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赏析论文

合集下载

《木兰辞》赏析

《木兰辞》赏析

《木兰辞》赏析
《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传世之作,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主线,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的坚强勇敢和忠诚爱国之心。

这篇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诗歌结构:《木兰辞》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皆有其独特的韵律和平仄。

整首词共有十二首,每首词的结束都以“儿郎”二字为对仗,使整篇词具有较好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2.形象描写:《木兰辞》通过细腻且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木兰这一形象。

词中描绘了木兰的容貌、行动、表情,以及她一身的武装和勇敢的战斗,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木兰的坚强和英勇。

3.心理描写:《木兰辞》还通过描写木兰内心的矛盾、挣扎和冲动,展现了她作为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困惑和不甘。

木兰为了保护家族和国家,选择代替父亲从军,但她内心却对离别家园、离开亲人和女性身份的怀念和忧虑,琐碎的细节中透露着木兰的纠结与决心。

4.爱国情怀:整篇词贯穿着木兰的忠诚爱国之情。

词中不断强调木兰为了保家卫国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对国家的责任与忠诚。

她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深深打动着读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诗情画意、形象生动和情感真挚的特点使其流传至今,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赏析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木兰诗论文2

木兰诗论文2

《木兰诗》课下注释商榷-----贵州省织金县黑土乡中学常开荣摘要:《木兰诗》被誉为“人间乐府三绝”之一,其情文并茂且故事性、教育性较强,不失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经典,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关于对这篇课文的编写还存在诸多问题,依笔者短见,具体在于其对课题、字词句及古代典章制度等的注解还有待商榷,我们不妨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初、高中语文教材,其编写方法的失当及知识运用上的谬误亟待广大同行予以进一步研究,以兹更快推动初、高中语文教材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木兰诗注释质疑教材编写方法研究《木兰诗》收在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十课,我们认为,其课下一些注解有待进一步商榷。

笔者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之。

一、课题的注解关于课题的注解,一般涉及作家、文体、作品出处、作品背景、作品沿革及影响等因素,《木兰诗》的课题注解过于简略: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这一注解,若从上述因素考察,倒还说得过去,不过,这对七年级的学生说来,是难于引起对这篇课文的重视的,更不要说能引领学生进入有效的课文学习。

郭茂倩何许人也?《乐府诗集》、《四部丛刊》为何物?什么叫乐府诗?《木兰诗》是怎样的乐府诗?影响如何?恐怕注解者对这些问题避而不谈有待商榷,我们认为,这个注解应详细一些为好,郭茂倩其人,历来学界虽说其生平难考,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毕竟有过记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袖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本浑州须城人,此本题曰太原,盖署郡望也。

”郭茂倩遍的《乐府诗集》不仅把乐府诗分为详细的十二类,更为可贵的是给每类乐府诗作题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题解徵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四部”即经、史、子、集,“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集而成的大书。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赏析

《 木兰诗》 也像一 切 民歌 一 样 ,充满着乐 观主 义精神 。它 是 明 朗的 、愉快 的 、健康 的 。民歌
《 木兰诗》 的思想 内容 和艺
术 技 巧 ,对后 世 都有 深 远影 响 。
宋代 乐史 《 太平寰 宇记》 载 ,黄
州 黄 冈县 有木兰 山 、木兰 乡 、木
的优 良传统在 《 木兰诗》 中得 到 很集 中的体现 。可 以说 , 《 兰 木 诗》 是劳动人 民生活理想 胜利 的 喜剧 。 《 木兰 _= i 》的开头 几句 确 寺
的热爱 ;完 全可 以想 到 ,她 又将
不 倦 地 “ 户 织 ” 了 。 木 兰 ,她 当
不愿 做 官 ,但 求 回家 团 聚 的 故 事。诗 中热情赞扬 了这位奇 女子 勤劳善 良的品质 ,保 家卫 国的热 情 ,英勇 战斗 的精 神 ,以及端 庄 从 容的风 姿。它不 仅反映 出北 方 游牧 民族 普遍 的尚武风气 ,更主
来描 述行 为情 态 ,神气跃然 ;而 运 用精练 的 口语 ,不仅道 出一个
女子 口吻 ,也 增 强 了 叙 事 的 气
人 民的作者创 造 了木 兰 ,正 寄托
了在 当时可能 有的合 理的生 活理
想。
氛 ,更显 民歌 的本 色。它代 表 了
北 朝 乐 府 民歌 杰 出 的 成 就 。
揭 示 了木 兰 那 种 “ 一 日而 九 肠 回”的精神状 态 ,使人更 深刻 地
出 《 木兰诗》 的深刻影 响 。全 诗 紧紧围绕 “ 兰是女 郎”这一 特 木 点来 精心选材 ,中心突出 ,繁简 得 当 ,语 言刚健质朴 ,风格粗 犷
豪放 ,代 表了北朝 乐府 民歌 的杰
成 就 ,也 是 中 国文 学 史 上 极 为

佚名《木兰诗》原文解析赏析

佚名《木兰诗》原文解析赏析

佚名《木兰诗》原文|解析|赏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木兰诗》原文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及注释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木兰诗诗词鉴赏

木兰诗诗词鉴赏

木兰诗诗词鉴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木兰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性英雄木兰的事迹所作的诗歌。

木兰诗最早见于北魏初期的《楚辞》中,后来被陆放翁选入《古诗十九首》之中,成为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

木兰诗描绘了一个女子为了国家、为了家庭勇敢奋斗的形象,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共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现存的木兰诗,另一种是陆放翁选入《古诗十九首》的版本。

两者在内容上略有差异,但都描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下面先来欣赏一下现存的木兰诗:无名氏·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黑山水北流,黑山林阴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属征人客,敢告归期近。

还家换女时,家中泪如雨;慈母闻女来,双泪汪汪流。

愿为西南风,长途送马蹄,似闻子规啼夜夜,春江花柳平。

行人去后来,行行无歇期。

木兰辞描绘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英勇形象,展现了她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决心。

木兰无怨无悔地为了家庭、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女子应有的温柔与纤细,化身为英姿飒爽的勇士,挽起头发,套上铠甲,挥舞长鞭,骑上战马,踏上征途。

木兰的形象既体现了女子的柔情,又展现了女子的刚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陆放翁《木兰诗》是对木兰辞的改编,更加凝练而传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官军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不顾银枪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问之不得知,愈怀明月郎。

家中兄弟惊,妹为歌舞长;隔墙买骏马,市口买长枪。

相逢迎长鞭,未箸食嘶饧;出门搖玉佩,辞乡费白日。

木兰诗原文及赏析(精选16篇)

木兰诗原文及赏析(精选16篇)

木兰诗原文及赏析木兰诗原文及赏析(精选16篇)《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原文及赏析篇1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翻译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注释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嫔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重按霓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遍,大遍,又称大曲,即整套的舞曲。

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诸曲,其长者可有数遍之多。

临春:《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风”。

香屑:香粉。

飘香屑:相传后主宫中的主香宫女,拿着香粉的粉屑散布于各处。

醉:心醉、陶醉。

拍:拍打,这里兼有为乐曲击出拍节之意。

阑干:即栏杆。

切:恳切,真挚而迫切的心情。

归:回。

休放:《词综》、《词谱》、《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同此。

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词林纪事》、《类编草堂诗余》等本中均作“休照”。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赏析木兰诗唧唧[1]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2],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3],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4]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5]。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6]。

万里赴戎机[7],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8],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9]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10],雌兔眼迷离[1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注释】[1]唧唧:叹息声。

[2]机杼声:织布时织机发出的声音。

[3]军帖:古时候征军的名册。

[4]市:购买。

[5]溅溅:激浪声。

[6]啾啾:马嘶叫的声音。

[7]赴戎机:奔赴战场,参加作战。

[8]转:军功每加一等,官爵便相应升一级,叫做一转。

[9]郭:外城。

[10]扑朔:乱蹬乱蹦。

[11]迷离:游移不定。

【赏析】《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合称“乐府双璧”。

诗中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之后拒绝了朝廷的赏赐,回到父母身边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花木兰孝敬父母、保家卫国,塑造了一位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的女英雄的形象,被人们长久传诵。

更以小见大,表达了当时北方人民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意愿。

这首诗的风格古朴刚健,体现出了当时民歌的特色。

设问、比喻、对偶等手法的应用,对于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

《木兰诗》诗文深度解读

《木兰诗》诗文深度解读

《木兰诗》诗文深度解读《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

这首诗自古流传至今,颂扬了木兰的勇敢和孝心,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儿女对家国情怀的深沉理解。

本文将对《木兰诗》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主题、意境以及艺术手法。

一、诗歌主题的解读《木兰诗》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主线,突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气。

诗中描写了木兰打扮成男装,替父从军的情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忠诚和传统家庭美德的精神。

诗歌主题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又凸显了对家国情怀的无私奉献。

二、意境的塑造《木兰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打造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意境。

首先,诗中通过描述木兰的丰硕秀发、纤纤玉手等女性特征,展示了她出众的美貌和性别的鲜明对比,从而凸显了她的英勇之举更加可贵。

其次,诗中描绘了木兰从家族的院落到战场的跋涉,以及她与战友们的羁绊和情感交流,深情地渲染了她内心的纷乱与决心的坚定。

最后,在诗歌结尾处,通过描述木兰回到故乡的情景,凸显了和平的渴望和家庭的温暖,呈现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画面。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木兰诗》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和塑造意境。

首先,诗中应用了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其次,作者采用寥寥数语的写法,通过精心选择的词句和形象描写,将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

最后,诗中穿插了比喻、象征等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具象征性意义和抒情效果。

综上所述,《木兰诗》是一首意境深远、感人至深的优秀诗作。

通过对主题的解读、意境的塑造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的分析,我们更能欣赏诗歌的美丽。

这首诗歌传递了女性的独立与坚强,家国情怀的深沉与奉献,令人为之动容。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木兰诗》都会在人们心中永葆芬芳。

《木兰诗》的品鉴作文

《木兰诗》的品鉴作文

《木兰诗》的品鉴作文
今天,老师让我们读《木兰诗》。

我焦急地打开书本,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些历史久远的文字。

木兰姐姐真厉害呀!她替父从军,穿上战袍,拿起武器,一不小心就成了战场上的女英雄。

她勇猛无比,杀死了敌人,保家为国。

可是,她心中也有思念,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

她悄悄地赶回家,却没跟任何人讲。

隔一段时间想家的时候,她只能在梦里瞧着亲人,悄悄地痛哭流泪。

回到家乡,木兰姐姐脱下战袍,穿上女装,依然美丽动人。

她终于可以回家,和家人团圆了。

《木兰诗》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让我很佩服。

木兰姐姐勇敢、善良、坚强,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还想唱一首木兰姐姐的歌,唱出她的勇敢,唱出她的忠诚,唱出她的爱国情怀。

我会永远记住《木兰诗》,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讲述了你勇敢和忠心耿耿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木兰辞》赏析优秀10篇

《木兰辞》赏析优秀10篇

《木兰辞》赏析优秀10篇《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下面的10篇《木兰辞》赏析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木兰辞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法人委托书篇一___:本授权书声明:我___系___的法定**人,现授权委托______的______为我公司**人,办理______手续事宜,我均予以承认。

**人无转委权。

特此委托。

单位(盖章):法定**人(签字):日期:20xx年xx月xx日木兰辞全文篇二(一)创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较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而较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

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二)木兰的形象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三)木兰诗里的成语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赏析木兰诗

赏析木兰诗

赏析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汉族民歌,描写了一位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曾经被收录在《古诗十九首》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这首诗的情节十分感人。

木兰为了替父从军,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成为了一名很有价值的将军。

她的勇气和坚韧精神,让人钦佩和感动。

其次,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每一句话都能够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木兰的情感和心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跟随她的脚步,一同经历她的人生。

最后,这首诗的主题十分深刻。

它不仅表达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更是传递了一种爱国爱家的精神。

通过木兰的事迹,让我们明白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及个人的力量也能为家国作出贡献。

总之,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以其深刻的主题、感人的情节和简练的语言,深深地影响了世人。

我们应该好好地赏析这首诗,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价值。

- 1 -。

《木兰诗》赏析_读后感作文

《木兰诗》赏析_读后感作文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描述了古代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的品质。

全诗的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诗一开始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然后交代了木兰从军的原因,作者没有直接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诗歌第二部分写木兰踏上了征途,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也显出战事紧迫。

虽然木兰能毅然替父从军,但她毕竟还是个女子,对家乡、对父母毕竟是有依恋之情的。

这样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

接下来写了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

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可是木兰并不在乎官位和赏赐,她只是想尽快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可见她归心似箭,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

木兰回到故乡后,诗歌使用排比细致写出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

随后又写木兰回家的举动,描绘了木兰迫不及待想变回女儿身的激动心情。

整体来说,木兰诗表达了木兰勤劳,善良,纯真,朴实,勇敢的性格和她深明大义,孝敬父母,效忠国家,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木兰诗的大意赏析

木兰诗的大意赏析

木兰诗的大意赏析
木兰诗的大意赏析
木兰诗的大意赏析
木兰诗描述了古代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的.品质。

全诗的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诗一开始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然后交代了木兰从军的原因,作者没有直接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诗歌第二部分写木兰踏上了征途,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也显出战事紧迫。

虽然木兰能毅然替父从军,但她毕竟还是个女子,对家乡、对父母毕竟是有依恋之情的。

这样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

接下来写了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

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可是木兰并不在乎官位和赏赐,她只是想尽快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可见她归心似箭,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

木兰回到故乡后,诗歌使用排比细致写出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

随后又写木兰回家的举动,描绘了木兰迫不及待想变回女儿身的激动心情。

整体来说,木兰诗表达了木兰勤劳,善良,纯真,朴实,勇敢的性格和她深明大义,孝敬父母,效忠国家,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

诗歌《木兰诗》原文赏析

诗歌《木兰诗》原文赏析

诗歌《木兰诗》原文赏析诗歌《木兰诗》原文赏析[主题思想]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

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

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

[语言特点]《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

《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

而且语言丰富多彩,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

《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

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

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

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赏析]《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

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出征前。

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

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

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此诗艺术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则很繁复。

这是由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决定的。

木兰诗赏析作文

木兰诗赏析作文

木兰诗赏析作文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木兰诗》一直以高频率选入教科书中,足以见其典范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木兰诗赏析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木兰诗赏析作文一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里收录了两首《木兰诗》,一首是古辞,一首是韦元甫的诗。

我们这里要谈的是《木兰诗》古辞。

这首《古辞》是经过后代文人润饰的,比如“万里赴戎机”六句,对仗精工、词语遒丽,纯属律调,当是文人的手笔。

又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制度。

《乐府诗集》和《诗纪》还引到陈朝和尚智匠《古今乐录》的话,说“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

”韦元甫是唐朝人,死于大历六年,《古今乐录》不可能提到他,所引显然是唐朝人窜入的文字。

我们不能根据这些话就断定《古辞》产生于唐朝。

这首脍炙人口的《木兰诗》应该是北朝民歌。

余冠英先生认为这诗的时代不会产生于“五胡乱华”以前,也不会产生在陈以后,“因为陈代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已经提到这诗的题目了。

最可能的情形是事和诗都产生在后魏,因为后魏与‘蠕蠕’(即柔然)的战争和诗中的地名相合。

”(见《乐计诗选》)诗先从木兰叹息写起,是为引出发问,再由木兰作答,带起木兰代父从军本事。

这个开头,有北朝民歌套语的痕迹。

如《折杨柳枝歌》说:“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

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这首则作“敕敕何力力”。

余冠英先生认为“敕敕”、“唧唧”、“力力”都是叹息声。

“当户织”三字看出木兰劳动妇女的本色。

但“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她停机不织,在那里叹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两首诗的开头都一样,而且都提到“所思”、“所忆”。

如果“所思”、“所忆”泛指所想的事情,那木兰明明想着“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她又说“女亦无所思”呢?可见“所思”、“所忆”当有特殊的含决。

对照《折杨柳枝歌》,“所思”、“所忆”应该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

木兰诗赏析范文

木兰诗赏析范文

木兰诗赏析范文木兰诗赏析范文篇一:木兰诗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

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

“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木兰诗的文学赏析

木兰诗的文学赏析

木兰诗的文学赏析木兰诗的文学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分享了《木兰诗》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木兰诗》赏析《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

木兰不过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

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的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

《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这首诗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吸引到它所描写的场面中了。

木兰平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

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但她终于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勇敢的抉择。

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

当她一旦做出“从军”的抉择,她的态度则是积极的,这从她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现出她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木兰初次远离家园,异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触动她的思亲之情。

诗中对此的描写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感人的。

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十年的战火考验,使她从一个善良、热情、能干的闺中少女,成为一名建立战功的“壮士”,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

环境变了,木兰何去何从?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由于她是一个女子,不配得到自己应有的荣誉。

她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

无名氏作者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所以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

作者可贵的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这样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的思想倾向。

木兰诗作文字

木兰诗作文字

木兰诗作文字引言《木兰诗》是一首古老而经典的民间诗歌,讲述了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中国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作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独特而壮美的世界。

本文将分析《木兰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传承价值,并探讨其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

一、创作背景《木兰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北魏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家族的荣耀与尊严与男性的战功紧密相关,而女性往往被束缚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子挺身而出,代替父亲从军出征,成为了一名勇敢而英雄的战士。

二、艺术特色1. 描写细腻《木兰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描写而闻名。

诗中的每一个台词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仿佛能亲身感受到木兰的勇敢和她战斗中的危险与困苦。

2. 情感真挚《木兰诗》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到木兰的内心世界。

诗中所描绘的木兰是一个爱家爱国,矢志牺牲的女子,她的情感与挣扎使读者感同身受,倍感敬佩与感动。

3. 舞文弄墨《木兰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诗人将木兰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传承价值1. 女性力量的赞美《木兰诗》通过讲述木兰的故事,赞美了女性的勇敢与坚强。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和受限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是对女性力量的正面认同。

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女性权益和平等的重要思考。

2. 家国情怀的传递《木兰诗》中木兰的爱国情怀深深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通过木兰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家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当今时代,这种家国情怀的传递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勇气与坚韧的力量《木兰诗》展现了木兰作为一个女性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韧的力量。

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激励人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保持坚持和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文题目:木兰诗赏析****:*******:***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学习中心:贵州安顺电大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4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郑克洪日期:2015 年 4 月提要《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一是详略恰到好处,惜墨如金和泼墨如水相辅相成;二是出色地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三是生动质朴的语言;四是蕴含劳动人民梦想的主题。

关键词:木兰详略得当互文刻画生动质朴梦想引言《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

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

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

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

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

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朴素善良、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慕荣利的崇高品德,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全诗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精心选材,中心突出,繁简得当,语言刚健质朴,风格粗犷豪放,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

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是一篇乐府诗,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是《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与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可见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其有着重要地位,《诗篇在木兰代父出征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中,塑造出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形象。

(一)详略恰到好处,惜墨如金和泼墨如水相辅相成《木兰诗》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

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并未平均着墨,而是有详略有度,《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

它有时“惜墨如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只有六句三十个字,便概括了木兰 •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

显得极为简练!其中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

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

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胃,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不得。

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二十个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

因为这样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

……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居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话。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份(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

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

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

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

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凯旋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

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由此可见,”惜墨似金“与”泼墨如水“的水法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艺术辩证法启示我们:写文章时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一切应依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二)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巧妙刻画人物在这个故事的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与准备过程,艰辛的征战生活和凯旋回家三个阶段。

都有一个互文修辞句。

分析这些互文句,有利于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在“点兵”“军书”“卷卷有爷名”而“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从小的方面说,木兰是孝女,能够体贴年迈的“阿爷”,主动承担起“从军”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说,木兰通情达理,有大局意识,能自觉为国家、民族分忧。

因此,在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与准备过程阶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个互文句,写木兰一家人在东西南北各个市场、各个地方采购从军所需要的骏马、鞍鞯、辔头与长鞭。

正因为作者对女主人公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英勇行为持由衷赞赏态度,因而以欢快的笔调,整齐的互文、排比句将木兰“替爷征”的准备工作写得紧张急切而井然有序。

这里既渲染出家庭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

诗中写木兰艰辛的征战生活,有一个互文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与壮士们在漫长的卫国戍边生涯里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他们有的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了;有的立下战功,凯旋回朝了。

“百战”与“十年”犹言征战岁月之漫长、戍边战斗之频繁与惨烈。

“死”与“归”,写出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悲壮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

值得庆幸的是,主人公木兰在漫漫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终于凯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见。

所以,这个互文句写出了木兰与她的男性伙伴们一道在纷飞战火中,守边御敌,冲锋陷阵,经受了各种摔打锤炼。

诗中以木兰“归来见天子”的喜庆结局,侧面烘托出她的机智勇敢与出色的作战才能。

诗中写木兰辞官还乡,也有一个互文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虽立下了赫赫战功,天子对她“赏赐百千强”,但她并不恋官受赏,而是坦然辞官谢赏,一心只想回归故里,依旧过自己朴实的农家女生活。

木兰回到久违的故乡,回到昔日的闺房,迫不及待地坐在窗户边,对着镜子,梳理起自己瀑布似的一头秀发,并喜不自禁地贴上心爱的花黄。

在这里,作者满怀喜悦情,写出了木兰的爱美之心、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三个互文句,写出了木兰在故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生动地再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顺明理与义无反顾,纷飞战火中冲锋陷阵的勇敢与机智,凯旋回乡的朴实爱美与热爱家乡的真实而感人的形象。

可以说,三个互文句共同完成了对木兰个性鲜明、感情纯洁、心灵美好、品质高尚的形象描绘,是对木兰的深情礼赞之笔。

木兰的美好形象因这三个互文句而更鲜活,更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与浓郁的芳香。

(三)生动质朴的语言特点《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

《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

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

……既然《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篇幅颇长,又多长短句,是否被乐府机关被之管弦?在我看来,此歌是能够入乐演唱的。

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

《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

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

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

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四)蕴含劳动人民梦想的主题《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勤劳善良,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危急之时,挺身而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冲杀疆场,屡立战功;凯旋归来,辞官拒财,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表现出淳朴高洁、光彩照人。

她爱劳动,爱亲人,爱祖国,爱和平自由。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坚强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1、对爱国主义的歌颂木兰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她爱亲人即爱国家,她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为一体。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毅然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家中父老弟小,木兰曾叹息过,但“国破家必亡”使她在叹息之余作出了决定:“从此替爷征。

”她将“从此”结束她所熟悉的平静生活,也将从此投身血与火的战场生涯。

木兰忧心家国、深明大义、挺身而出、刚强勇敢的思想得以表现。

她热爱祖国的目的很清楚,如只是替父、出于无奈的话,那她疆场十多年英勇善战,军功卓著就无从解释了。

所以说《木兰诗》是一首爱国主义颂歌。

2、对妇女英雄的赞美古之英雄有之,可妇女英雄少矣。

《木兰诗》的结尾“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以这样理解:女子如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在男子之下。

诗的主题就是对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的赞美。

巾帼英雄的形象千百年来激励着千千万万华厦儿女。

3、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木兰诗》用喜剧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写木兰对家乡、对亲人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回到家中亲人团聚的祥和气氛,恢复女儿身的神往,使她欣喜若狂,女英雄的英姿就显得更美了。

4、对传统观念的批判《木兰诗》是对封建社会歧视妇女传统观念的无情嘲讽。

木兰是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形象,在封建社会里是无地位的,她代父从军也只有女扮男装,而她却做到了男人不能做到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