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增殖病理学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ssay,LP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淋巴细胞的功能性活性和增殖能力。
该试验通过检测淋巴细胞在刺激物作用下的细胞增殖情况,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
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科学家们通常从血液样本或其他组织中分离出淋巴细胞,然后将其与刺激物(如抗原、药物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一起培养。
刺激物的作用可以模拟真实免疫应答的情况,引发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可以通过测量细胞数量、增殖指标或标记物的产生来评估。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识别特定刺激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科学家们可以使用该试验来评估新药物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了解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在免疫疾病的研究中,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评估免疫系统异常或失调的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此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还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性特征。
通过测量细胞增殖和分裂指标,科学家们可以评估不同刺激物对细胞的激活程度、增殖速率以及细胞亚群的响应差异。
总之,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它通过测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可以评估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特征,
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
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目的筛选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初始细胞浓度、培养时间、LPS浓度、显色时间这4个主要因素各水平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对各实验组合测得的刺激指数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CCK-8检测人PBMC 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2.5×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 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5.0×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 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
结论CCK-8法便捷、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稳定方法。
本研究建立的CCK-8最佳实验条件可为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体外筛选和免疫药理学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CCK-8 in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ssays. Methods An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our major factors (cell density,culture period,concentration of LPS 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with CCK-8)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human PBMC and mouse splenocyte. ANOV A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stimulation indices of al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combinations. Result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CCK-8 was as follows:for PBMC,cell density was 2.5×106/mL,culture period was 48 h,concentration of LPS was 1 μg/mL,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with CCK-8 was 4.5 h;and for splenocyte,cell density was 5.0×106/mL,culture period was 48 h,concentration of LPS was 1 μg/mL,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with CCK-8 was 4.5 h.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CCK-8 protocol is a sensitive,convenient and stable quantitative method to evaluat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This result can provide evidence in screening of immunomodulating drug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immunopharmacology.[Key words] CCK-8;PBMC;Lymphocyte proliferation;Orthogonal test檢测淋巴细胞增殖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检查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和四氮唑盐比色法等。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原理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原理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听起来像是科学家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一项研究免疫系统的重要实验。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大城堡,里面有许多英勇的骑士,随时准备保卫家园。
脾脏就像城堡里的指挥官,调度这些骑士,决定谁出征,谁留守。
而淋巴细胞,就是这些骑士中的佼佼者,它们能迅速响应外来的敌人,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
实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勇士在特定条件下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电影情节?在这个实验中,首先要从脾脏里获取淋巴细胞。
就像在农田里采摘新鲜的果实,得小心翼翼,不能把这些小战士弄坏了。
一旦成功,我们就把这些淋巴细胞放在一个特殊的培养皿里。
哇,感觉就像给它们准备了一间豪华酒店,提供各种“美食”,比如细胞因子,营养丰富,能让它们“打起精神”。
这些细胞也很挑食,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它们才会开始增殖,变得更强壮。
好比是参加一个集体聚会,大家都得兴致高昂,才能热热闹闹。
然后呢,我们还得给这些细胞提供一点儿“刺激”。
这就像邀请了一个超级明星来为聚会助兴,细胞因子、抗原等都是它们的“偶像”。
这些刺激物会激活淋巴细胞,让它们像喝了兴奋剂一样,开始疯狂增殖,热火朝天。
就这样,在培养皿里,淋巴细胞们就像聚会的明星,争先恐后地扩大队伍,热闹得不得了。
我们要监测这些小家伙的“派对”状况。
这就好比是在看演唱会直播,观察明星们的表现。
我们用一些科学仪器来计算细胞的数量和增殖的速度。
每一次测量,都是在揭开这个小聚会的神秘面纱。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淋巴细胞的活性、功能,甚至它们对不同刺激物的反应。
这就像在评选“最佳表演奖”,让我们看到哪些细胞最具实力,能在未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这个实验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看热闹。
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明白它们如何在面对病毒、细菌等敌人时做出反应。
就像教我们如何打好防疫战,保护自己的身体。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实验,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或者提高疫苗的有效性,那真是大功一件,简直像是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最新: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的鉴别诊断
最新: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的鉴别诊断B-CLPD的概念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是由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疾病,此处克隆性即指恶性增殖。
克隆性的确定可以根据slg轻链限制性,即κ与λ比值相差三倍以上可认为是克隆性的;也可以根据PCR或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反映了这类疾病为慢性的恶性疾病。
慢性BLPD主要疾病慢性BLPD主要分为以白血病形式表现的疾病以及惰性淋巴瘤白血病期的疾病。
以白血病形式表现的的B-CLPD包括CLL/SLL,B-PLL,HCL及较少见的HCLv;惰性淋巴瘤白血病期疾病包括FL,MZL,LPL/WM及MCL。
MZL可以分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和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其中MALT最常见,占60%左右,SMZL占30左右,NMZL占10%。
MALT 很少侵犯骨髓,而SMZL及NMZL较常侵犯骨髓。
严格来讲MCL为侵袭性疾病,但常以小淋巴细胞形式表现,因此通常需与CLL鉴别。
由于BLPD之间发病机制不同、预后不尽相同、治疗不全相同,因此需要鉴别。
如CLL中FCR疗效优于RCHOP,而FL中RCHOP疗效优于FCR;克拉屈滨对HCL有特效。
在新药靶向时代,靶向治疗对不同疾病类型效果完全不同。
如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不同B-NHL具有不同疗效,对CLL/SLL,MCL及WM效果较好,但对MZL/MALT,DLBCL效果不佳;但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对FL疗效较好,对SLL、MCL等则疗效不佳。
因此新药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了鉴别的必要性。
此外,我们逐渐意识到CLL并非BLPD中的绝对多数,仅占39%,因此在病种分布上有必要进一步鉴别。
BLPD鉴别手段BLPD的主要鉴别手段包括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免疫表型、细胞形态、分子细胞遗传学及综合判断。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有典型病理特点的iNHL包括FL, MCL及SLL- FL的典型病理变化为滤泡广泛弥漫的增生,甚至形成“背靠背”外观;免疫组化CD10+, CD20+, Bcl-2+, CD30-。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抗B细胞抗体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CD21+CD24 BMT CR 61-75%,OS 35%,实体器官 50–58%
✓ Rituximab 用于32例实体器官移植后PTLD,有效率65%, 停药中位7个月2例复发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Rituximab-预防性治疗
• 入组条件:去T异基因移植;移植后血浆EBV-DNA≥1000拷贝 /毫升
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 4.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金淋巴瘤样PTLD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T-细胞肿瘤:3~12.5%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 肝脾- T细胞淋巴瘤 ➢ NK/T细胞淋巴瘤 ➢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 周围T细胞淋巴瘤
发病机制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复杂,多因素参与 ➢ EBV感染 (原发或激活)是主要的因素 ➢ 受者因素为免疫监视功能受损 ➢ 来自移植物的慢性抗原刺激也起作用 ➢ 高危因素:特殊的移植器官;种类, 免疫移植剂的
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中 ➢ 单形性并非指细胞完全一致,而指绝大多数细胞是变异的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 金淋巴瘤样PTLD
➢诊断依据经典的形态和免疫分型
诊断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EBV-DNA拷贝高 ➢ 病毒负荷检测可以用全血\血清或血浆,细胞外
游离的DNA是否反应感染病毒的存在或只是死 细胞释放出的DNA尚不清楚 ➢ 血清EBV-DNA检测可以用来检测EBV相关肿 瘤的疗效
• 检测的49例患者,17例EBV-DNA ≥1000拷贝/ml。
• 15/17例预防,中位时间113天(41-202天);14/15达CR, 中位有效时间8天(1-46天);1/15无效,在2次rituximab 治疗和DLI后达CR。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报告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淋巴细胞,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淋巴细胞增殖与免疫应答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调节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试剂: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淋巴细胞分离液、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胰蛋白酶、二甲基亚砜(DMSO)、ELISA试剂盒等。
3. 仪器: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三、实验方法1. 淋巴细胞分离:取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操作下取出脾脏,加入胰蛋白酶消化,离心洗涤,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
2. 淋巴细胞培养:将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个/mL,加入PHA或ConA作为刺激剂,分别设置无刺激组、PHA刺激组、ConA刺激组等。
3. 细胞增殖观察:将培养的淋巴细胞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24h、48h、72h、96h和120h取样,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细胞数量。
4. ELISA检测:取培养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细胞因子(如IL-2、IFN-γ等)含量。
5. 流式细胞术检测:取培养的淋巴细胞,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等)和细胞周期分布。
四、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观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在PHA或ConA刺激下逐渐转变为淋巴母细胞,细胞体积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内出现空泡。
2. 细胞增殖:在PHA或ConA刺激下,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
3. 细胞因子检测:ELISA结果显示,在PHA或ConA刺激下,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等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
4. 流式细胞术检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PHA或ConA刺激下,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比例发生改变,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变化。
病理报告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报告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报告显示,患者淋巴细胞浸润的情况较为严重。
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
疫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感染。
然而,当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或浸润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就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淋巴细胞浸润是指淋巴细胞在组织器官中异常增殖和聚集,形成肿块或浸润病变。
这种情况常见于淋巴组织、脾脏、肝脏、肺部等器官,严重影响了器官的功能。
在病理学上,淋巴细胞浸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良性淋巴细胞浸润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通常伴随着局部炎症反应,治疗后往往能够得到缓解。
而恶性淋巴细胞浸润则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常常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治疗。
临床上,淋巴细胞浸润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胀、疼痛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
现全身不适、发热、乏力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淋巴组织活检等手段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针对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浸润,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
对于良性淋巴细胞浸润,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即可;而对于恶性淋巴细胞浸润,则需要进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总之,淋巴细胞浸润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但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均有其独特之处。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对淋巴细胞浸润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自身免疫淋巴增殖异常综合征
Fas及FasL的细胞分布
Fas广泛的分布于各种类型的细胞表面, 如活化的T或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成纤 维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肝 胆细胞、 卵巢细胞及子宫内膜细胞等。 FasL主要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
Fas蛋白由TNFRSF6基因编码,定位于10q24.1,含有9个外显子, 外
有关ALPS基因突变可查询(/dig/gmbb/alps).
(三)鉴别诊断
感染相关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传 染导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坏死性 淋巴结炎、 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免疫母 细胞性淋巴结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肿瘤:淋巴瘤
鉴别诊断
+
_
+
ALD
?
儿童/中度,AI,lym, sple
_
+
+
治
疗
1 、仅表现为单纯淋巴结病和脾肿大的患儿慎用
免疫抑制剂治疗,因为大多数淋巴细胞增生的病
人预后良好,在10~20岁时可部分或完全消退。
2、脾功能亢进在ALPS中较为多见,常并发自身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等疾病,出现顽固的血小板减 少和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可考虑行脾切除术。
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红细胞和血小板:Coombs阳性、抗中性粒细胞
或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二)血液学与生化检查
1、外周血象:可见不同程度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等。淋 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可有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血生化检查:脂质代谢异常,血甘油三脂增高,总胆固醇降低,HPL-C及Apo A-I 可降低。
淋巴结活检
病理学特征为副皮质区DNT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及浆细胞增多。
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病理
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病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Benjamin Castleman于1954年首次描述而得名。
它通常被分为多种亚型,其中包括浆细胞亚型。
浆细胞亚型是Castleman病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淋巴组织中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本文将重点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病理特点,并讨论其对临床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Castleman病的治疗与管理仍面临挑战,因此深入了解其病理特征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Castleman病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接着将详细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
最后,将分析浆细胞亚型病理的特点,包括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的探讨,旨在提高对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浆细胞亚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病理学特点,系统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将来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正文2.1 Castleman病概述2.2 浆细胞亚型特征浆细胞亚型是Castleman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学特征:浆细胞亚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增生的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核分裂活跃,核染色质明显增多。
2. 细胞表面标记物:浆细胞亚型通常表达CD20、CD38、CD138等浆细胞标记物,这些标记物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浆细胞性质。
淋巴结病理学 (1)
2、对全身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腋下或颈部淋巴 结可能更有意义,并尽量取该部位最大的淋 巴结,对巨大LN活检应行冰冻切片检查;
3、尽量选取同组深处淋巴结,其更能显示具有 诊断意义的特征;表浅的淋巴结可能仅表现 非特异性增生。
二、淋巴结标本的处理及制片要求
淋巴造血系统内容:
淋巴造血病理基础知识
■ 正常解剖学、组织细胞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 淋巴结活检及注意事项
淋巴结炎症性/增生性疾病 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的诊断病理基础知识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脾脏疾病
■ 淋巴结基本病变
■ 淋巴瘤2008新分类 ■ 霍奇金淋巴瘤
如发生在骺端的多为巨细胞瘤;
发生在颌骨的多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病变多发伴骨质疏松及血钙增高者考虑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 。
二、问答题
3、简述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要点
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要点 (1)多核巨细胞分布均匀; (2)巨细胞的核与基质细胞的核相似; (3)巨细胞体积大,核数目多;
三、名词解释
1、Codman三角:成骨肉瘤肉瘤细胞侵及骨 皮质,将骨膜掀起与骨皮质间所形成的三角 形区。在肉眼和X-线对成骨肉瘤有一定诊断 意义。
织细胞; (3)如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肿大:病毒性或
弓浆虫性淋巴结炎、传单; (4)淋巴瘤时被膜下因被瘤细胞长满而呈闭塞
状,甚至瘤细胞浸出被膜; (5)癌转移到淋巴结时首先进入被膜下窦; (6)间变大、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也可表
现为先侵犯淋巴窦。
六、单核细胞样B细胞反应
单核细胞样B细胞过去认为是未成熟的窦组 织细胞,免疫标记表面属于B细胞。淋巴窦内充 满具有圆形或棱角状核、胞浆透明的小淋巴细 胞,有时混有中性粒细胞。有时可有一些大细 胞,与边缘区B细胞的关系尚不明了,以前认为 来自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近来研究发现表明是 初始B细胞。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2)、简述题(24)、填空题(8)及单项选择题(9)。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一节淋巴结的良性病变第二节淋巴组织肿瘤第三节髓系肿瘤第四节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重点难点掌握: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原因及病理变化;恶性淋巴瘤的概念;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病理特点及预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髓系肿瘤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了解: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概念、细胞特征及类型。
一、名词解释(12)1、反应性淋巴结炎:是指各种原因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2、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简称淋巴瘤。
淋巴结或器官出现肿块(结外淋巴组织),可累及全身,侵入周围血,出现白血病征象。
3、霍奇金淋巴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结的肿瘤,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最常见,极少累及结外组织或其他组织。
有特征性的R-S细胞为其特点,瘤组织内的细胞成分多样,基本上为两类:一类为瘤细胞,另一类为反应性细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4、典型的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特征性细胞。
细胞体积大,圆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核大,双核或多核,镜影状,核膜厚,核仁大,红染,周围有空晕;单核型。
多数不表达BC和TC抗原。
5、Burkitt淋巴瘤:是指来源滤泡中心高度侵袭性B细胞肿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
呈相对单一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其间散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呈满天星(Star Sky)现象。
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实验具体步骤及实验方法
药物对动物体内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实验具体步骤及实验方法1. TIL的分离及培养(1)取荷瘤小鼠20只,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切除皮下瘤块,置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剔除坏死的肿瘤组织及表面结缔组织,剪碎过细胞筛收集单细胞悬液。
(2)将等体积的比重1.088及1.075淋巴细胞分离液及细胞悬液先后分别置于离心管中进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经1800 r/min 离心20 min 后,1.075界面上为富含肿瘤细胞悬液,1.088与1.075之间界面为富含TIL悬液。
(3)收集TIL,用含10%小牛血清,IL-2100 u/ml RPMI1640培养液稀释调整细胞浓度成5×105/ml进行培养,分两组。
(4)一组每5天加入冷冻瘤苗,浓度为效应细胞/肿瘤细胞(E/T)=50/1,另一组不加冷冻瘤苗进行常规培养。
(5)培养条件为37℃,5%CO2,每5天计数1次,维持细胞浓度5×105/ml。
2. 冷冻瘤苗的制备(1)取肿瘤细胞悬液,用RPMI 1640培养液稀释成1×105/ml 装于冻存管中(2)用液氮速冻慢融3个冻融周期,置于-20℃冰箱中贮存,备用。
3. 荷瘤小鼠模型的制备(1)抽取腹水型Hepa种鼠腹水,用生理盐水稀释至肿瘤细胞1×106/ml,于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0.2 ml。
(2)1周后肿瘤长至直径约0.5 cm 左右即制成小鼠荷瘤模型供检测TIL抗肿瘤作用。
(3)待肿瘤生长至直径1~2 cm 时供分离TIL使用。
4. 培养后TIL的抗肿瘤作用分3组,每组20只小鼠。
对照组瘤体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实验1组,瘤体内注射常规培养TIL1×106个;实验2组,瘤体内注射加入冷冻瘤苗培养TIL1×106个。
隔3天注射1次,共6次。
5. 病理检查处死小鼠,测量肿瘤大小,结果用垂直方向直径平均值表示。
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HE染色。
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根据Anneroth等的标准分为4级。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分析
WA G We N i T o gja , O G Ln Z A G S u n , H N ig L i . I n — n N N i , H N h a g Z A G Y n , I n H u T g ( e at e t f a ooy P k gU i r t Fr o p a , e igl 0 3 , hn ) D p r n t l , e i n es y i t s i l B in O o 4 C i m oP h g n v i sH t j a
王 微 , 红娟 , 违 农 琳, 张 爽, 张
10 3 ) 0 04
莹, 李
挺
( 北京大学第一医 院病理科 , 北京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 E B病 毒 ( ptnB r vrs E V) E s i—ar i , B 阳性 T细胞 淋 巴增 殖性疾 病 ( B p si — e u E V—oiv T te
i s uh b dzt n IH)n —elee t T R) gn arne e t eut: h g f ne o n i y r i i (S a dT clrcpo t i ao r( C eer r gm n.R sl T eaeo st f e a s o
t e t r ep t n sw s2, n 0 y a s e p ci ey h v al r s n e t e e ,h p t s l n me ay h h e a i t a 7 a d 1 e r ,r s e t l .T e 1 p e e td wi f v r e ao p e o g e v h l a d l e al r n i rf iu e.a c mp n e y l mp a e o ahy k n r s c u r d i a e 2.L b r tr e t o — v c o a id b y h d n p t .S i a h o c re n c s a o a oy t ssc n f me i d EBV n e t n.Ly h n d i p y s o d ef c me to o ma r h tcur .Th e i eT o r i fc i o mp o e b o s h we fa e n fn r l a c ie t e e r sdu z ne wa in fc n l x a d d,wi r e r l e a in o r oii g h g n o h la e u e n r mi e t ssg i a t e p n e i y t ma k d p o i r t fa b rzn ih e d t ei v n lsa d p o n n h f o l
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点
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点淋巴瘤(lymphoma)是一种源自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包括细胞增殖、浸润性生长、表型多样性以及遗传及分子改变。
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包括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内组成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器官(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及淋巴管道。
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细胞分裂和凋亡保持稳定的数量。
然而,在淋巴瘤中,异常的淋巴细胞开始过度增殖,导致肿瘤的形成。
淋巴瘤细胞还具有浸润性生长的能力,它们可以逃避正常细胞对其扩散的限制,进一步侵袭和破坏健康组织。
淋巴瘤病理学表型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淋巴细胞的起源和不同的病理类型。
根据淋巴细胞在病理学上的特点,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是里德-斯特恩伯实质(Reed-Sternberg cells)的存在,它们是巨大而异常的淋巴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则具有更大的表型多样性,它可以起源于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如B细胞、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等。
此外,根据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度,还可以进一步将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高度分化(well-differentiated)、低度分化(poorly differentiated)和中度分化(intermediate differentiated)三个亚型。
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点还包括遗传及分子改变。
淋巴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受到遗传和分子机制的调控。
在淋巴瘤中,这些机制发生了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的异常。
例如,在某些淋巴瘤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等遗传异常被检测到,并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分子改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确诊淋巴瘤,还可以帮助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指导治疗策略。
总之,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点包括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表型多样性以及遗传及分子改变。
这些特点在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准确、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淋巴增殖病理学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Reactive hyperplasia of lymphatic follicle)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Reactive hyperplasia of lymphatic follicle)
过敏体质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Reactive hyperplasia of lymphatic follicle)
2.滤泡结构 在肿瘤浸润内常常可见。其形态改变的范围从显然是反应性滤泡至滤泡中一些CCL细胞浸 润,直至几乎全为CCL细胞所构成,滤泡克隆化。由于滤泡结构的存在结合“主要为小细胞 成份”以及切除后不再复发,故过去常常在胃肠道作出假淋巴瘤的诊断。它与早期淋巴瘤的 区别从CCl细胞和淋巴上皮病变可能得到一些线索。
脾脏与Peyer小结的淋巴滤泡:明暗区不明显。在生发中心以外围绕着几层较致
套细胞
密的小淋巴细胞,称为套细胞,由初级滤泡内的B
边缘区淋巴细胞
细胞转化而来。滤泡的套细胞外还可见几层较松
散的小淋巴细胞,称为边缘区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都可发生恶变,但又都可具有滤泡生长方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认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认识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如消化道)淋巴瘤往往长期限于局部而不
2. 概念的形成: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最初指的是有粘膜附近的淋巴组织。在组织学和免疫学上有其独特的地方。 粘膜淋巴组织的典型组织结构可以回肠集合淋巴结(Payer ’s patch)为例说明: (1).粘膜淋巴组织中的滤泡的特点: 每个集合淋巴结中的滤泡数有60—120(范围5—980)个。 不论滤泡数目的多寡,滤泡均单层排列以保证与肠腔都密切接触。 滤泡结构和淋巴结的相同,分为生发中心(GC)和外套(MZ)。 外套层在肠腔侧往往较厚,滤泡与粘膜上皮间为混合细跑带。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一、概述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组累及外周血和骨髓的成熟B 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一)定义本共识所指B-CLPD是临床上以外周血/骨髓成熟B细胞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并通过外周血/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诊断的一组成熟B淋巴增殖性疾病(表1)。
(二)B-CLPD共同特征1. 临床特征:中老年发病;临床进展缓慢,多数呈惰性病程[大多套细胞淋巴瘤(MCL)及B-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除外];可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治疗后可缓解,但难以治愈。
2. 形态学:以小到中等大小的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部分可见核仁。
3. 免疫表型: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单一轻链(κ或λ)。
4. 基因重排: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或)轻链(IgL)基因重排。
二、各主要B-CLPD的临床特征(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CLL/SLL为最常见的B-CLPD,以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MCLMCL是一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位发病年龄60~70岁,男女比例为2~41。
(三)边缘区淋巴瘤(MZL)MZL包括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其中MALT淋巴瘤最常见,但以B-CLPD为表现者以SMZL最多,其次为NMZL。
(四)毛细胞白血病(HCL)HCL是一种少见的B-CLPD,中位发病年龄60~70岁,男女比例为51。
(五)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2008年WHO淋巴肿瘤分型将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CL-V)和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SDRPSBCL)暂定为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
淋巴实验增殖实验报告
通过本实验,了解淋巴细胞增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操作技能,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以期为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淋巴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在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产生大量效应细胞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丝裂原诱导法,以植物血凝素(PHA)为诱导剂,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增殖,观察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体重18-22g。
2. 试剂:植物血凝素(PHA)、RPMI-10完全培养基、胎牛血清、二甲基亚砜(DMSO)、台盼蓝染液等。
3. 仪器:细胞培养箱、酶标仪、倒置显微镜、细胞计数板等。
4. 器材:细胞培养皿、移液器、离心机、吸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胞制备:取小鼠外周血,加入抗凝剂,分离PBMC,用RPMI-10完全培养基洗涤、离心,弃上清,用RPMI-10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
2. 细胞培养:将PBMC以1×10^6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g/ml的PHA,设阴性对照孔(不加PHA)和阳性对照孔(加入PHA),置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3. 细胞计数:用细胞计数板对培养48小时的细胞进行计数,计算细胞增殖倍数。
4. 细胞形态观察: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细胞计数结果:与阴性对照孔相比,PHA诱导孔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增殖倍数约为2倍。
2. 细胞形态观察结果:PHA诱导孔的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符合淋巴细胞转化的特征。
本实验结果表明,PHA能够有效诱导PBMC增殖,细胞增殖倍数约为2倍。
这与文献报道相符,表明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够对PHA产生增殖反应。
本实验中,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PHA诱导孔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符合淋巴细胞转化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肺和胃肠道淋巴组织的研究形成了 () ( ) 的概念。
两者合称粘膜淋巴组织( ,)。
(二)常见的良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非特异性急性淋巴结炎 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 病(菊池病) 淋巴结结核 典型 非典型 梅毒性淋巴结炎 腹股沟淋巴结炎 霉菌感染 病毒性淋巴结炎 与淋巴瘤鉴别 相关淋巴结病 皮质,髓质滤泡增生 滤泡退变 滤泡及副皮质区结构消失 猫抓病 结节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
各种滤泡状淋巴瘤
1. 滤泡性淋巴瘤() 在我国,约占的5%一10%,西方约50%左 右。
肿瘤细胞来源于滤泡中心的细胞。
见于50—70岁的老年人,男性多见。极少
病理形态:
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少数形成花环样,由中心细胞和/或中心母细胞构成。 肿瘤性滤泡内的细胞或以中心细胞为主,或以中心母细胞为主,没有生发中心的明 暗区区分, 滤泡内增生,并有多少不一的T细胞。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 )
过敏体质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 也称 血管滤泡性增生,病
淋巴结脂肪浸润
类风湿性淋巴结 ( )
嗜酸性淋巴结炎 ( )
也称 淋巴细胞增生性嗜酸性肉芽肿,金氏病,
脾脏与小结的淋巴滤泡:明暗区不明显。在生发中心以外围绕着几层较致
套细胞
密的小淋巴细胞,称为套细胞,由初级滤泡内的B
边缘区淋巴细胞
细胞转化而来。滤泡的套细胞外还可见几层较松
散的小淋巴细胞,称为边缘区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都可发生恶变,但又都可具有滤泡生长方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认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认识
初级滤泡 :末受到抗原刺激的淋巴滤泡称为初级滤泡,没有生发中心,除小B细 胞与外,尚有少量T细胞。
次级滤泡:经抗原刺激后出现生发中心,即有转化的淋巴细胞,包括中心细胞 明区 与中心母细胞,以及着色小体巨噬细胞,此称为次级滤泡。次级滤泡 暗区 的生发中心可以看到明区(中心细胞)与暗区(中心母细胞)。
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 1. 问题的由来:
4.
结外淋巴瘤可见于消化道、呼吸
道、腮腺、甲状腺、口咽环、鼻腔、眼
眶、脑、骨、生殖腺、软组织及皮肤等
,其中消化道占首位,结外淋巴瘤中相
当一部分与粘膜有关。
5. 等(1972)报道,美国8767例中有2194例( 占24%)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
6.
胃占第一位,依次为环、肠道、结
肿瘤性滤泡可分布于整个淋巴结,大小不一,以圆形为主。光镜下滤泡的构型可分 为以下4种: (1)滤泡周围有套细胞围绕。 (2)滤泡周围无套细胞围绕。 (3)副皮质区滤泡由血管围绕。 (4)花纹状滤泡。
按最新的分类, 中心母细胞<50%为I级, 中心母细胞>50%为级。
属于低度恶性的淋巴瘤,如早期诊断预后较好,但随细胞体积增大及中心母细胞增 多,恶性程度会增加。
木村病()
急性淋巴结炎(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 ) 也称菊池病(病)
反应性窦组织细胞增生 ( )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性巨淋巴结 ( )
结核性淋巴结炎 ( )
结节病 ()
(三)常见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非霍杰金氏淋巴瘤() 霍杰金氏淋巴瘤(,)
淋巴滤泡发育模式的现代认识
H1317/01
79a 138
应用实例: 淋巴瘤检测的免疫标记”套餐化”
1. 免疫标记套餐分型
亚型病例免疫组化分析
10(+)
6(+)
1(-)
切片见瘤细胞弥漫分布,以中心母细胞为主,核膜厚,染色质粗。×400
2. 分子生物学分型
图.一例亚型病例(1)克隆内变异分析图
缔组织、皮肤等,也有少数病例发生于
骨、肺、甲状腺、乳腺、辜丸等。发生
于中枢神经及软组织者亦有报道。结外
原发性淋巴瘤大多为,很少见。这些淋
2. 概念的形成: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最初指的是有粘膜附近的淋巴组织。在组织学和免 疫学上有其独特的地方。 粘膜淋巴组织的典型组织结构可以回肠集合淋巴结(’s )为例说明: (1).粘膜淋巴组织中的滤泡的特点: 每个集合淋巴结中的滤泡数有60—120(范围5—980)个。 不论滤泡数目的多寡,滤泡均单层排列以保证与肠腔都密切接触。 滤泡结构和淋巴结的相同,分为生发中心()和外套()。 外套层在肠腔侧往往较厚,滤泡与粘膜上皮间为混合细跑带。
免疫表型:1-2(图2),0十,2l十,十,,5-,1
具有限制性,
2. 套细胞淋巴瘤()
人们对的认识较晚,命名混乱而不规范,如中心/中间细胞淋巴瘤、 套区淋巴瘤等,发生在小肠粘膜者有称之为淋巴瘤样息肉病,而实际上该病 包括了粘膜套细胞淋巴瘤()与粘膜滤泡性淋巴瘤(),在1994年的分类中才正 式命名为。
(2). 粘膜淋巴组织的细胞特点: a. 小淋巴细胞: 约80%一99%为T细胞,而 且绝大多数为8阳性,只有10%一20%是4阳性。 细胞极少出现。 b. 浆细胞: 多少不等,多为、阳性,少数、阳性 。 c. M细胞( ,)。 : 粘膜淋巴组织局部的表面粘 膜—所谓“圆顶部”粘膜与其它部位的表面粘膜 不同,它除了吸收上皮外还有少数微摺细胞(M 细胞)是散在于圆顶部粘膜内的抗原递呈细胞, 它从肠腔内摄取抗原,因其表面的绒毛比吸收上 皮的短粗而得名。经过处理除去粘膜后可见基底 膜呈筛状,筛孔相当于M细胞所在的位置;固有 膜内的淋巴细胞通过基底膜的筛孔而穿入M细胞 ,以接受抗原刺激,激起粘膜免疫反应。 d. 上皮内淋巴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 为小淋巴细胞,但仅见于圆顶部粘膜内。
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学
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基础 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 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联系
一、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基础
(一)淋巴组织结构和功能 淋巴结结构
生发中心:结构,功能,转化
淋巴滤泡的特点
淋巴滤泡最早可见于16周的胎儿 在滤泡树突细胞(,21十)构成的网架 由5十、十、十的B淋巴细胞构成 但出生后滤泡内B细胞即不再表达5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