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分析_随意会话_的文体特征

合集下载

文体学视角下的语篇赏析

文体学视角下的语篇赏析

文体学视角下的语篇赏析侯丽琼【摘要】文章以教材中的语篇作为分析素材,通过实例,探讨了在这些语篇中的文体关注及文体分析方法是如何通过作者在作品中的语言来实现的,包括排比、对偶、重复、替代、省略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说明文体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语篇分析方法,有利于从不同角度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语篇;文体关注;文体分析【作者】侯丽琼【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一、文体和文体分析文体是指某一语篇使用语言的特色和表现风格,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广义的文体指包括文学文体在内的各种语言变体[1]。

文体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语言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和交际功能,就是文体学通过研究各种语篇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多个层面上突出的语言特征以及它们在具体的语境里的文体效果来实现的[2]。

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文体分析。

文体分析是对特定语篇所选择语言成分的得体性进行分析。

那么,应如何进行文体分析?文体分析分析什么?“如何进行文体分析”,这是文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文体分析的方法问题。

英国文体学家Short(1997)曾把文体分析概括为三个步骤:描写、阐释和评价[3],这三个步骤是互相关联的。

最先适用于文学文体,后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可用于非文学文体。

描写主要着眼于语言现象和事实,是对语言本身进行形式上的描述;阐释是与描写联系在一起的,是文本分析重要的核心部分,主要说明语言现象所具有的文体特征以及文体特征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和起到什么文体效果;评价是对语言现象和文体效果在具体的语篇中怎样才能获得其特定的意义,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达到鉴赏的目的。

“文体分析分析什么”,这是文体学研究中另一重要问题,涉及文体分析的内容或对象。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赏析

一曲凄美哀婉的牧歌——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赏析

神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 那些曾经高贵或卑微 的; 富贵或贫穷的; 声名显赫或默默无闻的, 现在已 没有了任何区别和界限, 谁也没有特权再鄙视别 人, 嘲笑别人。只有在这时— — —在坟墓里, 那些在 世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才获得了活着时得不到 的 “ 平等” 待遇, 才得以有机会发出生前不敢发出 的呐喊, 也就是说, 坟墓居然可以说是穷人的天堂, 这是对道貌岸然的权贵们的莫大的讽刺, 是对当时 黑暗世道的血泪控诉, 是穷困的人们向社会、 向权 贵发出了自己内心不平的呐喊! 为什么不向上帝倾诉?因为上帝也是势利眼, 他只知道维护富人的利益, 哪会来管穷人的疾苦? 由此可见宗教是虚伪的, 只是当权者用来欺骗和统 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因而诗人向那些生活在社会 底层的人们呼吁: 再也不要相信宗教那些鬼把戏 了; 世上并没有什么救世主, 上帝是靠不住的, 能挽 救 “ 我们” 的只有我们自己! 在荒凉的墓圆里, 哀怨凄婉的 《 墓园挽歌》 在 随风飘荡, 田园的景色是优美的, 但由于死亡阴影 的笼罩而变得萧索悲凉, 我们在凄美动听的挽歌声 中可以听到诗人的忧郁, 诗人的孤独, 诗人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愤世嫉俗。 托马斯・格雷是一位非比寻常的诗人, 他的诗 饱含着他真挚的情感和正直的信念, 字字句句再现 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思想、 天才的创作灵感和沧桑的 人生经历。 “ 2," 9&#,/ %0 71%-3 1"&5 (.# #% #," 7-&<" ” ( 荣华 何足道, 百年归丘垄。 ) 这是一首为穷人而写的挽 歌!由于其丰富的思想性、 优雅的艺术韵味以及许 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托马斯・格雷的这首 《 墓园挽 歌》 成为墓园派诗歌的最佳作品。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1 引言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指不用词语的交际,有无声和有声之分。

但一般说来,非语言交际多指无声。

我们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坐立姿势,手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移动,身体的接触,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发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识。

人们就把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成为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嗓子的音质,交谈者之间的距离,谈话者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时机的方法等。

2 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作为符号概念的身势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符号单位,它用于传递信息,早已未人们所熟悉,并能自如的运用各自群体中所通用的符号势进行交际。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辅助,替代功能身势语伴随话语,对话语起着补充,强调或者确定的辅助功能,他们相互依附,相互支持以取得预期良好的交际效果。

身势语与话语同时或先后进行,它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语义信息量更大,更清楚。

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场合人们用身势语来替代话语,并给交际增加了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 Pardon me,sir ,will you do mea favor ?Let mepurchase you one of these puddings. It would give mesuch pleasure.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请原谅,先生,能赏我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如果您肯收下,我将不胜感激。

”他往后一跳,仿佛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的通红。

2.2 表情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者情绪,当然,身体其他部分也可显露这类情绪。

(原)语言的特性——任意性,象似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原)语言的特性——任意性,象似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题:怎么样看到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理据性)?(一)二者是涉及到语言符号音义关系的性质。

我们知道,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而音义的结合有两条基本原则:约定性和理据性。

约定性比较简单,现在一般都尊奉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断,意思是语言符号音与义的联系由社会约定,相互之间的结合没有自然的,固定的道理。

音义结合的理据性的意思是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性质,特点决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可以说出来的,因而是有理据的。

(二)语言的任意性比较简单,在这里我主要想说说语言的理据性以及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的关系。

起初,人们对于理据性的态度是否定的,其原因:第一是受西方语言学家的音义关系的约定性理论的影响,这里主要是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中国语言学受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外部原因)。

二是由于语言经过了千百万年的变化,音义结合和的初始原因早已磨损消失,后来的人们无法得其要领(内部原因)。

第三,人们往往认为,如果语言是有理据的,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那么世界上的语言就会是一个样子,如“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就不会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支持理据性:第一,我国古代关于理据性问题(也就是名实之争)有很多探讨。

《老子》认为“名生于道,名实同生同在”,董仲舒认为“名生于真,非真弗以为名”,等都说的是名实之间本质的或可论证的联系,这种名实观在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当然,严格说,名实关系和音义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但二者没有实质的差异,因为“名”本身是音义的结合,“义”是“实”的反映和转化,所谓的名实的理据性就是音实的理据性或者说就是音义的理据性。

第二,汉语中的形声字是音义有理据性的反映。

例子在书上面,自己补上。

!!第三,关于上述第三点,支持理据性的学者认为,事物是立体的,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一个语言社团从哪一个角度,抓住什么样的特征去认识和命名,同样需要约定;角度不同抓住的特征不一样,而这些不同的特征成为了不同语言命名的根据,正因为这样,不同的语言才会用不同的音去命名相同的事物,形成不同的语言符号。

文体学五种文体[文体、文体学与文体分析新解]

文体学五种文体[文体、文体学与文体分析新解]

文体学五种文体[文体、文体学与文体分析新解]1963年,王佐良发表《关于英语的文体、风格研究》一文,开中国现代文体学研究之先河。

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研究更是不断涌现。

我们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文体学”为“主题”检索词可以检索到:1980-2010年国内各核心期刊共发表与文体学有关的文章达1383篇,这其中1990-2010年所发表的文章达1207篇,平均每年60多篇;若以“文体分析”为“主题”检索词则可以检索到,1980-2010年国内各核心期刊共发表与文体分析有关的文章达992篇,其中1990-2010年所发表的文章达869篇,平均每年43篇多。

可见,对文体学和文体分析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蓬勃发展之势。

然而研究发现,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文体这一概念一直未达成共识,对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和意义以及对文体分析的范围和步骤还存在着很大分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体学的更快发展。

有鉴于此,本文旨在对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新见解,以便为今后的文体学和文体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文体研究文体学理论,探讨文体分析,就不能不首先谈文体。

在RichardsSchmidt(2003:522)看来,“文体指个人说话或写作的变体。

文体通常随情景类型、受话人、交际地点和交流话题的不同而有随意和正式之分。

某一特殊文体,如正式文体或口语文体有时被视为文体类型。

有的语言学家用‘语域’这一术语表示文体类型,而其他语言学家则对两者加以区分。

文体也可以指某个人一贯的说话或写作风格,或指某一段时间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方式,比如狄更斯的写作风格、莎士比亚的写作风格及18世纪的写作风格等”。

这一定义至少包含四层意思:其一,文体是指个人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特征;其二,文体有随意和正式之分,某种文体是随意文体、非正式文体还是正式文体,需根据情景类型等因素确定;其三,文体与语域关系密切,究竟可将二者等同视之还是区别对待,人们并未达成一致;其四,文体可指个别作家的风格,亦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

功能文体学视野下对于语言任意性的探讨

功能文体学视野下对于语言任意性的探讨

功能文体学视野下对于语言任意性的探讨作者:郭梅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01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仅经济条件发展进步,关于语言方面的发展也有所进步提高,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发展起来了一个全新的文体流派,功能文体学。

在这种文学体发展流行的今天,我们对它的理解逐渐加深,也引发了我们对语言任意性的探讨。

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关于在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语言任意性的知识,讨论一下关于语言任意性的问题。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语言任意性;探讨【作者简介】郭梅,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关于功能文体学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了将近40年的研究历史,我们注重对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分析,研究文体的功能,预测未来文体发展的方向。

语言存在任意性,在这种任意性下我们如何利用语言进行表达,表达出我们的意思,这就需要关于功能文体学的知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讨论一下关于功能文体学与语言任意性之间的联系,简单了解认识语言的任意性。

一、功能文体学的概念与发展情况我们对功能文体学的了解可能比较陌生,那么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关于功能文体学的概念,其实简单来说功能文体学就是一种文体学派,简单的文体我们知道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但是对功能文体学比较陌生。

中华的文字博大精深,经过我们的自由组合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自由组合表达出最有力的效果。

功能文体学是从7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是“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简称,功能文体学的创始人是之一是韩礼德,它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基础,形成一种文体学派。

1969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文体研讨会上,韩礼德提出了语言功能力理论,所谓的语言功能就是语言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说话者对某件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说话者与评价的東西之间的关系,都影响着人的语言组织的感情,韩礼德把语言分为三种功能,一种为纯理功能,一种为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本文 旨在分析 随 意会话 的文体特征 包括 以下五 个方 面: 法特 征; 汇特征 ; 言的含 糊性 ; 语 词 语 言语非流 利性 ; 题转换 的频繁 话 关键 词 随意会 话 中图 分类号 : 0 H2 口语 文体 特征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9O 9(0 9 7300 10・522o ) —0-3 0
H re ak 。E n e S h g f 和 G i Jf ro avy S c s ma u l c e l o a e e n等 人 从 域 , l s 重音 , 调等 ) 口语 的表 达 中有 重要 的意 义。 语 在 随意会 话是 口
其文 体特征 遵从 于 口语 , 随意 会话 的文体 但 16 年 代开 始研 究会话 结构 。语言学 C al imoe 90 hr s l r 曾谈 到会 语表 达 的形式之 一 , eF l 话 是语 言最基 本 , 最主 要的使 用形式 , 研究语 言应最 先从会 话 开 特征 也有 其特殊 性 。 此文 将从语 法 , 汇 , 言的含 糊性 , 词 语 言语 的 始 。 aiW C r l还分 析 了会 话 的参 与者和 会话 的背景 , Dv d a ol r 由于 非流利性, 话题的转换频繁性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它的文体特征。
B N ,ut b j C S ’ —Im c l dI1 e l i t : oj sa i n t 鲰 O Im s ’ d n ’ b a r h o a 1 lg o c Iv w r e 叩 . Io k sh u Iv g t c l () n e ’e am d Do l t g ’ e o a od 2 o a oh ?
I  ̄ l 嘲 帅 ^n o ov . a S ds a t

文体学的研究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文体学的研究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文体学的研究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中特定文体特征的学科,它旨在探究不同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定风格、结构和语言特征。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比较,文体学试图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学规律和美学原则。

而文体学的核心概念是文体,即文学作品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通过研究文体,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深入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文体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文体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拓展】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通过概述文章内容、介绍文章结构和阐明研究目的来引领读者进入主题。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文体学的定义和起源进行阐述,探讨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体学对文学研究的意义,讨论文体学在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文体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安排,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文体学的研究内容,为读者提供清晰明了的阅读路径。

1.3 目的文体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学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揭示文本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特征,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通过文体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内在结构和意义,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文体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特点,揭示不同文体背后的社会、政治、宗教等因素对文本形式和内涵的影响。

通过对文体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增进人们对文学、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因此,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探讨文体学在文学研究、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并展望未来文体学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交流。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以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传递着情节、人物与情感。

电影对白,尤其是其中的“随意会话”,以其独特的形式在故事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探讨其特点、作用及意义。

二、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特点1. 口语化: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往往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对话氛围。

2. 自然流畅:这类对话在情节推动中往往呈现出自然流畅的特点,符合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的需要。

3. 丰富多样:从句式到词汇,从语气到语调,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使对话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三、文体学角度的“随意会话”分析1. 句式结构: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常常采用简单句、并列句等结构,使对话更加轻松自然。

同时,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增强表达效果。

2. 词汇选择:在词汇选择上,“随意会话”通常使用日常生活用语,同时也可能涉及到一些俚语、俗语等,使对话更具地域特色和人物特点。

3. 语气与语调: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语调,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能够传递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电影对白中“随意会话”的作用与意义1. 推动情节发展:通过“随意会话”,电影能够自然地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加连贯。

2.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话中的语言、语气、语调等,能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反映社会文化: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4. 增强观众代入感:“随意会话”的口语化、自然流畅等特点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五、结论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以其独特的形式在故事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对话具有口语化、自然流畅、丰富多样等特点,通过句式结构、词汇选择、语气与语调等手段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论20世纪90年代 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论20世纪90年代 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本文从文体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散文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微视的分析。

在考察了文体的历史演变后,文章从“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四个层面对文体进行了新的界说,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90年代散文文体的变革:一是“时代文体”的形成及其“破体”;二是因“主体文体”的解放而带来的散文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改变;三是自由随意、侧重于感觉化、潜沉的隐喻和反讽的语体取代了过去浅显僵硬的“诗化”语言。

最后,文章还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意义,并对散文文体的“自由”和“不自由”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90年代中国散文散文文体变革20世纪中国的90年代是一个“散文时代”,这是继“五四”散文之后中国散文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也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关于这一时期的散文成就,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做过研究,但这些研究较多的是单个的作家作品论,有的则是侧重于论述题材和主题的扩展、思想观念的突破,以及讨论90年代散文的真假繁荣;即便是研究艺术演变的文章,也多是从写作技巧、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分析,而较少从文体的艺术变革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散文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文体的演变和艺术变革作为切入点,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散文做多层面的考察。

一目前的散文研究对文体的涉猎较少,对文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歧义颇多,难以统一。

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文体”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

在我国古代,文体发轫较早,内容也极其丰富。

大体来说,文体起源于对文学的分类,比如《尚书》根据无韵之文的特征和功用,将其分为典、谟、誓辞、诏令、训辞等类型。

到了东汉时期,传统的文章体制已基本形成,即如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所说:“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

汉,魏之际,文家承其体式。

故辨别文体,其说不淆。

”如果说,在东汉以前,对文体的裁定更多地侧重于“体”,即现代汉语的“体裁”方面,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的范围又有了扩展。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_随意会话_的文体特征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_随意会话_的文体特征

2 009. 7(下)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 “随意会话” 的文体特征
苏亚男
摘 要 随意会话是会话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 特别是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本文旨在分析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语法特征; 词汇特征; 语言的含糊性; 言语非流利性; 话题转换的频繁 性。 关键词 随意会话 口语 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H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9)07-300-03 Harvey Sacks, Emanuel Schegloff 和 Gail Jefferson 等人从 1960 年代开始研究会话结构。语言学 Charles Fillmore 曾谈到会 话是语言最基本, 最主要的使用形式, 研究语言应最先从会话开 始。 David W. Carroll 还分析了会话的参与者和会话的背景, 由于 参与者和会话背景的不相同, 所使用的语体和谈论的话题也不相 同。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语言, 书面语受到特别的重视, 而口语 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口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在当今上 所存在的 3000 多种语言中, 仅有相当少的一部分有书面形式。 “口头交际是语言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而随意会话又是口语表 达最基本, 最自然的方式。 因此, 要解剖口语的问题特征, 首先要 从随意会话入手。 此文将集中分析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语法特 征; 词汇特征; 语言的含糊性; 言语非流利性; 话题转换的频繁性。 一、 随意会话 “随意会话” 是相对 “实用性会话” 而提出的概念。前者指的 是会话不以实际的, 明确的目标为动机的会话, 比如生日聚会上 的闲谈, 家庭聚会上的聊天,咖啡馆和酒吧里的闲聊等。 而后者 指的是以实际的, 明确的目标为动机的会话, 例如老师和学生在 课堂上的对话, 在商店顾客和营业员之间的对话等都有其明确实 用的交谈目。 语言研究学术界对 “实用性会话” 的研究成果较多, 然而有关 “随意会话” 的研究及其成果却甚少。 马博深指出, 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1) ( 随意会话异常复杂, 很难用单一的路子 或方法加以研究;2) ( 随意会话是会话者在一种非常放松、 非常自 然的状态下所进行的闲谈, 从表面上看非常随意, 内容也琐碎零 乱, 似乎加以研究的价值不大。 实际上, 许多社交场合都离不开“随意会话” 。Lu Shuming (1997) 曾经指出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很难融入美国的社交圈,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怎样闲谈。从此可见其重 要性。 前面也提到, 随意会话是口语最基本, 最自然的表现形式, 基于此, 研究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 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口语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大体如下: 句子多为松散句, 省略句, 不完全句; 词汇趋向于用简单词, 模糊词语和俚语; (音高, 语音 音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通过对白、画面、音效等元素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世界。

其中,对白作为电影中人物交流的主要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电影对白中,有一种常见的交流形式——“随意会话”。

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探讨其特点、功能及在电影中的作用。

二、文体学视角下的“随意会话”(一)定义与特点“随意会话”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随意的、自然的对话形式。

它不同于正式的交流,往往带有一定的口语化、自然化特点,呈现出较为松散的语篇结构。

在电影对白中,这种“随意会话”以其真实性、生活化等特点,为观众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观影体验。

(二)语言特点1. 口语化:电影中的“随意会话”往往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使用短句、简单词汇等,使对话更加自然流畅。

2. 重复与省略:在“随意会话”中,常出现重复、省略等语言现象,如用“嗯”、“哦”等词语来回应对方,或者重复对方的话以表示关注。

3. 语调与语气:通过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如轻松、严肃、调侃等。

(三)功能与作用1. 人物塑造:“随意会话”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习惯和身份等特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

2. 情节推进:“随意会话”往往涉及到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推动剧情的进展。

3. 情感表达:“随意会话”能够传达出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三、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分析(一)具体实例分析以某部电影为例,分析其中“随意会话”的具体表现。

如影片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常使用亲切的称呼、日常的话题以及幽默的调侃等方式,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日常生活场景。

(二)语言特点分析针对该电影中的“随意会话”,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如对话中的口语化表达、重复与省略现象、语调与语气的运用等,使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三)功能与作用分析探讨该电影中“随意会话”的功能与作用。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篇一一、引言电影对白是电影中人物交流的文本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塑造角色和推动剧情。

其中,“随意会话”作为一种常见的对白形式,以其自然、真实的对话风格,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

二、文体学视角下的电影对白文体学是研究文本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涉及语言的表达方式、语境以及文体风格等。

在电影对白中,随意会话体现了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它所表现出的非正式、轻松的语言风格为影片增添了真实感。

三、随意会话的特点1. 自然性:随意会话的语言表达方式贴近日常生活,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张,使得对话显得自然流畅。

2. 口语化:随意会话通常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使用俚语、口头禅等,使得对话更具生活气息。

3. 简洁性:随意会话通常简洁明了,避免了冗余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

四、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1. 语言表达方式: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采用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这些句式使得对话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角色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

2. 语境:语境是影响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

在电影中,不同场景下的对话具有不同的语境。

例如,在轻松的场景中,随意会话的语言表达更加轻松自然;而在紧张的场景中,对话则更加谨慎和含蓄。

3. 文体风格: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体现了不同的文体风格。

如幽默风趣的对话可以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而深情款款的对话则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真挚。

这些不同的文体风格为电影增添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五、随意会话在电影中的作用1. 塑造角色:通过随意会话中的语言表达和风格,可以塑造出不同性格和特点的角色形象。

2. 推动剧情:随意会话中的对话内容往往与剧情紧密相关,能够有效地推动剧情发展。

3. 增强真实感:随意会话以其自然、真实的对话风格为电影增添了真实感,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在影片中。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2024年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范文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篇一一、引言电影对白是电影中人物交流的文本,通过语言的交流展现情节、塑造角色、传递情感。

在众多对白形式中,“随意会话”因其真实自然、轻松随性的特点,常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影中。

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对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进行分析,以探究其特点及在电影中的作用。

二、电影对白中“随意会话”的特点1. 口语化“随意会话”以口语化为主要特点,用词简单、直接,表达方式自然。

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加贴近生活,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2. 随意性“随意会话”的另一特点是其随意性。

对话中常常出现非计划性的插入语、重复、修正等,这些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这种随意性也使得对话更具个性化,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3. 情境性“随意会话”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对话的内容往往与电影的情节、场景紧密相关。

通过对话,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情,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三、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随意会话”在电影中的作用1. 塑造角色“随意会话”通过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塑造角色。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对话了解其性格、习惯、背景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情感。

2. 推动情节“随意会话”中的对话往往与电影的情节紧密相连,通过对话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在电影中,两个角色之间的争吵可能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决定或事件的发生。

3. 传递情感“随意会话”能够传递角色的情感。

通过对话中的语气、用词、表达方式等,可以传达出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

四、结论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具有口语化、随意性、情境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塑造角色、推动情节、传递情感。

从文体学角度来看,“随意会话”的运用使得电影对白更加真实、生动,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随意会话”也使得电影角色更加个性化,更好地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因此,在电影创作中,应当注重运用“随意会话”,以提高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意会话”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导语:电影对白是电影艺术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的“随便会话”更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分析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探讨其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一、电影对白的基本特点电影对白是电影中角色之间的沟通方式,通过言语来表达角色的思想、情感以及情节的进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语言表达的简短性:电影对白要求简洁明了,以便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因此往往会删减冗长的叙述和修饰性的词语。

2. 多样的表现手法:电影对白中常接受直接对话、心里独白、旁白等形式,以刻画角色的性格、展示情感以及传递情节信息。

3. 与图像的互动:电影对白与图像紧密结合,互相补充、互为表达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整体视听效果。

二、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指的是在电影中出现的一些看似平常的、没有实际剧情推动作用的对话情节,这些对话往往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详尽表现手法和作用如下所示:1. 灵活的探讨话题: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可以通过灵活的探讨话题来吸引观众的爱好。

例如,在《老友记》中,主要角色之间屡屡进行一些关于生活琐碎的对话,既能呈现出角色之间的友情,又能在描写他们生活细节的同时引发观众的共鸣。

2. 幽默与诙谐: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屡屡加入幽默和诙谐元素,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幸福。

例如,在《奇异女侠》中,奇异女侠和她的友人斯蒂夫在战斗之余会有一些幽默的对话,既能缓解紧张气氛,又能增添观影的趣味性。

3. 真实的情感沟通: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也可以用来展示角色之间真实的情感沟通。

例如,在《罗马假日》中,安娜公主和乔在漫游罗马的过程中有浩繁无用的对话,但这些对话却展示出两个角色之间的爱情萌芽和浪漫情怀。

4. 信息的间接传递:电影对白中的“随便会话”也可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传递重要的剧情信息。

例如,在《盗梦空间》中,角色之间的漫谈中暗示了梦境的观点和故事进步的主线,虽然这些对话并没有直接点明,但观众通过细心观察和沉思,能够觉察到其中的暗示。

刍议中学英语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刍议中学英语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刍议中学英语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作者:朱武平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28期【摘要】随意会话(Casual Conversation)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交际手段,人们通过交谈对话来保持社会联系和关系。

因此,研究随意会话中语言的多样性是必要的。

作者试图分析英语母语者在现实生活中随意会话的常见文体特征,寻求一些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为中学英语教师或英语学习者提供实用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了解英语母语者如何在随意会话中进行沟通、交流或互动。

【关键词】英语;随意会话;文体特征;教学启示交談对话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交流手段。

近年来,语篇分析在语言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对句子层面以外的语言分析(语义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随意会话作为语篇的一个领域,在语言研究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语言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所有人会把大部分的说话时间都花在与他人的交谈上。

随意会话作为一种普通的语言活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老师在家里与妻子交谈,在学校与同事交谈,在教室与学生交谈,在购物时与店员交谈,在电话中与朋友交谈等,他很可能与他人进行随意的对话。

其实,所有人都是如此。

一、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1. 语法功能从语法意义上说,随意会话往往表现出显著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简单和直接的句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随意会话中更倾向于使用简短或松散的句子,主要是源于参与者自发对话的言语交互性和对话者主动回应的必要性。

学习英语母语者的真实会话,你会发现他们很少在每次谈话中说得太多。

如:-You got a cold?-No,just a bit sniffy.又如:-Meet me under the dandelion at four.-Sorry,where?-Under the dandelion.-But where's that?-Oh,it's what we called the sculpture in our campus.-I see. At four,you said.-Yes.在以上两段对话中,你还会发现参与者使用了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或省略。

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

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

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一、记叙文语言特点记叙文的语言特点:精炼、含蓄、深刻有哲理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幽默风趣、具讽刺意味议论文写作特色——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据典型;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概括性强、严谨二、小说赏析1 、视角独到,以小见大2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3、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4 、情节安排,匠心独运5 、环境描写,烘云托月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三、诗词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李白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诗歌所表现的流派所具有的语言特色。

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

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

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

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四、散文的语言特色有哪些先说内容。

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会话翻译在《京华烟云》中的文体学分析

会话翻译在《京华烟云》中的文体学分析

会话翻译在《京华烟云》中的文体学分析关键词:语言;对话;情感[中图分類号]:I206 [文献标识码]:A1.会话的文体学特征1.1研究会话体的必要性1.2会话与叙述的对比作为口语的记录,会话与口语有很多共同之处。

与叙事相比,会话有其自身的共性。

第一个区别在于听众或读者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在小说中,对话通常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这意味着总有一个听者与说话者相对应。

同时,在非正式的交谈中,说话者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哦”、“那么”、“你知道的”、“我的意思是”等等,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通过使用问句与请求,也可以邀请听话人的积极参与。

如“是的”、“嗯”、“真的”、“我看”等等,都是希望听者表现出他的注意力或反应。

另一方面,小说叙事通常假定读者不在场,不可能得到读者的直接反馈。

因此,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叙述者很少会采用这样的短语。

叙述者需要做的仅仅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他的故事,而不需要读者的参与。

1.3会话语言的文体学特征在语法、词汇和语义上,小说中的非正式对话倾向于表现其鲜明的文体风格。

从语法上讲,在非正式谈话中,人们更喜欢短句和宽松句。

由于简单直接的句法结构很可能促进两个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自发的交谈更倾向于短而宽松的话语进行交流。

因此,日常会话中的许多句子往往由不超过八个单词组成,有时甚至只有一个单词。

这与其他类型的文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复杂的叙述句和一些非文学文本。

在日常会话中,为了促进有效的交际,经常采用不完全句和省略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冗余,有时可以省略双方都知道的主语。

与此同时,插入语比例也很高,比如“你知道的”、“我的意思是”等等。

然后几个较长的句子通常是松散地连接在一起的。

主句通常先出现,后面跟着其他从句或短语。

此外,疑问句较多,会话中的句式比叙述中的句式简单得多。

作为两个人之间的口头交流,问答是最基本的形式。

因此,在会话中疑问句的数量特别多。

另外,会话中常用的句型通常是主谓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苏亚男,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国际经贸系。
域, 重音, 语调等) 在口语的表达中有重要的意义。 随意会话是口 语表达的形式之一, 其文体特征遵从于口语, 但随意会话的文体 特征也有其特殊性。 此文将从语法, 词汇, 语言的含糊性, 言语的 非流利性, 话题的转换频繁性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它的文体特征。 首先, 作者将给出 “随意会话” 的一个典型示例, 并基于此例分析 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A: You got a cold? (1) B: No, just a bit sniffy, cos I’ – I’ cold and I’ be all right m m ll once I’ warmed up. Do I look as though I’ got a cold? (2) ve ve A: No, I thought you sounded as if you were. (3) B: M - - (4) A: Pull your chair close if you want. Is it - - (little pause) (5) B: Yes, I’ be all right in a minute. It’ just that I am … (6) ll s A: What have you got? (7) B: Stupid. I had er about five thousand books - - - to take back to Senate House yesterday, - and I got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college to where the car was the parking metre, at the other end, and realized I’ left my coat in my locker. And I just couldn’ (8) d t A: M. (9) B: Face going all the way back again with this great … you know my arms were aching. (10) A: M – (11) B: And I thought, well, I’ get it on Tuesday. (12) ll A: M. It’ gone very cold, hasn’it? (13) s t B: M - - - It’ freezing. (14) s A: M- I’ … (15) m B: You’ knitting. (laughs quietly for-) what are you knitting? re That’ not a tiny garment? (16) s A: No. (17) B: (laughs for-) (18) A: No, it’ for me. But it’ very plain. (19) s s B: It’ a lovely colour - - - (20) s A: It’ nice. (21) s
・教育文化・
词作谓语。由此可见, 随意会话中的动词词组较短, 较简单。 (二) 词汇特征 随意会话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用词方面。正如本文所引用 的会话一共使用了 262 个单词, 平均 3.3 个字母组成一个单词。 这些单词不是专业术语, 而是一般日常会话所使用的词语。 1. 简短词; 模糊词语 正如我们所见, 上例中的单词除了 “yesterday” 包括三个音节, 其他单词都比较简短。 这些词语用来谈论天气, 健康, 工作, 汽车 和织毛衣。这些话题都是日常常谈论的, 因此用词较简短。 随意会话用词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模糊用语较多。 Channell (2003)指出, 模糊用语常出现在会话中。 从本文中的范例, 我们也 可以发现这类词的用法, ‘you know’ sort of’ a bit’ in a 例如 ‘ , ‘ , ‘ , minute’ 。 2. 口头用语; 俚语 ( “会话产生于口头媒介” Leech 2000: )。 F18 口头用语有别于 书面用语。上例中有许多口头用语, 例如 cos, yeah, got, just, a bit, all right, ok, sort of 这类词和短语, 再如俚语 in a minute, just couldn’face 也能在例子中被发现。此例只是随意会话的一个例子, t 注意观察, 在随意会话中会发现更多的例子。 (三) 语言的含糊性 用语含糊是随意会话的显著特征。文中的示例用语充分体 现了随意会话用语的含糊, 不明晰性。 这种不明晰性是针对会话 非参与者或者是不享有共同知识背景的人们而言的。 “会话产 生于共享的语境” 没有参与会话, 。 没有共享的语境, 听不懂会话 者的会话是很正常的。下面将基于以上会话对此给予解析。会 话者 “A” “B” 和 在谈论话题——织毛衣时, “B” “that’ not a 当 问 s tiny garment?” ,“A” 回答说 “No, it’ for me” 在这里 s , “tiny garment” 是指婴儿的衣服。 的暗含意思是问 “B” “A” 是否怀孕了。 当 “B” 说完她的话, 她自己也笑了。从这点可以看出 “B” 是话中有 话。如果他人不知道 “A” 的年龄, 是否婚否或是两人之间亲密的 关系, 这段会话的确切意思是很难理解的。 除此之外, 会话中的非完整句, 模糊的声音也使会话意思不 明晰。在(5), (6) 和(15)的话轮中, 前一个会话者还没说完话, 后 一个又开始说话, 非参与会话的人是难懂她们的话语。 (四) 言语非流畅性 我国英语学习者接触的英语口语主要来自英语教材的录音 材料、 教师的英语讲课和英语广播、 电视、 电影。 这些来源的口语 通常是流利的、 没有什么错的。 听惯了这种英语, 我们会产生一 种错觉,以为英语口语就该如此。 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口语一般 都是有准备的, 不是自发口语。与此相反, “会话产生于实时” 。 随意会话中, 语言缺乏流畅性很自然。在与他人交谈中, 谈话者 没有足够的时间遣词, 思考下一句要说什么, 会话者想到一句说 一句。 尽管随意会话缺乏流畅性, 谈话者拥有共 (下转第 330 页)
・教育文化・
2 009. 7(下)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 “随意会话” 的文体特征
苏亚男
摘 要 随意会话是会话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 特别是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本文旨在分析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语法特征; 词汇特征; 语言的含糊性; 言语非流利性; 话题转换的频繁 性。 关键词 随意会话 口语 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H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9)07-300-03 Harvey Sacks, Emanuel Schegloff 和 Gail Jefferson 等人从 1960 年代开始研究会话结构。语言学 Charles Fillmore 曾谈到会 话是语言最基本, 最主要的使用形式, 研究语言应最先从会话开 始。 David W. Carroll 还分析了会话的参与者和会话的背景, 由于 参与者和会话背景的不相同, 所使用的语体和谈论的话题也不相 同。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语言, 书面语受到特别的重视, 而口语 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口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在当今世上 所存在的 3000 多种语言中, 仅有相当少的一部分有书面形式。 “口头交际是语言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而随意会话又是口语表 达最基本, 最自然的方式。 因此, 要解剖口语的问题特征, 首先要 从随意会话入手。 此文将集中分析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语法特 征; 词汇特征; 语言的含糊性; 言语非流利性; 话题转换的频繁性。 一、 随意会话 “随意会话” 是相对 “实用性会话” 而提出的概念。前者指的 是会话不以实际的, 明确的目标为动机的会话, 比如生日聚会上 的闲谈, 家庭聚会上的聊天,咖啡馆和酒吧里的闲聊等。 而后者 指的是以实际的, 明确的目标为动机的会话, 例如老师和学生在 课堂上的对话, 在商店顾客和营业员之间的对话等都有其明确实 用的交谈目。 语言研究学术界对 “实用性会话” 的研究成果较多, 然而有关 “随意会话” 的研究及其成果却甚少。 马博深指出, 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1) ( 随意会话异常复杂, 很难用单一的路子 或方法加以研究;2) ( 随意会话是会话者在一种非常放松、 非常自 然的状态下所进行的闲谈, 从表面上看非常随意, 内容也琐碎零 乱, 似乎加以研究的价值不大。 实际上, 许多社交场合都离不开“随意会话” 。Lu Shuming (1997) 曾经指出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很难融入美国的社交圈,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怎样闲谈。从此可见其重 要性。 前面也提到, 随意会话是口语最基本, 最自然的表现形式, 基于此, 研究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 随意会话的文体特征 口语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大体如下: 句子多为松散句, 省略句, 不完全句; 词汇趋向于用简单词, 模糊词语和俚语; (音高, 语音 音
2009. 7(下)
B: Yeah. I never di – I could never talk to knitting except on these double o needles with string, you know, that’ my sort of s knitting. (22) A:Yeah. (长, 而长句却很少。在 (2) 似乎 中, “B” 说了一个很 长的句子, 当我们仔细分析时却发现第一个句子是由 “and” 连接, 此句属于松散句, 可以分为两个独立的句子。在 (8) 这个句子中 也是如此, “and” 是由 连接的, 可被分为三个简单的句子。 其他的 句子 既简单又短。 许多句子的词汇大都在两个到四个, 平均使用 词的数量不超过八个。 除此之外, 还使用了插入语如:you know’ ‘ , ‘I mean’ ‘that is’ 和 。 2. 多用省略句、 非完整句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随意会话长在朋友, 家人和同事之间进 行, 他们一般有着共同的背景知识, 所以一些共知的成分长被省 略。因此, 在此类会话中, 省略句较多。再则, 由于会话的参与者 的关系较近, 所以打断对方谈话的现象很常见, 基于此因, 非完整 句也常出现在随意会话中。例如, 此文中的对话: A: You got a cold? 1) ( B: No, just a bit sniffy … (2) 此对话中, 第一个话轮的完整表达应该是: Have you got a ” cold?” 第二个应为 , “No. I feel just a bit sniffy.” 再例如: A: M- I’ … (15) m B: You’ knitting. (laughs quietly for-) what are you knitting? re That’ not a tiny garment? (16) s “ I’ …” m 不是一个省略句, 而是非完整句子, 是由于 “B” 打 断了 “A” 的话, 并说出了 “A” 想说的话。 的这种行为是由于他 “B” 们两者的关系较近而产生的, 如果是陌生的关系,B” “ 不会轻易打 断别人谈话的, 因为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3. 疑问句 在所举例中有七个问句。 “随意会话”中存在许多问句是很 自然的, 因为一问一答是会话的基本形式。 会话的显著特征之一 是 “会话的互动性” 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互动并生成会话。 , 4. 简单名词词组和动词短语结构 “随意会话” 中的名词词组多趋向于: 冠词+形容词+名词, 后 置修饰定语的句子几乎没有。 在此会话中, ‘a tiny garment’ 例如, and lovely colour’ ‘a 就属于此类——冠词+形容词+名词, 名词短 语都比较简单。 动词词组通常是由一个动词或是 “副词+动词” 组成。 在上例 中有 38 个谓语, 其中十一个由 “副词+动词” 组成, 其余的单个动 (转引自徐有志 2005: 108-10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