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的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023-2021年第19期(总第271期)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差异,如何良好地进行衔接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有了更多的思路。
在文章中,作者浅述了对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够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王 芳(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200)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引 言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强度骤然增加,一些学生会有各方面的不适应,还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在上课时有一种“听天书”的感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解决,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
一、初高中数学过渡阶段所遇到的问题(一)教科书改版增大了初高中知识的跨度当前,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初中的数学知识。
但是,高中数学教科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调整,导致过渡困难。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很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在知识体系方面,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高中数学教科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尽管高中数学教科书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初中数学教科书的难度下降得更多,这导致高中与初中数学之间知识的跨度很大,学生很难迅速融入课堂教学,学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许多教师无法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用说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二)高中内容难度高于初中内容,且教师讲课模式改变,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许多概念。
数学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具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在上课时很容易忽略自己与学生之间在认知结构上的差异。
初中侧重于基础知识。
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 1 转 变 教 学 观 念 ,创 新 教 学 方法 。 教师 要 深 刻
关键 词 :高 中数 学 :存 在 问题 ;改进
措施
领会 新课 改 的要求 ,不断 转变 教学 观 念 ,创新 教 学 方法 ,通 过 学习 、与其 他 教师 沟通 交 流提 高 自身 的 教 学水平 和专 业素 质 。在 教 学 中要充 分发 挥 学生 的
从而 体验 到学 习 的快 乐 。要突 出教 学 内容 的重 难 点
问题 ,针 对全 体学 生设 置教 学 目标 ,使教 学 内容 更 具针 对性 ,促 使全 体 同学共 同进 步 。
动性根本得不到发挥 ,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单方面 的
讲 解 ,体现 不 出教学 的互动 性和 双 向性 。
学 习主体 作用 ,加 强与学 生 的交 流互 动 ,全 面 了解 学 生的兴 趣 爱好 、接 受能 力 ,结 合学 生 的实 际有 针 对性 地开 展教 学 。要通 过 多种 方法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作 为基础 教 育 的重要 学 科 ,高 中数 学 的理 论 性 、基础 性 、逻辑 性 都 很强 ,对 培 养 学 生 的创新 意 识和 思维 能 力 、提 高学 生
的数学素养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新课程 标准 的颁布 实施 使 教学 内容和 学 生的 情感 态度 都 有 了新变 化 ,对 教学 活 动和 教 师提 出了更 高要 求 。因此 教 师要 深 刻学 习 新课
改 的精 神实 质 ,认真 研 究教 学 内容 的 变化 情 况 , 改变 传 统 的教 学 观 念 和 教 学 方 法 ,
面广 、 难 度 大 、理 论 性 强 , 与初 中数 学 有 很 大 差 别 。教 学 内容 的变 化 使 学生 很难 在 短 时 间 内适 应 ,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进入高中后,数学的难度和复杂性会明显增加,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
但是,在高中阶段,这些概念和知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当注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机械计算和简单问题的解决。
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倦。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往往会对数学产生更高的抵触情绪。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启发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实际应用场景,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注重对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全面的能力发展。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文档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实施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对一些知识点的要求明显降低。
但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量增大,知识面变宽,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感觉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快。
每节课内容多且要求高,一些初中没有学过的知识在高中直接应用,这使得高一新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逐渐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的问题,下面对此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初中数学教材压缩了部分教学内容,一些内容已被删除或降低要求,有些知识作为阅读材料出现。
这样在高中要求熟练运用的知识内容,在初中却只要求简单了解,而高中老师因为这些知识初中已学过而不再讲解,或为了高中进度也没有时间去细讲,这样就形成了初高中都不讲的知识。
例如,根与系数的关系与根的判别式的综合运用、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二次不等式,十字相乘法、重心等等。
这给高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尽管初高中教材普遍降低了知识难度,但实际上初中教材降低的幅度较大,与之相比,在高考的重压之下,高中教师都不敢轻易降低教材的难度,最终致使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日益扩大和加深。
(二)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内容较少,知识难度低,题型单一,课时充足,因而教学进度较慢,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各类习题反复讲解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只要学生记住公式、定理、概念和老师讲过的例题类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进入高中后,知识点明显增加,难度加深,而课时却并未增加,因此课容量增大,教学进度快,习题类型多且灵活,大多习题都包含多个知识点。
高考又容易在各个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把各种题型讲全讲细,更多的是讲解题思想和方法,注重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
而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跟不上老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二、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1. 学习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数学学习内容的重复和遗漏现象。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已经学习了一些初中数学的内容,而在升入初中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与此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可能因为衔接不当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遗漏掉,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2. 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变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需要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由于学校之间、年级之间甚至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在衔接阶段可能会面临着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困难。
从小学的机械式计算转变为初中的逻辑思维和证明推理,以及从初中的数学拓展到高中的数学分析,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衔接阶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转变。
3. 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转变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会发生着逐渐的变化。
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也往往体现在了学生的这一转变上。
一些学生在小学时对数学可能兴趣盎然,但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学习内容难度加大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降甚至失去。
而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也给教师在教学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路和措施1. 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加强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小学教师可以与初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以确保学生在升入初中时能够顺利过渡。
也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2. 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使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能够衔接得更加顺畅。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高中数学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而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积极性。
2.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初中数学阶段的差异性,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让教师在教学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过于注重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部分数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和习题训练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5. 数学知识点的脱节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整体理解,使得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
二、解决策略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个性化的教学辅导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 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或归纳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加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将散落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理解能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1. 引言1.1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初高中数学衔接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起点阶段,主要以数的认识、运算和初步的代数、几何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高中数学则以代数、几何、概率统计为主要内容,难度和深度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在于,良好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避免学习断层,保证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如果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存在较大的断裂,学生将面临较大的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加强初高中数学衔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初高中数学衔接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学生由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这种数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既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也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因此,对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背景上看,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存在显著差异。
初中数学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计算技能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则更加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出现了断裂和脱节,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挫折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为数学教育的改进和提升贡献力量。
初高中过渡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初高中过渡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的理念、方式及其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让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比较顺利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师尤其是高一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事情。
这些学生通过三年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教法和理念的熏陶,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优势十分明显,如好学、好问、好动、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强、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宽,能力培养潜力比较大。
但不足的方面也是非常明显且不可回避的,如运算能力有所减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缺乏严密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尤其是进入高中后,高中数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很多差异和区别,甚至存在部分知识点的缺漏和知识系的断层。
因此,初高中过渡的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优点1.知识方面新课标“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多姿多彩的图形”“投影与视图”等部分,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立体图形三视图投影等有一定认识。
新课标教材中新知识都从实例引出,引导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采用螺旋式渗透统计知识并新增概率内容。
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栏目,开放题、变式题训练多。
对学生数感、符号感和估算能力的训练,新增了函数图像法,求方程(组)不等式的近似解,加强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
2.能力方面空间想象能力提高。
初中学习了视图与投影,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新教材增加了平移、旋转、位似等内容。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9.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函数》时,我们可借助于二次函数. 首先,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由图像观察函数的值域 ①y=x2-2x ②y=x2-2x,x∈[0,+∞) ③y=x2-2x,x∈(-∞,4) ④y=x2-2x,x∈[0,4) ⑤y=x2-2x,x∈[2,4] ⑥y=x2-2x,x∈[-1,0] ⑦y=x2-2x,x∈[a,a+1] ⑧y=(x-a)2-1,x∈[2,4] 这样不仅有助于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还有助于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得更充分. 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高一新生往往做不好).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在初升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知识脱节的现象,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1初高中教材衔接不紧密1.1.1初高中数学教材在设置上存在差异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较多,色彩鲜艳,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研读的专注度和理解度。
同时,初中数学教材语言生动、贴合生活实际且更具有直观性,注重表象性的内容,初中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高中数学教材插图解释较少,多是定义、定理、数学公式等理论性知识,所使用的语言较为精练且注重抽象性、综合性,较初中内容来说更具复杂性,其重视对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1.1.2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密度不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少且难度低,内容安排密度小,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较多,包含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选择性必修教材等不同层次的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密度增大,内容丰富且理论性强。
1.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各异初中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学生对于定义、公式、解题方法的掌握,对于中考数学的内容,题型较少且不是很灵活,大多只需要学生“依葫芦画瓢”就可以解决,所以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以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以应对综合性更强的各种考试评价方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灵活地应用各种解题方法来解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问题等。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了解几种简单的解题方式就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
而二次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教材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或最小值或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记住知识点就可以了,而是要深度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谈谈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谈谈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发布时间:2021-09-15T15:44:36.943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6月作者:庄从振[导读]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迁移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红旗中学庄从振 236032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迁移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但是由于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存在差异,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要求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只有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数学思维的迁移和不断发展,才能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文章就当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探索了数学能力迁移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和理念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革和变化。
学生在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更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除了要掌握更多类型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外,学生还必须要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应用,并要学会挖掘其中的运用价值,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掌握数学思维,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找到理解的突破口,提升自身的能力。
所以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知识量的增加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中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1.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实行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优化和改革,是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作者:曹梅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9期江苏海安县李堡中学(226631)曹梅在高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较大的知识跨度,一时难以适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浅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大多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是高一新教材内容方面的原因.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高一数学教材较之初中数学,凸显出概念抽象化、叙述严谨化等特点,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并且练习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都是多样的,这些原因都使高一数学的教与学变得较为复杂.其次,是高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原因.由于学习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强调,这对于习惯了初中教师对重点、疑难等问题进行反复讲解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学习的障碍.再次,高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升入高中后学生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感觉学习的压力加重了,甚至有的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高一数学的学习效果.二、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兴趣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动力.要使高一学生获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使学生对高一数学产生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好高一数学的入学前教育,让学生了解高一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及在中学数学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结合实例来告诉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要注意发挥高年级数学学习优胜者的榜样作用,请这些学生为高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对高一数学的学习产生信心.另外,为了使我们的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还要对学生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提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认真解读新课标,有效衔接新旧知识高中的数学内容有很多与初中的数学内容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在高中的教材中,这些知识研究的范围扩展了,也更加深奥了.因此,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复习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衔接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细致地解读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认真比较它们存在哪些异同,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形成整体性的把握.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高一必修课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点环节,不要为了将来的高考应试而对难、偏题付出过多的教学精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不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远离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衔接由于升入高一后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面对着方方面面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听讲、不耻下问,及时复习、独立探究等.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针对自身学习习惯的不足,及时改正,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平稳地对度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当作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总结,对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有三项重要的有效措施:第一,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试卷讲评等教学活动,由于这样的方式结合实际,有理有据,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第二,邀请数学学习的优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第三,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同学间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实现共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4.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好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促进有效衔接之根本.首先,在高一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以及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内自学,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拟定切实可行的自学提纲,在学生的自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在以后的自学中可以逐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拟定提纲、自学进行等方面让学生自主掌握;其次,要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典型的数学例题的讲解,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提升独立解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平时学习的重视.(责任编辑黄桂坚)。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比较, 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 以及学习方法上差异性显著.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是提高数学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就个人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实践中的体会.一、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高中教学奠定基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 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 1.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例如:学生对概率和统计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习题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结合,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试题模型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次.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 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2.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编拟问题, 引导阅读, 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 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 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 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3.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模块,通过二次函数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等系列问题,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都可以明确地作出几何解释,用图象这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形象表达.4.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 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体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达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5.提高运算能力.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思考,轻计算.认为想出解题的方法就行.在解题中出现“高位截瘫”现象.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算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二、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1. 利用旧知识, 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和知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 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充讲解根的判别式及二次方程,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充分利用下表,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 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为x1,x2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2. 利用旧知识, 挖掘加深新知识.例如:初中平面几何中, 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到高中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 也有可能是异面.其实, 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 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步深入挖掘, 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 3. 利用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在初中有研究性学习,高中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体验数学的活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初中知识方法的延续,定期布置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基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 的方法.根据上述特点,教学中更应“授之以渔”,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等, 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高中和初中教师加强探讨交流,通过实践检验,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案例,用教学量表对比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这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篇一」20XX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
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
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1、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
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
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1. 引言1.1 初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初高中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态度。
通过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初高中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考试要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初高中数学教育,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分层不清晰,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无法无缝衔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造成学习断档和脱节现象。
其次是初高中数学学科认知水平的差异,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而高中阶段则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抽象能力,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认知模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方法的差异也是一个问题,初中阶段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训练式教学方式,而高中阶段则更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课程设置的衔接难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初高中数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和难度相差较大,学生在转换阶段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容易产生学习困难和挫折感。
在初高中数学教育中缺乏合作互助的机制和氛围,学生之间缺乏互相支持和学习资源共享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和学习氛围不良。
解决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需求的教育改革模式。
2. 正文2.1 数学知识体系的延续性数学知识体系的延续性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如整数、有理数、代数、几何等,这些知识是构建数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而到了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内容会更加深入和广泛,涉及到微积分、概率论、数理逻辑等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建立在初中数学知识基础之上。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执笔人:韩雨濛摘要: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
从高一数学老师的现状看:各校大部分是教学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有学历,有热情,但对高一数学教材不熟悉,对初中数学教材知之更少,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初高中数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升入高中学习之后,无论选择理科或者文科的学习,数学课程都是必须继续学习的课程之一。
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
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3.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一宏观课题,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门也作过尝试,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与共性,但大多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简单地分类研究,也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
因为这一课题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有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价值。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为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初期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课题《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课题《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的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与目标在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学生们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常常让他们在过渡时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探索有效的初高中衔接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挑战。
目标本研究将着眼于如何打造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层面顺利过渡。
具体来说,我们有几个目标:1. 深入分析初高中课程的差异,找到衔接的关键点。
2. 设计一套系统性的教学方案,涵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
3. 通过实践验证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现状分析1. 学科差异进入高中后,学生们在数学、英语和物理等科目上会面临更深、更广的知识挑战。
比如,初中的数学主要是基础运算和简单几何,而到了高中,则需要掌握更复杂的代数、几何,甚至是微积分的相关概念。
这种变化无疑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学生适应性根据一些调查,差不多70%的学生在这个衔接过程中觉得压力山大,甚至有近45%的学生表示他们对于新学习方式的适应困难重重。
这显示出目前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3. 教师培训不足现在的教师在衔接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匮乏,导致他们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1. 课程设置- 知识整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初高中衔接课程,把初中和高中的关键知识点结合起来。
可以考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数学: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
- 英语:基础语法、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技巧。
- 物理:力学基础、能量转化和基础电学等。
- 课程时长:每个模块可以安排2到3周的集中学习,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信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往往被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往往会面临着课程内容的断层、学习方法的不协调以及教学目标的不连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制约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教师把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衔接,才能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也是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本文将主要从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知识点的跳跃性、难度的递进性不够明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数学基础薄弱、概念不清晰等情况。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综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时,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困难。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困难。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割裂也是一个难题,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跳跃感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不同教师对待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可能采取对号入座的教学方式,直接教授高中数学知识,而有些教师则可能会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数要求已经超过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的界定和说明以及核心概念的界定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课题的提出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1、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高中较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的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研究。
2、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材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难以下降,且又增加了应用性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
3、初中数学较直观形象,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而在高中许多数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思维能力还很弱,学习新知识必然遇到许多障
碍。
4、初中学生见到的几何图形多是平面图形,进入高中后,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极大地影响了立体几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为此,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三、研究的内容由于很大一部分的高一新生,在初高中衔接问题中不仅仅表现在知识上,学习状态及学习方法的转变不及时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高一新生的学法指导 1 学习习惯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
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
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表现在不确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
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
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
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
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
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
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二)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要钻研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和教学方法,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放慢进度,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遵循认识规律,坚持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原则,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直观例子,逐步增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 1.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2.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3.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4.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5.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四、研究目标通过分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从而更顺利、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一)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式方法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
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地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
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二)帮助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能够灵活因式分解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有一定的掌握。
2.会对二次函数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
3.能够对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
4.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及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等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5.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五、研究方法以及拟采取的行动1、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2、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各版本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收集和研究。
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个案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六、研究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一阶段2012、9 准备阶段选题申报,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2、10-2013、8 实施阶
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入课题研究阶段。
定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研讨交流;定期对实验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实验效果。
第三阶段2012、9 总结阶段总结提炼,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程雷负责对高一新生存在的
衔接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研究内容及解决策略李稳高负责对高二学生的跟踪回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王程田负责对研究案例的分析及总结。
八、预期成果以及完成时间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课题案例集,教学反思若干篇3、结题报告一份九、参考文献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十、承诺: 1、准时参加课题研究有关会议2、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会议,围绕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定期对实验对象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课题研究效果进行分析。
3、及时上交课题研究相关材料。
课题组成员签名:_程雷_____ ___李稳高_________ _王程田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