利。
狂拽酷炫超高层施工神器!中建三局亮了!
狂拽酷炫超高层施工神器!中建三局亮了!素材来源:中建三局多吊机廻转平台你见过这样的奇观吗?几台不同吨位的塔吊安装在同一个旋转平台上,仿佛坐上了“旋转餐厅”,根据吊物的不同,平台可360°无死角转动,选用最合适的塔吊,一改以往塔机“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
这就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多吊机廻转平台”由中建三局技术中心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整体自动顶升廻转式多吊机集成运行平台”(简称多吊机廻转平台)廻转试验已顺利完成,并在成都组织行业内10名知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一致认为方案可行、技术先进,成为又一项超高层“建造神器”。
超高层建筑塔机布置,常规采用外挂、内爬等形式附着于建筑主体结构,塔机位置固定,吊装范围有限,爬升工艺复杂。
为满足吊装需要,施工单位往往会投入数部大型塔机,且附着、爬升耗时费力,投入大、工效低,成为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中建三局技术中心提出建造多吊机廻转平台。
该平台由支撑顶升系统、廻转驱动系统、钢桁架平台系统和塔机组成。
塔机置于廻转平台系统上,依托平台廻转驱动系统可进行360°圆周移位,实现塔机吊装范围对超高层建筑的360°全覆盖,并可根据吊装需求选择大小级配的塔机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每台塔机的工作性能,节省30%-40%的费用支出。
平台支撑顶升系统为微凸支点形式,依托平台可以实现多塔机整体、连续、快速、安全顶升,简化各塔机附着、爬升工艺,每层可节省约20%的工期。
廻转轴承廻转系统桁架吊装该平台即将在中建三局承建的、高468米的成都绿地中心项目应用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以下简称“凸点顶模”)是第三代超高层施工顶升模架,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智能综合控制三大特点,显著提高了超高层施工的机械化、智能化及绿色施工水平,使超高层尤其是近千米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功效大幅提升。
凸点顶模的优势与传统超高层施工模架相比,凸点顶模为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的集成及智能监控提供了重要媒介,实现了施工电梯直达平台,卸料平台、混凝土布料机、临建设施、物料堆场等与模架的融合。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和开发的热门领域。
其中,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整体顶升平台设计和应用,成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支撑结构、技术应用和安全性方面,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支撑结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支撑结构主要有立柱、梁、悬臂板等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刚度等方面,以确保整个顶升过程中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中,悬臂板作为整个顶升平台的主体部分,承担着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过程中的主要水平荷载。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悬臂板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建筑设计和安全要求。
二、技术应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液压缸、承重框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液压缸是整体顶升平台的核心部分,能够实现整个顶升过程中的平稳升降,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同时,控制系统也是整个顶升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通过精确的控制程序,确保整个顶升过程的平稳和安全。
三、安全性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个顶升平台的强度和刚度方面均达到设计要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顶升过程中的操作规程,确保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的平稳和安全性,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整个顶升过程安全可控。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今后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段,确保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中建三局超高层建造顶升平台系统
■本报驻湖北记者阎友华通讯员朱军伟程超
今年以来,中建三局研发的全球首款“空中造楼机”——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成为我国建造领域的“明星”。
日前,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空中造楼机”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顶模:低位顶模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经历了多次升级,从传统的搭设脚手架到滑模,再到爬模、提模,施工机械化、标准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
进入新世纪,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传统模架难以满足要求。
如何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施工速度,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5年,中建三局参与高432米的广州西塔总承包施工。
该工程平面呈类三角形,外周边由6段曲率不同的圆弧构成,总工期仅1007天。
若采用传统施工技术,要如期完成施工任务,谈何容易!
面对严峻挑战,项目研发团队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施工竖向结构的模板和挂架悬挂在钢平台以下,采用大行程、高能力、支承在剪力墙预留洞处的液压千斤顶顶升钢平台,带动模板与挂架整体同步上升一个高度,完成上一楼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最终第一代顶模——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应运而生,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超高层施工工效。
施工中,广州西塔核心筒施工速度最快达到两天一个结构层,总工期缩短280天,创造令人瞩目的“世界速度”。
第二代顶模:模块化低位顶模
尽管第一代顶模具有诸多优点,但标准化程度低、难周转、成本高,同时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困难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
2009年,中建三局成立攻关小组,依托福州世茂国际中心项目,重点在周转性、适应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开展攻关,将整个模架“拆分”为由多个标准组件组成的装配式结构,从而实现模架在不同项目间的周转使用,大幅降低成本;针对不同工程,研究基于顶模施工环境下塔吊、电梯、混凝土泵送等垂直运输设备与模架衔接、协调与配合的最优方案;
为顶模应对核心筒结构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其对核心筒变化的适应性;提高顶模设计的安全性,为施工中的“误操作”提供安全保险;同时创新标准化组件,为顶模的不断改进奠定基础,促进顶模由创新设备向定型成熟的产品迈进。
最终,中建三局成功研发第二代顶模——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并在福州世茂国际中心、福州宇洋中央金座、无锡国金中心、苏州国金中心、镇江苏宁广场、重庆国金中心、天津现代城、天津117大厦等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施工总建筑面积超350万平方米。
第三代顶模:微凸支点顶模
伴随建筑高度与建造难度的不断提升,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不足日渐显现:整体抗侧刚度不足,承载力有限,置于核心筒内的支撑立柱、箱梁与塔吊、电梯的站位协调复杂。
为了弥补不足,中建三局一举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利用核心筒外侧墙体表面2-3厘米素混凝土微凸构造承力,单个支点承载力达400吨,除使承载力、整体性、抗侧刚度、内部垂直运输设备安装空间得到显著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飞跃。
2012年,在当时的华中第一高楼、高438米的武汉中心项目中,第三代顶模——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首次应用,最大高度27.8米,竖向横跨3个半结构层,实现钢筋绑扎层、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养护层分层流水施工;长35米、宽35米的顶部平台提供充足的施工空间和材料、机械设备堆场;并专门研发智能综合监控系统,顶模体系的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顶升液压系统的推力也大幅提升至2400吨,可以将3万名成年人同时顶起。
第三代顶模先后成功运用于武汉中心、深圳华润总部大厦。
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
创新无止境。
在第三代顶模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试验,中建三局研制出升级版“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在全球首次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大型塔机直接集成于平台上,实现塔机、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并将核心筒立体施工同步作业面从3层半增至4层半。
通过塔机与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突出解决了塔吊爬升与模架顶升相互影响、爬升占用时间长、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约超
高层建筑施工的难题。
以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的“空中造楼机”为例,自带的2台M900D塔吊相比常规塔吊安装方式,可减少塔吊自爬升28次,节省塔吊爬升影响的工期约56天,减少塔吊预埋件400吨。
“中国尊”集成平台采用封闭式全钢结构,平台面积1600平方米,施工荷载2300吨,工人置身其中,如履平地,可同时进行4层楼、多个工种流水作业,可抵御10级大风,完全不用担心高空坠落的危险。
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
从第一代低位顶模到第二代模块化低位顶模、第三代微凸支点顶模,再到升级版的“空中造楼机”,超高层建造“神器”成为中建三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杀手锏”。
截至目前,中建三局承建或参建了全国20个省区市的第一高楼,其中500米以上摩天大楼8座、300米以上高楼50余座。
一座座摩天大楼仿佛扣人心弦的音符,谱写成拔高中国城市天际线的雄浑交响乐……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