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育改革中的市场化问题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

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

2016年4月号上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核心是以市场为核心,了解市场的需求,引入市场的经营机制,增加高等教育的灵活性。

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的基础上,探究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和有效策略。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一)高等教育投融资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教育投入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高等教育随着国民教育需求的提高,实现了扩招,教育经费的短缺使教育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

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在资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办学规模、教育条件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学校开始将资金的来源看向市场,开始促进融资的多元化。

但是目前高校的主要资金投入还是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投资,除少数学校外,很多学校的融资渠道还使呈现出单一性,缺乏筹集资金的机制条件,资金的固定化造成学校的静态化,教师毫无创新的教学和学术,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

(二)高等教育垄断形成的竞争壁垒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绝大部分是公办的,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地垄断了高等学校的创办、管理和投资,将学校完全置于市场需求和竞争之外,使学校逐渐出现固封自守的现象,按照习惯和惯例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市场的需求,造成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市场的脱节。

同时,事业单位统一的晋升制度使人才在高校竞争上呈现出机械的状态,人才的评价和考核出现不公平性,影响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

高等教育教师在教学上工作强度并不大,教学学术的研究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个工作的弹性,需要市场化竞争机制的支持。

(三)高等教育脱离市场需求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而是要为市场提供优秀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学生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从实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高等院校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课程在专业建立以来很少由学校根据对市场的调研进行及时地调整,在新课程理念成为教育主题思想的前提下,高校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改革,这就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相似性和与市场需要的脱节性,不能为市场提供直接转化的劳动力,缺乏充满创造力的人才。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历史学院 10级赵粲然 1100200023 既然要讨论教育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首先就应该弄清楚什么事教育市场化,不搞清这个问题,就把中国教育改革所出的各种问题全推到教育市场化的身上,这是毫无道理的。

下面我们要讨论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市场化?教育市场化问题争论的焦点,不在“市场”的上,而是集中在“市场化”的“化”字上。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教育制度”和“教育是第三产业”的问题,早已成为中央政府行政的现实。

于是,学者们只好抓住“化”字做文章。

肯定市场、市场机制,否定市场化。

可“化”、不可“化”,该“化”、不该“化”,实际上,只是概念界定问题或理论视角问题,最严重也不过是个“思维惯性”问题,完全应该像接受经济领域市场化的说法一样,承认非经济或准经济领域市场化的现实,并运用市场化的概念演绎理论。

因为邓小平理论早已论证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功能和工具性质,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市场”属于“资本主义”的误解,宣告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此外,接受市场与市场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现实、排斥市场化的可行性,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

因为“市场化”与“市场” 或“市场机制”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

从语言学角度看,名词或形容词加“化”字后缀构成动词,仅仅表示“(逐步地、全面地)转变成……(名词或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已。

“美化”、“恶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向“美”、“恶”的性质,向“数字” 、“网络”的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方向的“转变或转化”。

同理,“市场化”只具有“向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方向转化或变化”的涵义。

换句话说,“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的逐步运用与全面推广,仅此而已。

在经济学语境中,市场化或市场机制,意味着价格制度和竞争机制。

所谓价格制度,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描绘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认识到,形成于买者和卖者之间自愿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像一只无形的巨手,能够协调千百万参与交易的人们的行动。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基于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提出的。

新自由主义以“自由市场”为基础,强调独立自主的市场机制,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市场化不是绝对的私有化或公有化,而是一个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它使得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自主性和更加广博的适应性。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品,其市场化强调将教育由国家包办模式转向市场化模式,把市场机制作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主导力量,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要自主地培养各种人才。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积极意义(一)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投资是政府单一渠道,公立大学的日常开支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国家财政的教育开支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渠道的投资显然使政府越来越不堪重负。

在市场机制下,国家教育机构必须依靠自身品牌吸引投资者,其教育资金来之不易。

同时,“企业模式”下的顾客有权利自主选择学校进行投资或撤资,这就促使高校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通过引入多方投资者并建立多方共同监督机制,一方面国家教育机构将获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将趋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市场机制具有灵活性、变动性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弥补计划机制的不够,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对其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有用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

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将对高校实行放权,从高校管理的舞台逐渐退居幕后,对高等教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高校的职能将进一步扩大,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可以自主进行招生、学科设置和内部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改革,满足学生、企业等消费者的需求,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于一身,转变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等学校。

(三)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

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处于市场中的各方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一、引言二、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1. 商业化倾向严重2. 教育资源不均衡3.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4. 成本过高三、改进思路1. 加强政府监管与引导-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推行公平竞争原则- 加大对教育市场违规行为处罚力度2. 提升公共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置-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积极推行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和贫困地区- 建设更多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法,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情况评估- 鼓励优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建设- 不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成绩4. 控制教育成本,确保平等机会- 减少课外培训负担,缓解家长压力- 推行公立学校收费适度,防止乱收费现象- 提供奖助学金和贷款等支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结论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

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商业化倾向严重:近年来,商业化已经成为教育市场的主导趋势。

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应试辅导课程充斥着市场。

这种商业化倾向使得教育变成了一种商品,追求利润成为很多培训机构首要目标。

这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学习压力和经济负担;对于老师来说,则增加了工作压力。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明显的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匮乏、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影响了公平教育的实现。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标准化考试仍然是衡量学生能力和老师绩效的主要方式。

这种单一评价方法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并且给教师过多课业负担。

此外,评价标准和内容存在许多争议,缺少科学与客观性。

成本过高: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成本不断攀升成为负担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趋势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现状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心主题。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环境,教育行业也必须实现市场化改革。

教育市场化的核心是将教育服务视为一种可供消费的商品,由此产生了竞争和选择的机会。

近年来,教育市场化的进程加快。

随着教育资源的充足和多元化,人们参与教育市场的机会也愈发增多。

由于国家的引导和推动,教育行业中的各种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

但是,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市场风险问题。

教育供给方的多元化和竞争可能导致一些供给方破产,从而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带来损失。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各种市场主体的异质性和不同的信息能力,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可能受到影响。

二、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市场化未来将出现以下趋势:1.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一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将逐渐实现共享,这将推动教育行业的整体提质。

2. 课后服务的增值。

由于教育的日益专业化,课后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这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情绪,促进教育行业的深入发展。

3. 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管。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一些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出现将为市场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资源评估服务。

4. 教育品牌和教育产业的形成。

由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涉及教育的投资和公司也出现。

教育产业的形成将为教育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法要推进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必须依据教育行业自身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1. 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必须加强市场监管。

这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使市场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市场化解决方案

教育市场化解决方案

教育市场化解决方案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市场化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教育产业也面临着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在教育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1. 大量从业者的多样性随着市场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涌现了大量的教育机构和从业者。

这些机构和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同时,一些教育机构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可能会牺牲教育质量,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往往被集中到城市和少数富有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的二元结构,加剧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3. 教育成本的上升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教育的经济属性越来越明显,教育成本不断上升。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教育费用的负担已经超过了其承受范围,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教育市场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了解决从业者的多样性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从业资格和准入标准,同时加大对教师和机构的监管力度。

此外,可以鼓励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与各类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2.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和贫困地区。

例如,可以提供优惠政策、设立师资培训基地、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等。

同时,可以推动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学生的扶持力度。

3. 降低教育成本为了解决教育成本上升的问题,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例如,可以设立教育补助制度,向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金补贴。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教育收费标准,确保学生和家庭的合法权益。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研究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研究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研究教育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而在当今社会,教育行业在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一、市场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教育行业也逐渐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

在市场化的影响下,教育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方面,市场化使得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的经营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市场化也使得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它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会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但是,市场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忽视师资建设和教学质量,甚至出现教育病态现象。

其次,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一些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可能会“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者选购不必要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问题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

二、社会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社会化是指教育行业逐渐走向社会化运营模式,即不再仅仅依靠政府资金和资源,而是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

在社会化的影响下,教育行业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一方面,社会化使得教育行业更加公平和民主,降低了教育公平度低和教育质量差异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化也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区教育和在线教育的有机结合。

同时,社会机构的参与也使得教育行业不断地向外拓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服务。

但是,社会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化可能会让教育行业越来越商业化,为了吸引社会机构的加盟,学校和教育机构可能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教育本身的价值。

其次,社会机构的参与也会导致教育行业的管理更加复杂,需求与资源的匹配也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教育行业在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教育机构市场化经营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教育机构市场化经营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教育机构市场化经营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一、问题分析1.1 教育机构市场化经营带来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机构逐渐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开始进行市场化经营。

然而,在市场化运作中,许多教育机构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很多教育机构过度注重营销和利润最大化。

追求高利润成为其唯一目标,牺牲了传统教育价值观和学生需求的满足。

例如,有些机构过于宣传所谓“零失败”的培训效果,并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在推崇市场竞争原则下,部分教育机构采取不良竞争手段来获取更多资源。

这包括虚假广告、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等行为。

这种不正当竞争破坏了整个行业环境,并且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此外,在为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资本运作时,某些投资方或企业管理层缺少专业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

他们更关注短期回报,对于长远的教育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投入。

1.2 教育机构市场化经营面临的挑战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教育机构在市场化经营中也面临一些其他挑战。

首先,由于行业监管不完善,诸如加盟制度、学分转移等重要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这导致了市场失序现象的出现,造成无谓的恶性竞争。

同时,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

其次,在信息时代来临后,知识传递和获取方式发生巨大变革。

新技术、在线平台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并推动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兴起。

传统教育机构需要迅速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这种变革。

最后,在中国家庭普遍看重子女教育的观念下,在线补习班、学科培训等非正规教育开始崛起,并对传统教育机构造成竞争压力。

这些补习班以低价、灵活的服务模式吸引家长,使传统教育机构失去一部分招生市场。

二、解决方案2.1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为了减少教育机构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

这个体系既要考虑到教育质量和效果,也要关注学生和家长满意度。

只有找寻到合理平衡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发展水平。

2.2 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为了应对不良竞争手段带来的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概念下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与风险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与风险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与风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学历和更好职业的重要途径。

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高等教育市场也开始出现一些趋势和风险,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市场化趋势1.教育资源私有化\n市场化进程中最明显的趋势是教育资源私有化,即高等教育中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地被私有化。

这种趋势最明确的表现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商业化,包括高校的股份化、大规模垄断、专业化等。

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的推动已经成为高校在今天发展中不得回避的现实,使得院校在招生、培养和科研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学科结构向实用型转变\n因为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很多高校在培养中更加注重实用型学科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型学科的培养。

这种趋势表现在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日益规范化、行业掌握的职业技能等方面。

3.教育模式的多元化\n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是市场化推动的另一种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科技手段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机构也在尝试更加全面智能的教育模式,比如采用在线学习平台、在线辅导、网络考试等新方式和工具,获得广泛的赞誉。

同时,很多机构内部也在加强学科交叉,强化课程系统,使学习模式更加高效化和灵活。

二、市场化风险1.对高等教育的商业化推动\n由于商业化导致的高校经济运营模式可能会导致高校的质量下降,出现教育压力。

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可接受质量标准和要求也将面临更高水平的考验。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防范和处理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强的行业竞争力。

2.实用型学科推动对理论型学科的冲击\n尽管实用型专业具有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但孤立地推动实用型学科会对理论型学科的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因为过程化的学习模式的强调可能会导致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及传承的影响。

因此,实用型学科的培养应该在确保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科跨界融合和综合实践的培养。

3.多元化教育可能增加信息开销\n随着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人们的教育开销也会不断增加。

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思考

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思考

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思考【摘要】在市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市场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学校及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高等教育市场化也催生了学校经营模式的革新,学校需要更加灵活和竞争力强的管理方式。

学生在面临选择时更加注重学校的声誉和专业对就业的帮助,这也推动了学校开设更加实用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在国际竞争中,高等教育市场化让学校更加注重国际化办学,提升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市场化思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但也需要面对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通过市场化思考,高等教育可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质量、经营模式、学生选择、就业、国际竞争、前景、挑战、机遇、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思考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思考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市场化思考下,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而是涉及各方利益的复杂系统。

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化思考下,高等教育不再仅仅受政府的控制和规划,而是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竞争力。

学校需要更加注重提升教学质量、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资金。

学生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注重自我提升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思考不仅对学校经营模式、教学内容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选择和就业机会,以及学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思考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探讨和解决。

只有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市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市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研究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研究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研究近年来,教育行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关乎着人们的教育和未来,更是因为它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教育行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教育行业的市场化的表现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教育资源的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育资源成为了市场上的商品,学校和培训机构纷纷涌现,竞相争夺市场份额。

这一现象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灵活、更加高效。

2. 教育课程的市场化。

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类培训机构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市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同时,教育课程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体现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3. 教育评价的市场化。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也增加了对教育评价的要求,学生和家庭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教育机构不仅要提供优质教学,还要提高课程的满意度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行业的社会化的表现教育行业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教育公共化。

教育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保障每个人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国家设立了一系列的教育体系,并提供公共教育资源。

这使得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禁脔,而是每个人都有权享受的公共资源。

2. 教育社会化。

社会各界也纷纷加入到教育事业中,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例如,各类非营利性机构、社区服务组织以及志愿者团体等,都为教育提供了很多实际帮助。

3. 教育个性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就需要教育机构根据人们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利弊教育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利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机构的市场竞争促使学校和培训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利:加速教育改革。

市场经济的推动使得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

高等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再探讨

高等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再探讨

高等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再探讨本文拟从市场形式与市场作用、功能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完整性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希望找到现实发展中某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如市场竞争、等价交换,并探讨建立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共同起协调作用的新型体制。

[标签]高等教育 市场化 研究这其中包含两个层次:从宏观上看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办学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影响和反映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从微观上看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具体表现为引入市场机制或借用部分市场方式处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关系,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引入市场调节方式,提高高等学校内部运行效率。

本文主要从宏观体制上作探讨。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其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种:一种原属分散型高等教育体制,教育活动呈现极大的市场性,其资源配置受市场影响较大,改革中逐渐增加国家干预性;另一种原属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其资源配置主要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提供,改革中逐渐增加市场调节性,以增加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属于后一种类型,需要引入市场调节机制,改变集权重、分权弱,计划多、市场少的状态,建立一种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共同起协调作用的新型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完整性(一)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分析从企业商品生产的角度,对照“投入一生产一产出”三个过程,可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分为三个环节:“入学一培养一就业”(见图1),如图所示,目前高等教育系统中存有与“就业”相对应的“劳动力市场”,而与“入学”相对应的“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与“培养”相对应的“高校内部市场机制”并不存在。

从高等教育系统总的结构看,高等教育市场形式上的不完整性很明显,这种不完整性与我国现行政治、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中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系统要素的部分市场化有着密切联系。

从高等教育消费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求”大于“供”的矛盾,这种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扩张的高等教育消费需求,近两年出现的高校扩招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因为这种扩招只是一种暂时的计划性扩招,难以真正反应市场变化并最终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供求平衡。

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考教育市场化已成为社会广泛争论的话题。教育市场化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教育的公益性本质要求:教育市场化应有合理边界,首先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缘此,必须在政府主导下通过积极的社会力量参与及有效的市场化机制选择,激发公平竞争,促使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简敏(1968—),女,四川雅安人,法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政治文明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重庆400031)一、关于教育市场化的论争当下人们对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市场化现象有着不同的解读。主张教育市场化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起基础和主导作用。教育市场化可以有效地引导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缓解教育经费短缺矛盾;学校不再按照国家指定的招生计划招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更好的促进教育和劳动市场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教育垄断的条件下,学校有固定的生源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少影响到它的发展,甚至有些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获得的资源和财政支持更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各学校将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存续和发展而不断提供各种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后果表示了强烈的担忧和置疑。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特殊社会产品,企业和学校在价值目标上有本质的区别,教育的市场化会影响到教育的社会属性,还会对教育功能和性质产生扭曲和异化[1]。譬如:政府假市场化之名减少财政投入、学校乱收费、国有中小学名校的变相出售、非法改制等等。为此,就必须为公立学,保证教育不为任何特定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利益所左右。此外,一些反对教育市场化的学者认为,教育市场化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会导致更大的贫富差距。[2]其实,市场化是在市场理念指导下,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工具的作用,是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经济方法。我们应看到教育市场化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作用,同时也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其弊端,在实践中尽量把市场化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小程度。市场化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机会,更高的教育质量。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市场化究竟在多大的范围内和多广的程度上推行,却需要我们审慎选择。二、教育市场化的基础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基础。(1)教育产品的属性。基础教育的发展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其公益性色彩特别浓,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国家必须承担基础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教育对个人明显的收益,给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带来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中这种私人物品的性质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前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长之间的矛盾。为此,国家鼓励个人或社会力量投资办教育,并允许其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和回报。这为私人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了可能。(2)经济学的观点。教育市场化的主张主要源自新古典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社会的进步决定于个人选择的自由,自由市场是参与式民主的唯一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福利国家的经费支出并没有缓和贫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校不受市场规则的激励和惩处,如果教育向下授权,并且遵循市场规则,则教育经费减少,但教育品质提高;新制度经济学主张教育是一种投资,既需要支付成本又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效益。按照市场经济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受益各方即受教育者个人和代表社会的政府理所当然地应当支付相应的教育成本,即实行成本分担。所以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育成本分担,从而使学生和家长直接参与和影响教育进程是教育市场化的一种体现和需要。[3] (3)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引入市场、准市场等激励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品质[4],开展了一场追求“3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后来,学者福林加上公平(Equity)指标,形成了以“4E”为目标的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这表明政府要保证接受服务的对象受到公平的待遇,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照顾和服务,公平指标成为当代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因素。新公共管理理论还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引入竞争和市场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即通过扩大对私人市场的利用以替代政府公共部门。教育市场化的现实基础。教育市场化主张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英美的教育改革政策中,欧美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旨在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教育中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公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与私立学校间的竞争。具体的措施有教育券(凭单制)、特许学校、民营教育公司、公有学校的私有化管理等多种形式,促进学校间的竞争。我国浙江长兴县正在试验教育券制度,在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中引入公民社会力量与市场因素,解决集中办学的经费不足问题。2003年我国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004年4月《民办教育促进法条例》生效,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公民社会选择和市场选择进行了全面规范,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和制度保障。三、教育市场化的相关考量第一,教育市场化并非完全的市场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向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民主的体现,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的方向发展。教育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教育市场化的模式和范围。义务教育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基础教育领域实行完全市场化会极大的破坏教育的公平性,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和落后的区域。政府应担负起基础教育的责任,对其发展给予有力的保障。而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以及职业培训等领域,可以部分地按照市场化原则的要求去运作。第二,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必须正视公平与效率问题。一方面,市场规则下的竞争,效率原则无疑会给学校的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带来服务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机构自身利益驱动,常常会有一些短期行为,如过分的注重热门专业、收费偏高、不注重基础学科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等。同时,如果过分的强调“均衡发展”,又会造成服务质量的平庸甚至下降,低效运行,扼杀学校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市场化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第三,政府和市场的互补。政府提供教育产品的方式有二:一是直接生产,即政府通过自己所控制的单位,直接投资经营和管理。二是政府虽然是教育的提供者,但并不意味着政府要亲自生产,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委托、合同、授予经营权、法律约束等手段,让私人提供服务,以弥补政府直接参与教育提供的缺陷。“当安排者和生产者合一时,官僚制成本就产生了,即是维护和管理层级系统的成本。当安排者和生产者不同时,又产生了交易成本,即是聘用和管理独立生产者的成本。两种成本的相对值决定了安排和生产功能分开是否值得。”[5]政府和市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两者是互补的。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参与;同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需要导入市场力量。市场化的实质就是要解决政府、市场间的权力分割、责任分担的界线问题。我们应结合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第四,不可或缺的政府主导。教育市场化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非完全市场化,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教育资源配置如果完全通过自由竞争方式来实现,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混乱现象。如学校过分的追求市场中的热门专业、虚假宣传、高价择校和乱收费,还会导致无序恶意竞争和人才的无序恶性流动。市场的某些短期行为和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道德风险,市场失灵给政府干预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使政府合理干预成为一种必要,尤其要做好教育市场化的政策法律准备。虽然我们有理由对教育机构进行合理监管,却不能因此否定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四、教育市场化的机制选择首先,借鉴教育券制度。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极其重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投资的公平上,以保证教育资源在不同的团体之间分配和成本分担公平。[6]可以通过给家长和学生发放教育券的形式,让受教育者自由选择就读的学校,学校将凭在校学生的数量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教育券改变了配置资源的方式,从以往的直接通过财政拨款给学校转变为学校依靠吸引学生就读、依靠教学水平的提高来赢得资源。教育券制度有效的促进了学校间(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竞争,公立学校不再有固定的生源和稳定的财政拨款,都要通过不断地改善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吸引学生前来就读,通过学生手中的教育券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其次,学校办学自主化和内部管理市场化。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学校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办学方针、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将直接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关键作用。各类学校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教育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政府应当把具体的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学校,让学校能够在经费的使用、教师的聘用、课程专业的设置、招生规模等方面按照市场要求和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自主决定,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有个性的特色学校。学校的基础设备的购置、图书馆、体育场、后勤服务等可以走向市场,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收益。再次,完善弱势群体辅助机制与教育消费信贷机制。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教育的不平等将是最大的不平等。对于处于落后地区、家庭贫困的学生,只要他们有学习的能力,政府就有责任为其创造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使其不因贫困而失学。否则,还会造成贫困的延续。国家通过财政拨款,以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对贫困学生实行各种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捐资。此外,政府对用于教育的贷款提供担保和贴息,加大力度扩大助学贷款的范围,引导学生的诚信意识,进一步健全教育消费信贷机制。第四,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教育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国家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私立学校是公立学校的重要补充,通过多渠道、多主体的投入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尽可能的满足教育需求。政府要通过制度保障,使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能够取得合理回报,有良好的经济预期才能吸引各界力量投资教育。目前,我国民办学校不仅数量少,质量更有待提高,而且很多社会力量参办的学校的独立地位不明显,没有相应的教育拨款和优惠政策,其办学的目的也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收费相对较高。为此,政府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政策倾斜力度和监管力度,改变对民办教育的歧视,以多种方式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最后,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市场经济社会必然是一个多元选择的社会,赋予每个公民更大的选择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保证学生能有能力在不同的学校间选择他们满意的学校,有自由竞争的各类学校的存在是前提,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就读的学校。学校提供多样化的、特色的、个性化的服务是行使选择权的关键。在学制方面,纵向的各级教育之间有多重选拔的特征。横向的各类教育之间应具有相互贯通与衔接的特征。在课程制度方面,应建立可选择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均衡的课程制度。在教育管理方面,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对学习者或家长的选择进行帮助、指导和信息支持。[7][参考文献][1]纪宝成.“为公立学”是我们的旗帜——评“教育产业化”[N].人民日报,2006-03-24.[2]邓俊英.关于教育市场化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2003,(2):74.[3]周采,黄河.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教育的市场化趋势[J].教育与经济,2001,(3):56.[4]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4.[5][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司部门的伙伴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6]邹东升.教育券制度功能分析与我国应用策略[J].经济师,2004,(9):98.[7]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变革与进步。

而市场化改革则是其中之一的重要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育市场化的定义、意义、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市场化的定义与意义教育市场化是指采用市场经济手段与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政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能够逐渐实现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社会化。

教育市场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同时,市场化改革也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推动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不仅会使教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教育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升。

二、教育市场化改革实施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

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改善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等。

同时教育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逐渐对外发展国际化教育业务。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教育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智慧教育等也在逐渐发展和迭代优化中。

这些都为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教育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实施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仍需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行业需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压缩“野蛮生长”和“劣币驱逐良币”等不良现象。

此外,有些教育机构不注重教学质量,而是过分强调商业前景,需要加强对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此外,今天的教育市场难免存在压低教育质量、不正当竞争、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教育机构、学生和家长都可能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将基础教育市场化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将基础教育市场化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将基础教育市场化前段时间网上有人讨论将教育引入市场化的议题,看完后我表示坚决反对!教育应该是纯粹的,应该是不以任何利益为导向的,应该是人类灵魂塑造的一片净土!对于教育,我的个人态度很明确,就是坚决反对将教育引向市场化,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是绝对不能引向市场化的,否则会埋下重大隐患。

至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教育适当地引入优质企业共建发展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企业不能参与和影响教育本身的发展,和教育教材的内容设置,这是必须要守住的底线。

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是国之发展的根基,是不允许有一旦失败了还能重新再来的过程。

教育不像创业和做生意,创业和做生意允许有失败了可以重新东山再起,可教育一旦失败了,那就至少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被毁掉,所牵涉到的人数何止是上千万?教育失败的代价是社会和人们无法承受的。

假如将中小学教育引入市场化,将会引发教育资源的严重分化,将会有很多孩子辍学,将会导致上学费用直接飙升,将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将会导致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严重分化,将会导致学区房房价直接攀升,将会引发学生的虚容心过盛,无形中引发各种矛盾出现,也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加剧社会分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建设与发展。

若将中小学教育引入市场化,会导致地处偏远地区的孩子,失去本该享有的可以接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也失去了靠争取努力学习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若将教育引入市场化,也将会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孩子,失去本该可以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然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循环下去,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社会阶层的撕裂,加剧社会矛盾分化,从而会引发社会动荡,将会动摇国之发展的根基,影响将是深远的。

若将中小学教育引入市场化,在稍长一些时间之后,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后将会导致社会发展发生根本的变化。

到那时,社会发展将会出现典型的两极分化,国家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人们所处的社会也将不再和谐,将会凸显各种矛盾。

富人因为有更多机会享有更多教育资源,形成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贫民失去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甚至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会变得更加贫困,从而引发这些人的仇视社会,引发社会动荡,对国家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企业化趋势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企业化趋势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企业化趋势教育,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无论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统教育模式,还是现代化的教育体系,都是围绕着“启迪智慧,培养人才”的目标不断发展完善。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于教育品质的不断提升,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教育行业也向着市场化和企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业的市场化和企业化趋势正在愈加明显。

一、教育行业的市场化市场化教育是指教育行业参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设计教育内容,并且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进行推广和拓展。

在市场化教育中,教育机构从传统的“以教书为主”转变为“以培训为主”,不再是纯粹的教育行业,而是成为了教育与商业相结合的混合行业。

在市场化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市场逐渐形成了对于高品质教育的需求。

不论是学前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技能培训,都逐步成为了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教育领域。

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机构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市场战略,创新教育内容,并且注重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

二、教育行业的企业化企业化教育是指将教育机构运作从“政府管控”转变为“市场自主”,实现营利性教育,是市场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企业化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机构不再是非营利的教育机构,而是将“无偿服务”转变为“有偿服务”,注重收益和效益的提升。

这样一来,教育机构的运作不再像传统的非营利性机构那样单一,而是更加多样化。

随着企业化教育的推广,花样翻新的教育机构不断涌现,而这些企业化的教育机构从教育的方式、内容到营运的方式、效率,都注重资本的运用和收益的回报。

从而,可以探索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更快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三、前景与问题虽然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与企业化趋势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手段,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放任市场和资本的力量过度介入,可能会影响教育的公正性和质量。

部分企业化的教育机构,可能会刻意夸大教育效益,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可能会忽略教育的社会价值,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教育服务的市场化与优化

教育服务的市场化与优化

教育服务的市场化与优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服务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服务的市场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行的教育改革措施,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供求关系进行资源配置,使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更加合理,提高办学效益,推动教育的优质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优化教育服务成为关键环节,而本文将探讨教育服务的市场化与优化,以及市场化对教育服务的影响。

一、教育服务的市场化教育服务的市场化是指教育服务逐渐从政府管理向市场型转化的过程,即国家不再全盘负责教育事务,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平衡。

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环境和推动教育的发展。

具体而言,市场化改革的几大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投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放宽教育经营许可等。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教育服务优化教育服务是市场化的前提和保障,它是通过改善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提高教育服务效益和满意度,为教育服务市场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其中优化教育服务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教育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推出符合需求的教育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教师素质。

3.强化教育服务的监管和评估,加强对教育市场的排查和管理,防止企业为追求利益而恶意削减质量或不公正竞争。

三、市场化对教育服务的影响市场化改革使得教育服务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1.市场化导致了教育服务资源的分散和不均衡,想要接受好的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2.市场化也有可能削弱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因为许多机构注重的是应试能力,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市场化教育也有可能造成岗位市场的高竞争和过度培训,导致过多的改良和尝试而不是深入和全面的去学习。

四、结论教育服务的市场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其目的在于为教育的优质发展,同时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研究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研究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研究近年来,国内教育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市场化改革。

以前,教育行业被认为是公益性质的事业,但是公益事业无法长期维持,因此,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

那么,市场化改革到底有益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吗?首先,市场化改革可以有效地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

因为市场机制会自动调整资源的配置,从而促进国内教育行业的优胜劣汰,让好的教育机构脱颖而出,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些优秀的教育机构会引进更好的教育资源,专注于教学质量的升级,提高教育行业整体的水平。

其次,市场化改革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通过市场化改革,不同的教育机构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从而提高教育机构的整体水平。

同时,更加优秀的教育机构会因为教学水平更高而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青睐,被不断选择。

更好的教育机构不断涌现,而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从而提高了国内教育水平。

另外,市场化改革也可以为教育行业提供更多的资本和资源。

教育机构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本和资源。

市场化改革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资本运作平台,融资更加便捷,从而为教育行业带来更多的资本和资源,让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发展。

但是,市场化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市场化过程中,不少教育机构无法承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可能会因为人员成本和资金问题而关闭,使得教育行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其次,市场化改革可能导致一些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学生而降低教育质量,从而损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因此,教育机构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坚持教育本质,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维护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管,加强对教育市场的引导和规范,切实保障市场竞争的公正性,促进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市场化改革可以为教育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教育机构和政府必须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注重教育本质和维护学生和家长的权益,推动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创新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创新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来促进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质服务的提供。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费优惠政策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政府的支持。

为了鼓励投资者投资教育行业,政府可以出台税费优惠政策。

比如说,政府可以对投资教育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或者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方面给予优惠。

这些政策可以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教育行业,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政府也应该对投资教育行业的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管,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

二、教育机构的多样化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教育资源的紧张,民办教育机构逐渐成为市场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还应该鼓励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的发展,比如说艺术、体育、语言等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拓展教育服务的多元性。

三、智能教育的推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教育成为市场热点。

智能教育是利用先进技术和算法来提供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

同时,智能教育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智能教育是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优秀教师的培训和使用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不仅需要优秀的教育资源,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

因此,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激励。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措施来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比如说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等。

同时,市场化改革还需要鼓励优秀教师的使用,优先聘用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正确引导市场的同时,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和优质提供,才能实现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质服务的提供。

对我国教育改革市场化的一些看法 - 时事政治

对我国教育改革市场化的一些看法 - 时事政治

对我国教育改革市场化的一些看法- 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近期看了约翰·E·丘伯和泰力·M·默的《政治、市场和学校》,其中的许多观点对我颇有启发,但是对作者的一些观点并不赞同。

正如译者序言中提到的“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差异来证明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效率高,其分析是一维的”、“中小学教育除了满足教育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具有一定经济产品的特性之外,还必须满足社会民主发展、形成国家认同的需要”。

美国九十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运动如教育分权、择校运动和公立教育私营化等措施促进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为教育消费者提供了最好的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的民办学校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

特别是从近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规颁布以来,我国民办与私立学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办学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多元化经济成份并存为标志的经济体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办与私立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补充。

并且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到业余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都有民办与私立学校教育的成份。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市场化运作的学校有以下这些: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国有民办或民办公助学校、股份制学校、教育市场化运作的学校(例如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办学等等。

无可质疑,这些学校的发展为解决国家办学经费不足、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民办教育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如双语教学、直接升入国际知名院校、培养艺体方面的一技之长,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教育改革中的市场化问题
田新竺1100300016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我认为教育改革中的市场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与市场的有机整合,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现实中国的教育问题,也将有助于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及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党和政府为了改革旧教育,加强了国家的教育职能,把所有的私立学校都改为公立学校。

至此,在中国人陆的土地上,一切学校都由国家政府统一包办,以保证全体人民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看似一路顺风的教育体制整整延续了40年。

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遇到了共同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教育的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奏效?为什么教育的发展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投入不足、体制僵化、效率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就是对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对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关键是看它对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利,对人们的教育观念是否发生积极的影响,对思想品德教育是否具有促进作用。

如果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对教育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旧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对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市场化活动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成熟,给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促使教育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就体现在此。

实行教育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我国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第一,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获得巨大的教育投入,摆脱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困扰。

教育通过市场与企业间建立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而且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同开发,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教育还可以与企业共享自身的信息、知识、人才和物质资源,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第二,教育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一个基本点,而且也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生产把教育视作本源生产力,使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也使得社会生产更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而且也使教育更加懂得了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道路。

第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学校产生的科研成果的转变,促进知识价值的应用和升值。

知识、人才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的交换关系来体现,市场的广阔和活跃,不仅为知识的有效使用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知识的创新和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市场化运作的学校有以下几种: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国有民办或民办公助学校、股份制学校、教育集团市场化运作的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办学等。

无可质疑,这
些学校的发展为解决国家办学经费不足、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民办教育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如双语教学、直接升入国际知名院校、培养艺体方面的一技之长,等等。

不过,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市场化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我国有关私立学校的立法还相当薄弱。

我国对私立学校的管理,无论体制还是行为上都有待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一些“国有民办”学校收取每学年高达万元的学费,而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产品,让国有的教育资源“民营化”,授予其收取高额学费的“权力”,这实际上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

一些“国有民办”学校大都拥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穷学生上不起这些学校,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公平。

第二,许多民办学校在建校初期由于经费不足使得学校功能设施不全、学校秩序和质量难以保证,而学校为急于收回投资成本,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行为,学生的合法权利难于得到保证。

第三,学生管理是个显著的问题,好学生一般去公办的重点学校了,私立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而学业与品德较差的学生,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孩子凑到一起很容易产生攀比和厌学心理以及其他种种问题。

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难度极大。

第四,师资问题也是目前私立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私立学校的教师没有公办学校的稳定的教师来源。

目前主要靠向社会招聘,教师多为年龄偏大的退休教师或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当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时,他们就难以适应了。

总之,目前私立学校不但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而且其现有师资在年龄结构等方面也极不合理。

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学校的发展及其预期的办学水准。

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教育体制走向市场化这一问题有利就有弊。

但是,教育市场化改革不意味着不受法律限制,不受国家管理。

相应的,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市场化的发展,应对以上的各种问题,国家应该制定更多私立教育的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教育改革市场化的发展。

严格限制“国有民办”等通过借国有教育资源“民营化”收取高额学费的行为。

规范和完善私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私立学校自身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系统地推行规范化管理,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设立家长委员会,使其参与学校管理。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保证学生及其家庭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便于家长与学校管理者直接沟通。

对于教育市场化改革问题,一些国外国家有着较丰富的经验,与我们有着珍贵的借鉴价值。

日本、韩国、台湾的私立教育是从二战后,尤其6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的。

随着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要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而国家财力有限,国立学校无法满足多数人的入学要求,只能靠发展私立学校,因而日本、韩国、台湾私立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都占有很大比重。

政府和当局对私立学校都采取积极支持和扶植态度。

其共同做法比如通过颁发《私立教育法》和其他诸多条令法规来保障私立学校的合法权益;通过颁发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捐资私立学校;对私立学校实行财政补助,或对私立学校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

私立学校发展本身就意味着国家教育负担的减轻,国家拿出一定量资金鼓励私立学校发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之举。

由于私立民办学校从招生到学生就业不受国家控制,仅靠市场调节,出现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韩国、台湾在其私立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盲目扩充,迅速膨胀时期以及部分学校营利倾向突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动地干预,调整结构,控制数量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育质量,使其走上良性
循环的轨道。

总而言之,对教育的市场化改革,要防止片面追求市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育自身的规律,也要防止一哄而起,要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坚持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性,以使教育能主动进入市场,参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性革命,建立起教育多元化共同投入体制,而真正走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良性发展之路。

教育市场化改革之后,学校并不会变成纯经济学校,也不会变成赚钱的工厂。

教育是关系全局的基础性产业,教育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精神文明功能以及育人功能是教育本质特征的反映。

只要我们加强对民办与私立学校的合法、有序的管理,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相信我国的教育改革市场化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逐渐发挥公办学校难有的优势,突出高效、务实的办学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