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六章 散文(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散文(二)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散文创作的派系通常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 散文,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京派及其它作家的散文等等。如果顺 着“五四”以来散文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会发现30年代散文创作的 文体意识比前一时期大为加强,不同创作理路的追求往往不只反映 着政治倾向的分野,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与文 体要求的不同理解。这些分歧为当时政治化的形势所加剧,激发不 同派系的作家朝着散文创作各个不同的路向探求,使散文发展走向 了更加广阔的道路。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争论而 走向危机,相反的,由于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 小品文和抒情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进展。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返回目录
林语堂(1895-1976)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1912年入上 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 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 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 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 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 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 《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著有《吾 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66 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 大学研究教授。1976年在香港逝世。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四讲 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进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林语堂
1、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讨 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不哭不笑》 等。 B、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下》、 《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 八弊》等。 2、林语堂对中国小品散文的贡献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性 灵”三位一体。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A、漂流者的感伤曲:《黄昏之献》 B、希望和斗争的歌唱:《鹰之歌》 C、散文诗体:色彩浓重,情思深挚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
A、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代表作品:《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散文名篇《囚绿记》
(四)随笔和游记
1、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随笔体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 游记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五讲 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国外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 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 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 “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何其芳
1、“诗人的散文”:《画梦录》
A、空灵缥缈的情感体验 B、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2、艺术成就 A、奇丽的幻景 B、复合的情感性意象 C、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雨前》 A、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B、艺术:寓情于景、如诗如画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讲 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 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 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 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 张“ 性灵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A、鲁迅后期的杂文创作(已专章讲述) B、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人、聂 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人。作家,翻译家。 杂文成就:《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家 杂文成就:《 推背集 》、《 海天集 》、《 投影集 》、《 短长 书》。
wk.baidu.com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讲 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于沉寂 3、三十年代:杂文进入繁荣鼎盛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环境:刊物增多,作者增多,作品增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返回]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何其芳(1912-1977)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31年入北 大哲学系,开始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 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 文集《画梦录》获1936年《大公报》文 艺奖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 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 现实影响下创作《还乡杂记》等。1938 年创作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 集》。1944年先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 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 报》社副社长等职。从1953年起,长期 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 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 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 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 和读诗》等 [返回]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夏衍《包身工》
1、聚焦“现代奴隶”
A、调查殖民化都市中的“包身工现象” B、对3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包身工制度的历史、现 状和本质。 C、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批判。
2、“开创新纪录”的艺术贡献 A、典型化的手段:典型现象,典型问题,典型人物 B、结构艺术的创新:点面结合的辐射式结构 C、报告的文学化:多种文学手法的成功运用 [本章完]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散文创作的派系通常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 散文,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京派及其它作家的散文等等。如果顺 着“五四”以来散文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会发现30年代散文创作的 文体意识比前一时期大为加强,不同创作理路的追求往往不只反映 着政治倾向的分野,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与文 体要求的不同理解。这些分歧为当时政治化的形势所加剧,激发不 同派系的作家朝着散文创作各个不同的路向探求,使散文发展走向 了更加广阔的道路。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争论而 走向危机,相反的,由于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 小品文和抒情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进展。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返回目录
林语堂(1895-1976)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1912年入上 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 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 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 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 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 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 《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著有《吾 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66 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 大学研究教授。1976年在香港逝世。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四讲 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进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林语堂
1、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讨 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不哭不笑》 等。 B、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下》、 《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 八弊》等。 2、林语堂对中国小品散文的贡献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性 灵”三位一体。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A、漂流者的感伤曲:《黄昏之献》 B、希望和斗争的歌唱:《鹰之歌》 C、散文诗体:色彩浓重,情思深挚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
A、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代表作品:《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散文名篇《囚绿记》
(四)随笔和游记
1、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随笔体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 游记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五讲 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国外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 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 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 “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何其芳
1、“诗人的散文”:《画梦录》
A、空灵缥缈的情感体验 B、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2、艺术成就 A、奇丽的幻景 B、复合的情感性意象 C、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雨前》 A、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B、艺术:寓情于景、如诗如画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讲 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 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 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 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 张“ 性灵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A、鲁迅后期的杂文创作(已专章讲述) B、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人、聂 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人。作家,翻译家。 杂文成就:《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家 杂文成就:《 推背集 》、《 海天集 》、《 投影集 》、《 短长 书》。
wk.baidu.com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讲 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于沉寂 3、三十年代:杂文进入繁荣鼎盛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环境:刊物增多,作者增多,作品增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返回]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何其芳(1912-1977)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31年入北 大哲学系,开始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 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 文集《画梦录》获1936年《大公报》文 艺奖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 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 现实影响下创作《还乡杂记》等。1938 年创作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 集》。1944年先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 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 报》社副社长等职。从1953年起,长期 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 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 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 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 和读诗》等 [返回]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夏衍《包身工》
1、聚焦“现代奴隶”
A、调查殖民化都市中的“包身工现象” B、对3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包身工制度的历史、现 状和本质。 C、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批判。
2、“开创新纪录”的艺术贡献 A、典型化的手段:典型现象,典型问题,典型人物 B、结构艺术的创新:点面结合的辐射式结构 C、报告的文学化:多种文学手法的成功运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