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泰山,素以“五岳独尊”位列五岳之首而驰名中外。

从泰山的高度看,主峰天柱峰(即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度1305米,在我国五岳中位列第三位,而何以位列五岳之首?泰山,古称“岱宗”,岱,大也:宗,长也。

又因它雄居我国东方,在我国古代。

“东方”意为“东方万物之始,春始自东方紫气东来”,而“春之初曰泰”,故春秋时期改称为泰山。

自秦代始历代封建帝王每逢登基定位都来泰山“封禅”,从而抬高了泰山的“身价”,使它成为我国名山而位列五岳之首。

从地质角度看,组成泰山山体的岩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变质杂岩,其年龄距今约2 5亿年,亦当位列五岳之首。

泰山是地壳发展某一阶段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化、今日泰山形成三个阶段。

地质年代表参见表1。

在距今大约25亿年的太古代末期,地球发生一次造山运动,称为“泰山运动”(五台运动),它使太古代早期地槽阶段堆积的泥砂质—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层发生摺皱隆起为陆,并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而耸立在海平面之上,古泰山形成。

在古泰山褶皱隆起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括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后来又遭受多次混合岩化与花岗岩化作用,才形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组成泰山山体的变质杂岩岩石。

古泰山形成之后,又经历了长达18—19亿年的风化剥蚀时期,使古泰山山体地势趋于平缓。

到距今约6亿年的古生代早期,地壳发生震荡运动,使古泰山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而进入海陆演化阶段,并在古泰山变质杂岩之上沉积了近二千米厚的海相石灰岩地层。

大约从4.6亿年古泰山再次上升为陆至今,一直处于剥蚀时期。

今日泰山大约在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中期掘起形成。

当地史发展进入到距今约2.45亿年的中生代,发生全球性造山运动,在我国称为燕山运动,它使太古代时期形成的稳定的结晶基底发生破裂而解体,构成许多断块凸起与凹陷,这时期古泰山处在泰山断块凸起构造位置上。

在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沿泰山断块凸起的南缘产生数条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称泰安—大王庄断裂,使处在该断裂北侧的古泰山不断地抬升和遭受剥蚀,把山体高处变质杂岩上面的沉积岩盖层全部剥蚀掉,才使古老的变质杂岩得以重新裸露,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只要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自山下至山顶长达九公里的登山盘道,尤其是最后的十八盘印象深刻。

这条从红门到南天门的登天之道,就是沿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节理密集带而修筑,组经过的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实际上处于地质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梯式台阶。

泰山不仅以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和重要而典型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学家着迷,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令人神往。

泰山的一峰一岭一沟一壑甚至每个石刻碑体,都是亿万年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

是地球历史的珍贵档案。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部。

地处华北平原东侧。

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

它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自古就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泰山是一个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但是组成泰山的岩石却非常古老。

其年代之久远在五岳中居首位。

泰山的地质科学意义十分重要。

自19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历史。

这在国内外诸多名山中是罕见的。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

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初期古老陆核裂开,产生巨大的凹陷带,形成了巨厚的超级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即科马提质绿岩建造,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公认的具有鬣刺结构和枕状构造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研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和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在距今25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

原先形成的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耸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随着岩层的褶皱隆起,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

从而逐渐形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期次。

这类岩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以上,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

由于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在建立前寒武纪底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摘要】中国旅游名山独具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赏。

本文从名山地质形成历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和对中国旅游业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讨论。

名山如黄山、泰山等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风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地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名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也为当地经济带来重要收入。

名山作为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不仅展示了中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旅游名山、历史文化渊源、地质形成、文化地位、文化影响、旅游胜地、旅游贡献、独特资源。

1. 引言1.1 中国旅游名山的独特魅力中国旅游名山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名山作为大自然的杰作,常常呈现出壮丽的山峰、奇特的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植被,给人一种震撼和美感。

这些名山承载着古老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和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游客们在名山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奇、历史之美,体验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启发。

中国旅游名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神奇之处,感受其独特魅力。

2. 正文2.1 名山的地质形成历史名山的地质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地质活动。

我国的名山形成主要受到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在地质变迁的过程中,由于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质隆起等过程,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山峰。

华山、泰山等名山就是由于地壳变动造成的。

华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其地质形成历史悠久。

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属于秦岭的一部分。

历经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华山逐渐形成了五座主要的山峰,分别为东峰、南峰、西峰、北峰和中峰。

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峭壁陡峭,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美感。

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首,其地质形成历史同样很悠久。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是一座古老的花岗岩地貌。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泰山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

泰山的地层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构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其中还有许多火成岩体侵入。

变质时代距今24.5亿年,侵入于其中的伟晶岩最古老的年龄是25.86亿年,属于地壳发展史上的太古代。

这时鲁西地区(包括泰山在内)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槽,上面堆积了上万米厚的泥砂质岩层和一些基性火山岩。

继而又发生了强大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使沉降带原先堆积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

古泰山露出了海面。

同时伴随着岩层的褶皱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

在泰山山麓的南缘,出现了一个大致呈东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断裂,成为泰山发展变化的肇始。

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

峙立于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近二十亿年的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

到距今六亿年前左右的早古生代,华北广袤地区大幅度平稳下降,古泰山又沉沦于大海中。

大约又经历了一亿多年,古老变质岩的剥蚀面上逐渐沉积起2000多米厚的沉积岩地层。

早古生代末期,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广阔无限的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低矮的荒丘。

距今二三亿年的晚古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台重又下降,并发生了多次海侵,古泰山成了大海中的孤岛。

而后又继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地势高差不大,基本上形成了丘陵地形。

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

并在隆起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

这时因断块发生了间歇性的升降差异,南部山区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显掀斜断块山。

最后在山体高处,原来覆盖着的2000多米的沉积岩全部剥蚀掉,古老的泰山杂岩重见天日,开始形成了泰山的雏形。

关于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关于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关于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现实意义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灵魂”。

泰山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人类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多方面的因素。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泰山文化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认识、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推动本土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始祖文化之一,它是在华夏民族两条文明线--从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向东发展,与东海相接的地区形成的。

泰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峰之一,它不仅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人文特别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从古代夏、商、周三历史时期到春秋、战国、汉唐、明清时期,泰山的文化重要性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泰山文化这一高度统一、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

泰山文化的形成不仅注重文化的自我内涵的完善,也关注文化交流与融入外来文化的吸收,如早期流传下来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唐宋八大名山”等多个成语,都让我们感受到泰山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地位。

泰山文化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受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泰山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文化汇聚的中心,人类在这个地区的活动也呈现了多样化和包容性。

泰山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创造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其中,以太阳神崇拜、灵山崇拜和鬼神崇拜为代表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山水诗、山水画和风景园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以炫丽的山水民居建筑、土楼和崖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都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内容。

理解和挖掘泰山文化中的这些元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泰山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中国必须要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相吻合。

今天,泰山文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泰山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我们需要准确理解泰山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希望在自信、自尊、自强的同时去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君子与小人共世而不疾、有道者与愚者同居而不扰的价值观。

泰山又称岱山

泰山又称岱山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

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

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

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了解泰山的资料

了解泰山的资料

了解泰山的资料一、概述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泰山素有“五岳独尊”的美誉,是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的象征之一。

二、地理与气候泰山地势险峻,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泰山以其宏伟的山势、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泰山四面环山,多峰丛立,山脉纵横交错。

泰山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适宜,花开如海;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秋季山林变得丰收而美丽,红叶满山;冬季泰山银装素裹,雪后为山脉增添了一抹银白。

三、历史与文化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山,自商代起就有了登泰山朝拜的传统。

泰山还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许多古人留下了关于泰山的诗词和文献。

泰山还有丰富的宗教资源,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衍山道教文化、释教文化和儒教文化在泰山上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文化。

四、景点泰山景区包括红门、石经、玉皇顶等许多著名景点。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景点:1.红门:泰山进山的起点,是迎接游客的重要门户。

红门以其红色的山门而得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景。

2.石经:位于泰山中部的石经岭,是一座巍峨的山峰。

登上石经可以俯瞰整个泰山景区的壮丽景色。

3.牛角岭:又称“水帘洞”,是泰山的一个独特景点。

这里有数百级石阶,古往今来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停下脚步,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4.玉皇顶:泰山的最高峰,也是最为重要的景点之一。

登上玉皇顶可以俯瞰群山,感受壮丽的自然风光。

五、游览与攻略游览泰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行程规划:泰山的景点众多,游客需要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2.登山准备:提前了解天气情况,穿着合适的衣物和鞋子,并带上能够容纳足够水和食物的背包。

3.安全攀登:泰山景区配有铁索和防护设施,游客需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登山路线。

4.体力保养:泰山的登山路线较陡峭,游客需要注意休息和体力恢复,以免发生意外。

六、总结泰山作为中国的文化名山,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

一、泰山的形成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今日泰山形成。

1、古泰山形成阶段(25亿年以前),泰山经历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称泰山运动,原先堆积的岩层发生褶皱隆起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最重要地质遗迹就是“科马提岩”。

2、海陆演变阶段(距今6—2亿年),这个时期泰山地区经历三次造山运动,几度沉浮,几度沧桑,形成泰山北侧张夏寒武纪标准地层剖面,其中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是许多生物化石的原产地和命名地。

3、今日泰山形成阶段(距今1亿年——3000万年),这个时期,泰山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形成了今日泰山的基本轮廓,总体地势呈北髙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并且由于泰前断裂、中天门断裂和南天门断裂,使泰山形成南陡北缓,而且南坡形成了泰前、中天门、南天门三级阶梯的态势。

这一时期的泰山运动为雄伟的泰山增添了不少奇观异景,构成了泰山雄、险、奇、秀、幽、奥、旷兼有的综合景观。

二、泰山世界地质公园概况泰山地质公园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和区域上的组合特点,划分为泰山核心园区和外围园区。

其中核心园区又划分为红门、中天门、南天门、桃花峪、后石坞等5个地质遗迹园区;外围园区又划分为徂徕山、陶山、莲花山等3个地质遗迹园区和馒头山、灵岩寺等一系列地质遗迹考察点,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158.63km2。

(一)红门地质遗迹园区1、红门地质遗迹园区位于以红门宫为中央的区域,总面积15.51km2 。

该地质遗迹园区集中了众多贵重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

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中,除了三叠瀑布、柱状节理形成的万笏朝天、王母池的裂隙泉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红门醉心石处的辉绿玢岩脉中,有海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在蒿里山则可观察到晚寒武纪的蒿里山三叶虫化石。

本区的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主要有岱庙、孔子登临处、红门宫、斗母宫、壶天阁以及经石峪、醉心石等地质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

2、园区主要地质景观——醉心石醉心石位于红门地质遗迹园区,是一种辉绿玢岩脉的桶状地质构造现象,泰山的奇景之一。

泰山渊源介绍

泰山渊源介绍

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 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 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 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 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 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 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 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 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 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 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 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 征。
Made by Mingming~
祭天?
泰山
AAAAA旅游景区 ?
宗教名山?五岳之首?泰山地理概况历史地位
皇权
宗教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 隶属于泰安市(地级 市)。绵亘于泰安、济 南、莱芜三市之间,东 西长约200公里,南北 宽约50公里。主峰玉 皇顶,在泰安市城区北, 东经117°6′,北纬 36°16′。主峰玉皇 顶海拔1545米,气势 雄伟磅礴,有“五岳之 首”、“天下第一山” 的之称。
Thank you!
泰山的造型特别。大约 25亿年前,古泰山从一片 汪洋中崛起,几经沉浮, 在3000万年以前形成现在 的模样。造山运动造就了 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3个 断裂带,最后一层是从云 步桥到岱顶,海拔陡然上 升了400多米,形成"东天 一柱"的气势。这就在视觉 形象上显得特别高大,不 像其他名山,主峰被许多 小山峰簇拥,众星拱月, 反而显不出多么高大。
古代汉族先民又往往 把雄伟奇特的东岳 视为神灵,把山神 作为祈求风调雨顺 的对象来崇拜,于 是,地处东方的泰 山便成了“万物孕 育之所”的“吉祥 之山”、“神灵之 宅”。受天命而帝 王的“天子”更把 泰山看成是国家统 一,权力的象征。 为答谢天帝的“授 命”之恩,也必到 泰山封神祭祀。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 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 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 神 宝寺、普照寺等。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 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 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 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 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 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 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 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 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 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 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 王母池”的吟咏 。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

矗立在鲁中群山间。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1],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

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

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

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地级市)。

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

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泰山最高峰海拔1545米,极顶玉皇顶(玉皇峰)。

五岳之首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的特点有哪些(泰山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泰山的特点有哪些(泰山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泰山的特点有哪些(泰山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泰山的主要特点是雄、奇、险、秀、幽、奥等。

雄:泰山巍峨雄伟,它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在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十分的雄伟挺拔;奇: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之下,泰山不仅发育出了各种侵蚀地貌类型,而且还形成了很多小型或者微型的地貌景观,比如大直沟、百丈崖、龙角山、歪头山的奇峡地貌;险:泰山地势极为险峻,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花岗质岩脉,表面呈灰白色,它色调鲜明,又位于东百丈崖的峭壁边缘,地势甚为险峻;秀:泰山有着俊丽秀美的景象,无数的名胜古迹、风景奇观,形成了泰山秀美俊丽的特点;幽:泰山风景旅游区包括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景区,而幽区山谷幽静,树林幽绿,景象极为壮观。

除此之外泰山还有奥美、沉浑等特点。

泰山的特点有哪些?泰山的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

泰山景区分麓、幽、妙、奥、旷五区,其中麓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一段,虽地势平坦。

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旷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这里坦途绿荫,溪深谷幽。

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泰山地理环境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

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

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

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

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从区域构造看,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只要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自山下至山顶长达九公里的登山盘道,尤其是最后的十八盘印象深刻。

这条从红门到南天门的登天之道,就是沿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节理密集带而修筑,组经过的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实际上处于地质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梯式台阶。

泰山不仅以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和重要而典型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学家着迷,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令人神往。

泰山的一峰一岭一沟一壑甚至每个石刻碑体,都是亿万年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

是地球历史的珍贵档案。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部。

地处华北平原东侧。

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

它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自古就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泰山是一个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但是组成泰山的岩石却非常古老。

其年代之久远在五岳中居首位。

泰山的地质科学意义十分重要。

自19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历史。

这在国内外诸多名山中是罕见的。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

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初期古老陆核裂开,产生巨大的凹陷带,形成了巨厚的超级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即科马提质绿岩建造,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公认的具有鬣刺结构和枕状构造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研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和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在距今25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

原先形成的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耸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随着岩层的褶皱隆起,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

从而逐渐形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期次。

这类岩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以上,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

由于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在建立前寒武纪底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中国名山-泰山的历史故事

中国名山-泰山的历史故事

中国名山-泰山的历史故事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山历史故事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故事:泰山的传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

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构成了泰山风景。

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三重空间(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条轴线(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的景观格局。

泰山石成因及其鉴赏资料

泰山石成因及其鉴赏资料

关于xx石的相关资料xxxx成因泰山,古称岱山、岱岳、泰岳、东岳,约形成于25亿年,属地球上的元老石。

泰山为“木”主春;二十八星宿“青龙”;占“震”位;“龙”居“震”主飞扬升腾之意;泰山石降妖、避邪、镇宅---故“泰山石敢当”之说遍及华夏子孙所及之处。

自古以来,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历代帝王,纷纷封禅泰山,以固江山社稷,九五之尊之位,道、佛、儒、据地讲授,文人墨客争相吟颂,遂形成了丰厚的泰山奇石文化。

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的变粒岩,统称泰山杂岩,同时与以泰山盖岩为主的“岱黄石”、“三叶虫化石”、“纹石”、“北太湖石”形成了庞大的泰山石家族。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围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于粗旷中包容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文字石”“数字石”、“人物石”、“天文地理”、“山水景观”、“花鸟鱼虫”、“十二生肖”----或凸或凹,或动或静,龙蛇飞舞,千变万化,包罗万象,毫无矫柔造作之感,具有一种独特的立体美、雕塑美、更直接地还原了大自然。

观赏泰山石是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能使你忘却城市的喧嚣,进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天地精气结,石里有乾坤,清静无燥气,返朴以求真。

观赏泰山石要透过其粗旷的外表,观其纹理,赏其内涵,品其韵味,悟其寓理,四项即备,神韵自出---愿天下赏石爱好者都拥有一块泰山石,愿泰山石为你的居室庭院带来一份高雅的情趣。

泰山奇石的石质为泰山岩群变质岩,岩石品种有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细粒角闪石岩等。

岩石坚硬,表面粗糙。

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距今25亿年前后。

变质前的原始岩石有沉积岩,也有稍晚的岩浆侵入岩及火山岩。

奇石图案的形成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后期,晚期结晶的浅色矿物斜长石、部分钾长石和石英等充填于不规则的原生裂隙中结晶而成。

关于泰山的历史

关于泰山的历史

关于泰山的历史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神山之一。

泰山历史悠久,自古就被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河入海也知名”。

下面是对泰山历史的问题解答:一、泰山是怎么形成的?泰山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和洪水沉积构成的。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山体隆起,形成高峰,洪水沉积使得山体逐渐变得平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和下降的地层交错,形成了现在泰山的形态。

二、泰山在中国历史中有哪些重要地位?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方面,泰山被誉为“岱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从上古时期起,它就是帝王祭天、祈求国泰民安、恭奉祖先的场所。

另一方面,泰山也是古代政治和军事的重要地标,多次成为统一中国和镇压叛乱的战场。

三、泰山有哪些重要历史人物?泰山的历史人物非常丰富。

从古代神话和传说中,泰山就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等都是泰山的道教神祇。

在现实历史中,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也与泰山紧密相连。

孔子曾在泰山上朝拜天地,孟子则在泰山上辩论“天命”和“人为”的权威理论,史上著名的壮志凌云故事也发生在泰山上。

四、泰山的自然景观有哪些?泰山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还有着壮美自然景观。

据史料记载,泰山多云雾、日出云海,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以“五岳独秀”、“天下第一奇观”和“神奇美景”等景观最为著名。

五、目前泰山的保护和开发情况如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保护泰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山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旅游开发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加强旅游管理力度,保护泰山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和破坏旅游资源。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以上是对泰山相关历史问题的解答。

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今天,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泰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妙体验。

对泰山自然地理的认识

对泰山自然地理的认识

对泰山自然地理的认识泰山啊,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每次想起它,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种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象,仿佛天地间的主宰,稳稳地站在那儿,俯瞰着整个世界。

记得第一次看到泰山的时候,我差点没被它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你能想象吗?一座山,居然能把天和地都给压得那么紧密。

它不像一些山那样孤零零的竖在那里,泰山是有气场的!走到它脚下,甚至会感觉自己瞬间变得渺小了,就像个迷路的小蚂蚁,随时可能被这座千年古山踩在脚底下。

你看,泰山可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山,它可真的是个“大人物”。

它不仅仅是中国五岳之一,还是历代帝王登基前的必经之地,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有没有觉得它有点像个老爷子,站在那儿,岁月的痕迹都镌刻在它的每一块岩石上。

泰山的历史悠久得连爬山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厚重感。

登山途中,你能看到许多古老的石碑,那些碑文早已被风吹日晒,像是老爷爷的皱纹,默默地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

走在山道上,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在历史的脉搏上。

而泰山的地理特征嘛,嘿,简直是个大自然的“奇迹”。

这座山横亘在山东省的中部,气势磅礴,像一个大巨人屹立在平原上,和周围的土地格格不入。

就像你站在一个空旷的田野里,突然看见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从地面冒出来,哗!那感觉就像被一只巨手拍在了脑袋上一样。

泰山的主峰海拔1545米,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它那种“矮胖”的感觉,反而显得更加沉稳和威猛。

它不像其他的高山那样看起来那么远,泰山更像是一个大老爷,随时准备迎接前来朝拜的人们。

登山的路可真是条“考验耐性的”道路。

泰山有好几条登山路径,不管你是体力充沛的运动员,还是偶尔爬个楼梯都喘不过气的普通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

走在上面,像是在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

山路旁的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甚至可以听到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到了山腰一带,空气清新得让人忍不住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被这纯净的空气给滋润了。

哦,对了,如果你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碰见山上的“神兽”——野猴子,别看它们小小的,跳起来可比你还快,拿个香蕉吃得津津有味。

泰山是在哪个地方

泰山是在哪个地方

泰山是在哪个地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泰山是在哪个地方》的内容,具体内容: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那么你对泰山的形成过程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那么你对泰山的形成过程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泰山是如何形成的。

泰山的形成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阶段。

一,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

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

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

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

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

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

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

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

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塑造成今天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

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引言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和文化符号,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之祖”。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泰山有着深厚的崇拜和敬畏之情,泰山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东岳泰山神作为泰山崇拜的体现之一,则更是成为了中国民间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泰山崇拜的起源泰山崇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古代社会,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有着深刻的敬畏之意。

而泰山作为壮丽峻险的山脉之首,则更是让人们对其崇拜之情深深。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对泰山的宗教崇拜。

到了周朝,泰山被划为早期地方神之一,开始受到更多人民的信仰和尊崇。

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山崇拜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风尚,不仅是宗教信仰,还涉及到政治、文化、民俗等多个层面。

在各个历史时期,泰山崇拜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表现,如在汉朝时期,泰山成为了帝王之神,汉武帝就曾多次亲自巡视泰山祭祀。

到了唐宋时期,泰山崇拜又渐渐演变为登泰山求仙、献瑞祥、踏青祭神等民间活动。

东岳泰山神的由来东岳泰山神是泰山崇拜的一种体现,是在泰山崇拜庙会上逐渐形成的。

东岳是指泰山的东面,因为泰山地势崇峻,所以人们通常从东面攀登泰山。

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唐朝时期,泰山庙会上的信士们便开始祀奉东岳泰山神,供奉品为“五谷、牲畜、疏、金、银、锦、罗、艺文器用”等。

在明朝时期,泰山庙会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严格的东岳泰山神祀规矩,要求所有进入庙会的人都必须要膜拜东岳泰山神才能算是真正膜拜泰山。

东岳泰山神在泰山崇拜中的地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东岳泰山神是泰山的代表形象,继承了泰山的神秘感和崇高性;另一方面,东岳泰山神又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神,被认为能代表神明庇佑,能保佑祭祀者的平安和家庭的和睦。

泰山崇拜的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泰山崇拜的形式和表现也在不断地演变。

不再仅是传统的宗教信仰,泰山也成为了旅游胜地和文化遗产。

如今,在泰山的脚下,已经有了泰山风景名胜区和泰山国家公园,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的形成与演化摘要:泰山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

其地层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构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其中还有许多火成岩体侵入。

变质时代距今24.5亿年,侵入于其中的伟晶岩最古老的年龄是25.86亿年,属于地壳发展史上的太古代。

这时鲁西地区(包括泰山在内)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槽,上面堆积了泥砂质岩层和基性火山岩。

继而又发生了强大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使沉降带原先堆积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

古泰山露出了海面。

同时伴随着岩层的褶皱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

在泰山山麓的南缘,出现了一个大致呈东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断裂。

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

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

并在隆起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

这时因断块发生了间歇性的升降差异,南部山区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显掀斜断块山。

泰山在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即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约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轮廓才基本完成。

关键词:泰山,区域构造,形成演化。

一.科学研究历史早在19世纪末就为国内外地质学者所重视,J.Bergeren(1899)、H.Monko(1903)、C.Airaghi(1902)等人曾描述过其寒武纪地层中的一些三叶虫化石。

1903年美国地质学家B.维里斯(B.Willis)和E.布莱克威尔德(E.Blackweider)在张夏、崮山等地测量了剖面,采集过化石,对地层作了初步划分,其研究成果于1907年正式发表,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页岩、张夏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灰岩。

美国古生物学家毕可脱(1913年)、日人远藤隆次(1939年)、小林真一(1941年、1942年、l955年)均相继研究过张夏、崮山地区寒武纪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孙云铸教授从1923年起,对张夏、崮山的寒武系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研究,对寒武纪地层作了划分。

1953年卢衍豪、董南庭两位教授重新观察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系剖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把B.维里斯和E.布莱克威尔德所划的馒头页岩自下而上再分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并把前两个组置于下寒武统,把后一个组归入中寒武统,炒米店灰岩再分为凤山组和长山组,将张夏和崮山地区的寒武系确定为7个地层单位和17个三叶虫化石带。

1959年,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纪地层剖面在全国地层会议上被正式定为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

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在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将泰山变质岩命名为太古代泰山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万山庄、雁翎关、山草峪组等。

1960-1962年,山东地质局805队开展包括泰安南留幅等23幅1∶5万区调联测。

1963-1965年,山东地质局805队进行1∶5万泰安幅区调,将泰山变质岩称为泰山杂岩,划分为望府山、笤帚峪、唐家庄、盂家庄、冯家峪等五个岩组。

同时,地科院程裕淇等,山东地质局805队郑良峙、张成基等人开展变质岩专题研究,确立了雁翎关、山草峪组层序,恢复了原岩,进行变质岩的岩石学研究。

1978年以后,泰山的地质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以专题研究为主的深入发展级段。

泰山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泰山的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

1980年,应思淮研究员对泰山变质岩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出版专著《泰山杂岩》。

1981-1984年,山东矿业学院吕朋菊教授对泰山的形成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发表了《泰山形成及其年龄》一文。

1982-1985年,山东区调队郑良峙、王世进等人进行了鲁西泰山群专题研究,新建柳杭组,置于雁翎关组和山草峪组之上。

1982-1987年,山东地矿局第一地质队马云顺、翟颖川等对鲁西太古代绿岩带含矿性进行专题研究。

1982-1984年,赵世英等进行红门“桶状构造”的专题研究,并发表《泰山红门“桶状构造”成因的探讨》论文。

1982-1985年,地科院朱振华硕士填制了泰山山前1∶2.5万地质图,完成硕士论文,发表“泰山太古宙岩浆杂岩体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论文。

1983-1986年,法国雷恩大学江博明等,地科院沈其韩等,山东地矿局董一杰等对中国太古宙地壳演化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泰山杂岩的大部分为变质侵入岩(灰色片麻岩),称之为望府山片麻岩,取得大量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资料。

1986-1987年,北京大学谢凝高等进行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1986-1990年,山东区调队王世进等进行1∶20万泰安、新泰幅修测。

同期,地科院徐惠芬、山东地质一大队董一杰等人对山东鲁西太古宙绿岩带和鲁西太古代地层等进行专题研究,系统总结了泰山岩群的分布、层序、变质作用的特点,并出版专著。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泰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地位和影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89-1990年,山东矿业学院吕朋菊教授等对泰山周围重力滑动构造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泰山周围太古界与古生界不整合面上滑动构造的发现”论文。

1990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董一杰等发表《泰山地区太古宙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论文。

1990-1993年,山东地矿局曹国权等人发表《鲁西早前寒武纪地质》专著。

1993-1996年,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山东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进行泰安市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

1994-1995年,吕朋菊教授就泰山新构造运动的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新构造运动与现今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景观》论文,并对泰山地质地貌进行总结,撰写《泰山大全》之地质地貌篇。

1995年地科院庄育勋等,山东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张富中等就泰山地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演化研究的新进展发表论文。

1997年,地科院庄育勋等,山东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任志康等人在《岩石学报》发表论文《泰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与地壳演化》。

1998年,山东地勘局地质调查研究院吕发堂等就其研究成果发表《泰山地区晚太古代“框架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稀土地球化学演化》论文。

1999年,地科院王新社等,山东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任志康等发表《泰山地区太古宙末韧性剪切作用在陆壳演化中的意义》论文。

2000年,地科院地质力学所张明利等发表《新生代构造运动与泰山形成》论文。

2002-2003年,山东科技大学吕朋菊教授等、泰山风景区管委会牛健等人进行泰山地质地貌特征及地学价值评价专题研究,并发表《泰山的地学价值及其意义》论文。

2004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对拟建中国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条件、地质遗迹和资源状况等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究考察。

二.自然地理概况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

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

泰山北至北京500km,南至上海890km,属泰安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0ˊ~117°12ˊ,北纬36°11ˊ~36°31ˊ。

泰安市面积约为7762km2,拟建中国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面积约为158.63km2。

泰山地势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地貌分界明显,类型繁多,而且侵蚀地貌十分发育。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m,是鲁中南丘陵区的最高峰。

泰山总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主峰南陡北缓。

泰山南坡因受北东东向3条正断层的影响,形成了南天门、中天门和一天门十分明显的三大台阶式的地貌景观,更增添了泰山雄伟险峻的气势。

泰山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山顶年均气温5.3℃,比山麓泰安城低7.5℃;年均降雨量1124.6mm,相当于山下的1.5倍。

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连。

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27.5℃,易形成雾淞雨淞奇观。

夏秋之际,云雨变幻,群峰如黛,林茂瀑飞,气象万千。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总储量达2092万m3。

其中地下水1608万m3,地表水1301万m3。

泰山河溪以玉皇顶为分水岭,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黄河,东面有石汶河、冯家庄河,南面有梳流河、奈河,西面有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泰山属于华北植物区系,由于受黄海、渤海的影响,雨量丰富,是干、湿交替的过渡带。

泰山植物生长繁茂,有高等植物174科645属1412种;低等植物446种;共有维管束植物1136种,隶属133科,550属,其中野生植物814种,栽培植物322种。

泰山植被分森林、灌丛、灌从草甸、草甸等类型,森林覆盖率为80%以上。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泰山动物主要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动物地理区的代表性类群,并且多为华北地区可见种。

据调查,泰山现有哺乳类的动物11科20属25种;鸟类共有34科88属154种1亚种;爬行类57科7属12种;两栖类3科3属6种;鱼类共有45种,隶属鲤科、鳅科、鲶科、银鱼科等12科。

陆生无椎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较广。

陆生节肢动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纲、昆虫纲、多足纲等。

昆虫种类已鉴定的约900余种。

三.气候、水文与水资源泰山地处北暖温带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垂直梯度、水平分布和气候特点均有较大差异。

泰山顶上的气候与山下泰安市不同。

就泰山而言,属亚高山型湿润气候。

泰山顶没有明显的四季划分,只有冬半年和夏半年之分,雨量偏多。

泰山山顶年均气温5.3℃,比山麓泰城低7.5℃;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58℃/100米。

极顶最高气温28.6℃,最低气温-27.5℃。

市区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22.4℃。

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形成雾凇雨凇奇观。

由于山地的阻挡,气流的抬升,使得泰山多云雾雨雪,平均年降水1124.6mm。

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变化大,最高年降水量达1847.9mm,最低年降水量553.9mm。

泰山年平均降雪日数为29.1天。

受泰山山脉影响,市区年降水量706.8mm,仅占泰山顶的64%。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其中7月最多,占29.8%;冬季降水稀少,其中1月份最少,仅占1.4%。

夏秋之际,云雨变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飞,气象万千。

泰山年平均湿度63%,相对湿度年较差平均39%。

泰山顶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6.5m/s,而市区多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5m/s。

泰山年平均大风日数144.1天。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达30.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4.97亿立方米,地表水15.4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6.08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