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
元朝的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
元朝的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对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元朝时期,草原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猛,畜牧业成为了当时的重要经济支柱。
本文将深入探讨元朝的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以及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的特点元朝的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 骑兵为基础:元朝是由蒙古人创建的,骑兵在其军队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以骑兵马为主要畜牧对象,致力于提高马匹的数量和质量。
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和管理马匹的养殖,提高马匹的品种和数量。
2. 移牧制度:由于草原环境特殊,不利于固定牧场的建立,因此元朝采取了移牧制度。
草原民族在季节变化时,会跟随牲畜的需求迁徙至丰富的水源和草地。
这种移牧制度有利于有效利用草原资源,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3. 集体管理:元朝实行了集体管理的原则,将草原划分为不同的牧区,由各个牧区的部落首领来管理。
同时,元朝设立了特别的畜牧官员,负责监督和管理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以确保制度的执行。
二、畜牧业的发展与影响元朝的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 畜牧业的发展:在元朝的统治下,草原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借鉴蒙古人的畜牧经验和管理制度,元朝推动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了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农牧业的结合也促进了草原地区的农业发展。
2. 经济的繁荣:草原畜牧业成为了元朝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促进了贸易与商业的繁荣。
草原地区出产的牛、羊、马等畜牧产品成为了元朝内地及周边国家的重要商品。
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皮革加工、肉食加工等。
3. 文化交流与融合:草原畜牧与放牧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蒙古人的统治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文化交融现象也逐渐出现。
元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综述
2 0 1 7 年
3 3 卷
第1 1 期
牧 业 论 坛
畜牧业 的发展历程综述
蒋炳耀
( 山东省高密 市姜庄 畜牧兽 医监 督管理 站,山东高密 2 6 1 5 0 0 )
[ 摘 要] 畜牧业的产生是人 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它标志着人类对 自然界进行改造 的开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畜牧 业先 后经 历 了大 步跨 越 的 3 个典型 时期 ,分别 为原 始畜牧 业 、古代 畜牧业 和近代 畜牧 业 。本 文对 这 3 个 典型发 展 时期 展开 详 细综述 。
1 原始 畜牧业
・3 9・
[ 关键 词] 畜牧 业 发 展 历程
பைடு நூலகம்
产 向南 推 进 。北 方牧 场 向半 农 半牧 状 态发 展 。但 饲 养技 术 、改 良 1 . 1 采 集 与 狩 猎 动 物 技术 、兽 医技 术相 畜技 术普 遍提 高 。 原 始 人类 的生 活资 料 ,主 要来 源 是采 集 和狩 猎 。在 长 达百 万 2 . 5 元朝 明朝 与清 朝 年 之 久 的劳 动过 程 中 ,人 类逐 渐 积 累了 经验 ,改进 了工 具 ,使 人 元代 时 期 大力 发展 畜 牧业 ,各 种家 畜 的大 牧 群遍 于 草原 ,成 类有 了捕捉 活 的动物 的可 能 ,创造 了驯 化野 兽 的必要 前提 。 为构 成 国力 的 主要 资 源 。开辟 牧 场 扩 大牲 畜 的饲 养规 模 成 为蒙 元 1 . 2 洞 养 与 圈 养 动 物 国家 的一贯 政 策 。明 清时 期 畜牧 业 成 了主 要 的 国家 资源 ,较 大 的 人们逐渐将一些吃不完的活的野兽或小动物放在天然地洞内 畜禽 系谱 开始 出现 ,不 同形 式 的畜牧 业逐 渐形 成 。 或 圈 以栅 栏养 起 来 ,以备 捕捉 不到野 兽 时食 用 。 3 近代畜牧业 1 . 3 初 期 的 畜 牧 业 3 . 1 晚清 民国时期 1 8 4 1 ~1 9 4 9 随 着 社 会 生 产 力 的提 高 ,洞 养 圈养 的 野兽 越来 越 多 ,随 着 1 8 4 0 年 后 ,由于西 方 帝 国主 义 的 “ 船 坚炮 利 ” ,打 开我 国 长 岁月 的流 逝 ,部分 野 兽 的性 情 开始 渐渐 温 顺起 来 ,进 而 驯化 为 家 期 闭 关 自守 的大 门 ,在 资 本 主义 列强 大 肆 虐掠 夺我 国畜产 品的 同 畜 。这样 就开 始 了初期 的畜 牧业 。 时 ,也陆 续 传人 许 多西 方 先进 的畜牧 科 学技 术 ,逐 步 建立 起 自己 新石 器 时代 晚 期 ,是 我 国原 始 畜牧 业 的发 达 时期 。人 类 把 野 的畜 牧管 理 与科 研体 系 ,促 使 我 国古 代 畜牧 业 向现 代 化畜 牧业 发 生动 物 逐渐 驯 化为 家 养动 物 ,经 过 了漫 长 的历 程 :猎 杀一 捕 捉一 展 。 圈养 一选 择 一 繁殖 一 调教 ,使 野 生 动物 一代 代 更加 适 应人 类 干 预 3 . 2 新中国成立后 ( 1 9 4 9 ~至今 ) 下 的生活野性逐渐消失更加便于人类食用和使役。例如东亚狼和 新 中 国成 立初 期 ,畜 牧 业生 产 力水 平 很低 。在 一 系列 支持 政 欧洲 狼都 被 驯化 为 狗 ,亚 洲摩 费 伦羊 和 中亚 塬 羊最 终 被 驯化 为绵 策 和措 施 下 ,在 1 9 5 3 ~1 9 5 7 年 取 得较 大发 展 ,生产 水 平有 较 大提 羊 ,野 牛被 驯化 为家 牛等 。 高。1 9 5 7 年 , 中国大 牲 畜年 末存 栏 量 为8 3 8 2 万头 , 比1 9 4 9 年增 长 3 9 . 6 5 %;其 中牛 增 ̄ D 1 9 6 7 万头 ,占到大 牲畜 增加 总数 的 8 2 . 6 5 %。 2 古代 畜牧业 2 . 1 先秦时期 ( 公元前2 1 世纪 ~公元前2 2 1 年) 1 9 5 8 ~1 9 7 7 年 , 中国相 继 经历 了 “ 大 跃进 ” “ 人 民公 社化 运 夏 商 西 周 时期 ,畜 牧业 在 社 会 经 济 中 已经 开 始 占有 重 要 地 动 ” “ 三年 自然灾 害 ” 和 “ 文化 大 革命 ”等 ,畜 牧业 生 产 遭到 极 位 。六 畜 中的马 、牛 、羊 、猪 、犬 等 开始 作 为食 用 了 。 同时也 成 大破 坏 。 为 奴隶 主 贵族 祭 祀 的牺 牲 和殉 葬 品 。商代 帝 王祭 祀 时 的用 牲量 很 1 9 7 8 年 底 ,中共 十一 届 三 中全会 召开 ,中 国工作 重 点转 移 到 大 ,多达 几 百头 。 社会 主 义现 代化 建 设 上 ,特 别是 家庭 联 产 承包 责 任制 的推行 和 市 东 周 开 始 建 立 专 业 的家 畜管 理 部 门 ,由 经 验 丰 富 的 官 员 组 场经 济 改革 的初 步 深化 ,畜 牧业 飞速 发 展 ,实 现 了畜 产 品供 需 基 成 ,管理 畜牧 业 的发展 。 本 平衡 的历 史性 跨越 。 春秋 时 期兽 医科 学得 到发 展 。 饲养 技 术包 括拴 养 、栏 养 和 放 到2 0 世纪9 0 年 代 后 期 , 中 国 主要 畜 产 品 总量 实 现 了供 需 平 养 ,并 发 明 了阉 割技 术 。除 了 牛 、绵羊 、鸡 、猪 、马外 ,狗 是 主 衡 、丰 年 有 余 ,但 结 构 性 、地 区性 的相 对 过 剩 、产 品质 量 安 全 要 的动物 肉源 。 等 问题 仍 然 突 出。 随着 1 9 9 9 年 《 关于 加快 畜 牧业 发 展 的意 见 》出 2 . 2 秦汉时期 台 ,标 志 着 中 国畜牧 业 开始 逐 步 由数 量增 长 型 向质 量 效益 型逐 渐 汉 朝 出现 了农业 生 产 的第 一 个高 峰 。我 国汉朝 时 期农 业耕 作 转变。随后2 0 0 7 年 ,国务院下发了 《 国务 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 使 用 牛耕 ,畜 牧业做 出了 巨大贡献 。 健康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 出新时期要以构建现代化畜牧业、促 2 .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2 2 0 ~5 8 9 ) 进 畜牧 业健 康 持续 发 展 为 主要 目标 ,中 国畜 牧业 迈 人新 的 发展 阶 在 魏 晋 时 期 畜 牧业 的 发 展 频 繁 受 到 战 争 的 影 响 。直 到 北 魏 段 。 时 期 ,畜 牧 业才 得 到持 续 快速 的 发展 。这个 时期 出现 了 中 国第 一 随 着 城 乡 居 民收 入 逐 年 增 加 ,人 们 对优 质 、安 全 、营 养 的 步农 业 科 学 专著 —— 贾 思勰 编 著 的 《 齐 民要 术 》。驴 和骡 开始 作 畜产 品 需求 不 断增 大 。 国家 对食 品 安全 问题 高度 关注 ,2 0 0 6 年 和 为 劳役 使 用 ,鸭 和鹅 开 始采 用 规模 养 殖 ,有 粗放 、粗放 与 精养 结 2 0 0 9 年 相继 通 过 了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农 产 品质 量 安全 法 》和 《 中 合 、精 养三 种饲 养方 式 ,阉割 、圈 养作 为一 种常用 的育肥方 式 。 华人 民共和 国食 品安 全法 》。畜 牧业 一 路 波折 走 来 , 已逐 步 成 为 2 . 4 唐 朝 与 宋 朝 农 业发 展 的核 心 。 唐 政 府 极 端 重 视 官 营畜 牧 业 的发 展 ,设 立 了完 善 的 管 理 机 参 考 文 献 构 ,在 中 央有 大仆 寺 、尚书 驾部 、 尚乘 局 齐抓 共 管 。且 唐代 对 牧 [ 1 】 颜 景辰 .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 战略研 究[ D 】 . 华 中农业大学 ,2 0 o 7 . 监畜 群 的增殖 保护 等还 制定 法律 作 为奖惩 准则 ,可 谓盛 极一 时 。 [ 2 ] 陈海燕 . 中国畜牧业政 策支持水平研 究【 D ] . 中国农业大学 ,2 0 1 4 宋代 畜 牧业 总 量较 唐 代 较少 ,农 业 生产 向北 拓展 ,畜 牧 业 生
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
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草原畜牧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7年底。
1953年,政务院通过并公布的中央民委第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制定了“慎重稳进”,“恢复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针;在社会改革方面,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民主改革;对牧主经济实行赎买政策等。
1957年,中央召开了牧区畜牧业生产座谈会议,指出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全党动手,把畜牧业发展起来。
中央还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指示》和中央民委《关于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进一步完善了在牧区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这一时期制定的牧区和草原畜牧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措施符合当时的实际,草原畜牧业发展较快,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1957年,牧区牲畜头数比1949年增长74.4%,年均增长7.2%。
第二阶段,1957年底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草原畜牧业指导思想上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忽视牧区和草原畜牧业的特点,要求过高,步子过急,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垦草原种粮,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草原畜牧业陷入停滞状态,甚至一度出现滑坡.从1957年底开始,在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划分阶级成份;经济上“以粮为纲”,大肆滥垦草原等,给草原畜牧业带来很大损害。
全国牧区牲畜年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7%下降到2.7%。
为改变这种状况,1963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的报告》(简称“牧区四十条”)。
党中央和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着重纠正“左”的错误,调整生产关系,做出坚持“以牧为主”,严禁开荒等重要决定,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发展草食畜牧业综述
发展草食畜牧业综述草食畜牧业是指以草杂食为主要饲料的畜牧业,其主要包括以牛、羊、马等为主要畜种的畜牧业,以及以猪为主要畜种的生猪养殖业。
草食畜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进行综述。
一、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历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文明时代,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开始发现了草的价值,认识到了草作为家畜的饲料的重要作用,开始饲养牛、羊等草食动物,从而创造了草食畜牧业这个行业。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后,草食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草食畜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草食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品种类和品质也不断提高。
据统计,2020年我国肉类产量已经达到了9300万吨左右,其中草食畜牧业占据的份额较大。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转型升级,传统的草原放牧式畜牧业逐渐向工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新型的草食畜牧业模式也不断被推广和应用。
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原因(a)资源禀赋优势我国地广人多,自然环境多样,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受益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带草原区域,草业资源潜力很大。
草原区域广阔,其可利用面积约为9000万公顷,可供草食畜牧业利用的草地面积约为6.4亿亩。
(b)市场需求巨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肉类消费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肉类市场上,草食畜牧业产品比其他畜牧业产品更受欢迎。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对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草食畜牧业的优良品质,成为了消费者青睐的选择之一。
(c)发展空间广阔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中,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土地改造、科技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
畜牧行业概览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畜牧行业概览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畜牧行业概览: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畜牧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营方式,涵盖了养殖畜禽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管理。
本文将概述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一、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畜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下来开始养殖动物的时代。
最早的畜牧业是以牧民为主体,通过放牧获得食物、材料和劳动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进步,畜牧业逐渐发展为一种生产和经营活动。
在农业革命的进程中,人类开始将畜牧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实现畜牧与农田耕作的有机结合。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提供了肥料和劳动力。
随着农牧业的融合,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到来,畜牧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养殖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优化使得畜禽养殖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现代畜牧业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畜牧业的重要性1. 经济作用畜牧业在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其次,畜牧业产出的肉类、乳制品等产品为食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此外,畜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兽药、饲料、畜禽设备等行业。
2. 环境保护畜牧业在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养分。
其次,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粪污处理技术的改善,减少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此外,科学养殖管理措施的推广减少了养殖业对水源和土地资源的压力。
3. 社会价值畜牧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畜牧业为贫困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畜牧业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通过驯化和饲养各类动物获得肉、奶、皮毛、蛋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畜牧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的初级畜牧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史前时期的初级畜牧早在人类成立定居社会之前,就有人类进行初级畜牧活动。
那时候的人类主要通过狩猎和捕捉野生动物来获取食物,并逐渐发现可以驯养某些动物,如羊、牛、马等,供给自身食用和使用。
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初级畜牧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对于动物的驯养还相对简单,主要是利用动物找食物以及用以作为劳动力。
人们开始迁居到固定的定居点,牲畜成为生活的重要资源。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畜牧业规模仍然较小,畜禽养殖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
二、农耕时代的畜牧业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由游牧阶段向农耕社会演进,农耕和畜牧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农牧经济的发展。
农耕时代的畜牧发展,不仅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如耕地改良、牵引工具等,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肉类、奶类等食物。
在这个时代,畜牧业规模和技术有了提高。
人们开始有计划地养殖牲畜,例如培育适应当地气候的耐寒耐旱的动物品种,加强养殖管理,以达到更高的产出水平。
此时人们已开始注意到畜产品的加工和保鲜技术,比如制作奶酪、腌制肉类等。
三、现代畜牧业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畜牧业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阶段的畜牧业以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为特征,涌现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和企业。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支持。
现代畜牧业注重科学养殖,运用遗传学、繁殖学等技术手段,优化品种,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环境保护与动物福利也成为了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议题,人们开始关注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动物福利问题。
四、现状分析当前,畜牧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经济资源。
畜牧行业概况了解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
畜牧行业概况了解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畜牧行业概况:了解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部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
一、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农业起源。
最初,人们通过捕猎采集为生,与野生动物共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养殖动物的技术,实现了对畜牧业的初步开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都将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时代,养殖动物主要用于提供食物和劳动力。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有限,畜牧业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养殖技术的引入,畜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
二、畜牧行业的当前状况1. 全球畜牧业的规模和产业链当前,全球畜牧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畜禽养殖、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畜产品贸易等多个环节。
各国各地在畜牧业领域都有一定的投入和发展。
在畜禽养殖方面,养鸡、养猪、养牛等是主要的养殖形式。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不同,畜牧业的发展重点也有所区别。
例如,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养殖环境和动物福利的改善,以提高产品质量;而发展中国家更注重养殖规模的扩大,以满足人口需求。
2. 畜牧行业的挑战与机遇畜牧行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环境污染、疫病爆发、养殖效益下降等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对水源和土壤造成了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然而,畜牧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高质量、安全、营养丰富的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对于畜牧业企业来说,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强品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畜牧行业的发展趋势1. 科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畜牧行业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
畜牧行业概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畜牧行业概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畜牧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
从古代的放牧时代,到现代养殖业的发展,畜牧业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概述畜牧行业是指人类通过饲养各类家畜,如牛、羊、猪、鸡等,生产和供应肉类、乳制品等动物产品的行业。
畜牧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人类开始定居的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并通过放牧方式获得食物。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畜牧业逐渐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
二、发展历程1. 农耕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在农耕时期,畜牧业作为一种副业,起初并没有得到特别重视。
人们主要依靠野生动物狩猎和采集为生,而畜牧活动仅仅是为了解决食物中的短缺问题。
当时,放牧方式是主要的畜牧方式,人们将家畜带到草原或森林中放养,通过采食野草和植物来获得养分。
2. 工业化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工业化时期,畜牧业逐渐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
工业技术与养殖业相结合,兴起了大型的养殖场和现代化的饲养方式。
养殖场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法和先进的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畜牧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变革与创新近年来,畜牧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关注,有机畜牧业和草饲养殖逐渐兴起。
有机畜牧业注重环境友好和动物福利,通过无抗生素、无激素的饲养方式,生产健康的畜产品。
草饲养殖则强调动物以天然草为主食,提供营养丰富的肉类和乳制品。
三、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1. 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畜牧行业需要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更加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饲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畜牧业的科学管理,提高养殖效率,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畜产品。
2. 创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畜牧业的发展将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将利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内蒙古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的发展历程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发展历程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的阶段来介绍内蒙古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发展内蒙古地区早在古代就有人类的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在历史上,内蒙古地区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区域。
古代草原文化中的部分文化元素形成于内蒙古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蒙古地区逐渐成为时代变迁中的重要交流节点。
第二阶段:农牧业发展随着农牧业的兴起和发展,内蒙古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草原上的牧民们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家畜,同时进行一定的农作物种植,形成了独特的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这为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三阶段:工业化起步20世纪初,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业化的大趋势,内蒙古地区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
在这个阶段,内蒙古地区主要发展重工业、煤炭工业和能源产业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内蒙古地区也被赋予了战略意义,成为中国的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第四阶段:经济多元化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在这个阶段,内蒙古地区逐渐将重点从传统的农牧业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经济领域。
并且,内蒙古地区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经济多元化的良好发展。
总结起来,内蒙古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部落社会到如今的现代化发展的变迁。
这一进程中,农牧产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内蒙古地区正在致力于推动经济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并与国内外进行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中国的畜牧业可以追溯到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饲养家畜,生产畜类产品,加工牧草,畜牧业就在发展壮大。
几千年来,中国的畜牧业的发展有若干阶段,主要有薰草养殖阶段、自然草原养殖发展阶段、机械化养殖发展阶段、产业化畜牧业发展阶段和中国畜牧业转型发展阶段。
薰草养殖阶段是中国畜牧业最早的发展阶段,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在流沙、绿洲等地方进行薰草养殖。
他们采用播种、收割等方式,利用自然资源调节和控制家畜。
此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畜牧业发展阶段。
自然草原养殖发展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古代畜牧业的重大变革,这一阶段开始于秦汉时期,以官农分工为特征,以改良草原、驯养家畜为主要内容。
官方利用收税、分配养场等方式进行家畜的管理,以促进养殖的发展。
它不仅创造了许多经济利益,而且对军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经济有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机械化养殖发展阶段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第三次重大变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养殖。
机械化的技术使得养殖更加智能化,效率更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机械化养殖技术有利于实现传统畜牧业的现代化,对维持中国畜牧业生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化畜牧业发展阶段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国家开始采用政策手段、技术力量进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中国政府向私营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结合市场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采取了鼓励、引导和管理的方式,以提高全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在中国畜牧业转型发展阶段,我们将逐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将采取有效的政策,积极推动畜牧业转型,加快随着城镇化趋势的发展,鼓励更多的私营企业参与畜牧业发展。
同时,畜牧业也要加大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加快改革完善农牧畜兽疫病防治系统,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水平,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古代中国的畜牧业与渔业发展
古代中国的畜牧业与渔业发展中国是一个在悠久历史中走来的国家,畜牧业与渔业作为中国农业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在古代中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畜牧业与渔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一、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是古代中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古代的农业社会来说,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阶段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进行畜牧业的实践。
原始农耕时期的人们开始利用野生动物,例如猪、牛、羊等的肉、毛、皮、角等,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在这个时期,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还非常的简单,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农业的手段。
2.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畜牧业逐渐发展壮大。
农民开始集约化生产,大量饲养牛、羊、猪、马等家畜。
封建社会时期的畜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农民通过牧草滋养畜牧来增加收入,而且在屠宰、皮毛加工、制鞋等方面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在南北朝时期,大量的羊毛出口到中东地区,成为宝贵的贸易物品。
3.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畜牧业经历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唐朝疆域广袤,草原丰富,羊养得很多,羊肉、羊毛都成为了重要的商品。
同时,唐朝还兴盛了马业,马市、马匹繁殖都遍及全国各地。
到了宋代,则是牛业和猪业得到了发展,南宋时期,在杭州和苏州一带还有较为成规模的饲养水牛,为生产带来了便利。
4.明清时期以后随着明清时期以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牛、羊、猪、家禽、驴等家畜迅速增长的同时,饲养水牛、骆驼和骡马也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家畜之一。
同时,畜产品,如牛奶、鸡蛋、珍禽、奶酪等都成为了当时的重要食品和商品,带动了生产和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渔业发展的历程渔业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行业之一,一些货物的运输及交流都倚靠着水路交通的方便。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我国草原畜牧业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草原畜牧业技术装备现状及开展趋势50年代到70年代,畜牧机械行业起步并形成了饲草收获机具系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引进消化根底上,初步形成了草原建设与改进、饲草料收贮及制备与深加工、畜禽饲养管理、畜产品采集与加工等畜牧机械体系。
80年代饲料工业及畜禽饲养设备随着养殖业开展获得较大开展。
但因受牧区经济开展的制约和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使近年草原畜牧机械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目前,畜牧机械主要企业有55家,职工1.8万人。
1998年畜牧机械产品产量22.2万台(套),工业总产值5.4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9.3%和-23.8%。
1996~1998年3年产品产量呈递减态势。
可见,畜牧机械生产将难以实现“九五〞方案35万台/年的指标。
1.1草原建设与改进技术装备80年代初国内研制生产了松土、施肥补播机及播种机等草地耕作机具,但使用有限。
我国草地大局部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进行草原改进,应防止因全耕翻引起的大面积草原沙化。
因此,对这类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非常必要。
国内研究的亚表层潜松草原改进机具系统由一套潜松犁、覆土镇压器和深施肥播种机组成,作业中植被破坏较小,可完成对草地植被底层潜松、深施肥及播种草籽全过程,经进一步完善很有市场潜力。
牧草混播可使产草量高而稳定,很有推广价值,但国内尚缺此类播种机具。
故研究适用的牧草播种机具是当务之急。
我国草籽靠人工收集,尚无专用收获机。
呼和浩特牧机所研制的小型梳刷式直接脱粒草籽采集机,在田间直接采摘草籽,牧草仍可放牧或收贮,使用效果很好。
播种的草籽要求到达二级以上,出口更有特殊要求。
我国因缺少先进适用的加工设备,销售的草籽一般仅为3级以下,质量问题使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牧草种子加工机械处在初级阶段,而80年代研制的牧草种子加工设备,其加工能力及性能均已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因此,研究生产具有枯燥、精选、包衣、丸粒化等深加工能力的较大型先进成套设备已成为大规模草原建设和改进的急需。
北方草原游牧业经济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经验——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伟大成就
在 哪个 地 区 , 始畜 牧 业 的形 成 基 本 上都 经 历 了从 原 狩猎 到驯养 野生 动物 的过 渡期 。一部分 野生 动物 驯 养 者在这个 过渡 期里 逐步专 业化 , 人数 逐步增 多 , 导 致 畜牧业 生产规 模 的不 断扩 大 , 于 形成 了能 够 从 终 “ 其余 的野 蛮 人 群 中分 离 出来 ” 的强 大 的社 会 力 量 和 生产大 军 。这 个过 渡期 因各个 地 区 自然环 境变 化 的早 晚 、 围 、 度 不 同和 人 文 社 会 提 供 的条 件 不 范 程 同, 经历 的时 间长短 也会有 别 。但 无论 如何 , 随着 自 然条 件和人 文 条件 的 逐渐 成 熟 , 草 原 和牲 畜 作 为 把 劳 动对象 、 制作 和使 用 畜 牧 生产 和 生 活 的专 用 工 具 的以部落 为 单 位 的 游 牧 群 体 最 终 还 是 形 成 了。 因 此, 这次分 工 当然是 人 类 社会 生 产 力 和生 产 关 系 发 展 的必然 , 核心价 值 就 是 它适 应 了人 类 生 存 的需 其 要 。从这个 时代 开 始 , 牧生 产 力 和生 产 关 系 的对 畜 立 统一便 成 为 生 活在 草 原 地 带 人 类 社 会 的基 本 矛 盾, 推动着 当地 社会 的演变 和发展 。在 这个过 程 中 , 作 为生产力 第一 要 素 的牧 人 和他 们 的管 理者 、 治 统
或 半干旱型 、 年降水 量较少 、 寒冷期较 长并经 常出现 大风雪 、 夏季较炎 热且 又时 间较 短 的草 原地 区。 中 国古代北方草原 的 自然环 境基 本 属 于这 种类 型 , 因 此 当其从其 它产业 中分离 出来 成为个性 化的生产类 型之后 , 便始 终是这 一地 区具有 突 出特 色 的生 产和 生活形态 , 在两千数百 年 的发展 历程 中 , 并 为生活在 区域 内的各 民族 提供 了 丰 富 的生 活 资料 和精 神 财
畜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畜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也在迅速发展。
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而且具有着现实的经济意义。
但是,畜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环境保护与生产效率等方面。
本文将从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作为人类农业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进行养殖动物。
从原始的野生动物驯化到如今的现代畜牧业,畜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
在以前的发展中,畜牧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食物和服饰等原始物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畜牧业不再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更多地加入了商业化的元素。
现在,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对食品资源的需求,也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畜牧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畜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产业链也变得更加完善。
现在,中国畜牧产业已傍上了现代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顶层设计,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从整个畜牧业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化养殖技术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科技装备的应用成为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等方面的关键。
在现代化养殖技术中,主要包括精细化饲养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生物技术和低碳环保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不断优化整体养殖效益与健康环保标准。
2. 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近年来,很多畜牧业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特色化经营方式。
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溢价。
同时,对于特色经营,也是从生产上入手,以绿色产品、现代化实体、新鲜特色、安全保障为主要目标,引领消费客群,让消费者能够更好享用特色产品,体验特有价值。
3. 全产业链整合发展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畜牧业呈现出“产-养-加-销”等本体相不一的特点,导致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原始畜牧业最早的畜牧业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农耕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发现野生动物可以被人类驯养,并提供食肉、皮毛、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最初的驯养动物大多是山羊、绵羊、野猪和狗等。
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和劳动力。
第二阶段:农业畜牧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逐渐从原始状态进化为一种与农业相互依存的产业。
在农耕时代,畜牧业与农业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循环经济的模式。
人们开始将牲畜放牧在农田中,通过其排泄物提供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地质量,同时利用牲畜的力量来完成农耕工作。
这种农业畜牧业相互结合的模式为农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也使农业生产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
第三阶段: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牧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大幅增长。
农村乡镇开始建立起现代化的养殖场和牧场,引进高产优质的牲畜品种,加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同时,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为畜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如新型饲料的研发、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改进以及先进的养殖设备的应用等。
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畜牧业也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阶段,畜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提倡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
农民开始尝试有机畜牧、草地畜牧和生态畜牧等新型模式,以提供更健康、环保的畜产品。
畜牧业的重要性畜牧业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如肉类、奶制品、蛋类等,充分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其次,畜牧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作者:石有龙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6期一、我国畜牧业现状(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畜牧业产值达到3.17 万亿元,是农林牧渔农业领域中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畜牧业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二)畜牧业发展历程1978 年以前,受计划经济和粮食短缺的影响,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仅作为家庭副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其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8% 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畜禽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供应日益丰富,产业地位持续上升。
(三)畜牧业发展获得的主要成就当前,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繁荣我国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后,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逐步加强,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份额从1978 年的15.0% 提高到2016 年的28.3%,目前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活力;发展方向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环境保护并重,正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
1. 扭转了养殖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保障了国家食物安全。
到2016 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产品产量分别比1980 年增长了7 倍、12 倍、33 倍。
畜禽产品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改善了国民的膳食结构,提升了城乡居民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
我国人均每日摄取动物性蛋白质水平日益提高。
畜禽产品消费的不断增加,有效的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提升了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延长了人均寿命,促进了文教、体育等相关事业发展。
3.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1978 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5% 左右,到2016 年上升为28.3%。
畜牧业已由家庭副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畜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苗种繁育、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养殖设施建设和产品加工、储运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
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
以下是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畜牧时期:古代,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开始养殖牛、羊等家畜。
他们依靠草原资源,逐渐形成了以畜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生产方式。
这一时期的畜牧业主要在农耕经济之外发展,成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支柱。
2.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内蒙古地区成为农牧民族间的交流和争夺的地方。
清朝政府积极发展畜牧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清代畜牧业逐渐规模化,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
3. 国民政府时期:在国民政府时期,内蒙古畜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修建了大量的牧场和畜牧生产设施,引进了新品种的牲畜,提高了养殖水平。
此时,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逐渐走向现代化,成为国家农牧业的重要支柱。
4. 社会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的畜牧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畜牧业发展政策,加大了对农牧民的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了对畜牧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了内蒙古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
5. 当代畜牧业发展: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进一步加速了现代化转型的步伐。
政府大力推动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
护,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游牧时期到现代化的转型过程。
随着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科技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内蒙古畜牧业正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现代畜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①畜牧业生产水平逐步恢复并取得发展
②形成以保护与奖励繁殖耕畜为中心的畜牧业发展格局
2、建国后(1949AD ~至今)
1958~1977年,中国相继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畜牧业发展进入曲折徘 徊阶段。
青海都兰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也 发现平面呈卵圆形的畜栏。
3、初期的畜牧业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两座 长方形畜圈。半坡遗址位于陕
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 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 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 右。
陕西临撞姜寨遗址,也发现 两座略呈圆形直径约4米的 栏圈。姜寨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
(三)近代畜牧业 1、晚清民国时期1841~1949AD
翻译出版国外畜牧兽医科技著作 聘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和工作 向国外派遣畜牧科技留学人员 积极引进国外畜牧科技实物成果
(1)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畜牧科技
(三)近代畜牧业 1、晚清民国时期1841~1949AD
(2)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畜牧管理与科研体系
(2)原始动物的驯养
家畜、家禽的祖先
畜 种 普 通 牛 原 牛 马 古 代 野 马 驴 非 洲 野 驴 绵 猪 羊 亚 洲 、 欧 洲 野 猪
亚洲 摩弗 伦羊 、 中亚 羱羊
山 鸡 羊 野 生 角 猾 羊 红 色 原 鸡
鸭 绿 头 野 鸭
鹅 鸿 雁 、 灰 雁
火 鸡 墨 西 哥 野 火 鸡
鹌 鹑 野 鹌 鹑
用英国纯种马、俄国马、美国马改良我国蒙古马; 用黑白花奶牛、娟奶牛改良我国黄牛; 用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羊改良我国蒙古羊; 用巴克夏猪、约克夏猪、 杜洛克猪改良我国本地猪; 用来航鸡、洛克鸡改良我国土种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草原畜牧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7年底。
1953年,政务院通过并公布的中央民委第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制定了“慎重稳进”,“恢复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针;在社会改革方面,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民主改革;对牧主经济实行赎买政策等。
1957年,中央召开了牧区畜牧业生产座谈会议,指出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全党动手,把畜牧业发展起来。
中央还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指示》和中央民委《关于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进一步完善了在牧区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这一时期制定的牧区和草原畜牧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措施符合当时的实际,草原畜牧业发展较快,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1957年,牧区牲畜头数比1949年增长74.4%,年均增长7.2%。
第二阶段,1957年底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草原畜牧业指导思想上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忽视牧区和草原畜牧业的特点,要求过高,步子过急,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垦草原种粮,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草原畜牧业陷入停滞状态,甚至一度出现滑坡。
从1957年底开始,在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划分阶级成份;经济上“以粮为纲”,大肆滥垦草原等,给草原畜牧业带来很大损害。
全国牧区牲畜年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7%下降到2.7%。
为改变这种状况,1963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的报告》(简称“牧区四十条”)。
党中央和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着重纠正“左”的错误,调整生产关系,做出坚持“以牧为主”,严禁开荒等重要决定,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了“文化大革命”,草原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10年中有5年牲畜头数下降。
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召开了全国畜牧工作座谈会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纪要》 (国发[1975]152号文件),重申了“以牧为主”的方针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发展畜牧业生产等政策规定。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草原畜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过去行之有效的各项方针政策重新得到恢复,颁布实施了《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依法加强草原建设、保护和管理,并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
1987年,国务院召开牧区工作会议指出:牧区要以牧为主;牧草是畜牧业的基础,必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保护和建设草原,发展草业,逐步做到草畜平衡发展;继续稳定和完善“草
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服务社会化”和“专业承包,包干分配”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树立商品经济观念,讲求经济效益;疏通渠道,逐步完善购销体制,建立市场体系;加强畜牧科技工作,大力示范。
推广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科技成果;加强牧区扶贫工作,解决贫困牧民的温饱问题等等。
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草原建设,加快建设畜产品基地,促进畜牧业发展,并把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草原列为国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
1999年1月通过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把草原区列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