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精品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第四章内容,详细涵盖《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等经典童谣和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童谣,让孩子们感受语言韵律美,同时培养他们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
2. 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感知能力,激发他们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和儿歌韵律感知。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童谣和儿歌,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童谣卡片。
学具: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兔子、老虎等卡通形象,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童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兔子乖乖》为例,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童谣中生字词。
让学生感受童谣韵律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谣,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
4. 童谣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随机抽取童谣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卡片上童谣。
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竞赛(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童谣朗读竞赛。
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奖励。
六、板书设计1. 章节《读读童谣和儿歌》2. 童谣名称: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3. 生字词:乖乖、老虎、捉迷藏4. 重点句型: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本节课所学童谣,并家长签名确认。
2. 答案: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捉迷藏,捉迷藏,我们都是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针对不同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童谣朗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新人教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教学难点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过程一、多种方式读,感受趣味1.趣读童谣《摇摇船》。
(1)播放儿歌《十二生肖》的视频。
(课件出示:播放儿歌《十二生肖》的视频)同学们,儿歌《十二生肖》很有趣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儿歌和童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谣和儿歌的世界,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乐趣。
(2)谈话导入童谣《摇摇船》。
同学们,请想一想你到外婆家时,外婆是怎样热情地招待你的呢?(学生交流)有一首童谣把小朋友到外婆家做客的情景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你会读吗?请借助拼音将童谣《摇摇船》读准确。
(4)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5)教师用活泼轻快的语调范读《摇摇船》。
(6)指名学生模仿读,读出童谣的情趣。
(7)下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童谣。
①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读出童谣的节奏感。
②同桌击掌读。
如:读“摇摇摇”时,读一个“摇”字,同桌相互击掌一下。
③带上动作读童谣,使童谣“立体”起来。
④师生对读童谣。
(8)跟唱《摇摇船》。
师:童谣不仅能读,还能唱。
下面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唱一唱。
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9)初识童谣文体。
像《摇摇船》这样在儿童中间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就是童谣。
2.趣读儿歌《小刺猬理发》。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小刺猬理发》。
(2)同桌合作练读儿歌。
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如果对方读得流利,请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儿歌《小刺猬理发》。
(4)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和大家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5)全班表演读,读出儿歌的趣味。
(6)鼓励学生试着背诵。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着屏幕能将童谣和儿歌补充完整吗?指名尝试背诵。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春天在哪里”,详细内容为童谣《春天在哪里》和儿歌《小燕子》;第二章“快乐的童年”,详细内容为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童谣和儿歌的欲望。
3. 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童谣《春天在哪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理解童谣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3. 学习儿歌《小燕子》:学生自主朗读,讨论儿歌中描述的小燕子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燕子的动作,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例题讲解:针对童谣和儿歌的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7. 学习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两首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春天在哪里: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小燕子》快乐的童年:童谣《捉迷藏》、儿歌《丢手绢》3. 朗读技巧:语气、节奏、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童谣和儿歌,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或儿歌。
2. 答案示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
绿草如茵,花开满地。
小燕子飞来飞去,忙着捉虫子。
我们一起去找春天,春天就在我们心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优质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第四单元“春天来”。
具体内容包括:童谣《小燕子》、《春天到》、《跳绳歌》和儿歌《捉迷藏》、《春天里》。
通过学习这些充满趣味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春天美好,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和演唱。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春天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音乐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迷藏》歌词理解,童谣《跳绳歌》节奏把握。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演唱所学童谣和儿歌,感受春天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音乐CD、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与春天有关童谣和儿歌。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学习童谣《小燕子》a. 朗读童谣,感受小燕子形象。
b. 讲解生词,如:剪刀、尾巴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2)学习童谣《春天到》a. 朗读童谣,感受春天美好。
b. 讲解生词,如:桃花、柳树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以儿歌《捉迷藏》为例,讲解歌词意思,让学生理解儿歌寓意。
(2)教唱《捉迷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节奏。
(3)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歌词理解和歌曲演唱。
4. 知识巩固(10分钟)(1)学习童谣《跳绳歌》a. 朗读童谣,感受跳绳乐趣。
b. 讲解生词,如:绳子、脚步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2)学习儿歌《春天里》a. 朗读儿歌,感受春天气息。
b. 讲解生词,如:草地、蝴蝶等。
c. 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春天感受。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向家长展示所学童谣和儿歌。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春天来》2. 内容:童谣:《小燕子》、《春天到》、《跳绳歌》儿歌:《捉迷藏》、《春天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家长签名确认。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能够欣赏和朗读相关作品。
2.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童谣和儿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学生通过朗读、演示等形式感悟作品内涵。
难点1.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会。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2.童谣和儿歌的相关资料和音频。
3.幻灯片或其他视听教学辅助工具。
4.朗读比赛或小表演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播放一段童谣或儿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学习童谣:选择一首简短的童谣,带领学生朗读,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法。
3.学唱儿歌:选择一首儿歌,带领学生学唱,并进行口语操练。
4.欣赏与评析:让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童谣或儿歌,互相欣赏并评价。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朗读童谣和唱儿歌的成果。
2.表演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表演,展示他们学会的童谣或儿歌。
3.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总结与延伸: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开展相关阅读延伸活动。
五、教学反思与评估1.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正确理解和表达作品。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童谣和儿歌。
2.创作一首简单的自编童谣或儿歌。
3.欣赏家中的儿歌唱片或电子音乐,在家中进行表演。
本节课以《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主要内容,通过朗读、唱歌、表演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希望通过这个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能够为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启发和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1)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童谣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感知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编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本节课的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韵律美。
难点:创编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童谣和儿歌卡片。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兔子乖乖》儿歌,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学习:(1)学习《小兔子乖乖》童谣,引导学生跟读、模仿,体会童谣的韵律。
(2)学习《两只老虎》儿歌,让学生自由发挥,创编动作,增强课堂趣味性。
(3)学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儿歌,讨论儿歌中的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4. 创编环节:学生自由发挥,创编一首关于春天或动物的童谣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1)小兔子乖乖(2)两只老虎(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3. 创编提示:春天、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抄写下来,并背诵给家长听。
答案:略。
2. 拓展作业:以春天或动物为主题,创编一首童谣或儿歌,明天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尝试创作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导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富有兴趣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3.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童谣和儿歌的美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在这个阶段,通过朗读、背诵童谣和儿歌,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和《小白船》四首童谣和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童谣和儿歌,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2. 通过学习,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和儿歌,了解其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封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小兔子乖乖》(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讨论:这首儿歌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分组表演儿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两只老虎》(1)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讨论:这首童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童谣。
4. 学习《捉迷藏》和《小白船》(1)学生自读,体会韵律美。
(2)讨论:这两首童谣和儿歌有哪些共同点?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实践:学生合作,将四首童谣和儿歌串联起来表演。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以及学习心得。
(3)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读读童谣和儿歌2. 板书内容:《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小白船》童谣和儿歌特点:韵律美、生动形象、富有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朗读并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签字确认。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案教材分析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难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制“如何阅读一本书---儿歌篇”微课。
3.制作好书推荐卡。
4.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教学过程一、聊聊读书,童谣游戏揭题1.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看书么?看什么书?2.你们看,这是小书虫,它呀也很爱读书,它的名字叫谣谣,来打个招呼吧,(贴板书:卡通谣谣)今天呀谣谣想和大家做游戏呢,一起来吧!3.有趣么?谁知道我们读的是?4.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童谣和儿歌”,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介绍小书虫“谣谣”这个卡通学习伙伴,与学生互动玩童谣游戏,拉近与文本距离,初步感受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读童谣儿歌,激发阅读兴趣(一)读《小刺猬理发》感受节奏、趣味。
1.听故事感知儿歌(1)谣谣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大家看!原来是小刺猬。
(2)今天他要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想听么?(3)多有趣的小故事啊,它啊其实是一首小儿歌呢(“小刺猬理发”贴板书)一起读读题目吧。
2、读正确、流利(1)自由读。
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16页。
请同学们听好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儿歌,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朋友们读的那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读出儿歌节奏哎呦瞧瞧她会停顿,读的特别有节奏感!咱们像她那样试一试,可以拍手打节奏。
最新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1.通过朗读和吟唱,让孩子感受到童谣和儿歌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1.通过朗读童谣和儿歌,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积累童谣和儿歌,吟唱、背诵。
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游戏导入1.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还记得《木头人》的游戏吗?喜不喜欢?学生说,学生做。
“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2.小朋友知道吗?刚才我们玩游戏时嘴里念的是什么?是啊,刚才我们念的呀,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谣。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童谣和儿歌》。
(板书:读读童谣和儿歌)3.你们会说哪些童谣?小朋友知道的真不少!童谣是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歌谣,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啦!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童谣书,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读一读童谣和儿歌书中的这些童谣,你们自己先读读看,看看最喜欢哪一首童谣?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你可以自由读,也可以请小伙伴和你一起读。
1.有哪些同学喜欢《摇摇船》?你能将这首童谣读给大家听一听吗?指名读,大家一起评判。
你能唱一唱吗?2.有哪些同学喜欢《小刺猬理发》?你能将这首童谣读给大家听一听吗?齐读,你能背一背吗?3.谁能将《小老鼠,上灯台》背给大家听一听?三、说一说童谣和儿歌1.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植物)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白羽袍。
走路摇摇又摆摆,扁扁嘴巴唱歌谣。
(打一动物)你们知道吗?谜语也是一种童谣啊!你还懂什么谜语?能说一个给小朋友猜猜吗?2.问答歌。
《上网》:小蜘蛛,去上网。
什么网?蜘蛛网。
上网干什么?上网找口粮。
小刚刚,去上网。
什么网?英特网。
上网干什么?上网去冲浪。
《问答歌》应该是一问一答的,你可以请个小朋友和你一起配合下!你们谁提问,谁回答?第一句就一起读吧!(男生来提问,女生来回答)3.绕口令。
《补皮鼓》:墙上画只鼓,鼓上画只虎。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主要围绕童谣和儿歌展开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节《春天在哪里》中的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感受其韵律美。
2. 学会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学会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欣赏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谈谈对春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春天元素,如花儿、草儿、鸟儿等。
2. 新课内容呈现:(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天在哪里》童谣,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分析童谣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讲解儿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儿歌。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春天的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草地上,绿油油,什么在跳跃?”(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
(2)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春天在哪里2. 内容: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特点:韵律美、简洁明快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创作提示:选择春天事物,运用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
答案示例:春天来,花儿笑,鸟儿唱,草儿跳。
阳光下,欢声笑语,我们一起找春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读读童谣和儿歌》共四册,选编了百余首中外经典的童谣儿歌,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为辅助阅读,全文加注拼音,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以增强趣味性,适合一年级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全书根据内容主题,编为几组:第一册为童谣分为四个主题;第二至四册为儿歌,共分九个主题。
每组童谣、儿歌前,编有“阅读指导”用来提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次整本书阅读推荐的书目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其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的兴趣,产生读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二、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三、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具3.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学生一起唱《上学歌》,一起读《剪窗花》,总结并揭题:像这种又能读又能唱的儿歌就叫做童谣。
2.出示题目,齐读题目。
3.闯关情境设计:出示唐僧师徒求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图,设计本节课闯关挑战。
第一关识童谣出示不同类型的童谣,通过播放视频、插入图片、同学指名读、老师范读、同学齐读等方式,给同学展示并使其了解不同类型的童谣,激发学生学习童谣的兴趣。
第二关学童谣1.老师带领学习《摇摇船》,给予学法指导。
(1)第一遍,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找轻声、读好轻声,引导学生观察未戴“帽子”的音。
出示童谣秘诀:读准确——借助拼音读、读好轻声。
(2)圈出最后一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共同点,带领学生了解“韵脚”,并读好它。
发挥“魔法棒”作用,引导学生读的有节奏,男女生比赛读,在几遍读童谣后,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读出喜悦的感受。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尝试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体验。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过程板块一趣味朗读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请想一想,你到外婆家时,外婆是怎样热情地招待你的呢?(学生交流)有一首童谣把小朋友到外婆家做客的情景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习童谣《摇摇船》。
(1)教师课件出示《摇摇船》。
摇摇船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
(2)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首童谣,注意把字读准确。
(3)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4)教师用活泼轻快的语调范读《摇摇船》。
(5)指名学生模仿读,教师相机正音。
反馈时重点指导读准“糖、饼”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船”的声母。
(6)多种形式朗读童谣。
①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读出童谣的节奏感。
②同桌合作读。
如:一人读“摇摇摇”,另一人读“摇到外婆桥”。
③带上动作读,使童谣“立体”起来。
④师生对读。
(7)跟唱《摇摇船》。
①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摇摇船》的音频,学生认真听。
②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③学生齐唱。
(8)教师讲解童谣。
①学生交流读这首童谣的感受。
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押韵:押韵,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童谣朗朗上口。
③学生找一找《摇摇船》的哪些字押韵,都带有哪个相同的韵母。
(提示:摇、桥、宝、包、糕;都有韵母“ao”)④学生说一说童谣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到达外婆家的,外婆给了小朋友哪些好吃的。
(提示:坐船;糖、果、饼儿、糕)⑤教师引导学生初识童谣文体:像《摇摇船》这样在儿童中间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就是童谣。
3.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2)同桌合作练读儿歌。
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3)教师用活泼轻快的语调儿歌《小刺猬理发》。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围绕“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童谣和儿歌》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捉泥鳅》等经典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并能自主创作。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兔子乖乖》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兔子乖乖》和《捉泥鳅》,让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2)分析两首作品的韵律特点,如押韵、重复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纠正发音和韵律。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创作,要求用韵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意义。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教师评价每组作品,给予指导和表扬。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1)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2)例题:《小兔子乖乖》、《捉泥鳅》(3)小组合作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要求用韵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意义。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和《捉泥鳅》的学习与欣赏,以及与之相关的童谣和儿歌的朗读与演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四首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演唱。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欣赏与演唱。
教学重点: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学习,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卡片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引导学生进入童谣和儿歌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小兔子乖乖》: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析歌词内容,教授歌曲演唱技巧。
(2)学习《两只老虎》: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首儿歌。
(3)学习《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和演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习《捉泥鳅》: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这首歌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进行演唱,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四首童谣和儿歌的歌词及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本节课学习的童谣或儿歌,将其演唱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演唱效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课后拓展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本单元共安排了《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一园青菜成了精》三首儿歌。
本节课将学习本单元的第一首儿歌《小兔子乖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儿歌,学会生字词,并能理解儿歌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儿歌,学会生字词,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儿歌中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儿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儿歌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习儿歌(10分钟)(1)学生自读儿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探究,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朗读儿歌,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表演儿歌,增强对儿歌的理解。
5. 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儿歌的内容。
(2)学生抄写儿歌中的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兔子乖乖妈妈爸爸左右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7页的练习。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认读练习。
3. 家长引导孩子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生字词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练习,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增强对儿歌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中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童谣和儿歌的韵律、节奏掌握。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童谣和儿歌挂图。
2. 学具:课本、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兔子乖乖》儿歌,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习《小兔子乖乖》: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讲解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背诵。
b. 学习《两只老虎》: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c. 学习《捉泥鳅》:结合挂图,让学生边看边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所学童谣,进行朗读和表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列出本节课所学的三首童谣和儿歌,标注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选择一首进行表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针对他们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进行分享,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可组织一次童谣和儿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和儿歌的韵律、节奏掌握。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二章节。
详细内容为:童谣《小兔子乖乖》,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
通过学习这些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对语言韵律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兔子、小燕子等动物的动作,引导他们感受动物的特点。
(2)例题讲解:以童谣《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韵律感和角色扮演。
2. 新课学习(15分钟)(1)学习童谣《小兔子乖乖》,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
(2)学习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兔子乖乖》2. 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3. 韵律感、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童谣和儿歌。
2. 答案:(1)课后自行练习,家长监督。
(2)下节课进行课堂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主要围绕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展开,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节《春天的歌》,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小燕子》、《春天在哪里》、《小白船》等,通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儿歌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儿歌《小燕子》,让学生跟读,并注意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 例题讲解:讲解《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引导学生关注儿歌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白船》,并尝试背诵。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儿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a. 儿歌《小燕子》b. 儿歌《春天在哪里》c. 儿歌《小白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儿歌,编写一首关于春天的童谣。
2. 答案示例:春天到,花儿笑,小燕子,飞得高。
春天在哪里?在小朋友的心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关于春天的儿歌和童谣,与同学分享,拓宽知识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2. 例题讲解:讲解《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引导学生关注儿歌的词语和句子。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主要围绕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节《春天在哪里》中的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谣和儿歌的基本特点,能够辨别童谣和儿歌。
2. 培养学生朗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和儿歌的区分,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热爱,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录音机、磁带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春天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 新课内容:讲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分析,学会区分童谣和儿歌。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编写关于春天的童谣,并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例题讲解:挑选一篇童谣和一篇儿歌进行讲解,分析它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童谣和儿歌,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春天在哪里——童谣与儿歌2. 内容:童谣特点:押韵、短小、生动儿歌特点:有节奏、旋律、重复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童谣或儿歌,并进行朗读录音。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春天的童谣和儿歌,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天的户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和儿歌的区分,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编写关于春天的童谣,并进行展示。
3. 作业设计:编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童谣或儿歌,并进行朗读录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
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
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①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
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小刺猬最后成了小娃娃呢?(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教师问。
)
①导学:你真聪明,问题提得真好,是呀,明明是小刺猬,最后怎么成了小娃娃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男孩子头发长了就像小刺猬,你看见过谁的头发像小刺猬吗?这样好看吗?(出示刺猬头型的男孩)
④导学:对呀,男孩子头发长了就要去理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又一直不理发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要留长头发的话,平时要勤洗头。
)
⑤小结:天气渐渐热了,小朋友的头发长了,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虫子,有的头发弄到眼睛里,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经常理发。
预设:
小刺猬是怎样理发的?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导学: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理发呢?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
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对呀,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交换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