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6一. 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三章节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温度的计量单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热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温度这一概念在生活中也有所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知道摄氏度的定义。
3.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量单位的理解。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
2.课件:温度概念、温度计量单位、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夏季节的气候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呢?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摄氏度的由来,让学生对温度计量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提问: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如何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温度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激发学生对温度学研究的兴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并能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摄氏温度的表示。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对学生而言,对温度进行探究学习,如果仅凭感性印象和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对其整个变化过程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探究实验结合应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体系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三、温度计的使用
1、让学生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
2、让学生利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凉水的温度。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
四、体温计
学生阅读书上有关体温计的介绍。
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管的作用是什么?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五、温度计拓展部分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常见温度计,说出它的构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过使用制作温度计,说明温度计的原理。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估计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使用制作的温度计,理解它的测温原理,体会放大和转换思想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1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课件、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温度这个词,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温度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量化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温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了温度的概念。
步骤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步骤四:温度计的单位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教师解释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和转换公式。
3.学生进行比较和举例,加深对温度计单位的理解。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及误差分析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杯中的水的温度。
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汇报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误差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和误差预防措施。
3.学生思考温度计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3.1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3.1 温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现象》的第三节《温度》。
本节主要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含义,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热传递和热量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热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体状态(如冰、水、热水),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温度。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温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分类,重点讲解常用温度计(如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温度的概念。
2. 介绍你熟悉的温度计(如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3. 请画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
4.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还是存在一些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3.1温度》公开课(教案)
3.1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凇〔如图〕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凇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温度。
二、推进新课1.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
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
取冷、温、热三杯水,如下列图,为保证实验能够到达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适宜。
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上下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应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1温度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温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温度这一概念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冷热变化,但对于温度的精确测量、温度单位换算以及温度与热传递的原理了解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培养。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掌握温度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为依据,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 3.1温度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 3.1 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提供多种温度计样品,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并感受温度计的使用;–运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温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温度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珍惜实验器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
2.教学难点:–运用温度计读取温度值;–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温度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温度计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学生对温度变化的观察能力。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哪些测量温度的工具?•引导: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导他们认识到温度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温度的工具。
•展示:展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外观和基本构造。
2. 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0分钟)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中一般有一个膨胀性能很好的液体,当液体受热时膨胀,当液体被冷却时收缩,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变化或高度变化来确定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握持:将温度计拿在手中,用食指和中指握住温度计的胆部,要注意轻拿轻放。
•放置位置:温度计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应尽量接触物体,放在中心位置,避免受热或受冷不均匀。
•读数方法:竖直地向上看温度计,读取液体柱面在刻度线上的刻度值,注意不要晃动温度计。
3. 温度计的读数与温度单位的换算(30分钟)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计读数时,应当通过眼睛与刻度线的交叉点来读取,并注意温度计的刻度间隔。
•使用摄氏温标的温度计,读数单位为摄氏度(℃),读数是从温度计上液体柱面的低点到液体柱面上的高点的刻度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温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温度变化实验,如热水冷却实验,引发学生对温度变化的好奇心。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通过实验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温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教学实践
1.课堂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温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清晰讲解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测量方法等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2.作业反馈: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错误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1.开展温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制作温度计、调查气温变化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科学馆等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温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温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温度计量单位的换算、温度计的使用练习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温度知识与技术1.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认识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2.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要点: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是自然界和技术中的一些温度。
依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温度自主阅读教材P47~48的内容,独立思虑并达成:1.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而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感觉热些( 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同样热”) 。
这一现象表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行靠的(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靠谱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行靠的”) 。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淆物的温度是0 ℃,开水的温度是100℃,北京 1 月份的均匀气温是“-4.7 ℃”,读作负四点七摄氏度。
知识板块二温度计自主阅读教材P47~50的内容,独立思虑并达成:3.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1 / 34.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其玻璃泡需要淹没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待其示数稳固后再读数,且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 如下图是小翔同学练惯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形,此中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D )6.如下图,搁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一直比 a 的示数高,其原由是温度计的玻璃泡遇到容器底,使得 b 的示数偏高。
停止加热后,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 a 温度计的示数是44℃。
知识板块三体温计自主阅读教材P50的内容,独立思虑并达成:7.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38.3 ℃。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1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实验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3只、开水、冷水,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
测量工具
原理
温度计结构
使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液体温度计的设计。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烧杯、水学生用具:青霉素瓶、饮料吸管、耗尽油墨的圆珠笔芯和中性笔芯、红墨水、篮墨水、实验用温度计、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体温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化。
并分析温度计的原理。
组织学生自制温度计并用它来测辨别热水和冷水。
老师巡回指导。
同时,感受科学家们科学研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摄氏温度①温度计的玻璃]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结构3、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三、摄氏温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写作1 ℃。
四、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温度计时先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立即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五、体温计1、量程 35-42℃分度值0.1℃2、使用前要甩一甩。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节课的难点是液体温度计的设计,如何能让学生比较顺利的突破这个难点呢?我让学生从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入手,然后再根据发现简易温度计的不足之处去共同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步步为营,逐个攻克,最后趋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实验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3只、开水、冷水,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
测量工具
原理
温度计结构
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