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族的由来与传说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据考古发掘,达州市宣汉罗家坝是史前文化发端于20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
距今约 4100 多年前,巴人先民就世世代代在罗家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巴人文化。
巴人文化的形成大约在商周之际。
据《辞源》记载,位于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
公元前16世纪初至今大约4100多年前,即是四川最早也是分布最广的民族。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
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
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建设。
其巴文化的主要代表有:“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
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罗家坝)。
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
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
“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
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
五声协,八音谐”。
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也是王朝祭祀乐舞。
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
唐以后,巴渝舞从宫廷乐舞中消失。
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 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巴乡清”──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
《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 ( 今奉节 ) 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此酒名贵,饮誉遐迩。
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
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巴文化历史史料佐证研究巴人历史的早期文献著作有《山海经》、《左传》、《世本》、《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
巴族的由来与传说
常璩《华阳国志》卷一说巴国的范围“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也就是说在秦并巴蜀之前,巴人的居住区域大致在今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汉中及贵州东北部一带。又说“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由此可知巴人曾在重庆、合川、阆中等处相继建立过都城。从其他文献记载看,《史记·张仪列传》正义引《括地志》说“巴子城,在合州石镜县南五里,故垫江县也。巴子都江州,在都之北,又峡州界也”。民国《合川县志》也有“今(合州)州治之南,地名水南,俗谓之故城口,即巴子别都也”的记载。
பைடு நூலகம்
巴族的由来与传说
巴与蜀一样,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关于巴族的由来,常璩《华阳国志》卷一说得比较含糊,认为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大禹娶妻于江州(今重庆)涂山,都与巴蜀有关。又说巴蜀一起参加了周武王伐纣,“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也就是说,巴族在商周之际已经是一个势力颇强的方国,并得到了周王朝的封爵。《尚书·牧誓》记述协助周武王伐纣的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未言有巴。常璩说巴人也参加了,也许另有所据,亦可能是一种推测。但总的来说,史料依据确实太少,常璩只能作些简略的概述。
其实关于巴族的起源和建国的过程,还是有很多传说的。如《山海经·海内经》就说:“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学者们通常解释大暤就是伏羲,而伏羲与女娲都是神话人物,巴人为伏羲的后代,当然是一种神话色彩很浓的传说。《世本·氏姓篇》则记述了巴人先祖廪君创国的传说,说“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当时“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其他四姓互相赌胜,巴氏子务相掷剑中石、乘土船浮水不沉,众皆叹服,“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后来又率众乘船来到盛产鱼、盐的地方,射杀了盐水神女,“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世尚秦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也采录了此说,作了相同记述。并说“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这些记述虽然传说的成分很重,但也透露了早期巴人是联络了其他一些部族而建立巴国的,并有白虎崇拜之习俗。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土家族即为古代巴人的后裔。
重庆文化——巴人起源之谜
从本世纪三四⼗年代到九⼗年代,史学界对“巴”字的含义和巴⼈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有的认为“巴”指动物,如蛇、⾍、蟒、鱼、蚕;有的则将“巴”解释为对⼭、⽔、⽯头的称呼。
近年有学者提出:“巴”就是“虎”,“巴”是巴⼈称呼⽼虎的⼀种发⾳。
据史书记载,巴⼈认为⽼虎是本民族的祖先或图腾,因此巴⼈⾃认为是虎之族,以虎为崇敬对象,⾃称“虎(⾳巴)⼈”。
于是,中原及与巴族为邻的⼈,皆称其为“巴⼈”。
巴族的构成,主要有两⼤部族集团。
⼀是从东⽅迁到今渝、鄂、湘、陕交界处的廪君族;⼆是原来就⽣活于此的⼟著部族,如:濮、苴、共、奴、□(左亻右襄)、夷等。
巴的核⼼廪君族来⾃什么地⽅呢?早期的姓⽒书说,巴与秦、徐、钟离等⼀样,同源于⼀个“嬴”姓祖先或⽒族部落。
我们知道,秦、徐、钟离等是源出“东夷”的民族,其发源地在今淮河流域⾄⼭东半岛⼀带;既然巴与秦、徐皆出于“嬴”姓,那么巴⼈廪君族的最早的居住地,应当到东⽅去寻找。
关于廪君族的形成,史书上是这样说的:巴⽒、樊⽒、□(左⽬右覃)⽒、相⽒、郑⽒五姓,,共同⽣活在⼀个叫“武落钟离⼭”的地⽅。
五姓的⾸领聚在⼀起时,定出了选举共同君长的两个办法。
⼀是看谁能将短剑掷中半⼭腰的⽯⽳,⼆是看谁能乘陶船于江中⽽不沉,皆胜者即为君。
竞技的结果,是巴⽒年轻的⾸领务相连胜,他于是作了五姓共同的君长,史称“廪君”;这五姓结盟形成的部族共同体,就叫“廪君族”。
当然,巴⼈真正成为⼀个有共同疆域、同⼀语⾔和⽂化的民族,还是在廪君族西迁到今鄂渝交界处以后的事情。
在这⾥,以巴⽒等五姓为主构成了巴族的“核⼼”,可称之为“内五族”,⽽以原居于渝、鄂、湘、夷、濮等被廪君族融合或征服的⼟著部族,构成了巴的外围部族,⽽当时的史书把他们均称作“巴⼈。
”。
(白虎文化——巴文化的核心
(白虎文化——巴文化的核心巴文化,就是世代聚居于古代巴属领地上的巴人在自身的民族繁衍、发祥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与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融合而成的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它是古代巴人及其巴属领地开发和进步状态的标志。
可以认为,古代巴人是巴文化生成的民族主体,巴属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巴文化生成的自然基础,巴人在与外界的社会环境和内部的社会环境等合力之中,自然环境透过社会环境实现其作用力,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巴文化。
首先是价值观或人文精神,这是巴文化的核心部分,而“白虎文化”又是核心的核心。
巴人以“良心”为其根本出发点,良心是其人性本体,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崇力尚勇”和“淳朴憨直”的阳与阴、刚与柔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形成互补,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巧妙融合,刚柔相济,阴阳和合。
所谓“崇力尚勇”,就是特别崇尚实力,天性劲勇,注重竞争,它的极端形式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从巴人的发展历史来看,崇力尚勇堪称民族之天性,它充分体现了巴人阳刚之气的基本人文精神。
我们从巴人及其今天土家族的白虎图腾崇拜、骁勇善战、狩猎遗风、傩戏、摆手舞、尚武遗风等等民风民俗中,随处可见其崇力尚勇的基本人文精神。
所谓“淳朴憨直”,即天性淳朴,朴拙淳直,毫无虚华,甚至“直”到近乎于“憨”了。
这种人文精神体现了巴人的阴柔之美,它深深地带有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痕迹。
虽然崇力尚勇和淳朴憨直阴阳贯通、相辅相成,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方面,可能最终还是以阳为主,可以说,巴人根本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是崇力尚勇,而淳朴憨直则略显次之。
应该说,巴人的根本人文精神之所以如此,主要与文化的生成机制有关。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民族心理特质中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体质以及生境结构中找到根据,如巴人世代居住在险恶的崇山峻岭中,显然,尚武的力量比起柔美的德性来说,就会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崇力尚勇应该是十分自然的现象。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巴人心理特质形成的社会因素,即巴人社会发展的各种内因与外因的条件,如当年巴人长期延续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与渔猎采集的生产方式;巴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洗礼,巴人既是堪与蒙古人比拟的能征善战的民族,又曾经遭到历代王朝的残酷镇压和围剿,这必然会不断地磨炼和培养巴人崇力尚勇的精神,并且成为巴文化的人文精神基础。
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
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巴人建巴国,“咸溪”后照河才是巴人真正的祖宗河■史上四大“理想国”全出自渝东南,黔江3个,酉阳1个编者按:本报副总编辑石邦科先生,对民族源流、民族文化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黔江、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远古文明。
多年来,他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里去寻觅、爬梳,不停地调查走访,呕心沥血,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史料,搜集大量专家学者的著作、观点,从黔江、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地质地形、山川河流、物产、气候、民风民俗等方面综合考证,得出“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的惊人结论,推翻了以往的“清江长阳说”、“三峡巫山说”、“四川阆中说”、“陕南汉水上游说”、“甘肃天水说”、“鄂豫交界丹江说”、“湘北岳阳说”等巴人起源说,写出了近10万字的《渝东南远古文明探秘》学术论文(初稿)。
该论文如一枚重磅炸弹,或将在学术、文史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挖掘、整理和弘扬黔江、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大地助推作用。
日前,《水市原是燧人国》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好评,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再刊发《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一章,以飨读者,并以此文作为黔江区建区十周年的特殊贺礼。
同时希望有关行家、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黔江是远古人类生存最理想的乐园古代巴人到底起源于何处?建国于哪里?其先王葬在什么地方?诸多问题一直是谜,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考证、探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如“清江长阳说”、“三峡巫山说”、“四川阆中说”、“陕南汉水上游说”、“甘肃天水说”、“鄂豫交界丹江说”、“湘北岳阳说”等等,其中,最主流的说法是古代巴人起源于湖北清江流域的宜昌市长阳县。
不过,根据我多年从史料、地质、气候等方面的综合考证,巴人实起源于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武陵中岭山,并非如传统所说的“湖北长阳”等地方。
要考证清楚巴人的起源,我认为,必须知道人类起源和远古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7大条件:(1)必须有山地,森林茂密,有足够的果实和动物,以保证食物来源,且易于躲藏,过于平坦开阔的地方如平原则不利于躲藏;(2)洞穴众多,便于睡眠休息和避风藏身;(3)气候良好,气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4)接近江河,提供足够的水源,但江河不能太大,因人类初期生产力极低下,江河太大则很难征服、利用。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兴起巴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巴人与周人同为姬姓,上古时活动居息在汉水上游一带。
殷商时期,巴人曾与殷王朝发生激烈战争,后被殷王武丁制服,成为殷商西部的边畿国家。
殷代末年,巴人军队随同周武王伐纣,英勇善战,还在阵上前歌后舞,致使纣王军队纷纷倒戈,对于覆灭殷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初年,巴由周王室册封为诸侯,镇抚南国,成为周王朝在汉水上游的一个大国。
春秋时代,巴国企图越汉水而东,与楚国发生激烈争夺,终为楚国所败,于春秋末叶辗转南下,进入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重建巴子国。
蜀国君主据传是帝颛顼的后代支庶。
古蜀族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即是蚕丛氏、柏濩和鱼凫氏。
蚕丛氏鱼凫氏来源于夏商之际的岷江上游,其文化与黄帝、颛顼有关。
柏濩氏大约是四川盆地的土著民族。
这三支古族,在夏商之际由于部落征服战争而达到融合,鱼凫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此即古蜀王国。
古蜀王国曾与商王朝发生或和或战的多种关系,殷末协助周武王灭商,周初成为西周封国。
西周时代,蜀王国君为杜宇,又称望帝,建都郫(今郫县)。
杜宇致力于耕战,蜀国实力大幅度上升,开疆拓土,北达汉中,南至宜宾,东越涪水,西抵青衣江,成为西南泱泱大国。
春秋初叶,来自长江中游荆地的鳖灵,借蜀中治水之机,逐走杜宇,自立为蜀王,号开明。
开明王朝继续扩张势力范围,国力雄厚,一度东伐楚国,并与西秦顽强抗争。
开明氏曾先后在成都附近建立都城,战国初,始建都成都。
此后,成都成为全蜀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蜀两国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和政治制度。
比较而言,蜀国的职官和礼乐制度更为详备,巴国的血缘色彩则浓厚得多。
在巴蜀境内,居息着众多的古族,这些古族主要属于氐羌、濮、越氏族的不同支系,其社会发展程度较浅,文化进程高低不一。
巴人先秦时代族名。
起源歧说纷坛。
商周时代活动于今汉中东部。
殷商卜辞有“巴方”,即巴国。
巴国和巴人起源
巴国和巴人起源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
始于西周时期,巴国与蜀国为世仇,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征讨楚国的战争中俘虏了一名楚国女子而分裂出充国。
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湖北恩施、川东北部分地区。
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
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太葜即上古时代东方部落首领伏羲,后照为巴人始祖。
据《辞源》:“巴国,古国名,位于今重庆、湖北、四川、贵州一带地方”。
夏朝时(距今4100年~3600年)称为“巴方”,商朝时(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
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
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
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
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重庆全境,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
战国初期迫于楚的势力,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重庆立国。
楚巴与邓之战楚武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03年),巴国希望通过楚国与邓国(在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交好,楚国派大夫道朔带巴国使者韩服出使邓国,在邓国南境遭到鄾国(在今湖北襄阳市东稍偏北)人的袭击,结果财物被掠,道朔等人被杀。
楚王闻讯大怒,派大将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鄾国。
由于鄾国与邓国互为姻亲,邓国即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鄾国,爆发了著名的“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前后夹击,打败了邓国,灭了鄾国。
那处之战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88年)巴与楚在出兵伐申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巴国转而出兵伐楚,巴军一举攻取了两国边境地区的楚国那处城(今湖北荆门沙洋),当时驻守那处城的大夫阎敖弃城游水而逃。
周王朝-巴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周王朝-巴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巴国:巴王朝,是湖北巴族长阳部落首领廪君建立的中国西南地区政权,是今重庆、湖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古方国之一。
巴族起源甚早,据史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故知巴族起源于先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殷墟甲骨文中有殷王武丁用兵江汉、派妇好率沚戜伐巴方的记载,所说“巴方“被认为就是古巴国,证明至少在殷商之时,巴作为一个部族方国已经存在了。
但巴族的起源及建国的具体情况,古文献言之不详,史学研究以推论为多。
或认为巴王朝有几个不同的部族,分别活动于不同的地区:夷水廪君之巴,其族为巫蜒,以白虎为图腾,商周之际已经开始进入文明社会,活动于今湖北西南,也许就是甲骨文中所指的“巴方”;周武王灭商曾封宗姬于巴国,建国于今汉水中游,统治者为华夏族;涪陵水会之巴国,其族为土著獽蜒之民,春秋战国时曾建都于今重庆涪陵,又称“枳巴”;而大约同时建都于重庆的又可能是另一个土著巴族;阆中渝水之巴源于古氐族,以蛇为图腾,自今甘肃、陕西、四川交界处南下,春秋战国时活动在今四川北及东北部,以后演化为“賨人”,又称巴氐。
上述诸部族或部落式国家最终融合为强大的巴国。
还有第二种说法,认为巴族起源于今长江中游广大地区,至今仍留下与“巴”有关的大量地名,如湖南岳阳古称巴陵,也称巴丘或其外港城陵矶古称巴丘;江西赣江畔也有巴丘;鄂东有巴水,入长江处称巴河口;鄂西有巴东县,而巴东、松滋、长阳等县均有巴水;川东巫山大宁河有巴雾峡,其北为大巴山等。
这些巴族大约于商末周初自长江中游向四川盆地转移,脱离渔猎而转向农耕,定居于盆地东部建立巴国。
对古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巴国的出现常与蜀相联系,自古即“巴蜀”并称,因此巴族起源于长江中游一带,而在四川盆地东部建国的可能性最大。
据史籍《世本》记载:“巴郡蛮,本有五姓……廪君名务相,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皆登呼躧穴屋,掷剑刺之,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关于巴人的神话故事
关于巴人的神话故事巴人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而神秘的巴人世界里,流传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富含想象力和奇幻,更是带给人们无尽的启迪和思考。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巴人起源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奇的巴人。
他们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和智慧,可以驾驭风雨、掌控大地。
然而,巴人们却感到孤独。
于是,他们决定从巴人的身体中,创造出男性和女性。
巴人们以土地为基底,用巴人的血液塑造了一个坚实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做巴罗。
而从泉水中,萃取了巴人的精华,造就了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巴拉。
巴罗和巴拉相互吸引,彼此相爱,他们的爱情使得巴人的社群得到了繁荣和兴盛。
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巴人与自然的交融。
巴人崇拜大自然,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拥有灵性。
他们相信大山大川有其神灵的存在,而巴人的命运与自然的周期息息相关。
巴人们通过举行盛大的祭典,向自然界的神灵表达崇敬和感激之情。
在春天,巴人们会携带着鲜花和美食,来到大河旁边,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
他们跳舞、歌唱,向大河神灵祈福,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夏季,巴人们会欢聚一堂,制作特殊的颈链,以纪念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
而在秋天,他们会聚集在田间,一起收割庄稼,庆祝丰收的到来。
这些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仪式,让巴人更加坚信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巴人的冒险精神和探索欲望。
巴人们非常向往未知世界,渴望去探索遥远的陆地和海洋。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冒险和探索,才能找到新的领悟和智慧。
曾经有一位巴人,他名叫巴顿。
他无比勇敢,和伙伴们一起驾驶小船,踏上了一场惊险的海上探险之旅。
在他们的旅途中,巴顿遇到了巨大的海浪和凶猛的风暴,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岛屿,这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智慧。
巴顿和伙伴们追逐宝藏的过程中,他们还结识了一个善良而智慧的土著部落,并从中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文化。
巴顿的故事传颂开来,激励着巴人们无上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巴⼈来源的传说与史实内容提要:先秦巴⼈是由多⽀族群所构成的多元化亚民族集团。
因各⽀系来源的不同,关于⾃⾝来源的传说也不同。
由于古代⽂献取材的地域和年代有差异,导致学术界对于巴的含义、巴⼈的族属与地域、巴国王族的来源,以⾄先秦究竟有⼏个巴国等问题长期存在分歧。
巴⼈不等于巴国,先秦只有⼀个巴国,即周武王所分封的宗姬巴国,是著名的汉阳诸姬之⼀。
宗姬是巴国的王族即统治者,⽽史籍所载的巴地⼋族以及廪君蛮,则是居息在巴国境内的属民。
原⽂出处:历史研究2006年06期关于巴⼈的来源问题,学术界⼀直存在争论。
徐中舒先⽣指出:巴为姬姓,是江汉诸姬之⼀,为周族;史籍所载巴为廪君后代,兴起于巫诞之说,并不正确;巴与濮原为两族,后因长期杂居成为⼀族,故称巴濮;巴⼈原居川鄂之间,战国时受楚逼凌,退居清江,秦汉时期沿江向西发展。
蒙⽂通先⽣认为:巴国不⽌⼀个,秦所灭巴是姬姓之巴,楚所灭巴是五溪蛮,为槃瓠后代,即枳巴。
缪钺先⽣提出:廪君之巴与板楯蛮不同族,廪君祖先化为⽩虎,板楯蛮则以射⽩虎为事,两族⾮⼀。
邓少琴、童恩正等先⽣坚持巴⼈出⾃廪君的传统看法。
邓少琴先⽣提出:古代数巴并存,有清江廪君⽩虎之巴,⽽巴诞是廪君族系并兼有獽⼈的名称;所谓太皞之巴,应源出氐羌。
董其祥先⽣《巴史新考》⽀持这⼀看法,并认为賨、诞、僚、獽等族,曾与巴共处于江汉平原或川东,有些就是巴族的组成部分。
蒙默先⽣认为:古代没有⼀个单独的巴族,先秦⾄少有四个巴国,即廪君之巴、宗姬之巴、巴夷賨国和枳巴,分别活动在夷⽔、汉⽔、渝⽔及涪陵⽔会,分属蜒族、华夏族、賨族和獽蜒族。
李绍明先⽣则提出了⼴义巴⼈和狭义巴⼈的概念,认为⼴义的巴⼈包括“濮、賨、苴、共、奴、獽、夷、诞之蛮”,其族属未必⼀致;狭义的巴⼈则指巴国王室,即“廪君种”,其主源可追溯到濮越⼈,其次源可追溯到氐羌⼈,但⼀经成为⼀个统⼀的民族共同体,就与昨天那些母体民族告别了。
①不难看出,在巴⼈的来源问题上可谓歧说纷繁,难以缕析。
巴文化的起源、内核及特征
巴文化的起源、内核及特征摘要:巴人是巴文化的创立主体,巴人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巴文化生成的自然基础,巴人内部的社会交往和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是巴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巴文化是一种空间范围较大、特色较鲜明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源、内核和演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巴文化;起源;内核;特征一、巴文化的起源关于巴人的起源,学界存在多种说法,一是以《山海经》的记载为依据,认为巴人的祖先是太皞氏。
二是以《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为依据,认为巴人的祖先是黄帝。
三是有部分湖南学者认为巴人的先祖是湘西土著先民。
四是以《太平寰宇记》、《后汉书》、《世本》等的记载为依据,认为巴人的祖先是崇拜白虎的廪君种的后代。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需要进一步推敲和研究的,因为在长江三峡地区过去一直都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在巫山发现的巫山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距今约204万年。
这说明了长江三峡地区是一块人类活动的福地,也许就是人类的摇篮之一,巴人也很可能就起源于这一地区。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子国,巴人迁到长江以南的广大武陵山区,实现了从“巴”到“土家”的转型,到了唐宋时期,逐渐与当地的原住民、濮人、僰人、乌蛮等融合,演变成为如今的土家族。
巴文化,就是巴人在其生活的地区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与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具有多层次意蕴、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
巴文化的形成标志着巴人文明的出现和走向成熟。
巴文化的起源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即巴人是巴文化的创立主体,巴人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巴文化生成的自然基础,巴人内部的社会交往和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是巴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巴文化正是在这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二、巴文化的内核巴文化是巴人先民们在长期的艰难生活当中创造出来的,其精神蕴含丰富,就其内核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勇武的精神巴人勇敢无畏,因劲勇而扬名。
《舆地纪胜》记载,巴人“勇健,好歌舞”。
巴文化的传说故事
巴文化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巴族人民所创造的区域性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故事。
以下是巴文化的一些传说故事:
1.女娲补天:巴地有一片美丽的土地,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人民。
女娲娘娘看到大地被洪水淹没,人们流离失所,便决定帮助人们重建家园。
她用五彩石补天,用大象造地,用巨龙治理洪水,用鸟儿飞上天空。
人们为了感谢女娲娘娘的恩德,尊她为“创世女神”。
2.伏羲画卦:伏羲是巴地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发明了八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伏羲画卦的故事讲述了伏羲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出天地万物的规律,并用符号记录下来,形成了八卦。
这个故事展示了巴地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3.神农尝百草:神农是巴地的一位伟大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发明了耕种技术,为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讲述了神农如何通过亲身尝试各种草药,为人类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个故事展示了巴地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热爱和尊重。
4.大禹治水:大禹是夏朝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治水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讲述了大禹如何带领人们治理洪水,使洪水不再泛滥成灾。
这个故事展示了巴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抗争和勇气。
以上是巴文化的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巴地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勤劳勇敢、热爱生命、尊重自
然的品质和精神。
走进巴人部落
走进巴人部落论是黄帝之后、太嗥之后、丹山之巴还是廪君之巴,也不管学术界上对巴人的分歧如何,领略的是那段质朴的旅行即使就连导游也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巴人,我们学会的是那右手摸着左手手擘,再用左手摸右手手擘的原始情感。
巴人,古代巴国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公元前316 年秦灭巴以后,部分巴人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
留在川东鄂西境内的,部分叫南郡蛮,板檐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
板檐蛮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及长江三峡,遍及整个川东鄂西地区,巴人,是泛指生长在巴国和巴地范围内的所有人。
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作为地域名称,包容面相当广阔。
由于古代以川东,鄂西为中心,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的一大片连续性地域通称为巴,所以古代居息繁衍在这个地域内的各个古族也被通称为巴,并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国、巴文化等概念《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质希?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夷水,今清江,古又称盐水。
武落钟离山,《水经-夷水注》谓即假山,在今湖北长阳境。
”经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考证确认,约4000 年前的古代巴国源于湖北宜昌市长阳县境内的武落钟离山。
聚居在湘,鄂、川一带的巴人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实体土家族。
但仍有一支巴人逃过了被融合的命运,最终保留了血缘的纯粹,在历史的缝隙中遗留下来,成为巴文化的活化石,这就是“巴人部落”中的巴人。
他们是56 个少数民族之外的特殊族群,人们称他“巴族” 。
自古以来,巴人就以打鱼和狩猎为生。
为了保护环境,发掘民族文化,近年来,旅游部门将他们从深山迁出,在西陵峡口风景区按他们的习俗建造了“巴人部落” 。
因他们习惯穿兽皮,所以还是按照兽皮服装的特点和纹饰为他们仿制服装。
巴人不懂汉语,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语言,但仅限于巴人之间对话,就连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听懂,只能用简单的手势与他们交流。
巴祖廪君的英雄神话
巴祖廪君的英雄神话关于巴人先祖的神话传说虽然很多,但最生动具体的,主要是廪君的神话传说。
(一)廪君的渊源及其确立廪君是巴人原始社会最早的部族首领。
关于他的事迹传说,在《世本》、《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水经注》和《晋书.李特李流载记》等史籍中均有较详细的记载。
其中《世本》是先秦的典籍,最先记廪君的事迹:廪君之先,故出巫诞。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
未有君长,俱事鬼神。
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暉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
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
又令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
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
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①这段记载表明,廪君巴人五姓是从巫山一带迁徙到“武落钟离山”的。
据《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七《长阳县.下》云:“武落山一名难留山,在县西北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也。
”长阳县在今湖北省清江流域。
汉代称恨山县,隋改为长杨县,唐又改为长阳县。
清江原名夷水。
《水经注.夷水》释曰:“夷水,即恨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又说:“夷水自沙渠县(治今施恩)人……东经难留城南,城即(恨)山也。
独立峻绝,西面七里余得石穴,……昔巴蛮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董其祥先生认为:“武落,就是巫落,就是巫的部落。
”②益加证明廪君巴人五姓是从巫■所在的巫山东迁至长阳的一个支系。
由上可知,廪君源出巫诞(■)部族的一支。
故任乃强先生认为“先有巫哉文化,后才有巴文化和楚文化。
巴族承巫载文化而兴,其时间晚于巫载约一千年,比蜀文化的开展亦可早几百年。
”③这是从文化学角度上论渊源;但若从民族世系渊源上追溯,巴祖廪君的世系还有更远的渊源。
《山海经。
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
太嗥生成乌,咸鸟出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与巴人有关的神话故事
与巴人有关的神话故事与巴人有关的神话故事有以下几个:1.巴蛇吞象:这是一个讲述巴人祖先的神话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大象出现在巴人的领地,巴人的人们感到非常惊恐。
这时,一位勇敢的巴人勇士名叫巴蛇,他决定与大象对抗。
巴蛇勇敢地挑战了大象,并最终将其击败。
巴蛇吞吃了大象,然后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神灵。
巴人认为,巴蛇是他们祖先的神灵,保佑着他们平安顺利。
2.巴山夜雨: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忠贞的神话故事。
传说在巴山地区,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夜雨。
她与一位年轻的巴人相爱,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不能在一起。
每当夜晚来临,天空就会下雨,人们都说这是夜雨在哭泣。
夜雨的泪水汇成了巴山夜雨,成为了巴人心中永恒的爱情传说。
3.巴渝神兽:这是一个关于勇气与智慧的神话故事。
传说在古代巴渝地区,有一只邪恶的怪兽名叫巴渝兽。
它经常∗扰百姓,给巴渝地区带来灾难。
一位名叫巴武的勇士,运用智慧与勇气,成功地击败了巴渝兽。
巴武将巴渝兽杀死,并将它的皮肉制成衣物,用来保护族人。
从此,巴人将巴武视为英雄,敬仰不已。
4.巴族图腾:这是一个关于团结与力量的神话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期,巴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图腾,导致他们经常内斗。
后来,一位名叫巴风的智者提出,巴人需要一个共同的图腾来团结彼此。
于是,巴风走遍巴山渝水,寻找合适的图腾。
最终,他发现了一只名为巴龙的神奇生物。
巴龙拥有强大的力量,它能飞能潜,能食风暴和水火。
巴人将其视为神灵,尊奉为图腾。
从此,巴人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这些神话故事展示了巴人的勇敢、智慧、忠贞和团结精神,成为了巴人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
神秘消失的古国——巴国
神秘消失的古国——巴国原文地址:神秘消失的古国——巴国作者:如何面对巴人的乐土——巴国四川,自古称巴蜀之地。
这个名称的由来大有渊源。
其中,“蜀”指古蜀国,而“巴”就是指巴国。
在巴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府之地寻三巴“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认为巴的远祖是太昊。
巴人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
殷商时代,称巴人为“西土之人”,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巴方”,那时巴人活动在商王朝的西方。
后来,巴人最终迁徙到了四川东部。
四川东部丘陵地区,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巴人迁入以后,与当地的土著民族一同披荆斩棘,开垦土地,挖掘矿藏,原来较为落后的川东地区开始发生变化。
巴人以善于猎射著称于世,经济生活以渔猎畜牧为主,原始的粗放农业仅是其辅助手段。
约在春秋时期,巴受西面古蜀国的影响,开始致力于农业生产,农耕开始成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
巴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
在沿江河谷冲积平坝地区,已开辟成水田,种植稻谷。
广大丘陵地带和山区,农业生产技术仍很落后,主要是刀耕火种,种植黍(shǔ)、稷(jì)等。
《华阳国志·巴志》中有巴人歌谣,描述了当时的生产情况:川崖惟平,共稼见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
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巴人的粮食有了一定剩余,酿酒业也发展起来了。
巴人很善于酿酒,其特产“巴乡清酒”,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之一。
当然,巴国境内也存在偏远落后地区,那里的巴人仍然以打猎为生。
随着农业的发展,经济林木、经济作物种植也发展起来,产水果的、有药效的、用于编制制作的等等,都已经得到广泛种植。
巴人还弃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冶矿业和手工业。
巴国的冶矿业,一是开采丹砂,即硫化汞,用以作药物或染料,或者提炼水银。
巴国巴人巴文化(组图)
巴国巴人巴文化(组图)巴国·巴人·巴文化(组图)据考古发掘,巴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
结束于距今4000多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末叶。
约4000多年前,巴人先民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一、巴国1.巴国的形成时期:商周之际。
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
川东地区在夏朝(距今4100年~3600年)称“巴方”,在商朝(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
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
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西周建立。
西周(公元前11纪中~公元前771年)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
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
战国初期迫于楚的势力,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
2.巴国的发展时期: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巴国竭力扩张其势力范围,东渡汉水,与邓国相争,又同楚国缔结军事联盟,扫荡江汉小国,北进中原。
3.巴国的鼎盛时期:春秋末叶至战国晚期。
在此期间,巴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
青铜器钟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制作水平也日臻成熟,地方特征鲜明突出。
巴国文字和符号广泛流行,都城已发展成为地域性的经济增长中心和多种产业的生长点,具有组织地区商业贸易的经济功能。
4.巴国的灭亡时期:公元前316年。
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巴王被虏。
秦国在江州(巴县西)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
二、巴人巴人,古巴族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传说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音lǐn)君为首领,本有巴、樊、瞫(音shěn)、相、郑五姓。
巴国巴人历史故事
巴国巴人历史故事
巴国巴人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传说他们是从古代中国的赫赤族移民而来的,并以“巴国”为名在当地安家落户。
巴国巴人最初生活在南部,他们把斯里兰卡划分为许多小王国,以南部的纳加勒为首都。
纳加勒王国的建立对巴国巴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使他们得以安顿下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此后,巴国巴人散居在斯里兰卡各地,且以种植和繁荣发展,给斯里兰卡带来了许多财富。
在公元9世纪,斯里兰卡受到阿拉伯人的侵略,巴国巴人也遭受到了这一影响。
他们也受到当时的英国殖民统治,对斯里兰卡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虽然他们曾受到殖民者的压迫,但他们仍然坚持和保护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些传统依然存在今天。
直到1948年,斯里兰卡才获得了独立,但巴国巴人的历史仍然有一些变化。
他们在斯里兰卡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他们的权利得到了保障。
如今,巴国巴人已经成为斯里兰卡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他们致力于保护他们优秀的文化和传统,并积极参与斯里兰卡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璩《华阳国志》卷一说巴国的范围“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也就是说在秦并巴蜀之前,巴人的居住区域大致在今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陕西汉中及贵州东北部一带。又说“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由此可知巴人曾在重庆、合川、阆中等处相继建立过都城。从其他文献记载看,《史记·张仪列传》正义引《括地志》说“巴子城,在合州石镜县南五里,故垫江县也。巴子都江州,在都之北,又峡州界也”。民国《合川县志》也有“今(合州)州治之南,地名水南,俗谓之故城口,即巴子别都也”的记载。巴人为什么要建多处都城?推测与巴族自身的发展,以及巴与楚曾多次发生战争,可能都有一定的关系。譬如《华阳国志》卷一说“巴、楚数相攻伐,故置扞关、阳关及沔关”,就是例证。
其实关于巴族的起源和建国的过程,还是有很多传说的。如《山海经·海内经》就说:“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学者们通常解释大暤就是伏羲,而伏羲与女娲都是神话人物,巴人为伏羲的后代,当然是一种神话色彩很浓的传说。《世本·氏姓篇》则记述了巴人先祖廪君创国的传说,说“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当时“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其他四姓互相赌胜,巴氏子务相掷剑中石、乘土船浮水不沉,众皆叹服,“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后来又率众乘船来到盛产鱼、盐的地方,射杀了盐水神女,“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世尚秦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也采录了此说,作了相同记述。并说“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这些记述虽然传说的成分很重,但也透露了早期巴人是联络了其他一些部族而建立巴国的,并有白虎崇拜之习俗。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土家族即为古代巴人的后裔。
从考古发现看,在长江三峡、清江流域、汉水流域、嘉陵江流域等都有很多重要考古发现,其中很多遗迹都与巴族先民有关。这也说明了巴人活动范围的广阔,以及巴族历史的悠久。但遗憾的是,古蜀王国有三星堆与金沙大遗址,而古代巴国迄今尚未发现有类似的大遗址。由于缺少大遗址的印证,巴族的由来以及创建巴国的历史,也就云遮雾绕,始终笼罩着一层难以抹去的传说色彩。
巴族的由来与传说
巴与蜀一样,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关于巴族的由来,常璩《华阳国志》卷一说得比较含糊,认为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大禹娶妻于江州(今重庆)涂山,都与巴蜀有关。又说巴蜀一起参加了周武王伐纣,“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也就是说,巴族在商周之际已经是一个势力颇强、髳、微、卢、彭、濮人”,未言有巴。常璩说巴人也参加了,也许另有所据,亦可能是一种推测。但总的来说,史料依据确实太少,常璩只能作些简略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