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7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7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一、知识结构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代表性意象)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代表性意象)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羁旅诗重要意象,送别诗也常用)3、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杜甫《旅夜书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四)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4、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羁旅思乡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羁旅思乡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①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①这首诗作于金陵。

①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表现出自己离家已久,对家人的思念。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3.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独鸟背人飞”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蕴含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C.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展开景物的描写。

D.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发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4.首联用什么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羁旅行役诗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羁旅行役诗
第6页/共17页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设题: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
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 “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 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归家的心切。而末句以深夜犹见“补衣 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 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欧阳修请他举例
子时,他举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前人评
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指形
象鲜明、内涵丰满),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
分析。
第10页/共17页
参考答案
(1)晨起、鸡声、月、人迹板桥霜 (2)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 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 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 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 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 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 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一、概念解读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 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 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 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 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杜甫、韦应物、李白、晏几道、张继等,代表 作品有《春夜洛城闻笛》《闻雁》《月夜忆舍弟》《鹧鸪 天非》《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等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一、(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泊歙浦【注】[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诗人家在祁门,陆行到款州城,改由浙江水道东下。

本诗作于歙州府城江畔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因岸景“似去年”而今昔勾连,“此路”虽是暂时停泊,却也不忍分别。

B.颔联进一步渲染,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C.颈联将江声与寒江有机融合,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D.尾联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人影。

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形象一致。

【参考答案】D“诗人形象一致”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是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而本诗'独立渺风烟”是孤独思乡的游子形象。

二者形象不同。

故选D。

(2)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意象答出3个1分,4个或以上2分;意境:凄清、孤寂各1分;感情2分)二、(郑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

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D.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天帝将它召还,“帝遣巫阳招我魂”隐喻自己的遭遇类同屈原,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前人评价:“这两首七绝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意趣隽永;而后一首以景写情,情感炽热绵长。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渐渐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羁旅行役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羁旅行役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羁旅行役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5分)2.诗歌的最后一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就其中两种进行赏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

②化用《楚辞·招魂》,借“帝”指朝廷,借“招魂”指奉旨内迁。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横”字的妙处。

(5 分)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

(6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5分)2、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

(6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11分)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5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题材之羁旅行役诗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题材之羁旅行役诗

古诗鉴赏之羁旅行役(思乡)诗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莼羹鲈脍、晚钟、秋风、日暮、柳树、丁香、梧桐、苦雨、杜鹃、鹧鸪、鸿雁、猿啼、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二、思想内容1、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2、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3、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2.请结合句子,分析这首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11 诗歌鉴赏-题材之羁旅行役诗作业卷

高三语文:11 诗歌鉴赏-题材之羁旅行役诗作业卷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高三语文作业卷十一诗歌鉴赏—题材之羁旅行役诗一、诗歌鉴赏古诗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岳阳楼○1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梦泽。

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了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古诗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欧阳修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

(6分)古诗三、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5分)(2)诗歌的最后一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就其中两种进行赏析。

(6分)古诗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两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古诗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精准突破:羁旅行役诗

精准突破:羁旅行役诗

寓情于景 、白描手 法、列锦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 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 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情景交 融、虚 实结合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 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 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寓情于景 ,景中含 理。
4
教材链接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 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内容情感
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 念。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 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 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心的魅力。
D. 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
奇而动人。
★2. 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
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21
教考衔接,比较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危楼;秋风、秋霜; • 植物意象:衰草、浮萍、飞蓬(漂泊之感)、杨柳、梧桐叶落、
落花、黄叶 • 动物意象:鸿/孤雁、归鸟、杜鹃(子规)、鹧鸪、沙鸥、瘦马
、猿啼、寒蝉 • 时空意象:日暮、寒秋、夕阳(斜晖)、暝色;远山、关山、驿站
、阳关、天涯、他乡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4、常用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羁旅行役”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羁旅行役”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羁旅行役”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潇湘夜雨·濡须①对雪周紫芝楼上寒深,江边雪满,楚台烟霭空濛。

一天飞絮,零乱点孤蓬。

似我华颠雪领,浑无定、漂泊孤踪。

空凄黯,江天又晚,风袖倚蒙茸。

吾庐,犹记得,波横素练,玉做寒峰。

更短坡烟竹,声碎玲珑。

拟问山阴旧路,家何在、水远山重。

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

【注】①濡须:三国时旧城。

②蒙茸:杂乱的草。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描绘了一幅烟霭迷蒙、满天飘雪、孤舟无依的江天雪景图,营造出孤寂朦胧的意境。

B.“波横索练,玉做寒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濡须雪后江山的美丽。

C.“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塑造了一个夜泊雪江、孤独难眠的人物形象,意蕴丰富。

D.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词,意象多样,用词雅而不俗,美而不艳,呈现出的画面清新素净。

2.有人认为周紫芝的词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深切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

B.“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

“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情感奔放不羁。

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4.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

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

高考真题之羁旅行役诗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意象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孤舟、长亭、天涯、砧声、油灯、家书、节日、书信、酒、晚钟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落日(夕阳、日暮、斜阳)、圆月、秋风、云(漂泊不定,喻指漂泊)苦雨(对应孤独阴郁的心境)霜、露(霜冷露凉,衬托孤独心境,思乡之情)杜鹃、鸿雁、哀、猿浮萍、飞蓬等。

山高水阻山长水阻,遥望故园,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重要意象解释: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释】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①居人下:指遭贬。

①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切”“独”二字奠定了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

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即景生情,“同”“共”二字用得巧妙,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

D.全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至日:冬至日。

①杖藜:拐杖。

①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①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4.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唐)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元稹(唐)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思乡怀人诗”。

主要通过描写羁旅在外之人所见之景,记叙其所遇之事,多表达凄苦孤寂的心境,宦游之艰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亦或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鉴赏羁旅行役诗?
把握三点:所遇之事
所见之景
所抒之情
思考一点:为何羁旅行役诗非常多?
1.为前程、理想不得归(游子);
2.征召戍边;
3.遭遇贬谪;
4.家国离乱。

所见之景
整体意境:
常见时地:
常见意象: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清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
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快速分辨出题材
熟知题材的内容(景,事,情)
用经验方法作答
总结典型意象
情感主题
高频手法
高考真题讲与练
讲析题部分参考答案
12.(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总答2分)上阕写作者
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孤寂之感更浓重。

(简要分析3分)
本课程中的各类试题都具有重复练习的价值,坚持就会有收获! 测试题:(题号编号保留高考题号,尽量还原真题模样)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 .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 .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 .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⑴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参考答案
14.《游褒禅山记》(此题为趣味小常识,只要学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此就为送分题。

)15.B (A项由此诗极易看出的情感基调就能轻松判断;C项未注意尾联“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D项理解不全面)
16.“雪”隐喻了白发(1分)。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此题应抓住颜色题,或者注意律师颔联和颈联必然对仗的知识,找出“朱”字,手法一出1分到手。

此题找全情感主旨,需要对诗句内容全面分析再加上题材意识,难度适中。


12⑴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

登上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茶聊以自慰吧!
(答出什么样的心情,给2分;能作简析,给2分。

意思对即可。


⑵上片描写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答出“春未老之景”、“无奈之情”“思乡之情”各给1分;答出“情景交融”给1分,意
思对即可。

情景交融为有景无情,情感都融入在了景中,上片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
千家”只单独写景;借景抒情为有景有情,两者皆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