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课稿《认识图层》教学工作设计和说课稿

合集下载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和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倍”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倍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倍”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倍”的概念。

2. 操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操作活动,探究“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引出“倍”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2. 初步认识“倍”(1)让学生观察图片,数一数各种水果的数量。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3. 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操作活动,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说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说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说教学准备课件,萝卜,作业纸,板书字体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今天森林之王老虎要在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很盛大的数学聚会,所有动物都赶着参加,老鹰和小狗也着来了.(课件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老鹰图和小狗图师:谁能很快地说出有几个几生:第一副图2个4.师:同意吗(同意)师:你能再说一说2表示什么吗生2表示有2份,4表示一份有4个。

师:接下去的小狗呢,几个4?生:4个2, 4表示分成4份,2表示一份有2个小狗(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师:在聚会中小兔子也来参加了,虎大王为它们准备了萝卜大餐,从图中你能发现几种萝卜?(3种)分别是红萝卜、胡萝卜、白萝卜师:各有几根?手指拿出来数一数。

生: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你们跟他找到的一样么)师:老师为了让你们看的更清楚,把这些萝卜整理了一下。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根据这些萝卜的数量,它们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比多比少的方式)生:白萝卜比红萝卜多4根(等式)预设情况1生: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课题)预设情况2:没有学生回答出来。

师:红萝卜和胡萝卜相比,胡萝卜有2根,(黑板展示)老师把这两根胡萝卜圈起来看成1份,那6根胡萝卜能摆出几份?(3份)谁愿意出来摆一摆,摆出这样的几份呢?(生摆过程中注意一一对应)师:说说看你摆出这样的几份呢?(3份)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你圈一圈.(生动手圈出3份)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No matter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please don't give up lightly, because there is never a kind of persistence that can be disappointe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

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本册教材中有关概念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为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打下基础。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少,所以学生理解“倍”是比较难的。

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通过这些直观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和已学过的知识“几个几”联系起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理解“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处于形成期,有些学生不自觉,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要想使学生在充分动手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倍”的意义,了解“倍”的概念,在教学此知识时,应尽量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概念,学习新的知识,体验数学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会根据图形求解倍数。

四、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萝卜、摆纸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倍的认识》说课稿(正式)

《倍的认识》说课稿(正式)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原本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现在则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之后,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虽然“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之前知道“几个几”的概念,有一定的数感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也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之中,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形成“倍”的概念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理解能力。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用语言叙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在操作中建立“倍”的认识,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理解有关“倍”的概念,能从图中找出相关“倍”的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图片等。

二、说教法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启发谈话法、做游戏、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三、说学法: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教师请3名女 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 多少根大胡萝卜。(2根) 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 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 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 几倍呀?(5倍)
(2)学生讨论,归纳方法。 第一种:图示法。 第二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 法计算:12÷4=3。 师生共同检验 :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解答 正确。
5.归纳与总结。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出了这道题目,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已知 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 算出结果。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板书)
八、教学反思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学识和生活阅历为根基,供给学生熟谙的概括情 景,以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紧密联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 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二年级数学中的《倍的认识》。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倍数的概念,学会简单的倍数计算,并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倍数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倍数的概念o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数,以及倍数的意义。

o通过实例让学生们明确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2.倍数的计算o教授学生们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o通过练习,让学生们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3.倍数的应用o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o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o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们对新课的兴趣。

o通过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倍数吗?”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2.倍数的概念(15分钟)o通过举例和图示,引导学生们认识倍数的概念。

o教授学生们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3.倍数的计算(15分钟)o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让学生们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o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分享,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倍数的计算。

4.倍数的应用(20分钟)o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o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5.课堂小结(5分钟)o总结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们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o提问:“你们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请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6.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布置分为两个部分:•阅读数学课本相关章节,进一步巩固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用倍数概念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下节课全班分享。

7.教后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总结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一、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计算数量的情况,而对数量进行倍数的认识,是儿童数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篇说课将针对“倍数”的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认知上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找规律,使用乘法进行倍数计算的方法;•能够将已知的倍数关系,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倍数运算的过程简便、便捷,从而提升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倍数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倍数关系的表示。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讲述一位农夫要将自己的10头牛全部卖掉,问学生他卖多少头牛后才能算卖掉其中的一半?通过本题,学生会发现卖掉其中的一半就是5头牛,然后引入倍数的概念。

2.倍数概念的引入和讲解(10分钟)在学生自己乘法表的基础上,讲解倍数的概念,例如:2,4,6,8…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前面数字的两倍,这些数字都是2的倍数。

然后向学生介绍“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例如:2的倍数可以表示为2×1、2×2、2×3…,用2的n次方的形式表示为2n。

3.倍数的计算(15分钟)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进行倍数计算,例如:如果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3和6,那么6就是3的倍数,即6=3×2。

再举例,反问学生:如何得到8的倍数?让学生通过乘法学会寻找规律,发现可以使用8×1,8×2,8×3等形式得到多个8的倍数。

4.应用(15分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如果我一个月花费了100元,那么三个月的花费是多少?如果我借了200元,每个月还款100元,多少个月能还清借款?5.总结(5分钟)通过示范问题和让学生自己操作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进行适当地应用。

《倍的认识》说课及课件

《倍的认识》说课及课件
《倍的认识》说课及课件
本次说课旨在介绍《倍的认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愉快的 学习中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效果。
说课内容
学生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具体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 操作能力。
教师讲解内容
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引导学生对于自我认识的思考。
学生展示
学生们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 展示的方式分享给全班同学。
课件结构
1 导入部分
通过问题、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
详细介绍《倍的认识》的相关概念和重点。
3 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4 总结与展示
学生们通过展示方式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习 成果。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提高自我认识。
2 多媒体设备
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作,帮助教师进行讲解和展示。
3 学习材料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包括练习册、活动手册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将通过学生的展示、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巩法
小组讨论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 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展示
学生通过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 学习成果和思考。
教学资源
1 教学资料
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作业、参考书籍等。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 作能力。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倍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倍的概念仍然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倍的概念。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倍的知识。然而,对于求倍数的方法这一难点,部分学生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除法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倍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情况?”比如,我们想知道三辆自行车和一辆自行车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倍的认识的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
1.倍的定义:通过数线、图片等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倍的概念。
2.求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小棒等工具进行倍数的操作练习。
4.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倍数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一、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倍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

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课件中4个例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两题,认识“倍”并加深理解。

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

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

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

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

第三个层次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练习巩固法。

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倍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

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

认识倍说课稿

认识倍说课稿

认识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倍”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内容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和进一步学习分数、百分数等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和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倍的概念。

教材注重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倍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倍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理解倍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掌握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能够正确区分和表述谁是谁的几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的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理解倍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引入(100字)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倍的认识”。

倍的概念早已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所涉及,但是学生对于倍数的概念理解仍然不够深刻。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将带领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深入探究倍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200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倍数及其应用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求出一个数的倍数;掌握常用的容量单位,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加深对倍数的认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注重实际运用,探究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200字)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1.重点:让学生掌握倍数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700字)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一个问题:小明一天吃了两顿饭,小李一天吃了四顿饭,小李比小明吃得饱两倍,你们知道什么叫倍数吗?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2. 讲授(25分钟)2.1 倍数的概念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倍数的概念,如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即为倍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倍数的概念。

2.2 倍数的实际应用引入购物例子,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倍数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购买某种商品,它的单位是克,如果我要购买1千克该商品,我需要购买多少袋(每袋500克)?教师现场演示、引导全班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并思考数学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3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容量单位为例,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涉及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1000毫升、1升=10分升等。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倍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数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数学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倍数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倍数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 倍数关系的表示方法:例如,6是3的2倍,可以写成6=3×2。

3. 倍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苹果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那么小红有几个苹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倍数吗?”“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达倍数关系?”2. 探究新知- 教师板书倍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总结倍数关系的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物品(如小棒、豆子等)进行操作,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

3. 巩固练习- 教师设计有关倍数的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练习。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倍”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倍”的概念,能用除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倍”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形成清晰的“倍”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卡片游戏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3个2是多少,引出“倍”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物操作、卡片游戏等活动,深入理解“倍”的概念。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倍”的概念。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倍”的理解。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倍”的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倍”的概念。

可以设计如下:倍的概念—— ÷ ——倍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了解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说课稿
2.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进行简单的倍数运算。
3.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运用乘法运算求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运算方法。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乘法表的熟练掌握、基本算术运算能力。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倍”的概念理解困难,可能将其与“加”、“减”等概念混淆。
2.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难以将“倍”的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3.部分学生可能由于之前学习基础不牢固,对乘法运算的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影响对倍数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或在应用时混淆运算规则。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定期复习和测试,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此外,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
3.引导发现: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倍数关系的规律,如“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n倍,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n”。
4.自主探究:在学生对倍数关系有了初步理解后,我会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认识倍说课稿

认识倍说课稿

认识倍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理解“倍”的含义。

学生会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倍”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倍”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倍”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量不同的物体,如花朵、苹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数量。

提问:“你能发现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2、新授11 认识“倍”出示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如 2 个苹果和 6 个梨。

引导学生思考:梨的数量和苹果的数量相比,有什么关系?讲解:我们把 2 个苹果看作 1 份,梨有这样的 3 份,就说梨的数量是苹果的 3 倍。

12 理解“倍”的含义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进一步理解“倍”。

例如,摆 3 根小棒表示 1 份,再摆 9 根小棒,表示 3 份,从而直观感受 9 是 3 的 3 倍。

13 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出示问题:小兔有 8 只,小羊有 2 只,小兔的只数是小羊的几倍?引导学生思考:把小羊的只数看作 1 份,小兔有这样的几份?得出:8÷2 = 4,小兔的只数是小羊的 4 倍。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红花有 5 朵,黄花有 15 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优选】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优选】

Too little thought may lose the dignity of being a human being, and too much thought may lose the happiness ofbeing a human being.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21年《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说课稿《认识图层》教学工作设计和
说课稿
《认识图层》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认识图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图层,能够说出图层面板界面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小组讨论及自主探究,能够认识Photoshop软中图层的相关概念。

3.会利用图层制作自己喜欢的图片,养成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图层面板界面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根据需要,利用图层制作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回顾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教师演示修改上节课“守住绿色”的广告效果图(含有多个图层),学生观察老师修改的步骤。

引出课题——图层的应用(二)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师简要地介绍图层的作用,以及它的四种类型,分别是普通图层、文本图层、调整图层和背景图层。

(三)初次体验,认识图层
1.新建图层
教师演示:图层→新建→图层
设置名称、颜色、模式和不透明度等单击确定
教师强调普通层是透明无色的,就好比一张透明的纸一样,可以在上面任意绘制和擦除。

任务1:建立几个新图层,并在图层上绘制不同的图案,组成一幅画。

2.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任务2:点击图层面板中眼睛图标,观察图像窗口的变化。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作业:利用“鸡猫鸭.psd”学习和掌握图层的功能。

四、板书设计
图层的应用
一、新建图层
二、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认识图层》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认识图层》选自省实验教材八年级《信息技术》第2册第二单元第6课“图片的简单编辑(二)”和第7课“图片的合成”两课内容。

“图层”概念在图片加工技术中运用广泛,是学习Photoshop 软的基础,它也是几乎所有图形图像软都会运用的概念,是图形图像加工软高端运用的核心。

掌握好这个知识及相关的操作就等于把握了图片加工技术的钥匙。

为此我将教材中涉及“图层”概念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专门用一节课学习,作为学习图片加工技术的基础与入门课。

二、学情分析
本内容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认真听教师讲授的时间短,动手欲望强烈,并且非常喜好计算机游戏。

针对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我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了三个教学游戏中。

并且缩减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教授时间,放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己探索、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图层的概念及作用
掌握运用移动工具及图层浮动面板选择图层的技能掌握图层移动、旋转、等比例缩放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完成拼图游戏的过程理解图层间的相互遮盖及相互不干扰关系体验运用图层拼合图片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计算机游戏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四、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图层的概念作用
理解图层的相互遮盖关系掌握图层移动、旋转、等比例缩放等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会做”,还要使学生知道“为何做”。

考虑到我校初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在本节课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设计课程,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认真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及“教师教学的支撑点”。

采取任务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产生学习和实践的愿望。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直接演示、提问、技巧提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思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投影和屏幕广播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对学生的操作做适当的补充,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满
足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准备的教学游戏任务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问题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2、学法设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知识迁移法。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提示完成教学任务,自己探索和实践“图层”的移动、缩放、旋转等操作技能。

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思考归纳“图层”的概念及作用等知识要点。

将以往学过关于图片加工的操作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形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六、教学准备
硬环境:具备屏幕广播的多媒体机房、投影机
软准备:Photoshop
CS 8.01
素材准备:通过广播软将教学任务文分发到每台学生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入新课(1分钟)
布置教学游戏:(1)打开Photoshop,(2)完成“游戏
01.psd”、“游戏02.psd”、“游戏03.psd”三个拼图游戏。

学生观察学习
以游戏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4分钟)
通过屏幕广播以下操作:
1、引导学生说出打开Photoshop的方法。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软打开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开始”→“程序”找到Photoshop的软启动图标。

2、引导学生说出打开文的方法:“文”菜单中的打开命令。

3、演示用移动工具移动拼图碎片的操作方法
4、演示通过“图层”浮动面板选择不同拼图碎片的操作方法。

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技能,迁移学习新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将以往知识迁移到新软运用中;演示必要的软操作技能,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实践(30分钟)
利用大屏幕投影Photoshop的技巧提示及教学引导问题:
移动拼图碎片: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 旋转拼图碎片:完成这个操作是不是对拼图的碎片做变换?找找看菜单中哪里有变换命令? 变化拼图碎片的大小:找找看在菜单中有没有能完成这个操作的命令? 问题:教学游戏中的碎片是老师按等比例变化大小的,你按等比例调整碎片? 问题:当拼图的碎片很多时,你快速的选择相应的碎片? 问题:为什么一开始看不到有的拼图碎片? 问题:你对拼图碎片做“旋转”或“缩放”操作时,其他拼图碎片会不会受到影响? 问题:为什么不能移动人物脸部的嘴巴?如果你对人物原来的嘴巴旋转和缩放是否会影响人物的面部特征?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一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二,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三,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通过技巧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图层”的相关操作技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自己思考什么是图层和图层作用课堂小结(3—5分钟)
“图层”的概念在图形设计中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图像的重要组成单位。

通俗地讲,图层就象是含有文字或图形等元素的胶片。

一张张图层按顺序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图片的最终效果。

打个比方说,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透过上面的玻
璃纸可以看见下面纸上的内容。

但是无论在任何图层涂画都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图层,上面图层的画面会遮挡住下面的图像。

最后将图层叠加起来,通过移动各图层的相对位置或者添加更多的图层即可改变最后的合成效果。

图层的移动——工具箱中“移动”工具图层的旋转——“编辑”菜单“变换”命令集中“旋转”命令图层的大小变换——“编辑”菜单“变换”命令集中“缩放”命令学习跟随老师一起归纳总结新知识与技能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层的概念、图层遮盖关系及移动、旋转、缩放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