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兴县苏家吉铝土矿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兴县苏家吉铝土矿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中对苏家吉铝土矿地质情况、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地层、矿石、岩石共生组合类型等方面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苏家吉铝土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概述
矿区位于兴县县城15°方向直距18km处的高家峁~苏家吉村一带,行政隶属于兴县魏家滩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1°08′00″~111°09′15″,纬度38°37′00″~38°38′00″。
2、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仅在沟谷中有少量基岩出露,赋存地层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上、下统和上第三、第四系地层。
矿区位于兴县~石楼南北向褶带的北段西侧,构造线方向与区域基本一致,总体为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5~12°,区内未见断层,总体构造简单。
3、矿床产出特征
3.1矿体赋存层位
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中下部,奥陶系中统峰峰组顶部侵蚀面之上,赋存标高为802~1076m。
3.2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和变化规律
矿区面积3.26km2,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受基底灰岩侵蚀面控制,奥陶系侵蚀面凹地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矿体的形态和规模,矿体空间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一般为一层,局部有夹层。矿体为长方形状,南北长约1840m,东西宽约1814m,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分布连续。矿体厚度0.80~7.15m,平均3.22m。
3.3矿石质量
3.3.1矿石矿物成分
本区铝土矿矿石由20余种矿物组成,主要有铝矿物、硅矿物,其次为铁矿物和少量其他矿物组成。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次要矿物有褐铁矿、
赤铁矿、针铁矿,微量矿物有电气石、伊利石、绿泥石、方解石,重矿物有锐钛矿、金红石、锆石等。
3.3.2矿石结构构造
本区矿石的结构可分为致密状、碎屑状、半粗糙状、粗糙状。矿石的构造可分为块状和薄层状,块状的矿石质量相对较好。
3.3.3矿石化学成分
铝土矿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平均含量:Al2O3:59.88%;SiO2:7.27%;Fe2O3:12.27%;TiO2:2.56%。约占矿石化学成分总量的84%。A/S值8.24。
含矿岩系主要成分在含矿层底部含量较低,向上逐渐增高,铝土矿层为最高值,再向上又逐渐降低;SiO2含量的变化一般随Al2O3的变化呈反向变化规律,Fe2O3在含矿岩系下部含量较高,多形成山西式铁矿、铁质粘土岩或局部形成高铁铝土矿。矿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石,极少数工程见夹石,且主要为硬质粘土层,并可以综合利用。
一般矿层中部一水硬铝石含量高,多形成粗糙状铝土矿、半粗糙状铝土矿,其上、下常为致密状铝土矿或碎屑状铝土矿。受古地理环境影响,在古风化壳低凹地带,多形成厚度较大的半粗糙状铝土矿。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地段,常见碎屑状铝土矿沉积。当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时,多形成致密状铝土矿。矿层底部可见高铁型铝土矿,向上渐变为中铁型或低铁型铝土矿。
3.3.4矿石自然类型
本矿区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结构可分为致密状、碎屑状、半粗糙状、粗糙状四种类型,其中以致密状和碎屑状为主。
致密状铝土矿为区内主要矿石类型之一,呈褐红、灰、灰白色,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Al2O3:40.88~77.67%;SiO2:0.96~19.98%;Fe2O3:1.26~31.74%;A/S值2.68~55.02,占全区的40.65%。
碎屑状铝土矿为区内主要矿石类型之一,呈灰、灰白色,碎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Al2O3:42.63~77.71%;SiO2:0.74~21.98%;Fe2O3:1.10~37.59%;A/S值2.61~100.07。约占全区的35.66%。
半粗糙状铝土矿为区内次要矿石类型,呈灰白、灰、浅灰色,半粗糙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Al2O3:41.87~75.77%;SiO2:1.73~18.07%;Fe2O3:1.45~24.39%;A/S值2.92~38.04。约占全区的19.95%。
粗糙状铝土矿为区内较少矿石类型,呈灰白色、淡黄色、浅灰色,块状构造。
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Al2O3:40.77~74.32%;SiO2:2.38~14.98%;Fe2O3:2.42~25.19%;A/S值2.72~29.99,约占全区的3.74%。
总之,整个矿床矿石工业类型属低硫中铁型铝土矿。矿石工业品级主要属于Ⅰ~Ⅱ级品。
3.3.5矿体围岩及夹石
本区矿体及其顶底板为同一沉积建造的连续沉积物,自下而上具有铁铝硅分异富集的特点。矿体直接顶板主要为粘土岩,平均化学成分:Al2O3:38.94%;SiO2:34.81%;Fe2O3:6.74%。直接底板主要为含铁质粘土岩,平均化学成分:Al2O3:36.1%;SiO2:23.73%;Fe2O3:17.65%%。极少数工程见夹石,夹石主要为粘土岩,平均化学成分:Al2O3:42.52%;SiO2:28.37%;Fe2O3:10.73%。
4、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属华北中石炭统底部的“G”层铝土矿,覆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的灰岩侵蚀基准面上,其含矿岩系为一套由山西式铁矿、铁质粘土岩、铝土矿、硬质耐火粘土矿及粘土岩等组成的铁铝质建造。
本区域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到晚石炭世早期逐渐下降,海水入侵形成奥陶系为基底的浅海水域,当时吕梁山以古岛存在,五台古陆和中条古陆相对隆起,为铝土矿的形成产生物质来源,矿物质主要来源铝硅酸盐岩类岩石。
晚石炭世海侵之前,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广泛分布着风化壳及没有受到充分分解的残余物,晚石炭世海水侵入,发生水解作用,溶解了风分壳及残余堆积物中的各种元素及化合物,从而使海水富含铝质,这些富含铝质的海水在滨海、泻湖等局限性盆地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沉淀下来,形成了属于滨海~泻湖相沉积型铝土矿矿床。铝土矿形成以后,长期的地表风化,氧化作用及地表水的淋滤作用等次生改造作用,造成铝土矿富集。另外,当时滨海地带海水不断动荡,胶体化学溶液对成矿起到一定作用。
5、找矿标志
5.1地层标志。铝土矿产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部,层位稳定。含矿岩系底板为奥陶系灰岩。
5.2矿石标志。铝土矿矿石不具明显的层理、页理,多呈灰、灰白、褐红色,块状,一般比上下围岩硬度大,矿体露头一般形成陡坎。
5.3岩石共生组合类型标志。山西式铁矿、铁铝岩与铝土矿关系密切,可作为铝土矿找矿的间接标志。
5.4其他找矿标志。从山西地质特征来看,大部分区域煤矿、铝土矿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