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系统_王巍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随着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智能制造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航空行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度较高且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的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智能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

一、智能化生产线航空发动机制造需要经过多道生产工序,每道工序相互依存。

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引导下,加入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元素,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

航空发动机制造中涉及到的生产线智能化措施主要包括:智能装配机器人、智能机床、数字孪生技术等等。

智能装配机器人是近年来朝阳产业中的热门行业,其具有速度飞快,精度高,无需休息的优势,并且可以克服在传统的生产线上,因为特殊形状、重量或位置难以手动生产的问题。

智能装配机器人不仅可以精确进行单项的加工或组装,还可以按照指令进行多项的加工和组装。

这种非常巨大的海洋工程是不可能用人工进行的,而智能装配机器人却做到了。

此外,智能装配机器人还可以进行现场测量、检测和数据收集,为下一步的生产提供有用的数据基础。

智能机床是制造业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机床,智能机床具有高处理能力、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高柔性等优点。

智能机床作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一种重要设备,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智能机床使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快速、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并通过数据采集与传输,对每个工序的加工情况进行监控和实时反馈,保证了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孪生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数字技术,是将实际物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字模型无缝衔接,建立真实系统与数字模型的对应关系。

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通过建立数据孪生模型,可以实现航空发动机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可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维修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的发展分析

智能制造的发展分析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32Vol.2 No.19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9):32~33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智能制造的发展分析沈君阳(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北京 100074)摘要:近年来,主要工业化国家将智能制造视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范式,制造业智能化是全球工业化的大势所趋。

从战略演进和政策实践看,主要工业化国家发展智能制造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本国的产业基础与传统优势,以解决本国产业升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寻找制造业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点。

本文梳理了当前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对智能制造的行业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使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制造;国内外现状;行业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9-0032-02目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应用的标杆性概念,引领了生产制造等诸多领域的新方向。

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信息化使得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深入,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推动了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2)工业制造的网络化、数字化拓宽了智能制造的道路;3)基础性标准化再造推动智能制造的系统化;4)物联网等新理念系统性改造智能制造的全局面貌。

1 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现状1.1 智能制造国外发展现状日本于1990年1月发布了一项关于智能制造的寻求国际合作的计划方案,并积极运用各个领域的力量从全领域展开合作研究;美国于2012年7月成立了智能制造联盟,其目的是规避和控制智能制造系统在商业化进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形成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在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是世界范围内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旗帜战略,并于2014年4月发布了标准化路线图,旨在围绕系统架构、建模、技术和解决方案等对未来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对接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对接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第 3期 ( 第 1 6期 ) 总 6
21 0 1年 6 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ECHANI CAL ENGI NEERI NG & AUTOM AT1 0N
No 3 .
J n u.
文 章 编 号 :6 26 1 (0 ) 30 4 —3 1 7—4 3 2 1 0 .160 1
3种结构形 式 ’ :下 侧支 撑部 件 的柱 式结构 ;侧 面
对接装 配工 艺 中。飞机 大部件对 接是把 构成 飞机基本
结构 的各个 大部件 连接在 一起 ,形 成整个 飞机 的装配
过程 。其 对 接 装 配 的特 点 是 :部 件 的 外 形 复 杂 , 尺 寸较 大 ;装 配关 系 的 协 调难 度 大 ,协 调 因 素 比较
支撑 部件 的塔 式结构 ;托架支撑 部件 的混联结构 。这 3种 结构形 式 的定 位器都 可以在 、 、 y Z方 向上实现独
立运动 。塔式结 构 的定位 器 在 承受 向下 压力 的 同 时 , 还承受较 大的弯矩 ,对底盘 与地 面间的固定 能力 要求
多 ;工装 结构 繁 杂 ,精 度 要 求较 高 。针 对这 些特 点 ,
飞机 大部 件 自动化对 接集 成 系统 关键 技术 研 究
颜 世 俊 ,李 东升 ,王 亮
( 京航 空航 天 大 学 机械 工程 及 自动 化 学 院 ,北 京 1 0 9 ) 北 0 1 1
摘 要 :为 提 高 飞机 总装 部 件 对 接 的装 配效 率和 装 配 质 量 ,针 对 飞机 部 件 自动 化对 接 装 配集 成 系 统 的特 点和 结 构 ,重 点研 究 了实 现 自 动化 对 接 的 3项 关 键 技 术 : 柔性 定 位 技 术 、虚 拟 装 配 技术 和 最 佳 匹 配 技术 。 并 针 对 技 术 难 点 ,提 出 了相 应 的解 决 方 法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重庆举办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重庆举办

【科普惠农科普动态KE PU DONG TAI中国科协第34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制导、导航与控制前沿技术”(记者仲航)日前,以“制导、导航与控制前沿技术”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34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厦门召开。

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航空学会承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海滨教授,厦门大学兰维瑶教授,中国航空研究院徐悦研究员,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寅副教授联合担任论坛执行主席。

来自全国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70余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论坛。

论坛主要聚焦制导、导航与控制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需求、青年科学家科研成长等多项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何友教授作了题为《天空基多平台海洋目标探测与识别研究》的特邀学术报告,16位制导、导航与控制领域的杰青、青年长江、万人、青年千人、优青、青托等青年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与会青年科学家踊跃发言,阐述各自学术见解,就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推动学科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

论坛对开阔青年科学家研究思路,促进我国在制导、导航与控制领域取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K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组委会筹备工作会议召开(记者周厚均)8月31日,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组委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会议。

四川省遂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罗晖汇报了绿科会筹备工作情况。

绿科会将于2018年9月26日—27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召开。

大会主题为“清洁能源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由“会”“展”“赛”“服”4大板块组成。

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高端峰会和清洁能源与储能、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一带一路”绿色城市合作和乡村振兴与创新发展5个专题论坛,还设有“绿点设计”大赛、投资洽谈会和科技成果发布会等。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2专业群的组建对接宝鸡机床厂的数控机床制造以及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石油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产业高端,聚焦数控机床制造及应用产业中零部件设计、加工、检测、装配,以及机床和柔性产线的维修、维护、服务管理等核心流程,分析归纳了“设计-制造(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的全流程产业链。

依托我院制造类专业对接产业布局的传统优势,选择机床制造专业基础相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图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关键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集成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自动化装备(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工业信息化(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物联网(传感器、以太网、RFID 等)智能检测装置;AGV 小车等。

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立体仓库;无人化工厂;单件小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单件大批量生产:打磨、涂装、基础零部件的冷加工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3C 、汽车零部件及装配等;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家电行业的生产等。

各专业形成深度融合。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围绕“设最后到拓展[6]。

按照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图2实训教学体系框架专业协调机床关键零部件综合能力提升专项技能训练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零件整机运维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数字化设计仿真中心机加工基础训练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数字化检测中心装配与系统集成中心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数字化三维造型设计实训室数字化工艺设计及仿真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普通工种轮换实训室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室高速精密加工实训室多轴精密加工实训室柔性生产线实训室现代测量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线仿真实训室控制技术实训室机床装配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落地主要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紧跟产业发展,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采用活页式教材等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4.1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活页式教材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以能力培养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裂解为小模块。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市级名校初三下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市级名校初三下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市级名校初三下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③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④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⑤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A.⑤①③④②B.⑤④②③①C.④⑤③②①D.④③⑤②①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B.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C.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的进食冷饮,会损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挛,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D.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就是“自我” 不断实现的过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全场的人都打扮得花团锦簇....,热切地期盼亲人回家。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小王和小明各得其所....,一个学习成绩好,一个运动天赋强。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端详劳碌袖首旁观循序渐进B.隽妙矜持见异思迁相题并论C.凝望关健兵荒马乱恭而有礼D.雾霭荒诞稀奇古怪不可名状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殉职袒护金箍咒海枯石烂蛛丝蚂迹B.枯躁藩篱家俱店无人问津按部就班C.剽悍破绽照相馆相形见绌语无伦次D.斡旋布署抚恤金销声匿迹划蛇添足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飞行器系统集成中的质量管理实践

飞行器系统集成中的质量管理实践

飞行器系统集成中的质量管理实践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系统集成的质量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飞行器不仅能够确保飞行安全,还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和增强可靠性。

质量管理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涵盖了从设计、制造到测试和维护的各个环节。

飞行器系统集成是一个高度复杂和综合性的工程,涉及众多子系统和组件的协同工作。

这些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

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性能要求和技术规范,而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并确保整体性能的优化和稳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在质量管理的实践中,首先要明确质量目标。

这需要充分考虑飞行器的用途、飞行环境、任务要求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

例如,对于民用客机,重点在于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同时要满足航空公司对运营成本和维护便利性的要求;而对于军用飞机,则更侧重于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适应复杂作战环境的能力。

设计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源头。

优秀的设计能够减少后续制造和测试过程中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可靠性分析。

采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FEA)等,可以帮助预测潜在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要注重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确保设计方案在实际生产和维护中能够顺利实施。

供应商管理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于飞行器系统集成涉及大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考察。

在合作过程中,要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传递质量要求和技术规范,并对其提供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不可或缺。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和检验,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生产。

“象群”承载着时代的未来应运而生——万邦重工联合浙江鼎力研制的机器人正在成为船舶涂装降碳、降VOCs

“象群”承载着时代的未来应运而生——万邦重工联合浙江鼎力研制的机器人正在成为船舶涂装降碳、降VOCs

·Ⅰ·“象群”承载着时代的未来应运而生———万邦重工联合浙江鼎力研制的机器人正在成为船舶涂装降碳、降VOCs 排放的主力军卷首语2024年4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邦重工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和承诺,继2017年成功研发、应用并向修船行业分享真空超高压水射流船舶防腐预处理整套解决方案之后,又于2021年末,联合了国际上著名的高空作业装备制造商浙江鼎力,对研制的船舶涂装高空作业智能承载装备(大象)和防腐喷涂机器人进行了专业化、标准化以及新型智能化方面的系统优化设计,现已具备了产品的量产、迭代升级和覆盖市场需求的条件。

前期,双方技术研发团队的精诚合作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新一代智能承载装备和喷涂机器人产品在浙江鼎力下线进入试用与技术完善阶段。

近日,由“船坞大象”和“船坞小象”组成的“象群”系列智能涂装机器人,已步入应用现场上岗作业,从而引发了国际航运界知名船东的密切关注与热议。

“象群”的问世,是对船舶传统涂装防腐技术工艺的颠覆性变革,不仅标志着未来船舶涂装作业技术发展方向已开启了新的篇章,也标志着船舶行业涂装防腐作业自此进入了智能喷涂、节能减碳、绿色生态技术发展的新时代。

“象群”系列机器人是智能承载装备与自动喷涂机器人的有机融合体。

通过两者的信息数据交互,实现了对船舶外壳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动化喷涂作业。

其中,“船坞大象喷涂机器人”是第3代智能承载装备与自动喷涂机器人的合二为一的组合体。

其充分发挥了“大象”X Y Z 三维大臂展、大覆盖面、易操控的特性,取代了传统的船舶舷侧人工喷涂作业方式;而“船坞小象喷涂机器人”则是专为船舶平底自动喷涂作业研发的,集成了可以蟹行横移的智能承载平台和自动喷涂机器人于一体,可适应1.5~1.8m 的作业空间高度。

其较低的底盘、多种作业模式设置、智能防触碰等功能,实现了船坞内复杂环境的自适应性,保证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象群”系列机器人突破了自动喷涂过程中的靶向跟踪、启停惯性、时间差补偿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喷涂轨迹自运行控制、喷枪与作业面之间全时段保持垂直且恒定距离、换线喷涂无延时等功能,确保了喷涂过程中漆膜厚度标准且均匀,自动连续喷涂速率不低于450m 2/h 。

《航天返回与遥感》第40卷(2019)总目次

《航天返回与遥感》第40卷(2019)总目次

I 《航天返回与遥感》第40卷(2019)总目次第1期升力体再入飞行器离轨制动方案及优化研究 ··························· 左光, 陈鑫, 侯砚泽, 吴文瑞 (1) 高空零压气球上升过程的运动特性研究 ············································· 廖俊, 袁俊杰, 蒋祎, 杨泽川, 李珺, 卢智勇, 吴春晖, 王宁 (11) 基于FPGA的星上影像正射纠正 ···························· 张荣庭, 周国清, 周祥, 刘德全, 黄景金 (20) 基于改进型重复控制的光程扫描控制系统设计 ················ 郭兰杰, 王浩, 王淳, 马文坡, 林喆 (32) 基于月球观测的“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在轨MTF测试 ·············· 吴同舟, 王浩, 周峰, 李晓曼 (41) 亚微米像元器件在空间应用中的光学系统设计 ························································ 胡嘉宁, 王小勇, 阮宁娟, 刘晓林, 庄绪霞, 李妥妥 (50) 五棱镜垂直度误差对转向角的影响分析 ·········································· 温中凯, 雷文平, 黄颖 (59) “高分三号”卫星图像干涉测量试验 ···································· 余博, 李如仁, 陈振炜, 张过 (66) “高分四号”卫星正射校正精度分析 ···································· 马冯, 孙旭, 高连如, 付晨罡 (74) 基于改进的切比雪夫多项式轨道的SAR影像正射纠正 ································································· 周国清, 贺朝双, 岳涛, 沈俊, 黄煜, 李晓柱 (83) 应急遥感影像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探讨 ························································ 刘嘉, 廖小露 (93) 一种面向对象的机场跑道变化检测方法 ····················································· 张艺明, 肖文 (102) 旋转森林算法在GF-2卫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彭力恒, 刘凯, 朱远辉, 柳林 (112) 第2期平流层飞行器技术的最新发展 ··················································· 王彦广, 王伟志, 黄灿林 (1) 充气式进入减速技术的发展 ······························································· 黄伟, 曹旭, 张章 (14) 再入返回器极端热载荷预测方法 ············································· 张思宇, 余莉, 曹旭, 张章 (25) 气动热作用下的充气式减速器性能研究 ······································· 王帅, 余莉, 张章, 曹旭 (33) 骨架充气压力对自充式气囊缓冲性能影响研究 ····················· 李博, 竺梅芳, 牛国永, 刘兴华 (43)II孙嘉, 黄伟, 卢齐跃 (51) 临近空间飞行器滑橇式起落架缓冲特性分析 ···································· 璘多点平衡支撑在空间大口径反射镜上的应用 ························ 张博文, 王小勇, 郭崇岭, 刘湃 (60) 一种航天相机微纳镜头的实现方法 ································· 安书兵, 练敏隆, 唐绍凡, 李瀛搏 (69) 基于行数据扫描的星空多目标星点提取方法 ··························· 李寅龙, 何海燕, 张凤, 李婧 (79) 一种新的连续面形变形镜的解耦控制方法 ······················································ 刘成, 于飞, 丁琳, 宋莉, 黄刚, 郝中洋, 李超, 林喆 (89) ULE®叠层反射镜二维等效建模方法研究 ················································· 丁锴铖, 连华东 (99) GF-6卫星WFV数据在林地类型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 刘晋阳, 辛存林, 武红敢, 曾庆伟, 史京京 (107) 第3期前沿光学技术的新发展 ·················································································· 金国藩 (1) 航天火工装置点火输出压力散差的精细化控制 ··························· 成琦, 王帅, 胡建举, 杨叶 (5) 小天体探测器着陆附着技术研究 ················································ 王立武, 戈嗣诚, 蒋万松 (14) 减速伞收口状态气动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 王奇, 王立武, 张章, 吴卓, 雷江利, 孙希昀 (24) 大口径光学组件重力翻转测试方法验证及应用 ······· 周于鸣, 杨秋实, 孟晓辉, 刘志远, 王向东 (33) 面向航天应用的高可靠性FPGA动态局部重构 ············· 于志成, 庄树峰, 刘涛, 王洋, 杨秉新 (40) FTS干涉信号延时补偿算法的仿真分析··········································· 翟茂林, 李涛, 张玉贵 (47) 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的光谱选择及影响分析 ·········· 鲍书龙, 陈强, 张志清, 汤天瑾, 赵学敏 (57) 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组件中环氧胶的选用 ···································· 周小华, 邢辉, 杨居奎 (65) 大气色散对航空双谱段高分辨率斜视成像影响 ·················· 张绪国, 尚志鸣, 张跃东, 曹桂丽 (73)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星敏感器在轨几何标定 ··················· 李响, 谢俊峰, 莫凡, 朱红, 金杰 (82) “委遥二号”卫星长波红外通道在轨辐射定标 ··························································· 刘莉, 陈林, 徐寒列, 胡秀清, 张正慧, 汪红强 (94) 岫岩偏岭矿区植被修复生态环境监测评估 ·············· 周斌, 李雨鸿, 李辑, 李晶, 王婷, 刘东明 (103) 基于本征图像分解的高光谱图像空谱联合分类 ········································· 任智伟, 吴玲达 (111)III 第4期大型航天器无控再入气动稳定性分析 ······································· 徐艺哲, 万千, 左光, 石泳 (1) 空间重复锁紧技术综述 ················ 杨泽川, 罗汝斌, 廖鹤, 廖俊, 罗世彬, 蒋祎, 袁俊杰, 王宁 (10) 降落伞收口绳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 王立武, 雷江利, 吴卓, 包进进 (22) 面向降落伞稳态CFD计算的网格生成方法研究 ··············· 靳宏宇, 吴壮志, 王奇, 贾贺, 荣伟 (30) 环路热管在低温真空环境下的控温性能试验研究 ············· 高腾, 杨涛, 鲁盼, 赵石磊, 赵振明 (38) 基于FPGA的探测器制冷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 谢妮慧, 郝中洋 (48) 开环虚拟振动试验方法在航天遥感器上的应用研究 ································· 郭崇岭, 张博文, 赵野 (57) 垂直装调用大口径自准直反射镜系统研究 ·········································· 陈宗, 范龙飞, 李斌, 陆玉婷, 王昀, 李凌, 陈佳夷, 王向东 (67) 一种高精度半角反射镜指向机构的设计与实现 ···································· 李晓, 于婷婷, 王淳 (76) 基于FFT算法的激光有源非稳腔光场分布数值计算方法 ············································· 罗萍萍, 桑思晗, 史文宗, 杨超, 颜凡江, 李梦龙, 蒙裴贝 (86) 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技术综述 ························· 李晓斌, 江碧涛, 杨渊博, 傅雨泽, 岳文振 (95) 基于非负最小二乘法的全色与高光谱图像融合 ······························ 郝红勋, 何红艳, 张炳先 (105) 顾及光行差改正的遥感卫星成像模型及验证 ····················· 张宏伟, 张炳先, 侯作勋, 彭呈祥 (112) 复杂山区ASTER GDEM2高程精度验证 ············································ 胡勇, 马泽忠, 黄健 (122) 第5期计算成像——全光视觉信息的设计获取 ·················································· 赵巨峰, 崔光茫 (1)武 (15) 美军气象卫星的应用与管理 ······························································· 刘韬, 王丹, 珺航天器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 周印佳, 张志贤 (27) 基于主动排气气囊的着陆缓冲控制系统FPGA设计 ··························································· 孙希昀, 王立武, 张章, 刘靖雷, 邓黎, 雷江利 (41) CCD连续转移下图像串扰问题的研究····················申才立, 梁楠, 李鑫, 龚敬, 韩志学, 董龙 (50) 随机振动引起空间反射镜面形退化的机理研究 ·········· 孔富家, 白绍竣, 陈祥, 刘义良, 乔玉莉 (58) 一种调焦机构运动方向与光轴平行性测试方法 ····················· 魏鑫, 何鸿涛, 王建永, 穆生博 (67)IV星载TDI光机扫描相机偏流角建模 ···································· 王浩, 郭兰杰, 晋利兵, 赵艳华 (75) 星载光子探测激光雷达指向调整机构的理论分析 ····················· 张晨阳, 王春辉, 战蓝, 齐明 (84) 基于RFM模型的叠掩区域定位方法······································ 程前, 王华斌, 汪韬阳, 李玉 (95) 基于双树复小波分解的云量时间序列模型预测 ······· 白云博, 欧阳斯达, 杨朦朦, 夏学齐, 王婷 (106) 物方反投影下的星载多光谱相机内视场虚拟线阵拼接···················王怀, 莫凡, 李奇峻, 王鄂 (118) 第6期半刚性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技术机构与热防护研究 ································································ 张鹏, 苏南, 赵铄, 桂蜀旺, 毛科铸, 侯向阳 (1) 基于大气模型误差特性的“天宫一号”再入预报 ····················· 张炜, 王秀红, 崔文, 游经纬 (11) 深空探测器防热承力一体化大底结构研究 ··································· 黄文宣, 邱慧, 刘峰, 张萃 (19) 超声速透气降落伞系统的气动干扰数值模拟研究 ············· 贾贺, 姜璐璐, 薛晓鹏, 荣伟, 王奇 (26) RNN在降落伞开伞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姜添, 戈嗣诚, 李健 (35) 基于主动光学的大型空间相机像质校正仿真············· 赵号, 苏云, 张丽莎, 李博, 粘伟, 张博文 (44)空间红外推扫成像系统探测器光学拼接方法 ············································ 邱民朴, 马文坡 (51)基于不同成核层的碳化硅基底反射镜特性研究 ··························································何世昆, 白云立, 周于鸣, 张继友, 黄巧林, 王利 (59)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反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罗琪, 李小英, 程天海, 张兴赢, 葛曙乐, 张玉贵 (67)“巴遥一号”卫星双相机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及精度分析 ········································· 李岩, 陈洪耀, 方舟, 李龙飞, 陈元伟, 胡永力, 汪红强, 汪松 (77)基于滑坡区域颜色特征模型的SVM遥感检测························ 陈善静, 康青, 沈志强, 周若冲 (89)基于U-net的“高分五号”卫星高光谱图像土地类型分类 ························································ 孙晓敏, 郑利娟, 吴军, 陈前, 徐崇斌, 马杨, 陈震 (99)基于深度学习特征提取的遥感影像配准 ·················································· 许东丽, 胡忠正 (107)(卷终)V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Vol. 40 (2019)ContentsNo.1Deorbit Study of General Scheme & Optimized Design of Lifting Reentry Vehicle ································································ ZUO Guang, CHEN Xin, HOU Yanze, WU Wenrui (1)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ero-pressure Balloon in Ascending Process·· LIAO Jun, YUAN Junjie, JIAGN Yi, YANG Zechuan, LI Jun, LU Zhiyong, WU Chunhui, WANG Ning (11) Ortho-rect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Using FPGA ··························· ZHANG Rongting, ZHOU Guoqing, ZHOU Xiang, LIU Dequan, HUANG Jingjin (20) Optical Path Scann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odified Repetitive Control ················································· GUO Lanjie, WANG Hao, WANG Chun, MA Wenpo, LIN Zhe (32) The Lunar Trail of GF-4 Satellite and On-orbit Knife-edge Measurements of MTF ······························································ W U Tongzhou, WANG Hao, ZHOU Feng, LI Xiaoman (41) Study on Submicron Pixel Size Detector Applied in the Space Optical System Design ················ HU Jianing, WANG Xiaoyong, RUAN Ningjuan, LIU Xiaolin, ZHUANG Xuxia, LI Tuotuo (50) Impact Analysis of the Perpendicular Error of Pentaprism on the Steering Angle ······································································ WEN Zhongkai, LEI Wenping, HUANG Ying (59) Image Interferometry Experiment of GF-3 Satellite ·································································· YU Bo, LI Ruren, CHEN Zhenwei, ZHANG Guo (66) Research on Orthorectification Accuracy of GF-4 Satellite Image ............................................................................................. MA Feng, SUN Xu, GAO Lianru, FU Chengang (74) Orthorectification of SAR Image Based on Improved Chebyshev Polynomials Orbit Model ··························· ZHOU Guoqing, HE Chaoshuang, YUE Tao, SHEN Jun, HUANG Yu, LI Xiaozhu (83) Discussion on Rapid Extraction Method of Emergency Remote Sensing Image Information ·································································································· LIU Jia, LIAO Xiaolu (93) An Object-oriented Method for Airport Runway Change Detection ................... ZHANG Yiming, XIAO Wen (102) GF-2 Satellite Imagery Application i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otation Forest Algorithm ··································································· P ENG Liheng, LIU Kai, ZHU Yuanhui, LIU Lin (112)No.2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ratospheric Aerocraft Technology ······························································WANG Yanguang,WANG Weizhi, HUANG Canlin (1)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table Entry Decelerator Technology ...... HUANG Wei, CAO Xu, ZHANG Zhang (14) Prediction Method for Extreme Thermal Load of Reentry Capsule ································································· ZHANG Siyu, YU Li, CAO Xu, ZHANG Zhang (25)VI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flatable Decelerator with Aerodynamic Heating ·································································· W ANG Shuai, YU Li, ZHANG Zhang, CAO Xu(33)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Inflatable Frame Pressure on Ambient Inflated Airbag Cushioning Performance ······························································ LI Bo, ZHU Meifang, NIU Guoyong, LIU Xinghua (43) Study on Drop Dynamics of Ski Landing Gear for Near Space Aircraft ··············································································· SUN Jialin, HUANG Wei, LU Qiyue (51) Whiffle-tree Support of a Large Aperture Space-based Mirror ················································· ZHANG Bowen, WANG Xiaoyong, GUO Chongling, LIU Pai (60) A Design Method of Aerospace Camera Micro-nano Lens ······················································· AN Shubing, LIAN Minlong, TANG Shaofan, LI Yingbo (69) Space Multi-target Star Extra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ine Data Scanning ··································································· LI Yinlong, HE Haiyan, ZHANG Feng, LI Jing (79) A New Decoupling Control Method for the Deformable Mirror with Continuous Surface Shape ········· LIU Cheng, YU Fei, DING Lin, SONG Li, HUANG Gang, HAO Zhongyang, LI Chao, LIN Zhe (89) 2D Equivalent Modeling Method for ULE® Stacked-core Mirrors ····················································································DING Kaicheng, LIAN Huadong (99)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GF-6 WFV Data in Forest Types Monitoring ······································ LIU Jinyang, XIN Cunlin, WU Honggan, ZENG Qingwei, SHI Jingjing (107)No.3The New Development of Optical Technology ························································· JIN Guofan (1) High Precision Control of Ignition Output and Transmission of Space Pyrotechnic Device ································································· C HENG Qi, WANG Shuai, HU Jianju, YANG Ye (5) Research on Lander Adhering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Asteroid Exploration ······································································ WANG Liwu, GE Sicheng, JIANG Wansong(14)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eefed Decelerating Parachute ······························ WANG Qi, WANG Liwu, ZHANG Zhang, WU Zhuo, LEI Jiangli, SUN Xiyun (24) Ver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avity Flip Test Method for Large Aperture Optical Components ························ ZHOU Yuming, YANG Qiushi, MENG Xiaohui, LIU Zhiyuan, WANG Xiangdong (33) High Reliability FPGA Dynamic Partial Reconfiguration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 ·································· YU Zhicheng, ZHUANG Shufeng, LIU Tao, WANG Yang, YANG Bingxin(40) Time-delay Compensation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Signal Based on FTS Technology ·············································································· ZHAI Maolin, LI Tao, ZHANG Yugui (47) Spectral Band Selection and Influence Analysis for Lightning Optical Detection for the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 B AO Shulong, CHEN Qiang, ZHANG Zhiqing, TANG Tianjin, ZHAO Xuemin (57) Epoxy Selection for Reflect Mirror Assembly in Space Remote Sensor ········································································· ZHOU Xiaohua, XING Hui, YANG Jukui (65)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Chromatic Dispersion on Aerial Dual-band High Resolution Standoff Imaging ············································ ZHANG Xuguo, SHANG Zhiming, ZHANG Yuedong, CAO Guili(73) On-orbit Geometric Calibration of Star Tracker Based on EKF ···························································· L I Xiang, XIE Junfeng, MO Fan, ZHU Hong, JIN Jie (82) On-orbit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in Long Wave Infrared Band of VRSS-2 Satellite ······················ LIU Li, CHEN Lin, XU Hanlie, HU Xiuqing, ZHANG Zhenghui, WANG Hongqiang(94)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cology Environment in Xiuyan Pianling-mining Area ··········································· Z HOU Bin, LI Yuhong, LI Ji, LI Jing, WANG Ting, LIU Dongming (103)。

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航空制造业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和生产难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在传统制造方式下,飞机、发动机等部件的制造需要经过各种高精度的加工、检测和装配流程,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崛起,航空制造业逐渐开始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探讨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案例一:GE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制造GE航空发动机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其涵盖的发动机类型多达13个,并在3000家顶级供应商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业务机构。

在数字化制造方面,GE航空发动机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数字化设计和制造项目,主要通过跨界合作、复杂仿真、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进行发动机设计和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其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是Virtually Perfect Engine(VPE)工具套装,该套装能够在虚拟环境下实现足够真实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仿真,以及后续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等。

基于VPE的数字化制造手段,GE航空发动机可以更好地解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降低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 案例二:波音787数字化制造波音787是一款基于先进复合材料、具有更加经济、环保、高效等特点的新一代大型客机。

为了实现波音787的数字化制造目标,波音公司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加强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具体来说,波音通过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虚拟工厂模拟系统,实现了对整个生产装配流程的预先仿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和降低了成本。

此外,波音借助于数字化化技术还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零件原型打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加工等一系列创新应用。

可以说,波音787机翼以及其它各个零部件制造过程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3. 案例三:阿尔忒弥斯航空智能制造阿尔忒弥斯航空是专注于高端航空机载系统和实验航空器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的发展与思考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的发展与思考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的发展与思考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与建设,如今各行业都已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发生巨大改变,经营和发展建设方向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

尤其是航空领域更是结合了许多先进技术,在制造和装备上不断升级创新,为我国航空行业做出巨大贡献。

阐述了航空领域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使用案例,针对世界各国发展制造业所做准备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航空,制造技术,制造装备如今各国都在互联网影响下快速发展,尤其工业、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行业都经过改革进入新阶段。

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法国智能工厂以及欧盟智能制造系统,这些都是新时期背景下的产物。

中国也提出了2025制造计划,标志着全世界的工业改革都已进入转型阶段,航空领域高速发展正是其充分体现。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航空制造业发展,并且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计划,这也成为各国展示自己航空强国的显著标志。

一、航空领域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发展趋势(一)制造装备的相关定义现阶段关于基础制造装备学术界尚没有明确定义,可认为其是制造各种机器和设备装备的总称。

基础制造装备主要描述航空航天和船舶领域工业产品的加工检测和装配试验,所有过程均有专门的设备机械,并且具备相应功能。

航空装备产品往往要求精密度高,其整个制造加工过程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工艺复杂。

材料加工过程,对于工艺要求较高,加工过程非常复杂;装配成品过程,对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协调过程较为复杂。

基础制造装备还包含数控加工、表面工程、特种加工、焊接、塑性加工、装配以及复合材料精密性技术技工等,辅以其他工艺装备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工艺流程。

经过以上制造流程生产的航空产品,需要经过层层严格测试和检验才能进行最终的合理生产。

航空制造行业的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通常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航空产品的制造加工往往呈现出技术要求高且加工难度大的挑战。

20853924_填补空白!国内全玻纤复材四座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

20853924_填补空白!国内全玻纤复材四座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

2020年 第46卷·59·填补空白!国内全玻纤复材四座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Fill in the blank!Domestic glass fiber composite four fixed wingaircraft successfully test flight2019年12月30日,由重庆通航集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座固定翼飞机CG231,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成功首飞,它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产复合材料在该领域的空白。

下午15时开始,进行首飞的这架CG231飞机按照既定科目,完成了起飞爬升、平飞、通场飞行、着陆等几个阶段,实现成功首飞。

整个首飞过程持续约30 mm 。

据了解,CG231是国内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4座固定翼飞机的一个先例,飞机采用上单翼布局,选装大陆CD -155/莱康明IO -360发动机,集成综合显示系统。

飞机翼展11.18 m ,起飞重量达1 184 kg ,续航里程可长达1 600 kg ,平飞速度高可达280 km/h ,升限6 000 m ,起飞滑跑距离不到300 m ,着陆滑跑距离仅需150 m 。

可应用于飞行员培训、警用巡查巡逻、观光旅行、体验飞行、空中摄影等领域。

CG231可应用于飞行员培训、警用巡查巡逻、观光旅行、体验飞行、空中摄影等领域,兼具理想的飞行品质与美观舒适性。

CG231飞机使用和维修十分方便,预期售价不超过200万元,市场竞争力很强。

该飞机在设计之初便制定了“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未来重庆通航集团将以CG231为平台,通过系列化发展和改进改型,进行水上型飞机的研发,实现该型号的系列化发展。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真正实现通航飞机“重庆研、重庆造”,重庆市科技局设立了“先进轻型飞机研制”重大主题专项,支持通航集团开展直升机旋翼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适航等方面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了高集成度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高可靠性飞机操纵系统、抗坠毁燃油系统,并实现了国产复合材料在国内全复材飞机上应用的先例。

国产大飞机如何融入智能航空体系

国产大飞机如何融入智能航空体系

国产大飞机如何融入智能航空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航空领域,智能航空体系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国产大飞机要在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深度融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创新。

首先,技术创新是国产大飞机融入智能航空体系的核心驱动力。

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应充分考虑智能化元素的嵌入。

例如,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和制造工艺,不仅能减轻飞机重量,提高燃油效率,还能为后续的智能化系统安装提供更好的物理基础。

同时,优化飞机的气动外形,通过精细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和风洞试验,降低飞行阻力,这对于提高飞机的性能和智能化运行至关重要。

在航空电子系统方面,国产大飞机需要配备高度集成、智能化的航空电子设备。

这包括先进的飞行管理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和监控系统等。

飞行管理系统应具备智能的航线规划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时的气象条件、空域限制和燃油消耗等因素,自动计算出最佳的飞行路径。

导航系统要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结合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地面导航设施,实现无缝的导航服务。

通信系统应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确保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其他飞机之间能够实时交换大量的信息,为智能化的空中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监控系统则要能够实时监测飞机的各项关键参数,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保障飞行安全。

其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是国产大飞机融入智能航空体系的关键环节。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飞行姿态、发动机性能、气象信息等。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将这些数据实时收集并传输到地面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入挖掘,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通过对发动机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发动机的维护计划,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对飞行姿态和操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飞行员改进飞行技术,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飞机的设计改进和性能优化,为后续的型号研发提供宝贵的经验。

再者,智能航空体系强调的是高效的协同运行,国产大飞机要在这一体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与其他航空参与者实现紧密的协同。

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系统

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系统

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系统
王巍;俞鸿均;谷天慧
【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
【年(卷),期】2015(000)013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王巍;俞鸿均;谷天慧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工装备桩腿焊接智能制造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柴金泽;明新国;王丽亚;鲍劲松;盛凯;吴欠欠;祝颖;李国明
2.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系统 [J], 祝太福
3.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系统集成商联盟暨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电力装备分盟工作报告及2018年工作计划 [J],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电力装备分盟
4.主攻智能制造协同共赢未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联盟暨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电力装备分盟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 [J], 贾常艳
5.加强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2019年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联盟暨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电力装备分盟会员大会成功召开 [J], 才秀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怀制造匠人心,追逐光电强国梦

心怀制造匠人心,追逐光电强国梦

心怀制造匠人心,追逐光电强国梦王郁;夏静【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67-70)【作者】王郁;夏静【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战斗在国家精密仪器及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激光测量技术研究室主任周维虎博士,30多年如一日,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理念,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断创新超越、勇攀高峰,先后攻克了一系列几何量精密测量技术难题,为我国国防军工、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测量技术保障。

周维虎研究员先后主持了多项由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中科院、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航空航天系统以及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研究项目,推动了我国在光电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测试、光电精密测量技术、飞秒激光测量技术以及大尺寸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周维虎担任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他团结带领标委会秘书处和全国光电测量领域专家,建立了国家光电测量专业标准化体系,制订了光电测量专业标准化重点方向,组织了重要标准提案的起草和立项工作。

创新地采用军民融合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持续推动光电测试技术研究与军、民相关领域应用需求紧密结合,为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维虎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激光测量技术”学科带头人,他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

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将自己带领的这支近60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打造成实现中华“光电强国”梦征途中一支强有力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激光测量队伍。

乐于迎接挑战不断跨越前行周维虎研究员是一个非常“能闯”的人,其职业生涯就是不断迎接新挑战、新机遇的过程。

他的研究工作与空间坐标定位有关,他似乎也不断地在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坐标”。

与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相比,他具有非常丰富的科研履历:从原国防科工委研究所到美国自动精密测量公司研发部,再到法国仪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再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每一步都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挑战,但对他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

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在线测量技术研究王巍;俞鸿均;安宏喜;谷天慧【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5页(P48-52)【作者】王巍;俞鸿均;安宏喜;谷天慧【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正文语种】中文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实现自动化精准装配,其主要特点是设计、制造和装配都采用数字量协调;数字化三维模型、数字化测量设备和自动化装配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钻铆机)集成应用,实现数字化装配[1]。

其中,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大型飞机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能保证飞机装配过程中零部件制造的符合性、定位精确性和装配协调性。

各项关键技术都离不开测量技术的辅助支撑。

各大民用航空企业承担国外大型飞机制造项目中,虽然已大量使用先进测量设备,但是对测量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对在线测量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相对于传统刚性工装装配产品离线测量方式而言,在线测量技术实现了产品装配、测量和误差补偿集成应用,其测量结果直接以实时数字量表征,对装配过程中测量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传输、反馈和存储。

根据测量结果及时发现装配误差,快速解决问题,对提高我国飞机数字化装配精度,缩短装配周期,保证装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离线测量由于装配与测量不在工装上同步进行,对飞机大部件进行搬运、重复装夹等操作,导致后期测量产生的误差较多。

如测量设备本身误差、测量过程中操作误差、重复定位误差、本身重力引起误差与飞机装配误差等,很难确定误差引起的原因。

因此,相比较离线测量方式,在线测量能实时跟踪零部件装配,保证产品装配效率,提高装配精度,在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中适用范围更广。

飞机数字化装配在线测量软硬件组成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在线测量方式多种多样。

按照不同的测量方式研究测量设备系统构成,阐述在线测量设备组成,深化3种在线测量设备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应用。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王巍;代为群
【期刊名称】《导航与控制》
【年(卷),期】2010(30)6
【摘要】技术状态管理是随着型号研制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工程管理方法,是确保型号研制过程受控的重要手段。

技术状态管理是将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标识并形成文件,对这些文件的更改和实物产品的偏离和超差进行控制,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审核,对标识、控制、审核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并对这些工作进行技术和行政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总页数】4页(P43-45)
【作者】王巍;代为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军事代表室;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21
【相关文献】
1.基于战技指标分配的雷达装备技术状态管理方法研究
2.谈军代表与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
3.众创机制下复杂应用软件系统的技术状态管理
4.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现
5.GB/T 19017-2020《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为企业发展领航——航天科技四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作纪实

创新,为企业发展领航——航天科技四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作纪实

创新,为企业发展领航——航天科技四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
作纪实
王玫;李威
【期刊名称】《中国军转民》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11月16日,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授牌表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表彰了近年来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集体,航天科技四院院长田维平荣获"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唯一获此殊荣者.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王玫;李威
【作者单位】航天科技四院;航天科技四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J],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专题 [J], 《科学中国人》编辑部
3.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J],
4.在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报告会上的报告——自主创新战略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J], 穆荣平
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造系统。为增强智能机器人系 统的定位及工作性能,将应用先进在 线测量技术直接对机器人运动位姿 进行检测和补偿,可以极大地提高机 器人的运动精度。智能机器人辅助 飞机制造系统由工业机器人、附加外 轴(移动平台)、末端执行器、离线编 程及仿真软件系统与先进在线测量 系统集成应用。其中,离线编程系统 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关键,其核 心是基于产品(工件)模型进行机器 人制孔、焊接、搬运、涂胶与喷漆过程 程序的编制。采用离线自动编程的 方式生成机器人工作的数控代码,所 生成的机器人工作运行轨迹满足先 进飞机智能制造要求。智能机器人 系统的运用能够加快先进飞机智能 化生产进度、提高制造质量,推动航 空制造业无人化智能制造技术的发 展。 4 建立智能对接装配系统
基于 PPR 的数据总线主要包含 制造过程建模、智能工艺装配过程、 智能测量规划、人机仿真、智能机器 人应用、车间的工作物流、生产线布 局与智能工艺管理仿真等数据集成。 在工艺编辑环境可直接浏览三维装 配动画文件、工艺简图及三维可视化 文 件,建 立 工 序 对 象 与 对 应 动 画 场 景 的 关 联 关 系,并 能 根 据 各 工 序 装 配的零组件自动设置 AO 中装配零 组件列表。 AO/FO 的结构化信息在 DELMIA 软件中直接以 XML 格式进 行交换,在生产现场制造过程中,工 程师能够方便快捷地查看工艺发布 结果、3D 工艺标注信息和拆装模拟 动画,在直观的数据环境下进行零件
能制造过程中利用自动钻铆机对产 品的翼梁、壁板与隔框等进行钻铆工 艺设计、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在精 确测量、定位技术的支撑下,采用基 于动力学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利用 变 形 分 析 与 误 差 补 偿 技 术,实 现 仿 真、制孔、涂胶、铆接与检测工艺的智 能一体化。
智能钻铆机系统针对钻铆机和 CATIA 系统数控模块,在 CATIA 软 件中建立自动钻铆机系统的精确模 型,包括钻铆机器人、基座、拖架与工 装等。利用 CATIA V5 DMU 中的运 动模拟功能建立自动钻铆机运动机 构模型模拟。并与 DELMIA 软件结 合二次开发自动钻铆机工作模拟软 件,完成自动钻铆机加工仿真模拟、 干 涉 检 查 与 运 动 特 性 分 析 等 功 能。 模拟控制软件可读取数控程序。通 过智能自动钻铆机系统平台集成该 模拟控制软件与自动钻铆机控制器,
智能制孔机器人
智能柔性支撑系统
智能导轨钻铆机
智能喷涂机器人 智能搬运机器人
智能柔性支撑系统 智能自动钻铆系统
智能生产装备 系统组成
智能机器人系统 智能对接装配系统
智能柔性钻铆机 智能壁板钻铆机
智能焊接机器人生产线
智能机翼对接装配系统 图2 智能生产装备系统组成
智能钻铆机生产线
2 建立智能自动钻铆系统 智能自动钻铆系统主要是在智
理系统 飞机制造工艺数据库智能管理
系统主要集成数据状态管理设计、数 据生命周期、版本管理、流程管理、产 品数据管理、人员数据管理、流程审 签管理、工艺规程轻量化数据管理、 EPOM/PBOM/MBOM 报表管理及操 作界面管理等。智能管理系统将关 键数据全部迁移至虚拟化平台,与云 计算进行统筹,从系统平台创新和大 数据集成系统的高度进行规划部署, 充分考虑制造工艺数据特征及现有 平台状况,充分评估系统储存大数据 的可行性,保证基础架构智能平台的 技术连续性和关键数据的准确性。
真平台 在新型号先进飞机研制中,设计
环节全面采用了 MBD 技术,即通过 三 维 模 型 表 达 设 计 意 图,在 三 维 模 型上标注尺寸、定义公差、注释加工 信息等 [2]。实现基于 MBD 的三维工 艺规划、详细设计与指令创建,将三 维 MBD 技术通过一体化智能管理平 台,并对工艺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 现三维设计数据、工艺设计结构化数 据、工艺仿真数据、工艺资源的一体 化管理。通过智能工艺管理平台编 制的 AO/FO 文件,既包含以文字形 式表达的结构化工艺基本信息(三维 装配动画、三维工序中间模型、CAD 简 图、图 片 等)实 体 文 件,同 时 三 维 工艺数据智能管理平台与智能生产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王 巍 俞鸿均 谷天慧
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系统的集成在飞机制造阶段已 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装备系统的集成与管理成为 飞机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与关键。积极探索智能协同管理 平台设计,开展智能装备产品的自主研发,生成智能物流运 输与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我国飞机智能制造的工程化应用, 使得飞机智能制造成为制造行业的领先模式。
在先进飞机智能机器人系统中 主要包含智能机器人制孔与焊接系 统、智能机器人搬运系统、智能机器 人涂胶与智能机器人喷漆等系统,由 于 机 器 人 本 身 的 动、静 态 误 差 及 制 孔、焊 接、搬 运、涂 胶 与 喷 漆 过 程 大 量坐标系标定和坐标转换会引起难 以补偿的残留误差,为提高机器人工 作定位位置和姿态精度,需要构建一 种基于激光跟踪仪、激光雷达与室内 GPS 闭环反馈的智能机器人辅助飞
52 航空制造技术·2015 年第 13 期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Aviation Industry
制造工程师操作智能控制平台实现 柔性支撑工装用于多个先进机型的 实时装配。智能生产装备系统组成 如图 2 所示。
工程师可直观地看到程序运行后的 效果,根据运行后的仿真效果可以进 行工艺过程与工艺路线的优化。通 过智能系统平台运动仿真的方法,综
现有生产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 精益化管理模式革新,以智能机器人 技术 / 装备为核心,融入现代化的物 流输送与信息管理系统,对先进飞机 智能化生产执行过程进行管控,实现 飞机产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规 范化生产目标。有效地提高飞机制 造效率、改善产品制造质量,同时降 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装配现场操作 环境,实现飞机低成本、高质量和快 速响应制造,降低与国外先进技术水 平的差距,大幅提高生产设备智能化 及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水平,满足 飞机生产与发展要求。
先进飞机智能化生产 管理平台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先进飞机协同制造平台设计 先进飞机协同智能制造平台可
兼容不同型号飞机管理需求,实现飞 机 设 计 到 制 造 全 周 期 数 据 接 受、发
2015 年第 13 期·航空制造技术 51
论坛 FORUM
放、现场使用等过程的全面管理、主 要有先进飞机研制总体控制、项目计 划 管 理、飞 机 交 付 进 度 监 控 等 总 体 框 架,其 核 心 管 理 主 要 有 飞 机 工 艺 与工装设计。工艺设计包括 PBOM、 MBOM、AO/FO 的设计和管理,工装 设计包括工装申请、设计、制造、检验 与交付管理等。智能协同管理平台 将上述业务实现集中存储和权限控 制,通过和协作单位的协同平台集成 进行数据发放与接收,实现相互间的 数据协同。 2 基于 MBD 的三维工艺设计与仿
产品智能工艺设计
智能测量规划仿真
产品智能设计
人机仿真
智能控制平台
PPR 智能管理平台
智能工艺管理
生产线布局仿真
物流仿真
图1 PPR智能管理平台设计
智能机器人仿真
制造和装配工作。对部分加工制造 过程,可以基于 DELMIA 二次开发获 取制造过程 NC 程序代码,完成仿真 到制造加工一体化,实现智能制造人 机一体。 3 先进飞机制造工艺数据库智能管
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 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 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
飞机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 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有提升 空间。飞机数字化制造工艺设计方 面已经进行应用研究,尚未形成智能 标准体系;生产管理方面进行了有 益的尝试和实践,尚未与其他数据库 集成实现智能管理;产品检测方面 进行了局部应用,尚未实现在线智能 检测系统的全面应用;飞机装配生 产实际系统集成应用水平较低,特别 是智能制造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仍然 依赖进口。根据目前飞机零部件的 实际生产过程,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制 孔和铆接、测量、物流与执行等环节, 提出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实 现。以航空业内先进高效的脉动式 生产线作业模式的信息平台为基础, 对飞机智能化管理平台进行设计,对
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接口,可以发布 到智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中,车间生 产工程师可以通过智能生产制造执 行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浏览功能,浏览 三维工艺指令,指导操作。
先进飞机基于 MBD 三维仿真平 台通过达索公司 CATIA(DELMIA) 软件工具集成设计与软件开发。在 该软件环境中通过一个统一的数 据 库 环 境,将 智 能 生 产 过 程 的 各 个 领域环节仿真内容有机地集成到一 起,形成 PPR(Processlist Productlist Resourceslist)的制造仿真过程。基于 PPR 总线智能管理平台如图 1 所示。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Aviation Industry
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系统
Advance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tegration System for Aircraft
DOI:10.16080/j.issn1671-833x.2015.13.051
王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学部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 化飞机制造技术、飞机装配工装的通用 性及模块化设计。
先进飞机制造更新换代快、品种 多、批 量 小,传 统 大 批 量、细 分 工 的 自 动 化 生 产 系 统 已 经 很 难 满 足,而 智能制造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 了有效方法。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 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 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感知、 人 机 交 互、决 策、执 行 和 反 馈,实 现 产 品 设 计 过 程、制 造 过 程 和 企 业 管 理 及 服 务 的 智 能 化,是 信 息 技 术 与 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1]。目 前 我 国 以 新 型 传 感 器、智 能 控 制 系 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