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设计- 印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教案_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d233edde6bec0975f465e2b8.png)
授课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结合图表明确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理解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策略:读图交流、小组讨论、观察分析、活动探究和多媒体教学法教学重点:通过读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引入新课:《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主题曲引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一)自主学习: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2、东、西、南部各濒临哪个海洋?3、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二)读图交流:南亚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的来历和濒临的海洋及包括的国家地区。
资料分享:展示资料南亚最大的国家阅读欣赏:阅读材料(三)展示目标:1、地理位置:海陆和纬度位置2、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知识储备:语言、宗教、旅游胜地、古代的称呼、殖民统治时间和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小组讨论:走进印度印度的范围、首都和城市、海港(四)同伴探究:看图简述印度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特点。
观察分析:1、印度有哪些地形区?2、印度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承接过渡: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印度是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口数量情况如何?谈论图片:火车上、港口边和摇篮里的情况。
图文转换:世界上的六个人口大国,亚洲占几个?(五)读图探究:从1993年到2011年,印度大约增加了多少亿人口?阅读材料: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有哪些?(六)学生活动:阅读图表,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承转:面对着众多的人口,印度采取了什么措施?阅读材料:计划生育在城市和农村有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会是这种效果?学生谈论: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
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七)梳理知识:请学生谈谈收获和体会。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印度 地理教案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印度 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53dda3f111f18582d05a7a.png)
第三节印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印度的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农业的分布及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是一个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二、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特征和人口问题三、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条件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印度。
(二)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学生读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34《印度的地形》,思考①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周边邻国。
②印度的地形特点。
③河流特点。
2、教师讲授①印度的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10°N——30°N,主要位于低纬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周边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②印度地形由北向南明显地分为三部分。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和恒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③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恒河为印度第一大河,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尊称为“圣河”。
发源于中国西藏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的一段叫雅鲁藏布江,最终注入孟加拉湾。
3、学生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认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了解南亚及南亚大国印度的基本概况。
教师讲授:南亚位置: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教案_9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教案_9](https://img.taocdn.com/s3/m/dbc81db0770bf78a64295432.png)
印度、俄罗斯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掌握印度、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让学生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
2.注意联系时政,注重区域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经贸合作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3.归纳总结区域地理复习的规律,形成系统的地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区域地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2.难点:综合分析各个区域之间在经济、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互助。
地图笔记法、思维导图法、综合分析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导入】《中印》《中俄》关系视频印度和俄罗斯是两个与我国相邻的大国,在贸易、能源、外交等各个方面与我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三个再加上巴西,都同属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互助互利。
今天我们来复习其中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俄罗斯。
1.地图定位【师】首先,让我们先在世界地图中标画出这两个国家的位置。
PPT图片推送给学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标画出印度、俄罗斯的位置。
学生拍照上传,选择其中的两位同学作业展示,并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
(注意评价学生)【师】地图笔记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式,我们要学会把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中,以图代文,形成地图思维,帮助自己构建系统的地理学科素养。
所以地图定位是在复习区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除了地图定位的方法之外,还包括特征定位和景观定位的方法。
2.特征定位【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特征描述,分别属于哪个国家?请同学们快速选择(pad发布给学生)(分析学生答案)3.景观定位【师】我们如何进行景观定位呢?请大家回顾这些照片,判断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国家?PPT展示【师】这个建筑属于哪个国家?是什么建筑?【生】印度泰姬陵【师】这个是哪个国家的景观呢?【生】俄罗斯【师】第2幅图反映了俄罗斯的气候什么特点?【生】气候寒冷。
【师】第3幅图是哪个国家呢?【生】印度【师】这幅图是印度的什么传统服饰?适合俄罗斯的人穿吗?为什么?【生】纱丽。
不适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80a2033169a4517623a30d.png)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印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本节内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全面阐述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1e5d8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5.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印巴分治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印巴分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印巴分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难点:印度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印巴分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印巴分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印度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印度的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地图、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印度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印度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7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7.3印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7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7.3印度](https://img.taocdn.com/s3/m/3e31a4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a.png)
印度设计说明本节课仍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形式展开:将三个各具特色的城市作为目的地,需要准备的物品、城市风光、路途中可能的见闻等将印度的人口问题、发达的服务外包产业、热带季风气候和自然灾害、粮食生产等重点知识巧妙串联起来。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印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条件。
重点难点1.印度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形特征,印度的河流特点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3.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4.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景观照片和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一、学习情境今天继续我们的环球旅行,今天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我们先睹为快,请大家欣赏一组图文资料,认真阅读景观图片和文字材料,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二、预习检查人口众多有哪些利弊?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导入今天继续我们的环球旅行,今天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播放图片和文字介绍,大家猜一猜是哪个国家。
2.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在哪儿?读图7.32、图7.34,结合文字材料,描述印度的位置,回答问题:(1)印度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周围濒临哪些海洋?(2)印度大部分处于哪两条纬线之间(3)和印度邻近的国家有哪些?1.学生认真观看景观图片和文字介绍,很容易猜出是“印度”。
2.一人在屏幕上指图回答问题,其他人在课本图7.34中圈画,并说出三个问题分别描述的是哪种地理位置。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教案_24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教案_24](https://img.taocdn.com/s3/m/15377ea5f8c75fbfc77db273.png)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学生总结。
学生共同回答和单独回答相结合。
生:水灾 ,旱灾
生:非常严重。
生:气候因素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读图,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纷纷献策
学生通过看图,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讲解,对印度独立后的背景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题,对印度的工农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与中国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这一部分因为难度不大,所以采取师生问答的形式解决即可。
教师要做好分析方法的引导和总结提升工作。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交流、树立正确认知的过程。
通过三幅地图的对比,让自主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
(二)、粮食生产
印度的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图7.42、图7.43和图7.34)
课堂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3b6720270912a21614792919.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明确印度的北中南三大地形区。
记住印度的季风气候特征以及西南季风给农业带来的影响。
3.记住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4.知道印度重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地观念。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1.能在印度季风图上介绍印度旱雨季盛行的季风,并分析西南季风所造成的水旱灾害。
2.利用矿产与工业分布图,分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与工业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作物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案例式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同学们,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西游记》的故事吧,我们来了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印度二、学习过程:1、读“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印度地形图”,认识印度的自然条件。
读图描述印度的位置:⑴半球位置:_____;⑵纬度位置_____;⑶海陆位置_____;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展示。
2、读“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印度地形图”,将其与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建立联系,提炼印度古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揭示印度文明之美的地理成因,印证自然条件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 .读P40印度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类型。
2.找出印度的地形区(区分地形区与地形)。
3.分析印度的地势特点,对比北美洲的地势特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析印度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5.找出恒河,恒河最终在___国注入___。
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印度是一个充满美丽的国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民族服装——纱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_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_0](https://img.taocdn.com/s3/m/6dc66950647d27284b7351c0.png)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提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知识结构还尚未建立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照地图,能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首都和邻国。
2.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主要粮食作物。
3.印度的气候类型和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锻炼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获取所需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2.印度的气候类型和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难点
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自然因素
印度
人文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面积:领土约为298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____位。
是_______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
力最强的国家。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分布:北部为______________山脉,中部为___________平原,南部为__________ 高原。
2.地势:地势特点是______高,________低。
3.河流:________是本国的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____________。
4.气候:印度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2】认真阅读教材31-33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的总人口约为多少?在世界上居第几位?
2.由图可知,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较________。
【合作学习2】
材料:中新网2012年4月1日电据外媒报道,印度人口普查官员近日称,
印度的人口进你那攀升到了12.1亿,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
一人口大国。
印度虽然在90年间第一次看到人口增长趋势,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中
还是增加了1.81亿,仅此一项就近乎巴西人口的总和。
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回
答问题:
(1)印度人口具有什么特征?
(2)众多的人口及人口快速的增长给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3)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压力,印度政府制定了怎样的人口政策?
【展示交流】
(总结归纳)
三、人口:
1.数量: 2011年,印度人口约达______亿,仅次于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位。
2.人口增长速度的:______。
3.人口政策:___________。
(填图巩固)
1.邻国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河流⑤____________。
地形区⑥____________。
3.首都⑦____________。
4.海、湾、洋: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知识梳理归纳)
对照学习目标,提出你还存在的疑问?
【板书设计】第三节 印度
【测评达标】
一、单项选择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A.印度河
B.恒河
C.尼罗河
D.湄公河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每年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3.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4.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B.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C.全年气温高,但降水量偏少,气候较干旱
D.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二、综合题
下图是“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_℃,其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_______月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月,原因是_____ __
_______。
孟买降水量较 少的是从______月至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是属于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泛,
还在东南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很广。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一、位置与领土范围 1.地理位置 2.领土范围 3.主要邻国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分布 2.地势特点 3.河流 4.气候
三、人口 1.数量 2.增长速度 3.人口政策
课题第2课时农业与服务外包产业编写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读图分析,能在地图中指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地区,并简要说明原因。
2.通过合作、查找资料,能简要介绍印度粮食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能分析原因。
3.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总结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4.通过读图分析,能简要说明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条件;
难点:学会读图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
教学方法空间定位法、读图分析法、概括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导学领航】(展示图片-印度的主食及办公场景等)今天我们来深入的了解印度人的生活。
(学习目标展示)
【合作学习】认真阅读教材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根据图7.42,说
一说加尔各答和孟买的人们日常主食分别是什么?概括这两种作物
的主要分布地区。
2.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总结出印度粮食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解释
其原因。
(提示:主要看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完成教材35页活动,分析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1)读材料,说出小麦和水稻的生活习性,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2)对照图7.42与图7.34,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3)对照图7.42和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农作物分布地区主要地形降水量热量(气温)
水稻
小麦
4.读4.教材34页的阅读材料,说出印度进行两次“绿色革命”的措施和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知识梳理归纳)
对照学习目标,提出你还存在的疑问?
【板书设计】第三节 印度
【测评达标】
一、单项选择
1.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中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2.有关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黄麻产量最多的国家
B.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D.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3.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世界上几个核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B 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少数几个掌握发射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D.世界上煤、铁、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二、综合题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农作物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 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
最主要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
(3) A 、B 所示的农作物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___。
(4) 由于推行________的成功,印度目前已由粮食进
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四、农业:
1.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和_______;
2.粮食作物的分布:
3.生产的条件:
五、 服务外包产业: 1.发展优势条件
2.世界地位:
3.服务外包产业的优点:
4.发源地: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