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草原畜牧业及其出路

合集下载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草原的开发和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更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影响。

对于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采取解决对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过度放牧草原作为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原土壤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严重威胁着草原的生态环境。

2. 过度开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的草原被过度开发,导致了草原面积的减少、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过度开发也会导致草原植被的减少,降低了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

3. 污染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一些地区的草原面临着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健康。

4. 生态恢复困难一旦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其生态恢复往往非常困难。

特别是对于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往往需要长期的生态恢复才能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放牧管理对于过度放牧问题,需要加强放牧管理,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控制放牧数量和时间,保护草原植被的生长和更新,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

2. 控制开发规模对于过度开发问题,需要加强对草原开发的规划和管理,控制开发规模,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3. 加强环境保护对于草原地区的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体系,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4. 推动生态恢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生态恢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使草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善。

5. 加强科学研究在草原建设中,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农村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内蒙古畜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

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动物数量过多。

这造成了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

因此,需要减少畜禽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其次,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二是粮食与饲料不足。

由于内蒙古草原资源丰富,且适合放牧,因此养殖业一直以来主要依赖天然草原饲料。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农村面貌转变和其他种植业的发展,导致粮食和饲料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畜牧业的研发投入,推动畜禽饲料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增加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

第三,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市场需求差异。

随着国家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更高,对有机、绿色和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增加。

因此,内蒙古畜牧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品质和有机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四是科技创新不足。

畜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

然而,内蒙古畜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要解决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控制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2.加大对畜禽饲料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研发投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3.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品质和有机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满足市场需求;4.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可或缺的优势资源和产业 , 更是 区域社会 、 经济 发展 的源 动 力 .草 原 畜牧 业 的发 展对 稳 固与 增 进草 原 生态 建设 成 果 、 边疆 稳定 、 国家 食 物安 全 均有较 大 影响 。 1 草原 牧 业 为 区域 的 发展 和 粮食 安全 发 挥 着
较大 作用
总 产 量 1 2 5 1 6 3万 t计 , 可 节 约 粮 食 4 . 、9 . 6 6 3 5 .2万 t相 当于增 加耕 地 6 33万 h 03 5 , 7. m。
内蒙古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在提供高 档 畜产 品 和支 援 区 内外 畜种 等方 面 发挥 了积极 的作 用 ,也 是我 国重 要 的畜 产 品生 产和 加 工基 地 。目前 总饲 养牲 畜 l 头 只 , 0 9年 牛奶 、 亿 20 羊
199 4. 3万 人 。 民人均 纯收 入 6 9 . 。 牧 l 43元 由于牧
产 方式 正 在转 变 的促 进 下 。 草原 生 态整 体遏 制 、
局 部 改善 的趋 势 已经 形 成 。但 牧 区政府 和 农牧 民在 此方 面作 出了 巨大 的投 入 。 21 改 革开放 后 ,锡林 郭 勒盟 在全 国牧 区率 先 . 推行 了“ 草畜 双 承包 ” 策 。 实 了草 牧场 “ 权 政 落 双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赵 青 山
中 国农 业科学 院 草原研 究所
【 要】 本 文通过 对 内蒙古草 原 畜牧业在 区域和 国 家发展 中的地位 , 府及农 牧 民在草 原 畜牧 摘 政 业发展 历 程 中的贡 献 。 原 畜牧 业对 提 高农牧 民生 活水平 的作 用 , 草 以及 草原 生 态、 原 畜牧业 发展 现 草
在 不 断 实 行 草 畜 平 衡 、 牧 牧 、 区轮 禁 休 划 牧, 以及饲 草 料基 地建 设 的措 施 下 , 畜牧 业生 在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当今社会,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畜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1. 饲料资源浪费:目前,畜牧业普遍存在饲料资源的浪费问题。

许多农民过度依赖进口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水资源浪费: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较低。

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导致浪费现象频繁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饲料资源多样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科学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能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推广节水型畜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节水饲养设备和技术,优化畜禽舍、挖掘蓄水池等,实现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二、环境污染问题1. 水土资源污染: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体受到畜禽粪便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开展生物气体化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推广。

三、动物健康与安全问题1. 饲养环境差:许多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导致畜牧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2. 兽药滥用:传统畜牧业中兽药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动物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善饲养环境:建设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畜牧场,并加强饲养条件的监管,确保畜牧动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调查报告

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调查报告
(二)劳动力问题或将影响草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从事草原畜牧业的主体仍然是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牧民,而被问及他们的子女将来是否会经营畜牧业时,大多数人给出了否定回答。他们对现有草原畜牧业的未来并不乐观,认为如果现有生态条件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很难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而25-35岁之间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很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在城镇打工,或在寻找新的出路。当然也有一些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主力的年轻牧民,他们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善于抓住机遇,但毕竟是少数精英,还不足以影响整个趋势,甚至还不能完全带动现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年青一代。
(一)水资源短缺情况进一步恶化
草原畜牧业,尤其游牧业是“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这足以说明水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牧区水资源短缺的致命弱点。而今天,草原畜牧业不仅不能“逐水”而居,更可怕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采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使牧区缺水状况进一步恶化。近些年,牧区很多原有的大的湖泊、河流、湿地出现季节性断流和大面积干涸,如2002年查干淖尔(锡盟)大湖彻底干涸、2003年乌拉盖河断流、2005年乌拉盖湿地干涸等。而调查中也发现,牧区一些小的泉水、水泡、溪流也正在消失,牧民指着那些干涸的湖塘、河谷说:“前几年这水泡子还有水”,或“去年河水还能到这儿来着”,或“以前这周围的牲畜都来这儿(泉水)喝水,现在连一户的牲畜都喝不够”,等等。甚至有些地方地下水水位也明显下降,原有的大口井、小型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甚至成了干井,很多牧户人畜饮水已成问题。如2010年夏天锡盟阿巴嘎旗北部有些嘎查境内多数大口井出现水位下降,或不出水的情况,甚至部分小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当地牧民只能通过拉水,或打深机井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当年夏天该地区水价一度涨到10元/吨,使得一户牧民一年(当地冬季一般利用雪水)的用水成本达到万元以上,甚至2-3万元之高。有些牧民为了不拉水干脆投入全部积蓄或利用借款、贷款打一口深机井满足自家饮水需要,其费用则高达10-20万元不等。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草地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之一,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需要进行调整,并采取一定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本文将从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1. 提倡生态畜牧业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通常以大规模的圈养方式为主,往往会导致过度放牧和草场的过度开垦,使得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应该提倡发展生态畜牧业,采用小规模放牧和草场轮换的方式,保护草原植被,减少土壤侵蚀,提高牧场的生态质量。

2. 推广科学喂养模式传统的喂养方式多为靠天吃草,缺乏科学的喂养管理,导致牲畜生长缓慢,产生低效率的问题。

应该推广科学喂养模式,根据牲畜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饲料,保证牲畜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

3. 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标准针对草地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应该建立健全的畜牧业生产标准,规范畜牧业生产行为,加强对畜牧业的监督和管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1. 加强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应该加强对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牧场和养殖场,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 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因过度放牧和草场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应该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采取适当的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畜牧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3. 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应该加强对畜牧业从业者和广大农牧民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积极引导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该积极引导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推动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结合,发展畜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困境中的草原畜牧业及其出路

困境中的草原畜牧业及其出路

与牧草 资源和水 资源同样稀缺 的是草原 畜牧业劳动 力 资源。 经 营草原畜牧业需要知识 、 技术和能力 , 其 中既包括传 统知识 , 也包括现代技 术 , 既包括放牧 技术 、 管理技术 , 也包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西部项 目“ 牧 区草牧 场制度 改革之草牧场流转 问题研 究” ( 1 2 C M Z 0 5 2 ) 古族 ) , 内蒙古哲里木盟人 , 副研 究员 , 从事草原畜牧 业、 草原生态经济及牧 区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3 1 — 0 0 9 5 - 0 3
草原畜牧业是 以草原为生产基地 , 主要采 取放牧方式饲

养牲畜 , 以取得 畜产 品的畜牧业[ 1 】 。“ 据有关史料 , 早在秦汉 以
2 0 1 3 年第 3 l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 C RE S EARC H G UI DE
No . 31, 201 3
总第 2 1 3期
S e i f a l No . 2 1 3
困 境 中 的 草 原 畜 牧 业 及 其 出 路
文 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院牧 区发展研究所 ,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

要: 草原畜牧业是 以草牧 场、 牲畜、 牧 民三要素相互依 存、 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三维复合 系统 。 然而。 不断变迁的
外部环境 ( 包括制度环境 ) 和快速 瓦解的 内部体 系使 原本相对稳定的三维 系统失衡 , 而且 受单 户经营模 式下小农 思想
的影响 , 很 难重新建立现代草原 畜牧业 的稳定 系统。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及 其规律 决定 , 草 畜双承 包制度 , 以 及 由此形成 的单 户经 营模式 已不适应 , 甚至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 , 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和 变革 。 关键词 : 草原畜牧业; 生产力 ; 生产 关系; 调整 ; 变革

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一)建设用地紧张,企业规模扩大难。

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非常严格,畜牧用地虽属于农业用地,但没有专项用地计划。

另外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调配周期长,企业规模扩大难,土地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普遍难题。

(二)管理水平低,技术人员短缺。

全县大部分的畜牧企业均为家族式企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创新能力差,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与科研院校对接难。

(三)资金短缺,畜牧企业融资难。

受银行安全、效益等信贷经营原则的限制,以及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资信状况的影响,畜牧业信贷资金投入规模较小。

一些中小型的畜牧企业和养殖大户由于没有资产抵押,农业用地、非永久性建筑物又不能抵押,这些主体从银行融资非常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养殖用地。

对粮食产量低、质量差的耕地及荒坡、荒滩地,或不适宜发展经济作物的地方,积极引导、鼓励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制定畜牧专项用地计划,缩短调配周期,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缓解企业用地不足的矛盾。

二是积极引导畜牧业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校对接,解决畜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

三是积极采取政府引导、信贷扶持、项目争取、社会融资等多元投入的办法,筹集更多的持续安全高效畜牧业发展资金。

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利用贴息等方
式,加大对畜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的畜牧企业,优先安排贷款,给予重点支持。

农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农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农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摘要:畜牧养殖是市场中肉类产品的主要来源。

肉类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畜牧兽医是否能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可见,为了维护居民的健康,保证食品安全状况,对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具有一定必要性。

关键词:乡镇畜牧业;困难;解决措施畜牧养殖是市场中肉类产品的主要来源。

肉类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畜牧兽医是否能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可见,为了维护居民的健康,保证食品安全状况,对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具有一定必要性。

1动物检疫的作用分析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保障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需要对养殖的动物做好检疫工作,动物检疫不仅能够保障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维护人们食品的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动物检疫工作主要是畜牧兽医根据有关的标准和指导来开展相应的操作,如果畜牧兽医在动物检疫中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疫情的发生,而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会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所以加强对动物检疫的重视度,保障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进一步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现我国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2.1检疫水平、检疫观念落后在农牧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动物的饲养和屠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但是,一些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的需求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另外,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企业虽然越来越注重动物检疫的工作;但是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动物检疫中,这就造成了部分动物疫病得不到有效快速的扑灭。

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加强对相关行业的检疫力度,提高从业者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动物检疫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从而使其自觉地参与进来。

畜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畜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畜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草原退化问题草原作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其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退化问题。

大量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导致了草原的土地质量下降,植被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草原退化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鼓励牧民遵守放牧规则,控制放牧强度,合理进行草原管理。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投入,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规得以有效执行。

二、水资源污染问题畜牧业的发展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草料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等都对水体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应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开展生物有机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严格监管养殖场的废水排放,建立健全的处理制度,确保废水经过有效的处理再排放。

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畜牧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头之一,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沼气等都会导致甲烷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采取多项措施。

首先,推广高效的饲养技术,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弃物。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进行沼气发电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最后,进行科学合理的畜牧业规划,控制养殖规模,减少温室气体的总量。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畜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过度放牧和过度清理草原等行为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限制过度放牧的现象,合理规划畜牧业发展区域,保留并恢复自然栖息地,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的合力。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草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占据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区域。

草原的畜牧业是维持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导致了草原环境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来实现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畜牧业结构草原地区的畜牧业以放牧业为主,导致了草原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大种养结合的力度,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具体措施包括:1.发展特色养殖业特色养殖业可以将草原地区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业产业,如藏毯羊、梭哈马、赛马等。

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草原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2.推进畜牧业现代化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畜牧业的精细化管理,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同时加强畜牧业技术创新和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3.加大草原饲草种植和支持其加工业的发展通过扩大饲草种植范围和提高饲草种植效益,能够更好地改善草原植被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发展草原饲草加工业,增强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在畜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草原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执法保护,设立草原特别保护区。

植被覆盖率低的草原区域,开展人工播种和草原生态修复工作,逐步建立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性。

2.控制过度放牧加强对草原放牧的管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草原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控制草原过度放牧的问题。

3.推进草原科学管理加强草原科学管理,建立草原管理机制和标准,适时制定草原管理措施和政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复原能力和综合效果。

三、完善草原畜牧业体系要想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提升其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草原生态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草原生态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 畜牧经济158 ·2022.030 引言西藏可利用的天然草原资源丰富,不仅为牧民生产生活、畜牧业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还为国家环境和安全建设提供生态屏障。

随着西藏草原牧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畜牧产业结构都得到了有效调整,但是牧区人口增长、牲畜增加和工业发展也激化了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牧民的收入来源仍主要依靠放牧或政府补贴,增收渠道狭窄,加大了牧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

因此,加强牧区草原保护与建设,利用生态畜牧业为牧民创收。

1 加强草地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1.1 有利于保护草原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由于草地是许多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草原资源保护不当,许多珍稀动植物就得不到保护,我国的种质资源就会匮乏。

1.2 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天然草场上养殖的牲畜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肉质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若草地开发过度,这些绿色动物产品缺乏天然食物,那么草原畜牧业就会“断粮”,无法有序运转[1]。

2 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定义和特色2.1 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定义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对草原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的基础上,参考生态位和食物链原理,构建农、草、牧、林、副、渔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经营模式。

作者简介:次仁拉姆(1990-),女,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农牧业。

草原生态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次仁拉姆1,古巴2(1.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卡达乡人民政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 山南 856700;2.西藏山南市曲松县罗布沙镇人民政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 山南 856300)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各类草场面积达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

草原是地球上重要的陆地生态保护系统,不仅能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也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物质资料。

我国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养殖业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并展望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1.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我国畜牧业发展,对于土地、水资源的需求很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田面积不断减少,水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

而一些地区由于滥用化肥农药和过量排放污水,导致土壤和水质污染,从而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压力。

2. 养殖业生产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饲养模式上,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养殖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与国外先进养殖技术相比,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3. 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由于生产水平不高和监管不严的原因,我国畜牧业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激素、抗生素等化学物质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应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限制畜牧业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应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的监管,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要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需要加大对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

加强对养殖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在产品质量方面,应加强对畜牧业产品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大对激素、抗生素等添加剂的监控力度,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警惕意识。

三、未来畜牧业发展趋势1. 产业集约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未来畜牧业将朝着产业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林草融合新形势下草原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林草融合新形势下草原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对策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6,2021林草融合新形势下草原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胡菊玲,霍延卫(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陕西榆林719000)摘 要: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总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对现有森林和草地资源充分利用,推荐生态系统的多重生态与经济功能,加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草原产品的供给质量,实现林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在设计发展过程中草原畜牧业仍然受到严重制约。

针对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现有问题;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6.035 引言我国是草原大国,各类草原面积接近60亿亩(1亩≈667m2),接近国土面积的41%。

草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而草原畜牧业也是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在林草资源保护的同时,草原牧区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和稳步增长,但是在工业和建设的快速发展之下,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林草资源第一产业融合发展未能达到预期发展要求。

虽然林草资源融合发展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后劲不足,林草资源的第二产业结构发展缓慢。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输出基地,大面积的天然牧场为牲畜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生长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但是发展速度仍然缓慢,草原畜牧业仍然处于传统的游牧、半游牧向现代化新牧区发展的过渡阶段。

不仅发展速度偏缓,而且水平偏低,具有不稳定性。

我国现代化畜牧业基础比较薄弱,投入也有不足,且整体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风沙及植被破坏导致草原退化严重,畜草矛盾比较尖锐。

饲养技术落后、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偏低和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导致整体抗灾能力偏弱,生产不稳定;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缺少健全的合作机制,导致部分牧民生活还是不富裕。

新疆牧草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疆牧草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疆牧草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牧草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的重视和新疆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提高,新疆牧草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新疆牧草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牧草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干旱少雨的大陆性气候区,常年阳光充足,适宜牧草生长。

据统计,新疆的牧业用地面积达数千万亩,其中包括高原草甸、荒漠草原等多种类型的牧草资源。

这种丰富的牧草资源为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畜牧业发展快速近年来,新疆地区政府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贴息贷款、农牧民培训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产值逐年增长。

3. 主要品种多样新疆的畜牧业主要以绵羊、牛羊混养、牛羊饲草养等为主。

绵羊是新疆重要的养殖品种,新疆产羊数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新疆还养殖牛、马等畜牧品种,不同品种对牧草的需求也不同。

4. 技术水平提升新疆地区加强了对牧草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例如,新疆在牧草种植、畜禽养殖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牧民的技术水平。

这些努力使得新疆的畜牧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二、未来趋势分析1. 牧草种植规模扩大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牧草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为了满足畜牧业的需求,新疆将进一步扩大牧草种植规模。

政府将继续提供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鼓励农牧民投资牧草种植,增加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2. 提高牧草品种和品质新疆将加大对牧草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

同时,加强牧草种植管理,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出效益。

通过推广高产、抗病虫害的优势品种,提高牧草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畜牧业的竞争力。

3. 推动畜牧业与牧草业的融合发展新疆将加强畜牧业与牧草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畜牧业与牧草产业联动发展的机制,加强畜牧业与牧草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畜牧业是西藏地区重要产业支柱,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西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草地退化问题加重,草地牧区所承载力下降,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受到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西藏地区;生态保护引言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西藏地区草地辽阔,对畜牧业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

因此,对西藏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展开研究,帮助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转型,使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促进西藏地区产业兴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草地畜牧业发展条件充分草地畜牧业是西藏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草地畜牧业得以发展可以提升牧民的经济收入,也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兴旺带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西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关键。

西藏地区草地面积大,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势,西藏地区草地面积高达120097.55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占85.86%,是天然放牧业发展的绝佳位置,比如西藏的阿里、那曲等地草地面积占比到底85.39%。

除了大面积的草地之外,西藏地区还拥有大面积的湖泊和积雪,这些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牲畜出栏率较高随着政府对畜牧业的支持和大型企业进入到西藏地区,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牧民也加强对于牲畜的疾病防疫,所以近年来西藏地区的牲畜出栏率也随之提升。

2020年西藏地区的牦牛出栏是147.67万头,与五年前相比,西藏地区的牦牛出栏率增长了25.18%;在2022年西藏地区的牦牛出栏更是突破了150万头。

(三)畜牧加工产业状态良好西藏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牧场,加上国家对西藏地区畜牧业的大力支持,大量的畜牧加工企业入驻西藏地区,加强畜牧业的产业链。

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草地畜牧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草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既能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和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扩大,草地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给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草地是草食性动物的重要食源,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加强草地的保护与恢复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草地的保护意识,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禁止过度放牧和控制草地开垦。

其次,可以通过固定沙丘、植树造林等措施,防止沙漠化和草地退化。

此外,还应加大对草地的科研力度,推广和应用草地保护技术,提高草地的效益和可持续利用性。

二、推进草地畜牧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畜禽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测和管理畜牧业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

此外,还可以发展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适应环境的新品种,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

三、优化畜牧业生态环境畜牧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利用粪便资源,开展粪便处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农草混作、轮作休耕等措施,降低土壤负荷,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鼓励畜牧业与农业种植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有机农牧结合,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四、加强政策支持与合作交流政策支持是推动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发展畜牧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借鉴其成功经验并加以吸收和应用。

综上所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推进科技创新、优化生态环境和加强政策支持与合作交流。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并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畜禽产品。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草原建设和草原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促进草原区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矛盾中,探寻解决草原退化困境难题的出路和途径,把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关系我国草原区的经济和生活、食物安全、边疆和谐稳定的重要研究和实践命题。

本文旨在分析退化草原面临的困境、当前采取的主要解困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在把握区域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分区、优化模式的原则下,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促使退化草原解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1 草原退化困境及解困措施分析1.1 草原变迁与退化困境我国草原总面积近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占国土面积的41.7%。

草原兼备生态、经济等多重功能,既是我国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又是农牧民发展畜牧业增收致富的基本生产资料,对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洪绂曾,2005)。

20世纪后半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草原由自我封闭、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低效粗放的游牧经济系统,转变为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

随着家畜数量的大量增长(如锡林郭勒草原的家畜由50年代初的110万头只到2000年增长到1600万头只),农区人口的不断迁入,使较大范围的草原被开垦以至撂荒,天然草原可放牧面积不断受到挤压,草原退化问题造成困境。

建国以来,我国草原畜牧业从游牧方式经定居游牧发展到定居划区轮牧方式。

60-70年代推行“以粮为纲”政策,大面积垦草种粮,造成大面积草原风蚀沙化。

80年代推行牲畜承包责任制,90年代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固化了草原分户管理的经营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压力不断加强、畜牧业养殖数量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滥垦、乱采滥挖等,使得草原退化问题十分严重,草原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草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成为我国21世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境中的草原畜牧业及其出路困境中的草原畜牧业及其出路摘要:草原畜牧业是以草牧场、牲畜、牧民三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三维复合系统。

然而,不断变迁的外部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和快速瓦解的内部体系使原本相对稳定的三维系统失衡,而且受单户经营模式下小农思想的影响,很难重新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稳定系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决定,草畜双承包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单户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甚至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和变革。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生产关系;调整;变革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95-03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生产基地,主要采取放牧方式饲养牲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畜牧业[1]。

“据有关史料,早在秦汉以前的若干个世纪里,先后有多个游牧民族长期活跃在内蒙古广袤草原上从事游牧业……。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基本模式就已经锤炼成型。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暂且不论当时草原的具体所有制形式,就畜群品种、季节性草场选择、放牧方式、游牧距离、冬季饲草储备、棚圈和饮水设施建设、防灾措施以及有牧民的生活方式等草原畜牧业的基本框架而言,都有了相对固定的形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点。

”[2~4]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牧区开始实施草畜双承包制度,这种“相对固定”的“基本框架”开始瓦解,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之后的二十年期间,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规模不断膨胀,家畜头数快速增长,追求数量成了各级政府及牧民指导畜牧业工作和生产的标尺。

以典型草原畜牧业生产区—锡林郭勒盟为例,1984年牧业年度全盟家畜头数为839.07万头(只),日历年度为667.06万头(只),而到了1999年全盟牧业年度家畜头数增加至1 923.44万头(只),日历年度为1 187.61万头(只),一度涌现出很多养畜规模超过2 000头(只)的牧业大户。

1999—2001年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以及近十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变迁和经济结构调整,使曾经一度“以头数论英雄”的草原畜牧业逐步转入“压缩头数增质增效”的另一个发展阶段,到“十一五”末草原区域牲畜饲养规模几乎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

然而,在过去三十余年草原畜牧业原有的草牧场、牲畜、牧民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早被打乱,整个系统已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单纯的“减畜”已不能突破其发展的困境。

一、不断瓦解的内部体系谈及草原畜牧业,人们或与完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畜牧业,或与完全“靠天吃饭”的散放畜牧业联想,但今日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早已不能游动放牧,也不是完全“靠天吃饭”了。

如上文所述,草畜双承包制度的实施基本宣告游牧畜牧业的结束,而近三十年的建设养畜也使得草原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防灾避灾能力逐步增强;经营草原畜牧业的普通牧民已享有农村人或城镇人拥有的现代化通讯、交通设备及服务、日常消费品以及现代理念。

然而,人们所向往的“天苍苍,野茫茫,风水草地见牛羊”的魅力草原也早已千疮百孔。

对草原地区而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草牧场的大面积严重退化,以及稀缺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

国内外学者对草牧场退化原因各执一词,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就草牧场退化产生的影响而言,草原畜牧业和牧民是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

产草量下降、牧草品种减少、地表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牧民只能通过系统外资源的输入维持畜牧业生产,其结果是养畜成本的成倍增加。

其中,不得不承认就局部地区而言,资源约束不一定是因为资源总量不足,而是因为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所致。

就内蒙古草原资源而言,短缺和不均衡是其固有特点,而游牧经济长期的分工协作机制决定牧民掌握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也不均匀,因此看似均等化的资源配置只能导致资源利用本身的不合理性,进而强化资源短缺程度。

与牧草资源和水资源同样稀缺的是草原畜牧业劳动力资源。

经营草原畜牧业需要知识、技术和能力,其中既包括传统知识,也包括现代技术,既包括放牧技术、管理技术,也包括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

然而,现代草原畜牧业经营当中,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新技术的衔接出现“代沟”,掌握这些知识、技术,具备那些能力者却越来越少。

结果,通过牧民的管理技术和判断能力实现草—畜、人—畜、人—草平衡时常常出现偏差。

而草原畜牧业现有发展态势决定该行业从业者人群处在逐渐收缩状态,使草原畜牧业劳动力面临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必然危及到草原畜牧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除了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基地和生产者,它所经营的畜群品种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长期适应过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选育了“草原五畜”,并培育出很多优良地方品种及改良品种。

这些家畜品种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易于饲养、体质健壮、抗灾抗病能力强,又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

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改良工作一度进入停止和无人管理状态。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各种项目的实施,内蒙古牧区大量引入外来品种,试图“调整牲畜结构、提质增效”。

于是,外来品种与地方优良品种的较量成为焦点,从生产适应性、物种和文化价值角度考虑,地方品种更占优势,但从社会资源拥有角度看外来品种则更胜一筹。

草原畜牧业原本是以草原生态、牲畜、牧民为基本要素的复合系统,三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体系、社会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

然而,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如今草、畜、人三者原有的生产性能和特点不同程度的丧失,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基本瓦解。

二、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当事物本身特别脆弱时,外部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为“靠天吃饭”的第一产业,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天”,即草原生态环境本身。

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已成事实,深究其原因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有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影响,而且后者往往成为前者的诱因。

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的责任主体而言,并不全是生活在草原区域的人们,更不是草原畜牧业本身和牧民个体,而是更广泛区域、更多产业和群体的不合理行为。

但草原畜牧业和牧民却是最直接的风险承担者,草牧场退化、自然灾害多发、高温、冰雹、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动植物资源匮乏、水资源枯竭……。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增强系统本身的适应能力,中央及各级政府做出了积极探索。

至于其生态效果如何,暂且不易评价,但就其对草原畜牧业产生的影响而言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大多数生态项目重点放在压缩放牧畜群规模,防控牲畜采食和踩踏,直至迁出牧民,其中草原畜牧业牲畜品种和畜群结构、经营管理及放牧方式、牧民生活方式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地区草原畜牧业放牧空间将会进一步缩小,甚至有些地区的畜牧业已经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草原畜牧业。

而随着内蒙古农区、半农半牧区,以及郊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原畜牧业在规模、产能方面只占全区畜牧业的1/4~1/3,甚至更低,然而它却占据着全区近60%的国土。

显然,在中国现行GDP评价体系尚未改变的情况下,草原畜牧业在全区畜牧业,乃至总体经济布局中的重要性将日渐降低。

另外,畜产品市场环境是影响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其中不乏有草原畜牧业自身的问题。

由于草原畜牧业自身的品牌树立、推广和保护工作滞后,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某种畜产品是否真正产自草原畜牧业,结果往往会出现“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现象,甚至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之事。

当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不断被认可的今天,如果草原畜牧业所提供的产品与大宗畜产品之间没有明显的价格差异,其效益必然相对低下,草原畜牧业也不可能通过“科学养畜、少养精养”的途径实现草原生态与草原畜牧业的双赢目标。

三、组织和合作:草原畜牧业发展之方向无可非议,作为时代产物草畜双承包制度在改革当初极大地带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的一次大跨越。

然而,作为农村土改革制度的延伸,草畜双承包制度却忽视了草原畜牧业生产的两大特殊性,即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气候(包括灾害)、降水量、草牧场、地表水等自然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以及劳动者所掌握的畜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及放牧技术在个体之间的不均衡)和生产的互助协作性(以浩特、艾里作为自组织的互助体系)。

于是,草畜双承包制度的庇护下,草原资源利益相关者的盲目扩大再生产在所难免,甚至超越资源阈值,反而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当人们意识到草畜双承包制度下单户经营模式的弊端时,制度本身已逐渐暴露出它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

1.建立家庭牧场,允许一部分牧民“做强做大”。

在广大草原牧区,会经营畜牧业、善于管理草原、能抓住市场机会的牧民不在少数,他们是牧民中的精英,是组织与合作的实践者。

这部分人通过租赁草牧场、购买牲畜、雇佣劳动力、联系市场等途径使资源相对集中,已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畜牧业经营能手、牧业大户。

显然,草场承包制度改革之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以及生态移民、政策性禁牧等政策环境正在促使着这种模式的快速成型,有条件、有能力的牧民可在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进而建立家庭牧场,成为自成规模的畜牧业生产组织。

2.从家族内部至浩特,加强经验管理,实现联户经营。

越分越退化的草牧场、越来越高昂的生产成本,以及市场交易中的失利逐渐唤醒牧民,单户经营、分散决策不能发挥草原畜牧业的优势。

联户经营可以通过畜牧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决策,分工协作,分户结算,可有效降低上述风险,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益。

在传统草原畜牧业中,以浩特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是联户经营模式中最典型、最成功模式之一。

当然,时至今日牧民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父子联户、兄弟联户、邻里联户、亲朋联户,甚至浩特内部的、嘎查集体的联户等多种联户模式,不必受制某种或某几种固定模式之限。

3.传承互助协作传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草原畜牧业,无论是传统畜牧业的“浩特—艾里”组织中,还是建国后的合作化、集体化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草畜双承包时期,从不缺乏合作精神和实践。

“合作化、集体化适合牧区特点。

牧区合作化……总体上十分符合牧区牧民互相帮忙的文化传统和相互协作的客观需求。

纵观合作化以来的牧区发展历史,合作化集体化给牧区带来的是:生产力的聚集,牧区经济的稳步发展,集体经济的逐步巩固和壮大,牧民生活普遍的有所改善。

它的不足主要是政社合一体制下行政领导对集体经济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以及集体经济自身管理不善,特别是财务管理一直比较混乱”。

而今日,应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建立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开辟草原畜牧业的合作化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