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学教案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寓意。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暮江吟》的诗意和诗境。
(2)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意。
2. 学生准备:(1)预习《暮江吟》。
(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简介诗人白居易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诗意(1)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寓意,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喜欢的理由。
(2)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诗句应用于日常生活或创作中。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和应用,《暮江吟》的意境和寓意得以体现。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这首诗,并将其诗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表现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2. 知识点掌握评估: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暮江吟》的诗意、诗句理解和诗境体验的掌握情况。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培养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诗句的赏析,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江景,激发学生对《暮江吟》的兴趣。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品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品味诗句的美。
5. 体会感情: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
6. 总结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3. 讨论教学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暮江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暮江吟》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动画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
3. 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暮江吟》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江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暮江吟》的兴趣。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品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品味诗句的美。
5. 体会感情: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美景。
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难点体会诗歌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这时,有一位诗人来到了江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暮江吟》。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大家都知道他的哪些诗呀?(引导学生回忆《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四)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一道残阳铺水中”,大家想想,这“残阳”是什么样的呀?就像我们有时候傍晚看到的,太阳只剩下一半,红彤彤的,光芒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那这残阳“铺”在水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好像给江水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是不是特别美?“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里的“瑟瑟”指的是青绿色。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江水一半是红色,一半是青绿色,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呀?是不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在这里可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可怜哦,而是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的夜晚为什么可爱呢?“露似真珠月似弓”,大家看看,那露珠像什么?像珍珠一样圆润、晶莹。
那月亮呢?像弯弯的弓。
多形象的比喻呀!(五)体会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六)诵读诗歌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
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
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
“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
“吟”,即吟诗。
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暮江吟 教案 暮江吟教案幼儿园优秀

暮江吟教案暮江吟教案幼儿园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暮江吟》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暮江吟》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暮江吟》的诗意画面。
2.图片:与诗中描绘的景物相关的图片。
3.音乐:与诗情相符的轻音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夕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色。
2.教师引出课题,告诉幼儿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夕阳的古诗——《暮江吟》。
(二)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暮江吟》,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美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露水和月亮的美丽画面,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三)诗歌欣赏1.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欣赏《暮江吟》的诗意画面。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中画面的感受。
(四)创意活动1.教师出示一幅空白的画卷,邀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画卷上描绘《暮江吟》中的景色。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创意活动中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创作能力。
3.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关于夕阳的古诗,并进行朗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暮江吟》这首古诗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
2.在创意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幼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对《暮江吟》的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九课第一课时暮江吟教案含反思

第九课第一课时暮江吟教案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简介作者。
唐敬宗宝历二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诗人亲身感受到朝廷弊政所致的国事衰微与人民困苦,写了不少“讽喻诗”。
此诗为其中一首,依序叙事,构思而成。
3. 看插图(或课件)后,让学生说说图意。
二、读讲
1. 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齐读古诗。
2. 分段讲解(按诗的小序所言“从黄昏到夜半”顺序)。
(1)用陈述语气读前两句。
改句式: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说“半落”),所以江上的碧波就要与蓝天相映(说“间或”);因为快要到夜半,所以觉得月亮格外圆而亮(说“可怜”)。
用疑问句式读后思考:月轮“九秋”夜更圆,为什么诗人却说是“可怜”呢?讲解:“九秋”当指九月,也可指秋天,而古时月中蟾兔被称为仙兔,由此得出本诗中的“可怜”是“可爱”之意。
(2)用对话的语气读:“一绝句”点题,也点出了写作诗的时间;“怜”字正作爱解,迎合了“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句富有动感:月初(上弦)月弯如弓,露珠晶莹透亮如珍珠。
实景描写,阴阳二界如此协调,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3. 回到全诗
(1)用问答读全诗;怜爱其一:露珠;其二:月亮。
(2)改陈述语气读全诗;流露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 指导背诵。
三、作业
1. 诵读课文。
2. 辨字形组词(课后题4)。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暮江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把握《暮江吟》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暮江吟》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意见。
4.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暮江吟》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歌中“美好事物”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诗意及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暮江吟》江水潺潺暮色苍茫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1)学生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
《暮江吟》教案优秀7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暮江吟》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文范文将不胜荣幸。
《暮江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暮江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暮,傍晚。
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
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
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
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
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诗歌意境的把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诗歌写作技巧的认识:学习诗歌的对仗、夸张、拟人等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举例:在讲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残阳”与“江水”的意象,体会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所表达的情感。
4.背景了解: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的时代意义。
5.创作技巧: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对仗、夸张、拟人等。
6.应用实践:通过仿写、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关爱自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在解读“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瑟瑟”所表达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现场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江水在残阳映照下的动态美。在诗歌写作技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让学生通过对仗的方式仿写,从而突破写作难点。在情感态度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共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诗歌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然之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创新教案第【1】篇〗1、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到三年级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因此在《暮江吟》的学习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讲授,通过提问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字典、互相讨论,解释疑问、理解诗意;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诗情”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按照以上步骤和方法,自学古诗。
2、教材(内容)解析《暮江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形成的单元,其中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写作的生动。
在古诗的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诵读优秀古诗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是四年级古诗教学的重点;结合单元学习目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写作的生动、观察的细致。
3、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听、说、读、写训练都不能少,其中诵读为最重要的方法,在古诗教学中尤其重要。
《语感论》指出:“语言是把人和社会、文化联接起来的纽带,语感则是把人和语言联接起来的纽带。
语感表现为作用于人的语言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感的需要或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
”可见,要使学生形成语感,应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下功夫。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在本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训练——通过听标准朗读,体会节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分享阅读感受,说出自己的体悟;加强书写指导,进一步增强语感。
4、教学目标①借助会意字知识、已知字拓展,识记并会写“暮、吟”两个生字,会读“瑟”。
②通过预习、小组交流,能准确断句,读出节奏感。
《暮江吟》的教案设计

《暮江吟》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暮江吟》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暮江吟》中的情感,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暮江吟》的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原文解析:分析《暮江吟》的诗意、诗句、意象、意境等,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2.3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暮江吟》的语言、韵律、修辞等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诗歌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逐句解析《暮江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3 诗歌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暮江吟》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暮江吟》及相关古诗词选集。
5.2 辅助材料: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诗词鉴赏方法等。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暮江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2 课中活动:1) 朗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4) 进行诗歌朗诵和赏析。
6.3 课后活动:1) 布置作业:编写一段关于《暮江吟》的评论或描绘一幅相关画面;2) 组织古诗文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暮江吟教学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3)懂得珍惜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的理解;(2)生字词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文所描述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诗文中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 诗文卡片:打印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诗文中所描绘的景色;(3)简介诗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2)分享讨论成果,师生互动点评。
4. 诗文解析(1)解析生字词,讲解诗文内容;(2)分析诗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文意境;(2)引导学生珍惜美好时光,激发学习动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境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3)预习下节课内容。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运用诗中的意境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暮江吟》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知识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准备:(1)预习《暮江吟》。
(2)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暮江吟》。
(2)提问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2. 讲解:(1)讲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分享讨论结果。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意境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评和修改。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评价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3. 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互评修改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搜集其他描写江景的诗作,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暮江吟》的意境创作绘画或摄影作品,以此来体会诗中的美。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暮江吟》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受或分析文章。
3. 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2、温习《夕照》;3、准备水彩笔教师准备: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
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暮江吟_教案

暮江吟_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暮江吟》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整体意思。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暮江景色之美,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并能够模仿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暮江的景色。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江边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会想到哪些诗句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暮江吟》。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的诗歌风格,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残阳”“瑟瑟”“可怜”等词语的含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暮江景色的特点。
5、诗歌赏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给人带来的感受,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6、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可以采用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等形式。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暮江吟》的意境;(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自然美,培养审美能力;(3)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2.2 教学难点:(1)理解《暮江吟》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2)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暮江吟》的诗意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3.2 学生准备:(1)预习《暮江吟》;(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暮江吟》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暮江吟》,并提醒他们注意字的书写和发音。
4.3 理解诗意(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暮江吟》的诗意;(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4.4 文学鉴赏(1)教授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比较、联想等;(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暮江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赏析文章,可以是感受、欣赏或评价;(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进行欣赏和评价。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暮江吟》;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暮江吟》的意境;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2. 诗句的意境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文本;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与《暮江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2. 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暮江吟》的作者和背景;2. 学生自由朗读《暮江吟》;3. 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4. 学生跟读《暮江吟》。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境;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句的理解;3. 教师总结并板书诗句的重点字词和意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与《暮江吟》相关的练习题;2.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对《暮江吟》的喜爱和收获;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暮江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诗句解析、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暮江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诗句的意境和重点字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暮江吟》的意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3.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七、古诗鉴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其他相关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鉴赏;2. 学生分享对其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作文。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暮江吟》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明确背景,体会情感:篇一(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
俗话说:诗言志。
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暮江吟》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教师准备:课件,诗签[教法]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暮江吟》;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意和写作技巧;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和意境;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境;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边的景色,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让学生多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文化背景知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或情境,要求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4.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诗歌教材,提供诗歌内容和注释;提供相关的文学欣赏书籍或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教学教案
暮江吟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课件下载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课件下载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
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