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中国学者所写的文学史著作,是20世纪受了外国的影响才出现的,

一般认为林传甲在京师大学堂编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为具有代表

性的滥觞之作。

2.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

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较

长的钟鼎铭文,这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

3.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诗、乐、舞三者结合,是中国诗歌发

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4.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祝诗演进到政治叙

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5.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夏商时代和西周

时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6.《商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月》、《西伯戡黎》、《微子》诸

篇,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

7.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经历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过程。

8.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

礼乐文化成了主流。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化

阶段。

9.现存鲁之《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它的基本精神是“道名分”。

10.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

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后汉的洛阳东观是文人荟萃之处。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11.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

的得力承担者。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批判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

12.和汉代文学所走过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相一致,汉代

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13.五言歌谣大量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影响了文人五言诗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4.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

鉴浪漫文学的精神和手法。汉文学重描摹,缺少创造性。

15.《毛诗序》阐述的基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毛

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司马迁继承屈原的“发愤以抒情”而提出“发愤著书”说。

16.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

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西汉刘向编辑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人摹拟之作,署名《楚辞》。在

发展过程中,楚辞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称为骚体赋。

18.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

元。《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19.汉代文学的发展,分期:

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

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

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

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

20.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有:(魏)曹丕《典论·论

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还有(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21.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

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此外又有了文笔之分。22.曹丕的《典论·论文》将问题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及12种文体。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

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23.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

的体系。《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5篇,文体论20篇,创作论19篇,批评论5篇,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

24.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李善注《文选》60卷,选录

了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共七百馀篇。

25.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创作主

体有: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26.“三玄”:《周易》、《庄子》、《老子》

27.言意之辨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

尽意论对创作论有所启发。以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对鉴赏论有所启发。

28.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表现在外的特点可

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

29.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魏晋南北朝

文学的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建安文学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30.周颙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

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

3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二,名词解释

1.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

泛指文学。

2.风雅:风即音乐曲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风雅

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

和严肃性。

3.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

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等。

4.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桢。

5.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6.乐府:乐府是代汉代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

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时正式设立

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

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

7.宫体诗:“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

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就内容而言,宫体诗主要以宫廷生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