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话的语音特点

合集下载

四川方言在音韵上的特点

四川方言在音韵上的特点

四川方言在音韵上的特点商英学院周一晚三四节国际商务创新班1102 纪林伶20111003739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四川方言具有渊源的历史,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四川方言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之后四川方言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

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又受很多外来语的影响,比如吴语。

抗战时期、三线建设时期、以及入川的建设兵团中,有很多吴语人口。

因此吴语很大程度改变了重庆市的语言,而重庆话作为四川方言标准音之一,又进而改变了整个四川方言的面貌。

四川方言大致分为七个小片:川中小片、川东小片、川西入归阳平小片、川西入归阴平小片、川西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归去声小片。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着重谈谈音韵方面的特点。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方言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方言为zi213sang55] 注2 (音同“子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方言为[cao55si213](音同“曹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方言为[zi55ci21](音同“资瓷”)。

乐山话专业八级

乐山话专业八级

乐山话专业八级谈到我们乐山的方言,不得不先说说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事件。

发生于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动,是四川历史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这项移*动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起开始正式铺开,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方结束,前后竟历时105年之久,其规模之庞大可想而知。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川东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95万人,川中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215万人,川南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312万人。

合计起来,四川共接纳移民达623万人,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62%。

清末编撰的《成都通览》曾对当时的成都人口构成作过统计:“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在同一时期之内,居民原籍来源如此广泛,数量如此之众多,竞相迁入同一个地区,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乐山地处川西坝子的东南部,作为四川的核心内陆部分,它也承担接纳了大量的外省移民。

从现有资料来看,迁居乐山的移民构成,主要以江西、广西、湖北、湖南为主。

而这些移民的定居,最终促成了极富特点的乐山方言。

我们这里所要说到的乐山方言,涵盖了整个乐山地区,从细类别来分,有近30种。

其实,也正是代表了全国各地不同地域风格和流派的各种方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不断融合,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特色方言:乐山话。

现代乐山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据说,四川境内保留着清以前(包括元以前)土著居民最多的地区是乐山地区,尤其乐山以南最多,而迁徙到乐山地区的客家人很多,近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的家族就是由汾阳迁入乐山沙湾的。

因此,如今的乐山话,其实是北方语系和客家话相互结合的产物。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说说乐山话最大的特色——入声。

乐山话至今依然保留着“五音”,这里说的“五音”不是声乐上说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声学语音实验分析

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声学语音实验分析

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声学语音实验分析作者:李豪杰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第10期摘要:从实验语音学角度,分析探讨四川省犍为方言单字声调的基本形态,并将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将犍为方言调值分别描写为:阴平45,阳平21,上声41(男)/31(女),去声13(男)/23(女),入声33。

将犍为方言单字调男声时长模式归纳为:去声>阴平>阳平>入声>上声,女声时长模式归纳为:去声>阳平>阴平>入声>上声。

关键词: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实验分析犍为县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是乐山市第一大县。

犍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将犍为话归为“灌赤片岷江小片”,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将犍为话归为“西蜀片岷赤小片”,名称微殊但内容基本一致。

犍为方言共有五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本次实验调查地点为犍为县城区。

运用声学实验方法对犍为方言单字声调进行分析,并与传统语音学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希望能准确客观地对犍为方言单字调调值与调长进行描写。

一、实验和统计分析本次实验发音人挑选男女各一名①,进行音档采集。

主要以犍为方言60个单音字音档为基本材料,利用Praat软件,对声调承载段进行标注,提取基频数据。

并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汇总、基频归一、对数转换、五度值转换,最后形成调值调长数据。

(一)实验材料选择本次实验材料为犍为话60个单音节字,考虑其声母韵母及声韵调搭配关系,选取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每类12个,共60个。

本次实验男女发音人使用同一发音材料。

如下:(二)基频数据提取在praat中分别导入男性发音人五组音频文件和女性发音人五组音频文件,进行基频数据提取和分析。

本次实验采取标注韵母段的方法,在数据处理时,为保证数据真实,截除掉弯头降尾,得到10个时点的基频数据,再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享乐山方言

分享乐山方言

与乐山临近的 ,其发音与乐山的差别就较明显。比如峨眉话“汽车”念“妻车”,“帐户”是 “丈夫”,数字8发音为“霸”。峨嵋话发音最有代表的是‘住’发音‘猪’。曾有人 问峨嵋人住在哪里,回答说:“峨嵋住”,那发音被人听成“峨咪猪” 方言比较有代表的有:娘格儿:做什么,,,窑哇:语气词(叹息),,,搞呢儿嘛:干 什么嘛/有什么事嘛,,,,且活闪:闪电,,,,弄醒胡:搞清楚 方言大径相同比较有代表的有:不吃饭麦,啥儿=啥子,,,,, 个人认为 盘甲=螃蟹 方言最好听,而且是最好学的,卷舌头音居多,卜世蝶=不是的,,
夕阳西下
你丑?




30分钟
要刚够
下面进入
正题
乐山方言
主要

市中区
沙湾区
五通桥
犍 为 县
沐川
这些
区县
口音
大径相同
又各有特色
“赞花儿”
“扯把子”
“麦倒”
“警格的”
“答倒一扑爬”
这个PPT
做的尼玛太枯燥
接下来
给你们朗诵 一首诗
满江红·怒发冲冠
各位
同事
大家
晚上

接下来
你们
将会
看到
......
Are you ready?
千万

眨眼乐山方言
是咧
你们木有
看错
今天我要

大家!
分享的主题
就是
感觉很无聊
甚至想走!
不要着急!

枯藤老树昏鸦
晚饭有鱼有虾
空调WIFI西瓜
乐山方言别称嘉语,因为乐山的古地名原称作嘉州。乐山方言是四川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分支语言,无论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话、重庆话有巨大差异。乐山方言 比成都话、重庆话多一个声调,方言词汇也更丰富、更复杂。很多传统的说法即使是成都人 或者重庆人也未必可以完全听懂。同大多数四川方言相同,乐山方言中不存在卷舌辅音,这 一点与自贡话以及遂宁话不同。而且乐山方言中还具有古入声,听起来也与成都话、重庆话 非常的不同。因为如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对分析西蜀方言的历 史性流变,以及构建四川方言音系都将有极大的帮助。 乐山方言入声保留特别完整,比吴语更接近北宋中原音,这是乐山人的骄傲。道地的乐山方 言只有在苏稽镇,安古镇,冠英镇这样的郊镇才能听到了。乐山方言也有很多分支,这些分支在 声调上有细微的差别,总体来说80%乐山方言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犍为方言,罗城方言就和 接近乐山市区的方言有一点点不同,主要是口音没有那么重,市区里的人说话口音太重了, 但是发音是一摸一样。乐山方言和崇州方言,成都西南郊县的话都非常像的,都同属一片区 的方言。

巴蜀语

巴蜀语

乐山话,又称嘉州方言,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但基本上与四川话完全不同。

乐山话分为嘉州乐山话、峨嵋乐山话、井研乐山话和峨边乐山话,嘉州乐山话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乐山话。

乐山人说的普通话叫作“椒盐普通话”,80、90后的年轻人基本都说的是乐普(乐山普通话)。

现在在乐山居住的人有80.3%为纯乐山人,而真正会说乐山话的却占不到1/3!这不仅是因为从各地来乐山的人越来越多,还因为“乐普”的流行。

乐山话是四川所有方言中最不像四川话的,而且也是最难学的,是乐山人都不能100%的说“我说的是真正的乐山话”!打喷嚏的意思,不过你的发音不准确,应该是:打哈气(音)或者打愤切(音)。

呵呵四川话太博大精深。

巴蜀语巴蜀语(四川话拼音:Ba1su2yu3;国际音标:[pa55su21y53]),又称为蜀语,是西汉至元代流行于巴蜀地区(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的主要语言,是古汉语的分支之一。

由于明初与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使巴蜀地区的人口构成发生巨变,巴蜀语最终和各地移民方言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了现今的四川话。

四川话中继承和保留了部分巴蜀语的词汇和音韵特征,但本质上是一种新起的语言(岷江小片部分地区除外),巴蜀语仅是四川话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1][2]。

在现存语言中,岷江小片,特别是乐山话及其附近方言[3]与巴蜀语关系最为密切,保存了最多的巴蜀语特征,是中古巴蜀语在现代残存的孑遗[2]。

这是由于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四川各地受到的破坏程度相差很大,川东、川北地区受战乱影响严重,而川南地区,特别是乐山、峨眉、犍为一带,却受影响十分轻微[4]。

当时还有大量川东、川北的四川土著居民,前往川南地区躲避战乱[5]。

因而,川南地区存留的四川土著居民人数为全川之冠,可能较移民仍占优势。

但由于中国政府的推广普通话政策,巴蜀语在现代唯一的孑遗也正面临灭绝的危机[6]。

目录[隐藏]∙ 1 特征∙ 2 四川话存留的巴蜀语特征o 2.1 音韵▪ 2.1.1 家麻与皆来通押▪ 2.1.2 “关、上”押家麻▪ 2.1.3 “亩”押东钟▪ 2.1.4 阳声韵不同韵尾通押o 2.2 词汇∙ 3 注释特征苏轼等四川文人的诗词用韵都体现出了巴蜀语的部分独有特征巴蜀语形成于西汉时期,由中原华夏语与古蜀语、古巴语融合而成,最初被称为“梁益方言”,与秦晋方言较为相近。

四川话的调类

四川话的调类

四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部分地区四川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但入声字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如成都话入派阳平、自贡话入派去声、雅安话入派阴平),与入声杂乱派入四个调类的北方官话截然不同。

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拥有5个调类(即入声保留的)的有48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拥有4个调类的有102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二[34]。

而就调值来看,四川话内部各地方言高度一致,与其它西南官话相比却具有显著差异[35]。

四川话阴平一般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阳平一般为低降(21或31),上声一般为高降或全降(53或51),去声一般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入声一般为中平、高平或半高平(33、55或44)。

部分方言代表点的音调调值如右表所示。

声调方言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成都55 21 53 213 归入阳平重庆55 21 42 214 归入阳平乐山55 21 52 224 3泸州55 21 42 13 33雅安55 21 42 14 归入阴平自贡55 31 53 24 归入去声成都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拥有官话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征:古全浊声母清化。

“从”和“虫”,“知”和“资”,“诗”和“私”,每对字的声母发音在成都话中没有区别。

平分阴阳,有阴平和阳平,比如“衣”、“宜”(该字成都方言读作“泥”音,故此例应选“一”字)的读音便不同。

辅音韵尾少,入声消失,没有[p], [t], [k] 和[m]。

只有[n], [ŋ]两个鼻辅音韵尾。

成都话也拥有西南官话的共同特征:没有[ʈʂ], [ʈʂʰ], [ʂ], [ʐ]等翘舌音的声母。

比如,“字”和“制”同音。

增加了舌面鼻音[ɲ]、舌根鼻音[ŋ];鼻音[n]和边音[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或者说只有[l]没有/[n]音),比如“挪”和“落”在成都话中读音一样(特别的,成都话在[i]、[y]前要分,比如“绿”(该字成都话读作“炉”音)和“女”)。

[详解]四川方言分类

[详解]四川方言分类

四川方言分类四川话可分为七个片区(包含重庆),即:川中片、川东片、川西入归阳平片、川西入归阴平片、川西入声独立片、川南入声独立片、川南入归去声片。

一.川中片以南充为代表的广大川中、川北地区,这一地区的方言就是经典的四川方言,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四川话多属这一片的。

该片没有任何突出特点,其他区的分立都是以该区为参照的。

二.川东片以重庆为代表的广大川东地区,该片和川中片没有大的差异,声调更为起伏,吐字更为硬朗,而且儿化更为丰富一些。

三.川西(北)入归阳平片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也可称为成绵片,该区语音特点是有丰富的鼻化元音,其他和川中片无异。

四.川西(边)入归阴平片仅有雅安一市,保留棉雅片的称呼,语音特点:1.入归阴平;2.有丰富的鼻化元音。

五.川西(南)入声独立片包括成都西郊、眉山、乐山等地,也可称为岷江片,语音特点主要有三:1.入声独立;2.有丰富的鼻化元音;3大部分地区没有儿化韵。

该片语音现象较为复杂,部分地区咸山摄三分,部分地区an/ang 相混,还有部分地区有舌尖后音(卷舌音)。

川西方言小结:川西三片共有的特点就是咸山摄鼻音退化为松软的鼻化元音或口音,所以川西方言听感都比较绵软。

入归阳平片的声调起伏明显要大,和川中区相近,同属于抑扬顿挫型;而入归阴平片和入声独立片的声调起伏都很小,变调流畅,属于低沉型的。

按当前发展趋势,如果入声区的入声韵消失,入声调(短44)拉长也很可能并入入归阴平片(棉雅片)。

六.川南入声独立片包括宜宾、泸州、重庆江津,也可称为长江片,该片的特点是保留入声,同川西入声区相比,入声韵有所不同,入声调值偏低;另外该片鼻音保留完好,所以听起来明显更为硬朗;声调起伏稍大;儿化韵情况同川中片。

七.川南入归去声片包括内江、自贡两市,保留仁富片的称呼,语音特点:1.入归去声;2.有舌尖后音(卷舌音)。

内江小片的卷舌音所辖字少于自贡小片,其它同川东片无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四川方言中阳平和去声调值接近(同属低调型),所以从听感上说,入归去声和入归阳平的差异并不太大(相对于入声独立区而言)。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5日16:15 (来源:中华五千年)【简繁大中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

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

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牙尖舌怪”说方言

“牙尖舌怪”说方言

“煞各”一词的由来,据笔者考究,源于农人耕田时的用语。在两湖(湖北、湖南)地区,农人犁田时,把刚下田开犁叫做“起板”,一般是从田中间开始,向两边犁。当一块田犁完了,准备起田时,犁具停靠应该在田
的角边。值得注意的是,犁具在停靠
笔者前边说过,今蜀人多为湖广后裔,因此,在语言传承上,祖上的影响是不那么容易洗刷掉的。笔者自小生长于鄂东,成人后入川,对于鄂蜀方言的体味自然有几丝心得。我们经常所说的乐山人的入声,保留了古语的汁味,以为是嘉州专利,其实在鄂东地区还真不少见。甚至有些具体的词语,发音很一致。比如,■白,即没有的意思,我在乐山及成都,均常听见。而其“白”字,即入声,不读“bai”,读“be”,现代的汉语拼音对其就无法标识。还有,乐山马边及宜宾地区,把到哪里去的去,说成“ke”,和现在正宗的武汉话“去”的发音,完全一致。而仁寿人把吃饭说成干饭,也不是创新,据《世说新语》载,东晋时期那个“蜂目豺声”的“造反派”王敦,早就这么说。
但是,笔者通过对该媒体上刊出的方言俚语作初步研究后发现,他们所引用和例举的方言俚语,多以发音为主,因此在形成文字的书写上,有诸多欠缺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此,笔者首先从在乐山人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也比较有代表性的“牙尖舌怪”说起。该媒体对于“牙尖舌怪”的认同写法是“呀尖色怪”。笔者不想武断地否定他人的观点,只想通过自己观点的阐述,求得专家及广大乐山市民的指正和认同。
还有一个在四川人中流传使用很广泛的词“吃欺头”,笔者可要在此多说几句。吃欺头,最广泛的意思是想占他人便宜或白占人家的便宜。
但是,真正的“吃欺头”中的“欺”字的写法,是与此有异的,这和“吃欺头”一词的来历有关。“欺”字的正确写法是,鬼字那勾上面,有个其字,是为“吃魌头”。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意思是方相氏的手掌上蒙着熊皮,带着黄金打造的有四只眼睛的面具,手持戈矛金盾等具,专司驱赶鬼疫之责。所谓方相氏,就是周代宫廷里的司傩。而傩,则是古代的一种巫仪。这种仪式一般在岁终举行,以驱除疫鬼,祁求平安为主体。传说司傩在做仪式时,要发出类似“傩”的呼声,因此获名。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注释说:“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意思是,那些司傩用熊皮等做面具,以驱赶瘴疠瘟疫,那东西就是现在的魌头。由此可见,所谓魌头,实有所实指,就是一

乐山方言与民俗文化初探

乐山方言与民俗文化初探

40乐山方言与民俗文化初探■肖 欣/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方言是一个地区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的语言材料,不仅仅是前人的智慧,更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独特的乐山方言承载了许多乐山民俗文化,充分展现乐山的历史社会风貌。

民俗与方言密不可分,通过对乐山地区的饮食、休闲、婚俗文化更多的去发现方言背后的内涵,窥见乐山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习俗风情,反映出乐山人的独特精神气质。

关键词:乐山 方言 民俗方言作为地域性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异于普通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承载着地理自然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与区域风俗紧密相联,是民俗文化的镜子和民俗传承的工具,“方言的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和民俗的混合体[1]。

”每一种民俗的产生一定会有对应的方言与之对应,所以民俗的研究离不开方言一个区域的民俗反映在该地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又习惯性地会在语言中表现出来,民俗影响着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二者交织在一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于方言的研究可以从纵深的角度考察区域民俗文化,透过民俗才能对方言研究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本质的认识。

乐山方言由于其独特性,保留着完整的古音入声,所以对于乐山方言语言系统本身词汇、语法、声、韵、调的研究比较多,或者放在四川方言中进行比较,这是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不足就在于都局限于乐山方言的语言资料内部,而没有与乐山整个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考察,所以本文将从乐山方言和民俗文化入手,选取乐山方言中的饮食、休闲、婚俗文化的相关词汇,对乐山方言词汇中的民俗文化进行探讨,挖掘出乐山方言中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此来展现乐山方言和其民俗的文化气质与独特魅力。

增强人们对乐山文化的了解,保护和传承乐山方言、民俗,彰显地方魅力与特色。

一、乐山方言与民俗文化(一)乐山方言与饮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产生发展了各自的饮食特色,往往可以从传统饮食窥见一个地区的生活形态及态度。

从川话内部对比看乐山话的方言特色

从川话内部对比看乐山话的方言特色

清初 的两次 “ 湖广 填 四川 ” 大移 民运动 中 , 口构 成 人
发生 巨变 ,导致 整个 四川地 区语言 面貌也随 之发生 巨大变化 ,元 之前流行于 四川地 区的 巴蜀语 在明代
这对分析西蜀方 言的历时性 流变 ,以及 构建更详细 的四川方言音系都将有极 大的帮助 。

开始 自四川 盆地东北部 向盆地 西南 部 ( 今岷 江话流
语言影响较少 。湖广话 虽然 在 四川大部分 人烟稀少
有如 此大 的差异 , 涵盖乐 山方言 的“ 江小片 ” 岷 方言
岛是如何形成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 需要对 四川方
的地 区取代 了老 四川 话 , 但是岷江流域 人 口稠 密 , 地 方性语言 占有极 大优势 ,因此湖广话 没有能够 取代 当地方言 , 而只能与当地方言进行融合 。就是在这样
立 下 唇 p p 日
唇 齿 齿 上

日 下唇 舌 尖 尖 舌 舌 尖 尖 舌 舌 尖 尖 舌
前 音 齿背 上 中音 齿龈 t t 上 ’
t t’ S s s
Z n
小的岷 江小 片和影响较大 的成 渝片两种不 同的语音 系统 。以乐 山西郊苏稽话 为例 , 还保 留着宋代 巴蜀语 “ 歌豪通押” “ 、鱼豪通押 ” “ 、 家麻与皆来通 押” 等众 多 特征 , 具有 中古 巴蜀语 的特征。另一方 面 , 正是 由于 这种特殊 的形成 背景 ,我们 可 以从 中观察到从岷 江
四川话是截然不 同的。依据宋代文献显示 , 当时的 四 川方言与西北方 言是属 同一方言语 系 ,学者将其合
收 稿 日期 :0 1 1— 7 2 1 - 0 1
作 者简 介 : 管屹 星( 9 7 )女 , 18 一 , 四川 乐 山人 , 暨南 大 学华 文 学院 硕 士研 究 生 , 究方 向 : 言 学与 应 用语 言 学。 研 语

乐山方言土语趣谈

乐山方言土语趣谈

乐山方言土语趣谈方言与土话是两个概念。

方言是整体概念,主要是发音特点;土语则是流行语当地的俗语。

四川有些土语,无论在成都,还是在各市县,都是通用的。

比如:龟儿子、瓜娃子、焖登儿、棒老二、摇裤儿、纸飞飞儿、叮叮猫儿....等,凡是四川人都能听懂。

四川各地方言,差距大的是发音。

这种差别大致可以将四川话分为川北话和川南话。

川北话发音与成都话很接近,各县市间差别不大,与成都话最明显的差异是将‘花’读成‘发’、将‘黄’读成‘房’等,近年常拿来搞笑的中江话就如此。

实际上川北许多县都如此发音,不仅是中江话。

与成都话发音差别大的是川南话。

现在人们指的川南话,泛指成渝线以南地区四川人的方言,包括乐山、眉山、宜宾、泸州等地(不含内江、自贡地区),其发音大体相近。

比如说‘热’,发音'ra',像‘日阿’拼读,夏天热得很,说成‘日阿呆很’;‘这个’,发音为‘资个’等。

在川南方言中,以乐山方言最具特色。

1、乐山方言不是土,而是古四川各地方言中,自贡话最难学,乐山话最难懂。

据说自贡有自贡方言传承人,乐山则有《乐山话方言词典》,可见这两个地方方言的特殊性。

乐山方言文化十分多样。

在乐山,中部地区讲乐山方言,包括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西北部地区的夹江县讲夹江方言;峨眉山市、峨边县、金口河区讲峨眉方言;西南部地区的马边县、沐川县讲嘉南方言;东部地区的井研县讲自贡方言。

因为乐山境内方言的多样性,本文谈论的乐山方言,指乐山市中部地区的方言。

乐山方言的最大特点是保留古音入声,即乐山话中读音急促轻短的的一类字,比如“吃、湿、急、绿、白、客”等字就是入声字。

普通话、一般四川话都没有这种急促的声调。

此外,保留入声的方言还有吴语(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方言),江淮官话(江苏的长江以北方言),赣语(江西话),客家话,粤语。

乐山话的入声发音和吴语最接近,大部分入声字在上海话中和乐山话中读音是完全相同的。

“古代‘入声韵’在乐山方言中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四川方言发音特点概述

四川方言发音特点概述

四川方言发音特点概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四川话和普通话的关系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川是个旅游大省,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四川人学说普通话,外省人了解四川话很有必要。

四川话又称西南官话,属于北方语系。

很难从学术上说明,地处长江流域的四川话为何属北方语系。

但有一个很简便的解释,即四川是一个移民省,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对四川话有影响。

但四川话与普通话发音相近,是导致四川人难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原因;四川话在发音上的特殊性,是导致外省人不容易听懂四川话的重要因素。

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1,多数字与普通话发音同,但声调不同:四川方言字、词的发音,大多数与普通话相同,差别的只是音调,即汉字发音中四声的区别。

四川人学说普通话,往往改个音调就以为是普通话了。

即四川俗语所说的‘左起喉咙说话’,其实并没有学准普通话的发音,这就是所谓‘川普’或‘椒盐普通话’的来历。

2,用平舌音代替卷舌音:四川话声母不用zh、ch、sh,只用z、c、s,即四川话中没有卷舌音。

于是有“四、十”不分,“层、成”混淆。

因而四川话与普通话相比,大部分地区语音没有“平舌与翘舌”之分,基本上把翘舌字读成平舌音,如“智商” [zhishɑnɡ]发音为“字桑” [zisɑnɡ],“超市” [chɑoshi]发音为“操肆” [cɑosi],“支持” [zhichi]发音为“资瓷” [zici]。

造成‘川普’不易听懂;四川人在外一说‘普通话’就露陷的原因。

3,用声母‘l’代替‘n’:四川话不用n,用l,以致南、兰不分,也是‘川普’的一个特点。

正如谢娜在谈其学说普通话时,连自己的名字的发音也弄不准确,将谢娜(xiena)发音为谢啦(xiela)。

普通话的“难、南、男”、“奴、努、怒”声母是n,“蓝、兰、岚”、“卢、鲁、路”声母是l,区分非常明显;但四川话里的这些字同属一个声母,完全没有区别。

这些字的读音让外地人听得胡里胡涂,往往一问再问,四川人就不得不靠添字说明法,说明是“蓝色的蓝”和“南方的南”,用组词法费力地解释“陆路”不是“奴怒”。

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

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

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四川人就一定能听懂四川方言?NO!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

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

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小编整理了四川几个乡音比较特别的四川各市州方言,看看你能懂几个。

乐山乐山方言是四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分支语言,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方言、重庆方言有巨大差异。

乐山方言是四川方言里面比较难听懂的,很多四川人听乐山方言都很吃力。

在四川方言中乐山方言和泸洲方言比较接近,也和崇州方言,成都西南郊县的方言都非常像,都同属一片区的方言。

它是四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分支语言,无论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方言、重庆方言有巨大差异,里面的很多词语字面上和本身相差十万八千里。

赞花儿——形容某人表现欲特强,爱出风头。

掺汉德是——形容自以为是。

呀尖色怪——搬弄是非,说话刻薄的意思。

也指人卑鄙。

赞翎子——形容好出风头的人。

和尚头儿——膝盖。

(注——膝盖不就像和尚的头吗?很形象哦!) 卧丁包——隆起的大包。

(注——在乐山话中卧、鹅同音,应为“鹅丁包,形容包大得像鹅头。

)门各老——门后的角落(注——应为“门旮旯”)。

红鸡公——乡下对摩托车的俗称。

麦到(mādào)——认为,以为。

麻郎儿——蜻蜓。

麻糟儿——麻雀。

搞刨咯了——形容慌忙的样子。

嘿几是——表示程度加深。

一习火——表示程度加深。

卷——骂一葩(pā)拉——一大堆(多形容文字的数目,含轻微的厌恶意)。

花儿五当——形容某种东西杂乱无章或脏的样子。

内江1、入归去声。

2、保留部分舌尖后音(zhī、zhǐ、zhì、chī、chí、chǐ、chì、shī、shí、shǐ、shì、rì)。

乐山话介绍

乐山话介绍

乐山话介绍乐山,那是一个巴适得板的地方,乐山话也就像乐山的美食一样,有滋有味儿。

乐山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听乐山话就像是在听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乐山话里的调调弯弯绕绕的,像乐山的山路一样。

比如说“啥子”这个词,在乐山话里用得可频繁了,就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什么”。

你要是在乐山的街上,听到有人说“你在搞啥子哦”,可别懵,这就是在问你在做什么呢。

乐山话的发音也很有特色。

有好多独特的发音,就像乐山独有的风景一样。

像“去”这个字,乐山话里念“及”,“我要去乐山城里”,乐山人就会说“我要及乐山城头”。

还有“吃饭”,乐山话是“吃莽莽”,这个词听起来就很可爱,就像把吃饭当成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就像小朋友玩游戏似的,把饭当成宝藏,一口一口吃进去。

在乐山,你要是和本地人聊天,要是能说上几句乐山话,那感觉就像你已经是半个乐山人了。

乐山话里有很多有趣的表达。

比如说形容一个人很傻,会说“瓜兮兮”的,这就像看到一个熟透了的瓜,傻愣愣地躺在那里,给人一种很憨的感觉。

再比如说“安逸”这个词,乐山人可喜欢用了,啥子事情觉得舒服、满意了,就会说“安逸得很”。

就像你在炎热的夏天吃到一口冰糕,那种从心底里冒出来的舒服,就可以用“安逸”来形容。

乐山的老人家说起乐山话来,那更是韵味十足。

就像在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他们的话语里有乐山的历史,有乐山的风俗。

你听他们聊天,就像是翻开了一本乐山的生活百科全书。

比如说讲乐山以前的样子,那用词、那语调,就像把你带到了过去的乐山,你能想象到那些古老的街道,热闹的集市。

乐山话在不同的区县也有一些小差别,就像同一棵树上的不同枝丫。

市中区的乐山话可能是大家最常听到的那种,比较有代表性。

但是像峨眉那边,虽然也说乐山话,但是在语调或者一些词汇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就好比是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做出来,虽然都是那个味儿,但是又有细微的差别。

你要是从市中区到峨眉去,听当地人说话,就像在探索乐山话的宝藏,能发现很多新鲜的东西。

乐山话的语音特点

乐山话的语音特点

关于乐山话的入声举例
• 乐山话(西南官话)中,普通话中韵母以e、i、u、ao结 尾,而乐山话(西南官话)中韵母变化为/ε/、ie、uo、uo 以保留喉塞韵尾。而o、a结尾的字由于与普通话相同而无 法区分了。具体例子如“德”(古音dok,西南官话/dε/, 普通话de),“栗”(古音lit,西南官话lie,普通话li), “屋”(古音uk,西南官话wuo,普通话wu),“药” (古音yak,西南官话yuo,普通话有方言中,唯一至今还保持 着古代‘五音’色彩的语言
• 入声:古汉语的四声之一,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b),t(-d),-k(-g,-h)构成,读音短促,一发即收。 • 现代汉语的声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五种声调中的“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现今已经分别改称为“一 声、二声、三声、四声”,用符号表示分别是“— / ˇ \” 四种,在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中,古代的“入声”已经彻底 消失了。而乐山话恰恰还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入声”字。 例如,乐山话的“的”字,读音le,就是入声字。“我们 去打篮球,去不去?”这里的“去”字,念ji,读的时候 短促,也是入声字。所以说,乐山话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 “五音”色彩。
乐山话与普通话的差异
• 乐山话的好多音节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乐山话有短音节 (入声)。乐山话“百”的韵腹是(ae),“尺”的韵腹 是(呃),“节”的韵腹是“/i/”,“不”的韵腹是“o 上开口”。乐山特殊的儿尾音〔L〕,舌尖得抵住上颚。 像“猫儿”读做〔mao L〕,乐山话同大多四川方言一样, 鼻音边音不分,如l n,en eng,in ing,还有eng常读作ong。
乐山话的地域特点和语音特色
• 乐山方言从其特点来看,和一般四川话有很大的不同,尤 其是乐山西部郊区的方言(大致在苏稽/安谷/冠英一带)。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土话”) .最大特点是保留古音入声,现代汉语的声调,至今仍然保留 着古代五种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现 今已经分别改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用符号表 示分别是“- / v \”四种。入声就是在乐山话中读音急促轻 短的的一类字,比如“吃、湿、急、绿、白、客”等字就是 入声字。而四川一般的方言就没有这个急促的声调,那是因 为入声字在一般四川话中都归为阳平了(试一试:在成都话 中“池”和“尺”同音,“提”和“踢”同音,而在乐山话 中是不同的)。

峨眉方言语音研究

峨眉方言语音研究

峨眉方言语音研究杨小燕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指导老师:朱力摘要:峨眉方言是西南官话的分支,既有西南官话的总体特点,又是西南官话中的特殊存在。

通过考察发现,峨眉方言在声韵调上表现出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在声母上不分平翘,不分边鼻;韵母上后鼻韵变化较大,鼻韵母“ian[iεn]”“üan [yεn]”等都在声韵结合中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在声调上保留入声;发音短促、急。

此外,峨眉方言中多音字混同现象普遍。

以上特点加上一些不规律变化,一方面给峨眉人学习普通话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成为峨眉方言的语音特色所在。

关键词:现代汉语;峨眉方言;语音The Emei dialect speech studiesY ang Xiao Y anCollege of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Grade of 2007 Tutor: Zhu Li Abstract:The Emei dialect is the branch of official language in southwest China. While it has the so uthwest official language’s characteristics, it has its own feature. Through investigat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Emei dialect behaves several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it does not distinguish Even or raise lingual sounds, lateral or nasal sound in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 There exist variations in the back nasal constant of the final sound; Also, the compound-final “ian[iεn]”,“ üan [yεn]”and so on present regular changes; It retains entering tone in the intonation; At last, its Pronunciation is short and fast. More ever ,the confuse of polyphone is widespread.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irregular variations bring difficulty for Emei people to learn Mandarin Chines and also become the feature of Emei dialect.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Emei dialect; Pronunciation峨眉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乐山市中区以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

乐山方言特殊语气词分析--兼与成都方言比较

乐山方言特殊语气词分析--兼与成都方言比较

乐山方言特殊语气词分析--兼与成都方言比较
袁俊芳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3)4
【摘要】语气词是表达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的重要语法手段,研究方言中的语气词有助于突破词汇和语法研究的局限。

乐山方言的入声保留相对完整,是四川方言中较为独特的一支。

乐山方言语气词与邻近地区语气词有重叠部分,语气词“喂[uei21]”、“吼[həu42]”、“嘞[nei21]”、“喃[nan55]”、“吧喃[pα21 nan55]”构成了乐山方言的特殊语气词集合。

这些特殊语气词在部分语境下可与成都方言中的语气词相互替换,但在实际使用中仍以特殊语气词为主,在语气表达上,是对说话人主观态度和情绪的细致区分。

【总页数】7页(P113-119)
【作者】袁俊芳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岳阳城区方言特色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比较分析
2.贵阳市区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比较研究
3.四川德阳方言与成都话语音特征对比分析——兼论成都话对
周边方言的影响4.长沙方言作为过渡方言的分析——以长沙方言疑问语气词为例5.河北无极方言的疑问语气词--兼谈是非问语气词演变的两个历史阶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乐山话的特殊发音
• 例如“妈”普通话发音“ma”乐山话发音(入声) “mou” • “你”普通话发音“ni”乐山话发音“liou” • “我”普通话发音“wo”乐山话发音“ŋ” • “他”普通话发音“t‘a”乐山话发音“tou”
乐山话里面的儿化音
• 乐山话的儿化音韵母多为原平舌韵主要元音略微拉长后才 加卷舌动作或ər。在乐山话中人名的儿化形式无“耳、儿” 独立成音节的对应形式,有时候又像成都话的儿化方式发 音。
乐山话与普通话的差异
• 乐山话的好多音节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乐山话有短音节 (入声)。乐山话“百”的韵腹是(ae),“尺”的韵腹 是(呃),“节”的韵腹是“/i/”,“不”的韵腹是“o 上开口”。乐山特殊的儿尾音〔L〕,舌尖得抵住上颚。 像“猫儿”读做〔mao L〕,乐山话同大多四川方言一样, 鼻音边音不分,如l n,en eng,in ing,还有eng常读作ong。
乐山话与其他四川话差异的原因
• 首先大众的四川话属于“北方话”语系。但是乐山话与其 差异巨大。 • 据说,四川境内保留着清以前(包括元以前)土著居民最 多的地区是乐山地区,尤其以乐山以南最多,而迁徙到乐 山地区的客家人很多,如郭沫若家就是。因此,如今的乐 山话,其实是“北方话”和“客家话”相互结合的产物。
乐山话的地域特点和语音特色
• 乐山方言从其特点来看,和一般四川话有很大的不同,尤 其是乐山西部郊区的方言(大致在苏稽/安谷/冠英一带)。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土话”) .最大特点是保留古音入声,现代汉语的声调,至今仍然保留 着古代五种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现 今已经分别改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用符号表 示分别是“- / v \”四种。入声就是在乐山话中读音急促轻 短的的一类字,比如“吃、湿、急、绿、白、客”等字就是 入声字。而四川一般的方言就没有这个急促的声调,那是因 为入声字在一般四川话中都归为阳平了(试一试:在成都话 中“池”和“尺”同音,“提”和“踢”同音,而在乐山话 中是不同的)。
乐山话声母表
乐山话韵母表
乐山话是全国所有方言中,唯一至今还保持 着古代‘五音’色彩的语言
• 入声:古汉语的四声之一,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b),t(-d),-k(-g,-h)构成,读音短促,一发即收。 • 现代汉语的声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五种声调中的“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现今已经分别改称为“一 声、二声、三声、四声”,用符号表示分别是“— / ˇ \” 四种,在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中,古代的“入声”已经彻底 消失了。而乐山话恰恰还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入声”字。 例如,乐山话的“的”字,读音le,就是入声字。“我们 去打篮球,去不去?”这里的“去”字,念ji,读的时候 短促,也是入声字。所以说,乐山话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 “五音”色彩。
乐山话的语音特点分析
关键词:“五音” 入声 南方官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山话的背景
• 四川人都能发现,乐山话和成都话差异非常大,仅仅是声 调接近成都话,而很多字发音则完全不同。但你把乐山话 和千里之外江淮官话相比,你会发现乐山话的发音更像扬 州话(江苏),芜湖话(安徽)。不用感到奇怪。其实明 代以前的四川话和长江下游的江淮官话(以扬州话为代表) 是非常一致的,同属南方官话(南音)。在元末明处,北 方话(北音)从中原大举南下,和湖北的南方官话、湘语 融合成了湖广话,湖广话随湖广填川之移民进入四川。湖 广话很快就在四川大部分人烟稀少的地区取代了老四川话; 而岷江流域人口稠密,湖广话不能够取代当地方言,只能 与当地方言进行融合。朋友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成都郊县 话、泸州话、宜宾话也不同与成都话、重庆话了。乐山话 和泸州话、宜宾话相比显然离成都、重庆话更远,那是因 为在乐山方言中湖广话的成分更少,是更纯洁的西南官话。
关于乐山话的入声举例
• 乐山话(西南官话)中,普通话中韵母以e、i、u、ao结 尾,而乐山话(西南官话)中韵母变化为/ε/、ie、uo、uo 以保留喉塞韵尾。而o、a结尾的字由于与普通话相同而无 法区分了。具体例子如“德”(古音dok,西南官话/dε/, 普通话de),“栗”(古音lit,西南官话lie,普通话li), “屋”(古音uk,西南官话wuo,普通话wu),“药” (古音yak,西南官话yuo,普通话y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