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了解并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个故事的寓意;2. 培育幼儿的团队意识,感恩心和自我反思本领;3. 激发幼儿喜好自然、保护环境的喜好;4. 提高幼儿的听说本领,通过讲故事和讨论强化幼儿语言本领。

【二、活动重点】1. 帮忙幼儿理解《孤独的牧羊人》故事的背景和内容;2. 培育幼儿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3. 提高幼儿的听说本领和思维逻辑本领。

【三、活动准备】1. 讲故事的幼儿图书《孤独的牧羊人》;2. 落地投影、电子白板或其他教具;3. PPT及幼儿交流卡片;4. 羊毛、剪刀、毛线、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老师引导幼儿一起看图书《孤独的牧羊人》,并针对关键场景进行图片呈现。

同时,老师向幼儿询问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事件和寓意。

(10min)2. 老师组织幼儿仿照故事角色表演剧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

老师通过对幼儿们的表演适当引导,使之透过表演了解到角色特征和情感变化。

通过成果呈现,老师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0min)3. 将羊毛等材料放在桌子上,向幼儿呈现如何制作毛线娃娃,并分为三个组,每个组5个人。

每个小组需要协作完成一个毛线娃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本领。

同时,老师提问:“你们的小组是如何完成的?”“你们的合作有什么好处,个人和小组都会从中获益?”(25min)4. 将PPT和幼儿交流卡片交到每个幼儿手中,让幼儿自由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想法,然后让幼儿持卡片数秒钟,将其招手并轮番投影。

之后,谈论幼儿共享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行想象、思维、反思。

(20min)5. 回顾活动,让幼儿总结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共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寓意。

(5min)【五、活动小结】1. 通过该活动,幼儿可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寓意,学会如何合作,学会思考和反思本身的行为,以及学会表达和交流思想和感受。

2. 该活动还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和喜好自然的喜好,加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民间歌曲”中的第二节“孤独的牧羊人”。

详细内容包括了歌曲的背景介绍、旋律分析、歌词解读、演唱技巧以及相关的民间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旋律、歌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3. 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演唱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歌曲背景、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歌唱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歌词单、五线谱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牧羊人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孤独的牧羊人”。

2. 背景介绍: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及歌曲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节奏、音阶等。

4. 歌词解读:讲解歌词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5. 演唱技巧:示范并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等。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让学生扮演牧羊人,演唱歌曲,增强体验。

7.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难点,如旋律跳跃、节奏变化等,并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歌曲,并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孤独的牧羊人》2. 歌曲背景、作者、歌曲地位3. 旋律特点、歌词解读4. 演唱技巧、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独立演唱歌曲。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注意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民族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6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6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孤独的牧羊人教案6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篇关于《孤独的牧羊人》的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文章主题与写作特色分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孤独的牧羊人》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课堂上,我注意到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但部分同学在表达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
-写作特色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举例:在分析文章主题时,重点讲解“孤独的牧羊人”如何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生字词运用:学生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课文深层含义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孤独的牧羊人形象所蕴含的哲理,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意义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孤独或自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主旋律;2.能够模仿教师的演唱,唱出整首歌曲;3.懂得用简单的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节奏;4.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教唱《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学习使用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节奏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时长2课时,每课时40分钟四、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教师放歌曲,并让幼儿认真听歌,并引导幼儿发出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之后,教师可以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内容和感觉。

经过听后感的引导,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2. 歌曲教唱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朗读歌词,模仿教师的节奏,找到歌曲的主旋律和节奏感。

接着,教师可以分小组教唱,同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身体语言呈现歌曲的情感。

3. 活动和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可以使用歌曲名称接龙、抢答等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4. 结束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搞笑的歌曲或者小游戏来结束这节课,让整个课堂变得愉悦和轻松。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在结束教学后,教师也可以请幼儿自我评估或互评,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估,以支持后续的教学。

六、总结本次音乐教学活动参考了《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和乐曲表演,通过灵活变化、多手段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阶段变化,灵活地修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理解音乐对情绪和心情的影响。

3.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作曲背景和主题,体验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或视频。

2. 课件、黑板、笔等辅助教具。

3. 学生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或视频,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简要谈论一下听后的感受。

二、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15分钟)1.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在音乐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在这首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2.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并与学生共同分析音乐中存在的元素、旋律、节奏等因素对情感的塑造作用。

3.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理解记录在音乐笔记本上,并与同伴分享。

三、音乐作品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孤独的牧羊人》的作曲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例如:《孤独的牧羊人》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许嵩创作的一首流行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年轻牧羊人自由自在地守护自己的小世界的故事。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首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以及它们传递的主题和情感。

四、音乐的情感表达(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音乐作品是如何通过旋律、和弦、节奏等元素来表达情感的。

2. 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尝试用文字的形式描述这首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或短文等形式。

五、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例如:音乐作品中可能隐藏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等。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通过故事,使学生理解孤独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3)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孤独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与人分享快乐与忧愁。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人物关系的理解。

3. 孤独感受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心理。

2. 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孤独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孤独的牧羊人》文本。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封面。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基本情节。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故事分享(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故事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5.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孤独的感受。

(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讨论中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是否表现出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故事的魅力。

2. 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孤独牧羊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故事《孤独的牧羊人》。

2. 聆听和演唱故事中的插曲。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讲述音乐故事《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学生聆听故事中的插曲,感受音乐与故事的融合。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插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音乐欣赏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插曲。

2. 分析插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插曲,学生静心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牧羊人的动作,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3. 学生分组,创作和表演自己的音乐故事。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的专注程度,评价其音乐感知能力。

2. 评价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能力。

第三章:音乐演唱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孤独的牧羊人》插曲的歌词。

2. 练习演唱插曲,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教师教唱《孤独的牧羊人》插曲,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互相观摩和学习。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感。

2. 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音乐创作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 提高学生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创作自己的音乐故事。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并学会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歌曲音频。

3.音乐玩具(如小羊玩具、笛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初步感受,如: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

2.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如:孤独、寂寞、期待等。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3.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主题,进行简单的歌词改编,如:改变歌词中的地名、人物等。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以分组表演,也可以全体一起表演。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舞台表现力,如:动作、表情、互动等。

(3)教师邀请家长观看表演,共同分享孩子们的成长。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并邀请家长一起演唱。

2.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歌曲演唱视频,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歌曲创编和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孤独的牧羊人,他放牧着成群的羊群,却没有人陪伴他。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尝试唱歌曲中衬词部分,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理解孤独,知道在孤独时,可实行唱歌等乐观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欢乐。

活动预备:音乐视频、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律动导入,引出歌曲组织幼儿听歌曲《叨来咪》,提问:小伴侣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吗?师: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许多好听的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二、完整观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师:哎,那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孤独、一个人、没有伴侣、很悲伤、很可怜)那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孤独地牧羊人》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伴侣说的那样。

播放视频,听了这首歌后,你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完整观赏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欢乐的。

没听出来,没关系,我先给小伴侣们讲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感觉自己特殊孤独,就来到山顶上唱歌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歌声响亮,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就听到了这好听的声音,这时候城边的王子、挑扁担的农夫、餐桌旁的.人们、喝啤酒的人们都听到了他的歌声,这时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听到牧羊人的歌声后,也用相同的歌声回应他。

现在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务的哦。

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最好玩、好玩?(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低音处、唱歌中声音等好玩。

)为什么?似乎在做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老师示范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请幼儿跟着学唱。

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为下一个环节的对唱作好预备)三、出示相应的图片,分段观赏歌曲,知道欢乐的方法1、观赏歌曲第一段。

师随音乐贴牧羊人、人们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2. 能力目标: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认识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2. 歌曲背景:歌曲讲述了一个牧羊人独自放牧的故事,描绘了牧羊人在草原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3. 歌曲歌词:牧羊人啊,孤独的牧羊人每天早晨,最早迎接太阳陪伴着他,只有那忠实的小狗在这广阔的草原,追逐着梦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 情境教学法:创设草原放牧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2. 教授歌曲: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幼儿学唱:教师指导幼儿跟唱歌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4. 集体演唱: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内容,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牧羊人和小狗,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中的情节。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合唱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3. 带领幼儿到户外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感受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集体演唱时的表现,评估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亲子合唱活动的效果。

八、教学资源1. 草原图片素材:用于导入课程,让幼儿对牧羊人的生活方式有直观的认识。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含义,感受歌曲中的孤独与宁静。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歌曲中某些音程的跳跃,以及对孤独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工具:钢琴、音响、投影仪。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歌曲中的孤独和宁静。

2.歌曲教学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3.歌曲欣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演唱时的感受,以及对歌曲的理解。

4.情感体验教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孤独时刻,以及如何应对孤独。

5.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表达自己的孤独情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孤独情感的认识。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孤独的歌曲,进行比较欣赏。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分享彼此的感受。

3.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孤独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感受《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旋律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能参与合唱。

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有利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注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让幼儿反复练习。

3. 合唱练习: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合在一起进行合唱练习。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歌曲,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度。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歌曲的复习,加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唱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歌曲的情况,以及家长的协助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班级表演,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家长参加,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音乐的关注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每周的音乐课上进行,共安排两个课时,确保幼儿能充分学习并掌握《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

十、教学资源推荐:1. 推荐幼儿音乐教育相关的书籍,让家长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2. 推荐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游戏和活动,让家长在家中也能辅助幼儿进行音乐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幼儿对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风格和旋律特点的认知,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理解歌曲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以及歌曲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歌词。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歌曲中的角色、场景和情感,引发幼儿兴趣。

2.歌曲教学(1)教师展示歌词,带领幼儿逐句学习歌曲。

(2)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注意音准和咬字。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歌曲排练(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举一名组长。

(2)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歌曲排练,注意团队协作和表现力。

(3)教师对每组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表演,每组依次演唱。

(2)教师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和教师担任评委,对各组进行评分。

(3)教师宣布比赛结果,对获奖的小组进行表彰。

(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歌曲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歌曲教学,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水平得到了提高。

(2)歌曲排练和表演环节,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欲望。

(3)活动组织有序,幼儿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

(2)在表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紧张,影响了整体效果。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3.改进措施(1)加强对幼儿的情感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2)在表演环节,提前进行充分的排练,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西方音乐之旅》第三节《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阿尔卑斯山民歌的特点,以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2. 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并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歌谱。

学具:口琴、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尔卑斯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阿尔卑斯山民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阿尔卑斯山民歌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等;(2)教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注意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3)分析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阿尔卑斯山民歌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音域宽广2.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了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阿尔卑斯山民歌的知识,如其他著名的阿尔卑斯山民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2. 教学重点: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3. 课堂实践:随堂练习、小组展示及评价;4. 作业设计:演唱视频录制及反馈。

一、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1. 演唱技巧:在高音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腹式呼吸,保持声音的稳定和自然。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1. 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掌握歌曲中的歌词及其含义。

1.2 技能目标:1. 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2. 学会用简单的舞蹈动作演绎歌曲。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2. 能够用舞蹈动作演绎歌曲。

2.2 教学难点:1. 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音乐CD《孤独的牧羊人》。

2. 歌词卡片。

3. 舞蹈动作图解。

4. 教学PPT。

3.2 环境准备:1. 宽敞的教室,方便幼儿活动。

2. 音乐播放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PPT展示《孤独的牧羊人》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 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4.2 新课教学:1. 教授歌词,让幼儿熟悉并掌握。

2. 教授舞蹈动作,让幼儿学会表演。

4.3 实践演练:1.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巩固所学。

2. 邀请家长观摩,提升幼儿的表演信心。

4.4 总结与反思:1.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巩固教学成果。

2.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展示所学,增进亲子关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歌曲演唱的音准和节奏。

2. 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

5.2 评价方式: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 家长评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5.3 评价周期:1. 每节课后进行即时评价。

2.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阶段性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6.2 活动内容:1. 音乐游戏:结合《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如捉迷藏、模仿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3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3篇

1、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衬词重复演唱的趣味,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的快乐。

2、理解“孤独”的含义,知道人在孤独时可采用唱歌、跳舞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感到快乐。

3、积极参与“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用好玩、幽默的音色与牧羊人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磁带、图谱、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理解“孤独”的含义,尝试用积极的方法排解孤独。

1、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你们有过孤独的时候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快乐?(引导幼儿说出和朋友玩、跳舞、唱歌等多种方法排解孤独,体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3、“有一位牧羊人,每天独自一人站在山顶上放羊,他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来听。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诙谐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感受牧羊人的情绪。

“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牧羊人是孤独还是快乐呢?从哪里听出来的?”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发现并感受衬词。

“歌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我用中文来演唱,你们听一听,歌曲里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这个有趣的地方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是外国民歌中一种特殊的演唱方式。

”3、玩“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学唱衬词。

“我做牧羊人,你们做调皮的小羊,来学我唱歌,看哪只小羊学得最像。

”三、再次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分辨不同的衬词演唱方法。

1、教师演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衬词的不同。

“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的‘咿噢嘟咿噢嘟咿噢’,唱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发现衬词高低唱法的规律。

“什么时候唱得高,什么时候唱得低?”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歌里的‘咿噢嘟咿噢嘟咿噢’有的高、有的低,先唱高的再唱低的。

”3、对比不同人物的音色。

“歌里除了牧羊人的歌声,还听到谁的声音?”师幼共同小结:“歌里还有王子、行人、旅店的客人、饮酒的人、小姑娘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认识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3、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4、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活动1:听歌识谱,音乐感知;3、活动2:分组朗读,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4、活动3:舞蹈表演,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音乐、舞蹈和语言等多种形式感知和表达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综合能力;2、教学难点:期望幼儿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从音乐中感知到情感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录制好《孤独的牧羊人》歌曲;2、歌曲歌词的PPT;3、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小羊角色扮演服。

五、教学过程活动1:听歌识谱,音乐感知(20分钟)1、播放《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让幼儿伴随着歌曲摆动身体;2、制作PPT,歌曲歌词显示在PPT上,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词一起唱。

3、让幼儿手持体彩笔,听歌边认识谱。

活动2:分组朗读,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25分钟)1、将幼儿分为三组,每组5-6人。

2、教师将歌词分成若干段,分给每个小组。

3、每个小组根据分配到的歌词段落进行朗读表演。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最后评选出表演最佳的小组。

活动3:舞蹈表演,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25分钟)1、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并让幼儿进行模仿;2、为幼儿准备小羊角色扮演服装,让幼儿编排舞蹈并组织演出,加强幼儿的表现欲望和肢体协调能力。

六、教学评价1、在活动1中,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感知到音乐的节奏;2、在活动2中,观察幼儿是否善于表达和演绎;3、在活动3中,观察幼儿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以《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为载体,通过多种感知和表演形式让幼儿感知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对课堂进行了详细的准备。

在活动1中,提前录制好了歌曲,制作了歌曲歌词的PPT,让幼儿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变化。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主人公和情节;2.听懂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3.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4.通过歌曲学习表达孤独情感;5.提高合唱能力,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一个有很多羊儿的草原,有一位好心的牧羊人在那里为他的羊儿们唱歌哄他们入睡。

接下来,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述《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

2. 歌曲欣赏(10分钟)让孩子们静静地听一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再让孩子们大声跟着唱连唱两次。

3. 歌曲学唱(20分钟)1.教师先唱第一句歌词:“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2.让孩子们跟着唱,重复几遍。

3.教师逐句唱学,熟练掌握各句歌词。

4.在孩子们熟悉整首歌曲后,再与孩子们一同合唱。

4. 表达孤独情感(15分钟)教师请孩子们听取歌词,找出表达孤独情感的句子。

如:“在星光闪耀的夜空里,独自放声大哭。

”请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想起的孤独感受,并用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来表达。

5. 反思和总结(10分钟)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听取孩子们的感受和意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孤独情感;3.学生是否练习了合唱技能;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家杨绛的《我们仨》中的一句话“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只要纪律,他们更需要有人听他们说话”十分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他们需要和老师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在这节课中,我注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表达孤独情感来学习歌曲,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孩子难以认真听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二、教材分析
《孤独的牧羊人》是曾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表现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唱。

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 5 6 7 i)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之一。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性情活泼好动,且有小部分音乐欣赏作品的积累,大致能从节奏、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但对外国民歌的风格特点还不甚了解,然而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明朗、曲调欢快的器乐曲往往比较敏感和青睐,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如鱼得水,《孤独的牧羊人》这首节奏明快的作品较能迎合低中年段学生的口味和兴趣,教师基于此特点有效利用音乐游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

四、教学目标
1、欣赏中、英文版的《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诙谐有趣、轻松活泼的情绪特点。

2、通过对歌曲衬词的学唱和律动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

3、用各种音色表现歌曲中的角色,在演唱中感受音色的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
(一)熟悉旋律初步感受
1、教师引领学生在《孤独的牧羊人》口哨曲中进行律动,熟悉歌曲的旋律。

2、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创编节奏,体会歌曲中八度音程的大跳。

3、把学生的创作连接起来进行视唱(采用多种方式连接,如③③④或②④②④等等),
熟悉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在律动中熟悉《孤独的牧羊人》歌曲旋律,对歌曲的情绪、旋律和风格有初步感知,通过八度音程的节奏创编和接龙视唱,体味大跳的音乐感觉,而八度音程的大跳是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之一。


(二)感受体验深入欣赏
1、聆听歌曲第一段——寻找牧羊人的歌声。

a、跟随老师律动,衬词部分踏地不动并大声的唱起。

b、再次聆听,选择一个漂亮的动作把自己对歌曲衬词的理解表现出来,其他地方踏地不动,并无声歌唱。

c、把自编动作于表现中和同学分享。

d、说说衬词部分的特点,老师简介这种音高跳度大,真假声结合的歌曲是一种美国乡村音乐,它的名字叫“蓝色约德尔调,大家所唱的都是“衬词”。

e、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用一手势表现音高的跳进。

满足学生继续表演的欲望,欣赏歌曲的同时不但模唱衬词,还要表现动作。

2、聆听歌曲第二段——来做牧羊人的朋友。

a、接下去听,说说与另一段有什么不同?(音色变了)。

b、再听,模拟变化的音色,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引导学生注意音色上的特点,并说说歌曲中有哪些人物,这样演唱对歌曲中的人物表现有何作用。

c、各自选择一种声音模仿角色,再次表现时让歌曲声音色彩丰富,歌声表现出许多牧羊人的朋友,让他不再孤单。

3、聆听歌曲三四段——分享牧羊人的快乐。

a、语言引导(有了小姑娘的陪伴,牧羊人的歌声不再孤单了,参加歌曲演唱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了,你们听,怎样的歌声又响起了?)
b、分组阶梯状上行演唱,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声音力度的改变把牧羊人的歌声由远到近的状态表现出来。

c、完整欣赏。

(设计意图:分段对歌曲进行欣赏,每一段的欣赏着手点不同,是让学生从音乐的情绪、节奏、音高、旋律上行等要素来体会歌曲的风格,并通过律动、模唱、游戏等手段引领学生关注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表达情绪和情感,并用肢体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三)自由聆听人文感悟
1、观看电影版本的木偶剧表演。

老师:在一部电影里,有位善良的家庭教师玛利亚也带着她的学生帮助牧羊人摆脱孤独。

你们看!生欣赏影片片段。

师:这部木偶剧来自一部曾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老师带来几首影片中的优秀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体验这些电影音乐之所以能拿奥斯卡大奖的魅力所在!
2、师生讨论电影歌曲,出示、引导学生选择欣赏《音乐之声》中的其他经典电影歌曲。

《雪绒花》《晚安,再见!》《DO RE MI》
3、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享受、体验美的同时能得到审美量的满足,从而自我辨析审视音乐风格,多首的音乐作品的欣赏也让孩子们自由的徜徉在美的天堂。


教学理念: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我的音乐教学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提倡一种朴素的教育价值观,音乐教学力求回归自然,在繁复中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创造真正属于音乐教育的美。

培养学生一种简洁的思维方式,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种简约的审美趣味。

设计思路:
《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美国乡村歌曲,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

歌曲来自于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以及旋律表现更加丰富等音乐心理发展特点。

我以情境教学为线索,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视听,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格及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轻松、幽默、诙谐的情绪,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
乐轻松自如的音乐情绪。

2、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在欣赏中形成乐观、豁达的意志品格。

教学过程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湘艺版音乐教材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
执教者:邵阳市第五中学赵莉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听赏《哆来咪》和《雪绒花》。

2、准确、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约德尔调"和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腔。

教学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愉快地唱歌。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师:还有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也是出自这部电影,就在我们这学期的教科书上,你们知道它的歌名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唱一遍。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
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请举手。


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
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

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边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地观察曲谱,并用"来"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并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把歌词唱出来。

(播放课件)
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

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区别正词,我们称之为"衬词",写谱时常用括号括起来,衬词的曲调,称为"衬腔"。

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身边有哪些带衬词、衬腔的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演唱:(1)《康定情歌》(2)《青春舞曲》(3)《太阳出来喜洋洋》(4)《赶圩归来呵哩哩》(5)《脚夫调》、《众人划浆开大船》(6)《采磨菇的小姑娘》
三、课堂小结
其实我们了解的国外"约德尔调"和在民歌中出现的"衬词、衬腔"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歌曲表现手法,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多留心,注意一下这些表现手法,多收集一些,我们可以开展一次演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