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自测练习解答

第4章自测练习解答
第4章自测练习解答

第四章节

4.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自测练习

1.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仅只与该时刻的( 输入 )有关,而与( 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 )无关。

2.下图中的两个电路中,图( a )电路是组合逻辑电路。

题2图

3.如果与门的输入是A 、B ,与门的输出逻辑表达式是( AB )。 4.下表所示真值表表示的逻辑功能是( 1位加法器 )(1位加法器、1位减法器)。

题4真值表

5.一组合逻辑电路如用两级或非门构成,则其逻辑表达式应写成(c ):

(a )与-或式 (b )非-与式 (c )或-非式 (d )或-与式 6.下图所示的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F 1=( AB+C ),F 2=( BC AB )。

题6图

4.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自测练习

1.若用74LS00实现函数F=AB

,A 、B 分别接74LS00的4、

5脚,则输出F 应接到74LS00的( 6 )脚。

2.74HC54芯片处于工作状态,如果其1、2、12、13脚分别接逻辑变量A 、B 、C 、D ,当

F 2

A B

F 1

(a )

(b )

3~5脚,9~11脚都接逻辑0时,输出为(CD

AB+);而当3~5脚,9~11脚都接逻辑1时,输出又为(0 )。

3.若要实现函数F=(A+E)(B+D),则用哪种芯片的数量最少( b )

(a) 74LS00 (b) 74LS02 (c) 74HC58 (d) 74HC54

4.实现逻辑函数AC

=可以用一个( 与或)门;或者用( 三)个与非门;

F+

AB

或者用( 三)个或非门。

5.下面真值表所对应的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7,5,3,2(m)。

题5真值表Array

6.如果用74LS00实现图4-5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B接1、2脚, 3、4脚短接,C接5脚,A、B接9、10脚,8脚接12脚,6脚接13脚,F接11脚)。7.如果用74LS02实现图4-10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B接2、3脚, 1、5脚短接,C接6脚,D接8、9脚,10脚接12脚,4脚接11脚,F接13脚)。8.如果用74HC58实现图4-12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B、C、D接2、3、4、5脚,F接6脚)。

9.如果用74HC54实现图4-14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接1、3脚B接9、12脚,C接2、10脚,D接4、13脚,5、11脚接逻辑1,F接6脚)。

4.3编码器

自测练习

1.二进制编码器有8个输入端,应该有(3 )个输出端。

2.三位二进制优先编码器74LS148的输入2,4,13引脚上加入有效输入信号,则输出代码为(000 )。

3.二-十进制编码器有( 4 )个输出端。

4.二-十进制优先编码器74LS147的输入端第3、12、13引脚为逻辑低电平,则输出第6

脚为逻辑(低)电平,第7脚为逻辑(低)电平,第9脚为逻辑(高)电平,

第14脚为逻辑(高)电平。

5.74LS148输入端中无有效信号时,其输出CS为(1 ),EO为(0 )。

6.74LS148输出端代码以(反码)(原码,反码)形式出现。

7.74LS147输入端为(低)电平有效,输出端以(反码)(原码,反码)形式出现。

8.图4-24是用两片74LS148接成的一个16-4线优先编码器,输入信号EI为输入使能端,输出信号EO为(输出使能端),CS为(输出标志位)。

4.4译码器

自测练习

1.(编码器)(译码器、编码器)的特点是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输入有效。

2.(译码器)(译码器、编码器)的特点是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输出有效。

3.二进制译码器有n个输入端,(2n)个输出端。且对应于输入代码的每一种状态,输出中有(一)个为1(或为0),其余全为0(或为1)。

4.由于二-十进制译码器有(四)根输入线,(十)根输出线,所以又称为(四)线-(十)线译码器。

5.对于二进制译码器,其输出为(输入变量组成)的全部最小项。

6.74LS138要进行正常译码,必须满足G1=(1 ),G2A=(0 ),G2B=(0 )。7.当74LS138的输入端G1=1 ,G2A=0,G2B=0,A2A1A0=101时,它的输出端(Y5)(Y0~Y7)为0。

8.74LS138有(八)个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有效。

9.74LS42有(十)个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有效。

10.74LS47可驱动共(阳)极数码管,74LS48可驱动共(阴)极数码管。11.当74LS48的输入端LT=1,RBI=1,BI/RBO=1,DCBA=0110时,输出端abcdefg=(0 0 1 1 1 1 1 );当BI/RBO=0,而其它输入端不变时,输出端abcdefg=(0000000 )。12.图4-34是将3-8译码器74LS138扩大为4-16译码器。其输入信号A、B、C、D中( D )为最高位。

13.如果用译码器74LS138实现F ABC ABC ABC

=++,还需要一个( 3 )(2,3)输入端的与非门,其输入端信号分别由74LS138的输出端(Y0、Y5、Y7)(Y0~Y7)产生。

4.5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自测练习

1.仅用数据选择器(例如8选1 MUX、4选1 MUX)无法实现的逻辑功能是:(a)

(a)数据并/串变换;(b)数据选择;(c) 产生逻辑函数。

2.一个十六选一数据选择器,其地址输入端有(c )个。

(a)16 (b)2 (c)4 (d)8

3.设A 1、A 0为四选一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端,D 3、D 2、D 1、D 0为数据输入端,Y 为输出端,则输出Y 与A 1、A 0及D i 之间的逻辑表达式为( a )。

(a). 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 (b). 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 (c). 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 (d) 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

4.参看图4-43,如果74LS151的G=0,A 2A 1A 0=011,则Y =(0 ),如此时输入端D 0~D 7均为1,则Y =( 1 )。

5.参看图4-43,如果74LS151的G=1,则Y=( 0 )。此时输出与输入(无关 )(有关,无关)。 6.参看题6图,如果变量A 、B 取值为11,输出Y 为( 1 );变量A 、B 取值为00,输出Y 为( 0 )。

题6图 题7图

7.参看题7图,输出Y 的逻辑表达式为( AB B A C B A Y ++= )。

4.6加法器

自测练习

1.半加器有( 2 )个输入端,( 2 )个输出端;全加器有( 3 )个输入端,( 2 )个输出端。

2.两个四位二进制数1001和1011分别输入到四位加法器的输入端,并且其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为1,则该加法器的输出和值为( 0101 )。 3.串行进位的加法器与并行进位的加法器相比,运算速度(慢 )(快,慢)。 4.(1100-1011)补码=(0001 ),(1000-1011)补码=( 1101 ),(1000-1011)原

码=( 0011 )

。 5.使用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 )门可以构成一个全加器。

6.设全减器的被减数、减数和低位来的借位数分别为A 、B 、C ,则其差输出表达式为

(∑)7,4,2,1(m),借位输出表达式为(∑)7,3,2,1(m)。

4.7比较器

自测练习

1.将二进制数A=1011和B=1010作为74LS85的输入,则其三个数据输出端L1(A>B)为( 1 ),L2(A

2.74LS85不进行级联时,其三个级联输入端A'>B'、A'

3.参看图4-59,将二进制数A=11001011和B=11010100作为八位数值比较器的输入时,四位数值比较器C0的的三个数据输出端分别为(L1(A>B)为 1 ,L2(A

4.8码组转换电路

自测练习

1.需要( 4 )位才能将一个十进制数字编码为BCD码。

2.将8421BCD码10000101转换为二进制码为(1010101 )。

3.将(1010)2转换为格雷码是(1111 )。

4.将格雷码(0100)G转换为二进制数是(0111 )。

5.将8位二进制码转换为格雷码,需要(八)个异或门构成。

4.9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

自测练习

1.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现象是由(同一个门的输入信号,由于它们在此前通过不同数目的门,经过不同长度导线后到达门输入端的时间会有先有后)引起,表现为( 尖峰干扰)脉冲。

2.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门电路的延迟时间的不同)。

3.逻辑函数C

+

F+

=,当变量的取值为(a,d )时,将出现竞争冒险现

B

A

A C

C

象。

(a). B=C=1 (b). B=C=0 (c). A=1,C=0 (d). A=B=0

4.消去竞争冒险的方法有(发现并消掉互补变量)、(增加乘积项(冗余项))、(输出端并联电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2,若考虑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A t1 > t2 B t1 < t2 C t1 = t2 D 无法判断t1 , t2的大小 7.质量为8×103kg的汽车以1.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为2.5×103N。那么,汽车的牵引力是() A 2.5 ×103N B 9.5 ×103N C 1.2 ×104N D 1.45×104N 8.(多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空题第二题图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9.(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B. 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C. 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10.(多选)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后最后又落回地面,在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不能忽略(假设阻力大小一定)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于下落的加速度B.物体上升的时间大于下落的时间C.物体落回地面的速度小于抛出的速度D.物体在空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A.米B.牛顿C.加速度D.米/秒2E.质量F.千克G.时间 H.秒I.位移J.厘米2K.千克/米2L.焦耳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2)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之间用一根轻弹簧(即不计其质量)连接,并用细绳悬挂在天

网络实用技术第六章本章自测答案

《网络实用技术》第六章本章自测 一、单选题(共15道,每题4分,总计60分) 题目1( B )不属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体现。 A. 移动场景 B. 移动通信 C. 移动终端 D. 移动网络 题目2下列( D )不属于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A. 媒体化 B. 社交化 C. 融合化 D. 透明化 题目3( A )是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 A. 移动互联网 B. 局域网 C. 城域网 D. 因特网 题目4下列( D )不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要素。 A. 公众互联网 B. 移动无线通信网络 C. 移动终端 D. 无线接入点题目5 实现移动互联的技术基础是( C )。 A. IPv4 技术 B. IPv6 技术 C. 移动IP技术 D. 路由器技术 题目6 SDN架构不包括( B )。 A. 基础设施层 B. 链路层 C. 控制层 D. 应用层 题目7 SDN的三层架构中,路由器属于( A )。 A. 基础设施层 B. 网络层 C. 控制层 D. 应用层 题目8 SDN的三层架构中,路由器属于( A )。 A. 基础设施层 B. 网络层 C. 控制层 D. 应用层

题目9( C )不属于数据中心网络业务流量的独有特征。 A. 长短流混合 B. 通信模式特殊 C. 长流流量比重较低 D. 大量短突发 题目10下列( C )不属于传统数据中心的服务。 A. 提供带宽 B. 提供机柜空间 C. 提供软件服务 D. 防计算机病毒 题目11下列( C )不属于数据中心的特点。 A. 高带宽 B. 高可用性 C. 高费用 D. 高可靠性 题目12移动云的架构不包括( C )。 A. 移动终端 B. 服务器端 C. 移动云端 D. 后台系统 题目13发现、选择网络服务和云服务是( D )的功能。 A. 资源层 B. 网络虚拟化层 C. 服务提供层 D. 云服务层 题目14 由网络和云计算的物理基础架构组成的是( A )。 A. 资源层 B. 网络虚拟化层 C. 服务提供层 D. 云服务层 题目15根据逻辑网络对底层网络进行抽象是( A )的核心功能。 A. 网络虚拟化 B. 云计算 C. 软件定义网络 D. 物联网 二、判断题(共10道,每题4分,总计40分) 题目16移动云端属于移动云的架构。(╳) 题目17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属于移动终端。(√) 题目18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 题目19软件定义网络的核心思想是把网络控制层与数据层分离开来。(√)

第四章自测题(西南交大)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毛泽东于()年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A.1954 B.1955 C.1956 D.1957 2、下列哪一文献标志着我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人的正确思想从哪儿来》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D.《论十大关系》 3、()是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4、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之间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D.不同路线之间的矛盾 5、()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6、下列哪一文献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人的正确思想从哪儿来》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D.《论十大关系》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的性质? A.非尖锐性B.非爆发性C.非持续性D.非对抗性 8、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之所以会有相矛盾的一面,是因为?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B.社会主义建设者经验积累不足 C.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程度不够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9、我党的哪次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七届二中全会B.八大C.八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10、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B.阶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对抗性矛盾

练习题解答:第五章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练习题解答:第五章--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作者:————————————————————————————————日期: ?

第五章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练习题: 1. 17名体重超重者参加了一项减肥计划,项目结束后,体重下降的重量分别为: (单位:千克) 12 10 15 8 2 6 14 12 10 12 10 10 11 10 5 10 16 (1)计算体重下降重量的中位数、众数和均值。 (2)计算体重下降重量的全距和四分位差。 (3)计算体重下降重量的方差和标准差。 解: (1) 错误!中位数: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6 1 7 数据 2 5 6 8 1 11 12 1 2 12 14 1 5 16 Md 的位置= 2 1 17+=9,数列中从左到右第9个是10,即M d =10。 \o \ac(○,2)众数: 绘制各个数的频数分布表: 数据 2 5 6 8 1 频数 1 1 1 1 6 1 3 1 1 1 “10”的频数是6,大于其他数据的频数,因此众数M O =“10” 错误!均值: 18.1016 521 =+?++= = ∑=n n x X n i i

(2) 错误!全距:R =max (xi)-m in (xi)=16-2=14 错误!四分位差: 根据题意,首先求出Q 1和Q 3的位置: Q 1的位置= 41+n =4 1 17+=4.5,则Q1=8+0.5×(10-8)=9 Q 3的位置=4)1(3+n =4 ) 117(3+?=13.5,则Q 3=12+0.5×(12-12)=12 Q= Q3- Q 1=12-9=3 (3) 错误!方差: 2 21 222 () 1 (210.18)(510.18)(1610.18) 171 =12.404 n i i x x S n =-= --+--=-∑+?+ 错误!标准差:212.40 3.52S S = == 2.下表是武汉市一家公司60名员工的省(市)籍的频数分布: 省(市)籍 频数(个) 湖北 28 河南 12 湖南 6 四川 6 浙江 5 安徽 3 (1)根据上表找出众值。 (2)根据上表计算出异众比率。 解: (1)“湖北”的频数是28,大于其他省(市)籍的频数,因此众数MO =“湖北”

第六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00000元,年总营业成本为60000元,其中年折旧额10000元,所得税率为33%,该方案的每年营业现金流量为( B )。 A.26800元B.36800元C.16800元D.43200元2.当两个投资方案为独立选择时,应优先选择( D )。 A.净现值大的方案B.项目周期短的方案 C.投资额小的方案D.现值指数大的方案 3.计量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时,一般不需要考虑方案( D )。 A.可能的未来成本B.之间的差额成本 C.有关的重置成本D.动用现有资产的账面成本 4.在计算现金流量时,若某年取得的净残值收入大于预计的净残值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C )。 A.只将两者差额作为现金流量B.仍按预计的净残值作为现金流量C.按实际净残值减去两者差额部分所补交的所得税的差额作为现金流量D.按实际净残值加上两者差额部分所补交的所得税的差额作为现金流量5.已知某设备原值160000元,累计折IH 127000,如现在变现,则变现价值为30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那么,继续使用该设备引起的现金流出量为( B)元。 A.30000 B.31200 C.28800 D.33000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需用A种零件。如果自制,该企业有厂房设备;但若外购,厂房设备可出租,并每年可获租金收入8000元。企业在自制与外购之间选择时,应( C)。 A.以8000元作为外购的年机会成本予以考虑 B.以8000元作为外购的年未来成本予以考虑 C.以8000元作为自制的年机会成本予以考虑 D.以8000元作为自制的年沉没成本不予以考虑 7.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 C )的乘积。 A.年金终值系数B.年金现值系数 C.投资回收系数D.偿债基金系数 8.已知某设备原值60000元,税法规定残值率为10%,最终报废残值5000元,该公司所得税率为40%,则该设备最终报废由于残值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为( A )元。 A.5400 B.6000 C.5000 D.4600 9.某公司于1999年拟投资一项目,经专家论证总投资需500万元,并已支付专家咨询费50000元,后因经费紧张此项目停了下来,2001年拟重新上马。则已发生的咨询费从性质上来讲属于( C )。 A.相关成本B.重置成本C.沉入成本D.特定成本10.某公司拟新建一车间用以生产受市场欢迎的甲产品,据预测甲产品投产后每年可创造100万元的收入;但公司原生产的A产品会因此受到影响,使其年收入由原来的200万元降低到180万元。则与新建车间相关的现金流量为( B )。 A.100 B.80 C.20 D.120

语言第五章综合自测练习与答案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分,每词分) .借词:就是读音和意义都是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就是根据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词. .语言的融合: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的语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文字: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 反映出语言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 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 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 不同的风格变体。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多义词: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同义词:是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二、填空题(分,每空分) .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语音演变主要它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 (聚合关系)的变化。 .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一定的条件限制)、时间性、(地区性)。 .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 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 .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类推 作用)。 .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 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第四章自测题(标准答案)

第五、六章自测题标准答案 1. 判断题 (1) 当且仅当一个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阶跃响应是绝对可积的,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 × ) (2) 若h (t )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并且h(t)是周期的且非零,则系统是非稳定的。 ( √ ) (3) 对于一个因果稳定的系统,可以利用ωωj s s H j H ==|)()( 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 √ ) (4) 一个稳定的连续时间系统,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都必定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 ( × ) 2.填空题 (1)某二阶系统起始状态为2_)0(',1_)0(=-=r r ;初始条件为,1)0(',3)0(==++r r 则确定零输入响应待定系数的初始条件为)0(+zi r = -1 ,)0('+zi r = 2 ;而确定零状态响应待定系数的初始条件为 )0(+zs r = 4 ,)0('+zs r = -1 。 (2)2 3)(2++=-s s e s F s 的逆变换为 )(][ )1(2)1(t u e e t t -----。 (3))()sin()(t u t t f φα+=的拉普拉斯变换为2 22 2sin cos )(αφαα φ+? ++?=s s s s F 。 3.求图5-1中所示单边周期信号的拉氏变换。 t 图5-1 解: +---+- -=)2 3()()2()()(T t u T t u T t u t t f ε s e A T t u t u A s T ) 1()2()(2 --? ????? ? -- ) 1() 1() 1()(2 2 s T sT s T e s A e s e A s F ---+=--= 4.一个单位冲激响应为h (t )的因果LTI 系统有下列性质:

语言第五章综合自测练习与答案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4分) 1.借词: 就是读音和意义都是借自外语的词. 2.意译词: 就是根据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词. 3.语言的融合: 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4.双语现象: 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5.混合语: 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的语言. 1.方言: 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2.社会方言: 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地域方言: 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4.共同语: 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5.亲属语言: 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1.文字: 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 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 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 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 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第六章复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 一、填空题 1.蒸馏时,组分和温度均不发生变化的溶液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恒沸溶液 2.将一定量的NH4Cl(s)置于真空容器中, 加热分解达平衡, 系统的组分数为 _____ , 相数为______ , 自由度数为________ 。 答案:1;2;1 3.如果完全互溶的二组分液体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正偏差, 在T - x 相图中就有 一个, 此点组成的混合物称为, 具有相等和恒定的特征。 答案: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气液两相组成;沸腾温度。 4.FeCl3和 H2O形成四种水合物: FeCl3?6H2O; 2FeCl3?3H2O; 2FeCl3?5H2O; FeCl3?2H2O, 该系 统的独立组分数为 _______, 在恒压下最多能有______相共存. 答案:2;3 F= C-P+1 5.在80℃下,将过量的NH4HCO3(s)放入真空密闭容器内,NH4HCO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4HCO3(s) =NH3(g)+ H2O(g)+ C2O(g)达平衡后,系统的C= 、 P= 、F= 。 答案:(1;2;0)。该系统中物质数S =4,化学反应数R =1,独立的浓度关系式数R’=2,因为p(NH3)=p(H2O)=p(CO2)。故组分数C =4-1-2=1,相数P =2,温度一定,所以自由度数 F =1-2+1=0。 6.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到达平衡(温度在900K~1200K范围内) CaCO3(s)?CaO(s)+ CO2(g) CO2(g)+ H2(g)? CO(g)+ H2O(g) H2O(g)+ CO(g)+ CaO(s)= CaCO3(s)+ H2(g) 该系统的自由度F为。 答案:S=6、R=2、R`=0,∴C=S-R-R`= 4,F= C-P+2 = 4-3+2=3 7. CaCO3(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多相平衡系统的组分数为、 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答案:S=4、R=1、R`=0,∴组分数C=S-R-R`= 3,相数P= 4,自由度数F = C-P+2 = 3-4+2=1

第4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与频率响应 自测题 填空题 1.在三级放大电路中,已知u1||=50A ,u2||=80A ,u3||=25A ,则其总电压放大倍数u ||=A ,折合为 dB 。 2.一个三级放大电路,若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电压增益为30dB ,第三级的电压增益为20dB ,则其总电压增益为 dB ,折合为 倍。 3.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后级的输入电阻是前级的 ,而前级的输出电阻则也可视为后级的 。 4.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对电路零点漂移影响最严重的一级是 ,零点漂移最大的一级是 。 5.集成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为 和 输入端,前者输入信号的极性与输出端极性 ,后者输入信号的极性与输出端极性 。 6.某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响应如题4.1.6图所示,则该放大电路的us1A 频率响应表达式为 ,ush A 频率响应表达式为 。 , 7.在题4.1.7图所示放大电路中,空载时,若增大电容1C 的容量,则中频电压放大倍数usm A 将 ,L f 将 ,H f 将 ;当b R 减小时,L f 将 。当带上负载后,L f 将 。 8.多级放大电路与单级放大电路相比,总的通频带一定比它的任何一级

都 ;级数越多则上限频率H f 越 。 9.已知RC 耦合放大电路在L f 处放大倍数为100,则在H f 处放大倍数为 ,中频区放大倍数为 。 答案:1.105,100。2.80,104。3.负载电阻,信号源内阻。4.输入级,输出级。5.同相,反相,相同,相反。6.usl 1001j(100)A f -=-/;ush 51001j(10)A f -=+/。7.不变,下降,不变,增大,增大。 8.窄,低。9.100,141。 选择题 1.一个由相同类型管子组成的两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前级和后级的静态工作点均偏低,当前级输入信号幅度足够大时,后级输出电压波形将 。 A .削顶失真; B .削底失真; C .双向失真。 2.两个相同的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电压放大倍数均为30,现将它们级联后组成一个两级放大电路,则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 A .等于60; B .等于900; C .小于900; D .大于900。 $ 3.阻容耦合与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之间的主要不同是 。 A .所放大的信号不同; B .交流通路不同; C .直流通路不同。 4.一个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响应如题4.1.6图所示。 (1)中频放大倍数usm ||A 为 dB 。 A .20; B .40; C .100。 (2)上限频率为 。 A .<100 kHz ; B .>100 kHz ; C .100 kHz 。 (3)下限频率为 。 A .<100 Hz ; B .>100 Hz ; C .100 Hz 。 (4)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 dB 。 ) A .40; B .37; C .3。 5.在题 4.1.7图所示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100β=,be 1k Ωr =,负载开路。试求: (1)若i ||10mV U =,且信号频率L f f = ,则o ||U 的数值约为 。 A .1V ; B .2V ; C .; D .700mV 。 (2)当L f f =时,o U 与i U 的相位关系为 。 A .o 45; B .o 45-; C .o 225-; D .o 135-。

团体训练第五章自测题答案

1 分数: 5 人的本质是()。 选择一个答案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生理的人 C. 完整的个体 D. 拥有独特个性的个体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Question 2 分数: 5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选择一个答案 A. 生理的成熟 B. 需要的满足 C. 完整的家庭 D. 一定的社会交往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Question 3 分数: 5

()是所有人际合作交往的基础。 选择一个答案 A. 人格的成熟 B. 对自己的认识 C. 自我接纳的发展程度 D. 有效的人际交往 错误 这次提交的分数:0/5。 Question 4 分数: 5 ()是所有人际合作交往的基础。 选择一个答案 A. 动机 B. 诚信 C. 学习 D. 信任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 5 分数: 5 我们期望通过团体训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人际交往活动与过程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哪项不是教师应坚持的认知()。

选择一个答案 A. 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B. 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需要良性引导 C. 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太多的人际交往 D. 人际交往技能并非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 6 分数: 5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选择一个答案 A. 在这一个阶段,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人之间存在差 异,让学生学会如何主动积极地认识他人 B. 教师应让学生熟悉简单的人际交往规则 C. 教师在应该让学生懂得,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兼顾到对方的情绪 和态度,在与人和睦相处中增进人际关系 D. 这一阶段教师不用对学生做过多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学习 人际交往策略。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 7 分数: 5

第4章自测练习解答

第四章节 4.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自测练习 1.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仅只与该时刻的( 输入 )有关,而与( 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 )无关。 2.下图中的两个电路中,图( a )电路是组合逻辑电路。 题2图 3.如果与门的输入是A 、B ,与门的输出逻辑表达式是( AB )。 4.下表所示真值表表示的逻辑功能是( 1位加法器 )(1位加法器、1位减法器)。 题4真值表 5.一组合逻辑电路如用两级或非门构成,则其逻辑表达式应写成(c ): (a )与-或式 (b )非-与式 (c )或-非式 (d )或-与式 6.下图所示的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F 1=( AB+C ),F 2=( BC AB )。 题6图 4.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自测练习 1.若用74LS00实现函数F=AB ,A 、B 分别接74LS00的4、 5脚,则输出F 应接到74LS00的( 6 )脚。 2.74HC54芯片处于工作状态,如果其1、2、12、13脚分别接逻辑变量A 、B 、C 、D ,当 F 2 A B F 1 (a ) (b )

3~5脚,9~11脚都接逻辑0时,输出为(CD AB+);而当3~5脚,9~11脚都接逻辑1时,输出又为(0 )。 3.若要实现函数F=(A+E)(B+D),则用哪种芯片的数量最少( b ) (a) 74LS00 (b) 74LS02 (c) 74HC58 (d) 74HC54 4.实现逻辑函数AC =可以用一个( 与或)门;或者用( 三)个与非门; F+ AB 或者用( 三)个或非门。 5.下面真值表所对应的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7,5,3,2(m)。 题5真值表Array 6.如果用74LS00实现图4-5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B接1、2脚, 3、4脚短接,C接5脚,A、B接9、10脚,8脚接12脚,6脚接13脚,F接11脚)。7.如果用74LS02实现图4-10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B接2、3脚, 1、5脚短接,C接6脚,D接8、9脚,10脚接12脚,4脚接11脚,F接13脚)。8.如果用74HC58实现图4-12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B、C、D接2、3、4、5脚,F接6脚)。 9.如果用74HC54实现图4-14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则相应的接线图为(A接1、3脚B接9、12脚,C接2、10脚,D接4、13脚,5、11脚接逻辑1,F接6脚)。 4.3编码器 自测练习 1.二进制编码器有8个输入端,应该有(3 )个输出端。 2.三位二进制优先编码器74LS148的输入2,4,13引脚上加入有效输入信号,则输出代码为(000 )。 3.二-十进制编码器有( 4 )个输出端。 4.二-十进制优先编码器74LS147的输入端第3、12、13引脚为逻辑低电平,则输出第6 脚为逻辑(低)电平,第7脚为逻辑(低)电平,第9脚为逻辑(高)电平,

数据结构第6章二叉树自测题参考答案

第6章树和二叉树自测卷解答 一、下面是有关二叉树的叙述,请判断正误 (√)1. 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4.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 (×)5.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应当是二叉排序树的特点) (×)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应2i-1) (×)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8.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应2i-1)(√)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正确。用二叉链表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共有2n个链域。由于二叉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一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所以只有n-1个结点的链域存放指向非空子女结点的指针,还有n+1个空指针。)即有后继链接的指针仅n-1个。 (√)10. 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6,再求n2=n0-1=5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5种形态。 2. 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n1+n2=0+ n2= n0-1=31 个分支结点和26-1 =32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 3.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9。 (注:用? log2(n) ?+1= ? 8.xx ?+1=9 4.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350个叶子结点。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 5.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500个叶子结点,有499个度为2的结点,有1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0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500 ,n2=n0-1=499。另外,最后一结点为2i属于左叶子,右叶子是空的,所以有1个非空左子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有左空右不空的情况,所以非空右子树数=0. 6. 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k叉树,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为n,最小深度为2。 答:当k=1(单叉树)时应该最深,深度=n(层);当k=n-1(n-1叉树)时应该最浅,深度=2(层),但不包括n=0或1时的特例情况。教材答案是“完全k叉树”,未定量。) 7.二叉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根(N)、左子树(L)和右子树(R)。因而二叉树的遍历次序有六种。最常用的是三种:前序法(即按N L R次序),后序法(即按L R N次序)和中序法(也称对称序法,即按L N R次序)。这三种方法相互之间有关联。若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是BEFCGDH,中序序列是FEBGCHD,则它的后序序列必是 F E G H D C B。 解:法1:先由已知条件画图,再后序遍历得到结果; 法2:不画图也能快速得出后序序列,只要找到根的位置特征。由前 序先确定root,由中序先确定左子树。例如,前序遍历BEFCGDH中, 根结点在最前面,是B;则后序遍历中B一定在最后面。 法3:递归计算。如B在前序序列中第一,中序中在中间(可知左 右子树上有哪些元素),则在后序中必为最后。如法对B的左右子树同

建设法规-第四章测试答案学习资料

建设法规-第四章测试 答案

一、单选题 1. 依双方当事人是否互负给付义务,合同可分为() 正确答案是: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2. 单务合同是指() 正确答案是:只有一方当事人承担给付义务的合同 3.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 正确答案是:要约人 4.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要约人使其丧失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约的行为称为() 正确答案是:要约撤回 5. 受要约人主观上超过承诺期限而发出承诺导致承诺迟延到达要约人,称为() 正确答案是:承诺超期 6. 下列关于合同成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合同成立只要一方当事人签订即可成立 7. 下列不是合同生效要件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8.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属于( ) 正确答案是:可撤销、可变更合同 9. 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未来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发生或者效力消灭的根据的合同指的是() 正确答案是:附期限合同 10. 合同履行又称为() 正确答案是:债的清偿

11.下列关于合同条款空缺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合同当事人共同负担 12.可能导致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债务人行为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债务人拍卖财产 13. 下列关于撤销权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14.合同的约定变更是指() 正确答案是: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变更合同 15. 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履行或其下落不明,或数人就同一债权主张权利,债权人一时无法确定,致使债务人一时难以履行债务,经公证机关证明或人民法院的裁决,债务人可以将履行的标的物提交有关部门保存的行为称为() 正确答案是:提存 16. 违约责任是指() 正确答案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17. 下列关于违约责任的免除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合同约定的免责条款全部有效 18. 构成不可抗力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正确答案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 19. 下列关于承包人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条件和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承包人因与发包人达不成折价协议而采取拍卖方式的,承包人可自行将工程予以拍卖 20. 建设工程质量出现缺陷,发包人做法无过错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是:发包人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会计第4章单元测试题

基础会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均不得分)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原价 60000 元,双方评估确认价 50000 元(暂不考虑固定资产增值税问题)。则实收资本账户贷方登记的金额为( )元。 2.不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3.企业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等采购费用应计入( )。 A.管理费用 B.材料物资采购成本 C.生产成本 D.销售费用 4.期末结转后可能有余额的账户是( )。 A.生产成本 B.营业税金及附加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5. 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贷记( )账户。 A.固定资产 B.累计折旧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6.(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制造费用 B.原材料 C.工资及福利费 D.管理费用 7.“ 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的借方余额登记从( )账户中结转的本期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A.生产成本 B.库存商品 C.销售费用 D.在途物资 8. 支付产品广告费时,应借记( )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9. “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登记( )。 A.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 B.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D.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成本 10.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应贷记( )账户。 A.固定资产 B.累计折旧 C.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11. 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业务是( )。 A.结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B.结转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结转应由生产成本负担的产成品 D.冲销已销售产品的成本 12.采购员出差预借差旅费时,应借记( )账户。 A.其他应收款 B.管理费用 C.原材料 D.制造费用 13. 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某厂购料款,应借记( )账户。

第五章自测练习

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 一、判断题 1.当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两能级间能量差越大,则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越长。 2.3个p 轨道的能量、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不同的是空间取向。 3.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它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是电磁波。 4.价电子层排布含ns 2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 5.0=μ的分子,其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6.所有含氢化合物分子间一定存在氢键。 二、选择题 1.4s 和3d 轨道的能量,在氢原子中应为( ),在钾原子应为( ) (A) 4s 较高 (B)3d 较高 (C) 相等 (D)不能判断 2.某一原子中具有下列量子数的4个电子:①2/1.1.2.3ψ②2/1.1.1.3-ψ③2/1.1.1.2--ψ④2/1.0.0.2ψ,其能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3.以下各“亚层”那个不可能存在 (A) 2s (B) 3f (C)4p (D) 5d 4.量子力学的一个轨道( ) (A)与波尔理论中的轨道实质相同,只是半径和能量的计算方法不同而已 (B)对应薛定谔方程的一个解 (C)只n 和l 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D)只 n 、l 和m 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E)只 n 、l 、m 和m s 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5.对s 轨道及s 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某原子s 原子轨道的能量随n 的增大而增大 (B) s 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面上出现,但其运动轨迹测不准 (C) s 轨道的l=0,有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原子轨道 (D) s 电子云为一球形,可以看出电子在空间各方向出现的机会相等 (E )s 轨道的波函数图形为球形,说明电子在空间各方向出现的机会相等 6.某元素原子有4个电子层,基态原子的成单电子数为6个,该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 ) (A)4s 1 (B)3d 54s 1 (C) 3d 44s 2 (D)3d 4

第六章实数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实数(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是( ) A. 6 1- B. 21-)( C.12+a D.222-+-x x 2.在下列说法中:①10的平方根是±10;②-2是4的一个平方根;③ 94的平方根是32 ; ④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⑤ 24a a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B.算数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C.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D.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4. 641的立方根是( ) A.21± B.4 1± C.41 D.21 5.现有四个无理数5,6,7,8,其中在实数2+1 与 3+1 之间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实数7- ,-2,-3的大小关系是( ) A. 237---ππ B. 273---ππ C. 372---ππ D.723---ππ 7.已知351.1 =1.147,31.15 =2.472,3151.0 =0.532 5,则31510的值是( ) A.24.72 B.53.25 C.11.47 D.114.7 8.若33 )2(,2,3--=--=-=c b a ,则 c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A.c b a φφ B.b a c φφ C.c a b φφ D.a b c φφ 9.已知x 是169的平方根,且232x y x =+,则y 的值是( ) A.11 B .±11 C. ±15 D.65或 3 143 10.大于52-且小于23的整数有( ) A.9个 B.8个 C .7个 D.5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3-绝对值是 ,3- 的相反数是 . 12. 81的平方根是 ,364 的平方根是 ,-343的立方根是 ,

统计学第四章测试答案

第四章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 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平均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15AABCA 11、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 C.等于3倍的平均数 D.等于3倍的标准差 1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3、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5、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2,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